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結而言,大漢朝之所以延續如此吝嗇的牧民製度,乃是受董仲舒儒家思想影響,更加側重於直接保護統治階層的利益。為了讓統治階層獲得最大利益,甚至不惜從精神和物質雙方麵壓榨基層勞動者。
與曆代大漢朝廷不同,欒奕走的則是另外一條路子。一項對儒家思想不慎感冒的他,在施政過程中,僅把儒家思想擺在了輔助位置,轉而追求管家的“倉稟足則知榮辱”,換做白話解釋說就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隻有兜裏有錢,能吃飽飯,才會考慮忠誠、禮儀、道德涵養等深層次的問題。他直言不諱的說:貧困潦倒,饑不擇食的人,與野獸牲畜無異。所以,豐富百姓收入,乃是擺在施政者案前的首要問題。百姓一旦富足,非但不會對朝廷心生歪念,反而會感念朝廷的恩德,盡心盡力為國效力。
與管家足人衣食相伴的,欒奕還將墨家“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設定為自己的施政核心理念之一。將解決“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定位終生理想,借助聖母教推行“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價值觀。
並借死後永生入天堂束縛人們,要求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互愛互利的“兼相愛、交相利”,用教條豔玲信徒不得互爭互害——“別相惡、交相賊”。
十幾年來,隨著教會在教區耕耘、布道,教區儼然呈現出一派“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天下之人皆相愛”的景象。
就這方麵而言,欒奕已經超越了管子和墨子,因為這二位先賢在數百年前提出的隻是一個構想,管子還好,可在齊國境內施展抱負,墨子幹脆默默無聞,隻是把思想傳給了弟子,並未將其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去。而他的弟子,雖說也是人才輩出,但苦於思想有悖於當政者的利益,久久不得重用。
可以說,欒奕是百年來,唯一一個大範圍用管家、墨家思想治國之人。同時,他還將法家依法治國,儒家禮樂製度,道家道法自然融入進來。在不經意間,以聖母教為媒介取管、墨、法、儒諸子百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了一套更加人性、有效且深入人心的管理體係。
既提高了朝廷的施政效率,又為他贏得了民心,還讓百姓過上了更加富足的生活……可謂一箭多雕。
迴到濟南的時候,欒奕剛進家門又被郭嘉拽去了教堂。
從郭嘉的口中,他得到了一好一壞兩則消息。
好消息是,荊州南陽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攜家眷、好友及南陽書院眾弟子前來相投。
賢達來投並非小事。一方麵,代表欒奕過去多年來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教區以外士人的認可;另一方麵,聖母教雖在青兗周邊地區頗受歡迎,但是在荊州、西涼、益州這些遠離濟南國的地方,有大量文人士子仍對其抱有不小的非議,認為它的思想理念和部分言論乃是離經叛道。如今,司馬徽、龐德公這樣名士來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輿論上對聖母教表示支持和肯定。這就等於是給了那些對聖母教抱有偏見之人一記響拳。
欒奕大喜過望,當即令人召集教內文武為諸位賢達接風洗塵。可是眼見酒席即將準備妥當,又覺得像司馬徽、龐德公這樣的世外高人怕是不喜人頭湧動,虛偽的應酬,大宴群臣反倒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於是,他兩手一揮,招唿仆下取消大宴,轉而僅叫上郭嘉、毛玠、徐庶、荀彧、荀攸、程昱幾位司馬徽和龐德公的舊友,加上他自己共計七人,於曆城縣大明湖南岸的曲水亭中擺幾桌小宴,以舊友相逢的姿態宴請遠道而來司馬徽、龐德公、龐統還有黃承彥等人。
欒奕所設置的輕鬆而又雅致的環境,讓司馬徽和龐德公大為受用,直誇欒奕如今雖然身居尚未,但行為舉止跟多年前一樣,一點也沒有變,還是那麽親和、善解人意。
欒奕謙虛幾句,他將目光移植立於龐德身後的龐統身上。此時的龐統已滿十八歲了。模樣雖然比孩童時期長開了不少,耐看了一些,但是總歸還是與俊朗二字毫不沾邊。
一對銅鈴般的牛眼,下邊掛著一個蒜頭鼻。按理說這樣的眼、鼻如果配上一副渾厚的嘴唇,外加中號的嘴,看起來還能順眼許多,最起碼透著英雄的勇武之氣。
