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沉默了。她雖然年輕,但畢竟也是皇族公主,這種過河拆橋、爾虞我詐、宮廷喋血,她見過不知多少。
皇帝,變了。
田洪鳳怒道:“範相!杜預還什麽都沒說,你就隨便找個錯,欲加之罪?”
皇帝冷冷道:“放開他,讓他說。”
杜預淡淡道:“誠如範相所言,臣出使大秦,確實沒能帶迴皇上想要的互不侵犯盟約。大秦不肯與我大唐簽訂這等盟約。”
朝廷,一片哀歎。
雖然誰都知道,大唐如今落在下風,大秦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但聽到使臣杜預親自說出口,還是讓大唐眾臣心中一顫。
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大秦斷然拒絕簽訂互不侵犯盟約,這不是好兆頭啊。
大秦,是否在摩拳擦掌?大軍準備進攻呢?
“哼!”
皇帝故作大怒,勃然而起,憤怒道:“虧得朕如此信重你,才將這天大的重任交給你。杜預,你竟然辜負了朕的信任,辦砸了差事?朕早已有言在先··”
他話音未落,又聽到一聲急促飛報。
“報!”
“九邊重鎮將軍來報。”
“從前日起,大秦邊疆軍隊開始集結,蒙恬連夜率領虎狼騎抵達前線,並接管了前線秦軍。”
“各路秦軍齊聚,源源不斷開赴前線,數量已達到二十萬。”
“加上糧草、盔甲、兵器、戰具等各種軍事物資,從各路集結與前線。種種跡象判斷,秦軍最近將有大動作!很可能入寇我大唐!”
大唐宮殿中,氣溫再暴跌三十度。
鴉雀無聲,滴水成冰,氣氛壓抑到令人窒息。
“哼!”
皇帝雷霆震怒,怒斥杜預:“好你個杜預,誤國誤民。不光沒有出使成功,拿到朕想要的互不侵犯盟約,甚至還激怒了大秦,使得大秦囤積重兵,要發兵攻打我大唐?如今形勢,這不是雪上加霜?”
範相也趁機讒言道:“陛下,杜預空有才名,卻誤國誤民,貽誤大事,又臨陣脫逃、從秦國潛逃迴來,其罪甚大。臣以為,此人罪不容誅,當馬上拖下去,斬首!”
田洪鳳張了張嘴,想要為杜預辯護。
玉真公主、武媚娘也想挺身而出,為杜預辯護。
但杜預卻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道:“陛下,請聽臣一言。”
“狡辯!朕不聽!”
皇帝卻一陣心虛,唯恐杜預詩成鎮國,將自己本就站不住腳的殺人借口駁倒。
杜預才氣太大,皇帝已多次領教厲害,深諳“不能讓杜預開口”之道:“快,將他拖下去,斬首!”
千牛衛一擁而入,足足500人,殺氣騰騰,直撲杜預。
“哈哈哈··”
範相仰天冷笑:“一朝得誌,少年成名,得意忘形,身死名滅,可憐可憐。”
朝中不少重臣,要麽士族門閥出身,痛恨杜預儒家改革,要麽眼紅杜預火箭般躥升,羨慕妒忌恨,各種陰陽怪氣、幸災樂禍,冷嘲熱諷。
“我就知道,他長久不了。”
“沒有根基,火箭躥升,爬地快摔得重。”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寒門天才怎麽樣?連中四元又能如何?關鍵大事,寒門靠不住啊。要是派我士族出使,情況可不一樣嘍。”
“陛下,不可!”
田洪鳳憤怒出列:“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非要逼著杜預完成。就算失敗,豈能連一句分辯都不聽,就下令殺人?這是昏令、亂政。”
“放肆!”
皇帝額頭青筋暴起,轉頭怒視田洪鳳道:“你敢罵朕是昏令亂政?田洪鳳,朕賞識你,給你升官,你別得意忘形!”
田洪鳳心如死灰,嗬嗬冷笑,一指大明宮道:“伍子胥啊伍子胥,我終於知道,你死之前說“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要頭懸國門,是何等心情?”
