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中錄
---仁惠太後的番外
月色黯淡,隱隱輝色落在東宮深茂的花間,便好似長廊裏獨獨坐著的人兒一般淒涼,隻見一女子麵色微微黯然,隻垂首喃喃自語道:“入宮已有三月了,也不知家中父母與二位兄弟可還安好。”
正在幽幽出神,身後卻是一聲輕笑:“湘君,你在發什麽愣啊,太子妃讓你快些過去。”
湘君迴首望去,卻是出雲,她隻慌忙站了起來,問道:“現下已是深夜了,太子妃這個時候找過做什麽呢?”
出雲沒好氣的說道:“太子妃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清楚,你且快去便是,不然太子妃惱了便麻煩了。”
湘君這才急急的去了太子妃的寢殿,入了裏間,隻見太子妃郭氏著桃紅紗衣繡著淺色的繁花茂葉,衣襟上伏著亮瑩瑩的一雙碧玉蝶兒;紗衣子裏又襯了件素色絹衣,於領口交掩處露出一抹清麗的白。豔麗的服色,首飾卻是十分的簡單,清簡的碧玉珠翠零散點綴於發髻間,唯一奪目的隻是一麵海棠葉形狀的通透玉佩,沉靜地伏在她的修長的頸上。容色極是美麗,太子妃隻神色驕矜的端坐在蘇繡軟塌上,隻淡淡道:“湘君啊,孤要你所整理的古籍,你可曾都整理好了?”
湘君隻微微一諾,恭聲道:“迴稟太子妃,奴婢都整理妥當了,單等太子妃來娶便是了。”
她細細望著眼前這位麗質天成的女子,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的望族郭氏,當朝皇後乃是她的堂姑母,她現下已是太子妃,待到太子登基,她便是一國之母,如此順遂的人生,也不怪乎郭氏的性子是那般的傲慢。
隻見郭氏微微一笑,道:“如此便好,也不枉你的父親乃是文官出身,孤聽聞他如今還是翰林院典薄,若是有機會,孤會求父皇,你父親的官倒是可以升一升了。”
湘君聞言,心中大喜,隻道:“奴婢多謝太子妃恩典。”
太子妃揮一揮手,便示意她出去了。湘君走到殿門口的時候,卻見郭氏身邊的宮女茯苓進來不安道:“迴稟太子妃,方才太子身邊的太監來過了,說太子今日隻在書房裏歇息便是,便不來太子妃這裏了,還望太子妃早些歇息。”
隻見郭氏,恨恨道:“上迴他來孤這裏已是半個月之前了,這十幾日來,隻都說在書房歇息。”
湘君走到外間,隻見出雲早已在一旁等候,隻含笑道:“太子妃沒有刁難你?”
二人隻往東廂房走去,那東廂房便是太子妃命宮女打理出來,供校書女史在此歇息的,湘君隻道:“所幸我前幾日將太子妃所說的古籍都整理好了,不然恰好今日太子妃心情不好,若是我又在這個時候犯錯,隻怕我便有好受的了。”
出雲笑道:“且不論如何,過一日便是一日吧。所幸咱們還不是宮女,隻需為太子妃打理些書籍便是,過些時日便可出宮。也不算太難熬的。”
入了房內,湘君才悠悠深思起來,如今入宮已是數月,父親的官職不高,兄長才二十出頭,尚未娶親,且三弟尚且十二歲,母親又是庶出,便是外祖父也不過是個尋常知府,這樣的出身,在宮裏,委實算是寒酸的。所幸昔年讀過幾年書,如今還可入宮做個女史,待得太子妃母儀天下,自己伺候過她,也算可為家門添些榮耀。
湘君隻見過太子兩次,每次都是在太子妃那兒,新婚燕爾時,太子來太子妃的寢宮較勤,隨後偶爾見了幾次。太子模樣極為清雋,但那份清俊裏又有一份淡然在裏麵,仿佛世間的一切鬥爭都與他無關。湘君隻是遠遠的看過他兩次而已。
過不多久便是皇後的壽辰了,皇後在宴席之上偶爾問了太子妃一句怎的如今還沒有孩子,卻將太子妃難住了,隻見太子妃訕訕的,半晌才道:“興許還要再過些時日才會有的,兒臣到底年輕,過些時日便會有的。”
皇後隻是溫和一笑,道:“本宮隻想著早已抱皇孫罷了。”
太子隻在一旁板著臉色,默默不言,等到宴席結束,到了東宮裏頭,二人倒是爭辯了起來,隻見太子妃恨恨道:“太子平日極少到嬪妾的寢宮來,長此以往嬪妾怎能懷上孩子,虧得今日乃是母後的壽辰,嬪妾不忍掃了母後的性質,不然嬪妾定將實情相告,也省的嬪妾來替你臊。”
太子聽了郭氏此言,隻是冷然一笑,道:“孤還以為是何事?你便是一直無所出又能怎樣,難道還擔心你這個太子妃被旁人取而代之,你郭氏一族門楣顯赫,母後又是你的嫡親姑母,這太子妃的位子你自然是坐得長久的。你大可放心。”
郭氏隻道:“你如今已是太子,若是你遲遲沒有子嗣,父皇怎會放心將江山交與你。嬪妾忠言逆耳,還望太子體諒嬪妾苦心。”
太子聽了不以為然,隻是笑道:“孤若要子嗣又有何難,孤是太子,除正妻太子妃外,還可有良娣,孺人,淑儀,淑容,淑媛等妾侍,若是孤想要子嗣,納些侍妾在身邊便是了,難道還有什麽難的。”
太子妃聞言怒極,隻負氣道:“侍妾所生的孩子乃是庶出,怎能繼承大統。且太子若是娶侍妾便是置嬪妾顏麵於不顧,嬪妾絕不善罷甘休此事。”
太子見郭氏說的決絕,隻是笑道:“枉太子妃出身望族,怎不知嫉妒乃是女子德行之大虧。若是孤當真娶了妾侍,你當處之泰然。如若不然便是嫉妒。”
郭氏此刻隻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身子一晃,險些摔倒,虧得身旁的湘君扶住了她。太子一言不發的走了,太子妃遣退了在殿中伺候的人,隻一人見裏麵哭了起來。湘君到了外頭,隻見太子仍舊在殿外,隻躬身對他行了一禮,太子隻是淡淡道:“文瑛她到底太驕橫了些,若是她的性子能謙和一些,孤還覺得能和相處。”文瑛便是太子妃的閨名了。太子與太子妃初成婚時,太子便是這般喚她的閨名,後頭二人稍稍不和了些,便改作了一句寡淡的“太子妃”三字。
隨後太子歎了一口氣便走了,太子走了數步,突然迴過頭,問道:“你是文瑛身邊的校書女史,你叫什麽名字。”
湘君稍稍愣了愣,太子身邊的太監已經不耐煩了,罵道:“真是沒規矩,太子問話竟敢不答。”
她這才恭聲道:“奴婢名湘君,家父是翰林院典薄宋評。”
太子淡然一笑,道:“你父親的學問倒是很通,隻在翰林院倒是可惜了。”
隨後太子便走了,湘君見著太子的背影,心中默默有了一絲溫存之感。
後來數日,湘君時常在廂房裏幫著太子妃筆錄文書,有一日卻是太子身邊的小太監竟送來了一盒墨,那墨色烏沉沉的,一瞧便是上好的墨質。湘君見了隻覺納悶,便問道:“這般好的墨怎的送到這裏來了,我平日裏為太子妃筆錄書籍原是用不上這般好的東西。太子妃倒是有心了。”
誰知那小太監竟道:“姑娘會錯意了,這盒墨乃是太子所賜,這叫讓小的給姑娘送來的。”
湘君聞言,更覺奇怪,隻道:“我乃是太子妃的校書女史,便是真有賞賜,也是有太子妃所賜,怎的由太子所賜了?”
