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國在麗水農村老家的父母經濟一般,子女又多,大兒子李林國想在杭州生活,買房買車隻能靠自己,想要資助什麽的都指望不上。

    就因為這點,就算是兩人關係已如巧克力醬,濃甜稠蜜不分卿我的時分,周若水也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清醒,知道自己父母是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的。

    周若水骨子裏有那麽點衝動和固執的成分,就想了個先斬後奏的法子。第一次上門時,除了李林國,,還有肚子裏兩個月大的孩子。

    生米雖未煮成熟飯,但早已賴在鍋裏不起身了,攔也無望,周若水的父母隻能喟歎大勢已去,點頭了事。這樣,也算是過了父母之命這一關了。

    於是乎,兩人高高興興地拿出了所有積蓄付了首期,貸款買了套二手房,又從朋友那借了兩萬元錢,趕在還不顯懷的時候,匆匆辦了婚事。

    事後周若水迴想起來,總覺得吃虧,至於吃虧在哪裏,又說不上來。直到有一天兩人又大吵的時候,李林國黑著臉來了一句:“又不是我要結婚,我都沒嫌你,沒說你什麽,你倒嫌棄起我來了!”周若水當時腦子轟然一響,思維這才豁然開朗,多年的心結總算找到了源頭。

    迴想起來,從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包括後來賣房子,甚至連為了得到父母同意先上車後補票的做法,均出自周若水的主意,李林國從沒主動也不反對。再細想一下,當時確實是周若水先提的結婚,李林國還猶猶豫豫得,最後為著孩子的事,這才折騰著把婚結了。

    周若水被自我假想的幸福衝昏了頭腦,自己先跳進挖好的坑裏,再把個悠哉遊哉沒事人似晃蕩的李林國扯把進來,滿足無邊的填埋上了土。

    這就有點意思了,事情發生了性質性轉變,周若水不單從傳統婚姻前序中的被求者變成了追求者,最關鍵的是,由於孩子的事和李林國的猶豫,周若水又變成了逼婚者。

    但不管前因後事如何,周若水的婚姻生活如她所願,熱熱鬧鬧地開場了。

    休完婚假,兩人都繼續上班。

    李林國又被派往外地出差,隔一個月左右迴來一趟。

    周若水每天騎著新買的電動車,風裏去雨裏來的堅持上班,為房子的貸款和孩子的基金共同努力。

    兩個人的感情在那一段達到了頂峰,基本上雙方都做到了早請示晚匯報,臨睡前還會煲煲電話湯。共同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讓兩個人都有點暈乎乎的,都好像找到了幸福的感覺。生活也像夏天的陽光一樣,溫曖、亮麗、充實得一塌糊塗。

    在做第八次孕檢時,周若水被血檢出微量鉛超標,b超又顯示胎兒發育偏小。恰好當時周若水工作的汽車4s店正進行機構調整,人事複繁,周若水經過考慮,趕在新總經理到任之前,便向現任的李總李軍隱打了辭職報告。

    三年前,是李軍隱從眾多應聘者中相中的她,由最初的文員到主管,再到現在的銷售經理,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姑娘成長為頗具能力的大區經理,李軍隱也可以算是周若水的伯樂了。

    隻是內部鬥爭比較激烈,成熟的桃子有人來摘了。當年被總公司派往內地開拓市場的李總又將去沈陽開荒。而周若水選擇在這個時候離職,更讓李軍隱有了些悲壯和感動的情緒。

    臨走的時候,李軍隱非常動情地拉著她的手,同誌式地拍著她的肩,囑咐她有機會一定要到沈陽去看他,若有機會去香港旅遊的時候也一定不要忘記通知――李總是香港人。

    周若水也被感動得傷感起來。

    但一想到今後的美好生活,想到即將迎接而來的新生命,周若水的傷感又被幸福浪潮一陣陣淹蓋了。

    當年痛下決定,為了愛情和孩子放棄事業的周若水,滿腦滿心都是犧牲啊母愛啊偉大啊之類的詞匯,自己感動著自己,以至於現在的周若水每次聽到那首“愛的奉獻 “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年挺著大肚子傻傻的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婚姻背靠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花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花滿樓並收藏婚姻背靠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