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杜預能做官,他立朝堂,我在後宮,何愁大事不成?”
武媚娘美眸媚地要滴出水來。
後宮中,王太後、王皇後卻哭成一片。
斬白蛇劍,已然返迴,靜靜停在空中。
“王倫,我的侄兒啊!”
王太後悲從中來,淚如泉湧。
王皇後也咬牙切齒:“誰?到底誰殺了倫兒?誰有這麽大膽子?敢殺我琅琊王家之人?”
“莫非杜預?”
太後擦幹眼淚,麵無表情:“寧殺錯,莫放過!”
“此人詩成鎮國,書山更有半首傳天下,無論才情、實力,都遠遠超過哀家預估。”
“掌控不了,唯有毀滅。”
“遵命!”王皇後也目光炯炯。
杜預與武媚娘的關係,她有所耳聞,聽說頗不一般。
既然拉攏控製不住杜預,必須除掉。
至於杜預乃是大唐人,此人經天緯地之才對大唐將來有何助益,國家利益,這根本不在王家兩代女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維護王家、自己在大唐的地位,才是首要。其餘一切,無關緊要。
江水,已經徐徐從杜預胸\/口退下。
他依舊站在齊腰深的積水中,靜靜平視著氣急敗壞的納蘭珠。
“你這混蛋,搶我機緣?”
納蘭珠氣得渾身發抖。
半聖咆哮。
若非杜預做亂,搶先將【春江花月夜】的下半首詩詞說出,徹底打亂了納蘭珠的封聖計劃,給納蘭珠足夠的思考時間,深思熟慮仔細雕琢,必能獨\/立完成【春江花月夜】!
那樣,必留青史!
他半聖文位,也必晉亞聖!
這種機緣,不知多久才有一次?
一旦錯過,可能要再等千年、萬年,乃至···
永久。
讀書人文位晉升,在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都由科舉考試決定。
但翰林以上,翰林侍讀、大學士,便由皇帝和朝廷冊封來定。
大學士再向上呢?
就必須走封聖之路!
半聖、亞聖、聖人。
達到“聖級”,人間帝王、科舉功名,就無力再做決定。
隻有走封聖之路,孤寒百年、麵壁十載,以圖破壁。
可如今,亞聖的機會、天大的機緣、潑天的富貴,就擺在納蘭珠的麵前。
但被杜預打斷、搶了!
杜預搶先說出了下半首【春江花月夜】,甚至比他貢獻還多了一句。
這首原本垂名青史的詩句,就被“降級”成了傳天下。
納蘭珠亞聖之夢,猶如倒映在江中的水中花、江中月,被杜預打得稀碎。
“你這黃口孺子,老夫不會放過你。”
納蘭珠暴怒咆哮。
杜預笑了笑:“其實,我不光能與閣下平分秋色,功能廳的【春江花月夜】,還能與你聯詩,來而不往非禮也。請君側耳為我聽!”
他杜預停杯凝思,帶著些許醉意,仰望萬裏蒼穹,仿佛疑問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開篇雷擊!
一股浩然才氣,直升天際,升上九霄雲外。
這其中蘊含的哲理,絲毫不亞於納蘭珠在【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營造的哲學意境。
仿佛是為了迴答,又仿佛是為了迎戰。
杜預眼神澄澈,直視納蘭珠!
甚至衝天桀驁!
你不是要封聖嗎?
你不是要哲學嗎?
我告訴你。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你能闡幽發微,探討這人間古今哲理,對不起我也能!
甚至,我比你更有意境。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猶如一道雷劫,對那無限時空裏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狠狠轟擊在一臉狂妄的納蘭珠臉上!
這亙古如斯的一輪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有的呢?
才氣,映襯在杜預聖環之上。
聖環,光芒閃耀!
絲毫不弱於納蘭珠。
納蘭珠如遭雷噬,狠狠後退一大步。
他哪裏能想到,杜預如此強悍?
以秀才之身,竟然能發出如此詰問“青天有月來幾時?”,當真是當頭棒喝、引人沉思。
“這?”
納蘭珠身不由己,後退一步。
而相對,杜預升高一階,江水退卻,退到了膝蓋以下。
杜預淡淡道:“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古今中外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宮,以求長生不老,但都沒能實現;而明月卻依舊用萬裏清輝普照人間,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此時,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雲開月出,美新娘悄悄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麵,那種光彩照人之美、月色朦朧之美被杜預形容得伸手可攬、觸手可及。
杜預背後才氣乍起!
