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對二號、三號墓開發後,證實了二號墓是利倉的墓。三號墓可能是利倉兒子利稀兄弟的墓,也可能是其他人。
二號墓墓口和中部為圓形,下麵3米處為方形,由於曾經多次被盜,且白膏泥密封較差,故整個墓葬已嚴重坍塌,僅殘餘200餘件文物。三號墓與一號墓形製相同,因該墓保存得較好,出土了帛書、帛畫、簡牘、漆木器、紡織品等1000多件文物。遺憾的是,該墓屍體已經腐爛,僅殘存一具骨架。經鑒定,墓主人是一個身高約185米,年齡30歲左右的男性。
一號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於:首先在墓室底部鋪墊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槨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約為鬥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麵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時用夯錘夯實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幹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學名叫微晶高嶺土,是製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較強的防滲漏和密閉特性。正由於當時采取了這樣的築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該墓的屍體、葬具及大量隨葬器物才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三號墓出土的這支紀年木牘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奮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編,書到先質,具奏主藏君。"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奮將隨葬品及其一份清單遞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單後,先後對照實物--唱讀和驗收,最後將結果啟奏主葬君。"在這支給墓主人去陰曹地府開具的"通行證"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記錄。經考證指的是漢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這就是三號墓墓主人下葬的準確日期。
根據出土的文物,可以想像地走進軼侯家。
"利蒼"玉印
經過考古發掘,發現馬王堆是西漢初期馱侯家族的墓地。從二號墓出土的"利蒼"玉印、"軟侯之印"(銅印〉和"長沙丞相"(銅印)來看,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
盡管二號、三號墓被盜,但是還是出土了不少的文物。大致有以下出土文物。
帛書《五十二病方》
帛書《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見最早、最完整的古醫方專著,詳細記載了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103種疾病的治療醫方,書中有醫方283個,藥名254種。其中《牝痔》一篇中記載了一套完整的割除內痔的外科手術。大意為:人的直腸內若長了痔瘡或瘤子,就殺一隻狗取出它的膀胱,套在竹管上,從人的肛門插人直腸內,用嘴巴對著狗膀胱吹脹,然後將直腸下端的痔瘡慢慢引出,用刀割去痔瘡或瘤子,並在傷口上敷上可消炎止痛的中藥--黃芩。但有時直腸難以縮迴原位,就在直腸上塗上起潤滑作用的軟膏,再把人倒懸起來,將冷水潑濺在他的胸腹上,使腹腔因受刺激而收縮,直腸馬上就會自動縮迴到腹腔中了。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以250幅繪有雲、蜃氣、恆星、彗星等各種天象的圖像組成,是一種利用天象來占驗災異變故、戰爭勝敗的圖書。此書中最精彩的是29幅彗星圖,除最後一幅"翟星"外,都有頭、尾兩部分。彗頭畫成一個小圓圈或圓點,有的彗頭裏還有一個小圓圈或圓點,說明在彗頭中心可能已經發現了彗核。彗尾的形狀或長或短,或寬或窄,或曲或直。可以說,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關於彗星形態的者作,它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天文觀測及研究方麵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帛書《五星占》