皇帝勃然大怒,正要將田洪鳳一起推出去斬首,卻冷不防聽到一聲淒厲的飛報!
“報!”
一個親兵,身中數箭,滿身是血,撲倒在金鑾殿上大叫:“八百裏加急,河北急報!”
“安祿山,已與七日前在盧龍、範陽兩鎮,殺官造\/反!建立大燕帝國,登基自稱燕帝!”
“什麽?”
年輕皇帝被這噩耗,無形中猛然打了一拳,身體猛然搖晃一下,臉色黑如鍋底。
群臣炸鍋。
“反了,果然反了!”
“這安祿山,真乃狼子野心,喂不熟的白眼狼。”
“他不光造\/反,還僭越稱帝?狂妄建國?”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穩住身形,拿出“少年天子”“聖明睿智”的架勢,冷冷喝道:“慌什麽?成何體統?”
大明宮內,安靜下來,人人聚焦在皇帝身上。
皇帝一副“運籌帷幄、盡在掌握”的架勢,翹起二郎腿淡淡道:“你慢慢奏來。不要著急,說清楚。”
“是,是··”
探馬一看就遭受過叛軍慘烈伏擊,身負重傷隻剩幽幽一口氣:“安祿山在盧龍登基,自稱大燕皇帝,率領麾下十五萬叛軍,大舉南下,向我大唐腹地撲來!”
“哼。安祿山不臣之心,朕早知道了。”
皇帝笑得高深莫測,一臉神機妙算。
“皇上聖明啊。”
範相呆了一呆,馬上狂拍馬屁:“若非皇上未雨綢繆,提前準備,隻怕這安史之亂還真讓我大唐焦頭爛額,但現在麽,嗬嗬···”
他趾高氣昂,一副足智多謀、深思熟慮道:“我大唐早已做好萬全準備,能從容應對任何叛亂、入侵。”
範相急不可耐,一指杜預:“陛下,閑話休提,先殺了此人再說。”
田洪鳳怒道:“範相你是否腦子進水?如今安史之亂爆發,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你卻一門心思,隻想排除異己、扼殺後起之秀?你到底是何居心?”
範相傲然道:“皇上說的,你沒聽到嗎?我大唐早做準備,調兵遣將,提前應對萬全之策。安史兩賊不叛亂還能苟活,叛亂隻是速死、送人頭而已。還省去朝廷想借口除掉他們。”
一群範相走狗,各種阿諛奉承,吹牛拍馬。
“陛下聖明,範相高明!”
“原來如此,朝廷早有萬全之策。”
“安史之亂,暴\/亂、叛亂之敵,以卵擊石,蚍蜉撼樹。”
“朝廷籌劃高明、社稷穩如泰山。”
“如此一說,我們就放心了。”
杜預聽著心中冷笑。
要說對安史勢力的了解,在座袞袞諸公加在一起,也沒有杜預了解地深。
憑著收服小蠻等菩薩蠻,杜預已將安史之亂的實力、情報掌握地清清楚楚。
安祿山、史思明之所以有恃無恐,並不畏懼朝廷的鎮\/壓,因他們真正實力遠遠被低估!
等待誌得意滿的大唐君臣,是殘酷的暴擊、社會的毒打。
果然,大唐君臣還沉浸在“旗開得勝”的yy幻想中,就聽到遠處一聲淒厲:“報!前方戰報!”
“哦?這麽快就傳來戰報了?”
皇帝精神一震,自信滿滿,大聲道:“應該是朕布置的第一道金城湯池,將安史叛軍挫敗擊碎的捷報吧?還不速速報來!”
傳令兵看著左右這麽多人,一陣猶豫:“額?皇上,要不屏退左右,我私下報?”