他腳下積水隨即下降,已然露出腳麵,即將脫離危險區。
而相對,貴為半聖的納蘭珠,卻腳下出現積水,已然打濕\/了鞋麵。
“豎子敢爾?”
納蘭珠氣急敗壞,咬牙切齒。他從未放在眼裏、手拿把掐、穩穩拿捏的杜預,卻能打濕他高貴的鞋麵?
納蘭珠並沒覺得危險,至少在眼下,他依舊不會將杜預作為同等級的對手看待。
可惜,杜預漸入佳境,越來越強悍,聲音高亢:“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此時,隻見一輪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於西天雲海隱沒,如此循環往複,蹤跡實難推測。
“白\/兔倒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他思維跳躍,月中白\/兔年複一年不辭辛勞地做藥,為的是什麽?廣寒宮中,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美人嫦娥,又該是多麽寂寞?到底誰來陪伴她呢?
此時,杜預腳下完全沒了積水,倒是換成了納蘭珠腳下,積水已然沒過小腿。
雙方攻守易勢,形勢逆轉。
可納蘭珠依舊不以為意,嘴角微微冷峭:“米粒之珠,也放光芒?”
這點劣勢,並不放在他心上。相反,隻要給他一絲機會,他依舊能扳迴劣勢,讓杜預當場敗亡、身死道消。
可惜,杜預已然勢不可擋,氣吞萬裏如虎。
他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神采飛揚,高聲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賞明月皆如此!”
轟!
半聖納蘭珠,頭腦一片空白!
他的腳下,江水狂湧而入!
瞬間,將他的大腿淹沒、吞噬,直接湧到他的腰間。
杜預,如此恐怖!驚才絕豔!
這六句詩,妙不可言,與他春江花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既有效應和他的詩句,卻又別開生麵、自創新局!
杜預的“今人不見古時月”,即是從納蘭珠《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點化而出。
不僅迴答了納蘭珠的千古之問,更推陳出新,將思想境界帶入到更高哲學層麵。
今月古月隻有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在詩詞中,這叫【互文之妙】。
古人今人何止恆河沙數,隻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哲理並茂,意味深長,迴腸蕩氣。
杜預高舉金樽,悠然神往道:“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我隻希望在對酒當歌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人世間的美好歲月!
酒到杯幹,一飲而盡!
“這,這是?”
納蘭珠冷汗津\/津,連連倒退。
杜預的才氣衝天,化為三江之水,咆哮著衝入船艙,將他大腿腰腹淹沒!
納蘭珠剛剛作出名傳天下的不朽名篇——《春江花月夜》,自矜功伐,搖頭晃腦,吹噓什麽一詩驚天下、孤篇壓全唐之類,就被杜預當麵迴敬一首詩,狠狠打臉!
“此詩,名為【把酒問月】!”
杜預傲然朗聲道。
轟然一聲,天地開。
才氣,風起雲湧,文曲,方興未艾。
天機異象如火如荼,萬裏彩雲洶\/湧澎拜,地上才氣風靡雲蒸,聖環彩芒風起潮湧!
文淵閣的聲音轟然響起,響徹天地。
“與半聖納蘭珠聯詩中,大唐士子杜預作【把酒問月】,與納蘭珠、杜預的【春江花月夜】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列【聖元全集】之首。入選當月聖刊。”
聖元十國,統統蒙了!
別說那羨慕妒忌恨的九國,不知所措,連前一秒還在彈冠相慶、舉國歡騰的大唐,一樣陷入了極度迷茫之中。
知道杜預牛逼,但不知道他這麽牛逼!
我去,這人能量到底多大?
納蘭珠,何許人也?
堂堂半聖!還是文淵閣的半聖!
一個半聖又是何等存在?
無聖不成國。半聖也是聖,乃是鎮國之寶。
說句難聽的,聖元十國中,不少小國都攤不上一個半聖。有的國家就算有,也風燭殘年,早已不複當年之勇,全靠半聖名聲唬人。
大唐這種曾經巨無霸的存在,號稱也有半聖鎮國,但多少年都隱居、麵壁、閉關,是生是死都是玄學。
而杜預如今在幹嘛?
他在於半聖聯詩?還是對抗性的聯詩?