可龐統偏偏不是,蒜頭鼻下麵跟了個櫻桃小嘴,跟嘴邊那圈絡腮胡子一點都不搭調。讓人看在眼裏說不出的別扭。
雖說龐統長的是醜了點,但是他的能力欒奕可是心知肚明的。在《三國演義》裏,羅貫中先生更是將他封為與臥龍先生齊先生齊名的鳳雛先生,榮登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上頂尖謀士之列。
當然,事實證明臥龍鳳雛的稱號是羅先生為了豐富故事內容杜撰出來的,但是龐統僅過目一遍便牢記曹操所撰兵法《孟德新書》一事卻是載於史冊的真事。具體故事情節《三國演義》中也有記載,氣得曹操把辛辛苦苦撰寫的兵書付諸一炬。以至於如此優秀的兵家著作徹底失傳。
借此事,足可見龐統具備過目不忘的本領,其博聞強記之能讓人驚歎不已。
曆史上的龐統在劉備帳下效命多年,並未完全得到重用,其才能一直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以至於長期生存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鬱鬱不得誌的他,立功心切,好不容易入蜀時得到個一展能力的機會,卻在三十多歲時死在了落鳳坡下。
可以說,曆史上龐統的一生,並不盡如人意,一方麵在與他長相醜陋,不符合當世的選賢對相貌的標準。另一方麵,其人心高氣傲,對選擇投靠主公標準極高,一般諸侯都看不上眼,即便看上眼也要拿一把,擺出高姿態先給君主來個下馬威。
而這些舉動顯然都大大破壞了高位者對他的第一印象,由此報國無門也就成了自然。
在過去的許多年裏,龐統一直對欒奕大為崇拜,而欒奕呢!又深知龐統才華橫溢。
二者王八對綠豆,本就十分對眼,多年來書信交往不斷,交情頗深。這就免去了那些世俗的虛榮的考驗,龐統不用表現什麽,欒奕自然會對其委以重任,反過來,龐統也會對眼前這位良師益友效死命。
向龐統拱手致意,稍作攀談過後,欒奕將目光集中在了立於司馬徽身後的一名老者身上。
與鶴發童顏,擁有仙人之姿的司馬徽不同,立在他身後的那名老者身材微胖,身上沒有一絲綾羅綢緞,頭上以布繩抒發,身穿一身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淡棕色麻布服,足蹬一對草鞋……
總體而言,這身裝扮與教區貧苦人家的穿著幾近無二,全身加起來還不夠一壇酒錢,十分磕磣。
隻不過老人家穿得雖然不怎麽樣,但是情深麵貌卻是不俗。尤其一雙眼睛,神采奕奕,目光之中透著讓人感到溫暖的親和之光。
多年來閱人無數的欒奕,僅通過這雙光芒四射的眼睛,便可斷定眼前的老者身份不俗。而司馬徽、龐德公將老人家引入主席的舉動,更加證明了老者定然是荊州地麵出類拔萃的智者。
想到這兒,欒奕彬彬有禮的起身詢問起老者的名號,“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先生不敢當。在下黃融字承彥。”
“黃融黃承彥。竟然是他?”欒奕暗暗欣喜。說起這黃承彥,雖說在當朝士人之中鮮有人提及,乃是一個名聲不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熟知曆史的他,卻清楚知道此人非是凡人。他還有個女兒更是非同一般。據說,那姑娘模樣奇臭無比,卻嫁給了諸葛亮為妻,並於孔明廝守終生不離不棄。
想到這兒,欒奕不由好奇,這位黃姑娘到底醜成了什麽樣,竟被世人冠以奇臭無比之名。
將思緒從紛亂中迴歸正途,欒奕又想到了史書中對於黃承彥的評價。據傳,黃承彥乃是墨家後裔,在飽讀詩書的同時,邏輯學、幾何學等多門學科有著極深的造詣,尤其善於製造各類稀奇器具,精通木匠工藝。
曆史上,諸葛亮在這些方麵得到了嶽父大人的親傳,其妻黃氏月英也頗得其父三味。據傳,黃月英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是巾幗少有的奇女子,同時是世界上發明機器人的奠基者、創始人,還可以說是發明創造機器人的開山鼻祖。她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曾使諸葛亮驚羨不已,連連稱奇。諸葛亮對黃月英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更是端詳良久,細細揣摩,默記於心,後來在黃月英指點下,諸葛亮才研製出了木流牛馬及諸葛連弩。
這番傳說在欒奕看來,在無電力情況下製造出機器人,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故事無疑是世人以訛傳訛的杜撰。
但是據欒奕所知,直到21世紀的未來,荊襄一代很多古色古香的工藝品類特產,都是諸葛亮和黃月英研製出來的。同時,還可以聽到很多關於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動人傳說。
那些物件和故事都見證了黃月英的才能。
黃月英尚且才華如此,其父黃承彥的能力可想而知。
!!
