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坐上鳳位,卻因皇帝猜疑,歲月皆是如坐針氈。
仁惠太後薨逝,失去了唯一靠山,日子過得更加隱忍。
入宮多年隻求不相負,奈何帝王之家,幾多真愛?
與玉璃反目,昔日相濡以沫之人今日更是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心機深沉的昭惠太後十餘年處心積慮,到底還有幾多算計。
白玉作堂金作馬,但處處都露著殺機。。。
第一章
茯若冊封皇後半月後,宋代溪被加封為一品殿閣大學士,茯若的嬸母亦被冊為正一品誥命貞順夫人。隨後貞順夫人便親自入宮拜見茯若。
見了嬸母,茯若自是十分歡喜,先前後宮因著薛氏風刀霜劍的逼迫,茯若因生怕出了什麽禍事,也極少讓嬸母入宮來探望,便是靜慧帝姬下嫁過後,因著此事多少拂了薛氏的臉麵,茯若深知薛氏奸惡之性,隻恐她借故發難,故而自靜慧帝姬下嫁過後,便不讓她們再入宮來探望,如今茯若做了皇後,可謂是事事通達了。
嬸母眼見著茯若如今的身份,隻是絮絮道:“昔日,娘娘入宮時,我本是萬分不願的,隻是生怕娘娘在這裏受了委屈,如今看著娘娘母儀天下,我心裏倒是踏實了許多。”
茯若淡淡一笑,道:“先前的日子是不怎麽好過,好在如今也好過了。宮中諸事都順了本宮的心思,隻有幾件。”言語到此,茯若倒是皺了皺眉頭。
嬸母眼見茯若情況,心下覺得奇怪,便道:“娘娘如今統攝後宮,還能有什麽煩心事?”
茯若隻是無奈擺擺手,道:“六宮豈是這般好統攝的,且不說上有昭惠太後時常過問六宮事務,便是那太子妃蘇氏,原先本宮為嬪妃的時候便與本宮不睦,如今本宮做了皇後,雖說她麵上尊敬,可她仍舊事事與本宮相左。且說,眼下仁惠太後的身子也是越發不好了,本宮隻是擔心有個萬一?”
嬸母遲疑片刻,搖頭道:“娘娘說的在理,仁惠太後倘若不好了,我也隻擔心娘娘的安危啊,那昭惠太後素來可是恨毒了咱們宋氏,若是由她一宮獨大,隻怕對娘娘不利啊。”
茯若冷冷道:“本宮擔憂的也是這一層,皇上對本宮的情意大不如從前,自從仁元晉了公主的身份,他也極少來鳳儀宮探望咱們母女,每日下了朝便是去玉璃的永安宮。好在玉璃與本宮交好,如此想來,本宮也能稍稍安心。”
待嬸母出宮的時候已是臨近黃昏了,茯若親自將她送到了宮門外,隻好生叮囑數句才依依不舍的離去,嬸母上了轎子,茯若微微濕了眼眶,隻是低低道:“好歹注意身子,叔父今封了大學士的官職,嬸母隻在家裏享福便是,其餘的事也不必操勞。”
嬸母隻是含淚笑道:“娘娘且快些迴宮去吧,好在聖上天恩,家眷每月可入宮探視一次,往後總還有相見的時候。”
往後數日,後宮的日子倒也是寧和而悠逸,隻是因著茯若執意要給太子納妾,倒是讓太子妃的麵子掛不住,隻在鳳儀宮與茯若說了許久,後宮諸人誰也不敢置喙,唯恐得罪兩頭,便是因著這件事,三月裏,整個後宮都顯得沉悶無聊。
茯若偶爾與玉璃商議此事,隻是無奈笑道:“那太子妃的性子也當真執拗,本宮想著給太子納妾也是為了開枝散葉的好事,奈何她妒性太重,死活不依,這是讓本宮十分頭疼。”
玉璃撥了一顆葡萄,緩緩放入口中,隻是淡淡笑道:“皇後娘娘這話說笑了,娘娘是後宮之主,也是太子名義上的母親,那太子妃便是您的兒媳婦,她怎敢這般無禮。”
茯若隻是淡淡道:“那太子妃的心裏何曾真心拜服過本宮。本宮每每與她言語,瞧著她眼角神色間,都露著鄙夷之色。”茯若冷笑兩聲,複又道:“依著她的主意,隻怕認為本宮不過是嬪妃扶正的皇後,她乃是名正言順的嫡太子妃,她眼中怎會容得下本宮呢?”
