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揚靈趕著午後去慈坤宮。正是初夏時節,日光清透如水,映得碧樹繁花鮮豔欲滴。
待她到時,藺常剛服完藥,已沉沉入睡。
她隻得在偏殿等候,陪太後說話。
太後見了她倒是高興,說了些她爺爺在時的舊事,又道:“實在想不到你倒跟枚兒成了。不是我王婆賣瓜,枚兒這個孩子實在是好。我這麽大把年紀,什麽王孫公子沒見過,都是吃著碗裏瞧著鍋裏的。枚兒,是個實心的孩子。”
宋揚靈笑笑,道:“殿下待我很好。”
“說起來,你比君兒那丫頭有福氣……”說到此,太後自覺話有點過,笑笑,話鋒一轉,又道:“都是德妃教得好。可憐她,年紀輕輕,就這麽……去了。”提及德妃去世,太後又擔心起藺常的病情,麵上不禁有焦慮哀傷之色:“陛下身子一向康健得很。就小時候大病過一迴,七八歲的年紀,也是突然高熱不止。都說活不了了。我抱他在懷中,整整三日三夜,後來才好。這迴,也不知怎的,就一並至此?”年老之人,容易激動。太後說著就掉下淚來。
宋揚靈趕緊寬慰:“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陛下又是真龍天子,必得老天庇佑,肯定能逢兇化吉。”
“但願真如你所說。”
兩人說了許久,藺常也未醒來。到晚膳時間,太後便留宋揚靈用了膳。待用過膳,藺常仍是未醒。太後便叫宋揚靈先行迴宮,第二日再來罷。
不想藺常偏又醒了,聽見宋揚靈還在外麵候著,立時叫人傳進來。
太後不放心,也跟了進來,問藺常要不要吃些東西。藺常搖頭說不餓。太後道:“有清粥小菜,勉強也遲一點。人不吃東西怎麽行?”
藺常想了想也是,便說好。
便有宮女用托盤端了食物進來。粳米粥還飄著白氣,想是一直熱著的。
宋揚靈便在床榻之下跪坐著。
藺常吃了幾口,隻覺熱得厲害,後背像是又全濕了,他輕輕推開宮女的人,有些惱怒,可又沒有力氣發脾氣,隻虛弱道:“不知了。”又指了指身後靠枕:“扶我靠一會兒。”
安頓畢,藺常就叫所有人退下,隻留了宋揚靈問話。
“有份旨意,要你擬一下。”一句話,藺常中間卻喘了好幾次。
“陛下請說。”
“驃騎大將軍李長景於國有功,遷太尉。殿前司副指揮使孟昱年少有為,遷指揮使。”
說完,藺常又咳嗽了一迴,才道:“就這這個意思擬兩份折子,你現在寫來,寫了我看。”
宋揚靈暗暗思索,孟昱從副指揮使遷指揮使,升官無疑了。但李長景做太尉,位列三公,隻是卸去指揮使一職,實權卻沒了。這是明升暗降。果然,陛下要朝李家開刀了。隻是她本以為手段會更激烈,不想卻如此婉轉。
窗外天色已暗。殿內點了兩株枝形同等,倒是透亮得很。隔一簾帳幔,藺常看著宋揚靈低頭寫字的側麵。像是從前在勤政殿一樣。
那時,他還雄心勃勃,揮斥天下,以為生老病死都在百年以外。想不到,現在已是病體沉屙。宴席之下,他以為戲已做盡,李長景當順勢而下,自請辭位。不想自己這一病,他倒裝聾作啞起來。若是以前,尋個由頭也就褫奪了。可現在病重,不得不多方考量,萬一引起李長景反彈,隻怕局勢動蕩。是以,不得不以三公之虛位許之,以求明升暗降。
生病之人,難免傷感多慮。突然歎了口氣,道:“朕登基十數載,旁人看著九五之尊,必是權力巔峰。可是,權力這個東西,它從來不會真正在誰手裏。它是飄在這宮廷上空的幽靈。”
不知為何,藺常突然很有傾訴的*:“有時在朕手裏,有時在李長景、米修手裏,有時甚至會跑到皇後,或者賢妃手裏。”
“權力這個東西,你是抓不住的。覬覦的人太多,有資格捕獵的人也太多。有時候,你不得不與他人共享。但你得清楚,最終你不能讓它有任何地方可以停留。你得奪去那些人的弓箭,讓它除了你,再無任何地方可去。”
宋揚靈陛下突然一頓,胸中血氣翻湧。她聽得懂藺常的話。簡單說來,無非就是用人時,予權力;不用時,除掉那人以收迴權力。就像他對李長景做的,也像他奪走自己合族性命一樣。
她很想衝口問一句:“所以,你便殺了我全家麽?!”
