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若再次見到詢卻已是三個月之後了,為著讓穩定六宮人心,茯若下了懿旨不許嬪妃們再度提起玉璃。若有人犯隻是革她一個月的銀米。這日趕巧,茯若剛剛從長樂宮請安迴來,隻是換下了華麗的衣飾,隻是換上了一件家常的衣裳,淺黃色的襦裙,上頭繡著點點杏花。正在殿中飲茶,卻是外頭人通報:“皇上駕到。”
詢緩步進來,隻是讓旁人都退下了。也不言語,隻是坐在軟塌上,茯若端了一盞茶,隻是淡淡笑道:“怎的皇上今日有興致到了臣妾這兒來了。”
“方才朕經過了永安宮,又想起了許久不見皇後了,所以特來此處看看。。”
茯若平聲道:“臣妾將毒酒給了禧皇貴妃,那毒酒發作極快,她倒也沒受多大的痛楚。隻是今早臣妾去給太後請安,說起張氏的身後事,這倒是難處了。”
詢道:“有何難處?”
茯若道:“太後娘娘之意乃是張氏乃是罪人之身,自然是不可追諡的,而太後娘娘的意思是隻是隨意安葬了便是,但臣妾以為,張氏到底是太子的生母。如此便是難做了。”
詢的神色瞬間僵了,隻是道:“且不必追諡了,就以禧皇貴妃的身份的下葬,且安葬於孝陵便是。”
茯若笑容頓時冷了,沉吟道:“將張氏安葬於孝陵,皇上可知那孝陵乃是懿仁皇後和皇上百年之後的陵寢。張氏到底乃是妾妃,與帝後同葬不妥。”
詢緩緩道:“以往也有這樣的先例,明宗皇帝不是便同貞熹皇後及純獻皇貴妃同葬安陵麽?這又有何不可。且說帝後同葬乃是祖製。但不過是與元後罷了。而皇後乃是繼後。待得皇後長命百歲過後,不過另建一陵寢安葬便是。”
茯若溫言笑道:“臣妾想著皇上如今才不過四十餘歲,且皇上的身體倒也算是健朗。眼下便來思慮這些,卻是有些早了。”
詢怔了半晌,隻是淡淡道:“眼下太子還且年幼,若是朕不在了,這大好江山,太子他能承擔得起麽?”
茯若恍然道:“皇上多慮了,也是臣妾不該說起這些事,還望皇上降罪。”
詢隻雙眸微黯,沉沉道:“倒也不是多慮,早些安排好這些倒也還好。朕倒是不放心澄兒?”
茯若淺淺道:“這又幹澄兒什麽事?”
詢隻悵然道:“如今溶兒年幼,而澄兒年長,且澄兒又有軍功,朕隻是擔心若是朕百年之後,澄兒會生了不臣之心。”
茯若隻是幽幽道:“皇上多慮了,且不說澄兒一直寬仁孝順,便是與太子也是兄弟情深,且說溶兒乃是皇上親封的太子,澄兒怎敢生了二心呢?”
