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迴
幫著她弄幹了頭發,李承乾袖起手來,淡漠的眸光審視著秦英道:“水患的根源在於山脈,你有什麽理由能讓自己的言論立住腳,再去說服旁人?”
秦英氣鼓鼓地嘟著臉龐道:“現在和你說了也沒用。等我整理好手底的資料,寫出一張分析帛書,你就能曉得了。”
李承乾對秦英的這番話暫時存疑,也沒有和她爭勝的念頭,垂眸想再看一會兒書,卻餘光看她興致勃勃地在一旁鋪了帛書,便惡著口氣刺她一句:“你都忙活一天不去睡覺,還想挑燈夜戰嗎?”
“我要留一份兒數據底稿啊。今天不謄寫完明天就會記不清了。”
“讓廣平道人幫你做。現在立刻馬上就上榻給本宮暖床。”
“廣平道人手裏還有別的活計……”秦英閃著無辜的眼眸對他道,還可憐兮兮地特意舉起自己受過刀傷的右手。
“我幫你好了。”李承乾徹底被她搞得沒脾氣,將她身下的墊子挪到自己這裏,看她伸個懶腰慢悠悠地晃進內間,心緒才在不自覺間放平。
被人寵愛的感覺很美好,同樣的,被人需要的感覺也很美好。
現在太子殿下和秦大人同房而居並不是個秘密了。但車隊諸人看兩者的目光,還是比較複雜的。
尤其旦日李承乾掛著兩隻黑眼圈,來參加每日的小議,滿臉寫著憔悴,隻差在衣袍前麵掛著個牌子:心情不佳,無事勿擾。
猜著太子殿下這副弱柳扶風的樣子,十有八九是因為昨夜勞累過度。愛好男色的斷袖們,都偷偷咽了聲口水,心中痛然呐喊道:為何太子殿下這顆優秀的苗子,就這麽被秦大人給拱了!
誠然李承乾是勞累過度,但是個中之因由,並不足為人道也。他們倆私底下膩歪足夠了,拿到台麵上秀恩愛總有些害羞。
……
經過幾天秦英主外李承乾主內,將證據準備充分了,秦英便膽戰心驚地敲開刺史大人的廂房門。
自從發現秦英是斷袖,刺史遇到秦英時就帶著一點不自在,不過也不能歧視斷袖,畢竟這世間愛好南風的斷袖大有人在。
“秦大人拜見在下所謂何事?”按捺住來往不停的思緒,刺史給秦英倒了一杯茶後問道。
“——某有個帛書想請大人過目。”秦英從袖中掏出折了兩下,呈長條狀的帛書。
他不明就裏地拿了起來,看完兩道筆直的眉,便皺出了甚深痕跡,而後不讚成地搖頭道:“秦大人為官時日也不淺了,不會不知改道山河,會引起陛下追責、神明怨怒吧?”
秦英早料到自己會被質問這兩點,於是此前就在肚子裏打好了腹稿,頷首一下流利背道:“陛下那邊大人如是稟告便好。至於虛無縹緲的神明,他們頭上已經被扣了許多帽子。每年都收那麽多的犧牲錢帛,何時出麵庇佑過百姓?”
看刺史依然不願首肯,秦英沉下語聲嚴肅道:“若大人真心為黎民百姓著想,這水患非治不可。散糧布施不過解一時之疾,要根除此事則必須治山。”
刺史輕咳一聲避而不談自己的立場,轉問道:“秦大人和太子殿下的關係非同一般,想罷秦大人的這張帛書,已經給殿下看了吧。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見解?”