可盡管這個時候,天子餘威猶在,後事難定。宋揚靈不敢輕舉妄動,打草驚蛇。既隱忍蟄伏了這麽久,怎能功虧一簣?!
強忍半晌,說到:“陛下多慮,您乃天子。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人,生殺予奪的大權自然都在您掌中。”
藺常突然冷笑一聲:“要當權,自然要冷酷無情。枚兒性情柔善。為他求娶你,便是希望你的手段能補他不足。”
宋揚靈低眉:“我一介女流,不敢稱手段。”
藺常笑笑,沒再說話。
宋揚靈放下筆,將擬好的奏章拿到藺常跟前輕聲讀了一遍。
藺常聽了,點頭道:“如此甚好,置於案上。朕累了,你迴去罷。”說完,便側身向裏躺下。他沒看見宋揚靈走時,將一張字紙放入袖中,帶了出去。
早有宮人在外挑燈等候。宋揚靈說要淨手,叫他們稍等片刻。她卻朝魏鬆使個眼色,示意他一會兒過來。
門外本有許多宮女內侍守候。魏鬆趁人不備,偷偷溜至一邊。果見宋揚靈在等候。
見他來,宋揚靈從袖中拿出方才帶走的字紙,交給他,道:“你明日一早拿給孟昱。”
魏鬆接過,見紙張並未封口,詫異地看了宋揚靈一眼。
宋揚靈示意他一看無妨。
魏鬆這才展開那張紙,就著月光看到:“陛下有意廢李長景,傳位三殿下。李家必將連根而起。”
魏鬆趕忙將紙重新疊好,貼身收入懷中。神情凝重道:“你放心,我必不負所托。”
——————
第二日清早,天色微明,魏鬆已經出了慈坤宮,朝東華門走去。四下無人,隻間或看到幾個灑掃的宮人。
過一條狹長甬道,眼見快到東華門。魏鬆不由加快腳步。剛出甬道,隻覺腦後一陣勁風,還沒迴過神,已是眼前一黑,倒地不起。
不知過了多久,魏鬆才悠悠醒轉。後腦勺疼得緊,他來不及檢查傷口,一抹懷中,帶的那封信已經不翼而飛。
——————
用過早膳,藺枚去慈坤宮給藺常請安。不想才到門口,就被一個麵生的宮人擋下了,稱陛下精神不濟,太後有令任何人不得進入打擾。
藺枚大怒:“本王要見太後。”
那人倒是絲毫不退讓:“太後說了,任何人都不見。請殿下莫為難小人。再則,陛下若稍有好轉,想必太後定會下令傳召殿下。”
藺枚無奈,隻得轉身退迴。
迴到穗明宮,又是憤憤不平,激動地和宋揚靈說起此事。
宋揚靈一聽,麵色陡然一暗,雙手緊握,頹然坐下,隻道:“大事不好了。”
——————
李長景麵色如灰,盯著桌案上的紙,隻覺那行字觸目驚心。
李錦舒雙眼紅腫,想是已經哭過,道:“昨日陛下突然傳召宋揚靈,二人在室內談話良久。宋揚靈夜裏才出,便寫了這個信叫魏鬆帶出宮去。”
“大哥,你以為我就是被權勢蒙了眼,不念情意麽?我雖不是皇後,也是將陛下當做丈夫來看。更育有楠兒、杞兒、杳兒。如何不是夫妻情深?但天子之愛,哪是那麽容易的?稍有不慎,莫說我一人性命,幾個孩子,便是整個母族,隻怕都得覆滅。”
李長景重重地歎了口氣,半晌才道:“我戎馬半生,從未負過軍心。陛下即便要削我軍權,我也絕不做逆臣賊子。”
李錦舒急了,哭道:“如今隻是削權這麽簡單麽?是儲位之爭啊!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藺枚繼承了皇位,縱然他良善,不為難你我。曾鞏薇可是吃素的?更何況還有那麽多虎視眈眈等待尚未的人!我同你說過多次,在這個位置,不是你不想爭,便能不爭的。情勢不由人!”
李長景隻是歎氣未語。事情怎麽一步一步就到此了?他從來隻願征戰沙場,不欲涉這權利爭鬥分毫。
“大哥,你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重名節,輕生死。可我不是,我一介女流,不懂聖人之言,不知修身齊家治國,隻知生死關天。我要活著,要錦上添花烈火烹油地活著。也要我的孩子,我的家人都好好活著,活得高人一等。”
“無論你願還是不願,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李長景聽李錦舒話中有異,不由大為緊張,衝口而問:“你做了什麽?!”