皇帝一拍龍案,怒道:“什麽私下報?朕就要你當麵報!捷報飛來、傳檄天下,才顯示我大唐文治武功、盛世氣象。”
範相訓斥:“快說。”
傳令兵一臉無奈,拿出戰報宣讀道:“安史叛軍起兵後,進兵神速,五日前,已經抵達我朝廷預設的黃河防線。與我唐軍在虎牢、溧陽一帶爆發激戰。”
“哼,果然不出朕之所料。”
皇帝優哉遊哉,高高在上,一副算無遺策表情。
此時,一聲報:“皇太後駕到。”
王太後王侄,坐著二人軟轎,一晃一晃進入大殿淡淡道:“聽說,安史這兩個逆賊終究是反了?哀家未雨綢繆,在黃河布置防線,戰果如何?哀家放心不下,也來看看?”
皇帝心中大罵——老太婆,你都退位讓賢了,還要來刷功勞、搶功績?給自己臉上貼金?
雖然心中不忿,但畢竟是皇太後,皇帝躬身而起微笑道:“都是太後聖明、調兵遣將,才有今日局麵。請太後一起聽勝利戰果。”
太後微笑,與皇帝並排坐在一起。
二聖臨朝,群臣山唿萬歲。
大殿中無數目光,期待看著傳令兵,期待大勝的捷報。
畢竟,大唐準備了這麽久,派遣精兵強將,充實一線,又調運了無數糧草、兵器、戰具,囤積在黃河南岸重鎮,就為依托黃河天險+堅固城防,阻止安史之亂主力南下。
從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角度看,大唐朝廷都穩操勝券,一場酣暢淋漓大勝,手拿把掐。
很久不上朝的太後,之所以急不可耐跑出來,就為了搶奪功勞,向天下人表明——要不是我王侄,駕馭全局,大唐早就完蛋了。皇帝還嫩了點。
帝黨和後黨,各自爭風吃醋、吹捧自己主子、相互拉踩嘲諷。
大殿中亂作一團。
杜預與田洪鳳對視一眼,搖頭苦笑。
大唐江山社稷,就是這麽敗壞的。
有功勞,一哄而上,有利益,不擇手段爭奪。需要犧牲之處,吃虧的地方,跑得比誰都快。
這種朝廷,怎麽可能將國家治理好?
皇帝,變了。
田洪鳳怒道:“範相!杜預還什麽都沒說,你就隨便找個錯,欲加之罪?”
皇帝冷冷道:“放開他,讓他說。”
杜預淡淡道:“誠如範相所言,臣出使大秦,確實沒能帶迴皇上想要的互不侵犯盟約。大秦不肯與我大唐簽訂這等盟約。”
朝廷,一片哀歎。
雖然誰都知道,大唐如今落在下風,大秦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但聽到使臣杜預親自說出口,還是讓大唐眾臣心中一顫。
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大秦斷然拒絕簽訂互不侵犯盟約,這不是好兆頭啊。
大秦,是否在摩拳擦掌?大軍準備進攻呢?
“哼!”
皇帝故作大怒,勃然而起,憤怒道:“虧得朕如此信重你,才將這天大的重任交給你。杜預,你竟然辜負了朕的信任,辦砸了差事?朕早已有言在先··”
他話音未落,又聽到一聲急促飛報。
“報!”
“九邊重鎮將軍來報。”
“從前日起,大秦邊疆軍隊開始集結,蒙恬連夜率領虎狼騎抵達前線,並接管了前線秦軍。”
“各路秦軍齊聚,源源不斷開赴前線,數量已達到二十萬。”
“加上糧草、盔甲、兵器、戰具等各種軍事物資,從各路集結與前線。種種跡象判斷,秦軍最近將有大動作!很可能入寇我大唐!”
大唐宮殿中,氣溫再暴跌三十度。
鴉雀無聲,滴水成冰,氣氛壓抑到令人窒息。
“哼!”
皇帝雷霆震怒,怒斥杜預:“好你個杜預,誤國誤民。不光沒有出使成功,拿到朕想要的互不侵犯盟約,甚至還激怒了大秦,使得大秦囤積重兵,要發兵攻打我大唐?如今形勢,這不是雪上加霜?”
