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發布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隻進不出的財務衙門。
秦皇讚歎道:“過去,寡人從法家口中,隻聽到治國用重典、亂世用重典,一味要求嚴刑峻法,恢複殘忍的上古五刑,卻不知道原來治理天下,應該如此仁義。但法家短時間確能富國強兵,先生創立儒家,儒法又該如何調和?”
杜預知道,如今亂世,法家能短時間內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方便各國進行擴張戰爭,大行其道、確有長處,秦皇一時半刻不可能全麵放棄法家,接受儒家。
“我有一法,能撥亂反正,讓秦國既享長久國祚,又享受商鞅變法之利。”
“如何?”
秦皇急不可耐道。
杜預目光沉穩道:“外儒而內法,霸王道雜之!”
秦皇如醍醐灌頂,眼中閃耀仰慕光芒。
杜預淡淡道:“外儒內法,儒為表,法為裏。霸王道雜之,霸道即法家學說,王道即儒家學說,要儒法結合,將德政和法治結合起來。”
“隻有德政,純任德教,國家沒有綱紀,容易軟弱無力。”
“隻有法治,嚴刑峻法,國家沒有仁政,容易引起暴\/亂。”
“對上、對外,要積極宣揚德政,君王仁者愛人,給君王披上仁德外衣;對下、對內,則為繼續推行法治,為統治提供堅強後盾。”
“好!”
一席話,說到了秦帝心坎上,激動猛然一拍大腿:“聽君一席話,勝讀百年書。先生一言,勝過張儀、李斯等萬言。我大秦以後就按照先生所言,外儒內法,王道霸道,恩威並用,仁法並行,才能調理陰陽,政通人和。既保證國力強盛,又保證國祚綿長。隻是不知該如何具體做?”
杜預點頭:“具體,一是要開辦儒學、招收儒生,二是要推廣儒學教材,三是要修改考試、任用儒生,四是要修改律法,寬嚴相濟,五是向官員和百姓宣揚禮教。”
秦皇欣然答應,統統采納。
在杜預助秦國打贏蒙元帝國,擊殺吐穀王子後,在秦皇眼中已成天人,言無不從。
十天,轉瞬而過。
長安,大明宮。
大唐君臣正在朝議。
聽著範相等大臣,恭敬向自己匯報,皇帝高高在上,神色舒展,春風得意,隱有得色。
他向鬼穀子出賣杜預後,確實換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權力。
也不知道鬼穀子用了什麽辦法,竟然說動了頑固自私的太後王侄,前些日子王太後竟然讓出了部分權力,還政與皇帝。包括官員升遷黜落權、朝廷財政大權,甚至部分軍權!
年輕皇帝,終於體驗了幾天皇權體驗卡。
大權在握,神清氣爽,美滋滋啊。
“果然,謀聖能給朕的利益,遠勝過杜預。”
“可惜了。杜預才能震天下,對朕又忠心耿耿,若假以時日,或可成長為棟梁之材。”
“不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能為朕犧牲,換取朕提前親政,也算死得其所了吧?”
出賣杜預,年輕皇帝厚顏無恥、心安理得。
對於皇權,沒有什麽是不能犧牲的。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杜預功名、榮耀、地位都是皇帝給的,那麽為皇帝而死,也是他杜預應盡的義務吧?
“犧牲一個寒門杜預,換取人事權、財權、軍權,值!”
皇帝腹黑冷笑,隨即感到萬分之一秒的內疚:“大不了,幾年以後,朕再給他重新厚葬、賜他一座牌坊,諡號文正。也就不負君臣一場情意了。”
他正在盤算,又想起後宮武媚娘,就一陣心煩意亂。
武媚娘得知皇帝態度大變,決定犧牲杜預,換取親政權力後,一反常態、堅決反對,甚至不惜與皇帝爭吵。
皇帝假仁假義,多次解釋,但武媚娘卻一針見血,痛斥自己。
“··陛下,竟然為眼前蠅頭小利,為討好謀聖鬼穀子,犧牲掉左膀右臂、引為心腹的杜預,無異於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愚不可及!”
“杜預在,這些權力他遲早會幫您奪迴來的。”
“鬼穀子不過施展法家、縱橫家影響力,逼得太後讓出一點權力而已,但皇上您失去的,卻是天下人的信任。”
“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
“別忘了,皇上您做傀儡的時候,杜預是如何一次次幫你度過難關的。”
“今日,您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便可犧牲他,來日誰還敢為您赴湯蹈火?”
皇帝氣得渾身發抖,加上執掌權力、氣性\/也比原來大得多,怒斥武媚娘。
“這是你一個才人,對朕說話的態度?”
