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易容成炎子明的王泉已經沿著“禦路”左側的階梯拾階而上了好幾級階梯,但是站在“萬階”前的燕清秋,卻始終沒有邁動過腳步,上前去跟上王泉的腳步。∈♀頂點小說,
修建著華麗、輝煌的重簷廡殿頂,巍峨莊嚴的崇陽殿下的“萬階”前,就見頭戴孔雀赤金鳳冠,身穿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腳踩大紅色上繡戲水鴛鴦繡鞋的燕清秋身姿筆挺,姿容端莊地矗立在原地,靜靜地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著不疾不徐地拾階而上的那個黑紅二色的身影,燕清秋麵上神色雖依然平靜無瀾,但她那雙美麗的眸子中卻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不知為什麽,剛才,與那位煦太子相對而視時,有那麽極其短暫的一瞬,燕清秋竟從那位唇邊始終掛著傻乎乎的笑容,眸光雖呆滯卻不失澄澈的赤冰國儲君身上,感覺到了一股若有似無的——戾氣!
燕清秋雖然久居深宮,不會武,更不會什麽內力,但也正因為燕清秋久居深宮,自幼就生長在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深宮牆闈之中,從小到大,燕清秋明裏暗裏遭遇過的危險與算計數不甚數,因此,對於危險的感知力,燕清秋要遠甚於常人太多太多……
更何況,對於危險的感知,是作為一個人的本能!且越是聰慧、機敏的人,對危險的感知力就越強!
即便不提燕清秋自幼在那等充滿算計的深宮牆闈之中長大,令燕清秋早就養成了一身察言觀色、趨吉避害的本能。便是單論燕清秋自身,她可是自幼就被她的父皇和母後,還有章老太傅以及玉榮夫人、章緋若等人譽為“天生小才女”的孩子。因此,聰敏如燕清秋,對於危險的感知力,自然是要遠甚於常人數倍的。
盡管那股從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戾氣很淡,甚至有些飄忽不定,但是,經曆過數不甚數的危險與算計。早已學會清楚無誤地感知周遭氣息波動的燕清秋,依然十分敏銳地感覺到了。
不對!從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不僅僅是戾氣,燕清秋感覺得到。在那股似有若無的戾氣之中,似乎還夾雜著一股更加寡淡的……殺氣!
雖然那股夾雜在戾氣中的殺氣十分淡,淡到幾乎讓人無法察覺,但是燕清秋卻可以十分肯定——那股夾雜在戾氣中的寡淡氣息。正是殺氣!就像當年……還有這些年間。那些想要害她的人在靠近她時給她的感覺一模一樣!
若說一開始燕清秋還不敢確定,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是從那位唇邊始終掛著傻乎乎的笑容,眸光雖呆滯卻不失澄澈的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那麽,在那位赤冰國儲君轉身,沿著“禦路”一側的階梯拾階而上之後,燕清秋就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
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的確是從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
因為。在那位赤冰國儲君轉身的那一瞬間,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就隨之消散無形了!
