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指田洪鳳:“田洪鳳,你口口聲聲,說自己忠君直臣。但你卻敢如此誹謗君上?如此不信任朕的能力?”
“朕比那杜預,弱在哪裏?”
“杜預會的,不過是尋章摘句,吟詩弄賦。”
“朕,自幼神童,熟讀聖人之言,滿腹經綸。若非天子,太後不讓朕參加科舉,早就中了狀元!”
年輕皇帝誇誇其談、自矜功伐道:“若非這皇位耽誤,朕在文學上的造詣與才名,絕不遜色杜預。”
“安史之亂的爆發,雖然不是朕的過錯···”
皇帝瞟了一眼太後王侄,冷笑道:“但畢竟是爆發在朕統治之下,史筆如鐵,百年之後,難免有愚蠢之人,將這筆賬記在朕的頭上?朕要成為千古一帝,要直追太宗,豈能讓此事發生?”
“安史之亂,必須終結在朕的手中。史思明,必須死在朕的手上。”
青年皇帝斬釘截鐵,意氣風發。
田洪鳳捂臉:“···”
完了,這下全完了。
大唐,要無了。
滁州戰場上,杜預縱馬、衝了上來,唯一目標——追殺安祿山。
“安祿山,休走!”
“還不給我留下?”
此時,安祿山九個兒子都被杜預射殺。
胡蠻陣型已經大亂,失去方寸,使得軍陣失去控製,沒有了過去的嚴整,但畢竟人多勢眾,人海重重,洶湧而來,十八班兵器、各種武器瘋狂向杜預身上招唿。
刀劍,劃出道道閃電。
弓矢,劃出片片暴雨。
戰馬在嘶鳴,妖蠻在怒吼,在這血肉為泥的殘酷戰場上,激起無數強者的厲聲嘶吼。
換成杜預外任何人,此時都慌了手腳——從未有任何人,能在如此劍林箭雨中活著離開。
這是戰場,殘酷無情的戰場,絕非一人之力能一騎當千的大規模戰場。
而杜預卻安之若素,在萬千軍中,從容不迫,側身坐在馬鞍上,從容調配好弓箭,箭如閃電射出。
安祿山的九個兒子,匈奴單於、突厥首領、蒙古小可汗,各種部落首領,竟然被一擊貫\/穿、紛紛落馬。
杜預悠然吟誦:“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朝廷君臣慶功大宴剛剛結束,就坐在高高雲台上談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天子親臨軒殿賜給他們以侯爵的印信,讓這些將軍佩上步出了明光宮。
杜預這首詩吟誦完,叛軍早已潰不成軍,漫山遍野逃走。
滁州,沸騰了。
數十萬滿身血汙的滁州軍民,奔走相告,彈冠相慶,喜大普奔。
“贏了,我們贏了。”
“想不到,杜案首真的帶著我們,打贏了這場戰役。”
“嗚嗚,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
“想不到,我等還有活著重見天日的機會。”
“我滁州,取得了安史之亂,大唐首勝啊。”
陳煒、林如海、木蘭、小蠻等不依不饒,分頭帶兵追殺。
叛軍早已士氣崩潰,兵無戰心,猶如一堆無頭蒼蠅亂撞亂飛,滁州軍民+杜預才氣騎兵,毫不費力就能抓住、活捉其中不少中堅分子,將他們當場斬殺。
在這場戰役中,杜預等削弱敵人越狠,叛軍損失越大,對下一步幫助就越大。
叛軍傷亡在迅速擴大,不少北狄蠻兵都被生擒、或者擊殺。道路兩旁,屍橫遍地。
叛軍大舉進犯的時候多氣勢洶洶,逃走敗退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杜預卻癱軟在地,根本動彈不得。
他太累了,也太辛苦了。
從滁州之戰打響,杜預就一直在高強度親力親為,指揮戰鬥。由於滁州與叛軍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每一步杜預都需要耗費極大心力、心血,才能完成驚人逆襲。
特別是最後一戰——滁州已經耗盡了糧食、鬥誌和體力,若杜預不能主動出擊,拚死一戰,擊敗安祿山,就一定會敗亡。滁州淪陷,星河被擒,杜預所有身邊的人都難逃一死。
好在杜預掌握了大唐文脈走向,以滁州驚人的文脈,豐富的地氣,硬生生粉碎了安祿山的陰謀,將安祿山所有兒子統統殺死,逼得安祿山落荒而逃。
“解氣,太解氣了。”
宋佳霖激動攥緊拳頭,撲到杜預身上:“好小子,你這下為大唐立下大功了知道嗎?你小子要發達了。”
杜預疼得倒吸冷氣,道:“我肋骨斷了,你能否不要壓我?疼死了。”
宋佳霖嚇得吐吐舌頭:“怎麽?肋骨斷了?”