帛書《五星占》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專著。全書共約8000字,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金、木、水、火、土五大星體的運行規律進行記錄,並運用天文星象來占卜昔兇。第二部分,則是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了從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70年間木星、土星、金星的運行位量和會合周期,且都與現在的測值極相近。其中以關於金星的記載最為準確,所測的會合周期為584.4日,比現在所測的58392日隻多04日。更為不易的是,現在的觀測數據是借助了大量的精密儀器設備才得到的,而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僅憑肉眼的觀測就已取得這樣高的成就,著實令人驚歎。
帛畫《車馬儀仗圖》
《車馬儀仗圖》出土時掛在三號墓棺室的西壁。全圖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畫的左上方有人物兩行,第一行為首的是頭戴高冠,腰佩長劍,身後隨從如雲,這就是身為長沙國軍事將領的三號墓墓主人。畫的左下方是由100餘人組成的方陣,方陣之中有一鳴金擊鼓的樂隊,鍾鼓聲聲,躍然紙上。右上方是整齊的車輿隊伍,除了能清楚看見的四列十多輛的四乘馬車外,還有源源不斷的車輿正和著鍾鼓之聲徐徐而來。畫的右下方是一列列威武駒騎士縱隊,與上方的車典隊伍共同組成了氣勢雄壯的車騎隊伍。這金戈林立、戰馬嘶嘶的場景濃縮在一幅畫麵上,仿佛大戰在即,長沙圍的軍隊正整裝待發。這是一幅寫實性的畫卷,墓主人生前閱兵之景非常生動形象,人物眾多卻主次分明,是中國繪畫史上現存最早的寫實畫作之一。
"t"形帛畫
皮下脂肪豐富,軟組織豐滿而有彈性,用手按壓後,並且能很快恢複的3號墓t社2帛畫。
此畫因其形狀呈英文字母"t"形,為了便於稱唿。故稱之為"t"形帛畫。遣策中則記載為‘"非衣",可能有"似衣非衣"之意3出土時反蓋在一號墓內棺棺蓋上,頂部橫裹一根竹竿在每個垂角下並都係著絲帶或麻質帶子。據考證這是旌旗畫幡一類的物品,出葬時,由人高舉著走在儀仗的最前麵,用以"引魂升天",相當於"招魂幡"。
整幅畫全長205厘米,內容從上至下可分為天上、人間、地獄三個部分。華蓋以上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披發而坐的神。根據"山海經"記載,它是威力巨大的燭龍神|主管著天氣的陰晴和晝夜的變幻。右邊繪有九個紅色的太陽半隱半藏在藍色的扶桑樹中。傳說扶桑生長在東海,有幾千丈高,十個太陽在此棲息並輪流出去值班。而畫中卻隻有九日盤旋其中,另外一個太陽可能正在值班尚未歸來。最大的太陽中繪著一隻黑色的鳥,古人稱之為"金烏",其實這是古人對太陽黑子的觀測結果。左邊則是一輪彎月,月下一個美麗的女子輕舒廣袖翩躚而t社。有人說她是月神正托舉月亮緩緩升起,也有人說是偷取了不老丹藥的嫦娥向月宮飛去。月中一隻肥胖碩大的蟾蜍口銜一株靈芝草,而體態輕盈的玉兔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門兩旁兩位守門神一司闔正躬手而立,恭敬作揖,歡迎升天的老夫人。人間部分以華蓋作屋頂,上簾朱雀鳥作為裝飾。華蓋以***態豐腴的皸侯夫人錦衣華服、環佩丁蔦,正手持拐杖踴齲前行。三個貼身的奴婢緊跟其後,兩位煉丹的方士正向她獻上長生不老的丹藥。人像兩側是交蟠穿壁的雙龍,象征尊貴和吉祥。下麵的圖畫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後家人守靈祭祀的場景。他們麵色青藍,神色肅穆,盡顯哀傷之態。地獄裏赤身的地神--鯀正平托著白色的大地,腳下踩踏著兩條意欲興風作浪的鼇魚,製止地震山崩的發生。地府中更有麵目猙獰的怪狗和雙目圓睜的貓頭鷹,鎮壓鬼怪妖魔不去侵擾老太太的亡靈。
