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閣內,官家禦覽。
一旁宰臣們皆屏息而觀之。
劄子不長兩千餘字,難怪不到一個時辰就書就了,還謄正一遍。
官家懷疑治國大略兩千個字就能說完嗎?
帶著懷疑官家仔細看去。
何為大勝?大勝乃道也。
所謂道,當持之不動,好比仁義利民,這是長利遠利,盡管做一件事要長一段時間才能見功,但要始終將他放在高處。
何為小勝,小勝乃術也。
至於是術,則無所不用其極,當責效,講究手段,必須求短利近利,眼睛要放在眼前。
求道,求大勝之事,急功近利而為之。
擇術,則顧慮重重,這也不敢幹,那也不敢幹。
此二者皆誤也。
道者,當放之長遠,術者,先辦了再說。
以伐夏而論,全國為大勝,破國為小勝;伐謀為大勝,伐兵為小勝;伐兵為大勝,攻城為小勝。
譬如我要逼你投降,卻在你麵前喊打喊殺,虛張聲勢;我要跑路,則擺出全軍決戰態勢,就是金蟬脫殼;我全殲你的兵馬,卻通過攻城逼你來援,就是圍魏救趙。
要通過破國,達到全國的目的,通過伐兵,來達到伐謀的目的,通過攻城,達到伐兵的目的。
求大勝當以一當十,當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相信時間的力量,再難的事情也不怕;求小勝則以十當一,必須責效,必須急功近利,再易的事也要辦到極致。
舉重若輕者,則必先舉輕若重。
比如要實行儒家的仁義,必須通過法家的手段來實行。
你可以看見的都是我的術,而我的道則不表現在術上,這就是可示其術卻不可示其道’。
好比章越當年開熙河,盡管用的戰術很粗淺很笨拙,看起來很不高明的樣子,但最後就是通過一個個笨拙手段的來實現戰略目標。
這就是隻用其淺,不用其深。
道是難,是大,切不可一頭撞進去,當永遠抬頭向前看。
術是易,是小,所以要解決好每一個問題,要時時看在當下。
術可以失敗,但必須反省,術之用無窮,一個方法不行就換另一個,道則不可以敗,需持之不懈,卻可在微末上調之。
要用小事易事,來實現難事大事,但必須先有其道,再有其術。
有術無道則迷茫看不清方向。
一個係統剛建好,要先拿幾個數據往裏麵跑一跑,不然就不知道係統怎麽樣。
桶裏的石頭,不要一次性全部取出來。
畢其功於一役,是最後的手段。
通過大事裏一件件小事,來完善認知論和方法論,通過實踐提高認知,最後小事積累多了,會有一個指數性的飛躍,這就是認識反過來促進實踐,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循序漸進,積小勝而大勝。
所以沒什麽失敗是成功之母之說,隻有一件件小成功,最後匯集成大成功。
“好一個‘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朕看後真是醍醐灌頂。”
官家從椅上起身,再度審閱一遍後言道:“孔子曾言吾‘吾道一以貫之’,舒國公常言的‘抓其大要’,便是如此。”
“其實這劄子都是平日韓卿,章卿所提,如今是挈領提綱!”
沒錯,這封‘論積小勝為大勝’的劄子,是章越,韓絳心得寫在其中了。
其實這些話都在章越平日的奏疏上,經筵上,君臣奏對上早就反複表達過了。
就好比政策不能一下子貿然拿出來,可以事先放放風,諮詢一下意見,這也是積小勝為大勝。
今日百川匯聚,收束成江。
“遍示諸位卿家!”
官家說完後,讓石得一將這封‘積小勝為大勝’的劄子,遍示群臣。眾臣知道表麵上說得是是伐夏之略,其實也是以後【韓章】中書的治國之要。
元絳將此劄子反複看了數次,也挑不出毛病來,雖說大多是都章越說過的,看似中平至極,然又有不平。
元絳知道憑自己看不透其中深意,其實除了元絳,在場大臣們也看出來了,其中有所深意,但他們看不懂。
官家當即道:“將此劄子下至待製以上官員參看!”
“再抄發給陝西六路經略使!河北四路安撫使。”
陝西六路經略使,分別是熙河路經略使、秦鳳路經略使、鄜延路經略使、環慶路經略使、涇原路經略使、永興軍路經略使。
河北四路,分別是定州路安撫使司、高陽關路安撫使司、真定府路安撫使司、大名府路安撫使司。
官家然後對章越道:“韓卿,章卿留身奏對。”
其他官員離開後,官家對二人道:“兩位卿家怕是言猶未盡吧!”