“殿下雲秦某真乃作的一手好死。”秦英也不曉得避諱,大大咧咧將原話複述了一遍。
刺史聞言,那端正的臉麵上忍不住浮現哂笑之意:他們倆果然是關係不錯。要知道李承乾在外人跟前,都是不苟言笑高冷持重的形象,私下裏毫不留情地調侃秦英,委實能夠讓刺史驚訝不已。
等心神迴歸了原位,刺史整理一番衣袍上壓出的折痕,望向秦英的眼神帶著些微寬和,口吻也沒有剛開始時針鋒相對了:“……等會兒某召集諸人來廂房坐談治山,秦大人不如暫且思慮一番,怎麽單槍匹馬地說服他們。”
“您答應了?”秦英左手端著瓷杯,平靜的茶湯表麵忽然顫抖一下。
刺史微微點頭,卻在心中暗歎道,太子沒有明確反對著秦英,自己便有點搖擺不定了。還是讓其他人幫著他拿主意吧。
再說秦英一年前能自行從前往新羅的車隊上,轉為滯留幽州,又前往了高句麗,做主收迴前朝將士骸骨。可見她的確有高遠之見,隻是天才總是不被人理解。
若她能以一己之力,辯過車隊的大部分官員,為了治水先試著治山,也是未嚐不可。
左右他作為刺史巡視河東,若表現平平,做不出一功半績,必會受到朝官質疑的。不如敞開胸懷豪賭一把。死馬當作活馬醫。看秦英能否發揮自己的才能和運氣。
秦英見狀嘴角勾起上揚的弧度,並不怎麽出色的容顏,卻顯出幾分奪目光彩。
來找刺史會麵的前一刻,她和李承乾做好了約定:若刺史勉強同意了秦英的治山提議,李承乾最近三天便任由秦英“欺壓”,沒錯就是字麵上的意思;若是刺史沒同意,秦英最近三天晚上便要打地鋪睡。
目前來看秦英已經坐擁了贏麵兒。
獨自坐著笑了半晌,秦英才收拾好那副得意心思,將腹稿準備再三,以防臨陣被人用莫名其妙的話語難住。
李承乾隨著諸位官員進了刺史的廂房,目不斜視地落座於秦英身邊,一絲不苟地捋了捋自己的衣袍下擺,殊不知這副模樣在刺史心裏,已經化為了假正經。
秦英壓根沒空李承乾的裝腔作勢。她看到一幫人圍坐在桌前,雖然見識過不少大場麵,心裏還是要緊張一下的。兩手牢牢抓著衣袖,掌中沁出了薄汗。
刺史講了幾句場麵話就開門見山一般,將秦英的帛書拿到案上交給諸人了。
帛書數據是秦英親自考證的,至於文辭則是她和李承乾一起修繕的。隻見芝麻小字密密麻麻,洋洋灑灑總共三卷。要旁人細細地研究完畢,是著實花費功夫的。所以刺史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內容,讓大家來定奪“治山之法”是否可行。
他們流露出各種詫異的神情,交頭接耳了半晌,一發須灰白相間的老者拱手對秦英施禮道:“秦大人不過是一介翰林院醫待詔,怎能跨行而做堪輿風水之事,還引以為內家子?”
明顯是懷疑她的帛書中摻了水分。
秦英心裏翻了一個白眼兒,覺得這問題十分沒有內涵:她跨行做事的時候還少嗎?身為道士的她進宮為太子祈福,入宮期間做了藥藏局侍醫,離開長安前往新羅又做了五品使臣,迴到京城直升禮部祠部郎中。
大概是她在禮部呆地久了,如今做道門的風水堪輿本行,竟然會受人盤問。
她有些不虞,麵上卻露出不太自然的微笑,客套疏離地迴了禮道:“秦某沒有走進朝堂時,乃是個遊方道士。益州成都府青羊肆的袁道長,正是某的師傅。他老人家看相之能,堪稱舉世無雙,不過收了兩位徒兒,其一是當朝太史局令李大人,其二便是秦某了。”
此語一出在場所有人都倒抽冷氣。
太史局令李大人……是長安城中鼎鼎有名的人物。不說他過去曾向陛下提議改進曆法,也不說他兩年前接手了重造渾儀的任務,單說他今年用占星法預言未來,還出了一套《推背圖》流傳坊間,僅僅這一條,就足以震懾人心。
有李淳風這個師兄作為先例,秦英再做什麽,似乎都已經不奇怪了。
祈福祭祀算什麽,風水堪輿算什麽,都是李淳風玩膩了的把戲。
李承乾根本沒料到,秦英會把自己和李淳風的師兄妹關係拿來當做擋箭牌,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了半刻功夫才拿手悄然抓住了秦英的衣角,似乎想提醒她莫要兵行險招。
那老者哦了一聲才道:“原來是秦大人師承袁道長,難怪會有諸多別具一格的作為。然而師傅與師兄出類拔萃,應該代表不得秦大人自己吧?”