玉璃輕笑道:“那太子妃也到底驕橫了些,臣妾多次和端懿帝姬在禦花園碰上她,她也是冷冷淡淡的。”
茯若隻是凝神思索道:“本宮且先著手尋個容貌出眾的女子放在身邊,待得合適時機,便將她贈與太子,若是那太子妃再有旁的心思,本宮也好借機打發了她。”
玉璃含笑道:“此等小事,何必要皇後娘娘親自動手,隻讓臣妾去尋便是了。”
茯若隻道:“那便有勞玉璃了。”
宣和十六年四月初四,仁貴妃閔氏誕下一女,帝悅,封為和賢帝姬。
晚間,詢隻在玉璃的永安宮歇息,二人用完了晚膳,隻在一處說話,詢隻是微微歎氣道:“仁貴妃未能一舉得男當真是可惜啊,朕膝下的皇子隻有三位,雖說潤兒與澄兒都已娶親,但至今仍無子息,而溶兒也還隻有六歲,朕的心裏到底不好受。”
玉璃隻是頷首微笑道:“到底是皇後娘娘賢德,想著太子久來未能有子嗣,還想著給太子納妾呢?”
詢隻是沉吟道:“難為她費心了。隻是太子的性情太過於溫厚了些,而澄兒的性子又太過於武斷了些。他兄弟二人都不甚得朕之意。”
玉璃見著詢這般語氣,隻是淡淡笑道:“皇上膝下的皇子原本就不過三個,若是太子和二皇子都不得皇上之意,哪有還有誰呢?”
詢長歎一聲,隻道:“可惜溶兒太年幼了,若是溶兒的年歲再大些,那便是極好的。”詢隻是自顧自的說著,心思甚為專注,玉璃在一旁聽著,隻靜靜微笑,不發一言。
隨後,詢迴過神來,隻是對著玉璃愧怍道:“朕心中原先屬意的皇後之位,原本是給你的,隻是因著仁惠太後請求,朕也不好違拗了太後之意,這才冊立了茯若。”
玉璃隻是靜靜道:“這些臣妾都知道,臣妾並不在意那些,且臣妾的家世不及皇後娘娘萬分之一,這母儀天下的位子豈是能隨便坐的。”
詢沉思良久,道:“朕原先想著晉封你為皇貴妃,隨後自冊了皇後以來,諸事繁多,倒是讓朕淡忘了此事,如今卻是迫在眉睫了。”
玉璃猶豫再三,道:“皇上三思啊,皇貴妃位同副後,非比尋常,若是貿然冊立了臣妾為皇貴妃,臣妾隻怕皇後麵子上不好看,也引得旁人議論。”
詢的手指篤篤地敲著烏木書桌,思忖著道:“宮中眼下兒女雙全的人也隻有你了,韋氏追封了皇貴妃,如今你還隻是個昭儀的位分,後宮裏隻許有兩位貴妃,宜貴妃與仁貴妃的品行都是極好的,朕也不忍降了她們的位分,但更不忍委屈了你,所以權且讓你高出她們一頭,封皇貴妃倒也好些。”
玉璃還欲再言,詢隻是不聽。便自顧自的去歇息去了。
過了十日,詢正式下詔冊封玉璃為皇貴妃。因著玉璃一再推辭,詢隻是稍稍讓了些步,隻讓禮部大臣拿著聖旨往永安宮宣讀,免去了繁瑣的的儀式。
卻見玉璃身著金銀繡線鸞鳥繡紋牡丹明黃朝服,靈凰髻上珠飾繁多,隻跪接聖旨,卻見那禮部大臣緩緩念道:
“朕惟彤闈讚化。本敬順以揚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錫慶。爰稽彝典。式播溫綸。諮爾昭儀張氏、早侍深宮。夙嫻懿範。襄廿年之內治。麟趾凝祥。超九禦之崇班。鳳章優秩。自膺冊命。益茂芳徽。隻事小心。克承歡於璿殿。含章明順更流譽於椒庭。茲仰奉仁惠皇太後懿旨。以冊寶晉封爾為禧皇貴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壼德。永懷淑慎。輝翟服以垂型。彌凜謙衝。綿鴻禧而迓福。欽哉。”(引自清高宗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冊皇貴妃冊文,略有修改)
玉璃接了旨意,隻是叩頭謝恩,隨即安頓一切,便去了壽康宮向仁惠太後謝恩。仁惠太後此時已是命入膏肓,看著玉璃著錦衣華服而來,隻是訥訥無言,待得玉璃行完了大禮,也隻是淡淡道:“你果真是個沒叫哀家看走眼,先前哀家抬舉你做了常在,如今你自己竟能爬到皇貴妃的位子上。”
玉璃聞了此言,知道仁惠太後話中有話,隻是和頤笑道:“臣妾能有今日都虧了仁惠太後和皇後娘娘的提拔之恩。”
仁惠太後隻是無力道:“但願你能好生記著這些。”
玉璃還欲再言,仁惠太後似乎是病的無力了,隻會揮了揮手,示意讓楊尚儀帶玉璃出去了。待得玉璃走遠後,楊尚儀迴到仁惠太後身邊,隻是不解道:“禧皇貴妃乃是太後一手提拔起來的,且她與皇後交好,太後為何似乎對她晉封皇貴妃之事心中不悅?”