韓絳,章越對視一眼。官家聖明啊。
章越道:“陛下明鑒,積小勝為大勝隻是術,還有道,不敢書於劄子上。”
官家聽了一副果真如朕之意。
劄子畢竟隻是拿給大多數人看的,以天子猜測,那麽章越真正的話便不會寫在劄子上。
這是劄子裏‘可示其術卻不可示其道’的意思。
章越道:“陛下,最重要當是去幹什麽?”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方法果然重要,但認識也同樣重要。
都說是長期主義,好像什麽事隻要持之不懈就一定能成功。這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意思,都是倒末為本。
比如興趣愛好,不需要堅持,也能持之不懈。
人可以自誠明,作出每一個決定。國家又如何自誠明呢?國家是一個體係。
官家問道:“如今天下爭執的不正是變法不變法,伐夏不伐夏之論?”
章越聽了,看似如此大宋最大的矛盾時變法不變法之爭,其實背後的內在原因是君權與相權之爭,或則更徹底一點,是天子與官僚階層之爭。
文彥博當年勸天子,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這才是根本矛盾,好比一個人想賺錢,但身體卻隻想躺在家裏。
一方麵是我想要,一方麵則是懶癌發作。
而在國家層麵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麵大搞官僚主義,下麵便拿出形式主義應對,大家一起糊弄過去。
章越道:“陛下,變法是當變法?但如何變法?如何用法?如何行法?陛下知之嗎?”
官家道:“朝廷當委給地方就是,再派官員監察,這是舒國公定下的。”
章越道:“陛下,舒國公之法雖行之有效,但臣以為還是有所不足。”
官家問道:“卿有何法?”
章越道:“臣還是那句話當聽言!”
官家心道,這話他已是耳朵長繭了。
章越道:“陛下,臣以為天下一切之事都是概率之事,一切之事都有可能,譬如呂惠卿說伐夏之事有九成,司馬光說伐夏之事不足一成,臣以為都說的有道理,皆可以旁聽之。”
官家,韓絳都點了點頭,僅這段見識章越就比王安石高了不知道幾成了。
什麽話都要聽,聽言要廣。沒有方向的時候,收集的信息必須要多。
“其次臣與陛下常說的可以偏信,但不可以偏聽。譬如天下有的人說得道理都是對的,但用來治理國家卻是不對的。”
官家點點頭,心底補了個蘇軾的名字。
“曆代聖明天子皆以聽言納諫為美德,聽言必須正反相攻,故而陛下必須聽言,但又不可聽風就是雨。”
有了自己的判斷,又收集了一定數據後,便確定大概方向。
“其三就是陛下胸中的聖斷,燭照千古,既是定下不可輕易更改。”
這時候要有戰略腚力了。屁股不要亂動。
“其四,任何道和術都不是一成不變,要考慮萬一之事,譬如一口氣從桶中拿出了四個彩球。這等萬一之事,使人功敗垂成。”
譬如曹操自信滿滿以為冬天不會有東南風,結果突然掛起東風。遇到突發情況,不是按部就班,懂得什麽時候變。
往往是下麵官員明明知道危險,卻不敢說不敢冒犯天子。
“這就是臣所言建立一條及時反饋和迅速糾錯係統之意。”
官家點點頭。
“最後就是臣所言的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最後提高認識,還是要到實踐中去。實踐的越多,越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同時對信息的判斷也就是越準確。
二十個球你拿出四個猜不準,拿出十六個猜得就準多了。
“多聽能臣賢臣之言,少聽奸臣幸臣之言,便能自誠了。再從聽言中辨別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官家聽了喜動眉梢,這才是治國的珪玉之言。。
其實這五策背後根本,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否則君相矛盾不解決,大家啥事都別辦了。幹什麽都是空。
章越道:“臣冒死進諫一句,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國家非陛下一人所有。”
官家猶豫了片刻道:“如其言。”
聞言章越和韓絳都是大喜。
這時候有內侍來提醒天子說天色晚了,當讓兩位相公迴去了。
官家仍覺得談興不減道:“真是金玉之言,兩位卿家今夜在此宿直,朕與你們抵足長談。”
內侍猶豫,但官家仍是堅持。
韓絳,章越隻好留下。
是夜,君臣三人從治國聊到製夏,在那幅塗著色塊的地圖前,天子暢快地談論著自己的宏圖偉略。
韓絳,章越不斷提出意見,天子皆是從善如流。
君臣推心置腹,共商國是。
這一夜不知不覺地過去,直到東方天明,雄雞一唱!
ps1:感謝曾大仁成為本書第二十一個盟主。
ps2:這兩更有點慢,雖然不少書友不愛看這些就跳過,但感覺錯過很要緊的東西。
一旁宰臣們皆屏息而觀之。
劄子不長兩千餘字,難怪不到一個時辰就書就了,還謄正一遍。
官家懷疑治國大略兩千個字就能說完嗎?
