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元月,農曆時節已過了“大寒”,國民黨貴州省政府所在地貴陽山城的上空,偶爾也有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的優美景致,但更多的卻是那種雨加雪的天氣。盡管已經到了年關下,但山城的街道蕭索,店鋪冷清,光景慘淡,氣氛黯然。人們的心境,也就和這陰鬱的氣象一樣,找不到一點兒喜慶的影子。不知道內戰還要打多久,生活的貧困與艱難壓迫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煎熬著,掙紮著度過一個又一個苦難的日子。

    而越是這樣,普遍的不滿情緒,衝蕩在人們的胸中就越是高漲。於是,與其他國統區的城市一樣,貴陽山城廣泛開展的“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反獨裁”的民主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如同大海的怒潮,一浪高過一浪。國民黨反動派則以更加殘酷的手段,進行瘋狂的鎮壓,大肆抓捕和殺害愛國人士和進步知識分子,時有教師與青年學生被捕和失蹤的事件發生,警車時常在街道上鳴著警笛唿嘯而過,槍聲時常驚醒人們的睡夢,白色恐怖沉重地籠罩著山城。

    在一個晴朗,清冷的早上,貴陽“冀魯豫聯小”的青年教員喻平,正坐在寢室裏的窗邊桌前,聚精會神地讀著一部中譯本的小說《牛氓》。這是一位長相端莊秀氣的湖南籍姑娘,她已完全沉浸在小說的故事情節裏,身後屋地中央的鐵爐子上麵放著的水壺,壺蓋被沸騰的滾水衝得上下跳動,不斷發出“啪嗒啪嗒”的響聲,她卻毫無知覺。直到同校的青年教師聶益民與張純推開房門,帶著一股清新的寒氣走了進來,她才抬起了頭。

    戴著一副近視眼鏡的聶益民亦嗜書成癖,看似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卻是性情火熱,易於衝動,還愛開玩笑,此時,他也不管喻平願不願意,高興不高興,一把就奪書在手,高舉著歪仰著臉看,急得喻平跳起來連喊帶叫地搶奪。張純的年紀比他們都要稍大一些,是位性格沉穩,舉止莊重的女子。這時就埋怨道:“什麽書這麽好看,水在火上熬幹了也不管。”邊說著,邊走過去把水壺從爐子上拿下來,順手又拾起扔在爐邊的火鉤,把爐蓋子蓋上。旁邊,聶益民嘴裏哼著拍節,身體跳舞似的踮著腳打著轉,喻平往左邊來搶書,他就轉向右側,喻平往右,他又轉向左邊……

    張純出其不意地從後麵把書奪了過來,說:“別鬧了,說正經事吧!”

    聶益民老實了下來,走到喻平寢室牆角立著的一座櫥櫃邊,從裏麵拿了隻水杯出來,自顧自地倒了杯熱水,又把那本英國愛爾蘭女作家伏契尼寫的小說,從張純手上拿過來,坐在爐邊一個小凳子上看了起來。

    張純對喻平說,“別管他。我們是來邀你到師院找一位朋友周治的。她說要介紹一個人給我們認識。”

    喻平高興地說:“這太好了!正好迴母校看看,離開很長的日子,真是非常又非常地想念哪!‘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

    這個感情豐富的姑娘,一副如夢如幻的神情,此時,仿佛又沉醉在昔日那春風桃李,柳暗花明的學生時代的光陰中去了。

    張純禁不住地笑,正待開口說話,聶益民卻受到了喻平的情緒感染,忍不住在一旁接著抒起情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張純笑著阻止道:“夠了,夠了。我的大詩人們,師院不是劍橋,裏麵也沒有康河,還是別這樣太羅曼蒂克了吧。要去,咱們得抓緊時間,別讓周治等得不耐煩,那丫頭性子急!”