杜預沒好氣道:“你以為,叛軍那麽多猛將都是吃幹飯的?我在軍中突襲,不知從何處冒出一擊,擊中我的軟肋。我受傷嚴重,斷了好幾根肋骨呢。”
宋佳霖急忙起來,眾人看去。
果然,杜預受傷不輕,除了肋骨折斷,連內髒也受到不輕傷勢。
林如海歎道:“兵兇戰危,亂軍之中,受傷再正常不過。你隻受了這麽一點傷勢,我還奇怪呢。你的命夠硬。若一點傷都不受,反倒不正常。”
陳煒急忙道:“你不要動了。我等會繼續追殺叛軍。你趕快返迴滁州養傷。”
杜預點點頭,眼前一黑,就昏迷了過去。
他才氣早已耗盡,能支撐到現在,除了地氣、文丹,隻靠強悍的意誌勉強支持而已。
如今大戰僥幸得勝,杜預心中一寬,失去了意識。
也不知昏迷了多久。
隻聽得陣陣抽泣聲。
杜預勉強睜開眼,一眼就看到林星河美眸紅紅,凝視著自己。
杜預感動:“別擔心,我不會死的。”
林星河驚喜道:“嚇死我了。你都昏迷三天兩夜,我真擔心你醒不過來。”
“三天兩夜?”
杜預愕然:“我昏迷了那麽久嗎?”
陳煒、林如海得到消息,匆忙推門而入:“你總算醒過來了。”
杜預從紅娘手中接過薑湯,抿了一口:“發生了什麽事?”
林如海眉飛色舞道:“你昏迷這幾天,天下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先說咱們身上的。”
陳煒也喜不自勝,喜上眉梢道:“叛軍被我們打敗,安祿山匆忙逃到百裏之外,收攏敗兵。但北狄精銳早已被嚇破了膽子,紛紛擅自返迴北狄故地,安祿山隻收攏了五六萬敗兵,也不敢再進犯滁州。灰頭土臉向潼關進發。”
“這麽說,滁州之圍,徹底解了?”
杜預會心一笑。
“不錯。滁州已無倒懸之危。隻怕再給安祿山和叛軍十個膽子,也不敢再來進犯我滁州。”
陳煒心情極好,仰天大笑。作為滁州太守,能在無兵無將的情況下,大敗安祿山叛軍主力,他這太守的功勞跑都跑不掉,步步高升指日可待。
林如海也興奮地滿臉紅光:“還有一喜訊——受到滁州大捷的鼓舞,各地勤王之師,加速匯聚向潼關、長安一線。我大唐王師,已經湊齊了三十多萬。”
“各國對大唐的態度,也隨之發生變化。”
“原本,蒙元摩拳擦掌,準備隨時下場,親自進攻我大唐。”
“但滁州大捷消息傳開,蒙元帝國立即改口,大軍主力停留在大唐邊境上,就是不敢入寇一步。”
“東齊、大漢、大楚等國,原本調動頻繁,也出現不穩的跡象。但自從我滁州大敗叛軍主力,安祿山倉皇逃竄,形成了安史之亂轉折點,各國蠢\/蠢欲\/動軍隊,也紛紛退迴駐地。”
杜預心情大好。
他浴血奮鬥這麽多天,甚至賭上自己與家人的性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連連偷襲安祿山叛軍,圖什麽?還不是盼望大唐能轉危為安?
如今叛軍大敗,安史之亂,即將迎來一絲熹微的曙光。
巨唐盛世,即將重現。
杜預覺得林如海笑容中,似乎帶著一絲其他意味,略一沉吟:“光說好消息了,壞消息是什麽?”
