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夏天的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大早天就放晴了。李武和李郎中是同時來到然兒的籬笆小院。同來的還有聽說然兒病了的李爺爺和李順。李成家住得遠,是下午來探視然兒的。
李郎中給然兒下好針,青蓮給四人各衝了一碗紅糖水,便去給然兒熬藥。兩刻鍾後,李郎中啟了針,又診了脈,看著然兒喝完藥,對李武說:
“沒事了,燒已經退利索,吃完這些藥,就徹底恢複了。”
然兒見郎中要走,趕緊讓青蓮去取診金。推讓半天,李郎中勉強收了十個銅錢,讓然兒心裏很過意不去。抓藥的錢,不論怎麽說,李武都不收,也不告訴然兒是多少錢。見然兒沒事了,囑咐青蓮按時給然兒熬藥也迴去了。從早晨就忙活著燒水,給然兒熬藥,豬也沒顧上喂,雞窩的門都忘記開了。青蓮服侍著然兒躺好,先去打開雞窩的門,又忙活著喂豬。一切收拾利索,來到屋子裏,見然兒已經下地,正要去做飯,不由著急地喊道:
“姐姐幹什麽呢?還不迴去躺著,是不是嫌蓮兒做的飯不好吃啊?”
然兒覺得已經差不多好了,見青蓮一臉緊張的樣子,不想惹她著急,就依言迴到炕上,隻是依靠在牆上,並沒有躺下。看著青蓮一板一眼地切菜,燒火,做飯。不由心裏暗歎,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果真是這樣。如果有爹娘疼愛,還不到七歲的青蓮,怎麽可能會做這些事情。
恍惚間然兒突然記起去年夏天,和青蓮在草亭中看大燕子喂小燕子的情景。別說是青蓮,如果娘在的話,然兒自己怕是會做的事情也不多吧?世上有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隻是沒有走到那一步罷了。人被逼急了,潛力是巨大的。
然兒正在炕上胡思亂想,青蓮已經做好午飯,看青蓮的意思是要自己躺在炕上吃。連忙對青蓮說:
“蓮兒,姐姐真沒事了。不信你摸摸,燒退了,隻是略微有些虛,姐姐可不習慣在炕上吃飯。”
青蓮果然伸手試了試,雖然早晨郎中啟針不久,青蓮就試過一次,不過被夜裏然兒生病的樣子嚇壞了,心裏總覺得不踏實,感覺然兒的體溫和自己一樣,也就沒再強求然兒坐在炕上吃飯。姐倆吃完飯,青蓮又到外麵收拾一下,進屋對然兒說:
“姐姐在家躺著休息,蓮兒去場裏看看,多多少少也能幫上點忙。”
“好吧,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可別累壞了身子。”
由於剛下過雨,地麵還有些濕,不能打場,各家隻是翻曬著淋濕了的麥穗和麥粒。這些活青蓮還是能插上手的。見青蓮來到場裏,伸手就要幫著幹活,李成對青蓮說:
“你姐姐還病著,你不在家看顧姐姐,跑這裏來做什麽?快迴去吧,今天下午隻是晾曬一下,也沒多少事做,用不上人。”
李成一邊說,一邊搶下青蓮手裏的木叉,還把青蓮往場院外推了幾步。眾人也都勸青蓮迴家照看姐姐,青蓮見的確不忙,也就答應一聲,迴去了。
青蓮走後,場院裏的人因為能幹的活不多,不免開始議論起然兒姐倆的身世和遭遇來,無不對此感到惋惜和心疼。多懂事的兩個孩子,那麽小就沒爹沒娘的,看著實在讓人心酸。倒是李成很欣慰地對著眾人說:
“別看人家姐倆小,不僅讀書認字,就那片毛竹林的竹筍,我們祖祖輩輩誰拿那東西當迴事過,人家小小年紀偏偏能拿來醃成酸筍賣錢。我是吃過,味道真的不賴。”
“是啊,家裏的雞,狗,豬都伺候的不錯。”
“二畝地裏的莊稼也不比別的人家差。”
“你們還不知道吧?遭旱災那年春天,人家小姐倆,大的也不過七歲多,就知道早早買下六石稻穀,到了夏天又買了四石,連續兩年欠收,姐倆正經一天餓都沒挨著。”
“真有此事?”