    ……

    三個人從“聯小”的校門走出來,在三橋坐上了公交車。因時常會有國民黨特務混跡在人群中,嗅到點政治氣味,就會對人進行跟蹤。因此,三個人坐在車上,誰都不說話。此時,公交車經過了市中心的街心公園,又往前開了幾站地,三個人下了車,徒步走了十來分鍾,就已看見了青峰翠嶺之下的師院建築群落。

    從掛著校牌的大門走進去,母校重遊,三個人都十分興奮,邊走邊搶著說起一件件難忘的往事。等得心焦上火的周治,大老遠就看到了他們說說笑笑地走來,即從校門南邊挨近運動場的一幢學生宿舍樓上跑下來,離了好幾米遠,即衝著張純直嚷嚷:“哎呀!我的大姐呀!都什麽時候了,怎麽才來呢!我都要急死了!”

    張純走到她近前,笑著說了些客觀理由。喻平看周治,中等身材,長得體態豐盈,眉眼俊俏,明眸皓齒,楚楚可人,似朵剛剛綻放的鮮花兒。瞧她那白皙、嬌嫩的皮膚,以及華貴的衣著穿扮,像是一位大家閨秀。但其性情活潑、率真,渾身上下透出一股無拘無束的熱情的青春活力,一點兒也沒有大凡闊家小姐身上的那種嬌貴氣態,以及那種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的神情與作派。這使第一次見到她的喻平,即從心眼裏喜歡上了她。

    張純隨即把喻平和她互相作了介紹。周治不由地打量了一下喻平,隻見她一身樸素的裝束,身軀挺拔,結實而柔韌,美貌清秀,亭亭玉立,顯得十分優雅而高潔,正麵含微笑地望著她,周治立刻就上前拉起了她的手,問長問短的十分親熱。

    張純轉過臉故意對聶益民說,“怪了!乍一見麵,怎就像伍佰年前就認識了似的呢?看這樣子,又要分不開了!”

    聶益民與周治很熟,用兩個手指往鼻梁上麵推了推眼鏡,一本正經地說道:“物理學意義上的‘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在周治這裏從來就是相反的。她從不拉我的手,而我要像這樣地抓住她的手不放,你說那會怎麽樣?!”

    周治聞言,臉龐騰的一下變得彤紅,急忙鬆開喻平的手,嗔責聶益民,說:“一點兒也沒有兄長風度,什麽話都亂說!”

    聶益民朝張純一聳肩,攤開雙手道,“瞧,我還沒拉她的手哩,她卻就不願意了!”

    周治又氣又急,實在說不過他,索性把隻白嫩的巴掌伸到了他麵前,氣急敗壞地說:“給你,給你,讓你拉個夠。有膽量就拉著它去逛大街。”

    聶益民還想繼續逗她,看她生氣的樣子,他最開心了。於是,他又想要說一句話,但話已到了嘴邊,卻突然意識到,這會讓她下不來台,尤其是當著剛認識的喻平的麵。他不想把開玩笑變成惡作劇,趕緊握了一下那隻柔軟白皙的手掌,隨及左手放在背後,右手臂一揚,俯身作了個有請的姿勢,說:“小可三生有幸,小姐請前麵帶路。”

    這就提醒了周治,對一旁抿著嘴笑的張純和喻平說,“咱們走吧,就在前麵教工宿舍區。”

    周治說完話,還是挽起了喻平的手臂,邊向前走,嘴裏邊對喻平話語不斷。張純心裏暗笑,“這丫頭若是喜歡上誰,就再不肯鬆手的!”

    在靠校園的東南角,翠綠的山影與茂密的樹木掩映下的一座清幽的小院,盡管是冬天,院前的各種耐冬的草木依然綠色盎然地襯飾著小院的外部環境。開門迎客的主人,約摸三十三四歲年紀,舉止穩健,眉目間英氣逼人,而態度安詳,又不掩熱情與真摯,十分富有親和力。在這座院門前,周治進行相互之間的介紹時,“聯小”的三位年輕人,都已對這位王敬之先生肅然起敬,並且有一見如故的親切感覺,以及賓至如歸般的輕鬆與欣悅。主人把客人們引入了小院,客氣地立身於房門一側,讓客人們先進屋。

    不算太寬敞的客廳裏,已有了兩位先來的客人,所謂後來者居上,主人對已站起身來的兩位客人,先把後來者逐一作介紹,而後,再向俞平等人介紹那兩位客人,他介紹個頭稍稍矮一些的那位,說:“這位是何也平”,又介紹另一位,“這位叫揚化南,都是師大的同學。”

    介紹之後,主人請大家都入座。這時,已有位十五六歲的少女,端著一個盛放了四個茶水杯的托盤從廚室走出來,在每位新來的客人麵前放上一杯茶,轉身又走出了客廳。主人笑著請各位用茶,又對新來的四位客人說,“何、楊二位也剛來不一會兒,正聽我介紹我的家鄉興仁縣。如果你們不反對,也聽我說說,誰都說自己的家鄉好嘛!”

