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的霧氣總在黃昏時分漫上來。李老六踩著濕滑的青石板往村東頭走,布鞋底碾過石縫裏新冒的苔蘚,發出細微的咯吱聲。他懷裏揣著半斤炒得焦香的花生米,粗陶酒壺貼著胸口發燙——這是要往燈籠匠元大英家去的禮數。
村西頭到東頭不過百步,霧氣卻把路抻得老長。李老六經過老槐樹時,樹影裏突然竄出隻黑貓,綠眼珠子在霧裏燒出兩團鬼火。他啐了口唾沫,摸到元家門前時,簷角銅鈴正被山風吹得叮當亂響,像吊著串笑岔氣的嗓子。
";元叔!";李老六拍門板的手停在半空。門縫裏漏出的火光忽明忽暗,把個佝僂人影投在糊窗紙上,活似皮影戲裏的無常鬼。紙糊味混著陳年桐油味鑽出屋來,熏得他鼻頭發癢。
門軸";吱呀";一聲,元大英舉著油燈探出半張臉。燈影順著嶙峋的顴骨爬上眉弓,在眼窩裏蓄出兩汪濃墨。他指節上層層疊疊的繭子被燈火映得發亮,像纏著無數道褪色的紅繩。
";又來找死?";沙啞的嗓音裹著喉間的痰音。燈籠匠側身讓出條縫,牆上二十盞未點亮的紅燈籠突然齊齊一晃,銅鈴鐺撞出清越的響。
李老六把花生米往炕桌上一撒,琥珀色的酒液在粗瓷碗裏蕩開漣漪:";您給說段帶勁的,就講您那燈籠引魂的手藝......";話音未落,屋外山風驟緊,簷角銅鈴發了瘋似的亂撞。元大英往火盆裏添了把黃紙,騰起的青煙裏,他指間未愈的傷口滲出血珠,正正滴在剛糊好的燈籠骨架上。
";五年前中元節......";燈籠匠喉嚨裏滾出個古怪的笑,";我接了樁要命的買賣。";他枯枝般的手指撫過燈籠上蜿蜒的血痕,紙麵突然顯出個模糊的人形,轉瞬又被跳動的火光吞沒。
五年前,村裏來了個外鄉人,自稱是綢緞商,姓馬,要訂一批紅燈籠,說是給遠房侄女出嫁用。元大英接了活兒,連夜趕製,紮了二十盞大紅燈籠,紅得像血,綢麵光滑,墜著銅鈴鐺,風一吹“叮叮當當”響得喜慶。那商人留了定金,說好三天後在荒野邊的小廟交貨。
第三天晚上,天黑得早,霧氣重得像鍋蓋壓下來,村裏靜得瘮人,連狗都不叫。元大英背著燈籠,踏上通往荒野的小路。那路偏僻,穿過一片亂葬崗,草深得能淹膝蓋,風吹過“嗚嗚”響,像人在哭。村裏人都說那兒不幹淨,早年戰亂時死過不少人,屍骨埋得淺,夜裏常聽見怪聲。元大英不信邪,手藝人膽子大,啥沒見過?可那晚,他心裏總發毛。
剛進荒野,霧氣裹得他喘不過氣,燈籠的光照出去也就一丈遠,周圍黑乎乎的,草叢裏窸窸窣窣,像有東西爬。他走了半裏路,忽然聽見“叮叮當當”的聲音,像他燈籠上的鈴鐺,可又不對勁兒,夾著股低低的哭聲,斷斷續續,像女人在哼唧。他站住腳,喊道:“馬老板,是您嗎?”沒人應,可那聲音越來越近,霧裏還飄來一股怪味,像血腥氣混著胭脂香。
他壯著膽子往前走,霧氣裏影影綽綽露出一個紅點,像燈籠的光。他眯眼一看,嚇得魂兒飛了一半——霧裏站著個女人,穿著大紅嫁衣,紅蓋頭遮著臉,手裏提著盞紅燈籠,搖搖晃晃,像飄著走。元大英心想:“興許是馬老板的侄女,提前來取燈籠?”他喊道:“姑娘,是來拿燈籠的嗎?”
