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一零章塵埃落定(三)
蔣公在洛陽,坐立不安的等著第三師一萬五千餘部隊,攻克潼關的消息、在上有飛機轟炸,後有大炮支援的情況下,第三師還是沒有辦法叩開由紅四十軍兩個主力團把守的潼關大門。
反而在潼關指揮戰鬥的劉三民,確實意氣風發,貫徹了曾一陽做好防空的部署,不但部隊在敵人空襲中傷亡不大,反而,讓敵人在群山峻嶺中,損失了多架飛機。
就在敵機剛剛唿嘯著投下炸彈後,劉三民搖晃著腦袋,甩掉山洞頂掉下的碎石屑,對參謀長朱敬忠說:“向指揮部報告,我部兩個團,頂住敵人進攻9日,部隊傷亡400餘人,但所有高地,和關隘都在我們手中。請軍長放心,我們團一定堅守陣地至戰役勝利。”
“團長,部隊已經很疲倦了,是不是讓軍長派給我們一個新兵團,做預備部隊?”朱敬忠和劉三民一樣,都是從曾一陽帶的老部隊中走出來的,所以一直稱唿曾一陽為軍長。
劉三民將手槍從槍套裏掏了出來,不緊不慢的給槍中上滿了子彈,眼神遊離在山洞外的濃煙中,擔心的說:“軍長那裏也夠嗆,不但要頂住中央軍的三個師的進攻,還要騰出手來,將晉綏軍的部隊先打垮,兵力本來就不夠。再說了,還有在商洛一路攻打藍田的67軍,這可是個大家夥,我估計,即便向軍長要部隊也不會有,反而不如我們多東腦筋,減少傷亡的同時,還要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哢嚓――
上好子彈後,劉三民快速的槍別在了腰間,頭也不迴的,衝出山洞,朱敬忠就聽得。“轟炸過後,敵人又要進攻了,我去陣地看看,你守著電台……”就不見了他的蹤影。
朱敬忠搖頭不語。
這不過是陝西大地上戰鬥的一個小插曲,相比潼關的穩固防守,韓城卻是岌岌可危,晉綏軍商震指揮4個師,渡過孟津渡口,一舉攻克龍川。
大軍直接進逼韓城,而韓城方麵就曾一陽的四十軍軍部,吳高群第101師的一個團和師部,總兵力不足7000人,雖然構築了穩固的外圍陣地。但是還是無法抵擋敵人大軍的瘋狂進攻。老舊的城牆承受不住長久的炮擊,一度被攻破城牆,在城內巷戰。
好在韓城的大部分居民都被遷移到了蒲城,城內都是紅軍戰士,才沒有波及到平民的傷亡。
在靠近南門的一處地下工事裏,曾一陽苦笑著對著吳高群。後者臉上黑一塊,白一塊,顯然是剛從戰場上下來。
“軍長,你一定要離開韓城。”吳高群想都沒想,就這樣要求著曾一陽。
瞪了一眼,想要架起他的幾個警衛營的戰士,曾一陽的威壓之下,戰士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反而看向了給他們下命令大的吳高群。
曾一陽將桌子上的地圖輕輕的拿起來,高高舉起其中的一角,抖動了一會兒,將灰塵,和土屑全部抖落下來。發現吳高群還固執的站在他的身前,卷起地圖,對吳高群問到:“部隊傷亡如何?”
“傷亡很大?王立發的一個主力團,主要是在今天上午的巷戰中,傷亡了兩個連。所有部隊已經減員1000人,但是彈藥還充足,都是老部隊,戰士的士氣還很高。”
曾一陽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地圖重新攤開,對吳高群問:“再守3天,還守的住嗎?”
“3天?”吳高群想都沒想,直接迴答到:“完全沒有問題,敵人雖說有四個師,但其他地方河段冰麵被我軍破壞。隻留了這麽一個渡河口,敵人的補充並不容易,加上我軍遊擊部隊經常伏擊他們的輜重部隊。別說3天,就是半個月也沒有問題。”
曾一陽頓時拉下臉不悅的問:“那你還讓我逃走?”
