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策令陳武出陣迎戰太史慈。


    太史慈遙遙望著陳武,見此人黃麵紅眸滿嘴大黃牙,姿容很是古怪,不由仰天大笑,“孫策帳下無人乎,竟派出個畜牲來。”


    陳武勃然大怒,“待某家砍下你的狗頭,再看你如何囂張。”言訖,猛夾馬腹直取太史慈。


    二馬交錯發出一聲震天裂地的脆響,雙方在十步開外相繼調轉馬頭。


    太史慈晃了晃發麻的手腕,目視陳武的雙眸中含滿凝重。透過這一次接觸,他立刻意識到陳武的力氣一點都不比自己差,若是純粹角力勝負各半。


    可是別忘了,太史慈習慣用槍,槍是種講究靈巧的兵刃,不似陳武手中的大刀,更趨向於一力降十會。所以若是比拚力量,太史慈從兵刃上就落了下乘。


    不過太史慈同樣也發現了陳武的弱點,這家夥個頭較矮,隻有不到七尺,而太史慈卻人高馬大,足有八尺多高,比陳武足足高出一尺。


    正所謂身高臂長,太史慈的攻擊距離就比陳武遠出了許多。


    迅速洞察這一切,太史慈心中立刻有了計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借助高超的騎術故意跟陳武拉遠距離。致使陳武無法舒舒服服施展刀術,勢大力沉的刀鋒要麽砍不中太史慈,要麽就是強弩之末,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


    陳武有勁兒沒處使,使出來也是砍在空處,憋得他麵紅耳赤。


    與之相對的,太史慈則顯得遊刃有餘,長槍或如猛虎下山、蛟龍入海,或如靈蛇出洞、燕雀歸巢,將穩準狠、靈巧快發揮的淋漓盡致。


    一時間,陳武險象叢生,疲於招架。他很快意識到若是這般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便會落敗,唯有與太史慈拉近距離,把長刀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扭轉局麵。


    這個時候,南人善泅北人善騎的特點便顯現出來了。若論遊泳,十個太史慈也不是陳武的對手,可要說起騎術,太史慈要比陳武高上一線。


    加之太史慈胯下戰馬乃是欒奕花高價從西涼買得的野生寶馬,而陳武騎的不過是並州馬與南方矮腳馬雜交的產物,無論是耐力還是爆發力都遠遠遜於太史慈的戰馬。


    所以,當陳武試圖與太史慈拉近距離時,卻發現他的對手總能駕馭著他的戰馬如同狡兔一般靈巧躲開,始終與陳武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搞得陳武無比被動,心中焦急。可是轉念又一想,急有什麽用,與其心急如焚,不如冷靜下來迎接當下太史慈此起彼伏的攻勢。


    他穩住心神,全神貫注的觀察太史慈的一舉一動。


    轉眼間四十多合過去了,二人攻防間甚是翼翼,生怕露出破綻,被對手一擊致命。


    正當陳武承受不住狂風暴雨般的攻擊,失去耐心準備退卻的時候,卻見太史慈嘴角抽了一下,似是承受了某種痛苦。


    接下來太史慈的舉動更堅定了他的這一想法,迎麵撲來長槍的力道明顯不如剛才,特別是右臂不似上一迴合那麽有力。


    他立刻意識到,估計太史慈發力過猛,胳膊受了嚴重的挫傷,以至於使不出全力。


    陳武登時大喜,不過為免太史慈使詐欺騙自己,他並未采取任何行動,直到經曆了一番試探,確定太史慈不似作假之後,忽然暴起,猛然催動戰馬向太史慈靠了一步。


    按照剛才的戰況,這個時候太史慈完全可以靈巧駕馭坐騎躲開,然而這一次他卻未能在短時間內讓戰馬後退,這也進一步堅定了陳武的想法——太史慈負傷了,所以行動不再像剛才那樣靈巧。他將大刀掄得溜圓,直劈太史慈負傷的右臂,“給我死來!”


    眼見刀鋒就要將太史慈一劈為二,去在這時在太史慈的眸中看到無限的精芒。


    隻見太史慈原本僵直的無力的右臂忽然又迴複方才的靈巧,手腕一抖,長槍劃了一個奇特的弧形,用一股詭異的巧勁將陳武手中長刀纏了出去。


    陳武這一刀可謂用出了吃奶的勁兒,被太史慈這麽一繞,偏離了原本的方向,一丈一尺長的寶刀砰的一下砍在了地上,半截刀鋒沒入鬆軟的泥土。他本人亦是被晃了個兩千,雙臂一陣發麻。


    他這才明白原來太史慈肩膀受傷乃是裝出來的,為的就是讓他麻痹大意,隨後尋機取他性命。可是此時反應過來已是為時已晚, 他的寶刀切入地麵之後,竟死死的嵌在地上怎麽拔都拔不出來。太史慈迅速抓住戰機,將長槍送進了槍送進了他的胸口。


    鮮血狂飆,陳武瞪著他那雙猩紅的眸子仰麵墜馬,死不瞑目。


    太史慈首戰得勝,仰天大笑,“早就說這廝非我對手,非來送命,怨不得我!”言訖他槍頭一抬遙指孫策,“孫策小兒,下一個該輪到你了!”