秦英覺得此人難纏得緊,艱難地維持微笑的表情,心底已經問候了他的子孫三代:“傅大人想要秦某證明,自己風水堪輿並不比人差嗎?”
“正是。”
李承乾擔憂地看了秦英一眼。他是最知道秦英底細的,她不過是前些日子看了點兒道經,拿了羅盤跑了幾天山頭,抬出袁老道和李淳風的名聲鎮場子,萬一秦英無法真正做到風水堪輿,說出來的一番話又要怎麽圓?
所謂學問便是需日積月累的,哪有一蹴而就的現成好事?
生怕秦英露餡兒的李承乾,將手擱在下巴咳嗽一聲道:“秦道長年歲大家有目共睹,難免經驗不足,還是別班門弄斧了吧。”
秦英偏過腦袋瞪了他一記,無言起身率先向外走了,好像生氣李承乾不站在自己這邊。
刺史見狀發覺她到底是年紀小,遇到事情一旦激動就沉不住底氣,擺擺手打了個圓場道:“秦大人的帛書有理有據,是在背地裏下了番功夫的。此事暫時告一段落,等秦大人透透風喘口氣再論短長。”
他心下是偏袒了秦英些,不過麵上也不好直說自己要支持秦英,便打了個官腔虛晃一招,能拖便拖。
官場仕途上麵,兩難的場景實在太多,諸人浸0淫在冗雜官務中多時也都習慣了,聞言稀稀落落地拜別刺史。有年長耿直的老者則和刺史語重心長道:萬萬不可被秦英那妖道迷惑。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西窗之外,想要追尋秦英的身影,奈何她走地太急,一瞬便不見她的蹤跡了。有些後悔自己當眾落了她的顏麵,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強求不得便隻能作罷。
秦英一口氣奔到了一裏之外的小丘上,登高遠望已經不成田壟的村陌,心疼之餘盡是憤然。所有人都可以懷疑她這不妥那不對,但他今天怎麽能夠如此攪局?
她原以為他們永遠都是同進同退的,如今看來不過是個幻想。
他在她的願想之上,狠狠澆了一盆冷水。真的太過分了。
秦英幕天席地地坐下來,咬牙生了一會兒悶氣,手中空閑,便隨意拔扯著道旁雜草。
不料遠處傳來一道少年音聲:“小生見過秦道長。”
秦英抬頭看向音聲的源頭,喃喃著重複道:“……小生?”對方身著一襲青白色單衣,帶著一方木質狐麵具,恰好遮住了眉眼,露出線條精致的下頜,鴉羽般的烏發用木簪固定,鬆鬆綰在了背後,倒像是漢代發式。總之看上去有些奇特。
那少年從茂盛樹蔭下緩步行來,朝秦英俯身施以大禮,用著清越如流水的聲線道:“小生是此地山神,聽聞秦道長想要治山,便來此一會道長。”
她聞到他身上有著濃鬱的鬆香味道,抽動了兩下鼻端,分辨出對方還帶著一絲蓋不住的妖氣,皺眉道:“妖也能封為一地山神?”她不太確定他的身份,畢竟前幾天她來此山走動,也不曾感覺山上住著妖。
少年羞赧地笑了一下道:“小生已在此地修行千年之久。廟子就立在山腰。可惜今年大水衝掉了廟子,隻好棲身於茂齡鬆樹下。前幾天道長來此山,小生以為您要抓妖,遲遲不敢現身,直到今日聽風傳了音信,才鬥膽露麵。”
秦英的心放下七八分:“也罷。”同類沒有什麽好互相為難的。她是妖還做了道士呢,他是妖還做山神,也不是說不通的了。
在她年幼時阿姊經常給她講故事。比如山林之中有修行深廣的妖,心願是庇護一方山土,不時為百姓做好事,日久天長便被人當做山神,立了廟子施與香火,奉四時氣節而拜。
眼下少年大概就是這種來頭。隻是秦英沒想到,狐妖能活到千年而容顏不衰。
(作者話:我是土木專業的。上學期學了荷載還有地質。有幸了解一些天災原因還有防治。其實水患分很多種啦。我沒有查到曆史中貞觀六年的水患怎麽來的,李世民又是怎麽應對的。看了幾篇關於唐初天災的論文,之後我開始胡編亂造了。情節全是我編造的,沒有任何史實根據。腦洞大開,杜撰勿噴。)
(未完待續。)
幫著她弄幹了頭發,李承乾袖起手來,淡漠的眸光審視著秦英道:“水患的根源在於山脈,你有什麽理由能讓自己的言論立住腳,再去說服旁人?”