“我?”吳高群頓時埡口,政委是被曾一陽‘騙’走了,和陳光一起,帶著紅四十軍主力部隊,圍殲已經進入洛河附近的晉綏軍連個軍,20多個團。
臨走,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保證曾一陽的安全,可現在韓城很可能要進入短兵相接的困境,他哪裏再敢留著曾一陽,才勸他離開韓城。
曾一陽看著吳高群緊張的樣子,心說,我要是走了,對的起戰死在韓城的紅軍指戰員嗎?對的起在潼關浴血奮戰的老部隊嗎?一個臨陣脫逃的將軍,他的恥辱,用一生的榮耀都洗涮不盡。
他此時才明白,為什麽彭總在部隊最危難的時候,也會堅持在前線,從來不輕言撤退。
實在受不了吳高群緊張的樣子,曾一陽才解釋道:“你以為韓城真的能被打下來嗎?不會。不但如此,而且陝西的兵事既將了解,多則5天,快則3天之內,必然見分曉。”
曾一陽的底氣來的是如此的足,以至於,吳高群無法分辨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冬季作戰的好處很多,北方冬天寒冷,山西方麵,雖然是有機場,還有不少飛機,但是冬天起降飛機都是很困難的,稍有閃失就是滑出跑道,飛機損壞。
才幾天時間,曾一陽就明顯感覺,敵人的飛機少了很多。也不像開戰第一天那麽密集了。說明他們的飛機耗損絕對是個大問題。少了天上飛機的支援,敵人的進攻也會遜色不少。
曾一陽這麽想,就是為了部隊少一點傷亡,其次他也想早一點結束戰亂,還國家一個短暫的安定期。中日之戰終不可免,如果一直這樣打到1937年,抗戰真的就要像曆史上那樣,拖到日本投降,日本人還牢牢占據著中國的大片領土。這對於曾一陽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知道曆史,還不改變這段曆史,對於已經手握大軍的一方統帥,曾一陽怎麽忍得下這口氣?
發現吳高群還是躍躍欲試的對著衛兵使眼色,曾一陽心說,你這個大師長,一個勁的和自己過不去幹什麽?
從兜裏拿出了兩張電報,在吳高群的眼前晃了晃,解釋到:“甘肅國民革命新一軍,接受我軍主張,和賀老總一同通電,全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並接受紅軍改編,軍長鄧寶珊已經到了西安,和項政委開始商討改編事宜。”
“而剛進入陝西的東北軍67軍,後勤輜重部隊被我軍伏擊,二十五軍果斷出擊,消滅敵人3個團。主力被圍困在驪山附近,饑寒交迫下,部隊嘩變,王以哲將軍無奈之下率部隊起義。”
……
“你說,我還有必要在這個時候撤離前線嗎?”曾一陽反問著,看到吳高群盯著他手中的電報,臉上震驚的樣子,帶著疑惑。
“去去去――,自己去看。”曾一陽將電報甩手丟給吳高群,心說,還是自己威信不足啊!連報個喜事,部下都不相信,失敗,太失敗了。
他就不想想,他的這個喜事太誇張了一點,難道就沒想過剛剛掌握一省的政權才不久,就又有一個省起義,連帶著在西安的項英都是在雲裏霧裏的,不知所以。
還是賀老總解釋,才讓他釋然。原來鄧寶珊一直都和黨有聯係,時常接濟被追捕的黨員。就連賀老總也當年流落西安的時候,受到過他的接濟的500大洋。
在張含輝和賀老總的遊說下,鄧寶珊果斷決定,宣布他甘肅絕對不打內戰,堅決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仗打到這個份上,蔣公也沒有了辦法,聽說胡宗南第一時間將部隊從寶雞前線,退守四川,他也沒有生氣。反而帶著一幹幕僚,離開洛陽,迴到了南京。
當晚,被圍困在洛河穀底的晉綏軍兩個軍,幾次突圍不成,反而受到剛投入戰場的炮兵縱隊的猛烈攻擊。防線進一步被壓縮,閻錫山在傅作義的停戰建議下,讓圍困韓城的部隊停止了進攻。
從軍事行動改變為政治談判,派出晉綏軍前線總指揮,商震和紅軍談判。
晉綏軍撤兵已經成了事實,就是曾一陽想要什麽樣的代價,讓攻入陝西的晉綏軍安全撤離陝西才是個問題。
內戰越打,規模越大,蔣公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也是有理想的,不甘心中國就此沉淪下去。政治抱負,在國內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他用了一個錯誤的方法,來解決黨派之間的矛盾。
日軍增兵遼寧,東北軍和日軍的摩擦越來越大,如果再派兵大戰西北,那麽離他再一次下台的日子也不遠了。如果這次下台,那麽國內戰事將更一步糜爛,他的上台也就變得遙遙無期。
失魂落魄的蔣公呆在他的書房裏,死死的看著地圖上,不斷增加的紅色區域,晃的他直眼花。不禁反問,自己根本就沒有錯,一個統一的國家,才能是強大的,但是現在國家四分五裂。眼看紅軍被圍剿的不成樣子,冒出來一個曾一陽,不但在江西戰局上攪的天翻地覆,讓中央軍損失慘重,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西北又被他搞的烏煙瘴氣,難道他真的是自己的克星?
