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天際霞雲漸漸消弭卻猶有餘暉,近處屋簷廊柱紅燈、紅綢高掛,絲竹聲聲中夾雜著恭賀道喜與杯盞碰撞聲,一派喜氣繁榮之象。
相比暖香閣的淒涼落寞,朱府前院卻是一片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酉時才到,夕陽將將西下,數不清的紅色燈籠便已高懸於朱府個個屋簷廊簷下,映照著四周一片喜氣洋洋的色彩,隱隱還有人聲、絲竹聲傳來。
數十張大圓桌錯落有致地擺放在寬闊的庭院中,每張圓桌邊都坐滿了賓客,有的圓桌邊甚至擠著坐了十一、二三人,隻有少數幾張靠近主桌的屬朝廷高官貴族的圓桌坐的相對寬鬆些。
按大梁民間風俗,婚宴菜色一般在十到十六道之間。平民為十道,不能再少,頂頂富貴的人家十六道,不能再多。
而朱府的婚宴,每張圓桌上一共有十六道菜,六道涼菜,八道熱菜,一道熱湯一道甜品。
至於婚宴的菜色,嘖嘖!簡直都快趕上皇家的婚宴了。
六道涼菜是:“涼拌萵筍”、“老醋花生”、“涼拌耳絲”、“拌三絲”、“香麻鴨掌”、“香辣牛尾”。
八道熱菜是:“雞汁獅子頭”、“風味羊蠍子”、“鮮蘑鴨舌掌”、“茶香牛肉”、“鴨蛋黃炒豌豆”、“香煎茄片”、“麻婆豆腐”、“鬆鼠鱖魚”。
兩道湯是:“小雞燉蘑菇”和“冰糖銀耳湯”。
光這些菜色其實還不算什麽,最主要的是每桌上都擺著兩大壇五十年的杜康!
嘖嘖!這杜康可是這世上數一數二的好酒啊!
曾有詩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總道忘憂有杜康,酒逢歡處更難忘”等。
在天成大陸,五十年的杜康,就算用千金一壇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也是朱家家底豐厚,若是換做一般的商賈,一次性能拿出十壇五十年杜康的,隻怕翻遍天成大陸也找不出一戶來!更遑論這幾十壇呢?
此刻,頭戴嵌寶喜冠,身著繡金絲祥紋喜服,腳踩嵌金絲繁紋長靴,從頭到腳一身喜紅的朱梓陌一手提著酒壺一手執杯遊走於各桌之間。
杯盞相碰,朱梓陌眉眼含笑地接受著來自每一位賓客的恭賀。
許久之後,好不容易向各桌的賓客敬完酒返迴主桌,朱梓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歇一下便有賓客主動走到主桌邊向他敬酒了。
“二少爺,今日是你的新婚大喜,這廢話呢我也不多說,祝你和你的夫人百年好合,白頭偕老!我先幹為敬!”說罷,那名賓客十分豪爽地舉杯將杯中酒一口飲盡。
抬眼,是不相熟的人,應該是附近的鄰裏或者家裏生意上的客人吧!
