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臉色陰沉,冷笑道:“果然,各方都覬覦朕的寶庫。後來呢?”
範相煞有介事,搖頭晃腦道:“我皇帝神機妙算,早已算好黃巢、安賊等反賊,還有杜預這居心叵測之人,會進入妙子寶庫,竊取國寶、盜取大唐國庫,並借以布下殺招···”
“胡說!”
此時,隻聽得一聲斷喝。
武士彠走出,義正詞嚴嗬斥範相:“黃巢乃是逆種,安祿山是反賊,這都沒的說,怎麽連杜預也被你汙蔑為居心叵測?他一介書生,為收服長安與叛逆連番激戰,血戰連連,忠義之心,天下皆知。哪裏居心叵測了?”
範相冷笑一聲。
自從朝廷遷到金陵,掌控荊州水師的武士彠,地位大幅提升,已隱隱有與他分庭抗禮、爭奪首輔之位的勢頭。
因大唐朝廷,如今主力淪喪,喪家犬般逃到江南,最害怕的還是安祿山趁勢南下,攻打金陵。
長江天險之上,原有唯二的水師,一是荊州水師,二是揚州水師。
但揚州水師不爭氣,在王敦指揮下圍攻杜預,卻被杜預一首鎮國詩,幾乎葬送了全部主力。
至今,揚州水師還沒恢複元氣。
十萬荊州水師,便是大唐唯一能指望的上,阻擋安祿山反賊渡江南下的精銳之師。
而掌控這支精銳之師的武士彠,自然地位急劇上升,成為朝廷中唯一可以與範相叫板之實力派。
範相卻不依不饒,眼中精芒一閃:“武都督,你久在地方任職,官不過三品,對朝廷局麵有所不知。”
他這是貶低打擊武士彠,諷刺對方官小、偏僻,遠不如自己久在中樞,地位尊崇,熟悉情況。
範相連連道:“杜預雖然表麵上積極平叛,但此人狼子野心,坐而養望,邀買人心,危害之大不亞於安祿山。”
武士彠怒斥道:“說話,要講依據。田洪鳳、杜預師生,乃是長安之戰中唯二敢於正麵迎擊叛軍的忠義直臣。田洪鳳戰死朱雀門,杜預乃是他推薦的得意門生,豈會背叛大唐?”
太後也不悅道:“範相。杜預一個書生,又出身清白之家,又深受田洪鳳教導,你說他危害不亞於反賊,要拿出證據。不要一味抹黑。”
範相冷笑道:“可我有證據確鑿,能證明杜預有不臣之心。”
皇帝大喜:“講來。”
此次安史亂戰中,他被杜預一再比下去,灰頭土臉,可謂狼狽。
皇帝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是證明杜預與安祿山一樣,都是反賊、白眼狼。
如此一來,便可證明他做事有先見之明、英明果決——你們看,我從長安逃出來,是英明決斷吧?不管安祿山還是杜預,都是一丘之貉,前門去虎後門進狼,還是遷都來的正確。
隻要範相說的,是杜預的壞話,皇帝就愛聽。
太後翻了個白眼,她太清楚自己這兒子愛麵子勝過愛一切,哪怕大唐江山社稷、根本利益,與他個人麵子相比,也不放眼裏。
範相沉聲道:“根據我安插在長安的探子,連夜迴報,長安之戰,杜預與黃巢、安祿山一起進入妙子寶庫,妄圖盜取寶庫國寶。”
武士彠不緊不慢道:“可我的情報顯示,明明是黃巢、安祿山搶先發現寶庫入口,衝入搶劫,杜預為阻止他們,才不得不進入追擊。”
範相冷笑道:“誰知道杜預怎麽想的?橫豎他違反朝廷規矩,沒有得到皇上允許,私自進入寶庫中。到底是做官,還是做賊?做人還是做鬼,還不是他一念之間?”
