http://..org/
初九那天,李爺爺帶來四個人,都是本村人,然兒和青蓮也都認識,順叔叔也在其中。四人總共挖了四天,平均每人每天合五百斤蓮藕,然兒的池塘今年共出產蓮藕八千斤,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半還多。姚文林前來拉蓮藕的車是十一到的,一趟並沒有拉完,到臘月二十又拉了一趟,才算全部運走。
僅蓮藕一項,就給然兒和青蓮帶來二十八兩銀子。池塘裏的魚也是李順四人幫著撈的。過一斤半的鯉魚和鰱魚,總共賣了八百斤不到,與然兒最初的估計差不多。賣魚又得了差不多十二兩銀子。不算鴨蛋的收益,池塘給姐倆賺了足足四十兩銀子。這讓然兒和青蓮整天都笑嗬嗬的。
晚上沒事的時候,姐倆也算計一下,一年來的雞蛋和鴨蛋的收入。一百三十來隻雞,每個月能賣一千五百多隻蛋,二十隻鴨子每個月也能得十四五隻鴨蛋。這樣算下來,雞蛋和鴨蛋,一年也給然兒和青蓮帶來四五十兩銀子。
兩項合計,差不多有**十兩。然兒拿出炕中存錢的包袱,姐倆仔細清點了一下,除去娘留下的十兩銀子,淨勝七十四兩,又五百七十個銅錢。
“姐姐,你說明年我們再把毛竹林旁邊的空地都買下來,好不好?”
“還是過一兩年再說吧。不然太惹人注意,這樣不好。”
然兒的顧慮自然是有道理的,就小姐倆兩個,然兒也不過十五歲不到,青蓮不到十一歲。若是過於招搖,被有心人惦記上,還是有危險的。
今年的年三十,然兒和青蓮把娘的木像搬到然兒住的東間,姐倆做了好多好吃的,和娘的木像一起守歲到淩晨,雞開始打鳴了,才雙雙睡去。
初一這天,照例是要到村子裏拜年。除了原來的那幾家,李家、李郎中家外,然兒和青蓮還特意去給村長拜了年。下午的時候,然兒和青蓮合計著,要不要去周家拜拜年。思來想去,最後還是覺得,等過幾天帶點禮物,專門去一趟的比較好。
今年的天氣有些反常。剛立冬不久冷了一陣,過完年卻暖和起來。一天比一天氣溫高。然兒和青蓮也沒什麽事情做,如今手頭寬綽了,也不再事事親為。比如給豬圈墊土,以及出肥等都是花錢雇人來做。姐倆隔三差五到池塘裏釣魚,由於是喂養的魚,特別容易咬鉤。釣上魚來,就給聯係好的酒店送去。也有不少相鄰,家裏來了客人,專門來然兒家買魚的,漸漸然兒家養魚的名聲便傳了出去。這倒是讓姐倆省事不少,有時候根本不用往外賣,隻是在家裏等著就行。
正月十六這天,然兒和青蓮買了些禮物,一大早來到楊莊,見周家酒鋪還沒有開張,便直接來到周府。盡管,春水如今已是舉人老爺,周家依然和普通人家一樣,大門口並沒有請門房看門。然兒和青蓮見大門洞開著,就一直走了進去。剛好迎麵和周掌櫃碰上。
“周大叔過年好。”
姐倆一起向周掌櫃問好。
“是然兒和青蓮啊,快進屋,真沒想到你們姐倆會來。”
“昨天春水還在嘀咕,說過兩天要去看看你們姐倆呢。”
“該我們來看大叔和春水哥的,怎麽能讓春水哥去看然兒和蓮兒呢?”
說著話,然兒和青蓮跟在周掌櫃身後,來到堂屋裏。隨手把禮物放到堂屋的八仙桌上。
“你們記得來看看我就好,怎麽還這麽多禮數?”
“大叔客氣了,也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然兒和蓮兒受大叔和春水哥多年來的關照,一直無以為報,這點東西聊表心意而已。”
跟周掌櫃來到裏間,坐了會,青蓮問道:
“周大叔,怎麽沒看見春水大哥哥?”
“你們來的不巧,今天一早就陪著媳婦走娘家去了。”
“哦,一直沒見到春水大嫂子,不想今天又見不到了。”
青蓮的語氣中明顯透著失望。
“大叔,春水哥不去學堂了嗎?”