遂,朝那名賓客禮貌卻疏遠地一笑,朱梓陌抬手舉杯飲下杯中醇釀。
“二少爺真是好酒量!!大家別隻顧著吃席,都來恭賀二少爺新婚大喜啊!”那名賓客朗聲笑著。
隨著那名賓客的招唿聲,更多的賓客接二連三的離桌跑到主桌邊追著朱梓陌敬酒,大有不將新郎官灌醉不罷休的意思。
雖然朱梓陌酒量向來不錯,可是卻也架不住這麽多向他敬酒的賓客,漸漸的,朱梓陌有了些醉意。
朱梓陌屬於喝酒不上臉的那種人,哪怕此刻他已喝了不下兩大壇杜康酒,除了腳步有些虛浮外,朱梓陌麵上無甚異樣,絲毫看不出朱梓陌實則已快醉了。
一直坐在朱梓陌右手邊,專心致誌地和滿大桌子婚宴“戰鬥”的林蕭陽此刻終於抬起了頭。
撇了眼他身邊半醉不醉用內力強壓著酒勁的朱梓陌,林蕭陽兀自倒了杯杜康淺酌細品。
林蕭陽可沒有要替他二師兄朱梓陌擋酒的意思,和朱梓陌比起來,林蕭陽的酒力簡直是不堪入目,要是林蕭陽逞能去替朱梓陌擋酒,那林蕭陽的結局隻會很淒涼……
這話還得從十一年前的某一天說起,那年,林蕭陽才十二歲,他的大師兄十四歲,二師兄十三歲。
林蕭陽一直都知道他的大師兄和二師兄身份不凡,雖然同為師兄弟,卻不似他自幼時上了秦山這還是初次下山。
林蕭陽的兩位師兄實則很少時間呆在秦山上,一年中也隻有六七月會在秦山上呆上一段時間,其餘的時間他的兩位師兄都是呆在他們該呆的地方。
雖然林蕭陽的兩位師兄在秦山上呆的時間並不多,但林蕭陽的師傅卻是從未放鬆過對他那兩位師兄的教導。
反到是林蕭陽這個十八年都未下過秦山的三師弟,他師傅管教得還要放鬆些。
也是因為林蕭陽師傅的放鬆,才導致了那次事件的發生。
林蕭陽尤記得那天午後他的大師兄提了兩個大壇子到他麵前,林蕭陽便好奇地問他大師兄那壇子裏麵裝的什麽,他的大師兄卻笑得神秘,說想知道是什麽就自己嚐嚐。
林蕭陽五歲跟著他的師傅上秦山,彼時已在秦山上呆了七年,這七年中林蕭陽除了看見他的師傅飲茶或者師傅命他親自收集的竹葉晨露外並未見過師傅飲其它的東西,所以那時候的林蕭陽並不知道酒是何物。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同時也是在他親愛的大師兄的激將和慫恿下,林蕭陽第一次喝了七茶杯酒。
彼時,剛喝下去第一口林蕭陽就被濃烈的酒味嗆得一口噴了出來,林蕭陽的大師兄就在旁邊笑話林蕭陽沒用。
林蕭陽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麽了,被他大師兄一激,他居然一連灌下了七茶杯酒!!
結果可想而知,林蕭陽這樣一個從不沾酒,甚至不知道酒為何物的黃毛小兒被七茶杯入口香醇後勁十足的“荷葉清”給醉了整整三天。
三天後,當林蕭陽醒來時看到的就是他師傅那張白色的沒有表情的麵具臉,再然後,林蕭陽被他師傅給罰跪三天。
雖然後來的幾年林蕭陽時不時地也會飲些許他大師兄帶到秦山上去的酒,並且酒量也日益見長,但林蕭陽卻從不過量飲酒。
隻因林蕭陽的師傅當時說了一句話,林蕭陽一直銘記於心到現在:“若你當時再多喝兩杯,隻怕你那小命就直接交代了!”
所以,經驗告訴林蕭陽,酒這玩意隻可意思性地喝上個兩三杯,多了,可是會要命的!
“嶽大人,怎麽不見令郎的身影啊??”耳邊突然響起的聲音,讓端著酒杯兀自淺酌細品的林蕭陽不禁豎起了耳朵。
林蕭陽拿眼角餘光瞥了一眼聲音傳來的方向,是和他同坐一桌坐在他右手過去一個位置的一位身穿淺灰色儒生長袍,約莫五十來歲,頭發胡須半白的老者發出的。
那位老者身形略顯消瘦,有著一張瓜子臉,細長的眸子,略有些挺的鼻梁,薄唇,額頭眼角不可避免地有著不少褶皺。
此人正是禮部尚書陳陽。
“犬子臨時有公務在身不能前來,多謝陳大人惦念犬子!”答話的是坐在陳陽右手邊的一位身穿墨綠色寬鬆長袍的與問話的陳陽年歲相差不多的老者。
不同於問話的陳陽,答話的老者身形健碩,圓臉,劍眉,星目,不算很挺的鼻梁,略厚的雙唇,但在下巴上卻留著一小撮不太符合其長相的山羊胡。
雖說老者的額頭眉角也不可避免地有著些許褶皺,但乍一看之下卻給人一種“尤上沙場舞金戈,分毫不輸少壯年”的感覺。
此答話老者卻正是兵部尚書嶽卿,現任京兆尹嶽瞿極的父親。
隻聽陳陽又問道:“下月初一是令孫兒嶽岩的九歲生辰吧!不知嶽大人打算作何安排?”
