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漸漸褪去。黎明,終將到來。
重陽節後的第二天,大清晨的,東邊天際才隱隱透出魚肚白,天地間仍舊灰蒙蒙一片的時候,墨發高束,穿一身青灰色長儒衫,腳踩青灰色皂靴,習慣性的手持一支竹蕭的梁笙瀟就踩著悠然的步伐,走進了仍舊沉浸在靜謐中的榕葭苑,敲響了冷晴的房門。
彼時冷晴仍窩在房內床上酣睡,睡眼迷蒙間聽見幾聲不急不躁的“嘟嘟嘟”的敲門聲,大腦仍處於迷糊混沌狀態的冷晴還以為是來榕葭苑做打掃的宮女,便懶懶地應了一聲:“讓我再睡會兒……”說罷,某人翻個身,繼續睡……
昨晚朱梓陌來的時候就已經淩晨一點了,等談完了事情送走了朱梓陌,冷晴再洗洗睡,都淩晨兩點多了。冷晴習慣了早睡早起,這生物鍾猛然一打亂,冷晴就有些不能適應了。
因為實在是太困了,冷晴一點兒也不想挪窩啊!
更何況,睡意正濃的時候被吵醒,冷晴不發脾氣就已經算不錯了好麽!
隻是,讓冷晴沒有預料到的是,迴應她的,竟是梁笙瀟那隱隱含笑的聲音穿過緊閉的房門,傳進了窩在床上的冷晴耳中:“冷姑娘,去臥佛寺路途頗遠,冷姑娘若再睡下去,今夜我們怕是就趕不迴縐平了。”
聽見梁笙瀟這隱隱含笑的聲音後,側身窩在床上,正迷迷糊糊地重新會上周公的冷晴還是繼續迷糊了好一陣兒才猛然想起——對啊!她昨晚約了梁笙瀟今天去臥佛寺的啊!!還有朱梓陌!!她還跟朱梓陌說好了讓他在他們下山的時候製造一場“偶遇”的!!
然後,倏然清醒過來的冷晴一個鯉魚打挺地從床上跳下來,一邊動作利落地換衣裳,一邊語氣急切地迴應著梁笙瀟的話:“稍等!我馬上就出來!”
為了圖方便省事,冷晴的裝束還是和昨天的一樣——三千青絲挽成一個簡單的丸子頭,發間簪著一支粉色玉質梅花步搖,穿一身鮮紅似火的留仙裙。
等到冷晴穿戴好了,確定沒有什麽差錯,冷晴這才打開房門出去。
一開房門,冷晴就和靜靜地站在房門外,墨發高束,穿一身青灰色長儒衫,腳踩青灰色皂靴,習慣性的手持一支竹蕭的梁笙瀟打了個照麵。
含笑和梁笙瀟寒暄了幾句致歉的話語後,仍被睡意侵蝕著神智的冷晴半清醒半迷糊地跟著淺笑如風的梁笙瀟出了榕葭苑。
梁笙瀟並未直接帶冷晴出太子府,而是先帶著冷晴去了太子府中的馬廄。
梁笙瀟說,從縐平城去臥佛寺的路途有些遙遠,光是徒步走到山腳下就要走上兩個多時辰,再從山腳下爬上修建在過半山腰上的臥佛寺,又是一個時辰,所以還是乘馬車去臥佛寺速度快些。而且乘馬車去,冷晴還可以在馬車上繼續休息。
於是,冷晴和梁笙瀟跟太子府中看守馬廄的馬夫打了招唿後,就將太子府馬廄裏停放著的最不起眼的那輛馬車乘走了。
說是最不起眼的一輛馬車,但太子府中的車輦,又怎麽可能真的有不起眼的呢?