皇帝冷酷一笑,點了點頭:“不錯。所以朕在感知到有人進入寶庫後,啟動了自毀程序。妙子寶庫會帶著所有進入之人,跌入萬丈深淵。朕寧可不要祖宗遺留的寶物,也要讓這些竊國之賊,死無葬身之地!”
武媚娘在後麵偷聽,嚇得花容失色,驚唿一聲。
什麽?
皇帝為了避免國寶被人竊取,寧可犧牲妙子寶庫,啟動自毀?
他完全不管杜預等忠臣的死活,冷血無情,將忠臣與叛逆一網打盡。
皇家,實在太無情、冷酷了。
群臣,也被皇帝這冷酷的消息震驚,麵麵相覷,紛紛無語。
太後皺眉道:“皇帝,你恨反賊的心,哀家能理解,但將杜預也一網打盡,未免太過草率。”
皇帝不以為然道:“母後,凡是進入寶庫的,都是居心叵測之徒。誰能保證杜預不是貪圖大唐寶藏,意圖監守自盜?朕來個一網打盡,這是太宗設計妙子寶庫的初衷。”
他冷笑道:“朕布下的絕殺,可奏效了?黃巢、安祿山和杜預,應該一起死了吧?”
範相卻麵露難色:“這?我的探子親眼看到,安祿山竟然逃了出來。”
“啊?”
皇帝麵色難看。
他不惜犧牲妙子寶庫,大唐列祖列宗的財富,也要擊殺反賊和杜預,誰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寶庫毀了,安祿山沒死?
這就尷尬了。
範相又稟告:“且突圍而出的安祿山,似乎並不是妖蠻血統,而是情急之下,化為魔君!”
“魔?”
皇帝大驚失色。
太後、群臣也麵色一緊。
他們都深信不疑,安祿山乃是胡人,是妖族後裔。他起兵反叛,乃是出自妖神長生天授意,是妖蠻進攻人族的前哨之戰。
誰能想到,安祿山的隱藏身份,竟然是魔?
“這麽說,安祿山乃是魔族安插在妖蠻中的一枚棋子?”
太後黛眉緊蹙道:“他發動叛亂,挑起北狄與大唐的血戰,另有用意?別有用心?是希望我人族與妖蠻血流成河,魔族才好從中漁利?”
範相點頭道:“從目前看,正是如此。我們之前的情報,從未發現安祿山的魔人隱藏血統。”
“寶庫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太後王侄比皇帝心思細膩得多,皺眉道:“安祿山為何暴露魔君血統?他隱藏這麽好,這麽深,幾乎都要成功了。”
皇帝不以為然、自矜功伐道:“估計,是朕發動自毀程序,安祿山察覺到危險,生死一發才變身的吧?這麽說,還是朕的功勞。”
王侄不言語,但不以為然。
魔君實力強大,妙子寶庫自毀危機或許能威脅普通盜賊和叛軍將士,卻未必能殺他。
王侄曆經三朝,見多識廣,連魔君也見識過兩次。在宮廷千牛衛重重護衛和圍攻中,魔君要來則來,要走就走,根本攔截不住。
範相繼續道:“雖然安祿山為何沒死、在寶庫中發生了何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肯定——他從妙子寶庫自毀墜入深淵中,脫困而出,繼續追殺杜預。”
“這跟杜預居心叵測,有什麽關係?”
武士彠冷笑:“莫不成,你認為杜預不該對付安祿山?”
範相眼中毒蛇般精芒一閃:“杜預與化為魔君的安祿山大戰,並殺死了安祿山。”
朝廷鴉雀無聲,一片寂靜。
朝堂上,人人愕然。
皇帝,長大嘴巴。
武媚娘,捂住小嘴。
王侄,眼淚奪眶而出。
這消息,實在太驚人了。
安史之亂爆發突然,變起倉促,安祿山氣吞萬裏如虎,帶著他無敵的北狄蠻夷,燒殺搶掠,席卷大半唐朝疆域,屢屢殲滅唐朝名將、精銳、主力,攻陷洛陽、潼關、長安等重鎮,給大唐造成了難以描述的毀滅性後果,甚至迫使唐朝朝廷出逃、南遷金陵。
但··
如此一世之雄,當世奸雄,竟然死了?