“我幹嘛撒謊?不信問我爹去,他老人家可是親眼見的。那年我們家都挨餓了。”
“小然兒有十歲了吧?”
“差不多了。不知道將來會便宜哪家的小子,不僅懂事,又識文斷字的。李順結婚時,新房的對聯和喜字都是然兒寫的。那手字後來被先生看到了,都說寫得極好。”
滿場院的人聽了,無不嘖嘖稱奇。一個下午,場院裏的人就沒說別的,話題一直圍繞著小姐倆在聊,連一些細枝末節的事,都拿出來當稀奇事說。
然兒和娘不一樣,然兒娘當時一直是拒人千裏之外的樣子,不想和夏村人過多接觸。而然兒姐倆,現在已經漸漸融進夏村人的生活中,儼然已經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青蓮迴家把場院裏的情景講給然兒聽,然兒說:
“趕明兒也不去了,姐姐再歇一天,後天還是姐姐去吧。”
“可是姐姐還病著呢。”
“哪有那樣厲害,後天肯定就好利索了。”
五月十八小繼堯過百歲。老人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命百歲,所以對百歲禮都很重視。小孩子的百歲禮並不是在滿一百天的時候過,而是在九十天頭上過。所以小繼堯的百歲禮,選在了五月十八這天。剛巧和姐倆的生日是一天。這時麥子已經收完入倉,秧苗也基本都插完了,所以又到了莊戶人家的清閑時節。來參加小繼堯百歲禮的人很多,然兒和青蓮早早撿上三十個雞蛋,來到李爺爺家。
見又是三十個雞蛋的重禮,李爺爺一家人這次說什麽也不收了。讓順嬸子象征性地撿出十個雞蛋來,另外又往籃子裏放進去二十個煮雞蛋。然兒和青蓮推讓半天,最後還是不得不收下十個。
姐倆輪番逗弄了小繼堯一會,又抱到懷裏,親親小繼堯粉嫩的小臉。青蓮對然兒說:
“姐姐,小繼堯現在可比洗三時俊多了。”
青蓮還記得當時李奶奶誇小繼堯長的俊的話。
“那是,不都說小孩子見風長,一天一個樣子。都三個多月了,自然越長越俊。”
熱熱鬧鬧吃過午飯,姐倆惦記著家裏的雞和豬,便向眾人告辭迴去了。到家不多久,春水來了。進門就問然兒:
“剛聽說然兒病了,好了嗎,然兒?”
“春水大哥哥,姐姐都好十幾天了,現在才來問,不晚嗎?”
青蓮搶先取笑春水道。
“蓮兒別亂說。春水哥不是說了嗎,剛聽說姐姐生病。春水哥,然兒得的又不是什麽大病,不值當這麽大老遠的單獨跑一趟來。”
“一是來看看然兒好了沒有,二是來和然兒、蓮兒道別的。”
“春水哥要出遠門?”
“我要去縣學讀書,準備兩年後參加貢試。”
“春水大哥哥將來是不是要做大官?”
“嗬嗬,做什麽大官啊,現在還隻是個秀才功名,等中了舉人再說這話不晚。”
春水笑嗬嗬地迴答著青蓮的問話,眼睛卻一直看著然兒。然兒今年已經十一歲,相貌極像娘,腰身纖纖,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眉眼秀麗,一幅安靜嫻淑的樣子。
青蓮見春水一直盯著然兒看,不動聲色地走到兩人中間,擋住春水的視線,問道:
“大哥哥吃過飯了吧?”