    幾位客人聞言都笑了。主人輕鬆幽默的話語,使客人們加深了對他的好感,都願聽他說下去。於是,王敬之就從他家鄉悠久的曆史,宜人的氣候,美麗的自然風光,奇異的民俗風情,以及民族的類別,談到豐富的自然資源,談到人民的勤勞、淳樸和善良……漸漸的,他的話題於大家不經意間轉入到人民的現實生活,轉入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以及仍不斷持續的“三征”,給當地民眾帶來的苦難……

    他的聲音語氣,也從最初的輕鬆愉快,興奮昂揚,轉而變得憂鬱、沉緩,哀傷與悲愴,說到這時,他的喉頭已哽咽,難以為繼,掩飾般地去端他麵前的茶杯,停止了敘說。

    此時,大家分明已強烈地感受到他心情的沉重與悲憤,無不為他的情緒所感染。喻平想到如今自己的家境,想著有家難迴,年關底下尚在外飄泊的現狀,禁不住地紅了眼圈……

    其實,除了周治是對現實中苦難的民眾,懷著深切的同情,而在坐的誰不曾對這水深火熱的苦難有過親身的經曆;他們的親人,猶正於這痛苦的深淵裏煎熬、呻吟,對王敬之的講述,那一個不是感同身受……

    在這一片沉重的靜默之中,聶益民用抑止不住的悲愴情調,陰鬱而沉緩地朗誦道:“‘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隻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此時,喻平的聲音加入了進來:“‘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尖滑出;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是那麽細,那麽軟……現在隻有蓬蒿;”張純那穩重、莊嚴的女低音響了起來:“‘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魚船的苦水……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這時,何也平昂揚的男高音出現了,他情緒飽滿,聲調響亮、明快,而又充滿著激情,他接著朗誦道:“‘隻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麵,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象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麵,寄以愛和一切希望,”

    主人渾厚的男中音響了起來:“‘因為隻有那裏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因為隻有那裏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那裏,永恆的中國!”……啊,這是多麽激動人心的時刻啊!參加朗誦者和沒參加朗誦者,眼睛裏都閃耀著熠熠的光輝,心潮起伏,難以自抑。大家的心頓時擰結在了一起,從此而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

    王敬之似餘緒未消,又重複誦道:“隻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隨即,他興奮地對大家說,“我聽說過一個地方,那裏離我的家鄉已不是很遠。那裏,就象戴望舒這首詩中寫的一樣,人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的死。那裏有蘇維埃政權,人民不挨餓,不受凍,不受剝削,更不受壓迫,打土豪,分田地,人人有飯吃,人民當家作主人……”,王敬之激情不已的聲音,在這間不大的客廳內迴蕩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早已過了吃午飯的時間,可是沒有一個人感到饑餓,大家興奮地聽他講述著關於“那裏”的種種令人感到新奇與激動的傳聞,心中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向往……

    李景榮、葉萬鈞等一行二十餘人離開了各自居住的村鎮與屯寨之後,在大海子鄉周振聲,以及兩家寨陳昌福等人家躲避了一陣子,龍宇黔放出的“鷹犬”們已嗅跡覓蹤朝這邊撲來。風聲越來越緊,為了保存周振聲與陳昌福這兩支力量,李景榮等人決定離開海子鄉,離開興仁縣境,到盤縣祭山樹的羅波那裏去滯留一段時日。

