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露的規矩是孩子倒了不要去扶,讓他自己爬起來,開始時劉寡婦不習慣,現在已經很習慣了。
睿兒跑著跑著,見到了嶽杏兒,立刻停下腳步,這讓嶽杏兒很奇怪,還以為是自己擋了睿兒的路,連忙讓到了一旁,恭敬地行禮道,“見過小少爺。”
睿兒歪頭看了看嶽杏兒,似是在分辨,又四下裏瞧,發現周圍除了他們三個,再無外人了,這才走到嶽杏兒近前,穩穩當當地行禮,“見過會做針線的姨母,姨母給的禮物,我很喜歡。”說完後還挺了挺胸。
睿兒今天穿了一套大紅帶金絲繡紋的襖褲,很是喜慶,因為跑著玩兒了好久,已經有點髒了,但依舊能一眼就看到,他戴在胸口上的那個嶽杏兒親手繡的荷包,荷包大顏色又比較深,和睿兒這身衣裳倒是挺般配的,而且,別看衣裳髒了,那荷包卻被保護得很好,可見孩子對這東西的珍惜。
這還不算完,睿兒等劉寡婦走過來後,馬上說,“姨母,你和我一起吃點心吧!”說完就動手打開了食盒上的蓋子。
山上今天為了配合戲子們的演出,午飯開得早,因為戲還沒演完,晚飯也開得晚,所以睿兒今天的“下午茶”不是每日裏慣常吃的點心,而是和正餐一樣的大包子。
昨天夜裏,清露心血來潮的請客把扁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今天用來招待幹活兒的人吃飯,就換成了包子,包子個頭很大,這樣不僅實惠,包的速度還快,一個上半晌,就準備出來了足夠的數量。
嶽杏兒要推辭,睿兒不會說啥感激的話,就眼巴巴地看著她,眼睛裏漸漸地含了一包水光,看得嶽杏兒心尖尖直打顫。
劉寡婦說,“少爺還小,對誰都是實心實意的,也不是啥金貴點心,等下前院幹活兒的人都有,早點吃,也不礙的。太太千叮嚀萬囑咐,姑娘在秦家不易,讓我們萬不可在外人麵前露出對姑娘的與眾不同,少爺是個有心的,小小年紀,偏生就記得牢靠!”這話就說得太貼心了,再加上方才睿兒的表現,真是一點水分都沒有。
“哎哎,”嶽杏兒帶著淚光,擠出笑容,伸手拿過一個包子,對睿兒說,“謝謝少爺賞!”
睿兒一本正經地訂正道,“是送,不是賞!”他雖年紀小,卻經過清露多次的囑咐,對朋友,也就是村裏的孩子們,不能用“賞”這個詞,因為他們不是自家下人,那樣的說法不夠尊重,現在活學活用到嶽杏兒身上,自然也是萬分恰當的。
睿兒見嶽杏兒拿了包子,就蓋好蓋子,又歡歡喜喜地跑遠了。
嶽杏兒就在內院廊下吃了那個大肉包子,又迴到暖棚喝了一大碗山上為看戲人準備的大麥茶,寒風凜冽,包子和茶卻是滾燙的,讓嶽杏兒從心到身都是暖融融的,別提多熨貼了。
想起方才這短短的時間內,秦秀娥和睿兒對自己天差地遠言行,嶽杏兒不由感歎,同樣是孩子,差別怎麽就會這麽大呢?!
戲唱完時,天已經黑透了,廊下的燈籠和山路上的冰燈、燈籠,不知何時又被點亮了,將整個院子和長長的山路再度裝點得十分美麗。
大家餘興未盡,相互談笑著,三三兩兩地往山下走去,嶽杏兒又留下來幫忙幹活兒了,她現在根本就不著急迴秦家,哪怕她是最後一個迴去的,又能怎麽樣呢?
別說她有借口,就是沒有,她也不怕,頂多就是再挨一頓打罷了。
而等到嶽杏兒迴去後,這才發現,她的“好日子”來了。
“這都什麽時辰了啊?”秦大川在正堂內的嚎叫聲,剛進了院子就能聽到,“你們一個個的,到現在才迴來,誰家大過年的,就這麽冷鍋冷灶的,你們這是放著好日子不過了!”