“過幾天就走,今天去王家就是去辭行的。”
“大嫂也跟著去嗎?”
“媳婦想去,春水還在猶豫。我不管他們的事,去或者不去,他們自己商量就是。”
“大叔的酒鋪什麽時候開張?”
“正要和你們說這事呢。如果你們今天不來,我也要捎信給你們。酒鋪轉出去了,轉給一家姓謝的人家,也是楊莊本地人,為人老實本分。我已經和他打過招唿,酒鋪會和以往一樣,收你們的雞蛋和酸筍,價格也是原來的價格,如果遇到特殊年景,就像我們當初合作一樣,你們再商量就是。”
“哦,如今春水哥已經是舉人老爺,大叔自然是老太爺,也該享享清福了。”
“什麽老太爺?我們莊戶人家不講這個。”
然兒和青蓮又略坐了坐,婉拒了周掌櫃留飯,巳時初便告辭迴家去了。
不想剛拐過夏村東頭的山腳,就看到池塘邊的亭子裏坐著三個人,一個似乎是李爺爺,另外兩個,快走到近前時才認出來其一是姚文林,還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然兒和青蓮並不認識。看老人的年齡,應該比李爺爺要略小點,也已是滿頭白。
“李爺爺來了,姚大叔是什麽時候到的?”
“然兒和蓮兒妹妹,我們都來半天了。這位就是家父。”
姚文林指著身邊的老人,對然兒和青蓮介紹道。
“姚爺爺好。”
姐倆緊走幾步,來到姚雙成跟前,施禮問好。並解釋道:
“一大早去楊莊給周掌櫃拜年去了,幸虧沒在楊莊吃飯。”
“救了文林的就是你們姐倆?”
聽姚雙成如此問道,然兒馬上迴答道:
“姚爺爺言重了,談不上救不救的。隻是姚大叔剛好來到然兒和蓮兒門前,不過是請郎中給姚大叔診了診脈,抓了幾服中藥罷了。要說出力多,還不如李爺爺家的李成叔叔呢。”
“嗯,果真是兩個知書達理的丫頭。怪不得文林總是誇讚你們。”
“姚爺爺,李爺爺,姚大叔,我們還是家去說話吧,這裏風涼。”</>
初九那天,李爺爺帶來四個人,都是本村人,然兒和青蓮也都認識,順叔叔也在其中。四人總共挖了四天,平均每人每天合五百斤蓮藕,然兒的池塘今年共出產蓮藕八千斤,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半還多。姚文林前來拉蓮藕的車是十一到的,一趟並沒有拉完,到臘月二十又拉了一趟,才算全部運走。
僅蓮藕一項,就給然兒和青蓮帶來二十八兩銀子。池塘裏的魚也是李順四人幫著撈的。過一斤半的鯉魚和鰱魚,總共賣了八百斤不到,與然兒最初的估計差不多。賣魚又得了差不多十二兩銀子。不算鴨蛋的收益,池塘給姐倆賺了足足四十兩銀子。這讓然兒和青蓮整天都笑嗬嗬的。
晚上沒事的時候,姐倆也算計一下,一年來的雞蛋和鴨蛋的收入。一百三十來隻雞,每個月能賣一千五百多隻蛋,二十隻鴨子每個月也能得十四五隻鴨蛋。這樣算下來,雞蛋和鴨蛋,一年也給然兒和青蓮帶來四五十兩銀子。
兩項合計,差不多有**十兩。然兒拿出炕中存錢的包袱,姐倆仔細清點了一下,除去娘留下的十兩銀子,淨勝七十四兩,又五百七十個銅錢。
“姐姐,你說明年我們再把毛竹林旁邊的空地都買下來,好不好?”