最多是,相較於其它那些停放在太子府中馬廄裏的車輦而言,梁笙瀟和冷晴選中的那輛馬車比較不起眼、比較簡樸平凡罷了。
駕車的人是太子府中的一名中年馬夫,因為梁笙瀟說等他們到了臥佛寺的山腳下,馬車上不了山道,隻能棄車步行,如此便需要一個人在山腳下看守馬車。
從梁笙瀟這番話中冷晴隱約聽出來,如果不是礙於馬車不能上山,隻怕梁笙瀟都不會額外帶個馬夫駕車了。
不過冷晴轉念又想:不帶馬夫,那馬車誰來駕駛?是梁笙瀟?還是她??
也許是真的太困了,自打上了馬車,冷晴就開始嗬欠連天,完全沒有顧忌她對麵還坐著一位昨天才升級的親王。
等到馬車搖搖晃晃地駛出了太子府,冷晴就靠著車廂壁徹底睡了過去。
可以說,從縐平城到臥佛寺山腳下,冷晴算是一路睡過去的。
完全睡著了的時候,冷晴還沒什麽特別不適的感覺,睡夢中隻偶爾覺得她身上有些地方似乎被什麽東西硌著了,讓她有一點點兒難受,但那種感覺並不強烈,基本可以忽略。
更何況,在強烈的鋪天蓋地的睡意麵前,那點兒難受於冷晴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麽,閉著眼睛忍一忍,也就感覺不到了。
隻是,當馬車停在臥佛寺山腳下,靠坐在車廂壁上睡的憨實的冷晴被梁笙瀟溫聲喚醒的那一瞬間,冷晴隻覺得她渾身上下的每一根骨頭都像是被拆過一遍似的——每一個骨節都是痛的,痛得都不像她自己的了。
尤其是腰間的骨頭和脖子,這兩處地方每動一下,冷晴似乎都能聽見那“哢嚓哢嚓”的骨節摩擦聲。
而當冷晴一手扶著痛苦不堪的腰,一手扶著僵硬的脖子走出馬車的時候,冷晴才赫然發現,出門時還昏暗渾濁得連腳下道路都看不清的天色已經亮堂堂一片了。
一輪似火朝陽斜斜地掛在遠方天際,照亮了這片廣袤的天地。
礙於渾身的骨節都痛得在叫囂,為了不增加自己的痛苦,冷晴隻得在梁笙瀟的幫助下下了馬車,然後跟著梁笙瀟走到了距離馬車隻有幾步之遙的一座高山的山腳邊。
早在被梁笙瀟喊醒的時候,冷晴就聽見梁笙瀟說他們已經到了臥佛寺的山腳下了。
可是這會兒冷晴站在那座高山的山腳下抬頭,往山上看去,卻隻見入目所及,除了一條往上蜿蜒蔓延的看起來十分光滑,表麵還算平整的青石階梯外加一片鬱鬱蔥蔥的植被外,冷晴完全看不見所謂的臥佛寺的一鱗半爪。
不過,在接近山頂的地方,冷晴到是看見了一個穿透滿山鬱鬱蔥蔥的植被,暴露在天地間,沐浴在朝陽下的幾層灰白色的塔身。
站在山腳下遙遙望著在接近山頂的地方露出來的那幾層渺小的塔身和塔頂,冷晴想,那應該就是臥佛寺裏的萬佛塔了。
臥佛寺雖修建在過半山腰的地方,地理位置極高,但登山的過程並不無聊,因為冷晴每踏上一層青石階,冷晴身上的骨節都要痛一下。那種痛,雖不至於讓冷晴痛趴下,但是卻足夠折磨冷晴的痛覺神經。
而一路相隨的疼痛,根本讓冷晴沒時間去感受什麽叫“無聊”!!
在終於踏進臥佛寺的山門的時候,冷晴在心中恨恨地發誓——以後打死她,也絕對不要在馬車上睡覺了!!!
