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大約公元前1190年,因荷馬(約公元前800年)的史詩《伊裏亞特》而著名。19世紀德國考古學家施裏曼對傳說中的邁錫尼和特洛伊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宮殿遺址和墓葬,從而提高了特洛伊戰爭的可信度。然而,盡管在邁錫尼發現了大量的文字記錄——通過一種稱為“線型文字b”的書寫符號,但它們隻是一份份管理財政的名單錄。從這些文字出發,根本得不到任何與《伊裏亞特》相關的記錄。而邁錫尼和特洛伊遺址本身也沒有提供可以反映那場戰爭的任何圖像——繪畫、浮雕、或者塑像。因此,對於特洛伊戰爭而言,鐵一樣的證據是沒有的,至於其中的細節,比如木馬計,除了荷馬的史詩之外再找不到其他的證據。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邁錫尼和特洛伊的宮殿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都遭到致命的毀壞,而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愛琴文明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消失了。
據說,當初阿加門農和墨涅拉俄斯兄弟建立的那個希臘聯盟在攻占了特洛伊以後就瓦解。阿加門農返迴邁錫尼之後不久就被其妻殺害,他的兒子俄瑞斯特斯又殺母報父仇,結果遭到邁錫尼人的反對而被驅逐出境。俄瑞斯特斯借助雅典的力量返迴邁錫尼重新當上國王之後,又順利地統治了幾十年,但是由於落在坦塔羅斯家族的詛咒(坦塔羅斯是邁錫尼王室的祖先,傳說他是宙斯之子而且極為蔑視神祇。他在一次宴請眾神的宴會上故意殺死了自己的兒子珀羅普斯,把他的肉給神祇吃,看他們能否識得出這是人肉。結果坦塔羅斯就這樣得罪了神,他本人被打入地獄永遠忍受折磨,他的後代也將永遠被神詛咒,彼此之間互相殘殺)再次應驗,俄瑞斯特斯在沐浴時被毒蛇咬死。他死之後,邁錫尼的繁榮隨之消逝。來自希臘北部山區的一群多利斯人在赫拉克勒斯的子孫的率領下開到伯羅奔尼撒,聲稱他們是來奪迴他們祖先的土地(實際上,如果真有赫拉克勒斯其人的話,那麽這群多利斯人的領頭人的確是原伯羅奔尼撒貴族,然而多利斯人卻毫無疑問是來自北方的蠻族),他們毀滅了邁錫尼城邦和這裏的愛琴文明,而這隻是在特洛伊戰爭之後一兩百年的事。
那些僥幸從大陸上逃出去的邁錫尼人和克裏特人一樣,在愛琴海島嶼和小亞細亞一帶建立殖民地。而希臘大陸在被多利斯人征服後普遍處於一種倒退的狀態,進入了所謂“黑暗時代”。直到公元前900年左右,文明才在一些島嶼上開始恢複,比如和阿提卡相鄰的優卑亞島上的列夫坎迪。之後大陸上的港口和地峽等地因商業重新興盛起來。繁榮首先是在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產生的,但當它們被波斯帝國征服以後就開始衰落。希臘大陸上的諸城邦在反抗波斯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兩個最強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分別建立了海上帝國和陸上同盟,二者在公元前431年開始進行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的結果,兩敗俱傷,其他一些大陸城邦乘機發展勢力,但是誰都沒有遠在北部山區的馬其頓做的好。馬其頓國王腓力於公元前338年在阿提卡地區的喀羅尼亞打敗雅典和其同盟軍隊之後,成為全希臘的霸主。腓力之子亞曆山大自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發動一場針對波斯帝國的空前的遠征,不但滅亡了這個帝國,而且鋒芒直達印度等希臘人從所未及的地域。亞曆山大去世後,亞非歐三地的希臘世界分別由他的部將統治,亞曆山大因此開創了一個“希臘化”的新紀元。
這位亞曆山大大帝自小深受《伊裏亞特》的鼓舞,渴望作出一番阿喀琉斯的英雄業績並被後人歌頌。事實上,亞曆山大在他的母係方麵的確可以稱得上是阿喀琉斯的後裔,因為傳說中阿喀琉斯的兒子涅厄普托勒莫斯是第一位伊壁魯斯國王,而亞曆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乃是一名伊壁魯斯公主。現在的問題是,既然阿喀琉斯與亞曆山大大帝在血緣上一脈相承,我為什麽不把這個情況反映到我的這篇作品裏?因為涅厄普托勒莫斯其人不論在特洛伊戰爭當中還是之後,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同樣地,還有很多原英雄史詩內容被我改動得相當厲害,本來應有的事情沒有了,人物的所作所為也與神話傳說完全不同。