與曆代大漢朝廷不同,欒奕走的則是另外一條路子。一項對儒家思想不慎感冒的他,在施政過程中,僅把儒家思想擺在了輔助位置,轉而追求管家的“倉稟足則知榮辱”,換做白話解釋說就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隻有兜裏有錢,能吃飽飯,才會考慮忠誠、禮儀、道德涵養等深層次的問題。他直言不諱的說:貧困潦倒,饑不擇食的人,與野獸牲畜無異。所以,豐富百姓收入,乃是擺在施政者案前的首要問題。百姓一旦富足,非但不會對朝廷心生歪念,反而會感念朝廷的恩德,盡心盡力為國效力。
與管家足人衣食相伴的,欒奕還將墨家“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設定為自己的施政核心理念之一。將解決“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定位終生理想,借助聖母教推行“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價值觀。
並借死後永生入天堂束縛人們,要求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互愛互利的“兼相愛、交相利”,用教條豔玲信徒不得互爭互害——“別相惡、交相賊”。
十幾年來,隨著教會在教區耕耘、布道,教區儼然呈現出一派“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天下之人皆相愛”的景象。
就這方麵而言,欒奕已經超越了管子和墨子,因為這二位先賢在數百年前提出的隻是一個構想,管子還好,可在齊國境內施展抱負,墨子幹脆默默無聞,隻是把思想傳給了弟子,並未將其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去。而他的弟子,雖說也是人才輩出,但苦於思想有悖於當政者的利益,久久不得重用。
可以說,欒奕是百年來,唯一一個大範圍用管家、墨家思想治國之人。同時,他還將法家依法治國,儒家禮樂製度,道家道法自然融入進來。在不經意間,以聖母教為媒介取管、墨、法、儒諸子百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了一套更加人性、有效且深入人心的管理體係。
既提高了朝廷的施政效率,又為他贏得了民心,還讓百姓過上了更加富足的生活……可謂一箭多雕。
迴到濟南的時候,欒奕剛進家門又被郭嘉拽去了教堂。
從郭嘉的口中,他得到了一好一壞兩則消息。
好消息是,荊州南陽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攜家眷、好友及南陽書院眾弟子前來相投。
賢達來投並非小事。一方麵,代表欒奕過去多年來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教區以外士人的認可;另一方麵,聖母教雖在青兗周邊地區頗受歡迎,但是在荊州、西涼、益州這些遠離濟南國的地方,有大量文人士子仍對其抱有不小的非議,認為它的思想理念和部分言論乃是離經叛道。如今,司馬徽、龐德公這樣名士來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輿論上對聖母教表示支持和肯定。這就等於是給了那些對聖母教抱有偏見之人一記響拳。
欒奕大喜過望,當即令人召集教內文武為諸位賢達接風洗塵。可是眼見酒席即將準備妥當,又覺得像司馬徽、龐德公這樣的世外高人怕是不喜人頭湧動,虛偽的應酬,大宴群臣反倒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於是,他兩手一揮,招唿仆下取消大宴,轉而僅叫上郭嘉、毛玠、徐庶、荀彧、荀攸、程昱幾位司馬徽和龐德公的舊友,加上他自己共計七人,於曆城縣大明湖南岸的曲水亭中擺幾桌小宴,以舊友相逢的姿態宴請遠道而來司馬徽、龐德公、龐統還有黃承彥等人。
欒奕所設置的輕鬆而又雅致的環境,讓司馬徽和龐德公大為受用,直誇欒奕如今雖然身居尚未,但行為舉止跟多年前一樣,一點也沒有變,還是那麽親和、善解人意。
欒奕謙虛幾句,他將目光移植立於龐德身後的龐統身上。此時的龐統已滿十八歲了。模樣雖然比孩童時期長開了不少,耐看了一些,但是總歸還是與俊朗二字毫不沾邊。
一對銅鈴般的牛眼,下邊掛著一個蒜頭鼻。按理說這樣的眼、鼻如果配上一副渾厚的嘴唇,外加中號的嘴,看起來還能順眼許多,最起碼透著英雄的勇武之氣。
可龐統偏偏不是,蒜頭鼻下麵跟了個櫻桃小嘴,跟嘴邊那圈絡腮胡子一點都不搭調。讓人看在眼裏說不出的別扭。
雖說龐統長的是醜了點,但是他的能力欒奕可是心知肚明的。在《三國演義》裏,羅貫中先生更是將他封為與臥龍先生齊先生齊名的鳳雛先生,榮登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上頂尖謀士之列。