這是一幅把神話、想象和現實生活完美統一的傑作3它無處不體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而,"t"形帛畫是中圄古代繪畫史上難得一見的傑作,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錦飾內棺
錦飾內棺出土子一號漢墓,是直接裝殮女屍的碚木。該棺內塗紅漆,外刷黑漆。在蓋板和四壁上,分別使用了捕絨繡錦、絹等絲織品和黑色、橘紅色的羽毛來進行裝飾,使人感到異常華麗。彩色羽毛與色彩純正、構圖精細飽滿的絲織品相輝映,不僅表現出當咐的工藝水平十分精湛,也反映了漢初審美觀的水平和工藝技師的高度智慧,是一件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
朱地彩繪棺
朱地彩繪棺是一號墓四層套棺中的第二層棺。有23米長,0.92米寬,089米高。該棺裏外皆塗朱紅色漆。靠死者頭部的頭檔是圖案化的高山,山兩側各有一昂首騰躍極富生氣的白鹿。靠腳的卞頭畫有"雙龍穿玉璧"的圖案。兩條坡鱗甲長鳳羽巨目利牙的龍,身體蜷曲穿璧而過。棺右壁板畫滿了繁複的幾何雲紋,左壁板兩側各畫一條呈波浪起伏狀的褐色龍,龍身間隙,畫有一虎一鹿,一朱雀和手臂長有羽毛會飛的神仙。蓋板上麵,在飄飄欲飛的雲紋中,是二龍二虎相搏鬥的場麵。我們在驚歎2000多年前畫師為我們勾勒出的這夢幻般奇情異景的同時,也深深地為這濃墨重彩盡顯華貴與富麗的漢代貴族的奢華而感慨。
黑地彩檜棺
黑地彩繪棺是一號墓的第三層棺,長2.56米,寬1.18
米,高1.14米。
該棺內塗紅漆,外表以黑漆為底,上麵用漆彩繪著漫卷多變的流雲和116個形態詭譎的動物、神怪的形象。它們有的在歌舞彈唱,有的在嬉戲打鬧。這些形態各不相同的神怪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變化多端,在雲氣間安排得十分得體,極富想像力,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畫麵上反映最多的是一種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頭上長角、身上有尾的怪獸。這種怪獸一般要麽手裏抓著蛇,要麽嘴裏咬著蛇,這無疑證明它具有打鬼吃蛇、保護靈柩不被損壞、肉身不被侵擾的寓意。
這麽多的隨葬品,讓考古人員咂舌,欲知後麵的事,請看第五十七迴。
二號墓墓口和中部為圓形,下麵3米處為方形,由於曾經多次被盜,且白膏泥密封較差,故整個墓葬已嚴重坍塌,僅殘餘200餘件文物。三號墓與一號墓形製相同,因該墓保存得較好,出土了帛書、帛畫、簡牘、漆木器、紡織品等1000多件文物。遺憾的是,該墓屍體已經腐爛,僅殘存一具骨架。經鑒定,墓主人是一個身高約185米,年齡30歲左右的男性。
一號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於:首先在墓室底部鋪墊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槨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約為鬥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麵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時用夯錘夯實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幹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學名叫微晶高嶺土,是製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較強的防滲漏和密閉特性。正由於當時采取了這樣的築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該墓的屍體、葬具及大量隨葬器物才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三號墓出土的這支紀年木牘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奮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編,書到先質,具奏主藏君。"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奮將隨葬品及其一份清單遞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單後,先後對照實物--唱讀和驗收,最後將結果啟奏主葬君。"在這支給墓主人去陰曹地府開具的"通行證"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記錄。經考證指的是漢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這就是三號墓墓主人下葬的準確日期。