燕清秋十分不明白:為什麽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竟會突然散發出夾帶著殺氣的戾氣呢?她記得榮姨告訴過她,赤冰國儲君人雖憨傻,但是本性純良,既是本性純良,又怎麽會散發出帶著殺氣的戾氣呢?即便是她那位在軍營中磨礪出來的太子哥哥,還有出身將門的燁哥哥,他們身上,都沒有這種讓她心生惶恐的氣息……
當然了,這種想法,隻是燕清秋單方麵的想法罷了,無論是在軍營中磨礪過的燕博,還是出身將門的歐陽燁,他們都是平過匪患,動過真刀真槍,見過血腥之氣的,他們身上,並不缺乏殺戾之氣。
隻是無論是燕博還是歐陽燁,在麵對嬌弱的燕清秋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刻意地收斂起了他們身上那種能讓普通人見之膽寒的氣息,為的,隻是不想再驚嚇到他們這位雖生在天家,卻命途多舛的公主小妹……
“公主殿下,您該隨同煦太子殿下上殿去了。”一道熟悉的,柔和溫潤的嗓音忽地在燕清秋的左耳畔響起。
燕清秋循聲側頭,朝她的左後方看去,下一瞬,便見說話之人,果不其然是穿一身絳紅色宮裝的玉榮夫人。
即便對於燕清秋的駐足不前,玉榮夫人心有疑問,更因為燕清秋的久立不動而無奈地出言提醒燕清秋,但玉榮夫人始終眉目柔順,唇畔亦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淺笑,是她一貫的端莊溫和。
而燕清秋看見的,卻是眉目如畫、溫潤和善的玉榮夫人那梳理成莊重的十字髻的髻上簪著的那一套赤金嵌紅寶石發飾,在晨光的照耀下金、紅兩光互相閃爍,耀眼奪目,同時也晃得燕清秋的眼睛生疼。
因此,隻是側眸看了玉榮夫人一眼,燕清秋便狀若無事地轉迴了頭,繼續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向了行走在“禦路”左側的階梯上的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
而就在燕清秋側頭看向玉榮夫人又繼而迴眸的這一瞬,那廂,行走在“禦路”左側階梯上的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許是察覺到燕清秋並沒有跟上他的腳步,因此,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已經停住了拾階而上的步伐。
於是,當燕清秋再度迴眸,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向那道行走在“禦路”左側階梯上的黑紅二色的身影時,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的主人,亦正站在“禦路”左側第一層的階梯上方,側轉迴身,低頭看著站在“禦路”下方的燕清秋。
仰著白皙的玉頸,燕清秋麵色平靜地看著那道背光而立的黑紅二色的身影。因為背光的緣故,燕清秋無法看清那道身影的主人此時的麵目表情,但是。燕清秋能看到,在無數溫暖晨光的襯托下,那道站在高高的石階上的身影,是那般地英姿偉岸、朝氣蓬勃。
而站在“禦路”上方的王泉,就那般靜靜地站在“禦路”第一層石階的最頂層,側著身子,居高臨下地看著站在“禦路”下方。仰著白皙玉頸,明明雙眸中充滿了疑惑不解,卻麵色平靜地看向他的燕清秋。
若近前細看。可以瞧見王泉的唇邊雖依然掛著那抹傻乎乎的笑容,但王泉那雙因為易容而變得狹長的丹鳳眼中的神色,卻十分的晦暗不明。
如此靜靜地與站在“禦路”上方,看不清麵色的王泉對視了數秒。終於。燕清秋收斂起她目光中的疑惑,淡然轉身,沿著“禦路”右側的階梯,拾階而上。
“禦路”又稱“螭陛”。所謂“禦路”,原為前朝天成國宮殿建築形製,是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是隻有天成國曆任天子才能使用的路。
後來天成國被滅,如今的九國雄起。但是在許多建築形製以及國家禮儀、禮製上,如今的九國均沿襲了被滅國的天成國的建築形製以及禮儀和禮製。而這隻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禦路”,同樣也被沿襲了下來。
不過,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在建國以後,各國皇帝進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則隻能行走於台階,於是九國多將“禦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以示如今的九國皇帝均為“真命天子”之意。
而在天成大陸如今的九國,包括已被滅國兩百餘年的天成國的曆史上,能走上“禦路”的人,一般而言隻有皇帝一人。但曆史上除了皇帝之外,還有三類人可以在“禦路”上行走——
第一類:太上皇。皇帝的父親出宮時,可以乘車輿行走禦路。
第二類:皇後以及國之儲君。不過,與“太上皇”不同的是,皇後和儲君不是每次都可以行走禦路的。
