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未至,午門外已列滿九旄雲罕。暹羅使團的象隊踏碎晨霜,金鞍上鑲嵌的翡翠映著宮燈,在青石板投下粼粼波光。淩風按劍立於丹墀東側,目光掃過象背上顫動的鎏金箱籠——第三隻象鞍的纏枝紋突兀斷了一截,像是被利器生生削去。
“淩大人。”林清芷廣袖輕拂,袖中銀針挑住一片飄落的孔雀翎。翎毛根部泛著靛藍,針尖觸及竟微微發黑,“象奴的束腰銅扣,刻的是三年前琉球海盜的徽記。”
話音未落,禮炮轟鳴。暹羅正使披著綴滿南洋珍珠的袈裟,赤足踏上禦道。他手中降書帛卷展開時,一股刺鼻的龍涎香彌散開來,前排的鴻臚寺官員突然眼神渙散。林清芷指尖金針疾射,刺入最近一名官員的百會穴:“香裏摻了曼陀羅花粉,快封百官口鼻!”
淩風劍鞘猛擊地麵,蟄伏在簷角的錦衣衛同時甩出浸藥麵巾。暹羅副使見狀,忽然高舉鑲滿紅寶石的聖水瓶:“此乃我王庭聖物,請陛下親迎!”瓶口傾斜的刹那,慕容雪從西華門策馬躍出,馬鞭卷住瓶身猛拽。潑灑的“聖水”濺在漢白玉欄上,頓時騰起刺目白煙——竟是能蝕穿石料的暹羅火油!
“好個獻降!”嘉靖帝冷笑起身,九龍袍袖震落案上茶盞。碎瓷片劃過降書帛卷,割裂的夾層中簌簌落下金粉,拚湊出薊州邊防圖的輪廓。柳如煙懷抱焦尾琴款步上前,琴弦勾住正使腕間佛珠,七寶瓔珞應聲而斷,滾落的瑪瑙內竟藏著微型信炮!
拓跋明珠彎刀出鞘,刀光如雪掠過象隊。第三頭白象受驚揚起前蹄,鞍韉轟然崩裂,二十架精鋼弩機顯露真容——弩身銘文正是工部軍器局上月失竊的那批!“難怪暹羅戰象能破安南象陣。”淩風劍尖挑開弩機機關,三棱箭簇寒光凜冽,“原來用的是我朝禁軍的神臂弩!”
暹羅正使突然扯破袈裟,內襯赫然繡著五軍營的玄鳥紋。他喉結滾動發出古怪音節,潛伏在貢品箱中的死士破箱而出,每人手中握著的卻不是刀劍,而是戶部新鑄的洪武通寶——邊緣開刃的錢幣如飛蝗般襲向禦座!
藍蝶衣旋身灑出藥粉,銅錢觸及粉末竟在空中自燃。趙明月軟劍絞住漫天火雨,劍鋒擦過一名死士耳際,挑出半截蠟封的密信:“他們的耳道藏著屍語蠱!信上用苗文寫著‘辰時三刻,炸永定門’!”
白鳳的漕幫漢子從護城河底浮出,拖上來十條浸透火油的麻繩。繩頭焦黑的咬痕分明是暹羅戰象的齒印——這些畜生昨夜竟在啃噬水門鐵索!慕容雪劈手奪過馴象師的骨笛,吹出的卻是《破陣樂》的調子。狂躁的象群突然調頭,將死士陣營衝得七零八落。
“陛下可知這些象奴的真實身份?”林清芷銀針封住正使七竅,從他假髻中扯出人皮麵具。麵具下的黥麵刺青,正是當年被淩風剿滅的東海倭寇頭目標識,“三年前台州海戰,臣親眼見此人葬身火海。”
淩風突然躍上城樓,劍鋒指向正陽門方向。晨霧中升起三道狼煙,卻是用遼東精炭特製的靛藍色——正是邊軍約定好的危機信號。拓跋明珠翻身上馬,手中令旗劃過貢品箱上暹羅梵文:“這些箱板的木紋是嶺南鐵力木,去年工部修皇陵時丟了三十根!”
嘉靖帝摔碎鎮國玉璽的仿品,內層掉出半枚虎符:“好個裏應外合!傳旨,光祿寺即刻查驗所有貢品,凡有夾層者——”他猛然揪住正使衣領,從袈裟暗袋抖落出蓋著鳳陽府尹印的鹽引,“給朕熔了鑄成鎖鏈,把這群豺狼拴在太廟階前!”
日上三竿時,八名緋衣女子押送著二十車證物踏入武英殿。林清芷展開的《海防圖》上,暹羅使團的行進路線與倭寇劫掠軌跡完全重合;柳如煙的琴腹暗格倒出三百顆東珠,每顆珠芯都刻著晉商錢莊的密押;藍蝶衣的藥杵搗碎最後一顆“聖水”結晶,析出的硝石粉末與九門火藥同源;慕容雪的馬鞭纏著七名馴象師的脖頸,每人後腰都別著五軍營的箭囊鑰匙;拓跋明珠的彎刀釘著三十六封密信,火漆印竟是三年前黃河決堤案的贓銀標記;趙明月的軟劍挑開八十個貢品箱夾層,跌出的不是珍寶,而是戶部失蹤的田畝清冊;白鳳的赤豆撒滿金磚地,豆子遇水膨脹後顯出工部貪墨的河工銀兩數目。
淩風拾起降書殘片浸入銅盆,血色的“臣服”二字褪去後,露出靛藍的海疆布防圖。他忽然輕笑出聲,劍尖點向殿外沐浴在朝陽中的八道身影:“陛下,真正的降書該用何紙墨,您該問問她們。”
林清芷廣袖翻卷,八份朱批奏本齊展。新政十二疏的終稿在晨風中獵獵作響,每一頁都摁著番邦使臣的指印——隻不過這次,印泥用的是他們自己帶來的暹羅火油。
“淩大人。”林清芷廣袖輕拂,袖中銀針挑住一片飄落的孔雀翎。翎毛根部泛著靛藍,針尖觸及竟微微發黑,“象奴的束腰銅扣,刻的是三年前琉球海盜的徽記。”
話音未落,禮炮轟鳴。暹羅正使披著綴滿南洋珍珠的袈裟,赤足踏上禦道。他手中降書帛卷展開時,一股刺鼻的龍涎香彌散開來,前排的鴻臚寺官員突然眼神渙散。林清芷指尖金針疾射,刺入最近一名官員的百會穴:“香裏摻了曼陀羅花粉,快封百官口鼻!”