在南昌行營的楊永泰匆忙趕到南京,就看到了這麽一幕,執掌全軍的蔣公竟然落寞的不成樣子。這在他的影像中,隻有上一次下台可比。
楊永泰輕聲的走到了蔣公身邊,低聲叫到:“委座……”
“自我掌兵,未有此等大敗,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蔣公低聲沉吟道。
楊永泰為難著說:“這個?”
楊永泰明白,蔣公不是一個會承認失敗的人,就像是他忌諱他的出生一樣。
“委座,或許,政府可以和江西方麵談判……”楊永泰試探著說道。
“連你也……”蔣公根本不相信,楊永泰會跟他說這樣的話。連‘攘外必先安內’的條陳,都是楊永泰一手抄刀,這麽可能會自相矛盾呢?
楊永泰深深的歎了口氣,他也沒想到,雜牌軍對於內戰如此的反感,不斷的起義,投誠。“現如今,甘肅、陝西、寧夏都被賀龍曾一陽部所占領,其勢力之大,實力之強,非用全國之兵力,不然絕無勝利之望。對於西北來說,那些不毛之地,即便給了他們,也不見得能鬧出多大的動靜來,反而江西福建才是黨國之根基,南京政府中,最重要的幾個三個省江蘇、浙江和安徽,都於這幾個省接壤。如果我們和紅軍簽訂停戰協議,一致決定抗日,而讓他們讓出南方,隻保留西北三省……”
“糊塗。”蔣公生氣的打斷道。
楊永泰一如既往的文人般的淡定,微微笑道:“委座,請聽我說完。”
“南京方麵可以控製的部隊不過百萬,但全**閥割據還有幾十處,不但嚴重危害國家統一,而且各地號令不一,擅自截取稅收,國家越來越弱。如果**接受從南方撤離,對於他們來說可以背靠蘇聯,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但對我們來說,是解決所有國內小軍閥的絕對好機會。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部,貴州的王家烈,雲南的雲龍等等。而我們可以劃到一個**的行軍路線,讓他們不動聲色的進入這些地方,而不明真相的各地軍閥,必然和**開戰,中央軍尾隨之下,全麵接收這些省份不是難事,還可以消弱江西紅軍。”楊永泰的計劃不可謂不毒,害人又害己,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能夠成功接收數個大省,南京政府必然空前強大。
貴州、廣西、雲南、湖南、四川,已經包攬了整個大西南,誘惑不可謂不大。
蔣公不置可否的走到地圖前,他需要想想,楊永泰知道,蔣公不會放棄這個擴大自己實力的機會。
悄悄的退出了蔣公的書房。
第二天,蔣公的特使楊永泰和張治中將軍神秘的來到了江西前線,宜黃縣,通過前線,表達了南京政府的這種意願,西北三省可以被政府承認,但其他地方不能有**領導的軍隊。
一時間,瑞金和中央軍打了五年惡戰的紅軍主要領導都愕然。但隨後,西北三省解放的消息,傳到了瑞金,才讓所有人明白,為什麽蔣公服軟了。
被失敗籠罩了整整半年的中央蘇區,又一次沸騰了起來……
第一一零章塵埃落定(三)
蔣公在洛陽,坐立不安的等著第三師一萬五千餘部隊,攻克潼關的消息、在上有飛機轟炸,後有大炮支援的情況下,第三師還是沒有辦法叩開由紅四十軍兩個主力團把守的潼關大門。