那小太監隻笑道:“姑娘好糊塗,太子與太子妃夫妻一心,許是姑娘做事讓太子妃歡喜了,太子替太子妃賞賜姑娘也是有的。這又有什麽奇怪的。”
湘君這才收下了這盒墨,便讓那小太監走了。
到了深夜,湘君隻在太子妃身邊將這幾日摘錄好的文書遞交上來供太子妃過目,太子妃郭氏一向頗為信任湘君,隻是隨意看了幾眼便笑道:“你做事素來是妥帖的,孤也不必過目了,隻放在那兒便是了。”
隨後太子妃身邊的夏尚儀細細捧著那一卷卷文書,隻笑道:“到底是湘君姑娘心細,便是這墨色瞧著也是極好的。到底是姑娘有心了。”
太子妃聞言不對,隻親自起身將那文書拿來,細細觀看,隻冷冷道:“這墨色極好,孤瞧著便是上好的筆墨,湘君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湘君一時間倒是被問住了,半晌不語,太子妃不禁有些急了,臉色漸漸青了,夏尚儀知道郭氏的脾氣,隻道:“姑娘還是快些說吧,太子妃問話怎敢不答。”
這倒是點醒了湘君,她才怯生生道:“迴稟太子妃,這是太子賞賜的。”
郭氏聞言怒極,道:“好端端的太子賞賜你這些個作甚,你是我身邊的校書女史,便是要賞賜也是由孤說了算,怎會由太子來賞賜。”
湘君這時倒是默默不語,隻說不出話來,太子妃細思片刻,怒道:“莫非你背著孤私自勾引太子,無怪乎太子上迴說要娶些侍妾在身旁,今日,孤才知道竟還有這層意思。”
夏尚儀也隻在一旁幫腔,道:“姑娘想著攀高枝兒原也不能怪你,隻是辜負了太子妃這般待你,若無太子妃的提拔,姑娘真有今日。”
湘君隻泣道:“還望太子妃明鑒,奴婢與太子統共隻見過幾次而已,且奴婢也著實不知為何太子會賜予奴婢這等上好的墨色。”
太子妃身邊伺候的宮女靜兒冷冷笑道:“這話聽著好不通,既然隻見過太子幾次,太子為何會贈與你東西,依著我看,想必是湘君生的過於清麗,太子被你迷住了,所以才賜予了你這些。”
太子妃郭氏聞言大怒,隻橫了靜兒一眼,唬的靜兒再不敢言語。郭氏隨即道:“你若要孤相信你,你且將太子賜予你的那盒墨毀了便是,孤再另外賜予你便是。”
湘君聞言,如得大赦,隻連連道:“奴婢知道了,奴婢迴去了便將那墨毀了便是。”
恰在此時,太子推門而入,隻冷冷瞧著湘君道:“孤賜予你的墨怎可隨意毀了,你難道不知,蔑視太子乃是大不敬之罪。”
湘君此刻倒是不敢言語,隻是低頭不語,太子妃郭氏對太子此言倒是頗為不在意,隻冷冷道:“是孤命她毀掉的,太子無端端賜予她一盒墨,孤生怕她有了別的心思,所以便叫她且毀了墨,也省的日後生事。”
太子聞言,倒是莞爾一笑,道:“區區一盒墨,難道還能生出什麽事來,孤瞧著倒是太子妃多慮了。”
太子妃郭氏冷笑道:“隨意毀了太子賜予的東西自然是大罪,但湘君乃是孤身邊的校書女史,所以她便是毀了那墨也是奉了孤的旨意,太子也不能不成全孤了。”
太子聞言,隻淺笑道:“好個威勢赫赫的太子妃,孤瞧著你眼下的氣勢倒有了幾分皇後的氣度,父皇母後選你做了孤的妻子也是實至名歸。”
太子妃知道太子在借故譏諷她,隻冷冷道:“太子不必來譏諷嬪妾,湘君是孤身邊的人,聽從孤的旨意也是本分之事。還望太子不要幹涉。”
太子瞧了瞧湘君,隻覺她神態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不過十六七歲上下,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便笑道:“湘君原先是你身邊的人,但此刻孤已決意納她為淑容。她此刻是算不得你身邊的人了。”
此言一出,殿中諸人都是一驚,隻見太子妃郭氏顫聲道:“太子當真要納湘君為淑容?”
太子淡淡道:“孤說過的話何時有不算數的,孤是太子,三妻四妾也無甚打緊。納一個淑容難道也需太子妃同意麽?”
太子妃知道此事是不能扭轉了,隻是恨恨的看了湘君一眼,湘君聞得此事也是一時間呆了,半晌道:“奴婢身份低微無福伺候太子,還望太子收迴旨意。”
太子隻是冷眼瞧著她,道:“孤先前已說過,孤所說的話絕不會輕易收迴,你今夜且隨著孤迴寢宮去。”
言畢,太子便走了,他身邊的太子隻笑著請湘君一路同行,湘君隻怯生生的看了太子妃一眼,太子妃怒道:“你還瞧著孤作甚,快些去太子宮裏吧,等著過些時日孤將太子妃的位子也讓出來給你便是了。”
湘君知道太子妃已然動了真怒,知道事情已是無法轉圜,這才垂首走了。到了太子寢殿,隻見太子早已換好了寢衣,太子屏退左右伺候的人,隻招手讓湘君上前,淡淡道:“孤執意要納你為淑容,是為了保護你,依著文瑛的性子,她知道了孤賜予你東西過後,必定是容不下你的。不過數日便會尋個錯將你攆走。”
湘君隻低聲道:“奴婢隻是奴婢,若是被攆走也無法,隻是惹得太子與太子妃二人生了心結了。”
太子笑道:“這倒是無妨,孤與她早已是不同心,且孤今日納你為妾最主要的緣由便是孤先前就有此意了。”
湘君聞言一怔,半晌道:“奴婢隻見過太子數次,太子也未曾注意到奴婢。”
太子隻出神道:“孤先前瞧過你在書房裏細細看書的樣子,是那般的淡然悠遠,你的神色是那樣的寧和,孤或許便是那時注意到了你。知道那日在太子妃的寢顛外待得你出來,才得知了你的姓名。所以才讓人賜予了一盒墨與你。”
湘君隻嫣然一笑,望著太子那清雋悠遠的麵容,不覺又默默垂下了頭。
太子隻緊緊攬她入懷,夜深露重,四下裏靜悄悄,似乎連風來過的聲音也可以被聽見。風一吹,房中搖曳的燭火瞬間熄滅無跡,隻餘一室的黑暗與沉寂。
第二日,太子將此事稟明了皇後,皇後雖然不喜,奈何太子到底是她的親兒子,也隻能由著他了,如此便正式冊了湘君為太子身邊的三品淑容。冊禮極是簡便,過後,湘君隻著一襲水藍色刺繡妝花裙,梳一尋常發髻,到太子妃郭氏宮中請安。
太子妃隻稱病不見,她身邊的夏尚儀出來時,見著湘君,隻是淡淡道:“還望淑容請迴吧,太子妃還在氣頭上,且淑容也是知道太子妃的性子的,若是她未消氣,是怎麽也是不成的。”夏尚儀原先對湘君頗為關照,如今湘君成了太子身邊的淑容,她礙於太子妃的麵子,臉上便淡淡的。
湘君隻無奈離去,太子將太子寢宮左側的一間廂房賜予了湘君,又命人撥了幾位宮女在她身邊伺候。湘君心下雖喜,但仍舊暗暗憂心太子妃郭氏。因此太子來她寢宮時,她隻覺又是歡喜又是擔憂。
卻是深夜,太子來她房中,隻見她愁眉緊鎖,不覺關切問道:“湘君你這是怎麽了?難道在這裏住的不慣麽?”
湘君聞言,隻溫和道:“迴稟太子殿下,嬪妾在這裏住的很好,隻是自嬪妾伺候了太子已有數日,但每每嬪妾去向太子妃請安,均被拒之門外,嬪妾想著於心不安啊。”
太子隻笑道:“這又有什麽?左不過是請安這等微末小事罷了,且依著文瑛那般的性子,隻把你若是去給她請安,她也會借故刁難你,你不去也罷。”
湘君更加眉色鬱鬱,隻低聲道:“但嬪妾終究是侍妾,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嬪妾隻擔心於理不合。”
太子細思片刻,便道:“若是你執意如此,且待明日孤隨你一同去太子妃宮裏,也省的你受了她的氣。”
湘君這才展眉一笑,隻低聲道:“嬪妾多謝太子。”
到了第二日,太子帶著湘君前去太子妃的宮裏,夏尚儀本來還欲阻攔,見是太子親自來了,便隻得由著二人進去,到了裏間,隻見太子妃郭氏身著寶藍描金如意緞繡五彩祥雲朝服。上頭繡著五尾鳳凰。靈凰髻上珠飾點點,顯得整個人迷離而又華貴,且湘君再細看太子妃郭氏的容貌,隻覺她眉目如畫,晶瑩如玉,仿佛是白玉雕出般的皎秀佳人。不由得在心裏暗暗歎道:“太子妃的容貌果然猶在自己之上。”
太子隻上前坐到了郭氏身邊,郭氏見他來了,隻蹙眉別過頭來,不去看他,又稍稍挪了挪座位,離她稍稍遠了些。湘君隻躬身向她請安:“嬪妾給太子妃請安,願太子妃萬福金安。”
郭氏隻冷冷笑道:“太子身邊有了湘君這樣一位容色俱佳的侍妾在旁,一連數日,幾乎夜夜都要去你房裏。孤怎還能不安呢?”