竟然死在了杜預的手中?
皇帝緊緊握住龍椅把手,身體前傾,急促道:“你再說一遍。重點說安祿山之死!”
範相挺直胸膛,大聲道:“臣剛剛收到確切情報——安祿山,已經死了。”
“慢著,你剛才不是還說他,變身魔君,恣意殺戮,縱橫無敵嗎?怎麽死的?杜預,區區舉人,能殺魔君?”
皇帝五味雜陳,又驚又喜又怒,驚的是事發突然,喜的是魔頭安祿山死了,怒的是死在杜預手中,而不是他這皇帝的手裏。
安祿山逼得他放棄長安,倉皇出逃的恥,再也無法報了。
“哈哈哈··”
太後放聲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安祿山死了,死得好,好啊!”
“杜預為我大唐,立下了不世奇勳!”
武士彠也附和道:“太後說的極是。既然是杜預斬殺了安祿山,加上他之前殺死史思明,還有安祿山九個兒子,安史之亂賊首已全部授首。這場叛亂,已然平定。杜預乃是有功無過,範相你怎麽還要抹黑他?”
範相冷笑道:“臣正要說杜預之罪。其罪甚大,罪不容誅!”
他用欲揚先抑手法,牢牢吸引了眾臣注意力。
皇帝皺眉道:“他到底何罪?”
範相斬釘截鐵道:“皇上,太後,可知杜預使用何等手法,斬殺了魔君安祿山?”
“他召喚出了四神獸之首——青龍!”
“嘶···”
滿朝文武,齊聲倒吸一口冷氣。
太後陡然色變。
皇帝臉色陰沉。
有人不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麽,小聲嘀咕:“杜預屢屢詩成鎮國、還有傳天下,他詩詞產生異象,數不勝數,什麽龍鳳麒麟,都出現過。斬殺安祿山,出現青龍有什麽奇怪?”
範相煞有介事,搖頭晃腦道:“我皇帝神機妙算,早已算好黃巢、安賊等反賊,還有杜預這居心叵測之人,會進入妙子寶庫,竊取國寶、盜取大唐國庫,並借以布下殺招···”
“胡說!”
此時,隻聽得一聲斷喝。
武士彠走出,義正詞嚴嗬斥範相:“黃巢乃是逆種,安祿山是反賊,這都沒的說,怎麽連杜預也被你汙蔑為居心叵測?他一介書生,為收服長安與叛逆連番激戰,血戰連連,忠義之心,天下皆知。哪裏居心叵測了?”
範相冷笑一聲。
自從朝廷遷到金陵,掌控荊州水師的武士彠,地位大幅提升,已隱隱有與他分庭抗禮、爭奪首輔之位的勢頭。
因大唐朝廷,如今主力淪喪,喪家犬般逃到江南,最害怕的還是安祿山趁勢南下,攻打金陵。
長江天險之上,原有唯二的水師,一是荊州水師,二是揚州水師。
但揚州水師不爭氣,在王敦指揮下圍攻杜預,卻被杜預一首鎮國詩,幾乎葬送了全部主力。
至今,揚州水師還沒恢複元氣。
十萬荊州水師,便是大唐唯一能指望的上,阻擋安祿山反賊渡江南下的精銳之師。
而掌控這支精銳之師的武士彠,自然地位急劇上升,成為朝廷中唯一可以與範相叫板之實力派。
範相卻不依不饒,眼中精芒一閃:“武都督,你久在地方任職,官不過三品,對朝廷局麵有所不知。”
他這是貶低打擊武士彠,諷刺對方官小、偏僻,遠不如自己久在中樞,地位尊崇,熟悉情況。
範相連連道:“杜預雖然表麵上積極平叛,但此人狼子野心,坐而養望,邀買人心,危害之大不亞於安祿山。”
武士彠怒斥道:“說話,要講依據。田洪鳳、杜預師生,乃是長安之戰中唯二敢於正麵迎擊叛軍的忠義直臣。田洪鳳戰死朱雀門,杜預乃是他推薦的得意門生,豈會背叛大唐?”
