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姐倆可沒想那麽多,有人來的時候,總是樂哈哈地招待。每當有人提起然兒將來找婆家的事情,然兒都是微笑著默不作聲。倒是青蓮每每要反駁幾句。
“姐姐才不嫁人,再說姐姐還小呢。”
“哪有不嫁人的女孩子?”
“說不嫁就是不嫁。”
青蓮的嘴皮子十分利索,眾人都拿她當小孩子,說多說少,自然也沒人怪她。
每當來人走了之後,青蓮總不免要嘮叨幾句。
“好像不說嫁人的事,就沒有別的話說一樣,煩死人了。”
“這也要煩,蓮兒將來豈不是要天天煩心?他們願意說,聽著就是,何必計較?”
“哼,就姐姐好脾氣。”
青蓮這兩年的身體育得很快,隻比然兒略矮一點,已經過然兒的耳朵。身子也比然兒那時候要強壯些,現在每天幫著喂豬,喂雞,割豬草,不必然兒幹得少。特別是青蓮幹起活來,風風火火地很少利索。和然兒做同樣的事情,往往要比然兒做得快些。
六月裏連陰天比較多。此時也正好是閑時候。姐倆習慣在草亭中,讀書觀雨。籬笆牆上爬滿了豆角秧,絲瓜,還有一些野生的牽牛花。被雨水洗得青綠的葉子,特別養眼。小溪裏的水,也因為連續下雨的緣故,漲了不少,坐草亭中就能看見略顯渾濁的湯湯流水。
每年六月中下旬,正是小燕子試飛的時候。兩窩小燕子,在大燕子的帶領下,稍顯生硬的飛著,時不時落在籬笆牆上歇腳。然兒總是坐著靜靜地看書,青蓮大多時候是在練字。現在姐倆手頭的書已經有不少,有些是春水送來的,有些是自己花錢買的。盡管娘說過不讓然兒學作詩,然兒想,不作詩看看總沒錯。所以,然兒和青蓮的書裏,也有些詩詞之類的。
偶爾姐倆會到娘的墳前看看,有沒有被雨水淋壞的地方。娘離世的第二年春天,然兒親手栽下的兩棵小柏樹,現在已經長高長粗了不少。青蓮有一次,還特意帶來些雞糞,埋在柏樹的根旁。嘴裏不忘對娘說:
“娘,夏天太陽毒,兩棵柏樹長大了,可以在夏天為娘遮遮日頭。”
青蓮是真的把然兒的娘當成自己的親娘了。在青蓮的記憶中,自己的生身母親,一點印象都沒有,隻是弟弟的娘約略記得一點模樣。由於然兒一直把青蓮當親妹妹待,青蓮下意識地就把然兒娘當成了自己的親娘。幾乎已經忘記自己真正的出身來曆。
然兒也很少想自己的出身來曆。娘把自己生在這裏,自己也是在這裏長大,對於別地方,然兒一點親切感都沒有。隻對籬笆小院,二畝水田,娘的墳頭,院前的小溪,屋後的毛竹林有感情。有時候,然兒心裏也想,如果能終老與此,也是個不錯的歸宿之地,那樣就可以永遠陪在娘的身邊。
“蓮兒,你說以後我們哪裏也不去,一輩子守在娘身邊可好?”
“當然好,蓮兒也這樣想呢。”
“隻是我們的兩間房子嫌小了點,過一兩年,再接出一間才好。”
“最好是老房子不動,重新建幾間吧,那可是娘留下來的。”
“蓮兒說的對,娘蓋的房子我們不動。就在東邊重新起新房吧。”
“姐姐,蓋房子要花多少錢?”
“姐姐和李爺爺打聽過,要是起三間青磚瓦房,大概需要二十兩銀子。”
“那我們的錢夠嗎?”
“算上娘留下的那十兩,足夠了。”
“那就等秋天賣了豬吧,那樣是不是可以不用娘的十兩銀子了?”
姐倆合計好了,等八月節賣了豬,就起三間新青磚瓦房。因為兩人什麽都不懂,抽空就去找李爺爺諮詢。
聽說姐妹倆想蓋新房子,李爺爺還是很吃驚,不由看著然兒問道:
“你們再過幾年就要嫁人,到婆家住了,還蓋房子做什麽?再說,蓋三間青磚瓦房可是要二十兩銀子的。”
“爺爺,然兒才十一歲,蓮兒剛七歲,還早呢。至於二十兩銀子,娘走的時候,留給然兒一些,一直沒動,八月裏賣了豬添上,足夠了。”
“你們姐倆可是想好了?”