“朕乃是天下之主!大唐之主!杜預他忠君,乃是讀書人的本分!他不忠,朕就要誅他三族。”
“他能為朕的利益而死,乃是莫大榮耀。”
“你別以為,與杜預眉來眼去那點齷蹉曖昧事,能瞞得過朕。”
“朕有的是密探,什麽都清楚,什麽都明白!”
“過去,朕手中無權,隻能依靠你和杜預,一內一外,一文一武,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朕已手握實權,天下人生殺予奪,在朕一念之間。你還想為杜預那混蛋說好話?吹枕邊風?做夢!”
“你馬上滾出養心殿,打入冷宮,學會怎麽伺候朕,再迴來!”
武媚娘驚駭、驚呆,仿佛不認識皇帝,隨即哀莫大於心死,冷冷收拾東西,匆匆離開了養心殿。
她知道權力是毒藥,天下最毒的毒藥,但沒想到皇帝才掌權沒兩天,心靈已被毒成這樣?
皇帝大袖一揮,將武媚娘打入冷宮。
而王太後、王皇後一派,卻大為歡喜,與皇帝的關係緩和許多。太後已經將大部分權力,轉交給皇帝,隻保留最核心的大部分軍權,還有以太後監國的權力。
王皇後沒有了被廢後顧之憂,也與皇帝親近起來,天天去冷宮虐\/待武媚娘。
隻是,皇帝可以想象,武媚娘如今如何水深火熱、日日夜夜。
但他都不在乎了。
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至於工具人杜預和武媚娘,那就滾到一邊吧。
天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也。
勾踐,不就是極好的例子嗎?
“陛下?”
範相諂媚的聲音響起,將沉思中的皇帝驚醒。
皇帝從龍椅上掙紮坐起:“啊?怎麽?”
範相畢恭畢敬、一躬到底:“臣有要事啟奏!”
皇帝很滿意範相態度——之前範相隻是表麵恭敬,眼神中卻沒拿自己當迴事。如今自己大權獨攬,他這首輔說話辦事都極其小心、伏低做小,極大滿足皇帝虛榮心。
“哦?”
皇帝傲慢,嘴角微翹:“好久沒有杜預的消息了,不知他身負朕的厚望,出使大秦,差事辦成了沒有?”
君臣眼神碰了一下,心照不宣,陰笑連連。
範相陰陽怪氣道:“老臣不知,不過他臨行前,皇上您可是下了死命令——若有辱使命,無法與大秦結盟,則是大唐罪人,迴來也要處死。”
群臣愕然,炸了鍋。
很多人這才知道,感情杜預被派去與大秦結盟?
“大秦?結盟?”
“人家大秦肯在此時,與我大唐結盟嗎?”
“安史之亂,即將爆發,箭在弦上,天下無人不知。以大秦虎狼之性,豈可放過這天賜良機?反過來結盟幫我們?這不是可笑?”
“關鍵是···出使不成,便要殺頭?這是哪門子規矩?”
“噓,小聲點。你們沒看陛下的臉色?”
此時,殿外走入一人,風塵仆仆、臉色鐵青、憤然質疑:“陛下、範相,這是怎麽迴事?為何要派杜預出使大秦?你們這不是要害杜預?”
此人,赫然是田洪鳳。
田洪鳳因政績卓著,被皇帝從滁州學政,調入京城,升遷右都禦史。
右都禦史為三品,比之前州郡學政高整整一品,加上監察百官、權力很大,可見皇帝對田洪鳳引為心腹,給與升遷獎勵。
升官的田洪鳳,快馬加鞭趕到京師,衝入大殿的第一句話,就是怒氣衝衝、當麵質問皇帝、首輔。
皇帝一愣,急忙道:“田愛卿,不要多心。大唐百年不世出一杜預,朕愛重還來不及,如何肯害他?哈哈···”
戰術咳嗽,示意範相背鍋。
範相無奈,對田洪鳳幹笑道:“田大人,你剛剛迴京,不了解情況。如今我大唐形勢,內憂外患,危在旦夕啊。”
他一臉悲情道:“安祿山狼子野心,盡人皆知,囤積重兵與北疆重鎮,虎視眈眈隨時叛亂南下,而蒙元、大漢、大秦、大楚等鄰國,更要摩拳擦掌、趁火打劫,此乃我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
“杜預詩名遍天下、名震十國,被譽為大唐詩仙。這等知名度極高、才氣人望兼備的青年才俊,乃是出使秦國的最佳人選。他不出使,誰出使呢?”