根據出土的文物,可以想像地走進軼侯家。
"利蒼"玉印
經過考古發掘,發現馬王堆是西漢初期馱侯家族的墓地。從二號墓出土的"利蒼"玉印、"軟侯之印"(銅印〉和"長沙丞相"(銅印)來看,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
盡管二號、三號墓被盜,但是還是出土了不少的文物。大致有以下出土文物。
帛書《五十二病方》
帛書《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見最早、最完整的古醫方專著,詳細記載了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103種疾病的治療醫方,書中有醫方283個,藥名254種。其中《牝痔》一篇中記載了一套完整的割除內痔的外科手術。大意為:人的直腸內若長了痔瘡或瘤子,就殺一隻狗取出它的膀胱,套在竹管上,從人的肛門插人直腸內,用嘴巴對著狗膀胱吹脹,然後將直腸下端的痔瘡慢慢引出,用刀割去痔瘡或瘤子,並在傷口上敷上可消炎止痛的中藥--黃芩。但有時直腸難以縮迴原位,就在直腸上塗上起潤滑作用的軟膏,再把人倒懸起來,將冷水潑濺在他的胸腹上,使腹腔因受刺激而收縮,直腸馬上就會自動縮迴到腹腔中了。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以250幅繪有雲、蜃氣、恆星、彗星等各種天象的圖像組成,是一種利用天象來占驗災異變故、戰爭勝敗的圖書。此書中最精彩的是29幅彗星圖,除最後一幅"翟星"外,都有頭、尾兩部分。彗頭畫成一個小圓圈或圓點,有的彗頭裏還有一個小圓圈或圓點,說明在彗頭中心可能已經發現了彗核。彗尾的形狀或長或短,或寬或窄,或曲或直。可以說,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關於彗星形態的者作,它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天文觀測及研究方麵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帛書《五星占》
帛書《五星占》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專著。全書共約8000字,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金、木、水、火、土五大星體的運行規律進行記錄,並運用天文星象來占卜昔兇。第二部分,則是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了從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70年間木星、土星、金星的運行位量和會合周期,且都與現在的測值極相近。其中以關於金星的記載最為準確,所測的會合周期為584.4日,比現在所測的58392日隻多04日。更為不易的是,現在的觀測數據是借助了大量的精密儀器設備才得到的,而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僅憑肉眼的觀測就已取得這樣高的成就,著實令人驚歎。
帛畫《車馬儀仗圖》
《車馬儀仗圖》出土時掛在三號墓棺室的西壁。全圖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畫的左上方有人物兩行,第一行為首的是頭戴高冠,腰佩長劍,身後隨從如雲,這就是身為長沙國軍事將領的三號墓墓主人。畫的左下方是由100餘人組成的方陣,方陣之中有一鳴金擊鼓的樂隊,鍾鼓聲聲,躍然紙上。右上方是整齊的車輿隊伍,除了能清楚看見的四列十多輛的四乘馬車外,還有源源不斷的車輿正和著鍾鼓之聲徐徐而來。畫的右下方是一列列威武駒騎士縱隊,與上方的車典隊伍共同組成了氣勢雄壯的車騎隊伍。這金戈林立、戰馬嘶嘶的場景濃縮在一幅畫麵上,仿佛大戰在即,長沙圍的軍隊正整裝待發。這是一幅寫實性的畫卷,墓主人生前閱兵之景非常生動形象,人物眾多卻主次分明,是中國繪畫史上現存最早的寫實畫作之一。
"t"形帛畫