“吃過飯來的,臨來時父親讓把雞蛋捎迴去,剩下你們跑一趟。”
然兒姐倆見說,便開始往牛車上搬雞蛋,數好是一百五十個雞蛋,春水拿出三百文錢遞給然兒,然兒隻收了兩百文。對春水說:
“春水哥,然兒和蓮兒也沒什麽禮物送,那五十個雞蛋,春水哥帶到學裏吃吧。”
“那可不成。不說路上不好帶,學裏本有飯堂,根本不用帶吃食。”
硬是把錢都留下,才向姐倆告辭,駕著牛車走了。
日出日落,雲走雲飛,然兒姐倆守著籬笆小院,守著娘的墳頭,春來醃酸筍,秋來拾草蘑,喂雞喂豬,算計著地裏的收成,過著姐倆的日子。不論春水外出求學,還是小繼堯的百歲禮,一切一切,和然兒姐倆沒有根本上的聯係。隻是人活在世上,總要和人打交道,特別像然兒姐倆,處處都需要人們的幫助,所以才不像娘那樣遺世獨立般地存在著,漸漸融進了夏村以及周邊普通人家的生活中。
隨著然兒一天天長大,然兒娘的身影,在夏村人的眼裏,逐漸被然兒代替。因為然兒的懂事,知禮,溫婉,村子裏的人,包括認識然兒的人,無不從心底喜歡然兒這個小姑娘。
盡管然兒還小,村子裏已經有不少人家開始惦記著然兒了。當地風俗,女孩子十三四相親找婆家,十六七歲就嫁人。所以,從今年開始,然兒和青蓮明顯感覺到村子裏的人,對姐妹倆更加親熱起來。來籬笆小院串門的人,也多了起來。大都是些婆子媳婦,有些是閑時候,專門過來玩的,有些是到地裏幹活,順便進來走走。然兒的籬笆小院,不再如以前那樣冷清,漸漸熱鬧起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來人,都想打然兒的注意。</>
夏天的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大早天就放晴了。李武和李郎中是同時來到然兒的籬笆小院。同來的還有聽說然兒病了的李爺爺和李順。李成家住得遠,是下午來探視然兒的。
李郎中給然兒下好針,青蓮給四人各衝了一碗紅糖水,便去給然兒熬藥。兩刻鍾後,李郎中啟了針,又診了脈,看著然兒喝完藥,對李武說:
“沒事了,燒已經退利索,吃完這些藥,就徹底恢複了。”
然兒見郎中要走,趕緊讓青蓮去取診金。推讓半天,李郎中勉強收了十個銅錢,讓然兒心裏很過意不去。抓藥的錢,不論怎麽說,李武都不收,也不告訴然兒是多少錢。見然兒沒事了,囑咐青蓮按時給然兒熬藥也迴去了。從早晨就忙活著燒水,給然兒熬藥,豬也沒顧上喂,雞窩的門都忘記開了。青蓮服侍著然兒躺好,先去打開雞窩的門,又忙活著喂豬。一切收拾利索,來到屋子裏,見然兒已經下地,正要去做飯,不由著急地喊道:
“姐姐幹什麽呢?還不迴去躺著,是不是嫌蓮兒做的飯不好吃啊?”