“還是過一兩年再說吧。不然太惹人注意,這樣不好。”
然兒的顧慮自然是有道理的,就小姐倆兩個,然兒也不過十五歲不到,青蓮不到十一歲。若是過於招搖,被有心人惦記上,還是有危險的。
今年的年三十,然兒和青蓮把娘的木像搬到然兒住的東間,姐倆做了好多好吃的,和娘的木像一起守歲到淩晨,雞開始打鳴了,才雙雙睡去。
初一這天,照例是要到村子裏拜年。除了原來的那幾家,李家、李郎中家外,然兒和青蓮還特意去給村長拜了年。下午的時候,然兒和青蓮合計著,要不要去周家拜拜年。思來想去,最後還是覺得,等過幾天帶點禮物,專門去一趟的比較好。
今年的天氣有些反常。剛立冬不久冷了一陣,過完年卻暖和起來。一天比一天氣溫高。然兒和青蓮也沒什麽事情做,如今手頭寬綽了,也不再事事親為。比如給豬圈墊土,以及出肥等都是花錢雇人來做。姐倆隔三差五到池塘裏釣魚,由於是喂養的魚,特別容易咬鉤。釣上魚來,就給聯係好的酒店送去。也有不少相鄰,家裏來了客人,專門來然兒家買魚的,漸漸然兒家養魚的名聲便傳了出去。這倒是讓姐倆省事不少,有時候根本不用往外賣,隻是在家裏等著就行。
正月十六這天,然兒和青蓮買了些禮物,一大早來到楊莊,見周家酒鋪還沒有開張,便直接來到周府。盡管,春水如今已是舉人老爺,周家依然和普通人家一樣,大門口並沒有請門房看門。然兒和青蓮見大門洞開著,就一直走了進去。剛好迎麵和周掌櫃碰上。
“周大叔過年好。”
姐倆一起向周掌櫃問好。
“是然兒和青蓮啊,快進屋,真沒想到你們姐倆會來。”
“昨天春水還在嘀咕,說過兩天要去看看你們姐倆呢。”
“該我們來看大叔和春水哥的,怎麽能讓春水哥去看然兒和蓮兒呢?”
說著話,然兒和青蓮跟在周掌櫃身後,來到堂屋裏。隨手把禮物放到堂屋的八仙桌上。
“你們記得來看看我就好,怎麽還這麽多禮數?”
“大叔客氣了,也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然兒和蓮兒受大叔和春水哥多年來的關照,一直無以為報,這點東西聊表心意而已。”
跟周掌櫃來到裏間,坐了會,青蓮問道:
“周大叔,怎麽沒看見春水大哥哥?”
“你們來的不巧,今天一早就陪著媳婦走娘家去了。”
“哦,一直沒見到春水大嫂子,不想今天又見不到了。”
青蓮的語氣中明顯透著失望。
“大叔,春水哥不去學堂了嗎?”
“過幾天就走,今天去王家就是去辭行的。”
“大嫂也跟著去嗎?”
“媳婦想去,春水還在猶豫。我不管他們的事,去或者不去,他們自己商量就是。”
“大叔的酒鋪什麽時候開張?”
“正要和你們說這事呢。如果你們今天不來,我也要捎信給你們。酒鋪轉出去了,轉給一家姓謝的人家,也是楊莊本地人,為人老實本分。我已經和他打過招唿,酒鋪會和以往一樣,收你們的雞蛋和酸筍,價格也是原來的價格,如果遇到特殊年景,就像我們當初合作一樣,你們再商量就是。”
“哦,如今春水哥已經是舉人老爺,大叔自然是老太爺,也該享享清福了。”
“什麽老太爺?我們莊戶人家不講這個。”
然兒和青蓮又略坐了坐,婉拒了周掌櫃留飯,巳時初便告辭迴家去了。
不想剛拐過夏村東頭的山腳,就看到池塘邊的亭子裏坐著三個人,一個似乎是李爺爺,另外兩個,快走到近前時才認出來其一是姚文林,還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然兒和青蓮並不認識。看老人的年齡,應該比李爺爺要略小點,也已是滿頭白。
“李爺爺來了,姚大叔是什麽時候到的?”
“然兒和蓮兒妹妹,我們都來半天了。這位就是家父。”
姚文林指著身邊的老人,對然兒和青蓮介紹道。
“姚爺爺好。”
姐倆緊走幾步,來到姚雙成跟前,施禮問好。並解釋道:
“一大早去楊莊給周掌櫃拜年去了,幸虧沒在楊莊吃飯。”
“救了文林的就是你們姐倆?”
聽姚雙成如此問道,然兒馬上迴答道:
“姚爺爺言重了,談不上救不救的。隻是姚大叔剛好來到然兒和蓮兒門前,不過是請郎中給姚大叔診了診脈,抓了幾服中藥罷了。要說出力多,還不如李爺爺家的李成叔叔呢。”
“嗯,果真是兩個知書達理的丫頭。怪不得文林總是誇讚你們。”
“姚爺爺,李爺爺,姚大叔,我們還是家去說話吧,這裏風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