咱們先說皇後。無論是前朝的天成國,還是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皇後均隻有在與皇帝“大婚”當日,才可以由皇宮正門乘鳳輦進入皇宮,走一遍“禦路”。
天成國未被滅時,皇後的鳳輦可行到後三宮的梧桐宮,換言之,梧桐宮是天成國皇帝的洞房。而天成國皇帝的其她妃嬪被冊封入宮時,隻能乘一頂粉色軟轎,趁著夜色,從皇城後門被送入皇宮。
雖然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已經沒有當初的天成國那般嚴謹的宮規了,但能享受這種由皇宮正門乘鳳輦進入皇宮的待遇,並且走上“禦路”的妃子,仍然隻有國母“皇後”一人。至於皇帝其她被冊封入宮的嬪妃,到是比前朝的天成國皇帝的那些妃嬪們的待遇要好上一些,可以乘一頂粉色軟轎,由皇城側門進入,也不需要趁著夜色了,青天白日同樣可以入宮。
咱們再來說儲君。儲君與皇後一樣,隻有在儲君大婚當日,儲君才可攜手其結發之妻“太子正妃”行走“禦路”。除此之外,其餘任何時間,即便是國之儲君,也必須繞開“禦路”,隻能行走“禦路”左右兩側的那兩座石階。
第三類:金科三甲。
天成國時期,天成國皇帝會在天成國的朝議正殿——太和殿興行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殿試由天成國皇帝親自出題、閱卷和評估,並當場確定金科三甲,即科舉考試的前三名,也就是後世人們所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而為彰顯皇帝對人才的重視,此三人可以自太和殿沿禦路出皇宮,然後騎馬在京城誇耀皇家恩德。
後來天成國破,但這金科三甲的選製依然被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所沿用,同時,金科三甲行走“禦路”的禮製,也被一同沿用了下來。
無論是前朝的天成國,還是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除以上這三類,準確來說是四類人外,其他任何人等,不得行走“禦路”,如有違者——按忤逆罪論處!
綜上所述,當易容成炎子明的模樣,穿著為炎子明量身定做的那套黑紅二色的朝服的王泉,以及同樣穿著燕國皇後為她量身定做的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的燕清秋走上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禦路”左右兩側的石階以後,僅僅身為燕國一品誥命夫人的玉榮夫人和玉靈夫人,還有那些連品級也沒有的赤冰國和燕國的宮女、宦人們,他們隻能繞開“禦路”,從“禦路”兩旁的那兩座石階走上崇陽殿。
說實話,“萬階”隻有九米高,如此高度,對於有內力支撐、輕功護體的王泉而言,根本算不得高。
若放在平時,一座“萬階”雖有上百級階梯,但王泉隻需幾息的功夫,就能從“萬階”最下方飛躍到“萬階”最上方。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王泉自然不能隨心所欲地施展他的內力、輕功,但若這樣一級階梯一級階梯地往上走,想當然是非常耗費時間的。
但是,無論是王泉還是燕清秋,為了維持各自形象上的莊重、端莊,他們均隻能一級階梯一級階梯地往上走。
且不提王泉先前還站在“禦路”上等了燕清秋一陣兒,便是單論王泉與燕清秋今日均穿著一身十分沉重且繁瑣的朝服與嫁衣,這便在無形中讓王泉與燕清秋在行走上多了份累贅,步速緩慢了些許。
又因王泉那身黑紅二色的朝服與燕清秋那身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的下擺均是搖曳拖地的款型,若是行走在平緩的路麵上到也罷了,可過長的下擺十分不適合在階梯上行走,稍不留神就會被絆倒!如此幾重因素疊加,便更加耗費時間了。
因此,待到王泉和燕清秋幾乎同時踏上“萬階”最上方,站在崇陽殿前的丹陛上時,竟花費了大半盞茶的功夫。
而就在王泉與燕清秋登上“萬階”的最上方的那一瞬,中門大開的崇陽殿內,適時地傳出了喜慶卻又不失莊嚴肅穆的渺渺絲竹、笙簫之音。
崇陽殿內鼓樂齊鳴,這意味著,今日赤冰國煦太子與燕國皓月公主的大婚慶典,已經正式開始……(未完待續。)
修建著華麗、輝煌的重簷廡殿頂,巍峨莊嚴的崇陽殿下的“萬階”前,就見頭戴孔雀赤金鳳冠,身穿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腳踩大紅色上繡戲水鴛鴦繡鞋的燕清秋身姿筆挺,姿容端莊地矗立在原地,靜靜地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著不疾不徐地拾階而上的那個黑紅二色的身影,燕清秋麵上神色雖依然平靜無瀾,但她那雙美麗的眸子中卻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不知為什麽,剛才,與那位煦太子相對而視時,有那麽極其短暫的一瞬,燕清秋竟從那位唇邊始終掛著傻乎乎的笑容,眸光雖呆滯卻不失澄澈的赤冰國儲君身上,感覺到了一股若有似無的——戾氣!