仁惠太後的神色極是懊悔,隻是定定道:“哀家如今也是追悔莫及了,張氏晉了禧皇貴妃,皇後危矣。”
楊尚儀隻是吃驚道:“怎會如此,禧皇貴妃素來與皇後交好,昔年皇後受廢後汙蔑被禁足永巷,若不是禧皇貴妃拚死相救,皇後生死未卜,且說禧皇貴妃被打入冷宮,也是太後娘娘和皇後將她救出,這些在宮裏可都算是過命的恩情啊。”
仁惠太後是無奈搖頭道:“哀家原先隻知道皇後的命格,隨後才得知了張氏的命格,她與皇後乃是相衝的命格。那方士所言,她二人若是分庭抗禮,是要鬥個你死我活的。如今茯若做了皇後,張氏便是皇貴妃。她二人遲早會反目成仇的。”
楊尚儀微微遲疑,道:“那方士之言,豈可盡信,太後多慮了。”
仁惠太後隻是淡淡笑道:“哀家一生篤信此事,便是早年因德宗薨逝被迫出宮,也是有一方士說哀家乃是後福之人,哀家原先不信,隨後的事情你都瞧見了,哀家母憑子貴成了聖母皇太後。”
楊尚儀此刻也是訥訥無言了。
深宮寂靜,玉璃坐在往乾元宮的轎子上,神情沉靜讓人覺得害怕。
仁惠太後薨逝,失去了唯一靠山,日子過得更加隱忍。
入宮多年隻求不相負,奈何帝王之家,幾多真愛?
與玉璃反目,昔日相濡以沫之人今日更是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心機深沉的昭惠太後十餘年處心積慮,到底還有幾多算計。
白玉作堂金作馬,但處處都露著殺機。。。
第一章
茯若冊封皇後半月後,宋代溪被加封為一品殿閣大學士,茯若的嬸母亦被冊為正一品誥命貞順夫人。隨後貞順夫人便親自入宮拜見茯若。
見了嬸母,茯若自是十分歡喜,先前後宮因著薛氏風刀霜劍的逼迫,茯若因生怕出了什麽禍事,也極少讓嬸母入宮來探望,便是靜慧帝姬下嫁過後,因著此事多少拂了薛氏的臉麵,茯若深知薛氏奸惡之性,隻恐她借故發難,故而自靜慧帝姬下嫁過後,便不讓她們再入宮來探望,如今茯若做了皇後,可謂是事事通達了。
嬸母眼見著茯若如今的身份,隻是絮絮道:“昔日,娘娘入宮時,我本是萬分不願的,隻是生怕娘娘在這裏受了委屈,如今看著娘娘母儀天下,我心裏倒是踏實了許多。”
茯若淡淡一笑,道:“先前的日子是不怎麽好過,好在如今也好過了。宮中諸事都順了本宮的心思,隻有幾件。”言語到此,茯若倒是皺了皺眉頭。
嬸母眼見茯若情況,心下覺得奇怪,便道:“娘娘如今統攝後宮,還能有什麽煩心事?”
茯若隻是無奈擺擺手,道:“六宮豈是這般好統攝的,且不說上有昭惠太後時常過問六宮事務,便是那太子妃蘇氏,原先本宮為嬪妃的時候便與本宮不睦,如今本宮做了皇後,雖說她麵上尊敬,可她仍舊事事與本宮相左。且說,眼下仁惠太後的身子也是越發不好了,本宮隻是擔心有個萬一?”