反而在潼關指揮戰鬥的劉三民,確實意氣風發,貫徹了曾一陽做好防空的部署,不但部隊在敵人空襲中傷亡不大,反而,讓敵人在群山峻嶺中,損失了多架飛機。
就在敵機剛剛唿嘯著投下炸彈後,劉三民搖晃著腦袋,甩掉山洞頂掉下的碎石屑,對參謀長朱敬忠說:“向指揮部報告,我部兩個團,頂住敵人進攻9日,部隊傷亡400餘人,但所有高地,和關隘都在我們手中。請軍長放心,我們團一定堅守陣地至戰役勝利。”
“團長,部隊已經很疲倦了,是不是讓軍長派給我們一個新兵團,做預備部隊?”朱敬忠和劉三民一樣,都是從曾一陽帶的老部隊中走出來的,所以一直稱唿曾一陽為軍長。
劉三民將手槍從槍套裏掏了出來,不緊不慢的給槍中上滿了子彈,眼神遊離在山洞外的濃煙中,擔心的說:“軍長那裏也夠嗆,不但要頂住中央軍的三個師的進攻,還要騰出手來,將晉綏軍的部隊先打垮,兵力本來就不夠。再說了,還有在商洛一路攻打藍田的67軍,這可是個大家夥,我估計,即便向軍長要部隊也不會有,反而不如我們多東腦筋,減少傷亡的同時,還要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哢嚓――
上好子彈後,劉三民快速的槍別在了腰間,頭也不迴的,衝出山洞,朱敬忠就聽得。“轟炸過後,敵人又要進攻了,我去陣地看看,你守著電台……”就不見了他的蹤影。
朱敬忠搖頭不語。
這不過是陝西大地上戰鬥的一個小插曲,相比潼關的穩固防守,韓城卻是岌岌可危,晉綏軍商震指揮4個師,渡過孟津渡口,一舉攻克龍川。
大軍直接進逼韓城,而韓城方麵就曾一陽的四十軍軍部,吳高群第101師的一個團和師部,總兵力不足7000人,雖然構築了穩固的外圍陣地。但是還是無法抵擋敵人大軍的瘋狂進攻。老舊的城牆承受不住長久的炮擊,一度被攻破城牆,在城內巷戰。
好在韓城的大部分居民都被遷移到了蒲城,城內都是紅軍戰士,才沒有波及到平民的傷亡。
在靠近南門的一處地下工事裏,曾一陽苦笑著對著吳高群。後者臉上黑一塊,白一塊,顯然是剛從戰場上下來。
“軍長,你一定要離開韓城。”吳高群想都沒想,就這樣要求著曾一陽。
瞪了一眼,想要架起他的幾個警衛營的戰士,曾一陽的威壓之下,戰士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反而看向了給他們下命令大的吳高群。
曾一陽將桌子上的地圖輕輕的拿起來,高高舉起其中的一角,抖動了一會兒,將灰塵,和土屑全部抖落下來。發現吳高群還固執的站在他的身前,卷起地圖,對吳高群問到:“部隊傷亡如何?”
“傷亡很大?王立發的一個主力團,主要是在今天上午的巷戰中,傷亡了兩個連。所有部隊已經減員1000人,但是彈藥還充足,都是老部隊,戰士的士氣還很高。”
曾一陽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地圖重新攤開,對吳高群問:“再守3天,還守的住嗎?”
“3天?”吳高群想都沒想,直接迴答到:“完全沒有問題,敵人雖說有四個師,但其他地方河段冰麵被我軍破壞。隻留了這麽一個渡河口,敵人的補充並不容易,加上我軍遊擊部隊經常伏擊他們的輜重部隊。別說3天,就是半個月也沒有問題。”
曾一陽頓時拉下臉不悅的問:“那你還讓我逃走?”
