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稍稍平靜了幾日,涼風習習,儼然已是冬季到了。外頭的陽光到底不如夏日那般燦然灼人,照射在身上,無論如何都有一股涼意席卷於身。
倒是西北羌族那邊傳來一件喜事,慶順帝姬已有了身孕。首領阿魯多大喜過望,親自排了使臣來京朝賀且稟告此事。詢為此自是極為高興的,便下令設宴款待使臣。命禮部尚書宋代溪親手操辦。
這樣一來,宋代溪在前朝的分量也漸漸重了起來。連著茯若在後宮亦是十分烈火烹油的盛勢,為此六宮傳出流言,不日茯若便要被晉封為正一品的貴妃。茯若對此倒是一笑置之,知道宮裏的奴才們最是嘴上功夫,日日閑話已度日,倒是敬貴妃,玉貴嬪不甘。時常在背後咒罵茯若。
皇後得知,倒是去乾元宮探了探詢的口風,詢為此也不多說,隻是冷冷淡淡說了句:“那些個宮女太監胡說便罷了,皇後乃是六宮之主,怎可也跟著相信這些流言。貴妃之位非同小可,豈是能隨意晉封的。”皇後聞言後,便悻悻而歸。隻是下令讓嚴尚儀嚴懲在宮中傳流言之人,一時間宮中風聲鶴唳。
茯若隻作不知,命王尚儀叮囑永和宮的宮女太監萬萬不要在外閑話,以免落了旁人的話柄。
這日午後,茯若正在寢殿內午睡,拾花垂珠簾帳安靜低垂,散出淡白色的熠熠柔光,一晃,又一晃。直叫人睡意朦朧。大約摸睡了一個時辰不到,隻見秀兒悄悄進了寢殿,細聲道:“昭儀娘娘,奴婢有事稟報。”
茯若緩緩睜開眼,睡意慵慵道:“何事?”
秀兒語氣有些焦灼:“朝中有人彈劾宋大人招待羌族使臣不周,皇上現下正在乾元宮召集大臣商議此事?”
茯若聞言後,豁然睜開眼眸,睡意全消,心中卻本能地不信,有些焦急道:“叔父一向做事穩妥,況且距羌族使臣業已歸返,怎會有招待不周之說,朝中是何人彈劾叔父招待使臣不周。”
秀兒喏喏道:“奴婢聽人說,是羌族使臣在路上發現皇上賞賜的物品皆是些次品,且羌族使臣之中有人自來了此處便開始腸胃不適,說是飲食不周。其餘的奴婢便不知了。”
茯若沉聲道:“定是有人將此事當作把柄,錯處悉數歸結於叔父怠慢了使臣?”
秀兒道:“娘娘你可要想想辦法啊,若是大人出了事,娘娘也會。”茯若白了她一眼,秀兒因而未曾說下去。
茯若蹙眉深思了片刻,便吩咐秀兒替自己梳妝,略略梳洗過後,茯若便去了壽安宮,進了內殿,之間仁惠太後端坐於軟榻上,手握著一串紅楠木所製的佛珠,神色平靜,聞得殿中的腳步聲,隻是悠然道:“你來了,哀家知道你必定會來的。”
茯若眼中含了些許淚珠,急道:“太後既然知道臣妾會來,那麽也必然知道臣妾所為何事,還望太後救救叔父。”
仁惠太後端然的眉目微蹙,冷冷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光是哀家去向詢兒求情又有何有。”
茯若眼見太後如此,漸漸不安,道:“究竟是何人彈劾了叔父,叔父為人謙和寬厚,在朝中一向不與人交惡,怎會有今日之事。”
仁惠太後悠然長歎:“彈劾你叔父的那些人那裏是為了對付他,是想著來對付咱們兩人才是。”