臥佛寺之所以被稱為“臥佛寺”,自然是因為寺內有一尊橫臥的大佛了。
如今這座坐落於天成大陸九國之一的大梁國都城外的臥佛寺,它始建於四百餘年前,前後曆經兩朝,至今仍香火鼎盛,當真是座難得的古寺。
四百餘年前的時候,天成大陸上傳承了千餘年的天成國還沒有滅亡,國力還處在繁榮昌盛的鼎盛之態,當時的百姓們仍生活在一個太平繁榮,甚至可以夜不閉戶的時代。
臥佛寺本就是前朝天成國皇室出資修建的,所以,當臥佛寺修建起來後,便一直被天成國皇族成員當成皇家寺院供奉著。
後來不過兩百年左右,天成國破,天成國皇室盡數被屠戮殆盡,臥佛寺雖因天成國的滅亡而失去了“皇家寺院”的頭銜,但其香火之鼎盛,卻出乎意料的經久不衰。
若細細論起來,其實在天成國滅後,臥佛寺的香火反而比天成國尚在時更加鼎盛。因為當臥佛寺不再是皇家寺院時,臥佛寺的香客,就從那些固定的皇族成員,變成了不固定但數量龐大得無以計數的天成大陸上的所有的平民百姓們。
因為有著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基礎,有著源源不斷的香客,所以,臥佛寺的香火鼎盛、經久不衰是必然的。
臥佛寺坐北朝南,分三路布局。中路有“同參密藏”牌坊、功德池、鍾鼓樓、山門殿、四大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藏經樓,兩側有達摩殿及悉多太子殿等配殿。東路院為寺僧起居處,有大齋堂、大禪堂、霽用軒、清涼館、祖師院等六進院落。西路五進院落,包括三座行宮院。故東西兩路有“三宮六院”之稱。
三世佛殿是臥佛寺內最主要的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即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得名。在約一米高的須彌座上,三尊三米高的泥塑貼金佛像端坐在蓮花座上,殿堂的兩傍是彩塑十八羅漢。
三世佛殿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達摩祖師”和“地藏菩薩”像。
臥佛殿麵闊三間,綠琉璃筒瓦黃剪邊單據歇山頂,兩側楹聯相傳為天成國皇室的某位太後所書,具體那位太後是何人,已經不可考據。
臥佛殿中的臥佛全部以銅鑄造,銅佛作睡臥式,悠然於佛壇之上,頭西麵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佛臥之姿態,在表達佛陀追求涅槃時之姿態。
臥佛後麵圍坐著十二圓覺菩薩,他們麵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盤於婆羅樹下,向十二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
殿的正麵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碑上刻有臥佛寺的簡史。配殿有數十個大櫥,皆藏著一卷一卷的經文,平時打封上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晾經時,才啟封開鎖。
山門殿,取“三門”諧音。意為:一入此三門,就引入一方清靜之地。殿**奉守門神——哼哈二將。
天王殿內供奉六尊佛像: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菩薩。
彌勒菩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稱為彌勒佛。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迴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迴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刹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迴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三世佛殿也被稱為——大雄寶殿。
三世佛殿居諸殿之最,麵闊五間,進深三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單簷山頂。殿前門額上懸有大梁國開國皇帝禦筆“雙林遂境”木匾,門兩側楹聯:“翠竹黃花禪林空色相,寶幢珠珞梵宇妙莊嚴”同樣為大梁國開國皇帝禦筆親提。殿內供奉——橫三世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三世佛東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後方供奉海島觀音。
冷晴對臥佛殿的布局並不了解,所以自打進了臥佛寺的山門起,冷晴便一直是跟著梁笙瀟在臥佛寺內遊走。
梁笙瀟到也不閑著,每走到一處地方,就會言簡意賅地與冷晴講解那處地方是臥佛寺的哪裏;或是那處地方是做什麽用的;或是裏麵供奉著的是什麽佛。
一路上走走說說,冷晴到是將臥佛寺的布局了解了個大概。
等到梁笙瀟終於在一間宏偉的殿宇前駐足停步時,冷晴抬頭一看殿門上的匾額,竟是到了梁笙瀟剛剛才說過的——三世佛殿。
重陽節後的第二天,大清晨的,東邊天際才隱隱透出魚肚白,天地間仍舊灰蒙蒙一片的時候,墨發高束,穿一身青灰色長儒衫,腳踩青灰色皂靴,習慣性的手持一支竹蕭的梁笙瀟就踩著悠然的步伐,走進了仍舊沉浸在靜謐中的榕葭苑,敲響了冷晴的房門。
彼時冷晴仍窩在房內床上酣睡,睡眼迷蒙間聽見幾聲不急不躁的“嘟嘟嘟”的敲門聲,大腦仍處於迷糊混沌狀態的冷晴還以為是來榕葭苑做打掃的宮女,便懶懶地應了一聲:“讓我再睡會兒……”說罷,某人翻個身,繼續睡……
昨晚朱梓陌來的時候就已經淩晨一點了,等談完了事情送走了朱梓陌,冷晴再洗洗睡,都淩晨兩點多了。冷晴習慣了早睡早起,這生物鍾猛然一打亂,冷晴就有些不能適應了。
因為實在是太困了,冷晴一點兒也不想挪窩啊!