“我?”吳高群頓時埡口,政委是被曾一陽‘騙’走了,和陳光一起,帶著紅四十軍主力部隊,圍殲已經進入洛河附近的晉綏軍連個軍,20多個團。
臨走,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保證曾一陽的安全,可現在韓城很可能要進入短兵相接的困境,他哪裏再敢留著曾一陽,才勸他離開韓城。
曾一陽看著吳高群緊張的樣子,心說,我要是走了,對的起戰死在韓城的紅軍指戰員嗎?對的起在潼關浴血奮戰的老部隊嗎?一個臨陣脫逃的將軍,他的恥辱,用一生的榮耀都洗涮不盡。
他此時才明白,為什麽彭總在部隊最危難的時候,也會堅持在前線,從來不輕言撤退。
實在受不了吳高群緊張的樣子,曾一陽才解釋道:“你以為韓城真的能被打下來嗎?不會。不但如此,而且陝西的兵事既將了解,多則5天,快則3天之內,必然見分曉。”
曾一陽的底氣來的是如此的足,以至於,吳高群無法分辨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冬季作戰的好處很多,北方冬天寒冷,山西方麵,雖然是有機場,還有不少飛機,但是冬天起降飛機都是很困難的,稍有閃失就是滑出跑道,飛機損壞。
才幾天時間,曾一陽就明顯感覺,敵人的飛機少了很多。也不像開戰第一天那麽密集了。說明他們的飛機耗損絕對是個大問題。少了天上飛機的支援,敵人的進攻也會遜色不少。
曾一陽這麽想,就是為了部隊少一點傷亡,其次他也想早一點結束戰亂,還國家一個短暫的安定期。中日之戰終不可免,如果一直這樣打到1937年,抗戰真的就要像曆史上那樣,拖到日本投降,日本人還牢牢占據著中國的大片領土。這對於曾一陽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知道曆史,還不改變這段曆史,對於已經手握大軍的一方統帥,曾一陽怎麽忍得下這口氣?
發現吳高群還是躍躍欲試的對著衛兵使眼色,曾一陽心說,你這個大師長,一個勁的和自己過不去幹什麽?
從兜裏拿出了兩張電報,在吳高群的眼前晃了晃,解釋到:“甘肅國民革命新一軍,接受我軍主張,和賀老總一同通電,全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並接受紅軍改編,軍長鄧寶珊已經到了西安,和項政委開始商討改編事宜。”
“而剛進入陝西的東北軍67軍,後勤輜重部隊被我軍伏擊,二十五軍果斷出擊,消滅敵人3個團。主力被圍困在驪山附近,饑寒交迫下,部隊嘩變,王以哲將軍無奈之下率部隊起義。”
……
“你說,我還有必要在這個時候撤離前線嗎?”曾一陽反問著,看到吳高群盯著他手中的電報,臉上震驚的樣子,帶著疑惑。
“去去去――,自己去看。”曾一陽將電報甩手丟給吳高群,心說,還是自己威信不足啊!連報個喜事,部下都不相信,失敗,太失敗了。
他就不想想,他的這個喜事太誇張了一點,難道就沒想過剛剛掌握一省的政權才不久,就又有一個省起義,連帶著在西安的項英都是在雲裏霧裏的,不知所以。
還是賀老總解釋,才讓他釋然。原來鄧寶珊一直都和黨有聯係,時常接濟被追捕的黨員。就連賀老總也當年流落西安的時候,受到過他的接濟的500大洋。
在張含輝和賀老總的遊說下,鄧寶珊果斷決定,宣布他甘肅絕對不打內戰,堅決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仗打到這個份上,蔣公也沒有了辦法,聽說胡宗南第一時間將部隊從寶雞前線,退守四川,他也沒有生氣。反而帶著一幹幕僚,離開洛陽,迴到了南京。
當晚,被圍困在洛河穀底的晉綏軍兩個軍,幾次突圍不成,反而受到剛投入戰場的炮兵縱隊的猛烈攻擊。防線進一步被壓縮,閻錫山在傅作義的停戰建議下,讓圍困韓城的部隊停止了進攻。
從軍事行動改變為政治談判,派出晉綏軍前線總指揮,商震和紅軍談判。
晉綏軍撤兵已經成了事實,就是曾一陽想要什麽樣的代價,讓攻入陝西的晉綏軍安全撤離陝西才是個問題。
內戰越打,規模越大,蔣公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也是有理想的,不甘心中國就此沉淪下去。政治抱負,在國內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他用了一個錯誤的方法,來解決黨派之間的矛盾。
日軍增兵遼寧,東北軍和日軍的摩擦越來越大,如果再派兵大戰西北,那麽離他再一次下台的日子也不遠了。如果這次下台,那麽國內戰事將更一步糜爛,他的上台也就變得遙遙無期。
失魂落魄的蔣公呆在他的書房裏,死死的看著地圖上,不斷增加的紅色區域,晃的他直眼花。不禁反問,自己根本就沒有錯,一個統一的國家,才能是強大的,但是現在國家四分五裂。眼看紅軍被圍剿的不成樣子,冒出來一個曾一陽,不但在江西戰局上攪的天翻地覆,讓中央軍損失慘重,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西北又被他搞的烏煙瘴氣,難道他真的是自己的克星?