    一行人翻山逾嶺,風餐露宿,夜行晝伏,繞過道道哨卡,突破層層封鎖,輾轉數日,來到了祭山樹羅波的營盤前。早有哨馬傳報上去,羅波聽是葉萬鈞等魯礎營一幫好漢到了,大喜過望,親率肖炳乾、郭誌華、汪漢成、豐成德等一班驍勇部將走出寨門來迎接。

    自從上次攻打龍家大院,羅波親率精銳援手相助,迫使張貽安舉手投降,第二天午後在魯礎營兩下分手,屈指數來,已有整四個年頭了。此時久別重逢,歡暢的心情,紅火的場麵,一時難以敘盡。當日,羅波為遠來的朋友們接風洗塵。酒席宴間,羅波將他拉杆子打旗之初,手下的十八羅漢及八大金剛全從各個營哨召集來作陪,一一介紹給魯礎營的一班弟兄。其中有的人數年前隨羅波去過魯礎營,互相之間早已認識;而大多數是這時才認識,相貌不同,性情各異,卻均不失綠林好漢的本色,敬酒使大碗篩上,遞菜用匕首叉肉,情感真摯,言語滾燙,互生敬重愛慕之心,真所謂“惺惺惜惺惺,英雄識英雄”,宴會的場麵氣氛,即愈加紅火熱烈。

    譚炳耀算得上兄弟同盟麾下一員生猛虎將,民國二十二年,正龍壽眉氣焰熏天之時,他即同李景榮、葉萬鈞、周大昌等共六人夜裏潛入龍府,欲在手刃龍霸天,替死難的親人們報仇雪恨!然而,未曾料到龍霸天臥室周圍之防範卻愈加嚴密而無隙可乘,他們無法下手,隻得沿來時路徑潛迴,卻聽連著樓道的一座碉內,士兵鼾聲如雷,即躡足進去,扛了七九步槍子彈兩箱,手槍子彈數百發,並拎了幾支長短槍出來。實屬人手太少,否則,就把碉內武器彈藥全部都順走了。

    譚炳耀虎心豹膽,以後的夜裏,甚至大白天,他都隱蔽在山上林間朝龍家衙門打狂槍,引起了陣陣風波,也把龍家人搞得心驚膽寒,坐臥不寧……

    譚炳耀人雖莽撞,桀驁不馴,爭強好勝,逞能使性,但他對武器卻特別喜愛,親熱勝妻。久而久之,遂把手中槍弄得嫻熟,變成了對他的心思,應合他想法的一件有情有義的靈性物。此時此刻,見有這許多的英雄好漢,早已把許多天來東躲西藏的憋屈與鬱悶一掃而光,跟這個碰杯,向那個敬酒的,十分活躍,特別喜歡豪爽直率,而又性格外露的同席共飲者。

    這時,羅波為了給大家助番酒興,亦為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們炫耀一下他的愛將,即讓手下八大金剛之首的郭誌華表演槍法。當下遂與眾人出了宴會廳,來至作為校場的一片平壩裏。郭誌華抽槍在手,正巧右前方空中飛過幾隻麻雀,郭誌華揮槍射擊,兩隻鳥栽楞著掉落在眾人前麵三十米開外的地上。眾人齊聲喝彩,郭誌華手下一人已去拾了死雀迴來,卻見鉛粒均穿過小小的雀頭,眾人愈是讚歎不已。

    譚炳耀一旁趁著幾分酒興,說:“這不算什麽。”也掏出了手槍,俯身拾起一顆石子,用力向前方上空擲去,石子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向遠處飛去,至高處向下降落之時,譚炳耀手中的槍響了,那石子即爆裂開花,碎屑四下飛散。

    眾人大聲稱絕叫好,譚炳耀好不得意,使眼覷那郭誌華。酒已微醺的郭誌華連聲讚歎,嘴裏說著“佩服佩服!” 孰知卻已上來了興致,著手下去四五十米遠的前麵一棵百年老橖梨樹下,懸掛起一枚樹葉,那葉子的莖頭上被線繩牽著,在風中飄搖擺晃。