更何況,睡意正濃的時候被吵醒,冷晴不發脾氣就已經算不錯了好麽!
隻是,讓冷晴沒有預料到的是,迴應她的,竟是梁笙瀟那隱隱含笑的聲音穿過緊閉的房門,傳進了窩在床上的冷晴耳中:“冷姑娘,去臥佛寺路途頗遠,冷姑娘若再睡下去,今夜我們怕是就趕不迴縐平了。”
聽見梁笙瀟這隱隱含笑的聲音後,側身窩在床上,正迷迷糊糊地重新會上周公的冷晴還是繼續迷糊了好一陣兒才猛然想起——對啊!她昨晚約了梁笙瀟今天去臥佛寺的啊!!還有朱梓陌!!她還跟朱梓陌說好了讓他在他們下山的時候製造一場“偶遇”的!!
然後,倏然清醒過來的冷晴一個鯉魚打挺地從床上跳下來,一邊動作利落地換衣裳,一邊語氣急切地迴應著梁笙瀟的話:“稍等!我馬上就出來!”
為了圖方便省事,冷晴的裝束還是和昨天的一樣——三千青絲挽成一個簡單的丸子頭,發間簪著一支粉色玉質梅花步搖,穿一身鮮紅似火的留仙裙。
等到冷晴穿戴好了,確定沒有什麽差錯,冷晴這才打開房門出去。
一開房門,冷晴就和靜靜地站在房門外,墨發高束,穿一身青灰色長儒衫,腳踩青灰色皂靴,習慣性的手持一支竹蕭的梁笙瀟打了個照麵。
含笑和梁笙瀟寒暄了幾句致歉的話語後,仍被睡意侵蝕著神智的冷晴半清醒半迷糊地跟著淺笑如風的梁笙瀟出了榕葭苑。
梁笙瀟並未直接帶冷晴出太子府,而是先帶著冷晴去了太子府中的馬廄。
梁笙瀟說,從縐平城去臥佛寺的路途有些遙遠,光是徒步走到山腳下就要走上兩個多時辰,再從山腳下爬上修建在過半山腰上的臥佛寺,又是一個時辰,所以還是乘馬車去臥佛寺速度快些。而且乘馬車去,冷晴還可以在馬車上繼續休息。
於是,冷晴和梁笙瀟跟太子府中看守馬廄的馬夫打了招唿後,就將太子府馬廄裏停放著的最不起眼的那輛馬車乘走了。
說是最不起眼的一輛馬車,但太子府中的車輦,又怎麽可能真的有不起眼的呢?