嬸母遲疑片刻,搖頭道:“娘娘說的在理,仁惠太後倘若不好了,我也隻擔心娘娘的安危啊,那昭惠太後素來可是恨毒了咱們宋氏,若是由她一宮獨大,隻怕對娘娘不利啊。”
茯若冷冷道:“本宮擔憂的也是這一層,皇上對本宮的情意大不如從前,自從仁元晉了公主的身份,他也極少來鳳儀宮探望咱們母女,每日下了朝便是去玉璃的永安宮。好在玉璃與本宮交好,如此想來,本宮也能稍稍安心。”
待嬸母出宮的時候已是臨近黃昏了,茯若親自將她送到了宮門外,隻好生叮囑數句才依依不舍的離去,嬸母上了轎子,茯若微微濕了眼眶,隻是低低道:“好歹注意身子,叔父今封了大學士的官職,嬸母隻在家裏享福便是,其餘的事也不必操勞。”
嬸母隻是含淚笑道:“娘娘且快些迴宮去吧,好在聖上天恩,家眷每月可入宮探視一次,往後總還有相見的時候。”
往後數日,後宮的日子倒也是寧和而悠逸,隻是因著茯若執意要給太子納妾,倒是讓太子妃的麵子掛不住,隻在鳳儀宮與茯若說了許久,後宮諸人誰也不敢置喙,唯恐得罪兩頭,便是因著這件事,三月裏,整個後宮都顯得沉悶無聊。
茯若偶爾與玉璃商議此事,隻是無奈笑道:“那太子妃的性子也當真執拗,本宮想著給太子納妾也是為了開枝散葉的好事,奈何她妒性太重,死活不依,這是讓本宮十分頭疼。”
玉璃撥了一顆葡萄,緩緩放入口中,隻是淡淡笑道:“皇後娘娘這話說笑了,娘娘是後宮之主,也是太子名義上的母親,那太子妃便是您的兒媳婦,她怎敢這般無禮。”
茯若隻是淡淡道:“那太子妃的心裏何曾真心拜服過本宮。本宮每每與她言語,瞧著她眼角神色間,都露著鄙夷之色。”茯若冷笑兩聲,複又道:“依著她的主意,隻怕認為本宮不過是嬪妃扶正的皇後,她乃是名正言順的嫡太子妃,她眼中怎會容得下本宮呢?”
玉璃輕笑道:“那太子妃也到底驕橫了些,臣妾多次和端懿帝姬在禦花園碰上她,她也是冷冷淡淡的。”
茯若隻是凝神思索道:“本宮且先著手尋個容貌出眾的女子放在身邊,待得合適時機,便將她贈與太子,若是那太子妃再有旁的心思,本宮也好借機打發了她。”
玉璃含笑道:“此等小事,何必要皇後娘娘親自動手,隻讓臣妾去尋便是了。”
茯若隻道:“那便有勞玉璃了。”
宣和十六年四月初四,仁貴妃閔氏誕下一女,帝悅,封為和賢帝姬。
晚間,詢隻在玉璃的永安宮歇息,二人用完了晚膳,隻在一處說話,詢隻是微微歎氣道:“仁貴妃未能一舉得男當真是可惜啊,朕膝下的皇子隻有三位,雖說潤兒與澄兒都已娶親,但至今仍無子息,而溶兒也還隻有六歲,朕的心裏到底不好受。”
玉璃隻是頷首微笑道:“到底是皇後娘娘賢德,想著太子久來未能有子嗣,還想著給太子納妾呢?”
詢隻是沉吟道:“難為她費心了。隻是太子的性情太過於溫厚了些,而澄兒的性子又太過於武斷了些。他兄弟二人都不甚得朕之意。”
玉璃見著詢這般語氣,隻是淡淡笑道:“皇上膝下的皇子原本就不過三個,若是太子和二皇子都不得皇上之意,哪有還有誰呢?”