秦英氣鼓鼓地嘟著臉龐道:“現在和你說了也沒用。等我整理好手底的資料,寫出一張分析帛書,你就能曉得了。”
李承乾對秦英的這番話暫時存疑,也沒有和她爭勝的念頭,垂眸想再看一會兒書,卻餘光看她興致勃勃地在一旁鋪了帛書,便惡著口氣刺她一句:“你都忙活一天不去睡覺,還想挑燈夜戰嗎?”
“我要留一份兒數據底稿啊。今天不謄寫完明天就會記不清了。”
“讓廣平道人幫你做。現在立刻馬上就上榻給本宮暖床。”
“廣平道人手裏還有別的活計……”秦英閃著無辜的眼眸對他道,還可憐兮兮地特意舉起自己受過刀傷的右手。
“我幫你好了。”李承乾徹底被她搞得沒脾氣,將她身下的墊子挪到自己這裏,看她伸個懶腰慢悠悠地晃進內間,心緒才在不自覺間放平。
被人寵愛的感覺很美好,同樣的,被人需要的感覺也很美好。
現在太子殿下和秦大人同房而居並不是個秘密了。但車隊諸人看兩者的目光,還是比較複雜的。
尤其旦日李承乾掛著兩隻黑眼圈,來參加每日的小議,滿臉寫著憔悴,隻差在衣袍前麵掛著個牌子:心情不佳,無事勿擾。
猜著太子殿下這副弱柳扶風的樣子,十有八九是因為昨夜勞累過度。愛好男色的斷袖們,都偷偷咽了聲口水,心中痛然呐喊道:為何太子殿下這顆優秀的苗子,就這麽被秦大人給拱了!
誠然李承乾是勞累過度,但是個中之因由,並不足為人道也。他們倆私底下膩歪足夠了,拿到台麵上秀恩愛總有些害羞。
……
經過幾天秦英主外李承乾主內,將證據準備充分了,秦英便膽戰心驚地敲開刺史大人的廂房門。
自從發現秦英是斷袖,刺史遇到秦英時就帶著一點不自在,不過也不能歧視斷袖,畢竟這世間愛好南風的斷袖大有人在。
“秦大人拜見在下所謂何事?”按捺住來往不停的思緒,刺史給秦英倒了一杯茶後問道。
“——某有個帛書想請大人過目。”秦英從袖中掏出折了兩下,呈長條狀的帛書。
他不明就裏地拿了起來,看完兩道筆直的眉,便皺出了甚深痕跡,而後不讚成地搖頭道:“秦大人為官時日也不淺了,不會不知改道山河,會引起陛下追責、神明怨怒吧?”
秦英早料到自己會被質問這兩點,於是此前就在肚子裏打好了腹稿,頷首一下流利背道:“陛下那邊大人如是稟告便好。至於虛無縹緲的神明,他們頭上已經被扣了許多帽子。每年都收那麽多的犧牲錢帛,何時出麵庇佑過百姓?”
看刺史依然不願首肯,秦英沉下語聲嚴肅道:“若大人真心為黎民百姓著想,這水患非治不可。散糧布施不過解一時之疾,要根除此事則必須治山。”
刺史輕咳一聲避而不談自己的立場,轉問道:“秦大人和太子殿下的關係非同一般,想罷秦大人的這張帛書,已經給殿下看了吧。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見解?”