嶽卿撫了撫他下巴下留著的那一小撮山羊胡,略思索了片刻道:“不打算作何安排,不過是個生辰罷了,年年皆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家宴即可,如若宴請賓客,太過麻煩也容易招來好事之人唇舌。”
陳陽了然地點點頭,讚同道:“也是,如今朝中不算太平,不論何事還是能避其鋒芒就避開的好。”
頓了一頓,陳陽似是又想起了什麽,對嶽卿道:“今年的八月十五是十年一次的九國聚會,往年一直是太子前往,但近些年太子身子不佳,且太子妃好不容易懷有身孕,不知今年皇上會如何安排了。”
嶽卿淡笑著迴答:“陳大人貴為禮部尚書是該操心操心這十年一次的九國聚會,畢竟是十年一次的聚會,給其餘八國的見麵禮屆時還是要準備齊全的。這禮可不好備啊,陳大人估摸著要忙上好一陣子了,但我一個兵部尚書卻不需參和其中了,秦山聚會的規矩大家都是知道的。”
末了,嶽卿又補了一句:“我們做臣子的,還是靜候皇命吧!”
說完,嶽卿便安靜吃宴不再多言一句,若有人向他敬酒他便笑意盎然地迴敬。
見那互稱對方大人的兩名老者都不再說什麽,桌上原本豎著耳朵聽話的其他人也就繼續各吃各的各喝各的,卻全都不約而同地閉了口。
對此,林蕭陽到是無甚感覺地放下手中的酒杯,又低頭去和他麵前那桌婚宴“戰鬥”去了。
相比暖香閣的淒涼落寞,朱府前院卻是一片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酉時才到,夕陽將將西下,數不清的紅色燈籠便已高懸於朱府個個屋簷廊簷下,映照著四周一片喜氣洋洋的色彩,隱隱還有人聲、絲竹聲傳來。
數十張大圓桌錯落有致地擺放在寬闊的庭院中,每張圓桌邊都坐滿了賓客,有的圓桌邊甚至擠著坐了十一、二三人,隻有少數幾張靠近主桌的屬朝廷高官貴族的圓桌坐的相對寬鬆些。
按大梁民間風俗,婚宴菜色一般在十到十六道之間。平民為十道,不能再少,頂頂富貴的人家十六道,不能再多。
而朱府的婚宴,每張圓桌上一共有十六道菜,六道涼菜,八道熱菜,一道熱湯一道甜品。
至於婚宴的菜色,嘖嘖!簡直都快趕上皇家的婚宴了。
六道涼菜是:“涼拌萵筍”、“老醋花生”、“涼拌耳絲”、“拌三絲”、“香麻鴨掌”、“香辣牛尾”。
八道熱菜是:“雞汁獅子頭”、“風味羊蠍子”、“鮮蘑鴨舌掌”、“茶香牛肉”、“鴨蛋黃炒豌豆”、“香煎茄片”、“麻婆豆腐”、“鬆鼠鱖魚”。
兩道湯是:“小雞燉蘑菇”和“冰糖銀耳湯”。
光這些菜色其實還不算什麽,最主要的是每桌上都擺著兩大壇五十年的杜康!
嘖嘖!這杜康可是這世上數一數二的好酒啊!
曾有詩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總道忘憂有杜康,酒逢歡處更難忘”等。
在天成大陸,五十年的杜康,就算用千金一壇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也是朱家家底豐厚,若是換做一般的商賈,一次性能拿出十壇五十年杜康的,隻怕翻遍天成大陸也找不出一戶來!更遑論這幾十壇呢?