    心腹愛將被斬,孫策氣得哇哇大叫,不顧一應手下勸阻,挺槍直取太史慈。


    與剛才不同,這一次一觸過後太史慈明顯感受到了壓力。憑借久經沙場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他立刻看出孫策無論是力量和技藝都不遜於他,若是正常廝殺二人勝負各半,可是別忘了,此時太史慈已經跟陳武大戰了五十多合,體能不在巔峰狀態。


    而孫策卻是以逸待勞,體能充沛。


    太史慈自知劣勢明顯,這樣耗下去終歸不是辦法。可是他又不想敗走,丟了自家大軍的臉。


    於是,他在迎接孫策應接不暇的攻勢的同時,騰出精力苦思應對之策。該怎麽退敵呢?


    五十合過去了,太史慈有所頓悟——“與孫策相較,自己的優勢在哪裏?馬戰無論是技藝、騎術還是氣力都不分上下。不過……我可是從教主那裏學過太極拳,並在隨後的時間裏研習了五年之久,隨後又跟王越學得了一身的擒拿格鬥工夫。可是若說赤手空拳步戰孫策必不是我對手。”


    想到這兒,太史慈眼前一亮,頓時有了計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孫策的槍頭上,平心靜氣等待著他的機會。


    機會在八十多合時終於降臨。太史慈一眼就看出孫策想要虛晃一槍再出後招,便趁其虛探槍杆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棄掉了手中的兵刃。


    正所謂兵器是武將第二生命,孫策哪裏見過戰陣廝殺還有人自己丟棄兵刃的。莫說是他,兩邊觀戰的數萬士卒更是聞所未聞。


    正當眾人發愣工夫,說時遲那時快,太史慈一把抓住了孫策的槍杆。與孫策爭奪起兵刃來。


    二人立於馬上,你拉我扯,竟以槍杆為軸拔河似的拚起力氣。扯來扯去,太史慈忽然一鬆手,孫策頓時失去重心仰頭載落馬下。


    太史慈毫不遲疑,翻身落馬,縱身一躍撲在孫策身上,右手虎口攀住孫策手腕向內一掰,孫策吃不得痛,下意識鬆開了手裏的長槍。


    太史慈抬腿一腳,將鐵槍踢到十丈以外。孫策借此機會擺脫太史慈的舒服,縱身而起,擺開架勢,虎視眈眈的望著眼前一臉輕鬆的對手。


    太史慈自得一笑,右手平抬,左手高舉,擺出太極慣用的白鶴亮翅式。遂既囂張的向孫策擺了擺手。


    孫策何曾被人這麽挑釁過,登時怒發衝冠,連邁幾個踏步,鐵拳直搗太史慈麵門。


    太史慈不慌不忙,左手一揚一拐,輕而易舉將襲來的拳頭蕩到一側,右腳忽然前伸勾住孫策支撐腿,右手同時立體,直拍孫策下巴,“給我出去吧!”


    隻聽“唔”,孫策如同布袋一般被太史慈推出了七八步遠摔倒在地。接連翻滾好幾下才卸去巨大的力道,咧著嘴站起身來。虎目之中露出驚駭之色。


    “這廝怎麽這麽大的勁兒?”轉念一想,方知其中暗含蹊蹺,稍作追憶想起當年欒奕在洛陽宮中迎戰安息第一勇士赫拉克勒斯時,曾用一套技法精湛的武術將力大無窮的赫拉克勒斯打的灰頭土臉。據人說,欒奕這套拳法最善借用巧勁,拳名太極。


    顯然,眼前的太史慈便是用了太極拳的路數。


    自孫策建立基業以來,他一直把欒奕當做人生中最大的假想敵。對欒奕的一切進行過細致的研究。他鑽研欒奕的書籍、言行,試圖借助閱讀這些書籍在思想上超越欒奕。然而,在通讀過二十遍《原富》《神才言集》之後,他驚訝的發現欒奕的思維當真是天馬行空,博大精深,天文地理無所不容,格物算學無不精通。無論他怎麽努力所觸及的不過就是皮毛而已。就連以聰慧著稱,為人高傲的張昭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平生所學不及欒奕萬一。


    鑽研許久收獲不多,孫策還專門派人赴潁川,把欒奕的啟蒙恩師岑夫子擄到江東,逼問其當年到底都教了欒奕些什麽。


    岑夫子笑了笑,答曰:“唯四書五經而已。”


    “那為什麽欒子奇懂得這麽多東西?”


    岑夫子一臉驕傲,“吾徒聰慧,自悟得之。亦或確得聖母眷顧,賜其非凡智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大教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雲戰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雲戰火並收藏三國大教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