湘君隻道是郭氏又在借故潑醋,不由得更為恭敬,隻溫和道:“嬪妾有福伺候了太子也不過是太子妃成全了嬪妾,便是太子再是如何寵愛嬪妾,太子妃也是這東宮的正妃。”
太子隻對身旁的郭氏笑道:“如瑛,難為湘君這般恭謹知禮,可見你身邊的人到底都是好的。這是你這個做主子的管教有方啊。”
太子妃隻冷冷道:“嬪妾聽著太子這話,倒像是將嬪妾身邊伺候的人都看上了似的,難道太子還想著一齊了都給收在身邊,坐享齊人之福麽?”
饒是太子再如何好性,聽了此話也不由得不悅了,隻道:“你身為太子妃竟如此氣量狹小,你簡直就是不配做太子妃。”
郭氏聞言,怒極反笑,隻道:“嬪妾隻是實話實說而已,怎的惹得太子不悅了,你若是喜歡嬪妾身邊的宮女,也不消給嬪妾知會一聲,隻收了在房裏,隔日報給母後,冊封便是,反正太子妃以下還有良娣,孺人,淑儀,淑容,淑媛這些位分。再不然,太子也可奏請母後,隻廢了我這太子妃便是,這省得太子看嬪妾不過眼,倒不如嬪妾知趣些自己將位置挪出來給別人算了。”言畢,郭氏隻白了湘君一眼。
太子隻起身不悅道:“你當真是個妒婦,孤真是想不明白,母後家門中怎的出了你這樣的人。”
郭氏聞言隻不作聲,起身便入了內殿,太子也不理會她,隻扶了湘君起身便走了。走到外間,隻對湘君柔聲道:“你日後不來她宮中請安也罷,你瞧瞧她的性子,你來了反而還會給你氣受,你若是不來還少遭罪。”
這樣的日子一來二去,湘君便有了身孕,郭氏得知了,隻是獨自悵然了許久,良久才恨恨道:“到底她是好命,也伺候太子不過一月左右便有了孩子。”
身邊的靜兒隻勸道:“太子妃也不必動怒,便是她有福分生下這孩子,誰知道還有沒有福分去養大這孩子。”
太子妃不覺驚異,隻道:“你是讓孤奪了她的孩子來撫養。”
靜兒連連稱是,隻道:“奴婢正是此意,太子妃乃是太子的正妻,便是那孩子生下來,太子妃也是她的嫡母,將孩子拿過來養也是無可厚非的。算不得什麽的。”
郭氏這才展眉一笑。心下漸漸有了計較。
十月過後,湘君誕下一女,太子自是歡喜的,隻晉了她為淑儀。並給那孩子取了封號敬惠群主。大夏朝若是皇子們的子女,男子一律封候,而世襲王位便是由嫡長子繼承,倘若並無嫡子,便是由長子繼承。而女子是嫡庶而定,若是正妻所出,封為翁主,若是侍妾所出,封為群主。
敬惠群主誕下不過三日,郭氏便遣人將群主抱到了自己宮裏,當時湘君正在榻上養病,隻能眼睜睜的瞧著她們抱走了孩子,待得身子好些,可以下床,卻已是一月過後了。湘君隻到了郭氏的寢宮,卻見郭氏抱著敬惠群主,極是愛惜,仿佛敬惠群主乃是她所親生一般。她見了湘君,假意笑道:“淑儀如今可以起身了,孤也就能安心了。孤現下才明白為何太子這般寵愛你,你生的孩子竟是這般的可愛。”
湘君隻謙和道:“嬪妾多謝太子妃誇獎,敬惠自出了娘胎不過三日便被太子妃抱到了這裏,嬪妾想著或許是太子妃念及嬪妾剛剛生育,照顧年幼的孩子又是及其繁瑣,所以才將敬惠帶到身邊,現下嬪妾的身子已經大安了,還望太子妃準許嬪妾將敬惠接迴去。”
郭氏聞了此言,不住冷笑道:“淑儀說這話未免也太不將孤放在眼裏了,敬惠是你所出不假,但孤才是她的母親。孤已經向皇後請旨,敬惠便由孤撫養。”
湘君聞了此言,胸口一悶,隻緩緩道:“嬪妾多謝太子妃一番好意,但嬪妾到底是敬惠的生身母親,還是由嬪妾來撫養敬惠吧。”
郭氏隻沉吟道:“孤全是一片好心,念及著淑儀要伺候太子,無暇分身。所以才替你照顧這孩子,再說了,孤與這孩子實在投緣,這孩子若是旁人抱著,定會哭鬧不止,非得由孤來抱著才能眉開眼笑呢。”
湘君隻見著郭氏懷中的敬惠群主,笑嘻嘻的望著郭氏,郭氏亦是眉目慈和的看著她,二人儼然一對親母女。不覺心中如刀絞。隻是默然含淚。
一旁的夏尚儀到底是看不過去,隻溫言勸道:“淑儀還是看開些,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若是日後太子登基,太子妃便是皇後,群主由太子妃撫養在身邊,日後便與嫡出無異,待得日後群主長大了,她的前程也會大大不同啊。”
這一番話下來,湘君細細想著,才知道再也無法扭轉了。眼中仿佛帶著霧水般的潮濕,看了郭氏懷中的敬惠一眼,便含淚告退,臨走前,隻對太子妃央求道:“嬪妾還望太子妃好生待敬惠,那樣便是天恩了。”
郭氏頭也不抬,隻淡淡笑道:“孤自然會好生待敬惠,到底敬惠如今可算是孤的女兒了。”
此事太子知道了,起初還欲去將敬惠接迴,隻是湘君溫言勸道:“且讓太子妃撫養敬惠吧,嬪妾瞧著太子妃似乎是真心疼愛的敬惠的,隻要敬惠能以安好,本宮這個做母親也就安心了。”
太子得知了,隻是稍稍然歎氣道:“孤隻是可憐你與她母女分離。”
湘君複又將今日夏尚儀所言說與了太子,這才使得太子消了念頭。
景和二十三年,皇後郭氏因病逝世,年四十六。景宗皇帝甚為傷懷,下詔追諡為“仁烈順惠顯德皇後”。葬於明陵。
太子甚感悲痛,便是太子妃郭氏亦是在守靈期間,痛哭的數次昏了過去。到底顯德皇後乃是她的姑母,且她能以入宮嫁與太子,也多是因著顯德皇後的緣故。太子妃心中大悲亦是為親人故去,亦是為擔憂自己太子妃之位不穩。
便是在這樣的悲涼時節,湘君再一次有了身孕。這總算稍稍減緩了太子的哀痛。
顯德皇後身故半年之後,景宗冊立穆貴妃嚴氏為皇後。入主鳳儀宮。繼後嚴氏乃是景宗皇帝的嫡親表妹,她的姑母便是景宗皇帝的生母明烈皇後。而廣陵嚴氏也是不遜於郭氏的顯赫大族。由她繼位中宮,於情於理。且她膝下亦有一對子女,明安公主與二皇子陵。
新後冊立後不久,太子便生病了,且日漸加重,漸漸的竟連下床也是不能了。或許是因著已撫養了敬惠群主的緣故,太子妃郭氏對湘君的態度倒是和緩了些。偶爾二人還能在長街上稍稍略說上幾句話。
這日又是如此,卻是初冬世界,夜裏也是下過雪了,太子妃與湘君隻在上林苑內觀賞雪景,太子妃微微歎道:“太子的身子總不見好,孤也真是擔心啊。你肚裏的孩子才五個月。且孤今日總感到不祥,隻怕是有什麽禍事發生。”
湘君隻溫言道:“嬪妾也是極為擔心太子的安危,前日嬪妾去侍疾的時候,瞧著太子的樣子人都消瘦了一圈。嬪妾問過太醫,隻說是太子自先皇後病故後,太過於悲痛,抑鬱成疾,且太子又素來身子體虛,所以才會如此。”
二人卻聞得身後傳來一聲:“聽聞太子思母成疾,本宮這個繼母當真是好生感動啊。”
轉過身去,卻見是皇後嚴氏同明安公主,太子妃同湘君隻福了福,太子妃一向與先皇後極為親厚,如今嚴氏成了繼後,自然心中對嚴氏微有抵觸,便倨傲道:“母子天倫乃是人之常理,孤隻是想著若是有一日皇後娘娘也不幸身故了,二皇弟也會悲切萬分的。”
明安公主聞言,隻出聲斥道:“放肆,我母後身為中宮皇後,太子妃怎可這般言語不敬,難道太子妃眼中沒有規矩了麽?”