“伯川已經進宮了。”
——————
暮色四合。這一夜看上去同以前的夜晚並沒有任何區別。晚霞燦燦,閑坐的宮人說著閑話。
待她到時,藺常剛服完藥,已沉沉入睡。
她隻得在偏殿等候,陪太後說話。
太後見了她倒是高興,說了些她爺爺在時的舊事,又道:“實在想不到你倒跟枚兒成了。不是我王婆賣瓜,枚兒這個孩子實在是好。我這麽大把年紀,什麽王孫公子沒見過,都是吃著碗裏瞧著鍋裏的。枚兒,是個實心的孩子。”
宋揚靈笑笑,道:“殿下待我很好。”
“說起來,你比君兒那丫頭有福氣……”說到此,太後自覺話有點過,笑笑,話鋒一轉,又道:“都是德妃教得好。可憐她,年紀輕輕,就這麽……去了。”提及德妃去世,太後又擔心起藺常的病情,麵上不禁有焦慮哀傷之色:“陛下身子一向康健得很。就小時候大病過一迴,七八歲的年紀,也是突然高熱不止。都說活不了了。我抱他在懷中,整整三日三夜,後來才好。這迴,也不知怎的,就一並至此?”年老之人,容易激動。太後說著就掉下淚來。
宋揚靈趕緊寬慰:“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陛下又是真龍天子,必得老天庇佑,肯定能逢兇化吉。”
“但願真如你所說。”
兩人說了許久,藺常也未醒來。到晚膳時間,太後便留宋揚靈用了膳。待用過膳,藺常仍是未醒。太後便叫宋揚靈先行迴宮,第二日再來罷。
不想藺常偏又醒了,聽見宋揚靈還在外麵候著,立時叫人傳進來。
太後不放心,也跟了進來,問藺常要不要吃些東西。藺常搖頭說不餓。太後道:“有清粥小菜,勉強也遲一點。人不吃東西怎麽行?”
藺常想了想也是,便說好。
便有宮女用托盤端了食物進來。粳米粥還飄著白氣,想是一直熱著的。
宋揚靈便在床榻之下跪坐著。
藺常吃了幾口,隻覺熱得厲害,後背像是又全濕了,他輕輕推開宮女的人,有些惱怒,可又沒有力氣發脾氣,隻虛弱道:“不知了。”又指了指身後靠枕:“扶我靠一會兒。”
安頓畢,藺常就叫所有人退下,隻留了宋揚靈問話。
“有份旨意,要你擬一下。”一句話,藺常中間卻喘了好幾次。
“陛下請說。”
“驃騎大將軍李長景於國有功,遷太尉。殿前司副指揮使孟昱年少有為,遷指揮使。”
說完,藺常又咳嗽了一迴,才道:“就這這個意思擬兩份折子,你現在寫來,寫了我看。”
宋揚靈暗暗思索,孟昱從副指揮使遷指揮使,升官無疑了。但李長景做太尉,位列三公,隻是卸去指揮使一職,實權卻沒了。這是明升暗降。果然,陛下要朝李家開刀了。隻是她本以為手段會更激烈,不想卻如此婉轉。
窗外天色已暗。殿內點了兩株枝形同等,倒是透亮得很。隔一簾帳幔,藺常看著宋揚靈低頭寫字的側麵。像是從前在勤政殿一樣。
那時,他還雄心勃勃,揮斥天下,以為生老病死都在百年以外。想不到,現在已是病體沉屙。宴席之下,他以為戲已做盡,李長景當順勢而下,自請辭位。不想自己這一病,他倒裝聾作啞起來。若是以前,尋個由頭也就褫奪了。可現在病重,不得不多方考量,萬一引起李長景反彈,隻怕局勢動蕩。是以,不得不以三公之虛位許之,以求明升暗降。
生病之人,難免傷感多慮。突然歎了口氣,道:“朕登基十數載,旁人看著九五之尊,必是權力巔峰。可是,權力這個東西,它從來不會真正在誰手裏。它是飄在這宮廷上空的幽靈。”
不知為何,藺常突然很有傾訴的*:“有時在朕手裏,有時在李長景、米修手裏,有時甚至會跑到皇後,或者賢妃手裏。”
“權力這個東西,你是抓不住的。覬覦的人太多,有資格捕獵的人也太多。有時候,你不得不與他人共享。但你得清楚,最終你不能讓它有任何地方可以停留。你得奪去那些人的弓箭,讓它除了你,再無任何地方可去。”
宋揚靈陛下突然一頓,胸中血氣翻湧。她聽得懂藺常的話。簡單說來,無非就是用人時,予權力;不用時,除掉那人以收迴權力。就像他對李長景做的,也像他奪走自己合族性命一樣。
她很想衝口問一句:“所以,你便殺了我全家麽?!”