最多是,相較於其它那些停放在太子府中馬廄裏的車輦而言,梁笙瀟和冷晴選中的那輛馬車比較不起眼、比較簡樸平凡罷了。
駕車的人是太子府中的一名中年馬夫,因為梁笙瀟說等他們到了臥佛寺的山腳下,馬車上不了山道,隻能棄車步行,如此便需要一個人在山腳下看守馬車。
從梁笙瀟這番話中冷晴隱約聽出來,如果不是礙於馬車不能上山,隻怕梁笙瀟都不會額外帶個馬夫駕車了。
不過冷晴轉念又想:不帶馬夫,那馬車誰來駕駛?是梁笙瀟?還是她??
也許是真的太困了,自打上了馬車,冷晴就開始嗬欠連天,完全沒有顧忌她對麵還坐著一位昨天才升級的親王。
等到馬車搖搖晃晃地駛出了太子府,冷晴就靠著車廂壁徹底睡了過去。
可以說,從縐平城到臥佛寺山腳下,冷晴算是一路睡過去的。
完全睡著了的時候,冷晴還沒什麽特別不適的感覺,睡夢中隻偶爾覺得她身上有些地方似乎被什麽東西硌著了,讓她有一點點兒難受,但那種感覺並不強烈,基本可以忽略。
更何況,在強烈的鋪天蓋地的睡意麵前,那點兒難受於冷晴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麽,閉著眼睛忍一忍,也就感覺不到了。
隻是,當馬車停在臥佛寺山腳下,靠坐在車廂壁上睡的憨實的冷晴被梁笙瀟溫聲喚醒的那一瞬間,冷晴隻覺得她渾身上下的每一根骨頭都像是被拆過一遍似的——每一個骨節都是痛的,痛得都不像她自己的了。
尤其是腰間的骨頭和脖子,這兩處地方每動一下,冷晴似乎都能聽見那“哢嚓哢嚓”的骨節摩擦聲。
而當冷晴一手扶著痛苦不堪的腰,一手扶著僵硬的脖子走出馬車的時候,冷晴才赫然發現,出門時還昏暗渾濁得連腳下道路都看不清的天色已經亮堂堂一片了。
一輪似火朝陽斜斜地掛在遠方天際,照亮了這片廣袤的天地。
礙於渾身的骨節都痛得在叫囂,為了不增加自己的痛苦,冷晴隻得在梁笙瀟的幫助下下了馬車,然後跟著梁笙瀟走到了距離馬車隻有幾步之遙的一座高山的山腳邊。
早在被梁笙瀟喊醒的時候,冷晴就聽見梁笙瀟說他們已經到了臥佛寺的山腳下了。
可是這會兒冷晴站在那座高山的山腳下抬頭,往山上看去,卻隻見入目所及,除了一條往上蜿蜒蔓延的看起來十分光滑,表麵還算平整的青石階梯外加一片鬱鬱蔥蔥的植被外,冷晴完全看不見所謂的臥佛寺的一鱗半爪。
不過,在接近山頂的地方,冷晴到是看見了一個穿透滿山鬱鬱蔥蔥的植被,暴露在天地間,沐浴在朝陽下的幾層灰白色的塔身。
站在山腳下遙遙望著在接近山頂的地方露出來的那幾層渺小的塔身和塔頂,冷晴想,那應該就是臥佛寺裏的萬佛塔了。
臥佛寺雖修建在過半山腰的地方,地理位置極高,但登山的過程並不無聊,因為冷晴每踏上一層青石階,冷晴身上的骨節都要痛一下。那種痛,雖不至於讓冷晴痛趴下,但是卻足夠折磨冷晴的痛覺神經。
而一路相隨的疼痛,根本讓冷晴沒時間去感受什麽叫“無聊”!!
在終於踏進臥佛寺的山門的時候,冷晴在心中恨恨地發誓——以後打死她,也絕對不要在馬車上睡覺了!!!