也不怪秦大川發脾氣,現在早過了吃晚晌飯的時辰,可秦家連飯都沒人做,他一向自認為孩子多、家業大,可偏生大年初一家裏就這麽冷清,他這心裏的滋味兒就別提了,那種說不出的恐慌和孤寂,是從骨子裏滲透出來的。
老許和殷氏倒是在家的,但老許不會做飯,殷氏做的飯秦大川已經不敢吃了,要知道,他前陣子把殷氏關到柴棚裏去,那可是存了弄死殷氏的心的,殷氏既然沒死成,能不恨他入骨?!萬一下藥把他毒死怎麽辦?
再說,現在殷氏天天挨餓受凍挨打受罵的,一旦接近有吃食的灶房,還指不定弄出什麽事兒來呢,偷吃偷賣都有可能,秦大川怎麽可能放心讓她去做飯?
見嶽杏兒悄悄地走進屋來,秦大川剛要罵,又想起一件事兒來,“於氏呢?怎麽還不見迴來?”劉婆子放了年假,現在於氏可是秦家幹活兒的主力了。
秦懷仁沒想到於氏幹脆連迴來都沒迴來,到了此時隻得當眾了說了休了於氏的事兒,還添油加醋了一番於氏的惡行。
無論是於氏被休的理由,還是於氏被休的事實,秦家除了秦懷仁,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當下都吃了一驚。
尤其是嶽杏兒,她就不明白,人常言“一夜夫妻百日恩”,就算犯了天大的錯兒,秦懷仁怎麽就忍心將嫁給他三年多的結發妻子,在大年初一休掉?!
這份兒無情無義,讓嶽杏兒不由激靈靈地打了個冷戰。
秦大川想的卻是另外一迴事兒,“要休就不能找個旁的日子休?現下家裏連個幹活的人都沒有!”這個困難很實際。
秦懷仁甩了甩袖子,“爹啊,你又不是隻有我這一個兒子,隻她那一個兒媳婦,還怕沒人盡孝幹家務?”冷眼瞟了薑氏一眼,“三弟妹一向是個能幹的,今天在山上可沒少幫忙,於氏連個手指頭都比不上。再說,咱們總不能為了讓於氏幹活兒,就留她在家裏興風作浪,到時候,清露要是發起火兒來,爹就能受得住?我是萬不敢因小失大的。”
睿兒跑著跑著,見到了嶽杏兒,立刻停下腳步,這讓嶽杏兒很奇怪,還以為是自己擋了睿兒的路,連忙讓到了一旁,恭敬地行禮道,“見過小少爺。”
睿兒歪頭看了看嶽杏兒,似是在分辨,又四下裏瞧,發現周圍除了他們三個,再無外人了,這才走到嶽杏兒近前,穩穩當當地行禮,“見過會做針線的姨母,姨母給的禮物,我很喜歡。”說完後還挺了挺胸。
睿兒今天穿了一套大紅帶金絲繡紋的襖褲,很是喜慶,因為跑著玩兒了好久,已經有點髒了,但依舊能一眼就看到,他戴在胸口上的那個嶽杏兒親手繡的荷包,荷包大顏色又比較深,和睿兒這身衣裳倒是挺般配的,而且,別看衣裳髒了,那荷包卻被保護得很好,可見孩子對這東西的珍惜。
這還不算完,睿兒等劉寡婦走過來後,馬上說,“姨母,你和我一起吃點心吧!”說完就動手打開了食盒上的蓋子。
山上今天為了配合戲子們的演出,午飯開得早,因為戲還沒演完,晚飯也開得晚,所以睿兒今天的“下午茶”不是每日裏慣常吃的點心,而是和正餐一樣的大包子。
昨天夜裏,清露心血來潮的請客把扁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今天用來招待幹活兒的人吃飯,就換成了包子,包子個頭很大,這樣不僅實惠,包的速度還快,一個上半晌,就準備出來了足夠的數量。
嶽杏兒要推辭,睿兒不會說啥感激的話,就眼巴巴地看著她,眼睛裏漸漸地含了一包水光,看得嶽杏兒心尖尖直打顫。
劉寡婦說,“少爺還小,對誰都是實心實意的,也不是啥金貴點心,等下前院幹活兒的人都有,早點吃,也不礙的。太太千叮嚀萬囑咐,姑娘在秦家不易,讓我們萬不可在外人麵前露出對姑娘的與眾不同,少爺是個有心的,小小年紀,偏生就記得牢靠!”這話就說得太貼心了,再加上方才睿兒的表現,真是一點水分都沒有。
“哎哎,”嶽杏兒帶著淚光,擠出笑容,伸手拿過一個包子,對睿兒說,“謝謝少爺賞!”