燕清秋雖然久居深宮,不會武,更不會什麽內力,但也正因為燕清秋久居深宮,自幼就生長在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深宮牆闈之中,從小到大,燕清秋明裏暗裏遭遇過的危險與算計數不甚數,因此,對於危險的感知力,燕清秋要遠甚於常人太多太多……
更何況,對於危險的感知,是作為一個人的本能!且越是聰慧、機敏的人,對危險的感知力就越強!
即便不提燕清秋自幼在那等充滿算計的深宮牆闈之中長大,令燕清秋早就養成了一身察言觀色、趨吉避害的本能。便是單論燕清秋自身,她可是自幼就被她的父皇和母後,還有章老太傅以及玉榮夫人、章緋若等人譽為“天生小才女”的孩子。因此,聰敏如燕清秋,對於危險的感知力,自然是要遠甚於常人數倍的。
盡管那股從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戾氣很淡,甚至有些飄忽不定,但是,經曆過數不甚數的危險與算計。早已學會清楚無誤地感知周遭氣息波動的燕清秋,依然十分敏銳地感覺到了。
不對!從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不僅僅是戾氣,燕清秋感覺得到。在那股似有若無的戾氣之中,似乎還夾雜著一股更加寡淡的……殺氣!
雖然那股夾雜在戾氣中的殺氣十分淡,淡到幾乎讓人無法察覺,但是燕清秋卻可以十分肯定——那股夾雜在戾氣中的寡淡氣息。正是殺氣!就像當年……還有這些年間。那些想要害她的人在靠近她時給她的感覺一模一樣!
若說一開始燕清秋還不敢確定,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是從那位唇邊始終掛著傻乎乎的笑容,眸光雖呆滯卻不失澄澈的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那麽,在那位赤冰國儲君轉身,沿著“禦路”一側的階梯拾階而上之後,燕清秋就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
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的確是從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散發出來的!
因為。在那位赤冰國儲君轉身的那一瞬間,那股若有似無的,還夾雜著一股十分寡淡的殺氣的戾氣,就隨之消散無形了!