秦皇讚歎道:“過去,寡人從法家口中,隻聽到治國用重典、亂世用重典,一味要求嚴刑峻法,恢複殘忍的上古五刑,卻不知道原來治理天下,應該如此仁義。但法家短時間確能富國強兵,先生創立儒家,儒法又該如何調和?”
杜預知道,如今亂世,法家能短時間內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方便各國進行擴張戰爭,大行其道、確有長處,秦皇一時半刻不可能全麵放棄法家,接受儒家。
“我有一法,能撥亂反正,讓秦國既享長久國祚,又享受商鞅變法之利。”
“如何?”
秦皇急不可耐道。
杜預目光沉穩道:“外儒而內法,霸王道雜之!”
秦皇如醍醐灌頂,眼中閃耀仰慕光芒。
杜預淡淡道:“外儒內法,儒為表,法為裏。霸王道雜之,霸道即法家學說,王道即儒家學說,要儒法結合,將德政和法治結合起來。”
“隻有德政,純任德教,國家沒有綱紀,容易軟弱無力。”
“隻有法治,嚴刑峻法,國家沒有仁政,容易引起暴\/亂。”
“對上、對外,要積極宣揚德政,君王仁者愛人,給君王披上仁德外衣;對下、對內,則為繼續推行法治,為統治提供堅強後盾。”
“好!”
一席話,說到了秦帝心坎上,激動猛然一拍大腿:“聽君一席話,勝讀百年書。先生一言,勝過張儀、李斯等萬言。我大秦以後就按照先生所言,外儒內法,王道霸道,恩威並用,仁法並行,才能調理陰陽,政通人和。既保證國力強盛,又保證國祚綿長。隻是不知該如何具體做?”
杜預點頭:“具體,一是要開辦儒學、招收儒生,二是要推廣儒學教材,三是要修改考試、任用儒生,四是要修改律法,寬嚴相濟,五是向官員和百姓宣揚禮教。”
秦皇欣然答應,統統采納。
在杜預助秦國打贏蒙元帝國,擊殺吐穀王子後,在秦皇眼中已成天人,言無不從。
十天,轉瞬而過。
長安,大明宮。
大唐君臣正在朝議。
聽著範相等大臣,恭敬向自己匯報,皇帝高高在上,神色舒展,春風得意,隱有得色。
他向鬼穀子出賣杜預後,確實換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權力。
也不知道鬼穀子用了什麽辦法,竟然說動了頑固自私的太後王侄,前些日子王太後竟然讓出了部分權力,還政與皇帝。包括官員升遷黜落權、朝廷財政大權,甚至部分軍權!
年輕皇帝,終於體驗了幾天皇權體驗卡。
大權在握,神清氣爽,美滋滋啊。
“果然,謀聖能給朕的利益,遠勝過杜預。”
“可惜了。杜預才能震天下,對朕又忠心耿耿,若假以時日,或可成長為棟梁之材。”
“不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能為朕犧牲,換取朕提前親政,也算死得其所了吧?”
出賣杜預,年輕皇帝厚顏無恥、心安理得。
對於皇權,沒有什麽是不能犧牲的。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杜預功名、榮耀、地位都是皇帝給的,那麽為皇帝而死,也是他杜預應盡的義務吧?
“犧牲一個寒門杜預,換取人事權、財權、軍權,值!”
皇帝腹黑冷笑,隨即感到萬分之一秒的內疚:“大不了,幾年以後,朕再給他重新厚葬、賜他一座牌坊,諡號文正。也就不負君臣一場情意了。”
他正在盤算,又想起後宮武媚娘,就一陣心煩意亂。
武媚娘得知皇帝態度大變,決定犧牲杜預,換取親政權力後,一反常態、堅決反對,甚至不惜與皇帝爭吵。
皇帝假仁假義,多次解釋,但武媚娘卻一針見血,痛斥自己。
“··陛下,竟然為眼前蠅頭小利,為討好謀聖鬼穀子,犧牲掉左膀右臂、引為心腹的杜預,無異於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愚不可及!”
“杜預在,這些權力他遲早會幫您奪迴來的。”
“鬼穀子不過施展法家、縱橫家影響力,逼得太後讓出一點權力而已,但皇上您失去的,卻是天下人的信任。”
“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
“別忘了,皇上您做傀儡的時候,杜預是如何一次次幫你度過難關的。”
“今日,您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便可犧牲他,來日誰還敢為您赴湯蹈火?”
皇帝氣得渾身發抖,加上執掌權力、氣性\/也比原來大得多,怒斥武媚娘。
“這是你一個才人,對朕說話的態度?”