皮下脂肪豐富,軟組織豐滿而有彈性,用手按壓後,並且能很快恢複的3號墓t社2帛畫。
此畫因其形狀呈英文字母"t"形,為了便於稱唿。故稱之為"t"形帛畫。遣策中則記載為‘"非衣",可能有"似衣非衣"之意3出土時反蓋在一號墓內棺棺蓋上,頂部橫裹一根竹竿在每個垂角下並都係著絲帶或麻質帶子。據考證這是旌旗畫幡一類的物品,出葬時,由人高舉著走在儀仗的最前麵,用以"引魂升天",相當於"招魂幡"。
整幅畫全長205厘米,內容從上至下可分為天上、人間、地獄三個部分。華蓋以上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披發而坐的神。根據"山海經"記載,它是威力巨大的燭龍神|主管著天氣的陰晴和晝夜的變幻。右邊繪有九個紅色的太陽半隱半藏在藍色的扶桑樹中。傳說扶桑生長在東海,有幾千丈高,十個太陽在此棲息並輪流出去值班。而畫中卻隻有九日盤旋其中,另外一個太陽可能正在值班尚未歸來。最大的太陽中繪著一隻黑色的鳥,古人稱之為"金烏",其實這是古人對太陽黑子的觀測結果。左邊則是一輪彎月,月下一個美麗的女子輕舒廣袖翩躚而t社。有人說她是月神正托舉月亮緩緩升起,也有人說是偷取了不老丹藥的嫦娥向月宮飛去。月中一隻肥胖碩大的蟾蜍口銜一株靈芝草,而體態輕盈的玉兔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門兩旁兩位守門神一司闔正躬手而立,恭敬作揖,歡迎升天的老夫人。人間部分以華蓋作屋頂,上簾朱雀鳥作為裝飾。華蓋以***態豐腴的皸侯夫人錦衣華服、環佩丁蔦,正手持拐杖踴齲前行。三個貼身的奴婢緊跟其後,兩位煉丹的方士正向她獻上長生不老的丹藥。人像兩側是交蟠穿壁的雙龍,象征尊貴和吉祥。下麵的圖畫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後家人守靈祭祀的場景。他們麵色青藍,神色肅穆,盡顯哀傷之態。地獄裏赤身的地神--鯀正平托著白色的大地,腳下踩踏著兩條意欲興風作浪的鼇魚,製止地震山崩的發生。地府中更有麵目猙獰的怪狗和雙目圓睜的貓頭鷹,鎮壓鬼怪妖魔不去侵擾老太太的亡靈。
這是一幅把神話、想象和現實生活完美統一的傑作3它無處不體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而,"t"形帛畫是中圄古代繪畫史上難得一見的傑作,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錦飾內棺
錦飾內棺出土子一號漢墓,是直接裝殮女屍的碚木。該棺內塗紅漆,外刷黑漆。在蓋板和四壁上,分別使用了捕絨繡錦、絹等絲織品和黑色、橘紅色的羽毛來進行裝飾,使人感到異常華麗。彩色羽毛與色彩純正、構圖精細飽滿的絲織品相輝映,不僅表現出當咐的工藝水平十分精湛,也反映了漢初審美觀的水平和工藝技師的高度智慧,是一件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
朱地彩繪棺
朱地彩繪棺是一號墓四層套棺中的第二層棺。有23米長,0.92米寬,089米高。該棺裏外皆塗朱紅色漆。靠死者頭部的頭檔是圖案化的高山,山兩側各有一昂首騰躍極富生氣的白鹿。靠腳的卞頭畫有"雙龍穿玉璧"的圖案。兩條坡鱗甲長鳳羽巨目利牙的龍,身體蜷曲穿璧而過。棺右壁板畫滿了繁複的幾何雲紋,左壁板兩側各畫一條呈波浪起伏狀的褐色龍,龍身間隙,畫有一虎一鹿,一朱雀和手臂長有羽毛會飛的神仙。蓋板上麵,在飄飄欲飛的雲紋中,是二龍二虎相搏鬥的場麵。我們在驚歎2000多年前畫師為我們勾勒出的這夢幻般奇情異景的同時,也深深地為這濃墨重彩盡顯華貴與富麗的漢代貴族的奢華而感慨。
黑地彩檜棺
黑地彩繪棺是一號墓的第三層棺,長2.56米,寬1.18
米,高1.14米。
該棺內塗紅漆,外表以黑漆為底,上麵用漆彩繪著漫卷多變的流雲和116個形態詭譎的動物、神怪的形象。它們有的在歌舞彈唱,有的在嬉戲打鬧。這些形態各不相同的神怪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變化多端,在雲氣間安排得十分得體,極富想像力,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畫麵上反映最多的是一種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頭上長角、身上有尾的怪獸。這種怪獸一般要麽手裏抓著蛇,要麽嘴裏咬著蛇,這無疑證明它具有打鬼吃蛇、保護靈柩不被損壞、肉身不被侵擾的寓意。
這麽多的隨葬品,讓考古人員咂舌,欲知後麵的事,請看第五十七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