燕清秋十分不明白:為什麽那位赤冰國儲君身上,竟會突然散發出夾帶著殺氣的戾氣呢?她記得榮姨告訴過她,赤冰國儲君人雖憨傻,但是本性純良,既是本性純良,又怎麽會散發出帶著殺氣的戾氣呢?即便是她那位在軍營中磨礪出來的太子哥哥,還有出身將門的燁哥哥,他們身上,都沒有這種讓她心生惶恐的氣息……
當然了,這種想法,隻是燕清秋單方麵的想法罷了,無論是在軍營中磨礪過的燕博,還是出身將門的歐陽燁,他們都是平過匪患,動過真刀真槍,見過血腥之氣的,他們身上,並不缺乏殺戾之氣。
隻是無論是燕博還是歐陽燁,在麵對嬌弱的燕清秋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刻意地收斂起了他們身上那種能讓普通人見之膽寒的氣息,為的,隻是不想再驚嚇到他們這位雖生在天家,卻命途多舛的公主小妹……
“公主殿下,您該隨同煦太子殿下上殿去了。”一道熟悉的,柔和溫潤的嗓音忽地在燕清秋的左耳畔響起。
燕清秋循聲側頭,朝她的左後方看去,下一瞬,便見說話之人,果不其然是穿一身絳紅色宮裝的玉榮夫人。
即便對於燕清秋的駐足不前,玉榮夫人心有疑問,更因為燕清秋的久立不動而無奈地出言提醒燕清秋,但玉榮夫人始終眉目柔順,唇畔亦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淺笑,是她一貫的端莊溫和。
而燕清秋看見的,卻是眉目如畫、溫潤和善的玉榮夫人那梳理成莊重的十字髻的髻上簪著的那一套赤金嵌紅寶石發飾,在晨光的照耀下金、紅兩光互相閃爍,耀眼奪目,同時也晃得燕清秋的眼睛生疼。
因此,隻是側眸看了玉榮夫人一眼,燕清秋便狀若無事地轉迴了頭,繼續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向了行走在“禦路”左側的階梯上的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
而就在燕清秋側頭看向玉榮夫人又繼而迴眸的這一瞬,那廂,行走在“禦路”左側階梯上的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許是察覺到燕清秋並沒有跟上他的腳步,因此,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已經停住了拾階而上的步伐。
於是,當燕清秋再度迴眸,仰著她那白皙的玉頸,看向那道行走在“禦路”左側階梯上的黑紅二色的身影時,那道黑紅二色的身影的主人,亦正站在“禦路”左側第一層的階梯上方,側轉迴身,低頭看著站在“禦路”下方的燕清秋。
仰著白皙的玉頸,燕清秋麵色平靜地看著那道背光而立的黑紅二色的身影。因為背光的緣故,燕清秋無法看清那道身影的主人此時的麵目表情,但是。燕清秋能看到,在無數溫暖晨光的襯托下,那道站在高高的石階上的身影,是那般地英姿偉岸、朝氣蓬勃。
而站在“禦路”上方的王泉,就那般靜靜地站在“禦路”第一層石階的最頂層,側著身子,居高臨下地看著站在“禦路”下方。仰著白皙玉頸,明明雙眸中充滿了疑惑不解,卻麵色平靜地看向他的燕清秋。
若近前細看。可以瞧見王泉的唇邊雖依然掛著那抹傻乎乎的笑容,但王泉那雙因為易容而變得狹長的丹鳳眼中的神色,卻十分的晦暗不明。
如此靜靜地與站在“禦路”上方,看不清麵色的王泉對視了數秒。終於。燕清秋收斂起她目光中的疑惑,淡然轉身,沿著“禦路”右側的階梯,拾階而上。
“禦路”又稱“螭陛”。所謂“禦路”,原為前朝天成國宮殿建築形製,是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是隻有天成國曆任天子才能使用的路。
後來天成國被滅,如今的九國雄起。但是在許多建築形製以及國家禮儀、禮製上,如今的九國均沿襲了被滅國的天成國的建築形製以及禮儀和禮製。而這隻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禦路”,同樣也被沿襲了下來。
不過,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在建國以後,各國皇帝進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則隻能行走於台階,於是九國多將“禦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以示如今的九國皇帝均為“真命天子”之意。