“想好了。”
姐倆都點頭說道。
“那好吧,要是想八月裏起房子,現在就得訂下磚瓦,不然到時候再買可來不及。”
說完就領著姐倆來到李順屋子裏,李順的新房就在李爺爺的院子裏的西邊。李爺爺把姐倆的意思說了,李順夫妻也有些驚訝,不過並沒有多說什麽。
“我帶著然兒去預定磚瓦,其他的木料什麽的,也要提前準備。先把木匠定了,讓他們合計出數目來,再張羅著買。”
李順對李爺爺如此說道。
隔天,然兒和青蓮拿著定錢,跟李順找到磚瓦窯,預定下三間房子所需的磚瓦,並叮囑隨時都可以送過去,一定要在七月底前全部送到。
李爺爺幫著找好木匠,泥瓦匠等,木料也托木匠從鄰村賣了。其他的石灰,葦箔什麽的,也到楊莊集上一次買迴來預備著。沙土之類的,跟前就有,到時候隨用隨取就好。
不幾天,然兒和青蓮要起新房的消息就在夏村傳開了。對於兩個小女孩要蓋新房的事情,議論不一,有讚成的,也有覺得沒有必要的,眾說紛紜。不過這些都和姐倆沒有關係。自從決定起新房,兩人心裏一直興奮著。青蓮不止一次來到娘的墳前匯報著事情的進展,磚瓦定好了,木料買來了,匠人都找齊了,可謂事無巨細都講給娘聽。
轉眼來到八月,收稻穀,種麥子,一切忙完後,然兒家也動工了。都是李爺爺幫著張羅,然兒姐倆隻管付錢,再就是做飯。當地風俗,不論是拿工錢的匠人,還是來幫工的,中午是要管一頓午飯。成嬸子和武嬸子幾乎天天靠在然兒家,幫著做飯。因著繼堯還小,順嬸子要看顧孩子,沒有插上手。
由於銀錢湊手,磚瓦木料都是提前預備好的,村裏人有念在姐倆孤苦無依,生活不易,前來幫工的也多,趕在立冬前,三間嶄新的青磚瓦房便建好了。連一圈籬笆牆都建了起來,和原來的籬笆牆連為一體。</>
姐倆可沒想那麽多,有人來的時候,總是樂哈哈地招待。每當有人提起然兒將來找婆家的事情,然兒都是微笑著默不作聲。倒是青蓮每每要反駁幾句。
“姐姐才不嫁人,再說姐姐還小呢。”
“哪有不嫁人的女孩子?”
“說不嫁就是不嫁。”
青蓮的嘴皮子十分利索,眾人都拿她當小孩子,說多說少,自然也沒人怪她。
每當來人走了之後,青蓮總不免要嘮叨幾句。
“好像不說嫁人的事,就沒有別的話說一樣,煩死人了。”
“這也要煩,蓮兒將來豈不是要天天煩心?他們願意說,聽著就是,何必計較?”
“哼,就姐姐好脾氣。”
青蓮這兩年的身體育得很快,隻比然兒略矮一點,已經過然兒的耳朵。身子也比然兒那時候要強壯些,現在每天幫著喂豬,喂雞,割豬草,不必然兒幹得少。特別是青蓮幹起活來,風風火火地很少利索。和然兒做同樣的事情,往往要比然兒做得快些。
六月裏連陰天比較多。此時也正好是閑時候。姐倆習慣在草亭中,讀書觀雨。籬笆牆上爬滿了豆角秧,絲瓜,還有一些野生的牽牛花。被雨水洗得青綠的葉子,特別養眼。小溪裏的水,也因為連續下雨的緣故,漲了不少,坐草亭中就能看見略顯渾濁的湯湯流水。
每年六月中下旬,正是小燕子試飛的時候。兩窩小燕子,在大燕子的帶領下,稍顯生硬的飛著,時不時落在籬笆牆上歇腳。然兒總是坐著靜靜地看書,青蓮大多時候是在練字。現在姐倆手頭的書已經有不少,有些是春水送來的,有些是自己花錢買的。盡管娘說過不讓然兒學作詩,然兒想,不作詩看看總沒錯。所以,然兒和青蓮的書裏,也有些詩詞之類的。
偶爾姐倆會到娘的墳前看看,有沒有被雨水淋壞的地方。娘離世的第二年春天,然兒親手栽下的兩棵小柏樹,現在已經長高長粗了不少。青蓮有一次,還特意帶來些雞糞,埋在柏樹的根旁。嘴裏不忘對娘說:
“娘,夏天太陽毒,兩棵柏樹長大了,可以在夏天為娘遮遮日頭。”
青蓮是真的把然兒的娘當成自己的親娘了。在青蓮的記憶中,自己的生身母親,一點印象都沒有,隻是弟弟的娘約略記得一點模樣。由於然兒一直把青蓮當親妹妹待,青蓮下意識地就把然兒娘當成了自己的親娘。幾乎已經忘記自己真正的出身來曆。
然兒也很少想自己的出身來曆。娘把自己生在這裏,自己也是在這裏長大,對於別地方,然兒一點親切感都沒有。隻對籬笆小院,二畝水田,娘的墳頭,院前的小溪,屋後的毛竹林有感情。有時候,然兒心裏也想,如果能終老與此,也是個不錯的歸宿之地,那樣就可以永遠陪在娘的身邊。
“蓮兒,你說以後我們哪裏也不去,一輩子守在娘身邊可好?”