帶著懷疑官家仔細看去。
何為大勝?大勝乃道也。
所謂道,當持之不動,好比仁義利民,這是長利遠利,盡管做一件事要長一段時間才能見功,但要始終將他放在高處。
何為小勝,小勝乃術也。
至於是術,則無所不用其極,當責效,講究手段,必須求短利近利,眼睛要放在眼前。
求道,求大勝之事,急功近利而為之。
擇術,則顧慮重重,這也不敢幹,那也不敢幹。
此二者皆誤也。
道者,當放之長遠,術者,先辦了再說。
以伐夏而論,全國為大勝,破國為小勝;伐謀為大勝,伐兵為小勝;伐兵為大勝,攻城為小勝。
譬如我要逼你投降,卻在你麵前喊打喊殺,虛張聲勢;我要跑路,則擺出全軍決戰態勢,就是金蟬脫殼;我全殲你的兵馬,卻通過攻城逼你來援,就是圍魏救趙。
要通過破國,達到全國的目的,通過伐兵,來達到伐謀的目的,通過攻城,達到伐兵的目的。
求大勝當以一當十,當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相信時間的力量,再難的事情也不怕;求小勝則以十當一,必須責效,必須急功近利,再易的事也要辦到極致。
舉重若輕者,則必先舉輕若重。
比如要實行儒家的仁義,必須通過法家的手段來實行。
你可以看見的都是我的術,而我的道則不表現在術上,這就是可示其術卻不可示其道’。
好比章越當年開熙河,盡管用的戰術很粗淺很笨拙,看起來很不高明的樣子,但最後就是通過一個個笨拙手段的來實現戰略目標。
這就是隻用其淺,不用其深。
道是難,是大,切不可一頭撞進去,當永遠抬頭向前看。
術是易,是小,所以要解決好每一個問題,要時時看在當下。
術可以失敗,但必須反省,術之用無窮,一個方法不行就換另一個,道則不可以敗,需持之不懈,卻可在微末上調之。
要用小事易事,來實現難事大事,但必須先有其道,再有其術。
有術無道則迷茫看不清方向。
一個係統剛建好,要先拿幾個數據往裏麵跑一跑,不然就不知道係統怎麽樣。
桶裏的石頭,不要一次性全部取出來。
畢其功於一役,是最後的手段。
通過大事裏一件件小事,來完善認知論和方法論,通過實踐提高認知,最後小事積累多了,會有一個指數性的飛躍,這就是認識反過來促進實踐,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循序漸進,積小勝而大勝。
所以沒什麽失敗是成功之母之說,隻有一件件小成功,最後匯集成大成功。
“好一個‘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朕看後真是醍醐灌頂。”
官家從椅上起身,再度審閱一遍後言道:“孔子曾言吾‘吾道一以貫之’,舒國公常言的‘抓其大要’,便是如此。”
“其實這劄子都是平日韓卿,章卿所提,如今是挈領提綱!”
沒錯,這封‘論積小勝為大勝’的劄子,是章越,韓絳心得寫在其中了。
其實這些話都在章越平日的奏疏上,經筵上,君臣奏對上早就反複表達過了。
就好比政策不能一下子貿然拿出來,可以事先放放風,諮詢一下意見,這也是積小勝為大勝。
今日百川匯聚,收束成江。
“遍示諸位卿家!”
官家說完後,讓石得一將這封‘積小勝為大勝’的劄子,遍示群臣。眾臣知道表麵上說得是是伐夏之略,其實也是以後【韓章】中書的治國之要。
元絳將此劄子反複看了數次,也挑不出毛病來,雖說大多是都章越說過的,看似中平至極,然又有不平。
元絳知道憑自己看不透其中深意,其實除了元絳,在場大臣們也看出來了,其中有所深意,但他們看不懂。
官家當即道:“將此劄子下至待製以上官員參看!”
“再抄發給陝西六路經略使!河北四路安撫使。”
陝西六路經略使,分別是熙河路經略使、秦鳳路經略使、鄜延路經略使、環慶路經略使、涇原路經略使、永興軍路經略使。
河北四路,分別是定州路安撫使司、高陽關路安撫使司、真定府路安撫使司、大名府路安撫使司。
官家然後對章越道:“韓卿,章卿留身奏對。”
其他官員離開後,官家對二人道:“兩位卿家怕是言猶未盡吧!”