“朕比那杜預,弱在哪裏?”
“杜預會的,不過是尋章摘句,吟詩弄賦。”
“朕,自幼神童,熟讀聖人之言,滿腹經綸。若非天子,太後不讓朕參加科舉,早就中了狀元!”
年輕皇帝誇誇其談、自矜功伐道:“若非這皇位耽誤,朕在文學上的造詣與才名,絕不遜色杜預。”
“安史之亂的爆發,雖然不是朕的過錯···”
皇帝瞟了一眼太後王侄,冷笑道:“但畢竟是爆發在朕統治之下,史筆如鐵,百年之後,難免有愚蠢之人,將這筆賬記在朕的頭上?朕要成為千古一帝,要直追太宗,豈能讓此事發生?”
“安史之亂,必須終結在朕的手中。史思明,必須死在朕的手上。”
青年皇帝斬釘截鐵,意氣風發。
田洪鳳捂臉:“···”
完了,這下全完了。
大唐,要無了。
滁州戰場上,杜預縱馬、衝了上來,唯一目標——追殺安祿山。
“安祿山,休走!”
“還不給我留下?”
此時,安祿山九個兒子都被杜預射殺。
胡蠻陣型已經大亂,失去方寸,使得軍陣失去控製,沒有了過去的嚴整,但畢竟人多勢眾,人海重重,洶湧而來,十八班兵器、各種武器瘋狂向杜預身上招唿。
刀劍,劃出道道閃電。
弓矢,劃出片片暴雨。
戰馬在嘶鳴,妖蠻在怒吼,在這血肉為泥的殘酷戰場上,激起無數強者的厲聲嘶吼。
換成杜預外任何人,此時都慌了手腳——從未有任何人,能在如此劍林箭雨中活著離開。
這是戰場,殘酷無情的戰場,絕非一人之力能一騎當千的大規模戰場。
而杜預卻安之若素,在萬千軍中,從容不迫,側身坐在馬鞍上,從容調配好弓箭,箭如閃電射出。
安祿山的九個兒子,匈奴單於、突厥首領、蒙古小可汗,各種部落首領,竟然被一擊貫\/穿、紛紛落馬。
杜預悠然吟誦:“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朝廷君臣慶功大宴剛剛結束,就坐在高高雲台上談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天子親臨軒殿賜給他們以侯爵的印信,讓這些將軍佩上步出了明光宮。
杜預這首詩吟誦完,叛軍早已潰不成軍,漫山遍野逃走。
滁州,沸騰了。
數十萬滿身血汙的滁州軍民,奔走相告,彈冠相慶,喜大普奔。
“贏了,我們贏了。”
“想不到,杜案首真的帶著我們,打贏了這場戰役。”
“嗚嗚,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
“想不到,我等還有活著重見天日的機會。”
“我滁州,取得了安史之亂,大唐首勝啊。”
陳煒、林如海、木蘭、小蠻等不依不饒,分頭帶兵追殺。
叛軍早已士氣崩潰,兵無戰心,猶如一堆無頭蒼蠅亂撞亂飛,滁州軍民+杜預才氣騎兵,毫不費力就能抓住、活捉其中不少中堅分子,將他們當場斬殺。
在這場戰役中,杜預等削弱敵人越狠,叛軍損失越大,對下一步幫助就越大。
叛軍傷亡在迅速擴大,不少北狄蠻兵都被生擒、或者擊殺。道路兩旁,屍橫遍地。
叛軍大舉進犯的時候多氣勢洶洶,逃走敗退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杜預卻癱軟在地,根本動彈不得。
他太累了,也太辛苦了。
從滁州之戰打響,杜預就一直在高強度親力親為,指揮戰鬥。由於滁州與叛軍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每一步杜預都需要耗費極大心力、心血,才能完成驚人逆襲。
特別是最後一戰——滁州已經耗盡了糧食、鬥誌和體力,若杜預不能主動出擊,拚死一戰,擊敗安祿山,就一定會敗亡。滁州淪陷,星河被擒,杜預所有身邊的人都難逃一死。
好在杜預掌握了大唐文脈走向,以滁州驚人的文脈,豐富的地氣,硬生生粉碎了安祿山的陰謀,將安祿山所有兒子統統殺死,逼得安祿山落荒而逃。
“解氣,太解氣了。”
宋佳霖激動攥緊拳頭,撲到杜預身上:“好小子,你這下為大唐立下大功了知道嗎?你小子要發達了。”
杜預疼得倒吸冷氣,道:“我肋骨斷了,你能否不要壓我?疼死了。”
宋佳霖嚇得吐吐舌頭:“怎麽?肋骨斷了?”