可盡管這個時候,天子餘威猶在,後事難定。宋揚靈不敢輕舉妄動,打草驚蛇。既隱忍蟄伏了這麽久,怎能功虧一簣?!
強忍半晌,說到:“陛下多慮,您乃天子。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人,生殺予奪的大權自然都在您掌中。”
藺常突然冷笑一聲:“要當權,自然要冷酷無情。枚兒性情柔善。為他求娶你,便是希望你的手段能補他不足。”
宋揚靈低眉:“我一介女流,不敢稱手段。”
藺常笑笑,沒再說話。
宋揚靈放下筆,將擬好的奏章拿到藺常跟前輕聲讀了一遍。
藺常聽了,點頭道:“如此甚好,置於案上。朕累了,你迴去罷。”說完,便側身向裏躺下。他沒看見宋揚靈走時,將一張字紙放入袖中,帶了出去。
早有宮人在外挑燈等候。宋揚靈說要淨手,叫他們稍等片刻。她卻朝魏鬆使個眼色,示意他一會兒過來。
門外本有許多宮女內侍守候。魏鬆趁人不備,偷偷溜至一邊。果見宋揚靈在等候。
見他來,宋揚靈從袖中拿出方才帶走的字紙,交給他,道:“你明日一早拿給孟昱。”
魏鬆接過,見紙張並未封口,詫異地看了宋揚靈一眼。
宋揚靈示意他一看無妨。
魏鬆這才展開那張紙,就著月光看到:“陛下有意廢李長景,傳位三殿下。李家必將連根而起。”
魏鬆趕忙將紙重新疊好,貼身收入懷中。神情凝重道:“你放心,我必不負所托。”
——————
第二日清早,天色微明,魏鬆已經出了慈坤宮,朝東華門走去。四下無人,隻間或看到幾個灑掃的宮人。
過一條狹長甬道,眼見快到東華門。魏鬆不由加快腳步。剛出甬道,隻覺腦後一陣勁風,還沒迴過神,已是眼前一黑,倒地不起。
不知過了多久,魏鬆才悠悠醒轉。後腦勺疼得緊,他來不及檢查傷口,一抹懷中,帶的那封信已經不翼而飛。
——————
用過早膳,藺枚去慈坤宮給藺常請安。不想才到門口,就被一個麵生的宮人擋下了,稱陛下精神不濟,太後有令任何人不得進入打擾。
藺枚大怒:“本王要見太後。”
那人倒是絲毫不退讓:“太後說了,任何人都不見。請殿下莫為難小人。再則,陛下若稍有好轉,想必太後定會下令傳召殿下。”
藺枚無奈,隻得轉身退迴。
迴到穗明宮,又是憤憤不平,激動地和宋揚靈說起此事。
宋揚靈一聽,麵色陡然一暗,雙手緊握,頹然坐下,隻道:“大事不好了。”
——————
李長景麵色如灰,盯著桌案上的紙,隻覺那行字觸目驚心。
李錦舒雙眼紅腫,想是已經哭過,道:“昨日陛下突然傳召宋揚靈,二人在室內談話良久。宋揚靈夜裏才出,便寫了這個信叫魏鬆帶出宮去。”
“大哥,你以為我就是被權勢蒙了眼,不念情意麽?我雖不是皇後,也是將陛下當做丈夫來看。更育有楠兒、杞兒、杳兒。如何不是夫妻情深?但天子之愛,哪是那麽容易的?稍有不慎,莫說我一人性命,幾個孩子,便是整個母族,隻怕都得覆滅。”
李長景重重地歎了口氣,半晌才道:“我戎馬半生,從未負過軍心。陛下即便要削我軍權,我也絕不做逆臣賊子。”
李錦舒急了,哭道:“如今隻是削權這麽簡單麽?是儲位之爭啊!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藺枚繼承了皇位,縱然他良善,不為難你我。曾鞏薇可是吃素的?更何況還有那麽多虎視眈眈等待尚未的人!我同你說過多次,在這個位置,不是你不想爭,便能不爭的。情勢不由人!”
李長景隻是歎氣未語。事情怎麽一步一步就到此了?他從來隻願征戰沙場,不欲涉這權利爭鬥分毫。
“大哥,你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重名節,輕生死。可我不是,我一介女流,不懂聖人之言,不知修身齊家治國,隻知生死關天。我要活著,要錦上添花烈火烹油地活著。也要我的孩子,我的家人都好好活著,活得高人一等。”
“無論你願還是不願,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李長景聽李錦舒話中有異,不由大為緊張,衝口而問:“你做了什麽?!”
“伯川已經進宮了。”
——————
暮色四合。這一夜看上去同以前的夜晚並沒有任何區別。晚霞燦燦,閑坐的宮人說著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