韓絳,章越對視一眼。官家聖明啊。
章越道:“陛下明鑒,積小勝為大勝隻是術,還有道,不敢書於劄子上。”
官家聽了一副果真如朕之意。
劄子畢竟隻是拿給大多數人看的,以天子猜測,那麽章越真正的話便不會寫在劄子上。
這是劄子裏‘可示其術卻不可示其道’的意思。
章越道:“陛下,最重要當是去幹什麽?”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方法果然重要,但認識也同樣重要。
都說是長期主義,好像什麽事隻要持之不懈就一定能成功。這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意思,都是倒末為本。
比如興趣愛好,不需要堅持,也能持之不懈。
人可以自誠明,作出每一個決定。國家又如何自誠明呢?國家是一個體係。
官家問道:“如今天下爭執的不正是變法不變法,伐夏不伐夏之論?”
章越聽了,看似如此大宋最大的矛盾時變法不變法之爭,其實背後的內在原因是君權與相權之爭,或則更徹底一點,是天子與官僚階層之爭。
文彥博當年勸天子,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這才是根本矛盾,好比一個人想賺錢,但身體卻隻想躺在家裏。
一方麵是我想要,一方麵則是懶癌發作。
而在國家層麵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麵大搞官僚主義,下麵便拿出形式主義應對,大家一起糊弄過去。
章越道:“陛下,變法是當變法?但如何變法?如何用法?如何行法?陛下知之嗎?”
官家道:“朝廷當委給地方就是,再派官員監察,這是舒國公定下的。”
章越道:“陛下,舒國公之法雖行之有效,但臣以為還是有所不足。”
官家問道:“卿有何法?”
章越道:“臣還是那句話當聽言!”
官家心道,這話他已是耳朵長繭了。
章越道:“陛下,臣以為天下一切之事都是概率之事,一切之事都有可能,譬如呂惠卿說伐夏之事有九成,司馬光說伐夏之事不足一成,臣以為都說的有道理,皆可以旁聽之。”
官家,韓絳都點了點頭,僅這段見識章越就比王安石高了不知道幾成了。
什麽話都要聽,聽言要廣。沒有方向的時候,收集的信息必須要多。
“其次臣與陛下常說的可以偏信,但不可以偏聽。譬如天下有的人說得道理都是對的,但用來治理國家卻是不對的。”
官家點點頭,心底補了個蘇軾的名字。
“曆代聖明天子皆以聽言納諫為美德,聽言必須正反相攻,故而陛下必須聽言,但又不可聽風就是雨。”
有了自己的判斷,又收集了一定數據後,便確定大概方向。
“其三就是陛下胸中的聖斷,燭照千古,既是定下不可輕易更改。”
這時候要有戰略腚力了。屁股不要亂動。
“其四,任何道和術都不是一成不變,要考慮萬一之事,譬如一口氣從桶中拿出了四個彩球。這等萬一之事,使人功敗垂成。”
譬如曹操自信滿滿以為冬天不會有東南風,結果突然掛起東風。遇到突發情況,不是按部就班,懂得什麽時候變。
往往是下麵官員明明知道危險,卻不敢說不敢冒犯天子。
“這就是臣所言建立一條及時反饋和迅速糾錯係統之意。”
官家點點頭。
“最後就是臣所言的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最後提高認識,還是要到實踐中去。實踐的越多,越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同時對信息的判斷也就是越準確。
二十個球你拿出四個猜不準,拿出十六個猜得就準多了。
“多聽能臣賢臣之言,少聽奸臣幸臣之言,便能自誠了。再從聽言中辨別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官家聽了喜動眉梢,這才是治國的珪玉之言。。
其實這五策背後根本,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否則君相矛盾不解決,大家啥事都別辦了。幹什麽都是空。
章越道:“臣冒死進諫一句,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國家非陛下一人所有。”
官家猶豫了片刻道:“如其言。”
聞言章越和韓絳都是大喜。
這時候有內侍來提醒天子說天色晚了,當讓兩位相公迴去了。
官家仍覺得談興不減道:“真是金玉之言,兩位卿家今夜在此宿直,朕與你們抵足長談。”
內侍猶豫,但官家仍是堅持。
韓絳,章越隻好留下。
是夜,君臣三人從治國聊到製夏,在那幅塗著色塊的地圖前,天子暢快地談論著自己的宏圖偉略。
韓絳,章越不斷提出意見,天子皆是從善如流。
君臣推心置腹,共商國是。
這一夜不知不覺地過去,直到東方天明,雄雞一唱!
ps1:感謝曾大仁成為本書第二十一個盟主。
ps2:這兩更有點慢,雖然不少書友不愛看這些就跳過,但感覺錯過很要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