太後也不悅道:“範相。杜預一個書生,又出身清白之家,又深受田洪鳳教導,你說他危害不亞於反賊,要拿出證據。不要一味抹黑。”
範相冷笑道:“可我有證據確鑿,能證明杜預有不臣之心。”
皇帝大喜:“講來。”
此次安史亂戰中,他被杜預一再比下去,灰頭土臉,可謂狼狽。
皇帝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是證明杜預與安祿山一樣,都是反賊、白眼狼。
如此一來,便可證明他做事有先見之明、英明果決——你們看,我從長安逃出來,是英明決斷吧?不管安祿山還是杜預,都是一丘之貉,前門去虎後門進狼,還是遷都來的正確。
隻要範相說的,是杜預的壞話,皇帝就愛聽。
太後翻了個白眼,她太清楚自己這兒子愛麵子勝過愛一切,哪怕大唐江山社稷、根本利益,與他個人麵子相比,也不放眼裏。
範相沉聲道:“根據我安插在長安的探子,連夜迴報,長安之戰,杜預與黃巢、安祿山一起進入妙子寶庫,妄圖盜取寶庫國寶。”
武士彠不緊不慢道:“可我的情報顯示,明明是黃巢、安祿山搶先發現寶庫入口,衝入搶劫,杜預為阻止他們,才不得不進入追擊。”
範相冷笑道:“誰知道杜預怎麽想的?橫豎他違反朝廷規矩,沒有得到皇上允許,私自進入寶庫中。到底是做官,還是做賊?做人還是做鬼,還不是他一念之間?”
皇帝冷酷一笑,點了點頭:“不錯。所以朕在感知到有人進入寶庫後,啟動了自毀程序。妙子寶庫會帶著所有進入之人,跌入萬丈深淵。朕寧可不要祖宗遺留的寶物,也要讓這些竊國之賊,死無葬身之地!”
武媚娘在後麵偷聽,嚇得花容失色,驚唿一聲。
什麽?
皇帝為了避免國寶被人竊取,寧可犧牲妙子寶庫,啟動自毀?
他完全不管杜預等忠臣的死活,冷血無情,將忠臣與叛逆一網打盡。
皇家,實在太無情、冷酷了。
群臣,也被皇帝這冷酷的消息震驚,麵麵相覷,紛紛無語。
太後皺眉道:“皇帝,你恨反賊的心,哀家能理解,但將杜預也一網打盡,未免太過草率。”
皇帝不以為然道:“母後,凡是進入寶庫的,都是居心叵測之徒。誰能保證杜預不是貪圖大唐寶藏,意圖監守自盜?朕來個一網打盡,這是太宗設計妙子寶庫的初衷。”
他冷笑道:“朕布下的絕殺,可奏效了?黃巢、安祿山和杜預,應該一起死了吧?”
範相卻麵露難色:“這?我的探子親眼看到,安祿山竟然逃了出來。”
“啊?”
皇帝麵色難看。
他不惜犧牲妙子寶庫,大唐列祖列宗的財富,也要擊殺反賊和杜預,誰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寶庫毀了,安祿山沒死?
這就尷尬了。
範相又稟告:“且突圍而出的安祿山,似乎並不是妖蠻血統,而是情急之下,化為魔君!”
“魔?”
皇帝大驚失色。
太後、群臣也麵色一緊。
他們都深信不疑,安祿山乃是胡人,是妖族後裔。他起兵反叛,乃是出自妖神長生天授意,是妖蠻進攻人族的前哨之戰。
誰能想到,安祿山的隱藏身份,竟然是魔?
“這麽說,安祿山乃是魔族安插在妖蠻中的一枚棋子?”