詢斷然道了句:“以防萬一,還是將澄兒放了外任最好。邊疆雖說如今穩了下了,但難保萬一,倒不如將他外放。無事不許他迴京,但也少了事。”
茯若得體笑道:“如此也好,但皇上這般做到底太過於絕情了些,澄兒到底也是皇上的兒子啊,臣妾身為皇後,隻是覺得於心不忍。”
詢略略思忖,道:“若是留他在京中。難保他不生二心。朕決計不願見到兄弟鬩牆之事。所以也是無法了。”
詢的聲音莫名多了一絲溫然,隻是緩緩道:“朕昨日已將張仁安外放了,至於張炯,朕憐他年長,隻給了他一個閑職。至於其餘的,因著先前玉璃之事,張氏一族的親眷,在朝中受了彈劾的也是不少,都被朕貶謫了。朕想著其餘的倒是不忙,隻是張仁安與張炯的官位,可讓昭惠太後的兩位堂兄來接任。皇後意下如何。”
茯若微微輕笑道:“皇上此舉自有皇上的的道理,臣妾不敢置喙。”
詢頷首道:“皇後能這般想便好了,舅父如今年紀也大了,朕倒是想著封他為正一品的殿閣大學士。至於皇後的兩位兄長,宋希舟去了靜慧已是額駙的身份,至於宋希官,朕倒是可晉升為從一品的都察院禦史。”
茯若輕笑道:“臣妾多謝皇上抬愛。”
說完這些,詢隻是迴了乾元宮去,茯若隻躬身送他離去,安尚儀在一旁低語道:“皇上此舉,貌似要提拔上官氏的人了。”
茯若隻是挽著衣上細細的垂珠流蘇,冷冷道:“如今張氏被鏟除了,連著張氏一族在前朝的勢力也被以往的政敵瓜分,昭惠太後及上官一族在此中出力最大,自然得利最多。隻是眼下本宮的母家也是陷入了尷尬之地了。”
安尚儀道:“皇上不是都給皇後娘娘的娘家人升了官麽?怎的還讓皇後娘娘煩心啊。”
茯若沉吟一晌,道:“雖說聽著都是些一品的官位,但細細分辨,還不過都是些閑職。又有什麽用處?且說皇上此刻抬舉上官氏,因著共同鏟除了張氏的關係,隻怕到時候光州傅氏和羅州蘇氏的人也會得利不少,隻怕這朝廷不久後又是上官氏的天下了。”
安尚儀低低道:“若是這般,那麽四皇子豈非永無出頭之日了?”
茯若陰沉著臉色,道:“好歹本宮方才說合著皇上將澄兒外放,若是就留著他在京中,隻怕往後的禍事會更多。”
安尚儀蹙著眉心,疑惑道:“臨海王到底是皇後娘娘一手養大的,依著奴婢愚見,若是臨海王登了帝位,他自然會報答昔年皇後娘娘的養育之恩。”
茯若沉吟道:“雖說如此,但他的正妃乃是上官氏,若是再出一位上官氏的皇後,隻怕來日這天下都要是上官氏的了。且說如今,皇上嘴上不說,但本宮已經瞧出來他的身子不大好了。你上迴可去太醫院細細問過了。”
安尚儀“嗯”一聲,又道:“上迴奴婢隨口去問了問太醫院的人,隻說皇上自開年來便時常要太醫開些補氣的藥方,且便是禦膳房也是時常給皇上送些補身子的食材。且近日來皇上多留宿於祥貴人,榮貴人,寧貴嬪這些年輕的妃嬪宮中,又因著張氏一事,內外交困,隻怕是身子越發不好了。奴婢隻怕。”
茯若冷冷笑道:“若真是如此,本宮也是無法。隻是太子還不滿十三,這偌大的江山他如何守得住啊。”
安尚儀道:“皇後娘娘多慮了。”
茯若沉聲道:“倒不是本宮多慮,若是本宮刻下成了皇太後,本宮也隻盼著新帝年幼,垂簾聽政的人該是本宮也不是昭惠太後。”
安尚儀聞後眸色微涼,如蒙秋霜,緩聲道:“隻是眼下朝中都是昭惠太後的人,饒是太子年幼登基,隻怕也多會讓昭惠太後垂簾聽政。”
茯若飲了一口茶,隻是恬然道:“且去給禦膳房的人好生吩咐著,隻是每日多給皇上呈上大補的食物便可。且如今天氣寒冷。食物到底也要能禦寒才是。”
安尚儀道:“奴婢都已照著皇後娘娘的吩咐去做了。”
茯若思索片刻緩緩道:“隻是可惜了歐陽泰歿了,憑著仁元嫁入了歐陽氏,本宮在朝中也不至於勢單力薄。”
安尚儀微一沉吟,道:“所幸如今張氏已死,歐陽泰大人也不算死的冤枉。”
茯若的臉色陰冷之極,隻是隨口道了句:“張氏雖說歿了,但到底比本宮這樣蒼白貧乏的守著鳳位好些。”
詢緩步進來,隻是讓旁人都退下了。也不言語,隻是坐在軟塌上,茯若端了一盞茶,隻是淡淡笑道:“怎的皇上今日有興致到了臣妾這兒來了。”
“方才朕經過了永安宮,又想起了許久不見皇後了,所以特來此處看看。。”
茯若平聲道:“臣妾將毒酒給了禧皇貴妃,那毒酒發作極快,她倒也沒受多大的痛楚。隻是今早臣妾去給太後請安,說起張氏的身後事,這倒是難處了。”
詢道:“有何難處?”