“殿下雲秦某真乃作的一手好死。”秦英也不曉得避諱,大大咧咧將原話複述了一遍。
刺史聞言,那端正的臉麵上忍不住浮現哂笑之意:他們倆果然是關係不錯。要知道李承乾在外人跟前,都是不苟言笑高冷持重的形象,私下裏毫不留情地調侃秦英,委實能夠讓刺史驚訝不已。
等心神迴歸了原位,刺史整理一番衣袍上壓出的折痕,望向秦英的眼神帶著些微寬和,口吻也沒有剛開始時針鋒相對了:“……等會兒某召集諸人來廂房坐談治山,秦大人不如暫且思慮一番,怎麽單槍匹馬地說服他們。”
“您答應了?”秦英左手端著瓷杯,平靜的茶湯表麵忽然顫抖一下。
刺史微微點頭,卻在心中暗歎道,太子沒有明確反對著秦英,自己便有點搖擺不定了。還是讓其他人幫著他拿主意吧。
再說秦英一年前能自行從前往新羅的車隊上,轉為滯留幽州,又前往了高句麗,做主收迴前朝將士骸骨。可見她的確有高遠之見,隻是天才總是不被人理解。
若她能以一己之力,辯過車隊的大部分官員,為了治水先試著治山,也是未嚐不可。
左右他作為刺史巡視河東,若表現平平,做不出一功半績,必會受到朝官質疑的。不如敞開胸懷豪賭一把。死馬當作活馬醫。看秦英能否發揮自己的才能和運氣。
秦英見狀嘴角勾起上揚的弧度,並不怎麽出色的容顏,卻顯出幾分奪目光彩。
來找刺史會麵的前一刻,她和李承乾做好了約定:若刺史勉強同意了秦英的治山提議,李承乾最近三天便任由秦英“欺壓”,沒錯就是字麵上的意思;若是刺史沒同意,秦英最近三天晚上便要打地鋪睡。
目前來看秦英已經坐擁了贏麵兒。
獨自坐著笑了半晌,秦英才收拾好那副得意心思,將腹稿準備再三,以防臨陣被人用莫名其妙的話語難住。
李承乾隨著諸位官員進了刺史的廂房,目不斜視地落座於秦英身邊,一絲不苟地捋了捋自己的衣袍下擺,殊不知這副模樣在刺史心裏,已經化為了假正經。
秦英壓根沒空李承乾的裝腔作勢。她看到一幫人圍坐在桌前,雖然見識過不少大場麵,心裏還是要緊張一下的。兩手牢牢抓著衣袖,掌中沁出了薄汗。
刺史講了幾句場麵話就開門見山一般,將秦英的帛書拿到案上交給諸人了。
帛書數據是秦英親自考證的,至於文辭則是她和李承乾一起修繕的。隻見芝麻小字密密麻麻,洋洋灑灑總共三卷。要旁人細細地研究完畢,是著實花費功夫的。所以刺史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內容,讓大家來定奪“治山之法”是否可行。
他們流露出各種詫異的神情,交頭接耳了半晌,一發須灰白相間的老者拱手對秦英施禮道:“秦大人不過是一介翰林院醫待詔,怎能跨行而做堪輿風水之事,還引以為內家子?”
明顯是懷疑她的帛書中摻了水分。
秦英心裏翻了一個白眼兒,覺得這問題十分沒有內涵:她跨行做事的時候還少嗎?身為道士的她進宮為太子祈福,入宮期間做了藥藏局侍醫,離開長安前往新羅又做了五品使臣,迴到京城直升禮部祠部郎中。
大概是她在禮部呆地久了,如今做道門的風水堪輿本行,竟然會受人盤問。
她有些不虞,麵上卻露出不太自然的微笑,客套疏離地迴了禮道:“秦某沒有走進朝堂時,乃是個遊方道士。益州成都府青羊肆的袁道長,正是某的師傅。他老人家看相之能,堪稱舉世無雙,不過收了兩位徒兒,其一是當朝太史局令李大人,其二便是秦某了。”
此語一出在場所有人都倒抽冷氣。
太史局令李大人……是長安城中鼎鼎有名的人物。不說他過去曾向陛下提議改進曆法,也不說他兩年前接手了重造渾儀的任務,單說他今年用占星法預言未來,還出了一套《推背圖》流傳坊間,僅僅這一條,就足以震懾人心。
有李淳風這個師兄作為先例,秦英再做什麽,似乎都已經不奇怪了。
祈福祭祀算什麽,風水堪輿算什麽,都是李淳風玩膩了的把戲。
李承乾根本沒料到,秦英會把自己和李淳風的師兄妹關係拿來當做擋箭牌,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了半刻功夫才拿手悄然抓住了秦英的衣角,似乎想提醒她莫要兵行險招。
那老者哦了一聲才道:“原來是秦大人師承袁道長,難怪會有諸多別具一格的作為。然而師傅與師兄出類拔萃,應該代表不得秦大人自己吧?”