睿兒一本正經地訂正道,“是送,不是賞!”他雖年紀小,卻經過清露多次的囑咐,對朋友,也就是村裏的孩子們,不能用“賞”這個詞,因為他們不是自家下人,那樣的說法不夠尊重,現在活學活用到嶽杏兒身上,自然也是萬分恰當的。
睿兒見嶽杏兒拿了包子,就蓋好蓋子,又歡歡喜喜地跑遠了。
嶽杏兒就在內院廊下吃了那個大肉包子,又迴到暖棚喝了一大碗山上為看戲人準備的大麥茶,寒風凜冽,包子和茶卻是滾燙的,讓嶽杏兒從心到身都是暖融融的,別提多熨貼了。
想起方才這短短的時間內,秦秀娥和睿兒對自己天差地遠言行,嶽杏兒不由感歎,同樣是孩子,差別怎麽就會這麽大呢?!
戲唱完時,天已經黑透了,廊下的燈籠和山路上的冰燈、燈籠,不知何時又被點亮了,將整個院子和長長的山路再度裝點得十分美麗。
大家餘興未盡,相互談笑著,三三兩兩地往山下走去,嶽杏兒又留下來幫忙幹活兒了,她現在根本就不著急迴秦家,哪怕她是最後一個迴去的,又能怎麽樣呢?
別說她有借口,就是沒有,她也不怕,頂多就是再挨一頓打罷了。
而等到嶽杏兒迴去後,這才發現,她的“好日子”來了。
“這都什麽時辰了啊?”秦大川在正堂內的嚎叫聲,剛進了院子就能聽到,“你們一個個的,到現在才迴來,誰家大過年的,就這麽冷鍋冷灶的,你們這是放著好日子不過了!”
也不怪秦大川發脾氣,現在早過了吃晚晌飯的時辰,可秦家連飯都沒人做,他一向自認為孩子多、家業大,可偏生大年初一家裏就這麽冷清,他這心裏的滋味兒就別提了,那種說不出的恐慌和孤寂,是從骨子裏滲透出來的。
老許和殷氏倒是在家的,但老許不會做飯,殷氏做的飯秦大川已經不敢吃了,要知道,他前陣子把殷氏關到柴棚裏去,那可是存了弄死殷氏的心的,殷氏既然沒死成,能不恨他入骨?!萬一下藥把他毒死怎麽辦?
再說,現在殷氏天天挨餓受凍挨打受罵的,一旦接近有吃食的灶房,還指不定弄出什麽事兒來呢,偷吃偷賣都有可能,秦大川怎麽可能放心讓她去做飯?
見嶽杏兒悄悄地走進屋來,秦大川剛要罵,又想起一件事兒來,“於氏呢?怎麽還不見迴來?”劉婆子放了年假,現在於氏可是秦家幹活兒的主力了。
秦懷仁沒想到於氏幹脆連迴來都沒迴來,到了此時隻得當眾了說了休了於氏的事兒,還添油加醋了一番於氏的惡行。
無論是於氏被休的理由,還是於氏被休的事實,秦家除了秦懷仁,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當下都吃了一驚。
尤其是嶽杏兒,她就不明白,人常言“一夜夫妻百日恩”,就算犯了天大的錯兒,秦懷仁怎麽就忍心將嫁給他三年多的結發妻子,在大年初一休掉?!
這份兒無情無義,讓嶽杏兒不由激靈靈地打了個冷戰。
秦大川想的卻是另外一迴事兒,“要休就不能找個旁的日子休?現下家裏連個幹活的人都沒有!”這個困難很實際。
秦懷仁甩了甩袖子,“爹啊,你又不是隻有我這一個兒子,隻她那一個兒媳婦,還怕沒人盡孝幹家務?”冷眼瞟了薑氏一眼,“三弟妹一向是個能幹的,今天在山上可沒少幫忙,於氏連個手指頭都比不上。再說,咱們總不能為了讓於氏幹活兒,就留她在家裏興風作浪,到時候,清露要是發起火兒來,爹就能受得住?我是萬不敢因小失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