茯若道:“太後娘娘之意乃是張氏乃是罪人之身,自然是不可追諡的,而太後娘娘的意思是隻是隨意安葬了便是,但臣妾以為,張氏到底是太子的生母。如此便是難做了。”
詢的神色瞬間僵了,隻是道:“且不必追諡了,就以禧皇貴妃的身份的下葬,且安葬於孝陵便是。”
茯若笑容頓時冷了,沉吟道:“將張氏安葬於孝陵,皇上可知那孝陵乃是懿仁皇後和皇上百年之後的陵寢。張氏到底乃是妾妃,與帝後同葬不妥。”
詢緩緩道:“以往也有這樣的先例,明宗皇帝不是便同貞熹皇後及純獻皇貴妃同葬安陵麽?這又有何不可。且說帝後同葬乃是祖製。但不過是與元後罷了。而皇後乃是繼後。待得皇後長命百歲過後,不過另建一陵寢安葬便是。”
茯若溫言笑道:“臣妾想著皇上如今才不過四十餘歲,且皇上的身體倒也算是健朗。眼下便來思慮這些,卻是有些早了。”
詢怔了半晌,隻是淡淡道:“眼下太子還且年幼,若是朕不在了,這大好江山,太子他能承擔得起麽?”
茯若恍然道:“皇上多慮了,也是臣妾不該說起這些事,還望皇上降罪。”
詢隻雙眸微黯,沉沉道:“倒也不是多慮,早些安排好這些倒也還好。朕倒是不放心澄兒?”
茯若淺淺道:“這又幹澄兒什麽事?”
詢隻悵然道:“如今溶兒年幼,而澄兒年長,且澄兒又有軍功,朕隻是擔心若是朕百年之後,澄兒會生了不臣之心。”
茯若隻是幽幽道:“皇上多慮了,且不說澄兒一直寬仁孝順,便是與太子也是兄弟情深,且說溶兒乃是皇上親封的太子,澄兒怎敢生了二心呢?”