郭氏隻白了明安公主一眼,冷然道:“公主既然知道孤是太子妃,那又怎會輪到公主來教訓孤的不是,你母後是中宮皇後,難道孤這個太子妃便沒有這個福氣麽?”
明安公主還欲再言,皇後嚴氏隻使眼色令她閉嘴,才緩緩道:“太子妃不愧是出身望族,還未坐上鳳位,便已有了中宮皇後的威儀,隻是驕橫太過,而女子的溫然的不足,也難怪乎宮中傳言太子與你二人不睦。”
皇後嚴氏雖是說的輕聲細語,但卻令太子妃怒極,卻見她森然道:“傳言之事豈可盡信,孤乃是皇上同先皇後欽點的太子妃。倨傲也有倨傲的本錢,倒是皇後娘娘,到底是由貴妃扶上後位的,所以言語間便稍稍溫吞了些,便是如今已是皇後的身份了,這話語間孤聽著倒還是有些昔日的為人侍妾低三下四的語氣。”
這一番話說的極為淩厲,明安公主氣的臉色都青了,湘君在一旁,不敢作聲,隻垂首屏息。卻見皇後似乎一點也不惱怒,隻是淡淡笑道:“本宮方才所言並不是傳言,太子妃進宮以來已有數年,怎的如今子息全無,倒是你身邊的這位宋淑儀,伺候太子不久,便接連有了身孕。且話又說迴來,本宮到底是有福的,皇上念在膝下有一雙兒女,所以能從侍妾的位子上爬上來,倒是太子妃,一無所出,若是日後被人從這位子上拉了下來,母儀天下的福氣便是鏡花水月了。”
太子妃不欲再言,隻帶著湘君便告退了。明安公主見她們走遠了,才道皇後嚴氏身邊抱怨道:“母後,為何你方才由著那太子妃對你言語不敬,現下您已是中宮皇後,若是她對你不敬,你直接懲戒她便是。”
皇後嚴氏隻笑道:“本宮剛剛坐上鳳位不久,便急著在宮中立威,隻怕日後便難做了。且這太子妃不過仰仗家世,囂張跋扈,本宮如今已是皇後,何必與她爭鋒,那太子不過就是這數個月了,本宮已細細問過替他診治的太醫,他的身子要在好起來也是不易。隻要陵做了太子,本宮要對付這太子妃郭氏,便易如反掌。”
明安公主一笑,道:“到底是母後深謀遠慮,兒臣拜服。”
過了一月,太子的病情卻已是不能好了,到了六月二十三日,已是遂至彌留之際,太子妃郭氏與湘君都隻守在病榻前,隻是淚珠漣漣,卻見太子妃泣道:“太子,你的身子卻是一定要好起來,你若是喜歡湘君,待得你身子大好了,你且廢了嬪妾的太子妃之位讓湘君來做便是,隻要太子的身子能好,嬪妾便別無所求了。”
太子隻溫和一笑,道:“如瑛,孤的身子現下已是不成了,待孤死後,你一定要好生照顧湘君和她未出世的孩子。敬惠那孩子,你將她照顧的很好,孤,冷落了這些年,孤對不起你,隻求你答應孤這最後一托。”
太子妃隻泣不成聲,再不多言。
湘君此時已是麵色悲哀的瞧著太子,眼中含了些許清淚,隻喃喃道:“太子”卻再未說出旁的話來。
太子隻對著湘君溫然一笑,仿佛仍是初次相守的那些時日,隨後便輕輕閉上了雙眸,再無一縷氣息。
景和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子夏侯障歿,年二十三。景宗甚感悲痛,追諡為莊獻太子。葬於定陵。次日,太子妃郭氏於東宮殉情自盡,景宗感念郭氏貞烈,追諡為莊獻妃,與太子同葬。
皇後嚴氏得知了,隻是對著身旁的人微微冷笑道:“本宮還以為那郭氏有多大能耐了,本宮還沒動手,她自己倒先尋了短見。”
便是在這樣的鬱鬱傷懷的日子裏,湘君誕下了太子的遺腹子詢。太子妃郭氏死後,敬惠群主被接迴到湘君的身邊。一時間母女倒是得以團聚。但湘君知道,有些東西,她已經永久的失去了。
次年元月,二皇子陵被冊立為太子,隨後皇後嚴氏隻以湘君乃是先太子遺孀,不宜久居宮中。便奏請景宗讓湘君出宮居住。景宗便封了尚在繈褓中的詢為肅成候。便讓湘君出宮了。
湘君隻在宮外的府邸裏為太子與太子妃立了靈牌,每日隻覺如死灰般。似已成了慣例,每日午飯過後,湘君總是獨自一人到祠堂去,對著莊獻太子的靈牌祭拜,或是就在哪兒呆呆的坐著。時不時自言自語著,倒像是她莊獻太子又活了過來似的,隻見湘君溫和笑道:“詢兒又長大了些,他的模樣倒是十分像太子。”亦或是“敬惠與我還是不是十分親厚,或許她由莊獻妃養的久了,我隻覺得她的模樣都有些像莊獻妃了。”每每話到最後,人卻不住的哭了起來。
數年後的一夜,湘君卻夢見了詢兒登上帝位的情景,不由得猛然驚醒,卻見外間電閃雷鳴,湘君走到外間,隻見大雨淋淋,卻頓時讓她數年的鬱鬱心情悉數消散了。她隻喃喃自語道:“我縱然沒了丈夫,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日後定會登上帝位的。”
景和三十四年,景宗皇帝駕崩,太子陵登基,改元明和。
再過了數年,明聖太後也身故了。皇後上官氏無出,明宗唯一的皇子的生母純獻皇貴妃出身寒微,朝中為立儲一事爭辯了數月。而後,皇貴妃與皇子的雙雙病故,平息了朝中的爭議。
明和八年,明宗皇帝將詢收為養子,接入宮去。當時的詢已有十七歲。已有了一妻一妾。徐氏與韋氏。
隔了一個月。詢被冊立為太子。徐氏也順理成章的成了太子妃,韋氏也成了淑媛。湘君隻在心中暗暗感慨,自己也終有苦盡甘來的一日。
她仍舊還記得自己再次入宮的情景,明宗皇帝已是病入膏肓了,朝政皆有自己的兒子詢來打理,而詢當時也有十八歲了。隻是湘君入宮後才知道,便是她再次入宮,這後宮也早已不是昔日的後宮了,即便她是太子的生母,但皇後上官氏,便是日後的昭惠太後。卻時時刻刻提點她,後宮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便是這樣的對立,在湘君當了皇太後的十餘年裏,都使得她與上官氏的鬥爭此起彼伏。
明和九年,明宗皇帝歿,太子詢於靈前登基。登基後隻追封了自己的生父莊獻太子為德宗皇帝,莊獻妃追封為“恭昭順烈端敬皇後”。並尊先帝正宮為昭惠母後皇太後,生母宋氏為仁惠聖母皇太後。
湘君在被封為太後的第一晚,隻在夜裏隻身一人到了太廟裏,對著德宗皇帝的靈牌,再三拜祭。
隨後,湘君隻溫和一笑道:“太子,你可曾知道,嬪妾與你的孩兒詢今日登上帝位了。”
---仁惠太後的番外
月色黯淡,隱隱輝色落在東宮深茂的花間,便好似長廊裏獨獨坐著的人兒一般淒涼,隻見一女子麵色微微黯然,隻垂首喃喃自語道:“入宮已有三月了,也不知家中父母與二位兄弟可還安好。”
正在幽幽出神,身後卻是一聲輕笑:“湘君,你在發什麽愣啊,太子妃讓你快些過去。”
湘君迴首望去,卻是出雲,她隻慌忙站了起來,問道:“現下已是深夜了,太子妃這個時候找過做什麽呢?”