    郭誌華於眾目睽望之下,上前一步,把已插迴槍盒的駁克槍重新摘出,往大腿上一蹭張開了機頭,稍一屏氣,揚手槍響了四下,那枚葉子居然被他擊落在地上。手下人走去拾了,拎著葉莖上的殘繩迴來,譚炳耀不看則罷,看時頓就傻了眼。眾人圍觀,卻見那葉子上麵,三個彈孔排列為整齊的幾何圖形,是一個等腰三角形。這還不算什麽,眾人恍悟那細細的線繩乃是被他的子彈擊斷,個個都已把郭誌華視作了神人。

    譚炳耀情知山外青山樓外樓,天外還有更高峰。沒什麽不好意思的,他走上前去,對郭誌華雙手抱握,行了個半跪大禮,懇請對方收他為徒。郭誌華亦雄爽豪邁的性格,當即應承下來。從此,人們常見此二人在一起切磋技藝的形影……

    李景榮一行人暫借祭山樹羅波營盤住下,度過了一九四八年的春節。而後,時序交替,日子裏就常有“柳營春試馬”,自然不乏“虎帳夜談兵”;還參加過羅波針對當地的“閻王”“霸天”的兩次征戰……

    光陰荏苒,仿佛於轉眼之間,季節卻又輪迴到了秋天。早在海子鄉“避風”時,李景榮等就已請周振聲著人去與洪貽謀聯係,那人去了數日,迴來卻說未能與之聯係上,四處遍尋他不著,鄉裏人都傳說他失蹤。

    自從來到了祭山樹這一段時期,李景榮又連續兩次派人迴魯礎營去打探,每次都叮囑派去的人一定要查明洪貽謀的下落。但過了些日子,去的人迴來了,卻仍然都說找不到洪貽謀,並且,每次都是把鄉中關於他的傳言,又重複地向李景榮等人說一遍,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就覺得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如今,卻又越來越強烈地思想他們在家鄉的諸般放不下的事體,想到來至羅波這裏,轉眼間又已過了大半年的時光,雖無寄人蘺下之感,羅波及手下弟兄待他們比親兄弟還親,但正所謂“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豈能在此度過一生一世麽?!漸漸的,心裏都未免焦躁不安起來。

    這天,李景榮等人就請羅波過來商議,會談間,李景榮等人著重與羅波談了他們迫切希望找到共產黨的心情。通過許多年間曆次的鬥爭實踐,使他們深切地認識到,隻有民國二十四年春天經過他們的家鄉,給他們留下深刻的,不可磨滅的印象的那支紅色的隊伍,才真正是天下窮人的靠山。也隻有找到他們,得到他們的領導與幫助,魯礎營的鄉親們才有指望,才能夠徹底打敗龍家及其幫兇的國民黨政府,推翻其黑暗的統治與殘酷的剝削製度。

    李景榮等人的上述觀念與想法,客觀上說,這時已具有十分的普遍性了,但卻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向往和追求,因此,能夠具有這樣的思想認識,對於他們而言,尤其難能可貴。也正因為他們的這一認識與不斷的鬥爭實踐,也才會有中共興仁縣革命史,乃至黨史上轟轟烈烈,光輝燦爛的篇章:魯礎營暴動;暨紅色武裝海子遊擊隊的建立,以及興仁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所展開的史詩般的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武裝鬥爭。

    羅波聽了李景榮等人出於衷腸,發自肺腑的一番話語,深表讚同,亦深有感觸,他也早就有此想法,隻是困難重重,一是找不到合適的,與那邊有聯係的牽線人;二是須穿越省界,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道道關卡,層層封鎖線,再加之早先他所處的環境,以及十分嚴峻的形勢,亦不允許他旁顧,這想法雖有,卻一直也就擱下了。此時,他就請李景榮等人放心,說這件事情他一定當作大事來辦,並且說很快就著手安排,派兩個精明幹練之人趕赴雲南,去尋找那支多年來活動在滇桂黔邊境的紅色武裝。

    當下,羅波又言語寬慰了好朋友們一番,讓他們且安心在此,等待派出去的人迴來,到時再作打算不遲。李景榮等人稍稍安下心來,羅波即起身告辭。

    第二天大清早,羅波手下的兩個人,即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動身往雲南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旗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大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大洋並收藏紅旗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