毫無疑問,我是有意作這樣的改動的,而且是遵循著這樣的一些原則:首先,我不會將諸神的活動以及半人半神加進來,因為我要寫的並不是一篇神話。但是一些象征性意義的半人半神我適當加以保留,比如門農,此人在神話中是黎明女神厄俄斯之子,“黎明”對於這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其次,不論具體內容如何修改,在總的框架上都不違背神話傳說的一般說法,比如阿喀琉斯和阿加門農鬧矛盾、赫克托被阿喀琉斯殺死、木馬計和特洛伊城的陷落等等。在主要人物的結局安排上也是盡可能與神話傳說保持一致,隻有一些相對次要的人物,由於故事情節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做了改動,比如海倫的結局。傳說海倫最後還是迴到前夫身邊,並且安安穩穩地繼續當她的斯巴達王後。直到墨涅拉俄斯去世,人們才把她流放到一座島上,然而對於她最終的歸宿卻沒有定論,隻是認為她死後成神。至於我所寫的海倫是自始至終深愛著帕裏斯的,所以我不可能采用一般的說法讓她服服帖帖地迴到斯巴達,但是帕裏斯死後,她的歸宿又將如何?我的方法是采取迴避的態度,像神話傳說一樣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因為就我這篇作品而言,帕裏斯死去以後海倫的故事也就結束了。
作為傳說中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海倫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關於她的傳說也最雜亂。希羅多德在其《曆史》中就明確指出,埃及人有關於海倫在底比斯與法老同住的說法,而且當希臘人到特洛伊要人的時候,特洛伊人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海倫不在那裏,但是希臘人不信,所以就發動戰爭毀滅了特洛伊。希羅多德本人比較讚同埃及人的說法,因為他覺得荷馬的那種說法不合情理:荷馬說普裏安每天都要在戰場上失去一兩個兒子,照這個速度任何人都是承受不了的,特洛伊人肯定會交出海倫,如果她真的在那裏的話。因此更合理的解釋是,海倫根本就不在特洛伊而在埃及法老的王宮裏,特洛伊無論如何也是交不出她的。希羅多德還認為,荷馬自己也熟悉埃及人關於海倫的這個說法,並且在他的詩歌中對此有所暗示。姑且不論哪個說法更好,重要的是神話傳說本身並沒有定論,人人都可以因不同的需要將它個性化,如悲劇家埃斯庫羅斯在其作品《俄瑞斯特斯》中甚至寫海倫將被俄瑞斯特斯所殺,然而當他拿著利器要動手的時候,她卻突然不翼而飛了。因此,在賦予空洞的傳說以戲劇內容這一點上,埃斯庫羅斯是很值得學習的。
據說,當初阿加門農和墨涅拉俄斯兄弟建立的那個希臘聯盟在攻占了特洛伊以後就瓦解。阿加門農返迴邁錫尼之後不久就被其妻殺害,他的兒子俄瑞斯特斯又殺母報父仇,結果遭到邁錫尼人的反對而被驅逐出境。俄瑞斯特斯借助雅典的力量返迴邁錫尼重新當上國王之後,又順利地統治了幾十年,但是由於落在坦塔羅斯家族的詛咒(坦塔羅斯是邁錫尼王室的祖先,傳說他是宙斯之子而且極為蔑視神祇。他在一次宴請眾神的宴會上故意殺死了自己的兒子珀羅普斯,把他的肉給神祇吃,看他們能否識得出這是人肉。結果坦塔羅斯就這樣得罪了神,他本人被打入地獄永遠忍受折磨,他的後代也將永遠被神詛咒,彼此之間互相殘殺)再次應驗,俄瑞斯特斯在沐浴時被毒蛇咬死。他死之後,邁錫尼的繁榮隨之消逝。來自希臘北部山區的一群多利斯人在赫拉克勒斯的子孫的率領下開到伯羅奔尼撒,聲稱他們是來奪迴他們祖先的土地(實際上,如果真有赫拉克勒斯其人的話,那麽這群多利斯人的領頭人的確是原伯羅奔尼撒貴族,然而多利斯人卻毫無疑問是來自北方的蠻族),他們毀滅了邁錫尼城邦和這裏的愛琴文明,而這隻是在特洛伊戰爭之後一兩百年的事。