然兒覺得已經差不多好了,見青蓮一臉緊張的樣子,不想惹她著急,就依言迴到炕上,隻是依靠在牆上,並沒有躺下。看著青蓮一板一眼地切菜,燒火,做飯。不由心裏暗歎,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果真是這樣。如果有爹娘疼愛,還不到七歲的青蓮,怎麽可能會做這些事情。
恍惚間然兒突然記起去年夏天,和青蓮在草亭中看大燕子喂小燕子的情景。別說是青蓮,如果娘在的話,然兒自己怕是會做的事情也不多吧?世上有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隻是沒有走到那一步罷了。人被逼急了,潛力是巨大的。
然兒正在炕上胡思亂想,青蓮已經做好午飯,看青蓮的意思是要自己躺在炕上吃。連忙對青蓮說:
“蓮兒,姐姐真沒事了。不信你摸摸,燒退了,隻是略微有些虛,姐姐可不習慣在炕上吃飯。”
青蓮果然伸手試了試,雖然早晨郎中啟針不久,青蓮就試過一次,不過被夜裏然兒生病的樣子嚇壞了,心裏總覺得不踏實,感覺然兒的體溫和自己一樣,也就沒再強求然兒坐在炕上吃飯。姐倆吃完飯,青蓮又到外麵收拾一下,進屋對然兒說:
“姐姐在家躺著休息,蓮兒去場裏看看,多多少少也能幫上點忙。”
“好吧,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可別累壞了身子。”
由於剛下過雨,地麵還有些濕,不能打場,各家隻是翻曬著淋濕了的麥穗和麥粒。這些活青蓮還是能插上手的。見青蓮來到場裏,伸手就要幫著幹活,李成對青蓮說:
“你姐姐還病著,你不在家看顧姐姐,跑這裏來做什麽?快迴去吧,今天下午隻是晾曬一下,也沒多少事做,用不上人。”
李成一邊說,一邊搶下青蓮手裏的木叉,還把青蓮往場院外推了幾步。眾人也都勸青蓮迴家照看姐姐,青蓮見的確不忙,也就答應一聲,迴去了。
青蓮走後,場院裏的人因為能幹的活不多,不免開始議論起然兒姐倆的身世和遭遇來,無不對此感到惋惜和心疼。多懂事的兩個孩子,那麽小就沒爹沒娘的,看著實在讓人心酸。倒是李成很欣慰地對著眾人說:
“別看人家姐倆小,不僅讀書認字,就那片毛竹林的竹筍,我們祖祖輩輩誰拿那東西當迴事過,人家小小年紀偏偏能拿來醃成酸筍賣錢。我是吃過,味道真的不賴。”
“是啊,家裏的雞,狗,豬都伺候的不錯。”
“二畝地裏的莊稼也不比別的人家差。”
“你們還不知道吧?遭旱災那年春天,人家小姐倆,大的也不過七歲多,就知道早早買下六石稻穀,到了夏天又買了四石,連續兩年欠收,姐倆正經一天餓都沒挨著。”
“真有此事?”
“我幹嘛撒謊?不信問我爹去,他老人家可是親眼見的。那年我們家都挨餓了。”
“小然兒有十歲了吧?”
“差不多了。不知道將來會便宜哪家的小子,不僅懂事,又識文斷字的。李順結婚時,新房的對聯和喜字都是然兒寫的。那手字後來被先生看到了,都說寫得極好。”
滿場院的人聽了,無不嘖嘖稱奇。一個下午,場院裏的人就沒說別的,話題一直圍繞著小姐倆在聊,連一些細枝末節的事,都拿出來當稀奇事說。
然兒和娘不一樣,然兒娘當時一直是拒人千裏之外的樣子,不想和夏村人過多接觸。而然兒姐倆,現在已經漸漸融進夏村人的生活中,儼然已經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青蓮迴家把場院裏的情景講給然兒聽,然兒說:
“趕明兒也不去了,姐姐再歇一天,後天還是姐姐去吧。”
“可是姐姐還病著呢。”
“哪有那樣厲害,後天肯定就好利索了。”
五月十八小繼堯過百歲。老人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命百歲,所以對百歲禮都很重視。小孩子的百歲禮並不是在滿一百天的時候過,而是在九十天頭上過。所以小繼堯的百歲禮,選在了五月十八這天。剛巧和姐倆的生日是一天。這時麥子已經收完入倉,秧苗也基本都插完了,所以又到了莊戶人家的清閑時節。來參加小繼堯百歲禮的人很多,然兒和青蓮早早撿上三十個雞蛋,來到李爺爺家。
見又是三十個雞蛋的重禮,李爺爺一家人這次說什麽也不收了。讓順嬸子象征性地撿出十個雞蛋來,另外又往籃子裏放進去二十個煮雞蛋。然兒和青蓮推讓半天,最後還是不得不收下十個。
姐倆輪番逗弄了小繼堯一會,又抱到懷裏,親親小繼堯粉嫩的小臉。青蓮對然兒說:
“姐姐,小繼堯現在可比洗三時俊多了。”
青蓮還記得當時李奶奶誇小繼堯長的俊的話。
“那是,不都說小孩子見風長,一天一個樣子。都三個多月了,自然越長越俊。”
熱熱鬧鬧吃過午飯,姐倆惦記著家裏的雞和豬,便向眾人告辭迴去了。到家不多久,春水來了。進門就問然兒:
“剛聽說然兒病了,好了嗎,然兒?”