茯若心驚道:“莫非是昭惠太後。”
仁惠太後冷笑道:“入宮多年,你倒也有些長進,人變得乖覺了,不用哀家提點,你自己便知了。”
茯若心中一沉,倒吸了一口涼氣:“昭惠太後雖說一向與太後不睦,但何至於此。且太後事事對她忍讓三分,六宮事務太後也從未過問,緣何昭惠太後還要苦苦相逼。”
仁惠太後的麵色越來越陰沉,與她溫和的聲線並不相符:“她自然是容不下哀家的,畢竟哀家才是詢兒的生母,如此一來她們上官家難免就會受些冷落了,否則她怎會在詢兒一登基便火急火燎的把她的侄女召進宮來呢,無非就是為了保全家門榮華。”
茯若愣了愣,無奈道:“也不知皇上會如何處置叔父,萬萬不要被革職才好。”
仁惠太後目光漸次涼下去,臉色變得極為冷冽,沉吟道:“現金朝中重臣多半乃是昭惠太後或皇後一黨,必定會群起而攻之,你叔父不被革職也難了。”
茯若的語氣哽咽了起來,“太後你定要想想辦法救救叔父,叔父他是無辜的。”
仁惠太後看了一眼麵容嬌似梨花的茯若,語氣淡漠如霜雪:“哀家不會去救他,一切都讓他自求多福吧。隻是茯若你要牢牢記著今日種種,來日等時機成熟了,讓那些人彈劾你叔父的人千倍萬倍的償還。”
言畢,仁惠太後便轉身離去,茯若望著仁惠太後的背影被一重重掀起又放下的珠簾淹沒,無奈離去。
第二日,詢便下了旨意,禮部尚書宋代溪辦事不力,特念舊恩,著降為正七品的京城通判。皇後為寬慰茯若之心,特意遣人來探望了幾次。茯若傷心之極,隨意客套了兩句便打發她們走了。
偶爾詢來茯若的永和宮留宿,問起茯若:“朕是否對你叔父處罰太重,失了茯兒的麵子。”
茯若安安靜靜的依偎在詢的懷裏,強行壓下心中似潮水翻湧的不滿,溫然笑道:“臣妾隻是妃子,安敢妄議朝政,即便叔父因錯被貶,但好歹還有官職,能日後能安然度日便可,茯若便心滿意足了。”
詢滿意地頷首:“茯兒如今做了母親,比以往更為體貼知事了,前些時候宮中流言傳朕不日便要晉封茯兒為正一品的貴妃,現下朕覺得其實茯兒也擔得起著貴妃的位子。”
茯若溫和一笑,柔聲道:“臣妾去年才晉封為昭儀,若是現下皇上又要封臣妾為貴妃,隻怕宮中姐妹會說皇上對臣妾太過偏愛了,隻怕也會讓宮中姐妹寒心啊,還是暫緩些時候吧。”
詢聽茯若說的懇切,倒也信了,執著茯若的手進了寢殿。此話不提。
京城已是漫長的秋冬季節,連風沙也日漸強烈。空氣裏永遠浸淫著幹燥的風塵氣息,失去了潮濕而繾綣的溫度,唯有禦花園大朵大朵的菊花抱香枝頭,極盡怒放,開得欲生欲死。直叫人心醉,因而宮中嬪妃多有去禦花園賞花之人。
茯若攜著王尚儀,清兒,秀兒抱了仁元帝姬進園賞花,隻見園內花開灼灼,清冷之中又含了一縷淡淡菊香散盡,幽懷嫋嫋。
走了數十步,卻見前頭一席杏花色宮裝盈盈立於菊中,茯若走近了幾步細看,才認出那是玉貴嬪。隻見她穿著杏色桃花紋紅琵琶襟上杉,金絲串珠滾邊,華美中透著輕豔。發髻上的飾物也是極盡華貴。
玉貴嬪瞧見了茯若,微微行了一個禮,便笑著走過來,笑道:“昭儀娘娘好興致啊,寒冬節氣還有心思出來賞菊。”
茯若一向不喜玉貴嬪,且連日不順頗多,語氣更是比往日冷冽了三分:“連日來心中煩悶,索性出來走走,卻不想在這裏遇見了玉貴嬪。”