而在天成大陸如今的九國,包括已被滅國兩百餘年的天成國的曆史上,能走上“禦路”的人,一般而言隻有皇帝一人。但曆史上除了皇帝之外,還有三類人可以在“禦路”上行走——
第一類:太上皇。皇帝的父親出宮時,可以乘車輿行走禦路。
第二類:皇後以及國之儲君。不過,與“太上皇”不同的是,皇後和儲君不是每次都可以行走禦路的。
咱們先說皇後。無論是前朝的天成國,還是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皇後均隻有在與皇帝“大婚”當日,才可以由皇宮正門乘鳳輦進入皇宮,走一遍“禦路”。
天成國未被滅時,皇後的鳳輦可行到後三宮的梧桐宮,換言之,梧桐宮是天成國皇帝的洞房。而天成國皇帝的其她妃嬪被冊封入宮時,隻能乘一頂粉色軟轎,趁著夜色,從皇城後門被送入皇宮。
雖然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已經沒有當初的天成國那般嚴謹的宮規了,但能享受這種由皇宮正門乘鳳輦進入皇宮的待遇,並且走上“禦路”的妃子,仍然隻有國母“皇後”一人。至於皇帝其她被冊封入宮的嬪妃,到是比前朝的天成國皇帝的那些妃嬪們的待遇要好上一些,可以乘一頂粉色軟轎,由皇城側門進入,也不需要趁著夜色了,青天白日同樣可以入宮。
咱們再來說儲君。儲君與皇後一樣,隻有在儲君大婚當日,儲君才可攜手其結發之妻“太子正妃”行走“禦路”。除此之外,其餘任何時間,即便是國之儲君,也必須繞開“禦路”,隻能行走“禦路”左右兩側的那兩座石階。
第三類:金科三甲。
天成國時期,天成國皇帝會在天成國的朝議正殿——太和殿興行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殿試由天成國皇帝親自出題、閱卷和評估,並當場確定金科三甲,即科舉考試的前三名,也就是後世人們所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而為彰顯皇帝對人才的重視,此三人可以自太和殿沿禦路出皇宮,然後騎馬在京城誇耀皇家恩德。
後來天成國破,但這金科三甲的選製依然被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所沿用,同時,金科三甲行走“禦路”的禮製,也被一同沿用了下來。
無論是前朝的天成國,還是如今的天成大陸九國,除以上這三類,準確來說是四類人外,其他任何人等,不得行走“禦路”,如有違者——按忤逆罪論處!
綜上所述,當易容成炎子明的模樣,穿著為炎子明量身定做的那套黑紅二色的朝服的王泉,以及同樣穿著燕國皇後為她量身定做的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的燕清秋走上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禦路”左右兩側的石階以後,僅僅身為燕國一品誥命夫人的玉榮夫人和玉靈夫人,還有那些連品級也沒有的赤冰國和燕國的宮女、宦人們,他們隻能繞開“禦路”,從“禦路”兩旁的那兩座石階走上崇陽殿。
說實話,“萬階”隻有九米高,如此高度,對於有內力支撐、輕功護體的王泉而言,根本算不得高。
若放在平時,一座“萬階”雖有上百級階梯,但王泉隻需幾息的功夫,就能從“萬階”最下方飛躍到“萬階”最上方。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王泉自然不能隨心所欲地施展他的內力、輕功,但若這樣一級階梯一級階梯地往上走,想當然是非常耗費時間的。
但是,無論是王泉還是燕清秋,為了維持各自形象上的莊重、端莊,他們均隻能一級階梯一級階梯地往上走。
且不提王泉先前還站在“禦路”上等了燕清秋一陣兒,便是單論王泉與燕清秋今日均穿著一身十分沉重且繁瑣的朝服與嫁衣,這便在無形中讓王泉與燕清秋在行走上多了份累贅,步速緩慢了些許。
又因王泉那身黑紅二色的朝服與燕清秋那身大紅色百鳥朝凰嫁衣的下擺均是搖曳拖地的款型,若是行走在平緩的路麵上到也罷了,可過長的下擺十分不適合在階梯上行走,稍不留神就會被絆倒!如此幾重因素疊加,便更加耗費時間了。
因此,待到王泉和燕清秋幾乎同時踏上“萬階”最上方,站在崇陽殿前的丹陛上時,竟花費了大半盞茶的功夫。
而就在王泉與燕清秋登上“萬階”的最上方的那一瞬,中門大開的崇陽殿內,適時地傳出了喜慶卻又不失莊嚴肅穆的渺渺絲竹、笙簫之音。
崇陽殿內鼓樂齊鳴,這意味著,今日赤冰國煦太子與燕國皓月公主的大婚慶典,已經正式開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