詢長歎一聲,隻道:“可惜溶兒太年幼了,若是溶兒的年歲再大些,那便是極好的。”詢隻是自顧自的說著,心思甚為專注,玉璃在一旁聽著,隻靜靜微笑,不發一言。
隨後,詢迴過神來,隻是對著玉璃愧怍道:“朕心中原先屬意的皇後之位,原本是給你的,隻是因著仁惠太後請求,朕也不好違拗了太後之意,這才冊立了茯若。”
玉璃隻是靜靜道:“這些臣妾都知道,臣妾並不在意那些,且臣妾的家世不及皇後娘娘萬分之一,這母儀天下的位子豈是能隨便坐的。”
詢沉思良久,道:“朕原先想著晉封你為皇貴妃,隨後自冊了皇後以來,諸事繁多,倒是讓朕淡忘了此事,如今卻是迫在眉睫了。”
玉璃猶豫再三,道:“皇上三思啊,皇貴妃位同副後,非比尋常,若是貿然冊立了臣妾為皇貴妃,臣妾隻怕皇後麵子上不好看,也引得旁人議論。”
詢的手指篤篤地敲著烏木書桌,思忖著道:“宮中眼下兒女雙全的人也隻有你了,韋氏追封了皇貴妃,如今你還隻是個昭儀的位分,後宮裏隻許有兩位貴妃,宜貴妃與仁貴妃的品行都是極好的,朕也不忍降了她們的位分,但更不忍委屈了你,所以權且讓你高出她們一頭,封皇貴妃倒也好些。”
玉璃還欲再言,詢隻是不聽。便自顧自的去歇息去了。
過了十日,詢正式下詔冊封玉璃為皇貴妃。因著玉璃一再推辭,詢隻是稍稍讓了些步,隻讓禮部大臣拿著聖旨往永安宮宣讀,免去了繁瑣的的儀式。
卻見玉璃身著金銀繡線鸞鳥繡紋牡丹明黃朝服,靈凰髻上珠飾繁多,隻跪接聖旨,卻見那禮部大臣緩緩念道:
“朕惟彤闈讚化。本敬順以揚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錫慶。爰稽彝典。式播溫綸。諮爾昭儀張氏、早侍深宮。夙嫻懿範。襄廿年之內治。麟趾凝祥。超九禦之崇班。鳳章優秩。自膺冊命。益茂芳徽。隻事小心。克承歡於璿殿。含章明順更流譽於椒庭。茲仰奉仁惠皇太後懿旨。以冊寶晉封爾為禧皇貴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壼德。永懷淑慎。輝翟服以垂型。彌凜謙衝。綿鴻禧而迓福。欽哉。”(引自清高宗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冊皇貴妃冊文,略有修改)
玉璃接了旨意,隻是叩頭謝恩,隨即安頓一切,便去了壽康宮向仁惠太後謝恩。仁惠太後此時已是命入膏肓,看著玉璃著錦衣華服而來,隻是訥訥無言,待得玉璃行完了大禮,也隻是淡淡道:“你果真是個沒叫哀家看走眼,先前哀家抬舉你做了常在,如今你自己竟能爬到皇貴妃的位子上。”
玉璃聞了此言,知道仁惠太後話中有話,隻是和頤笑道:“臣妾能有今日都虧了仁惠太後和皇後娘娘的提拔之恩。”
仁惠太後隻是無力道:“但願你能好生記著這些。”
玉璃還欲再言,仁惠太後似乎是病的無力了,隻會揮了揮手,示意讓楊尚儀帶玉璃出去了。待得玉璃走遠後,楊尚儀迴到仁惠太後身邊,隻是不解道:“禧皇貴妃乃是太後一手提拔起來的,且她與皇後交好,太後為何似乎對她晉封皇貴妃之事心中不悅?”
仁惠太後的神色極是懊悔,隻是定定道:“哀家如今也是追悔莫及了,張氏晉了禧皇貴妃,皇後危矣。”
楊尚儀隻是吃驚道:“怎會如此,禧皇貴妃素來與皇後交好,昔年皇後受廢後汙蔑被禁足永巷,若不是禧皇貴妃拚死相救,皇後生死未卜,且說禧皇貴妃被打入冷宮,也是太後娘娘和皇後將她救出,這些在宮裏可都算是過命的恩情啊。”
仁惠太後是無奈搖頭道:“哀家原先隻知道皇後的命格,隨後才得知了張氏的命格,她與皇後乃是相衝的命格。那方士所言,她二人若是分庭抗禮,是要鬥個你死我活的。如今茯若做了皇後,張氏便是皇貴妃。她二人遲早會反目成仇的。”
楊尚儀微微遲疑,道:“那方士之言,豈可盡信,太後多慮了。”
仁惠太後隻是淡淡笑道:“哀家一生篤信此事,便是早年因德宗薨逝被迫出宮,也是有一方士說哀家乃是後福之人,哀家原先不信,隨後的事情你都瞧見了,哀家母憑子貴成了聖母皇太後。”
楊尚儀此刻也是訥訥無言了。
深宮寂靜,玉璃坐在往乾元宮的轎子上,神情沉靜讓人覺得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