玉貴嬪淺笑道:“昭儀娘娘自然是會心中煩悶的,一直仰仗的叔父一朝被皇上問罪降職,若不是皇上念著舊情,隻怕會落入牢獄生死未卜了。”
茯若聞言眉頭一皺,王尚儀出來道了句:“玉貴嬪娘娘此話太過了,身為嬪妃怎可妄議朝政呢。”
玉貴嬪也不看王尚儀,隻是嬌俏笑道:“憑著本宮有什麽過錯,也輪不到你個奴婢來置喙。難道宋昭儀沒有教你宮中禮儀,由著你這賤婢子尊卑顛倒。”
王尚儀聽了這話,卻也不好再做聲了,隻是默默退下,茯若看著玉貴嬪得意生資的麵容,知她是特意拿住了話柄,也不與她多言,隻是淡淡道:“王尚儀所說也是一片好心,玉貴嬪信與不信都罷,隻是沒必要出言傷人。王尚儀雖說隻是奴婢,但她進宮已有三四十年,怎可隨意辱罵。”
玉貴嬪滿不在乎道:“聽昭儀娘娘的口氣,竟像是要來尋臣妾錯處。”
茯若淡然道:“不是尋你的錯處兒,隻是提點你兩句。王尚儀是奴婢不能指責你,但玉貴嬪萬萬要記得,本宮的位分在你之上,因此本宮斥責你,玉貴嬪是不能不聽他的,否則便如玉貴嬪所言是乃是尊卑顛倒了。”
玉貴嬪鳳眼斜斜飛轉,冷笑道:“昭儀娘娘如今可是越發有六宮之主的氣度了,越是來日有福氣做了貴妃,隻怕皇後娘娘也要讓您三分了。”
茯若也不氣惱,隻是和顏微笑:“貴妃位分高也隻是一介侍妾,怎可淩駕於皇後之上,便是皇貴妃也隻是位同副後罷了,玉貴嬪總是斥責奴才們不知尊卑,今日本宮看來似乎不知尊卑的人確實玉貴嬪本身。”
玉貴嬪冷笑道:“昭儀娘娘的一張嘴向來是宮裏數一數二的會說,臣妾說不過娘娘。”
茯若淡然一笑:“玉貴嬪理虧,自然是說不過本宮的。”
玉貴嬪也不再多言,隻是冷著臉告退了,茯若見她背影漸遠,不再理會,複又繼續賞花。
倒是西北羌族那邊傳來一件喜事,慶順帝姬已有了身孕。首領阿魯多大喜過望,親自排了使臣來京朝賀且稟告此事。詢為此自是極為高興的,便下令設宴款待使臣。命禮部尚書宋代溪親手操辦。
這樣一來,宋代溪在前朝的分量也漸漸重了起來。連著茯若在後宮亦是十分烈火烹油的盛勢,為此六宮傳出流言,不日茯若便要被晉封為正一品的貴妃。茯若對此倒是一笑置之,知道宮裏的奴才們最是嘴上功夫,日日閑話已度日,倒是敬貴妃,玉貴嬪不甘。時常在背後咒罵茯若。
皇後得知,倒是去乾元宮探了探詢的口風,詢為此也不多說,隻是冷冷淡淡說了句:“那些個宮女太監胡說便罷了,皇後乃是六宮之主,怎可也跟著相信這些流言。貴妃之位非同小可,豈是能隨意晉封的。”皇後聞言後,便悻悻而歸。隻是下令讓嚴尚儀嚴懲在宮中傳流言之人,一時間宮中風聲鶴唳。
茯若隻作不知,命王尚儀叮囑永和宮的宮女太監萬萬不要在外閑話,以免落了旁人的話柄。
這日午後,茯若正在寢殿內午睡,拾花垂珠簾帳安靜低垂,散出淡白色的熠熠柔光,一晃,又一晃。直叫人睡意朦朧。大約摸睡了一個時辰不到,隻見秀兒悄悄進了寢殿,細聲道:“昭儀娘娘,奴婢有事稟報。”
茯若緩緩睜開眼,睡意慵慵道:“何事?”
秀兒語氣有些焦灼:“朝中有人彈劾宋大人招待羌族使臣不周,皇上現下正在乾元宮召集大臣商議此事?”