可那女人沒答,慢慢走近,元大英定睛一看,腿肚子直打顫——她沒頭!紅蓋頭下是空的,脖子上平平整整,像被利器削過,黑血凝成塊,粘在嫁衣上。她手裏的燈籠,光是暗紅的,照得周圍草地一片血色。元大英大喊:“鬼啊!”轉身就跑,可霧大路滑,他摔了個狗啃泥,背上的燈籠砸地上,鈴鐺散了一地,火光滅了,四周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元大英爬起來,迴頭一看,那無頭新娘近了,紅嫁衣飄得像血霧,手裏的燈籠晃悠悠,照得他臉一陣冷。他喊道:“俺不認識你!別纏俺!”可她沒停,飄得更快,嫁衣下擺拖在地上,草叢裏留下一串黑血跡。他撒腿跑,可荒野沒路,草刺紮得他腿生疼,霧氣裹得他喘不過氣。
跑著跑著,他踩進個泥坑,摔得七葷八素,坑裏堆著幾根白骨,骨頭上掛著破布條,像嫁衣的碎片。他嚇得喊:“這是啥地方?”抬頭一看,無頭新娘飄到坑邊,紅蓋頭無風自動,像在盯著他。她伸出手,手指瘦得像枯枝,指甲長得像刀刃,泛著青光,指尖掛著血絲,低聲說:“燈籠……給俺……快”聲音沙啞得像鋸子拉木頭,帶著股怨氣。
元大英嚇得魂兒都沒了,喊道:“燈籠給你!別殺俺!”他從泥裏抓起一盞摔壞的燈籠,扔過去,可那新娘沒接,燈籠砸在她身上,穿了過去,像砸在霧裏。她低聲說:“不夠……全要……快”嫁衣一卷,裹住他胳膊,冷得像冰針紮肉。他掙紮著爬出坑,跑了幾步,迴頭一看,她提著燈籠,飄在半空,指甲伸得更長,像要掏他心窩。
夜梟的啼叫陡然撕裂濃霧,一聲破鑼般的雞啼從山坳裏炸響。天邊滲出的灰白色像摻了骨粉,正一寸寸啃噬著墨色蒼穹。無頭新娘的指甲突然痙攣起來,青紫色的甲片";哢哢";蜷縮迴指骨,仿佛被火燎的毒蛇歸洞。嫁衣下擺的赤金流蘇簌簌抖動,在血鏽味的霧氣裏甩出半圈殘影:";明...日...";那聲音像是鏽刀刮著陶甕,震得草葉上的露珠都在跳,";再...來...";
紅燈籠";噗";地爆開一朵幽火,鬼新娘霎時碎成千萬片猩紅紙屑。元大英癱在泥沼裏,喉頭泛著鐵腥氣,指甲縫裏嵌滿帶血的草根。他手腳並用地爬過亂葬崗時,墳墓間的磷火正巧舔上東方魚肚白,把殘霧燒成灰燼。村口老槐樹的枝椏戳破晨光,枝頭還掛著半截褪色的紅綢——昨夜那頂染血的蓋頭。
元大英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不敢動。他尋思著,那商人興許是個幌子,燈籠是引他撞鬼的。可他沒證據,手上的傷口還在,血跡斑斑,咋也解釋不通。第二天,他硬著頭皮去找馬老板交貨,可小廟空蕩蕩的,沒人來,地上卻多了個紅手印,冷得像冰。他心裏發毛,背著剩下的燈籠迴了村。
可怪事沒完。那晚,他掛在屋裏的燈籠全亮了,紅光滲出血絲,鈴鐺“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像有人搖。他嚇得拿棍子去砸,可燈籠砸不爛,反而越亮,屋裏一股血腥味。村裏人也慌了,趙二狗說夜裏看見個紅影子在村口晃,孫鐵柱說炕頭多了個紅手印,錢二嬸說聽見女人哭聲,淒厲得像要命。