那些僥幸從大陸上逃出去的邁錫尼人和克裏特人一樣,在愛琴海島嶼和小亞細亞一帶建立殖民地。而希臘大陸在被多利斯人征服後普遍處於一種倒退的狀態,進入了所謂“黑暗時代”。直到公元前900年左右,文明才在一些島嶼上開始恢複,比如和阿提卡相鄰的優卑亞島上的列夫坎迪。之後大陸上的港口和地峽等地因商業重新興盛起來。繁榮首先是在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產生的,但當它們被波斯帝國征服以後就開始衰落。希臘大陸上的諸城邦在反抗波斯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兩個最強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分別建立了海上帝國和陸上同盟,二者在公元前431年開始進行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的結果,兩敗俱傷,其他一些大陸城邦乘機發展勢力,但是誰都沒有遠在北部山區的馬其頓做的好。馬其頓國王腓力於公元前338年在阿提卡地區的喀羅尼亞打敗雅典和其同盟軍隊之後,成為全希臘的霸主。腓力之子亞曆山大自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發動一場針對波斯帝國的空前的遠征,不但滅亡了這個帝國,而且鋒芒直達印度等希臘人從所未及的地域。亞曆山大去世後,亞非歐三地的希臘世界分別由他的部將統治,亞曆山大因此開創了一個“希臘化”的新紀元。
這位亞曆山大大帝自小深受《伊裏亞特》的鼓舞,渴望作出一番阿喀琉斯的英雄業績並被後人歌頌。事實上,亞曆山大在他的母係方麵的確可以稱得上是阿喀琉斯的後裔,因為傳說中阿喀琉斯的兒子涅厄普托勒莫斯是第一位伊壁魯斯國王,而亞曆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乃是一名伊壁魯斯公主。現在的問題是,既然阿喀琉斯與亞曆山大大帝在血緣上一脈相承,我為什麽不把這個情況反映到我的這篇作品裏?因為涅厄普托勒莫斯其人不論在特洛伊戰爭當中還是之後,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同樣地,還有很多原英雄史詩內容被我改動得相當厲害,本來應有的事情沒有了,人物的所作所為也與神話傳說完全不同。
毫無疑問,我是有意作這樣的改動的,而且是遵循著這樣的一些原則:首先,我不會將諸神的活動以及半人半神加進來,因為我要寫的並不是一篇神話。但是一些象征性意義的半人半神我適當加以保留,比如門農,此人在神話中是黎明女神厄俄斯之子,“黎明”對於這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其次,不論具體內容如何修改,在總的框架上都不違背神話傳說的一般說法,比如阿喀琉斯和阿加門農鬧矛盾、赫克托被阿喀琉斯殺死、木馬計和特洛伊城的陷落等等。在主要人物的結局安排上也是盡可能與神話傳說保持一致,隻有一些相對次要的人物,由於故事情節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做了改動,比如海倫的結局。傳說海倫最後還是迴到前夫身邊,並且安安穩穩地繼續當她的斯巴達王後。直到墨涅拉俄斯去世,人們才把她流放到一座島上,然而對於她最終的歸宿卻沒有定論,隻是認為她死後成神。至於我所寫的海倫是自始至終深愛著帕裏斯的,所以我不可能采用一般的說法讓她服服帖帖地迴到斯巴達,但是帕裏斯死後,她的歸宿又將如何?我的方法是采取迴避的態度,像神話傳說一樣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因為就我這篇作品而言,帕裏斯死去以後海倫的故事也就結束了。
作為傳說中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海倫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關於她的傳說也最雜亂。希羅多德在其《曆史》中就明確指出,埃及人有關於海倫在底比斯與法老同住的說法,而且當希臘人到特洛伊要人的時候,特洛伊人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海倫不在那裏,但是希臘人不信,所以就發動戰爭毀滅了特洛伊。希羅多德本人比較讚同埃及人的說法,因為他覺得荷馬的那種說法不合情理:荷馬說普裏安每天都要在戰場上失去一兩個兒子,照這個速度任何人都是承受不了的,特洛伊人肯定會交出海倫,如果她真的在那裏的話。因此更合理的解釋是,海倫根本就不在特洛伊而在埃及法老的王宮裏,特洛伊無論如何也是交不出她的。希羅多德還認為,荷馬自己也熟悉埃及人關於海倫的這個說法,並且在他的詩歌中對此有所暗示。姑且不論哪個說法更好,重要的是神話傳說本身並沒有定論,人人都可以因不同的需要將它個性化,如悲劇家埃斯庫羅斯在其作品《俄瑞斯特斯》中甚至寫海倫將被俄瑞斯特斯所殺,然而當他拿著利器要動手的時候,她卻突然不翼而飛了。因此,在賦予空洞的傳說以戲劇內容這一點上,埃斯庫羅斯是很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