此人到底多狂?
武媚娘美眸媚地要滴出水來。
後宮中,王太後、王皇後卻哭成一片。
斬白蛇劍,已然返迴,靜靜停在空中。
“王倫,我的侄兒啊!”
王太後悲從中來,淚如泉湧。
王皇後也咬牙切齒:“誰?到底誰殺了倫兒?誰有這麽大膽子?敢殺我琅琊王家之人?”
“莫非杜預?”
太後擦幹眼淚,麵無表情:“寧殺錯,莫放過!”
“此人詩成鎮國,書山更有半首傳天下,無論才情、實力,都遠遠超過哀家預估。”
“掌控不了,唯有毀滅。”
“遵命!”王皇後也目光炯炯。
杜預與武媚娘的關係,她有所耳聞,聽說頗不一般。
既然拉攏控製不住杜預,必須除掉。
至於杜預乃是大唐人,此人經天緯地之才對大唐將來有何助益,國家利益,這根本不在王家兩代女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維護王家、自己在大唐的地位,才是首要。其餘一切,無關緊要。
江水,已經徐徐從杜預胸\/口退下。
他依舊站在齊腰深的積水中,靜靜平視著氣急敗壞的納蘭珠。
“你這混蛋,搶我機緣?”
納蘭珠氣得渾身發抖。
半聖咆哮。
若非杜預做亂,搶先將【春江花月夜】的下半首詩詞說出,徹底打亂了納蘭珠的封聖計劃,給納蘭珠足夠的思考時間,深思熟慮仔細雕琢,必能獨\/立完成【春江花月夜】!
那樣,必留青史!
他半聖文位,也必晉亞聖!
這種機緣,不知多久才有一次?
一旦錯過,可能要再等千年、萬年,乃至···
永久。
讀書人文位晉升,在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都由科舉考試決定。
但翰林以上,翰林侍讀、大學士,便由皇帝和朝廷冊封來定。
大學士再向上呢?
就必須走封聖之路!
半聖、亞聖、聖人。
達到“聖級”,人間帝王、科舉功名,就無力再做決定。
隻有走封聖之路,孤寒百年、麵壁十載,以圖破壁。
可如今,亞聖的機會、天大的機緣、潑天的富貴,就擺在納蘭珠的麵前。
但被杜預打斷、搶了!
杜預搶先說出了下半首【春江花月夜】,甚至比他貢獻還多了一句。
這首原本垂名青史的詩句,就被“降級”成了傳天下。
納蘭珠亞聖之夢,猶如倒映在江中的水中花、江中月,被杜預打得稀碎。
“你這黃口孺子,老夫不會放過你。”
納蘭珠暴怒咆哮。
杜預笑了笑:“其實,我不光能與閣下平分秋色,功能廳的【春江花月夜】,還能與你聯詩,來而不往非禮也。請君側耳為我聽!”
他杜預停杯凝思,帶著些許醉意,仰望萬裏蒼穹,仿佛疑問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開篇雷擊!
一股浩然才氣,直升天際,升上九霄雲外。
這其中蘊含的哲理,絲毫不亞於納蘭珠在【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營造的哲學意境。
仿佛是為了迴答,又仿佛是為了迎戰。
杜預眼神澄澈,直視納蘭珠!
甚至衝天桀驁!
你不是要封聖嗎?
你不是要哲學嗎?
我告訴你。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你能闡幽發微,探討這人間古今哲理,對不起我也能!
甚至,我比你更有意境。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猶如一道雷劫,對那無限時空裏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狠狠轟擊在一臉狂妄的納蘭珠臉上!
這亙古如斯的一輪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有的呢?
才氣,映襯在杜預聖環之上。
聖環,光芒閃耀!
絲毫不弱於納蘭珠。
納蘭珠如遭雷噬,狠狠後退一大步。
他哪裏能想到,杜預如此強悍?
以秀才之身,竟然能發出如此詰問“青天有月來幾時?”,當真是當頭棒喝、引人沉思。
“這?”
納蘭珠身不由己,後退一步。
而相對,杜預升高一階,江水退卻,退到了膝蓋以下。
杜預淡淡道:“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古今中外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宮,以求長生不老,但都沒能實現;而明月卻依舊用萬裏清輝普照人間,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此時,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雲開月出,美新娘悄悄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麵,那種光彩照人之美、月色朦朧之美被杜預形容得伸手可攬、觸手可及。
杜預背後才氣乍起!