“當然好,蓮兒也這樣想呢。”
“隻是我們的兩間房子嫌小了點,過一兩年,再接出一間才好。”
“最好是老房子不動,重新建幾間吧,那可是娘留下來的。”
“蓮兒說的對,娘蓋的房子我們不動。就在東邊重新起新房吧。”
“姐姐,蓋房子要花多少錢?”
“姐姐和李爺爺打聽過,要是起三間青磚瓦房,大概需要二十兩銀子。”
“那我們的錢夠嗎?”
“算上娘留下的那十兩,足夠了。”
“那就等秋天賣了豬吧,那樣是不是可以不用娘的十兩銀子了?”
姐倆合計好了,等八月節賣了豬,就起三間新青磚瓦房。因為兩人什麽都不懂,抽空就去找李爺爺諮詢。
聽說姐妹倆想蓋新房子,李爺爺還是很吃驚,不由看著然兒問道:
“你們再過幾年就要嫁人,到婆家住了,還蓋房子做什麽?再說,蓋三間青磚瓦房可是要二十兩銀子的。”
“爺爺,然兒才十一歲,蓮兒剛七歲,還早呢。至於二十兩銀子,娘走的時候,留給然兒一些,一直沒動,八月裏賣了豬添上,足夠了。”
“你們姐倆可是想好了?”
“想好了。”
姐倆都點頭說道。
“那好吧,要是想八月裏起房子,現在就得訂下磚瓦,不然到時候再買可來不及。”
說完就領著姐倆來到李順屋子裏,李順的新房就在李爺爺的院子裏的西邊。李爺爺把姐倆的意思說了,李順夫妻也有些驚訝,不過並沒有多說什麽。
“我帶著然兒去預定磚瓦,其他的木料什麽的,也要提前準備。先把木匠定了,讓他們合計出數目來,再張羅著買。”
李順對李爺爺如此說道。
隔天,然兒和青蓮拿著定錢,跟李順找到磚瓦窯,預定下三間房子所需的磚瓦,並叮囑隨時都可以送過去,一定要在七月底前全部送到。
李爺爺幫著找好木匠,泥瓦匠等,木料也托木匠從鄰村賣了。其他的石灰,葦箔什麽的,也到楊莊集上一次買迴來預備著。沙土之類的,跟前就有,到時候隨用隨取就好。
不幾天,然兒和青蓮要起新房的消息就在夏村傳開了。對於兩個小女孩要蓋新房的事情,議論不一,有讚成的,也有覺得沒有必要的,眾說紛紜。不過這些都和姐倆沒有關係。自從決定起新房,兩人心裏一直興奮著。青蓮不止一次來到娘的墳前匯報著事情的進展,磚瓦定好了,木料買來了,匠人都找齊了,可謂事無巨細都講給娘聽。
轉眼來到八月,收稻穀,種麥子,一切忙完後,然兒家也動工了。都是李爺爺幫著張羅,然兒姐倆隻管付錢,再就是做飯。當地風俗,不論是拿工錢的匠人,還是來幫工的,中午是要管一頓午飯。成嬸子和武嬸子幾乎天天靠在然兒家,幫著做飯。因著繼堯還小,順嬸子要看顧孩子,沒有插上手。
由於銀錢湊手,磚瓦木料都是提前預備好的,村裏人有念在姐倆孤苦無依,生活不易,前來幫工的也多,趕在立冬前,三間嶄新的青磚瓦房便建好了。連一圈籬笆牆都建了起來,和原來的籬笆牆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