“朕乃是天下之主!大唐之主!杜預他忠君,乃是讀書人的本分!他不忠,朕就要誅他三族。”
“他能為朕的利益而死,乃是莫大榮耀。”
“你別以為,與杜預眉來眼去那點齷蹉曖昧事,能瞞得過朕。”
“朕有的是密探,什麽都清楚,什麽都明白!”
“過去,朕手中無權,隻能依靠你和杜預,一內一外,一文一武,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朕已手握實權,天下人生殺予奪,在朕一念之間。你還想為杜預那混蛋說好話?吹枕邊風?做夢!”
“你馬上滾出養心殿,打入冷宮,學會怎麽伺候朕,再迴來!”
武媚娘驚駭、驚呆,仿佛不認識皇帝,隨即哀莫大於心死,冷冷收拾東西,匆匆離開了養心殿。
她知道權力是毒藥,天下最毒的毒藥,但沒想到皇帝才掌權沒兩天,心靈已被毒成這樣?
皇帝大袖一揮,將武媚娘打入冷宮。
而王太後、王皇後一派,卻大為歡喜,與皇帝的關係緩和許多。太後已經將大部分權力,轉交給皇帝,隻保留最核心的大部分軍權,還有以太後監國的權力。
王皇後沒有了被廢後顧之憂,也與皇帝親近起來,天天去冷宮虐\/待武媚娘。
隻是,皇帝可以想象,武媚娘如今如何水深火熱、日日夜夜。
但他都不在乎了。
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至於工具人杜預和武媚娘,那就滾到一邊吧。
天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也。
勾踐,不就是極好的例子嗎?
“陛下?”
範相諂媚的聲音響起,將沉思中的皇帝驚醒。
皇帝從龍椅上掙紮坐起:“啊?怎麽?”
範相畢恭畢敬、一躬到底:“臣有要事啟奏!”
皇帝很滿意範相態度——之前範相隻是表麵恭敬,眼神中卻沒拿自己當迴事。如今自己大權獨攬,他這首輔說話辦事都極其小心、伏低做小,極大滿足皇帝虛榮心。
“哦?”
皇帝傲慢,嘴角微翹:“好久沒有杜預的消息了,不知他身負朕的厚望,出使大秦,差事辦成了沒有?”
君臣眼神碰了一下,心照不宣,陰笑連連。
範相陰陽怪氣道:“老臣不知,不過他臨行前,皇上您可是下了死命令——若有辱使命,無法與大秦結盟,則是大唐罪人,迴來也要處死。”
群臣愕然,炸了鍋。
很多人這才知道,感情杜預被派去與大秦結盟?
“大秦?結盟?”
“人家大秦肯在此時,與我大唐結盟嗎?”
“安史之亂,即將爆發,箭在弦上,天下無人不知。以大秦虎狼之性,豈可放過這天賜良機?反過來結盟幫我們?這不是可笑?”
“關鍵是···出使不成,便要殺頭?這是哪門子規矩?”
“噓,小聲點。你們沒看陛下的臉色?”
此時,殿外走入一人,風塵仆仆、臉色鐵青、憤然質疑:“陛下、範相,這是怎麽迴事?為何要派杜預出使大秦?你們這不是要害杜預?”
此人,赫然是田洪鳳。
田洪鳳因政績卓著,被皇帝從滁州學政,調入京城,升遷右都禦史。
右都禦史為三品,比之前州郡學政高整整一品,加上監察百官、權力很大,可見皇帝對田洪鳳引為心腹,給與升遷獎勵。
升官的田洪鳳,快馬加鞭趕到京師,衝入大殿的第一句話,就是怒氣衝衝、當麵質問皇帝、首輔。
皇帝一愣,急忙道:“田愛卿,不要多心。大唐百年不世出一杜預,朕愛重還來不及,如何肯害他?哈哈···”
戰術咳嗽,示意範相背鍋。
範相無奈,對田洪鳳幹笑道:“田大人,你剛剛迴京,不了解情況。如今我大唐形勢,內憂外患,危在旦夕啊。”
他一臉悲情道:“安祿山狼子野心,盡人皆知,囤積重兵與北疆重鎮,虎視眈眈隨時叛亂南下,而蒙元、大漢、大秦、大楚等鄰國,更要摩拳擦掌、趁火打劫,此乃我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
“杜預詩名遍天下、名震十國,被譽為大唐詩仙。這等知名度極高、才氣人望兼備的青年才俊,乃是出使秦國的最佳人選。他不出使,誰出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