出雲沒好氣的說道:“太子妃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清楚,你且快去便是,不然太子妃惱了便麻煩了。”
湘君這才急急的去了太子妃的寢殿,入了裏間,隻見太子妃郭氏著桃紅紗衣繡著淺色的繁花茂葉,衣襟上伏著亮瑩瑩的一雙碧玉蝶兒;紗衣子裏又襯了件素色絹衣,於領口交掩處露出一抹清麗的白。豔麗的服色,首飾卻是十分的簡單,清簡的碧玉珠翠零散點綴於發髻間,唯一奪目的隻是一麵海棠葉形狀的通透玉佩,沉靜地伏在她的修長的頸上。容色極是美麗,太子妃隻神色驕矜的端坐在蘇繡軟塌上,隻淡淡道:“湘君啊,孤要你所整理的古籍,你可曾都整理好了?”
湘君隻微微一諾,恭聲道:“迴稟太子妃,奴婢都整理妥當了,單等太子妃來娶便是了。”
她細細望著眼前這位麗質天成的女子,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的望族郭氏,當朝皇後乃是她的堂姑母,她現下已是太子妃,待到太子登基,她便是一國之母,如此順遂的人生,也不怪乎郭氏的性子是那般的傲慢。
隻見郭氏微微一笑,道:“如此便好,也不枉你的父親乃是文官出身,孤聽聞他如今還是翰林院典薄,若是有機會,孤會求父皇,你父親的官倒是可以升一升了。”
湘君聞言,心中大喜,隻道:“奴婢多謝太子妃恩典。”
太子妃揮一揮手,便示意她出去了。湘君走到殿門口的時候,卻見郭氏身邊的宮女茯苓進來不安道:“迴稟太子妃,方才太子身邊的太監來過了,說太子今日隻在書房裏歇息便是,便不來太子妃這裏了,還望太子妃早些歇息。”
隻見郭氏,恨恨道:“上迴他來孤這裏已是半個月之前了,這十幾日來,隻都說在書房歇息。”
湘君走到外間,隻見出雲早已在一旁等候,隻含笑道:“太子妃沒有刁難你?”
二人隻往東廂房走去,那東廂房便是太子妃命宮女打理出來,供校書女史在此歇息的,湘君隻道:“所幸我前幾日將太子妃所說的古籍都整理好了,不然恰好今日太子妃心情不好,若是我又在這個時候犯錯,隻怕我便有好受的了。”
出雲笑道:“且不論如何,過一日便是一日吧。所幸咱們還不是宮女,隻需為太子妃打理些書籍便是,過些時日便可出宮。也不算太難熬的。”
入了房內,湘君才悠悠深思起來,如今入宮已是數月,父親的官職不高,兄長才二十出頭,尚未娶親,且三弟尚且十二歲,母親又是庶出,便是外祖父也不過是個尋常知府,這樣的出身,在宮裏,委實算是寒酸的。所幸昔年讀過幾年書,如今還可入宮做個女史,待得太子妃母儀天下,自己伺候過她,也算可為家門添些榮耀。
湘君隻見過太子兩次,每次都是在太子妃那兒,新婚燕爾時,太子來太子妃的寢宮較勤,隨後偶爾見了幾次。太子模樣極為清雋,但那份清俊裏又有一份淡然在裏麵,仿佛世間的一切鬥爭都與他無關。湘君隻是遠遠的看過他兩次而已。
過不多久便是皇後的壽辰了,皇後在宴席之上偶爾問了太子妃一句怎的如今還沒有孩子,卻將太子妃難住了,隻見太子妃訕訕的,半晌才道:“興許還要再過些時日才會有的,兒臣到底年輕,過些時日便會有的。”
皇後隻是溫和一笑,道:“本宮隻想著早已抱皇孫罷了。”
太子隻在一旁板著臉色,默默不言,等到宴席結束,到了東宮裏頭,二人倒是爭辯了起來,隻見太子妃恨恨道:“太子平日極少到嬪妾的寢宮來,長此以往嬪妾怎能懷上孩子,虧得今日乃是母後的壽辰,嬪妾不忍掃了母後的性質,不然嬪妾定將實情相告,也省的嬪妾來替你臊。”
太子聽了郭氏此言,隻是冷然一笑,道:“孤還以為是何事?你便是一直無所出又能怎樣,難道還擔心你這個太子妃被旁人取而代之,你郭氏一族門楣顯赫,母後又是你的嫡親姑母,這太子妃的位子你自然是坐得長久的。你大可放心。”
郭氏隻道:“你如今已是太子,若是你遲遲沒有子嗣,父皇怎會放心將江山交與你。嬪妾忠言逆耳,還望太子體諒嬪妾苦心。”
太子聽了不以為然,隻是笑道:“孤若要子嗣又有何難,孤是太子,除正妻太子妃外,還可有良娣,孺人,淑儀,淑容,淑媛等妾侍,若是孤想要子嗣,納些侍妾在身邊便是了,難道還有什麽難的。”
太子妃聞言怒極,隻負氣道:“侍妾所生的孩子乃是庶出,怎能繼承大統。且太子若是娶侍妾便是置嬪妾顏麵於不顧,嬪妾絕不善罷甘休此事。”
太子見郭氏說的決絕,隻是笑道:“枉太子妃出身望族,怎不知嫉妒乃是女子德行之大虧。若是孤當真娶了妾侍,你當處之泰然。如若不然便是嫉妒。”
郭氏此刻隻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身子一晃,險些摔倒,虧得身旁的湘君扶住了她。太子一言不發的走了,太子妃遣退了在殿中伺候的人,隻一人見裏麵哭了起來。湘君到了外頭,隻見太子仍舊在殿外,隻躬身對他行了一禮,太子隻是淡淡道:“文瑛她到底太驕橫了些,若是她的性子能謙和一些,孤還覺得能和相處。”文瑛便是太子妃的閨名了。太子與太子妃初成婚時,太子便是這般喚她的閨名,後頭二人稍稍不和了些,便改作了一句寡淡的“太子妃”三字。
隨後太子歎了一口氣便走了,太子走了數步,突然迴過頭,問道:“你是文瑛身邊的校書女史,你叫什麽名字。”
湘君稍稍愣了愣,太子身邊的太監已經不耐煩了,罵道:“真是沒規矩,太子問話竟敢不答。”
她這才恭聲道:“奴婢名湘君,家父是翰林院典薄宋評。”
太子淡然一笑,道:“你父親的學問倒是很通,隻在翰林院倒是可惜了。”
隨後太子便走了,湘君見著太子的背影,心中默默有了一絲溫存之感。
後來數日,湘君時常在廂房裏幫著太子妃筆錄文書,有一日卻是太子身邊的小太監竟送來了一盒墨,那墨色烏沉沉的,一瞧便是上好的墨質。湘君見了隻覺納悶,便問道:“這般好的墨怎的送到這裏來了,我平日裏為太子妃筆錄書籍原是用不上這般好的東西。太子妃倒是有心了。”
誰知那小太監竟道:“姑娘會錯意了,這盒墨乃是太子所賜,這叫讓小的給姑娘送來的。”
湘君聞言,更覺奇怪,隻道:“我乃是太子妃的校書女史,便是真有賞賜,也是有太子妃所賜,怎的由太子所賜了?”
