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明並沒有因為隊長的了解留在北京,他也懶得去找身份證,自己的身份幹嘛需要一個小卡片來證明。心強說:“不就是身份證嗎?我不要了,反正,我迴到家裏是不用給媽媽證明的。”他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時時刻刻在想著他的生命意義哲學。

    “我還以為你會多走倆天,這麽早就迴來了。花完錢就迴來了!”爸爸認為郭啟明的做法真是不可理喻。不過,沒有辦法,媽媽對郭啟明做的任何事情都鼎立支持,爸爸是不敢多說話的。

    郭啟明說:“我找到會生錢的老母雞了,前途一片光明。”

    心強說:“我可是有重要的事情做的,估摸著天才,教授也不一定能作到。”

    爸爸說:“你就禍害家裏的錢吧!”

    媽媽說:“老東西,你再多說一句,我和你沒完。這倆天,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啟明,迴來好,媽給做好吃的。”

    “還是媽媽識貨。”郭啟明調皮的說。

    之後的日子,他每天要使用十六個小時學習哲學的基礎知識,還要努力寫作。這次他沒有寫詩,而是,專心致誌的研究他的生命意義哲學。他考慮的是生命意義與自然的關係,在別人看來枯燥,乏味的東西,可是,他卻找到了取之不盡的樂趣。就像一個走在沙漠中的旅行者看到了綠洲;就像心愛的女孩子要摘取眾多玫瑰花中的那朵。他在自己的樂園中飛翔,馳騁,並且,不斷的前進,一如搏淘擊浪的弄潮兒。

    他認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目的,就是要完成整個生命意義哲學體係。可是,存在好多問題,他不確定世上有沒有人曾完成生命意義的哲學;他也不確定到底這個生命意義是不是具有研究下去的價值;世界上的書籍那麽多,怎麽可以肯定它是獨一無二的呢。沒有人可以鼓勵他,也沒有人可以指點他,他開始懷疑。他告訴自己“不可以懷疑,懷疑會失去動力,懷疑會失去一切。”

    他想到了愛默生,曾經好象看到了他的思想。他馬上把愛默生的書拿出來,並且,尋找可以安慰自己的語句。“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們認出了我們自己拋棄了的思想:它們帶著某種疏遠的威嚴迴到了我們的身邊。偉大的藝術作品對我們的教益不過如此而已。它們教導我們:正當對方唿聲最高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們自發的印象。要不,到了明天,一位陌生人將會非常高明地說出恰恰是我們一直想到和感到的東西,我們將被迫從別人那裏取迴我們自己的見解,並感到羞愧難當。”“不過上帝是不願意讓懦夫來闡明他的功業的。”愛默生真的是天才的發現者,並且是天才的救星。他深深感覺到自己的這一套哲學體係的價值可以起到上述的作用,有人將看到他羞愧難當。“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認為對你適用的東西對一切人都適用——這就是天才。”

    一部好書不是出售的價值,而是其中的思想在個人身上起到的作用,或許其中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人們受用無窮。而生命的意義在於心甘情願的付出就具有這種魅力。現在,他意識到自己應該證明它是真理,無可懷疑。

    人的類本質,也就是人足以區別於其他存在物的本質規定,使人成為人,也就是“人在他的觀念中能夠有”自我“,這使他無限的高於地球上一切其他存在物”。由於人有“自我”這個本性,因此,有時候要突出自我,將自我擺在中心地位。而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目的就是人在“自我”探索中的最高階層。正如康德所說:“惟我自然不會顧及別人的,在認識和實踐領域都將自己的意義放在別人的意見之上,康德將這稱為專斷。

    康德所說的專斷有三種類別;一是知性的專斷;二是趣味的專斷;三是實踐利益的專斷。其實也就是也就是邏輯的,審美的和實踐這三種專斷。這是與人的三種能力相對應的專斷。它來源於惟我主義,來源於自我意識的強化,也就是基本性的一方麵。正是由於這種專斷在自我意識中的強化,所以形成了價值觀,以及價值觀序列。例如,詩人由於趣味的專斷並在自我意識中強化所形成的價值觀是激情與創作,至於價值觀序列裏創作是肯定排在首位的。事實上,很多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都是這樣,在創作中體現生命的價值並且滿足。而我,隻是基於前人的路,加以綜合概括,說出了他們沒有說出的話;作出了一個抽象的定義,並且證明,最後,在整個體係中以一類推百類。

    3月27日

    郭啟明提倡的生命意義哲學是完全純淨的。其中,不應該也不能有一個或倆個矛盾存在,隻能是純淨的。這樣才不會在麵對死亡的時候後悔和抱怨。

    歌德曾說:“糟糕的是人一生中受錯誤的誌向的耽誤如此之多,但從來不認識這樣的錯誤,除非已擺脫了它。”這裏錯誤的誌向就是生命意義的定義與價值觀序列產生的矛盾。

    愛倫坡曾說:“一些沒有辦法控製的事使我一直不能在任何時候都全身心地投入這個在更幸運的情況下本該成為我終身選擇的領域。”這段話,具有明顯的悔恨之意,他悔恨的是當時沒有能夠選擇為第一價值觀心甘情願的付出。

    郭啟明自問“難道這一生命意義哲學還不值得相信嗎?”由於人們過於懶惰,

    做任何事都不敢大膽思索;

    或許友人被施與天賜,

    也會被公眾希望扼殺。

    空氣腐蝕,誰也看不見,

    到底這個圓有多大?

    我們都是愚蠢的執行者,

    所以生命的意義毫無結果。

    我們的這些人,隻會漫無目的的忙碌,從來不曾理會是為了什麽。工作,吃飯,睡覺,然後,起床,吃飯,工作。在忙碌中麻木,在習慣中浪費時日。偶爾想一想吧!又更加迷茫,覺得沒有依靠。或許,有的人從出生就稟承天命,具有某一方麵的天賦,卻被公眾希望扼殺。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公眾希望”這一詞語。我們的學校為的是培養出社會上需要的人才,而具有天賦的天才並不是為了此時此地此社會出生的。他應該稟承天命創造出可以穿越時代,洞穿社會的貢獻。而公眾希望或誘惑他隻能成為當時當代的寵兒,或者在孩提時就被扼殺,讓他的天賦不能發揮。這個世界迷茫啊!到底誰才有看穿它的慧眼。我們都是愚蠢的執行著,目光短淺,在不知不覺中,生命已毫無意義的溜走。 3月28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青詩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遲並收藏年青詩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