“春水大哥哥,姐姐都好十幾天了,現在才來問,不晚嗎?”
青蓮搶先取笑春水道。
“蓮兒別亂說。春水哥不是說了嗎,剛聽說姐姐生病。春水哥,然兒得的又不是什麽大病,不值當這麽大老遠的單獨跑一趟來。”
“一是來看看然兒好了沒有,二是來和然兒、蓮兒道別的。”
“春水哥要出遠門?”
“我要去縣學讀書,準備兩年後參加貢試。”
“春水大哥哥將來是不是要做大官?”
“嗬嗬,做什麽大官啊,現在還隻是個秀才功名,等中了舉人再說這話不晚。”
春水笑嗬嗬地迴答著青蓮的問話,眼睛卻一直看著然兒。然兒今年已經十一歲,相貌極像娘,腰身纖纖,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眉眼秀麗,一幅安靜嫻淑的樣子。
青蓮見春水一直盯著然兒看,不動聲色地走到兩人中間,擋住春水的視線,問道:
“大哥哥吃過飯了吧?”
“吃過飯來的,臨來時父親讓把雞蛋捎迴去,剩下你們跑一趟。”
然兒姐倆見說,便開始往牛車上搬雞蛋,數好是一百五十個雞蛋,春水拿出三百文錢遞給然兒,然兒隻收了兩百文。對春水說:
“春水哥,然兒和蓮兒也沒什麽禮物送,那五十個雞蛋,春水哥帶到學裏吃吧。”
“那可不成。不說路上不好帶,學裏本有飯堂,根本不用帶吃食。”
硬是把錢都留下,才向姐倆告辭,駕著牛車走了。
日出日落,雲走雲飛,然兒姐倆守著籬笆小院,守著娘的墳頭,春來醃酸筍,秋來拾草蘑,喂雞喂豬,算計著地裏的收成,過著姐倆的日子。不論春水外出求學,還是小繼堯的百歲禮,一切一切,和然兒姐倆沒有根本上的聯係。隻是人活在世上,總要和人打交道,特別像然兒姐倆,處處都需要人們的幫助,所以才不像娘那樣遺世獨立般地存在著,漸漸融進了夏村以及周邊普通人家的生活中。
隨著然兒一天天長大,然兒娘的身影,在夏村人的眼裏,逐漸被然兒代替。因為然兒的懂事,知禮,溫婉,村子裏的人,包括認識然兒的人,無不從心底喜歡然兒這個小姑娘。
盡管然兒還小,村子裏已經有不少人家開始惦記著然兒了。當地風俗,女孩子十三四相親找婆家,十六七歲就嫁人。所以,從今年開始,然兒和青蓮明顯感覺到村子裏的人,對姐妹倆更加親熱起來。來籬笆小院串門的人,也多了起來。大都是些婆子媳婦,有些是閑時候,專門過來玩的,有些是到地裏幹活,順便進來走走。然兒的籬笆小院,不再如以前那樣冷清,漸漸熱鬧起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來人,都想打然兒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