秦英覺得此人難纏得緊,艱難地維持微笑的表情,心底已經問候了他的子孫三代:“傅大人想要秦某證明,自己風水堪輿並不比人差嗎?”
“正是。”
李承乾擔憂地看了秦英一眼。他是最知道秦英底細的,她不過是前些日子看了點兒道經,拿了羅盤跑了幾天山頭,抬出袁老道和李淳風的名聲鎮場子,萬一秦英無法真正做到風水堪輿,說出來的一番話又要怎麽圓?
所謂學問便是需日積月累的,哪有一蹴而就的現成好事?
生怕秦英露餡兒的李承乾,將手擱在下巴咳嗽一聲道:“秦道長年歲大家有目共睹,難免經驗不足,還是別班門弄斧了吧。”
秦英偏過腦袋瞪了他一記,無言起身率先向外走了,好像生氣李承乾不站在自己這邊。
刺史見狀發覺她到底是年紀小,遇到事情一旦激動就沉不住底氣,擺擺手打了個圓場道:“秦大人的帛書有理有據,是在背地裏下了番功夫的。此事暫時告一段落,等秦大人透透風喘口氣再論短長。”
他心下是偏袒了秦英些,不過麵上也不好直說自己要支持秦英,便打了個官腔虛晃一招,能拖便拖。
官場仕途上麵,兩難的場景實在太多,諸人浸0淫在冗雜官務中多時也都習慣了,聞言稀稀落落地拜別刺史。有年長耿直的老者則和刺史語重心長道:萬萬不可被秦英那妖道迷惑。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西窗之外,想要追尋秦英的身影,奈何她走地太急,一瞬便不見她的蹤跡了。有些後悔自己當眾落了她的顏麵,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強求不得便隻能作罷。
秦英一口氣奔到了一裏之外的小丘上,登高遠望已經不成田壟的村陌,心疼之餘盡是憤然。所有人都可以懷疑她這不妥那不對,但他今天怎麽能夠如此攪局?
她原以為他們永遠都是同進同退的,如今看來不過是個幻想。
他在她的願想之上,狠狠澆了一盆冷水。真的太過分了。
秦英幕天席地地坐下來,咬牙生了一會兒悶氣,手中空閑,便隨意拔扯著道旁雜草。
不料遠處傳來一道少年音聲:“小生見過秦道長。”
秦英抬頭看向音聲的源頭,喃喃著重複道:“……小生?”對方身著一襲青白色單衣,帶著一方木質狐麵具,恰好遮住了眉眼,露出線條精致的下頜,鴉羽般的烏發用木簪固定,鬆鬆綰在了背後,倒像是漢代發式。總之看上去有些奇特。
那少年從茂盛樹蔭下緩步行來,朝秦英俯身施以大禮,用著清越如流水的聲線道:“小生是此地山神,聽聞秦道長想要治山,便來此一會道長。”
她聞到他身上有著濃鬱的鬆香味道,抽動了兩下鼻端,分辨出對方還帶著一絲蓋不住的妖氣,皺眉道:“妖也能封為一地山神?”她不太確定他的身份,畢竟前幾天她來此山走動,也不曾感覺山上住著妖。
少年羞赧地笑了一下道:“小生已在此地修行千年之久。廟子就立在山腰。可惜今年大水衝掉了廟子,隻好棲身於茂齡鬆樹下。前幾天道長來此山,小生以為您要抓妖,遲遲不敢現身,直到今日聽風傳了音信,才鬥膽露麵。”
秦英的心放下七八分:“也罷。”同類沒有什麽好互相為難的。她是妖還做了道士呢,他是妖還做山神,也不是說不通的了。
在她年幼時阿姊經常給她講故事。比如山林之中有修行深廣的妖,心願是庇護一方山土,不時為百姓做好事,日久天長便被人當做山神,立了廟子施與香火,奉四時氣節而拜。
眼下少年大概就是這種來頭。隻是秦英沒想到,狐妖能活到千年而容顏不衰。
(作者話:我是土木專業的。上學期學了荷載還有地質。有幸了解一些天災原因還有防治。其實水患分很多種啦。我沒有查到曆史中貞觀六年的水患怎麽來的,李世民又是怎麽應對的。看了幾篇關於唐初天災的論文,之後我開始胡編亂造了。情節全是我編造的,沒有任何史實根據。腦洞大開,杜撰勿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