淩風劍鞘猛擊地麵,蟄伏在簷角的錦衣衛同時甩出浸藥麵巾。暹羅副使見狀,忽然高舉鑲滿紅寶石的聖水瓶:“此乃我王庭聖物,請陛下親迎!”瓶口傾斜的刹那,慕容雪從西華門策馬躍出,馬鞭卷住瓶身猛拽。潑灑的“聖水”濺在漢白玉欄上,頓時騰起刺目白煙——竟是能蝕穿石料的暹羅火油!
“好個獻降!”嘉靖帝冷笑起身,九龍袍袖震落案上茶盞。碎瓷片劃過降書帛卷,割裂的夾層中簌簌落下金粉,拚湊出薊州邊防圖的輪廓。柳如煙懷抱焦尾琴款步上前,琴弦勾住正使腕間佛珠,七寶瓔珞應聲而斷,滾落的瑪瑙內竟藏著微型信炮!
拓跋明珠彎刀出鞘,刀光如雪掠過象隊。第三頭白象受驚揚起前蹄,鞍韉轟然崩裂,二十架精鋼弩機顯露真容——弩身銘文正是工部軍器局上月失竊的那批!“難怪暹羅戰象能破安南象陣。”淩風劍尖挑開弩機機關,三棱箭簇寒光凜冽,“原來用的是我朝禁軍的神臂弩!”
暹羅正使突然扯破袈裟,內襯赫然繡著五軍營的玄鳥紋。他喉結滾動發出古怪音節,潛伏在貢品箱中的死士破箱而出,每人手中握著的卻不是刀劍,而是戶部新鑄的洪武通寶——邊緣開刃的錢幣如飛蝗般襲向禦座!
藍蝶衣旋身灑出藥粉,銅錢觸及粉末竟在空中自燃。趙明月軟劍絞住漫天火雨,劍鋒擦過一名死士耳際,挑出半截蠟封的密信:“他們的耳道藏著屍語蠱!信上用苗文寫著‘辰時三刻,炸永定門’!”
白鳳的漕幫漢子從護城河底浮出,拖上來十條浸透火油的麻繩。繩頭焦黑的咬痕分明是暹羅戰象的齒印——這些畜生昨夜竟在啃噬水門鐵索!慕容雪劈手奪過馴象師的骨笛,吹出的卻是《破陣樂》的調子。狂躁的象群突然調頭,將死士陣營衝得七零八落。
“陛下可知這些象奴的真實身份?”林清芷銀針封住正使七竅,從他假髻中扯出人皮麵具。麵具下的黥麵刺青,正是當年被淩風剿滅的東海倭寇頭目標識,“三年前台州海戰,臣親眼見此人葬身火海。”
淩風突然躍上城樓,劍鋒指向正陽門方向。晨霧中升起三道狼煙,卻是用遼東精炭特製的靛藍色——正是邊軍約定好的危機信號。拓跋明珠翻身上馬,手中令旗劃過貢品箱上暹羅梵文:“這些箱板的木紋是嶺南鐵力木,去年工部修皇陵時丟了三十根!”
嘉靖帝摔碎鎮國玉璽的仿品,內層掉出半枚虎符:“好個裏應外合!傳旨,光祿寺即刻查驗所有貢品,凡有夾層者——”他猛然揪住正使衣領,從袈裟暗袋抖落出蓋著鳳陽府尹印的鹽引,“給朕熔了鑄成鎖鏈,把這群豺狼拴在太廟階前!”
日上三竿時,八名緋衣女子押送著二十車證物踏入武英殿。林清芷展開的《海防圖》上,暹羅使團的行進路線與倭寇劫掠軌跡完全重合;柳如煙的琴腹暗格倒出三百顆東珠,每顆珠芯都刻著晉商錢莊的密押;藍蝶衣的藥杵搗碎最後一顆“聖水”結晶,析出的硝石粉末與九門火藥同源;慕容雪的馬鞭纏著七名馴象師的脖頸,每人後腰都別著五軍營的箭囊鑰匙;拓跋明珠的彎刀釘著三十六封密信,火漆印竟是三年前黃河決堤案的贓銀標記;趙明月的軟劍挑開八十個貢品箱夾層,跌出的不是珍寶,而是戶部失蹤的田畝清冊;白鳳的赤豆撒滿金磚地,豆子遇水膨脹後顯出工部貪墨的河工銀兩數目。
淩風拾起降書殘片浸入銅盆,血色的“臣服”二字褪去後,露出靛藍的海疆布防圖。他忽然輕笑出聲,劍尖點向殿外沐浴在朝陽中的八道身影:“陛下,真正的降書該用何紙墨,您該問問她們。”
林清芷廣袖翻卷,八份朱批奏本齊展。新政十二疏的終稿在晨風中獵獵作響,每一頁都摁著番邦使臣的指印——隻不過這次,印泥用的是他們自己帶來的暹羅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