那小太監隻笑道:“姑娘好糊塗,太子與太子妃夫妻一心,許是姑娘做事讓太子妃歡喜了,太子替太子妃賞賜姑娘也是有的。這又有什麽奇怪的。”
湘君這才收下了這盒墨,便讓那小太監走了。
到了深夜,湘君隻在太子妃身邊將這幾日摘錄好的文書遞交上來供太子妃過目,太子妃郭氏一向頗為信任湘君,隻是隨意看了幾眼便笑道:“你做事素來是妥帖的,孤也不必過目了,隻放在那兒便是了。”
隨後太子妃身邊的夏尚儀細細捧著那一卷卷文書,隻笑道:“到底是湘君姑娘心細,便是這墨色瞧著也是極好的。到底是姑娘有心了。”
太子妃聞言不對,隻親自起身將那文書拿來,細細觀看,隻冷冷道:“這墨色極好,孤瞧著便是上好的筆墨,湘君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湘君一時間倒是被問住了,半晌不語,太子妃不禁有些急了,臉色漸漸青了,夏尚儀知道郭氏的脾氣,隻道:“姑娘還是快些說吧,太子妃問話怎敢不答。”
這倒是點醒了湘君,她才怯生生道:“迴稟太子妃,這是太子賞賜的。”
郭氏聞言怒極,道:“好端端的太子賞賜你這些個作甚,你是我身邊的校書女史,便是要賞賜也是由孤說了算,怎會由太子來賞賜。”
湘君這時倒是默默不語,隻說不出話來,太子妃細思片刻,怒道:“莫非你背著孤私自勾引太子,無怪乎太子上迴說要娶些侍妾在身旁,今日,孤才知道竟還有這層意思。”
夏尚儀也隻在一旁幫腔,道:“姑娘想著攀高枝兒原也不能怪你,隻是辜負了太子妃這般待你,若無太子妃的提拔,姑娘真有今日。”
湘君隻泣道:“還望太子妃明鑒,奴婢與太子統共隻見過幾次而已,且奴婢也著實不知為何太子會賜予奴婢這等上好的墨色。”
太子妃身邊伺候的宮女靜兒冷冷笑道:“這話聽著好不通,既然隻見過太子幾次,太子為何會贈與你東西,依著我看,想必是湘君生的過於清麗,太子被你迷住了,所以才賜予了你這些。”
太子妃郭氏聞言大怒,隻橫了靜兒一眼,唬的靜兒再不敢言語。郭氏隨即道:“你若要孤相信你,你且將太子賜予你的那盒墨毀了便是,孤再另外賜予你便是。”
湘君聞言,如得大赦,隻連連道:“奴婢知道了,奴婢迴去了便將那墨毀了便是。”
恰在此時,太子推門而入,隻冷冷瞧著湘君道:“孤賜予你的墨怎可隨意毀了,你難道不知,蔑視太子乃是大不敬之罪。”
湘君此刻倒是不敢言語,隻是低頭不語,太子妃郭氏對太子此言倒是頗為不在意,隻冷冷道:“是孤命她毀掉的,太子無端端賜予她一盒墨,孤生怕她有了別的心思,所以便叫她且毀了墨,也省的日後生事。”
太子聞言,倒是莞爾一笑,道:“區區一盒墨,難道還能生出什麽事來,孤瞧著倒是太子妃多慮了。”
太子妃郭氏冷笑道:“隨意毀了太子賜予的東西自然是大罪,但湘君乃是孤身邊的校書女史,所以她便是毀了那墨也是奉了孤的旨意,太子也不能不成全孤了。”
太子聞言,隻淺笑道:“好個威勢赫赫的太子妃,孤瞧著你眼下的氣勢倒有了幾分皇後的氣度,父皇母後選你做了孤的妻子也是實至名歸。”
太子妃知道太子在借故譏諷她,隻冷冷道:“太子不必來譏諷嬪妾,湘君是孤身邊的人,聽從孤的旨意也是本分之事。還望太子不要幹涉。”
太子瞧了瞧湘君,隻覺她神態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不過十六七歲上下,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便笑道:“湘君原先是你身邊的人,但此刻孤已決意納她為淑容。她此刻是算不得你身邊的人了。”
此言一出,殿中諸人都是一驚,隻見太子妃郭氏顫聲道:“太子當真要納湘君為淑容?”
太子淡淡道:“孤說過的話何時有不算數的,孤是太子,三妻四妾也無甚打緊。納一個淑容難道也需太子妃同意麽?”
太子妃知道此事是不能扭轉了,隻是恨恨的看了湘君一眼,湘君聞得此事也是一時間呆了,半晌道:“奴婢身份低微無福伺候太子,還望太子收迴旨意。”
太子隻是冷眼瞧著她,道:“孤先前已說過,孤所說的話絕不會輕易收迴,你今夜且隨著孤迴寢宮去。”
言畢,太子便走了,他身邊的太子隻笑著請湘君一路同行,湘君隻怯生生的看了太子妃一眼,太子妃怒道:“你還瞧著孤作甚,快些去太子宮裏吧,等著過些時日孤將太子妃的位子也讓出來給你便是了。”
湘君知道太子妃已然動了真怒,知道事情已是無法轉圜,這才垂首走了。到了太子寢殿,隻見太子早已換好了寢衣,太子屏退左右伺候的人,隻招手讓湘君上前,淡淡道:“孤執意要納你為淑容,是為了保護你,依著文瑛的性子,她知道了孤賜予你東西過後,必定是容不下你的。不過數日便會尋個錯將你攆走。”
湘君隻低聲道:“奴婢隻是奴婢,若是被攆走也無法,隻是惹得太子與太子妃二人生了心結了。”
太子笑道:“這倒是無妨,孤與她早已是不同心,且孤今日納你為妾最主要的緣由便是孤先前就有此意了。”
湘君聞言一怔,半晌道:“奴婢隻見過太子數次,太子也未曾注意到奴婢。”
太子隻出神道:“孤先前瞧過你在書房裏細細看書的樣子,是那般的淡然悠遠,你的神色是那樣的寧和,孤或許便是那時注意到了你。知道那日在太子妃的寢顛外待得你出來,才得知了你的姓名。所以才讓人賜予了一盒墨與你。”
湘君隻嫣然一笑,望著太子那清雋悠遠的麵容,不覺又默默垂下了頭。
太子隻緊緊攬她入懷,夜深露重,四下裏靜悄悄,似乎連風來過的聲音也可以被聽見。風一吹,房中搖曳的燭火瞬間熄滅無跡,隻餘一室的黑暗與沉寂。
第二日,太子將此事稟明了皇後,皇後雖然不喜,奈何太子到底是她的親兒子,也隻能由著他了,如此便正式冊了湘君為太子身邊的三品淑容。冊禮極是簡便,過後,湘君隻著一襲水藍色刺繡妝花裙,梳一尋常發髻,到太子妃郭氏宮中請安。
太子妃隻稱病不見,她身邊的夏尚儀出來時,見著湘君,隻是淡淡道:“還望淑容請迴吧,太子妃還在氣頭上,且淑容也是知道太子妃的性子的,若是她未消氣,是怎麽也是不成的。”夏尚儀原先對湘君頗為關照,如今湘君成了太子身邊的淑容,她礙於太子妃的麵子,臉上便淡淡的。
湘君隻無奈離去,太子將太子寢宮左側的一間廂房賜予了湘君,又命人撥了幾位宮女在她身邊伺候。湘君心下雖喜,但仍舊暗暗憂心太子妃郭氏。因此太子來她寢宮時,她隻覺又是歡喜又是擔憂。
卻是深夜,太子來她房中,隻見她愁眉緊鎖,不覺關切問道:“湘君你這是怎麽了?難道在這裏住的不慣麽?”
湘君聞言,隻溫和道:“迴稟太子殿下,嬪妾在這裏住的很好,隻是自嬪妾伺候了太子已有數日,但每每嬪妾去向太子妃請安,均被拒之門外,嬪妾想著於心不安啊。”
太子隻笑道:“這又有什麽?左不過是請安這等微末小事罷了,且依著文瑛那般的性子,隻把你若是去給她請安,她也會借故刁難你,你不去也罷。”
湘君更加眉色鬱鬱,隻低聲道:“但嬪妾終究是侍妾,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嬪妾隻擔心於理不合。”
太子細思片刻,便道:“若是你執意如此,且待明日孤隨你一同去太子妃宮裏,也省的你受了她的氣。”
湘君這才展眉一笑,隻低聲道:“嬪妾多謝太子。”
到了第二日,太子帶著湘君前去太子妃的宮裏,夏尚儀本來還欲阻攔,見是太子親自來了,便隻得由著二人進去,到了裏間,隻見太子妃郭氏身著寶藍描金如意緞繡五彩祥雲朝服。上頭繡著五尾鳳凰。靈凰髻上珠飾點點,顯得整個人迷離而又華貴,且湘君再細看太子妃郭氏的容貌,隻覺她眉目如畫,晶瑩如玉,仿佛是白玉雕出般的皎秀佳人。不由得在心裏暗暗歎道:“太子妃的容貌果然猶在自己之上。”
太子隻上前坐到了郭氏身邊,郭氏見他來了,隻蹙眉別過頭來,不去看他,又稍稍挪了挪座位,離她稍稍遠了些。湘君隻躬身向她請安:“嬪妾給太子妃請安,願太子妃萬福金安。”
郭氏隻冷冷笑道:“太子身邊有了湘君這樣一位容色俱佳的侍妾在旁,一連數日,幾乎夜夜都要去你房裏。孤怎還能不安呢?”
