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軍巴秀勸六公子巴平安取守勢,再等一等,視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對敵方略,巴平安生氣道:“再等,須發皆白了!你是不是也以為:巴平安,平平安安,做不成大事!”


    巴秀語塞。


    巴平安補充道:“我意已決,請勿複言!”


    巴平安說完,起身扭頭先走,巴秀望著剛剛病體稍可的巴平安,搖搖頭離開。


    經過次日商議,中將軍巴秀提出,若向楚國人主動發起進攻的決策不可更改,則事不宜遲,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巴平安與巴秀的分歧是防守還是進攻,此時巴秀不得已轉變思路,讚成進攻,巴平安對如何用兵,完全讚成巴秀的意見。並以此急報江洲。


    約十日後,話語權越來越大的巴國四公子巴東安終於聽信了其子巴睿、上卿相尚等的勸諫,迫於國力越來越弱和蜀楚聯動之可能性,轉而以高屋建瓴、顧全大局的形象,向巴國主建言:楚國人比蜀國人野心更大,絕對不能兩處同時用兵,宜將重點放在對楚方向;並同時與蜀國打一場口水戰,向蜀國派出使者,提出押歸叛將資迪及其隨從、歸還城池和賠償損失等要求,穩住同樣並不一定想在此時把事情搞大的老鄰居。


    巴東安當然還有一個小算盤:對楚之這一戰,若取勝,有自己“英明決策”的功勞;若萬一失利,則全是政治競爭對手巴平安的責任。也就是說,對他的政治前途而言,有利而無害。


    作為巴國公子、未來國君的主要競爭者,巴東安絕對沒有權令智昏到希望巴國戰敗的地步,他要求江州官吏及各部族,包括他自己的親信,均必須全力支持六公子巴平安對楚作戰。


    此前力主出兵教訓蜀國的巴東安搖身一變的華麗轉身,表現出來的未來君主風範,得到都城江州各階層的普遍點讚,口傳其能其德,進一步得到年邁的巴國主信任。


    於是,巴國再次針鋒相對,向楚國用兵,一路由六公子巴平安率多將兵進巴蜀邊界的筱關(今宣恩境內),丹涪水各部奉命一起出征;一路由中將軍巴秀率瞫弼、巴任及平都等大江一帶數部族武士,從平都過石砫山(今石柱縣境內)沿七戳山(今利川境內)向楚軍大本營夷城發起進攻。


    軍令傳到虎安山大部族,中卿相善暗暗叫苦,因為他認為對虎安山來說,穩定仍是眼下第一件大事。而戰事一起,眾多武士上了戰場,將脫離自己的監視之下,若有人趁機蠢動,說不定就會出大事。


    相善急請山師主將樸延滄來商議。


    樸延滄聽了相善之言,道:“大夫最為擔心的,實則舟師主將荼天尺一人而已。不過,末將敢料:荼天尺不僅不會胡來,反而會奮力為國立功,為相大夫爭光。因為他初升舟師主將,正需要再立戰功,樹立威望。”


    “嗬嗬嗬,你所言,使我頓開茅塞。”


    於是,相善令樸延滄為虎安山大部族主將,荼天尺為副,率兵出發。留其子相美守虎安山。


    數日後,巴平安這一路大軍開至軍事重地石城,然後向巴楚前線筱關開進,前鋒達大岩壩。


    不兩日,巴平安得到探子冒險送迴來的一個號稱準確的大好消息:楚軍兵分兩路,全都出了夷城(今湖北恩施),其後方空虛。


    對這個消息的真假,巴軍將領各有看法,但對偷襲楚軍後方大本營的重大作用,幾乎是一致的看法。


    不僅如此,夷城空虛的消息,還激起了巴人心中的波浪,因為他們視白虎巴人第一座都城夷城為神聖之地,統帥和將領們都想以收複夷城或者攻破夷城為自己的一大功績。在他們看來,其意義甚至不亞於上年巴軍攻破充國都城閬中,因為最近幾年,巴國已經沒有一支成建製的軍隊進入過他們曾經的都城。


    鑒於上次二公子巴西安收複夷城,但得而複失的教訓,巴平安決定這一次,來一個狠招,即放火焚城,燒了糧庫、兵器庫、營房、民房。這個計劃,一者可使正麵的楚軍混亂,二者使楚國短時期內無法在夷城屯集兵力。


    攻入夷城,這是每一個巴軍將領都想搶到手的功勞。


    果然不出虎安山大部族主將樸延滄所料,荼天尺在與心腹荼七計議下,不僅不準備給虎安山中卿相善出難題,相反想在戰場上好好表現,以便在軍隊中站穩腳根,同時搏得相善的信任。


    因此,當六公子巴平安提出偷襲夷城的想法,且立即得到石城軍營主將、八公子巴遠安的支持,其他人稍有猶豫,虎安山部族舟師主將荼天尺和共氏部族公子共彪、枳都山師伍百長鄂越,幾乎異口同聲請纓。


    最後,巴平安決定以共彪、荼天尺為首,率虎安山部族的樊小虎和相真、共氏部族譙虎、枳都山師苴紀、鬱侯部度敏等五名伍百長,共領兩千餘人,去執行偷襲夷城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鬱侯次子巴蓬、筱關守將樊進、枳都山師伍百長鄂越、舟師伍百長鄭戎等勇將則作為正麵佯攻的主角,吸引楚軍主力。


    接到任務,共彪、荼天尺特別請來鬱侯部巴蓬、巴信、巴凱、虎安山部樸延滄等能人,連夜商議偷襲夷城的具體路線。


    經過爭論,最後他們決定走一條最難走、楚國人最意料不到的路線。


    虎安山主將樸延滄並讓荼天尺從各部族中選抽看得上的武士一起去,這正合荼天尺的心意,因為他已經見過了牟氏部族的牟興、苴氏部族的龍佑等數名高強的武士。


    議畢,共彪報告統帥巴平安,巴平安當即同意,親自為共彪、荼天尺等人壯行。


    當天半夜,出發前,共彪對荼天尺道:“你我各領一千人,我在前,你在後數裏內跟著。若我遇敵,你不需救我,我引誘楚軍跟蹤追擊我,我自有脫身之計。你卻趁此空隙,直取石堰塘。”


    於是,偷襲軍隊分為兩隊:共彪、譙虎、苴紀率隊先行;荼天尺、度敏、樊小虎、相真稍後出發。


    共彪到了一個當地人稱為水田壩的地方,已過第三天的淩晨,天微亮,突然喊聲大起,箭如雨下,死傷上百,共彪急令退軍,卻不從原路撤退,故意繞一個大圈子,楚軍一路追擊。


    荼天尺在共彪的後麵,聽見喊殺聲,道:“不須救共公子,速偷過。”


    過了水田壩,一路之上,未見到一個楚兵,荼天尺喜道:“共公子真神機妙算!”


    走出十五六裏地,到了一個峽長地段,兩麵山嶺,荼天尺認為是打埋伏的好地方,命令以最快的速度通過。


    突然,一聲號響,山上大叫道:“瞎巴,中我養明將軍之計了!”


    楚軍從兩麵殺出,巴軍前無進路,後無退路。


    荼天尺大驚:“楚犬養明,是何人也!這條路,也被他算到了!共公子的計中計,也未瞞得住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江戰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背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背兜並收藏烏江戰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