茯若聞言後,豁然睜開眼眸,睡意全消,心中卻本能地不信,有些焦急道:“叔父一向做事穩妥,況且距羌族使臣業已歸返,怎會有招待不周之說,朝中是何人彈劾叔父招待使臣不周。”
秀兒喏喏道:“奴婢聽人說,是羌族使臣在路上發現皇上賞賜的物品皆是些次品,且羌族使臣之中有人自來了此處便開始腸胃不適,說是飲食不周。其餘的奴婢便不知了。”
茯若沉聲道:“定是有人將此事當作把柄,錯處悉數歸結於叔父怠慢了使臣?”
秀兒道:“娘娘你可要想想辦法啊,若是大人出了事,娘娘也會。”茯若白了她一眼,秀兒因而未曾說下去。
茯若蹙眉深思了片刻,便吩咐秀兒替自己梳妝,略略梳洗過後,茯若便去了壽安宮,進了內殿,之間仁惠太後端坐於軟榻上,手握著一串紅楠木所製的佛珠,神色平靜,聞得殿中的腳步聲,隻是悠然道:“你來了,哀家知道你必定會來的。”
茯若眼中含了些許淚珠,急道:“太後既然知道臣妾會來,那麽也必然知道臣妾所為何事,還望太後救救叔父。”
仁惠太後端然的眉目微蹙,冷冷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光是哀家去向詢兒求情又有何有。”
茯若眼見太後如此,漸漸不安,道:“究竟是何人彈劾了叔父,叔父為人謙和寬厚,在朝中一向不與人交惡,怎會有今日之事。”
仁惠太後悠然長歎:“彈劾你叔父的那些人那裏是為了對付他,是想著來對付咱們兩人才是。”
茯若心驚道:“莫非是昭惠太後。”
仁惠太後冷笑道:“入宮多年,你倒也有些長進,人變得乖覺了,不用哀家提點,你自己便知了。”
茯若心中一沉,倒吸了一口涼氣:“昭惠太後雖說一向與太後不睦,但何至於此。且太後事事對她忍讓三分,六宮事務太後也從未過問,緣何昭惠太後還要苦苦相逼。”
仁惠太後的麵色越來越陰沉,與她溫和的聲線並不相符:“她自然是容不下哀家的,畢竟哀家才是詢兒的生母,如此一來她們上官家難免就會受些冷落了,否則她怎會在詢兒一登基便火急火燎的把她的侄女召進宮來呢,無非就是為了保全家門榮華。”
茯若愣了愣,無奈道:“也不知皇上會如何處置叔父,萬萬不要被革職才好。”
仁惠太後目光漸次涼下去,臉色變得極為冷冽,沉吟道:“現金朝中重臣多半乃是昭惠太後或皇後一黨,必定會群起而攻之,你叔父不被革職也難了。”
茯若的語氣哽咽了起來,“太後你定要想想辦法救救叔父,叔父他是無辜的。”
仁惠太後看了一眼麵容嬌似梨花的茯若,語氣淡漠如霜雪:“哀家不會去救他,一切都讓他自求多福吧。隻是茯若你要牢牢記著今日種種,來日等時機成熟了,讓那些人彈劾你叔父的人千倍萬倍的償還。”
言畢,仁惠太後便轉身離去,茯若望著仁惠太後的背影被一重重掀起又放下的珠簾淹沒,無奈離去。
第二日,詢便下了旨意,禮部尚書宋代溪辦事不力,特念舊恩,著降為正七品的京城通判。皇後為寬慰茯若之心,特意遣人來探望了幾次。茯若傷心之極,隨意客套了兩句便打發她們走了。
偶爾詢來茯若的永和宮留宿,問起茯若:“朕是否對你叔父處罰太重,失了茯兒的麵子。”
茯若安安靜靜的依偎在詢的懷裏,強行壓下心中似潮水翻湧的不滿,溫然笑道:“臣妾隻是妃子,安敢妄議朝政,即便叔父因錯被貶,但好歹還有官職,能日後能安然度日便可,茯若便心滿意足了。”