當然,事實證明臥龍鳳雛的稱號是羅先生為了豐富故事內容杜撰出來的,但是龐統僅過目一遍便牢記曹操所撰兵法《孟德新書》一事卻是載於史冊的真事。具體故事情節《三國演義》中也有記載,氣得曹操把辛辛苦苦撰寫的兵書付諸一炬。以至於如此優秀的兵家著作徹底失傳。
借此事,足可見龐統具備過目不忘的本領,其博聞強記之能讓人驚歎不已。
曆史上的龐統在劉備帳下效命多年,並未完全得到重用,其才能一直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以至於長期生存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鬱鬱不得誌的他,立功心切,好不容易入蜀時得到個一展能力的機會,卻在三十多歲時死在了落鳳坡下。
可以說,曆史上龐統的一生,並不盡如人意,一方麵在與他長相醜陋,不符合當世的選賢對相貌的標準。另一方麵,其人心高氣傲,對選擇投靠主公標準極高,一般諸侯都看不上眼,即便看上眼也要拿一把,擺出高姿態先給君主來個下馬威。
而這些舉動顯然都大大破壞了高位者對他的第一印象,由此報國無門也就成了自然。
在過去的許多年裏,龐統一直對欒奕大為崇拜,而欒奕呢!又深知龐統才華橫溢。
二者王八對綠豆,本就十分對眼,多年來書信交往不斷,交情頗深。這就免去了那些世俗的虛榮的考驗,龐統不用表現什麽,欒奕自然會對其委以重任,反過來,龐統也會對眼前這位良師益友效死命。
向龐統拱手致意,稍作攀談過後,欒奕將目光集中在了立於司馬徽身後的一名老者身上。
與鶴發童顏,擁有仙人之姿的司馬徽不同,立在他身後的那名老者身材微胖,身上沒有一絲綾羅綢緞,頭上以布繩抒發,身穿一身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淡棕色麻布服,足蹬一對草鞋……
總體而言,這身裝扮與教區貧苦人家的穿著幾近無二,全身加起來還不夠一壇酒錢,十分磕磣。
隻不過老人家穿得雖然不怎麽樣,但是情深麵貌卻是不俗。尤其一雙眼睛,神采奕奕,目光之中透著讓人感到溫暖的親和之光。
多年來閱人無數的欒奕,僅通過這雙光芒四射的眼睛,便可斷定眼前的老者身份不俗。而司馬徽、龐德公將老人家引入主席的舉動,更加證明了老者定然是荊州地麵出類拔萃的智者。
想到這兒,欒奕彬彬有禮的起身詢問起老者的名號,“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先生不敢當。在下黃融字承彥。”
“黃融黃承彥。竟然是他?”欒奕暗暗欣喜。說起這黃承彥,雖說在當朝士人之中鮮有人提及,乃是一個名聲不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熟知曆史的他,卻清楚知道此人非是凡人。他還有個女兒更是非同一般。據說,那姑娘模樣奇臭無比,卻嫁給了諸葛亮為妻,並於孔明廝守終生不離不棄。
想到這兒,欒奕不由好奇,這位黃姑娘到底醜成了什麽樣,竟被世人冠以奇臭無比之名。
將思緒從紛亂中迴歸正途,欒奕又想到了史書中對於黃承彥的評價。據傳,黃承彥乃是墨家後裔,在飽讀詩書的同時,邏輯學、幾何學等多門學科有著極深的造詣,尤其善於製造各類稀奇器具,精通木匠工藝。
曆史上,諸葛亮在這些方麵得到了嶽父大人的親傳,其妻黃氏月英也頗得其父三味。據傳,黃月英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是巾幗少有的奇女子,同時是世界上發明機器人的奠基者、創始人,還可以說是發明創造機器人的開山鼻祖。她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曾使諸葛亮驚羨不已,連連稱奇。諸葛亮對黃月英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更是端詳良久,細細揣摩,默記於心,後來在黃月英指點下,諸葛亮才研製出了木流牛馬及諸葛連弩。
這番傳說在欒奕看來,在無電力情況下製造出機器人,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故事無疑是世人以訛傳訛的杜撰。
但是據欒奕所知,直到21世紀的未來,荊襄一代很多古色古香的工藝品類特產,都是諸葛亮和黃月英研製出來的。同時,還可以聽到很多關於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動人傳說。
那些物件和故事都見證了黃月英的才能。
黃月英尚且才華如此,其父黃承彥的能力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