此刻,頭戴嵌寶喜冠,身著繡金絲祥紋喜服,腳踩嵌金絲繁紋長靴,從頭到腳一身喜紅的朱梓陌一手提著酒壺一手執杯遊走於各桌之間。
杯盞相碰,朱梓陌眉眼含笑地接受著來自每一位賓客的恭賀。
許久之後,好不容易向各桌的賓客敬完酒返迴主桌,朱梓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歇一下便有賓客主動走到主桌邊向他敬酒了。
“二少爺,今日是你的新婚大喜,這廢話呢我也不多說,祝你和你的夫人百年好合,白頭偕老!我先幹為敬!”說罷,那名賓客十分豪爽地舉杯將杯中酒一口飲盡。
抬眼,是不相熟的人,應該是附近的鄰裏或者家裏生意上的客人吧!
遂,朝那名賓客禮貌卻疏遠地一笑,朱梓陌抬手舉杯飲下杯中醇釀。
“二少爺真是好酒量!!大家別隻顧著吃席,都來恭賀二少爺新婚大喜啊!”那名賓客朗聲笑著。
隨著那名賓客的招唿聲,更多的賓客接二連三的離桌跑到主桌邊追著朱梓陌敬酒,大有不將新郎官灌醉不罷休的意思。
雖然朱梓陌酒量向來不錯,可是卻也架不住這麽多向他敬酒的賓客,漸漸的,朱梓陌有了些醉意。
朱梓陌屬於喝酒不上臉的那種人,哪怕此刻他已喝了不下兩大壇杜康酒,除了腳步有些虛浮外,朱梓陌麵上無甚異樣,絲毫看不出朱梓陌實則已快醉了。
一直坐在朱梓陌右手邊,專心致誌地和滿大桌子婚宴“戰鬥”的林蕭陽此刻終於抬起了頭。
撇了眼他身邊半醉不醉用內力強壓著酒勁的朱梓陌,林蕭陽兀自倒了杯杜康淺酌細品。
林蕭陽可沒有要替他二師兄朱梓陌擋酒的意思,和朱梓陌比起來,林蕭陽的酒力簡直是不堪入目,要是林蕭陽逞能去替朱梓陌擋酒,那林蕭陽的結局隻會很淒涼……
這話還得從十一年前的某一天說起,那年,林蕭陽才十二歲,他的大師兄十四歲,二師兄十三歲。
林蕭陽一直都知道他的大師兄和二師兄身份不凡,雖然同為師兄弟,卻不似他自幼時上了秦山這還是初次下山。
林蕭陽的兩位師兄實則很少時間呆在秦山上,一年中也隻有六七月會在秦山上呆上一段時間,其餘的時間他的兩位師兄都是呆在他們該呆的地方。
雖然林蕭陽的兩位師兄在秦山上呆的時間並不多,但林蕭陽的師傅卻是從未放鬆過對他那兩位師兄的教導。
反到是林蕭陽這個十八年都未下過秦山的三師弟,他師傅管教得還要放鬆些。
也是因為林蕭陽師傅的放鬆,才導致了那次事件的發生。
林蕭陽尤記得那天午後他的大師兄提了兩個大壇子到他麵前,林蕭陽便好奇地問他大師兄那壇子裏麵裝的什麽,他的大師兄卻笑得神秘,說想知道是什麽就自己嚐嚐。
林蕭陽五歲跟著他的師傅上秦山,彼時已在秦山上呆了七年,這七年中林蕭陽除了看見他的師傅飲茶或者師傅命他親自收集的竹葉晨露外並未見過師傅飲其它的東西,所以那時候的林蕭陽並不知道酒是何物。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同時也是在他親愛的大師兄的激將和慫恿下,林蕭陽第一次喝了七茶杯酒。
彼時,剛喝下去第一口林蕭陽就被濃烈的酒味嗆得一口噴了出來,林蕭陽的大師兄就在旁邊笑話林蕭陽沒用。
林蕭陽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麽了,被他大師兄一激,他居然一連灌下了七茶杯酒!!