詢斷然道了句:“以防萬一,還是將澄兒放了外任最好。邊疆雖說如今穩了下了,但難保萬一,倒不如將他外放。無事不許他迴京,但也少了事。”
茯若得體笑道:“如此也好,但皇上這般做到底太過於絕情了些,澄兒到底也是皇上的兒子啊,臣妾身為皇後,隻是覺得於心不忍。”
詢略略思忖,道:“若是留他在京中。難保他不生二心。朕決計不願見到兄弟鬩牆之事。所以也是無法了。”
詢的聲音莫名多了一絲溫然,隻是緩緩道:“朕昨日已將張仁安外放了,至於張炯,朕憐他年長,隻給了他一個閑職。至於其餘的,因著先前玉璃之事,張氏一族的親眷,在朝中受了彈劾的也是不少,都被朕貶謫了。朕想著其餘的倒是不忙,隻是張仁安與張炯的官位,可讓昭惠太後的兩位堂兄來接任。皇後意下如何。”
茯若微微輕笑道:“皇上此舉自有皇上的的道理,臣妾不敢置喙。”
詢頷首道:“皇後能這般想便好了,舅父如今年紀也大了,朕倒是想著封他為正一品的殿閣大學士。至於皇後的兩位兄長,宋希舟去了靜慧已是額駙的身份,至於宋希官,朕倒是可晉升為從一品的都察院禦史。”
茯若輕笑道:“臣妾多謝皇上抬愛。”
說完這些,詢隻是迴了乾元宮去,茯若隻躬身送他離去,安尚儀在一旁低語道:“皇上此舉,貌似要提拔上官氏的人了。”
茯若隻是挽著衣上細細的垂珠流蘇,冷冷道:“如今張氏被鏟除了,連著張氏一族在前朝的勢力也被以往的政敵瓜分,昭惠太後及上官一族在此中出力最大,自然得利最多。隻是眼下本宮的母家也是陷入了尷尬之地了。”
安尚儀道:“皇上不是都給皇後娘娘的娘家人升了官麽?怎的還讓皇後娘娘煩心啊。”
茯若沉吟一晌,道:“雖說聽著都是些一品的官位,但細細分辨,還不過都是些閑職。又有什麽用處?且說皇上此刻抬舉上官氏,因著共同鏟除了張氏的關係,隻怕到時候光州傅氏和羅州蘇氏的人也會得利不少,隻怕這朝廷不久後又是上官氏的天下了。”
安尚儀低低道:“若是這般,那麽四皇子豈非永無出頭之日了?”
茯若陰沉著臉色,道:“好歹本宮方才說合著皇上將澄兒外放,若是就留著他在京中,隻怕往後的禍事會更多。”
安尚儀蹙著眉心,疑惑道:“臨海王到底是皇後娘娘一手養大的,依著奴婢愚見,若是臨海王登了帝位,他自然會報答昔年皇後娘娘的養育之恩。”
茯若沉吟道:“雖說如此,但他的正妃乃是上官氏,若是再出一位上官氏的皇後,隻怕來日這天下都要是上官氏的了。且說如今,皇上嘴上不說,但本宮已經瞧出來他的身子不大好了。你上迴可去太醫院細細問過了。”
安尚儀“嗯”一聲,又道:“上迴奴婢隨口去問了問太醫院的人,隻說皇上自開年來便時常要太醫開些補氣的藥方,且便是禦膳房也是時常給皇上送些補身子的食材。且近日來皇上多留宿於祥貴人,榮貴人,寧貴嬪這些年輕的妃嬪宮中,又因著張氏一事,內外交困,隻怕是身子越發不好了。奴婢隻怕。”
茯若冷冷笑道:“若真是如此,本宮也是無法。隻是太子還不滿十三,這偌大的江山他如何守得住啊。”
安尚儀道:“皇後娘娘多慮了。”
茯若沉聲道:“倒不是本宮多慮,若是本宮刻下成了皇太後,本宮也隻盼著新帝年幼,垂簾聽政的人該是本宮也不是昭惠太後。”
安尚儀聞後眸色微涼,如蒙秋霜,緩聲道:“隻是眼下朝中都是昭惠太後的人,饒是太子年幼登基,隻怕也多會讓昭惠太後垂簾聽政。”
茯若飲了一口茶,隻是恬然道:“且去給禦膳房的人好生吩咐著,隻是每日多給皇上呈上大補的食物便可。且如今天氣寒冷。食物到底也要能禦寒才是。”
安尚儀道:“奴婢都已照著皇後娘娘的吩咐去做了。”
茯若思索片刻緩緩道:“隻是可惜了歐陽泰歿了,憑著仁元嫁入了歐陽氏,本宮在朝中也不至於勢單力薄。”
安尚儀微一沉吟,道:“所幸如今張氏已死,歐陽泰大人也不算死的冤枉。”
茯若的臉色陰冷之極,隻是隨口道了句:“張氏雖說歿了,但到底比本宮這樣蒼白貧乏的守著鳳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