太後黛眉緊蹙道:“他發動叛亂,挑起北狄與大唐的血戰,另有用意?別有用心?是希望我人族與妖蠻血流成河,魔族才好從中漁利?”
範相點頭道:“從目前看,正是如此。我們之前的情報,從未發現安祿山的魔人隱藏血統。”
“寶庫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太後王侄比皇帝心思細膩得多,皺眉道:“安祿山為何暴露魔君血統?他隱藏這麽好,這麽深,幾乎都要成功了。”
皇帝不以為然、自矜功伐道:“估計,是朕發動自毀程序,安祿山察覺到危險,生死一發才變身的吧?這麽說,還是朕的功勞。”
王侄不言語,但不以為然。
魔君實力強大,妙子寶庫自毀危機或許能威脅普通盜賊和叛軍將士,卻未必能殺他。
王侄曆經三朝,見多識廣,連魔君也見識過兩次。在宮廷千牛衛重重護衛和圍攻中,魔君要來則來,要走就走,根本攔截不住。
範相繼續道:“雖然安祿山為何沒死、在寶庫中發生了何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肯定——他從妙子寶庫自毀墜入深淵中,脫困而出,繼續追殺杜預。”
“這跟杜預居心叵測,有什麽關係?”
武士彠冷笑:“莫不成,你認為杜預不該對付安祿山?”
範相眼中毒蛇般精芒一閃:“杜預與化為魔君的安祿山大戰,並殺死了安祿山。”
朝廷鴉雀無聲,一片寂靜。
朝堂上,人人愕然。
皇帝,長大嘴巴。
武媚娘,捂住小嘴。
王侄,眼淚奪眶而出。
這消息,實在太驚人了。
安史之亂爆發突然,變起倉促,安祿山氣吞萬裏如虎,帶著他無敵的北狄蠻夷,燒殺搶掠,席卷大半唐朝疆域,屢屢殲滅唐朝名將、精銳、主力,攻陷洛陽、潼關、長安等重鎮,給大唐造成了難以描述的毀滅性後果,甚至迫使唐朝朝廷出逃、南遷金陵。
但··
如此一世之雄,當世奸雄,竟然死了?
竟然死在了杜預的手中?
皇帝緊緊握住龍椅把手,身體前傾,急促道:“你再說一遍。重點說安祿山之死!”
範相挺直胸膛,大聲道:“臣剛剛收到確切情報——安祿山,已經死了。”
“慢著,你剛才不是還說他,變身魔君,恣意殺戮,縱橫無敵嗎?怎麽死的?杜預,區區舉人,能殺魔君?”
皇帝五味雜陳,又驚又喜又怒,驚的是事發突然,喜的是魔頭安祿山死了,怒的是死在杜預手中,而不是他這皇帝的手裏。
安祿山逼得他放棄長安,倉皇出逃的恥,再也無法報了。
“哈哈哈··”
太後放聲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安祿山死了,死得好,好啊!”
“杜預為我大唐,立下了不世奇勳!”
武士彠也附和道:“太後說的極是。既然是杜預斬殺了安祿山,加上他之前殺死史思明,還有安祿山九個兒子,安史之亂賊首已全部授首。這場叛亂,已然平定。杜預乃是有功無過,範相你怎麽還要抹黑他?”
範相冷笑道:“臣正要說杜預之罪。其罪甚大,罪不容誅!”
他用欲揚先抑手法,牢牢吸引了眾臣注意力。
皇帝皺眉道:“他到底何罪?”
範相斬釘截鐵道:“皇上,太後,可知杜預使用何等手法,斬殺了魔君安祿山?”
“他召喚出了四神獸之首——青龍!”
“嘶···”
滿朝文武,齊聲倒吸一口冷氣。
太後陡然色變。
皇帝臉色陰沉。
有人不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麽,小聲嘀咕:“杜預屢屢詩成鎮國、還有傳天下,他詩詞產生異象,數不勝數,什麽龍鳳麒麟,都出現過。斬殺安祿山,出現青龍有什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