臥佛寺之所以被稱為“臥佛寺”,自然是因為寺內有一尊橫臥的大佛了。
如今這座坐落於天成大陸九國之一的大梁國都城外的臥佛寺,它始建於四百餘年前,前後曆經兩朝,至今仍香火鼎盛,當真是座難得的古寺。
四百餘年前的時候,天成大陸上傳承了千餘年的天成國還沒有滅亡,國力還處在繁榮昌盛的鼎盛之態,當時的百姓們仍生活在一個太平繁榮,甚至可以夜不閉戶的時代。
臥佛寺本就是前朝天成國皇室出資修建的,所以,當臥佛寺修建起來後,便一直被天成國皇族成員當成皇家寺院供奉著。
後來不過兩百年左右,天成國破,天成國皇室盡數被屠戮殆盡,臥佛寺雖因天成國的滅亡而失去了“皇家寺院”的頭銜,但其香火之鼎盛,卻出乎意料的經久不衰。
若細細論起來,其實在天成國滅後,臥佛寺的香火反而比天成國尚在時更加鼎盛。因為當臥佛寺不再是皇家寺院時,臥佛寺的香客,就從那些固定的皇族成員,變成了不固定但數量龐大得無以計數的天成大陸上的所有的平民百姓們。
因為有著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基礎,有著源源不斷的香客,所以,臥佛寺的香火鼎盛、經久不衰是必然的。
臥佛寺坐北朝南,分三路布局。中路有“同參密藏”牌坊、功德池、鍾鼓樓、山門殿、四大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藏經樓,兩側有達摩殿及悉多太子殿等配殿。東路院為寺僧起居處,有大齋堂、大禪堂、霽用軒、清涼館、祖師院等六進院落。西路五進院落,包括三座行宮院。故東西兩路有“三宮六院”之稱。
三世佛殿是臥佛寺內最主要的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即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得名。在約一米高的須彌座上,三尊三米高的泥塑貼金佛像端坐在蓮花座上,殿堂的兩傍是彩塑十八羅漢。
三世佛殿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達摩祖師”和“地藏菩薩”像。
臥佛殿麵闊三間,綠琉璃筒瓦黃剪邊單據歇山頂,兩側楹聯相傳為天成國皇室的某位太後所書,具體那位太後是何人,已經不可考據。
臥佛殿中的臥佛全部以銅鑄造,銅佛作睡臥式,悠然於佛壇之上,頭西麵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佛臥之姿態,在表達佛陀追求涅槃時之姿態。
臥佛後麵圍坐著十二圓覺菩薩,他們麵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盤於婆羅樹下,向十二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
殿的正麵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碑上刻有臥佛寺的簡史。配殿有數十個大櫥,皆藏著一卷一卷的經文,平時打封上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晾經時,才啟封開鎖。
山門殿,取“三門”諧音。意為:一入此三門,就引入一方清靜之地。殿**奉守門神——哼哈二將。
天王殿內供奉六尊佛像: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菩薩。
彌勒菩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稱為彌勒佛。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迴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迴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刹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迴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三世佛殿也被稱為——大雄寶殿。
三世佛殿居諸殿之最,麵闊五間,進深三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單簷山頂。殿前門額上懸有大梁國開國皇帝禦筆“雙林遂境”木匾,門兩側楹聯:“翠竹黃花禪林空色相,寶幢珠珞梵宇妙莊嚴”同樣為大梁國開國皇帝禦筆親提。殿內供奉——橫三世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三世佛東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後方供奉海島觀音。
冷晴對臥佛殿的布局並不了解,所以自打進了臥佛寺的山門起,冷晴便一直是跟著梁笙瀟在臥佛寺內遊走。
梁笙瀟到也不閑著,每走到一處地方,就會言簡意賅地與冷晴講解那處地方是臥佛寺的哪裏;或是那處地方是做什麽用的;或是裏麵供奉著的是什麽佛。
一路上走走說說,冷晴到是將臥佛寺的布局了解了個大概。
等到梁笙瀟終於在一間宏偉的殿宇前駐足停步時,冷晴抬頭一看殿門上的匾額,竟是到了梁笙瀟剛剛才說過的——三世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