他腳下積水隨即下降,已然露出腳麵,即將脫離危險區。
而相對,貴為半聖的納蘭珠,卻腳下出現積水,已然打濕\/了鞋麵。
“豎子敢爾?”
納蘭珠氣急敗壞,咬牙切齒。他從未放在眼裏、手拿把掐、穩穩拿捏的杜預,卻能打濕他高貴的鞋麵?
納蘭珠並沒覺得危險,至少在眼下,他依舊不會將杜預作為同等級的對手看待。
可惜,杜預漸入佳境,越來越強悍,聲音高亢:“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此時,隻見一輪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於西天雲海隱沒,如此循環往複,蹤跡實難推測。
“白\/兔倒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他思維跳躍,月中白\/兔年複一年不辭辛勞地做藥,為的是什麽?廣寒宮中,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美人嫦娥,又該是多麽寂寞?到底誰來陪伴她呢?
此時,杜預腳下完全沒了積水,倒是換成了納蘭珠腳下,積水已然沒過小腿。
雙方攻守易勢,形勢逆轉。
可納蘭珠依舊不以為意,嘴角微微冷峭:“米粒之珠,也放光芒?”
這點劣勢,並不放在他心上。相反,隻要給他一絲機會,他依舊能扳迴劣勢,讓杜預當場敗亡、身死道消。
可惜,杜預已然勢不可擋,氣吞萬裏如虎。
他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神采飛揚,高聲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賞明月皆如此!”
轟!
半聖納蘭珠,頭腦一片空白!
他的腳下,江水狂湧而入!
瞬間,將他的大腿淹沒、吞噬,直接湧到他的腰間。
杜預,如此恐怖!驚才絕豔!
這六句詩,妙不可言,與他春江花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既有效應和他的詩句,卻又別開生麵、自創新局!
杜預的“今人不見古時月”,即是從納蘭珠《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點化而出。
不僅迴答了納蘭珠的千古之問,更推陳出新,將思想境界帶入到更高哲學層麵。
今月古月隻有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在詩詞中,這叫【互文之妙】。
古人今人何止恆河沙數,隻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哲理並茂,意味深長,迴腸蕩氣。
杜預高舉金樽,悠然神往道:“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我隻希望在對酒當歌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人世間的美好歲月!
酒到杯幹,一飲而盡!
“這,這是?”
納蘭珠冷汗津\/津,連連倒退。
杜預的才氣衝天,化為三江之水,咆哮著衝入船艙,將他大腿腰腹淹沒!
納蘭珠剛剛作出名傳天下的不朽名篇——《春江花月夜》,自矜功伐,搖頭晃腦,吹噓什麽一詩驚天下、孤篇壓全唐之類,就被杜預當麵迴敬一首詩,狠狠打臉!
“此詩,名為【把酒問月】!”
杜預傲然朗聲道。
轟然一聲,天地開。
才氣,風起雲湧,文曲,方興未艾。
天機異象如火如荼,萬裏彩雲洶\/湧澎拜,地上才氣風靡雲蒸,聖環彩芒風起潮湧!
文淵閣的聲音轟然響起,響徹天地。
“與半聖納蘭珠聯詩中,大唐士子杜預作【把酒問月】,與納蘭珠、杜預的【春江花月夜】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列【聖元全集】之首。入選當月聖刊。”
聖元十國,統統蒙了!
別說那羨慕妒忌恨的九國,不知所措,連前一秒還在彈冠相慶、舉國歡騰的大唐,一樣陷入了極度迷茫之中。
知道杜預牛逼,但不知道他這麽牛逼!
我去,這人能量到底多大?
納蘭珠,何許人也?
堂堂半聖!還是文淵閣的半聖!
一個半聖又是何等存在?
無聖不成國。半聖也是聖,乃是鎮國之寶。
說句難聽的,聖元十國中,不少小國都攤不上一個半聖。有的國家就算有,也風燭殘年,早已不複當年之勇,全靠半聖名聲唬人。
大唐這種曾經巨無霸的存在,號稱也有半聖鎮國,但多少年都隱居、麵壁、閉關,是生是死都是玄學。
而杜預如今在幹嘛?
他在於半聖聯詩?還是對抗性的聯詩?
此人到底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