範相也趁機讒言道:“陛下,杜預空有才名,卻誤國誤民,貽誤大事,又臨陣脫逃、從秦國潛逃迴來,其罪甚大。臣以為,此人罪不容誅,當馬上拖下去,斬首!”
田洪鳳張了張嘴,想要為杜預辯護。
玉真公主、武媚娘也想挺身而出,為杜預辯護。
但杜預卻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道:“陛下,請聽臣一言。”
“狡辯!朕不聽!”
皇帝卻一陣心虛,唯恐杜預詩成鎮國,將自己本就站不住腳的殺人借口駁倒。
杜預才氣太大,皇帝已多次領教厲害,深諳“不能讓杜預開口”之道:“快,將他拖下去,斬首!”
千牛衛一擁而入,足足500人,殺氣騰騰,直撲杜預。
“哈哈哈··”
範相仰天冷笑:“一朝得誌,少年成名,得意忘形,身死名滅,可憐可憐。”
朝中不少重臣,要麽士族門閥出身,痛恨杜預儒家改革,要麽眼紅杜預火箭般躥升,羨慕妒忌恨,各種陰陽怪氣、幸災樂禍,冷嘲熱諷。
“我就知道,他長久不了。”
“沒有根基,火箭躥升,爬地快摔得重。”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寒門天才怎麽樣?連中四元又能如何?關鍵大事,寒門靠不住啊。要是派我士族出使,情況可不一樣嘍。”
“陛下,不可!”
田洪鳳憤怒出列:“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非要逼著杜預完成。就算失敗,豈能連一句分辯都不聽,就下令殺人?這是昏令、亂政。”
“放肆!”
皇帝額頭青筋暴起,轉頭怒視田洪鳳道:“你敢罵朕是昏令亂政?田洪鳳,朕賞識你,給你升官,你別得意忘形!”
田洪鳳心如死灰,嗬嗬冷笑,一指大明宮道:“伍子胥啊伍子胥,我終於知道,你死之前說“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要頭懸國門,是何等心情?”
皇帝勃然大怒,正要將田洪鳳一起推出去斬首,卻冷不防聽到一聲淒厲的飛報!
“報!”
一個親兵,身中數箭,滿身是血,撲倒在金鑾殿上大叫:“八百裏加急,河北急報!”
“安祿山,已與七日前在盧龍、範陽兩鎮,殺官造\/反!建立大燕帝國,登基自稱燕帝!”
“什麽?”
年輕皇帝被這噩耗,無形中猛然打了一拳,身體猛然搖晃一下,臉色黑如鍋底。
群臣炸鍋。
“反了,果然反了!”
“這安祿山,真乃狼子野心,喂不熟的白眼狼。”
“他不光造\/反,還僭越稱帝?狂妄建國?”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穩住身形,拿出“少年天子”“聖明睿智”的架勢,冷冷喝道:“慌什麽?成何體統?”
大明宮內,安靜下來,人人聚焦在皇帝身上。
皇帝一副“運籌帷幄、盡在掌握”的架勢,翹起二郎腿淡淡道:“你慢慢奏來。不要著急,說清楚。”
“是,是··”
探馬一看就遭受過叛軍慘烈伏擊,身負重傷隻剩幽幽一口氣:“安祿山在盧龍登基,自稱大燕皇帝,率領麾下十五萬叛軍,大舉南下,向我大唐腹地撲來!”
“哼。安祿山不臣之心,朕早知道了。”
皇帝笑得高深莫測,一臉神機妙算。
“皇上聖明啊。”
範相呆了一呆,馬上狂拍馬屁:“若非皇上未雨綢繆,提前準備,隻怕這安史之亂還真讓我大唐焦頭爛額,但現在麽,嗬嗬···”
他趾高氣昂,一副足智多謀、深思熟慮道:“我大唐早已做好萬全準備,能從容應對任何叛亂、入侵。”
範相急不可耐,一指杜預:“陛下,閑話休提,先殺了此人再說。”
田洪鳳怒道:“範相你是否腦子進水?如今安史之亂爆發,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你卻一門心思,隻想排除異己、扼殺後起之秀?你到底是何居心?”