詢滿意地頷首:“茯兒如今做了母親,比以往更為體貼知事了,前些時候宮中流言傳朕不日便要晉封茯兒為正一品的貴妃,現下朕覺得其實茯兒也擔得起著貴妃的位子。”
茯若溫和一笑,柔聲道:“臣妾去年才晉封為昭儀,若是現下皇上又要封臣妾為貴妃,隻怕宮中姐妹會說皇上對臣妾太過偏愛了,隻怕也會讓宮中姐妹寒心啊,還是暫緩些時候吧。”
詢聽茯若說的懇切,倒也信了,執著茯若的手進了寢殿。此話不提。
京城已是漫長的秋冬季節,連風沙也日漸強烈。空氣裏永遠浸淫著幹燥的風塵氣息,失去了潮濕而繾綣的溫度,唯有禦花園大朵大朵的菊花抱香枝頭,極盡怒放,開得欲生欲死。直叫人心醉,因而宮中嬪妃多有去禦花園賞花之人。
茯若攜著王尚儀,清兒,秀兒抱了仁元帝姬進園賞花,隻見園內花開灼灼,清冷之中又含了一縷淡淡菊香散盡,幽懷嫋嫋。
走了數十步,卻見前頭一席杏花色宮裝盈盈立於菊中,茯若走近了幾步細看,才認出那是玉貴嬪。隻見她穿著杏色桃花紋紅琵琶襟上杉,金絲串珠滾邊,華美中透著輕豔。發髻上的飾物也是極盡華貴。
玉貴嬪瞧見了茯若,微微行了一個禮,便笑著走過來,笑道:“昭儀娘娘好興致啊,寒冬節氣還有心思出來賞菊。”
茯若一向不喜玉貴嬪,且連日不順頗多,語氣更是比往日冷冽了三分:“連日來心中煩悶,索性出來走走,卻不想在這裏遇見了玉貴嬪。”
玉貴嬪淺笑道:“昭儀娘娘自然是會心中煩悶的,一直仰仗的叔父一朝被皇上問罪降職,若不是皇上念著舊情,隻怕會落入牢獄生死未卜了。”
茯若聞言眉頭一皺,王尚儀出來道了句:“玉貴嬪娘娘此話太過了,身為嬪妃怎可妄議朝政呢。”
玉貴嬪也不看王尚儀,隻是嬌俏笑道:“憑著本宮有什麽過錯,也輪不到你個奴婢來置喙。難道宋昭儀沒有教你宮中禮儀,由著你這賤婢子尊卑顛倒。”
王尚儀聽了這話,卻也不好再做聲了,隻是默默退下,茯若看著玉貴嬪得意生資的麵容,知她是特意拿住了話柄,也不與她多言,隻是淡淡道:“王尚儀所說也是一片好心,玉貴嬪信與不信都罷,隻是沒必要出言傷人。王尚儀雖說隻是奴婢,但她進宮已有三四十年,怎可隨意辱罵。”
玉貴嬪滿不在乎道:“聽昭儀娘娘的口氣,竟像是要來尋臣妾錯處。”
茯若淡然道:“不是尋你的錯處兒,隻是提點你兩句。王尚儀是奴婢不能指責你,但玉貴嬪萬萬要記得,本宮的位分在你之上,因此本宮斥責你,玉貴嬪是不能不聽他的,否則便如玉貴嬪所言是乃是尊卑顛倒了。”
玉貴嬪鳳眼斜斜飛轉,冷笑道:“昭儀娘娘如今可是越發有六宮之主的氣度了,越是來日有福氣做了貴妃,隻怕皇後娘娘也要讓您三分了。”
茯若也不氣惱,隻是和顏微笑:“貴妃位分高也隻是一介侍妾,怎可淩駕於皇後之上,便是皇貴妃也隻是位同副後罷了,玉貴嬪總是斥責奴才們不知尊卑,今日本宮看來似乎不知尊卑的人確實玉貴嬪本身。”
玉貴嬪冷笑道:“昭儀娘娘的一張嘴向來是宮裏數一數二的會說,臣妾說不過娘娘。”
茯若淡然一笑:“玉貴嬪理虧,自然是說不過本宮的。”
玉貴嬪也不再多言,隻是冷著臉告退了,茯若見她背影漸遠,不再理會,複又繼續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