在南昌行營的楊永泰匆忙趕到南京,就看到了這麽一幕,執掌全軍的蔣公竟然落寞的不成樣子。這在他的影像中,隻有上一次下台可比。
楊永泰輕聲的走到了蔣公身邊,低聲叫到:“委座……”
“自我掌兵,未有此等大敗,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蔣公低聲沉吟道。
楊永泰為難著說:“這個?”
楊永泰明白,蔣公不是一個會承認失敗的人,就像是他忌諱他的出生一樣。
“委座,或許,政府可以和江西方麵談判……”楊永泰試探著說道。
“連你也……”蔣公根本不相信,楊永泰會跟他說這樣的話。連‘攘外必先安內’的條陳,都是楊永泰一手抄刀,這麽可能會自相矛盾呢?
楊永泰深深的歎了口氣,他也沒想到,雜牌軍對於內戰如此的反感,不斷的起義,投誠。“現如今,甘肅、陝西、寧夏都被賀龍曾一陽部所占領,其勢力之大,實力之強,非用全國之兵力,不然絕無勝利之望。對於西北來說,那些不毛之地,即便給了他們,也不見得能鬧出多大的動靜來,反而江西福建才是黨國之根基,南京政府中,最重要的幾個三個省江蘇、浙江和安徽,都於這幾個省接壤。如果我們和紅軍簽訂停戰協議,一致決定抗日,而讓他們讓出南方,隻保留西北三省……”
“糊塗。”蔣公生氣的打斷道。
楊永泰一如既往的文人般的淡定,微微笑道:“委座,請聽我說完。”
“南京方麵可以控製的部隊不過百萬,但全**閥割據還有幾十處,不但嚴重危害國家統一,而且各地號令不一,擅自截取稅收,國家越來越弱。如果**接受從南方撤離,對於他們來說可以背靠蘇聯,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但對我們來說,是解決所有國內小軍閥的絕對好機會。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部,貴州的王家烈,雲南的雲龍等等。而我們可以劃到一個**的行軍路線,讓他們不動聲色的進入這些地方,而不明真相的各地軍閥,必然和**開戰,中央軍尾隨之下,全麵接收這些省份不是難事,還可以消弱江西紅軍。”楊永泰的計劃不可謂不毒,害人又害己,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能夠成功接收數個大省,南京政府必然空前強大。
貴州、廣西、雲南、湖南、四川,已經包攬了整個大西南,誘惑不可謂不大。
蔣公不置可否的走到地圖前,他需要想想,楊永泰知道,蔣公不會放棄這個擴大自己實力的機會。
悄悄的退出了蔣公的書房。
第二天,蔣公的特使楊永泰和張治中將軍神秘的來到了江西前線,宜黃縣,通過前線,表達了南京政府的這種意願,西北三省可以被政府承認,但其他地方不能有**領導的軍隊。
一時間,瑞金和中央軍打了五年惡戰的紅軍主要領導都愕然。但隨後,西北三省解放的消息,傳到了瑞金,才讓所有人明白,為什麽蔣公服軟了。
被失敗籠罩了整整半年的中央蘇區,又一次沸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