湘君隻道是郭氏又在借故潑醋,不由得更為恭敬,隻溫和道:“嬪妾有福伺候了太子也不過是太子妃成全了嬪妾,便是太子再是如何寵愛嬪妾,太子妃也是這東宮的正妃。”
太子隻對身旁的郭氏笑道:“如瑛,難為湘君這般恭謹知禮,可見你身邊的人到底都是好的。這是你這個做主子的管教有方啊。”
太子妃隻冷冷道:“嬪妾聽著太子這話,倒像是將嬪妾身邊伺候的人都看上了似的,難道太子還想著一齊了都給收在身邊,坐享齊人之福麽?”
饒是太子再如何好性,聽了此話也不由得不悅了,隻道:“你身為太子妃竟如此氣量狹小,你簡直就是不配做太子妃。”
郭氏聞言,怒極反笑,隻道:“嬪妾隻是實話實說而已,怎的惹得太子不悅了,你若是喜歡嬪妾身邊的宮女,也不消給嬪妾知會一聲,隻收了在房裏,隔日報給母後,冊封便是,反正太子妃以下還有良娣,孺人,淑儀,淑容,淑媛這些位分。再不然,太子也可奏請母後,隻廢了我這太子妃便是,這省得太子看嬪妾不過眼,倒不如嬪妾知趣些自己將位置挪出來給別人算了。”言畢,郭氏隻白了湘君一眼。
太子隻起身不悅道:“你當真是個妒婦,孤真是想不明白,母後家門中怎的出了你這樣的人。”
郭氏聞言隻不作聲,起身便入了內殿,太子也不理會她,隻扶了湘君起身便走了。走到外間,隻對湘君柔聲道:“你日後不來她宮中請安也罷,你瞧瞧她的性子,你來了反而還會給你氣受,你若是不來還少遭罪。”
這樣的日子一來二去,湘君便有了身孕,郭氏得知了,隻是獨自悵然了許久,良久才恨恨道:“到底她是好命,也伺候太子不過一月左右便有了孩子。”
身邊的靜兒隻勸道:“太子妃也不必動怒,便是她有福分生下這孩子,誰知道還有沒有福分去養大這孩子。”
太子妃不覺驚異,隻道:“你是讓孤奪了她的孩子來撫養。”
靜兒連連稱是,隻道:“奴婢正是此意,太子妃乃是太子的正妻,便是那孩子生下來,太子妃也是她的嫡母,將孩子拿過來養也是無可厚非的。算不得什麽的。”
郭氏這才展眉一笑。心下漸漸有了計較。
十月過後,湘君誕下一女,太子自是歡喜的,隻晉了她為淑儀。並給那孩子取了封號敬惠群主。大夏朝若是皇子們的子女,男子一律封候,而世襲王位便是由嫡長子繼承,倘若並無嫡子,便是由長子繼承。而女子是嫡庶而定,若是正妻所出,封為翁主,若是侍妾所出,封為群主。
敬惠群主誕下不過三日,郭氏便遣人將群主抱到了自己宮裏,當時湘君正在榻上養病,隻能眼睜睜的瞧著她們抱走了孩子,待得身子好些,可以下床,卻已是一月過後了。湘君隻到了郭氏的寢宮,卻見郭氏抱著敬惠群主,極是愛惜,仿佛敬惠群主乃是她所親生一般。她見了湘君,假意笑道:“淑儀如今可以起身了,孤也就能安心了。孤現下才明白為何太子這般寵愛你,你生的孩子竟是這般的可愛。”
湘君隻謙和道:“嬪妾多謝太子妃誇獎,敬惠自出了娘胎不過三日便被太子妃抱到了這裏,嬪妾想著或許是太子妃念及嬪妾剛剛生育,照顧年幼的孩子又是及其繁瑣,所以才將敬惠帶到身邊,現下嬪妾的身子已經大安了,還望太子妃準許嬪妾將敬惠接迴去。”
郭氏聞了此言,不住冷笑道:“淑儀說這話未免也太不將孤放在眼裏了,敬惠是你所出不假,但孤才是她的母親。孤已經向皇後請旨,敬惠便由孤撫養。”
湘君聞了此言,胸口一悶,隻緩緩道:“嬪妾多謝太子妃一番好意,但嬪妾到底是敬惠的生身母親,還是由嬪妾來撫養敬惠吧。”
郭氏隻沉吟道:“孤全是一片好心,念及著淑儀要伺候太子,無暇分身。所以才替你照顧這孩子,再說了,孤與這孩子實在投緣,這孩子若是旁人抱著,定會哭鬧不止,非得由孤來抱著才能眉開眼笑呢。”
湘君隻見著郭氏懷中的敬惠群主,笑嘻嘻的望著郭氏,郭氏亦是眉目慈和的看著她,二人儼然一對親母女。不覺心中如刀絞。隻是默然含淚。
一旁的夏尚儀到底是看不過去,隻溫言勸道:“淑儀還是看開些,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若是日後太子登基,太子妃便是皇後,群主由太子妃撫養在身邊,日後便與嫡出無異,待得日後群主長大了,她的前程也會大大不同啊。”
這一番話下來,湘君細細想著,才知道再也無法扭轉了。眼中仿佛帶著霧水般的潮濕,看了郭氏懷中的敬惠一眼,便含淚告退,臨走前,隻對太子妃央求道:“嬪妾還望太子妃好生待敬惠,那樣便是天恩了。”
郭氏頭也不抬,隻淡淡笑道:“孤自然會好生待敬惠,到底敬惠如今可算是孤的女兒了。”
此事太子知道了,起初還欲去將敬惠接迴,隻是湘君溫言勸道:“且讓太子妃撫養敬惠吧,嬪妾瞧著太子妃似乎是真心疼愛的敬惠的,隻要敬惠能以安好,本宮這個做母親也就安心了。”
太子得知了,隻是稍稍然歎氣道:“孤隻是可憐你與她母女分離。”
湘君複又將今日夏尚儀所言說與了太子,這才使得太子消了念頭。
景和二十三年,皇後郭氏因病逝世,年四十六。景宗皇帝甚為傷懷,下詔追諡為“仁烈順惠顯德皇後”。葬於明陵。
太子甚感悲痛,便是太子妃郭氏亦是在守靈期間,痛哭的數次昏了過去。到底顯德皇後乃是她的姑母,且她能以入宮嫁與太子,也多是因著顯德皇後的緣故。太子妃心中大悲亦是為親人故去,亦是為擔憂自己太子妃之位不穩。
便是在這樣的悲涼時節,湘君再一次有了身孕。這總算稍稍減緩了太子的哀痛。
顯德皇後身故半年之後,景宗冊立穆貴妃嚴氏為皇後。入主鳳儀宮。繼後嚴氏乃是景宗皇帝的嫡親表妹,她的姑母便是景宗皇帝的生母明烈皇後。而廣陵嚴氏也是不遜於郭氏的顯赫大族。由她繼位中宮,於情於理。且她膝下亦有一對子女,明安公主與二皇子陵。
新後冊立後不久,太子便生病了,且日漸加重,漸漸的竟連下床也是不能了。或許是因著已撫養了敬惠群主的緣故,太子妃郭氏對湘君的態度倒是和緩了些。偶爾二人還能在長街上稍稍略說上幾句話。
這日又是如此,卻是初冬世界,夜裏也是下過雪了,太子妃與湘君隻在上林苑內觀賞雪景,太子妃微微歎道:“太子的身子總不見好,孤也真是擔心啊。你肚裏的孩子才五個月。且孤今日總感到不祥,隻怕是有什麽禍事發生。”
湘君隻溫言道:“嬪妾也是極為擔心太子的安危,前日嬪妾去侍疾的時候,瞧著太子的樣子人都消瘦了一圈。嬪妾問過太醫,隻說是太子自先皇後病故後,太過於悲痛,抑鬱成疾,且太子又素來身子體虛,所以才會如此。”
二人卻聞得身後傳來一聲:“聽聞太子思母成疾,本宮這個繼母當真是好生感動啊。”
轉過身去,卻見是皇後嚴氏同明安公主,太子妃同湘君隻福了福,太子妃一向與先皇後極為親厚,如今嚴氏成了繼後,自然心中對嚴氏微有抵觸,便倨傲道:“母子天倫乃是人之常理,孤隻是想著若是有一日皇後娘娘也不幸身故了,二皇弟也會悲切萬分的。”
明安公主聞言,隻出聲斥道:“放肆,我母後身為中宮皇後,太子妃怎可這般言語不敬,難道太子妃眼中沒有規矩了麽?”