範相傲然道:“皇上說的,你沒聽到嗎?我大唐早做準備,調兵遣將,提前應對萬全之策。安史兩賊不叛亂還能苟活,叛亂隻是速死、送人頭而已。還省去朝廷想借口除掉他們。”
一群範相走狗,各種阿諛奉承,吹牛拍馬。
“陛下聖明,範相高明!”
“原來如此,朝廷早有萬全之策。”
“安史之亂,暴\/亂、叛亂之敵,以卵擊石,蚍蜉撼樹。”
“朝廷籌劃高明、社稷穩如泰山。”
“如此一說,我們就放心了。”
杜預聽著心中冷笑。
要說對安史勢力的了解,在座袞袞諸公加在一起,也沒有杜預了解地深。
憑著收服小蠻等菩薩蠻,杜預已將安史之亂的實力、情報掌握地清清楚楚。
安祿山、史思明之所以有恃無恐,並不畏懼朝廷的鎮\/壓,因他們真正實力遠遠被低估!
等待誌得意滿的大唐君臣,是殘酷的暴擊、社會的毒打。
果然,大唐君臣還沉浸在“旗開得勝”的yy幻想中,就聽到遠處一聲淒厲:“報!前方戰報!”
“哦?這麽快就傳來戰報了?”
皇帝精神一震,自信滿滿,大聲道:“應該是朕布置的第一道金城湯池,將安史叛軍挫敗擊碎的捷報吧?還不速速報來!”
傳令兵看著左右這麽多人,一陣猶豫:“額?皇上,要不屏退左右,我私下報?”
皇帝一拍龍案,怒道:“什麽私下報?朕就要你當麵報!捷報飛來、傳檄天下,才顯示我大唐文治武功、盛世氣象。”
範相訓斥:“快說。”
傳令兵一臉無奈,拿出戰報宣讀道:“安史叛軍起兵後,進兵神速,五日前,已經抵達我朝廷預設的黃河防線。與我唐軍在虎牢、溧陽一帶爆發激戰。”
“哼,果然不出朕之所料。”
皇帝優哉遊哉,高高在上,一副算無遺策表情。
此時,一聲報:“皇太後駕到。”
王太後王侄,坐著二人軟轎,一晃一晃進入大殿淡淡道:“聽說,安史這兩個逆賊終究是反了?哀家未雨綢繆,在黃河布置防線,戰果如何?哀家放心不下,也來看看?”
皇帝心中大罵——老太婆,你都退位讓賢了,還要來刷功勞、搶功績?給自己臉上貼金?
雖然心中不忿,但畢竟是皇太後,皇帝躬身而起微笑道:“都是太後聖明、調兵遣將,才有今日局麵。請太後一起聽勝利戰果。”
太後微笑,與皇帝並排坐在一起。
二聖臨朝,群臣山唿萬歲。
大殿中無數目光,期待看著傳令兵,期待大勝的捷報。
畢竟,大唐準備了這麽久,派遣精兵強將,充實一線,又調運了無數糧草、兵器、戰具,囤積在黃河南岸重鎮,就為依托黃河天險+堅固城防,阻止安史之亂主力南下。
從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角度看,大唐朝廷都穩操勝券,一場酣暢淋漓大勝,手拿把掐。
很久不上朝的太後,之所以急不可耐跑出來,就為了搶奪功勞,向天下人表明——要不是我王侄,駕馭全局,大唐早就完蛋了。皇帝還嫩了點。
帝黨和後黨,各自爭風吃醋、吹捧自己主子、相互拉踩嘲諷。
大殿中亂作一團。
杜預與田洪鳳對視一眼,搖頭苦笑。
大唐江山社稷,就是這麽敗壞的。
有功勞,一哄而上,有利益,不擇手段爭奪。需要犧牲之處,吃虧的地方,跑得比誰都快。
這種朝廷,怎麽可能將國家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