結果可想而知,林蕭陽這樣一個從不沾酒,甚至不知道酒為何物的黃毛小兒被七茶杯入口香醇後勁十足的“荷葉清”給醉了整整三天。
三天後,當林蕭陽醒來時看到的就是他師傅那張白色的沒有表情的麵具臉,再然後,林蕭陽被他師傅給罰跪三天。
雖然後來的幾年林蕭陽時不時地也會飲些許他大師兄帶到秦山上去的酒,並且酒量也日益見長,但林蕭陽卻從不過量飲酒。
隻因林蕭陽的師傅當時說了一句話,林蕭陽一直銘記於心到現在:“若你當時再多喝兩杯,隻怕你那小命就直接交代了!”
所以,經驗告訴林蕭陽,酒這玩意隻可意思性地喝上個兩三杯,多了,可是會要命的!
“嶽大人,怎麽不見令郎的身影啊??”耳邊突然響起的聲音,讓端著酒杯兀自淺酌細品的林蕭陽不禁豎起了耳朵。
林蕭陽拿眼角餘光瞥了一眼聲音傳來的方向,是和他同坐一桌坐在他右手過去一個位置的一位身穿淺灰色儒生長袍,約莫五十來歲,頭發胡須半白的老者發出的。
那位老者身形略顯消瘦,有著一張瓜子臉,細長的眸子,略有些挺的鼻梁,薄唇,額頭眼角不可避免地有著不少褶皺。
此人正是禮部尚書陳陽。
“犬子臨時有公務在身不能前來,多謝陳大人惦念犬子!”答話的是坐在陳陽右手邊的一位身穿墨綠色寬鬆長袍的與問話的陳陽年歲相差不多的老者。
不同於問話的陳陽,答話的老者身形健碩,圓臉,劍眉,星目,不算很挺的鼻梁,略厚的雙唇,但在下巴上卻留著一小撮不太符合其長相的山羊胡。
雖說老者的額頭眉角也不可避免地有著些許褶皺,但乍一看之下卻給人一種“尤上沙場舞金戈,分毫不輸少壯年”的感覺。
此答話老者卻正是兵部尚書嶽卿,現任京兆尹嶽瞿極的父親。
隻聽陳陽又問道:“下月初一是令孫兒嶽岩的九歲生辰吧!不知嶽大人打算作何安排?”
嶽卿撫了撫他下巴下留著的那一小撮山羊胡,略思索了片刻道:“不打算作何安排,不過是個生辰罷了,年年皆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家宴即可,如若宴請賓客,太過麻煩也容易招來好事之人唇舌。”
陳陽了然地點點頭,讚同道:“也是,如今朝中不算太平,不論何事還是能避其鋒芒就避開的好。”
頓了一頓,陳陽似是又想起了什麽,對嶽卿道:“今年的八月十五是十年一次的九國聚會,往年一直是太子前往,但近些年太子身子不佳,且太子妃好不容易懷有身孕,不知今年皇上會如何安排了。”
嶽卿淡笑著迴答:“陳大人貴為禮部尚書是該操心操心這十年一次的九國聚會,畢竟是十年一次的聚會,給其餘八國的見麵禮屆時還是要準備齊全的。這禮可不好備啊,陳大人估摸著要忙上好一陣子了,但我一個兵部尚書卻不需參和其中了,秦山聚會的規矩大家都是知道的。”
末了,嶽卿又補了一句:“我們做臣子的,還是靜候皇命吧!”
說完,嶽卿便安靜吃宴不再多言一句,若有人向他敬酒他便笑意盎然地迴敬。
見那互稱對方大人的兩名老者都不再說什麽,桌上原本豎著耳朵聽話的其他人也就繼續各吃各的各喝各的,卻全都不約而同地閉了口。
對此,林蕭陽到是無甚感覺地放下手中的酒杯,又低頭去和他麵前那桌婚宴“戰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