郭氏隻白了明安公主一眼,冷然道:“公主既然知道孤是太子妃,那又怎會輪到公主來教訓孤的不是,你母後是中宮皇後,難道孤這個太子妃便沒有這個福氣麽?”
明安公主還欲再言,皇後嚴氏隻使眼色令她閉嘴,才緩緩道:“太子妃不愧是出身望族,還未坐上鳳位,便已有了中宮皇後的威儀,隻是驕橫太過,而女子的溫然的不足,也難怪乎宮中傳言太子與你二人不睦。”
皇後嚴氏雖是說的輕聲細語,但卻令太子妃怒極,卻見她森然道:“傳言之事豈可盡信,孤乃是皇上同先皇後欽點的太子妃。倨傲也有倨傲的本錢,倒是皇後娘娘,到底是由貴妃扶上後位的,所以言語間便稍稍溫吞了些,便是如今已是皇後的身份了,這話語間孤聽著倒還是有些昔日的為人侍妾低三下四的語氣。”
這一番話說的極為淩厲,明安公主氣的臉色都青了,湘君在一旁,不敢作聲,隻垂首屏息。卻見皇後似乎一點也不惱怒,隻是淡淡笑道:“本宮方才所言並不是傳言,太子妃進宮以來已有數年,怎的如今子息全無,倒是你身邊的這位宋淑儀,伺候太子不久,便接連有了身孕。且話又說迴來,本宮到底是有福的,皇上念在膝下有一雙兒女,所以能從侍妾的位子上爬上來,倒是太子妃,一無所出,若是日後被人從這位子上拉了下來,母儀天下的福氣便是鏡花水月了。”
太子妃不欲再言,隻帶著湘君便告退了。明安公主見她們走遠了,才道皇後嚴氏身邊抱怨道:“母後,為何你方才由著那太子妃對你言語不敬,現下您已是中宮皇後,若是她對你不敬,你直接懲戒她便是。”
皇後嚴氏隻笑道:“本宮剛剛坐上鳳位不久,便急著在宮中立威,隻怕日後便難做了。且這太子妃不過仰仗家世,囂張跋扈,本宮如今已是皇後,何必與她爭鋒,那太子不過就是這數個月了,本宮已細細問過替他診治的太醫,他的身子要在好起來也是不易。隻要陵做了太子,本宮要對付這太子妃郭氏,便易如反掌。”
明安公主一笑,道:“到底是母後深謀遠慮,兒臣拜服。”
過了一月,太子的病情卻已是不能好了,到了六月二十三日,已是遂至彌留之際,太子妃郭氏與湘君都隻守在病榻前,隻是淚珠漣漣,卻見太子妃泣道:“太子,你的身子卻是一定要好起來,你若是喜歡湘君,待得你身子大好了,你且廢了嬪妾的太子妃之位讓湘君來做便是,隻要太子的身子能好,嬪妾便別無所求了。”
太子隻溫和一笑,道:“如瑛,孤的身子現下已是不成了,待孤死後,你一定要好生照顧湘君和她未出世的孩子。敬惠那孩子,你將她照顧的很好,孤,冷落了這些年,孤對不起你,隻求你答應孤這最後一托。”
太子妃隻泣不成聲,再不多言。
湘君此時已是麵色悲哀的瞧著太子,眼中含了些許清淚,隻喃喃道:“太子”卻再未說出旁的話來。
太子隻對著湘君溫然一笑,仿佛仍是初次相守的那些時日,隨後便輕輕閉上了雙眸,再無一縷氣息。
景和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子夏侯障歿,年二十三。景宗甚感悲痛,追諡為莊獻太子。葬於定陵。次日,太子妃郭氏於東宮殉情自盡,景宗感念郭氏貞烈,追諡為莊獻妃,與太子同葬。
皇後嚴氏得知了,隻是對著身旁的人微微冷笑道:“本宮還以為那郭氏有多大能耐了,本宮還沒動手,她自己倒先尋了短見。”
便是在這樣的鬱鬱傷懷的日子裏,湘君誕下了太子的遺腹子詢。太子妃郭氏死後,敬惠群主被接迴到湘君的身邊。一時間母女倒是得以團聚。但湘君知道,有些東西,她已經永久的失去了。
次年元月,二皇子陵被冊立為太子,隨後皇後嚴氏隻以湘君乃是先太子遺孀,不宜久居宮中。便奏請景宗讓湘君出宮居住。景宗便封了尚在繈褓中的詢為肅成候。便讓湘君出宮了。
湘君隻在宮外的府邸裏為太子與太子妃立了靈牌,每日隻覺如死灰般。似已成了慣例,每日午飯過後,湘君總是獨自一人到祠堂去,對著莊獻太子的靈牌祭拜,或是就在哪兒呆呆的坐著。時不時自言自語著,倒像是她莊獻太子又活了過來似的,隻見湘君溫和笑道:“詢兒又長大了些,他的模樣倒是十分像太子。”亦或是“敬惠與我還是不是十分親厚,或許她由莊獻妃養的久了,我隻覺得她的模樣都有些像莊獻妃了。”每每話到最後,人卻不住的哭了起來。
數年後的一夜,湘君卻夢見了詢兒登上帝位的情景,不由得猛然驚醒,卻見外間電閃雷鳴,湘君走到外間,隻見大雨淋淋,卻頓時讓她數年的鬱鬱心情悉數消散了。她隻喃喃自語道:“我縱然沒了丈夫,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日後定會登上帝位的。”
景和三十四年,景宗皇帝駕崩,太子陵登基,改元明和。
再過了數年,明聖太後也身故了。皇後上官氏無出,明宗唯一的皇子的生母純獻皇貴妃出身寒微,朝中為立儲一事爭辯了數月。而後,皇貴妃與皇子的雙雙病故,平息了朝中的爭議。
明和八年,明宗皇帝將詢收為養子,接入宮去。當時的詢已有十七歲。已有了一妻一妾。徐氏與韋氏。
隔了一個月。詢被冊立為太子。徐氏也順理成章的成了太子妃,韋氏也成了淑媛。湘君隻在心中暗暗感慨,自己也終有苦盡甘來的一日。
她仍舊還記得自己再次入宮的情景,明宗皇帝已是病入膏肓了,朝政皆有自己的兒子詢來打理,而詢當時也有十八歲了。隻是湘君入宮後才知道,便是她再次入宮,這後宮也早已不是昔日的後宮了,即便她是太子的生母,但皇後上官氏,便是日後的昭惠太後。卻時時刻刻提點她,後宮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便是這樣的對立,在湘君當了皇太後的十餘年裏,都使得她與上官氏的鬥爭此起彼伏。
明和九年,明宗皇帝歿,太子詢於靈前登基。登基後隻追封了自己的生父莊獻太子為德宗皇帝,莊獻妃追封為“恭昭順烈端敬皇後”。並尊先帝正宮為昭惠母後皇太後,生母宋氏為仁惠聖母皇太後。
湘君在被封為太後的第一晚,隻在夜裏隻身一人到了太廟裏,對著德宗皇帝的靈牌,再三拜祭。
隨後,湘君隻溫和一笑道:“太子,你可曾知道,嬪妾與你的孩兒詢今日登上帝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