杜預沒好氣道:“你以為,叛軍那麽多猛將都是吃幹飯的?我在軍中突襲,不知從何處冒出一擊,擊中我的軟肋。我受傷嚴重,斷了好幾根肋骨呢。”
宋佳霖急忙起來,眾人看去。
果然,杜預受傷不輕,除了肋骨折斷,連內髒也受到不輕傷勢。
林如海歎道:“兵兇戰危,亂軍之中,受傷再正常不過。你隻受了這麽一點傷勢,我還奇怪呢。你的命夠硬。若一點傷都不受,反倒不正常。”
陳煒急忙道:“你不要動了。我等會繼續追殺叛軍。你趕快返迴滁州養傷。”
杜預點點頭,眼前一黑,就昏迷了過去。
他才氣早已耗盡,能支撐到現在,除了地氣、文丹,隻靠強悍的意誌勉強支持而已。
如今大戰僥幸得勝,杜預心中一寬,失去了意識。
也不知昏迷了多久。
隻聽得陣陣抽泣聲。
杜預勉強睜開眼,一眼就看到林星河美眸紅紅,凝視著自己。
杜預感動:“別擔心,我不會死的。”
林星河驚喜道:“嚇死我了。你都昏迷三天兩夜,我真擔心你醒不過來。”
“三天兩夜?”
杜預愕然:“我昏迷了那麽久嗎?”
陳煒、林如海得到消息,匆忙推門而入:“你總算醒過來了。”
杜預從紅娘手中接過薑湯,抿了一口:“發生了什麽事?”
林如海眉飛色舞道:“你昏迷這幾天,天下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先說咱們身上的。”
陳煒也喜不自勝,喜上眉梢道:“叛軍被我們打敗,安祿山匆忙逃到百裏之外,收攏敗兵。但北狄精銳早已被嚇破了膽子,紛紛擅自返迴北狄故地,安祿山隻收攏了五六萬敗兵,也不敢再進犯滁州。灰頭土臉向潼關進發。”
“這麽說,滁州之圍,徹底解了?”
杜預會心一笑。
“不錯。滁州已無倒懸之危。隻怕再給安祿山和叛軍十個膽子,也不敢再來進犯我滁州。”
陳煒心情極好,仰天大笑。作為滁州太守,能在無兵無將的情況下,大敗安祿山叛軍主力,他這太守的功勞跑都跑不掉,步步高升指日可待。
林如海也興奮地滿臉紅光:“還有一喜訊——受到滁州大捷的鼓舞,各地勤王之師,加速匯聚向潼關、長安一線。我大唐王師,已經湊齊了三十多萬。”
“各國對大唐的態度,也隨之發生變化。”
“原本,蒙元摩拳擦掌,準備隨時下場,親自進攻我大唐。”
“但滁州大捷消息傳開,蒙元帝國立即改口,大軍主力停留在大唐邊境上,就是不敢入寇一步。”
“東齊、大漢、大楚等國,原本調動頻繁,也出現不穩的跡象。但自從我滁州大敗叛軍主力,安祿山倉皇逃竄,形成了安史之亂轉折點,各國蠢\/蠢欲\/動軍隊,也紛紛退迴駐地。”
杜預心情大好。
他浴血奮鬥這麽多天,甚至賭上自己與家人的性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連連偷襲安祿山叛軍,圖什麽?還不是盼望大唐能轉危為安?
如今叛軍大敗,安史之亂,即將迎來一絲熹微的曙光。
巨唐盛世,即將重現。
杜預覺得林如海笑容中,似乎帶著一絲其他意味,略一沉吟:“光說好消息了,壞消息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