第三天晚上,元大英坐不住了。他尋思著,這鬼興許跟燈籠有關,得去荒野了結。他帶上家夥——一根鐵棒、一把剪刀,還有幾盞沒染血的燈籠,叫上趙二狗和孫鐵柱,壯著膽子往荒野走。俺爺爺也跟去了,說是怕他迴不來。
他們到荒野時,霧氣比上次還重,鈴鐺聲在前頭響,可咋走都走不到。元大英咬牙往前衝,忽然腳下一空,掉進個深坑。趙二狗他們下去拉,可坑裏啥也沒有,元大英像是被啥拽走了,連聲都沒留。等他們爬上來,霧氣散了些,露出一道紅影子——無頭新娘飄在半空,嫁衣紅得滴血,脖子上的平茬滲著黑血,低聲哭著:“燈籠……全要……”
元大英被拽進坑裏,摔進一個地下墓穴,裏頭黑乎乎的,地上散著幾具白骨,骨頭上掛著破嫁衣。他喊道:“救命!”可沒人應。他摸出火折子,點亮一看,牆角坐著個女人,穿著紅嫁衣,手裏抱著個頭,頭上的臉白得像紙,眼珠子渾濁,嘴角裂開,露出一排尖牙。
元大英嚇得喊:“你是誰?”女人低聲說:“俺是馬翠蘭,三十年前嫁到這兒,男人嫌俺醜,砍了俺頭,埋在這兒。他拿俺陪葬的燈籠賣錢,俺魂不散,要拿迴來……”元大英一愣:“馬老板是你男人?”女人搖頭:“他死了,魂被俺吃了。可燈籠散了,俺找不到路……”她哭著說:“你是燈籠匠,俺聞著味兒找你,紮燈籠引俺迴家。”
元大英明白了,這無頭新娘是馬翠蘭,被丈夫殺害,怨氣化鬼,纏著他要燈籠。他咬牙說:“俺幫你紮!”女人點頭:“紮滿二十盞,掛在墳前,俺就走。”元大英爬出墓穴,跑迴村,連夜紮燈籠,手指紮得血淋淋,終於湊齊二十盞,掛在荒野墳頭。
紙燈籠在墳前晃出猩紅的光暈,元大英蜷著血肉模糊的手指退後三步。最後一盞燈籠墜地的刹那,二十簇幽火";唰";地竄起三尺高,火舌舔過紙麵蜿蜒的血痕,竟凝成個完整的女子輪廓。
霧氣裏傳來絲綢撕裂的脆響,馬翠蘭的嫁衣自頸部開始褪色,碎成片片灰蝶。那顆抱在懷中的頭顱突然睜開眼,渾濁瞳孔映著火光:";匠人的血...融了怨結...";聲音像淬過月色的井水,清淩淩蕩開在荒野。
元大英尚未迴神,掌心舊傷突然迸裂。血珠淩空飛向燈籠群,在每盞燈籠骨架上點出朱砂痣般的印記。女鬼脖頸斷麵生出肉芽,捧著頭的雙臂漸漸透明:";且留一盞...鎮著...";話音未落,十九盞燈籠齊齊炸成火流星,唯剩東北角的燈籠悠悠飄落,燈籠罩紙上赫然顯出血字——";元";。
三日後,靠山屯每戶門楣都懸起染血燈籠。李老六蹲在元家窗根下搓煙葉,瞥見屋裏那盞孤燈無風自動,燈影投在牆上的分明是個梳髻女子的剪影,正對著銅鏡描畫並不存在的眉眼。
村西頭到東頭不過百步,霧氣卻把路抻得老長。李老六經過老槐樹時,樹影裏突然竄出隻黑貓,綠眼珠子在霧裏燒出兩團鬼火。他啐了口唾沫,摸到元家門前時,簷角銅鈴正被山風吹得叮當亂響,像吊著串笑岔氣的嗓子。
";元叔!";李老六拍門板的手停在半空。門縫裏漏出的火光忽明忽暗,把個佝僂人影投在糊窗紙上,活似皮影戲裏的無常鬼。紙糊味混著陳年桐油味鑽出屋來,熏得他鼻頭發癢。
門軸";吱呀";一聲,元大英舉著油燈探出半張臉。燈影順著嶙峋的顴骨爬上眉弓,在眼窩裏蓄出兩汪濃墨。他指節上層層疊疊的繭子被燈火映得發亮,像纏著無數道褪色的紅繩。
";又來找死?";沙啞的嗓音裹著喉間的痰音。燈籠匠側身讓出條縫,牆上二十盞未點亮的紅燈籠突然齊齊一晃,銅鈴鐺撞出清越的響。
李老六把花生米往炕桌上一撒,琥珀色的酒液在粗瓷碗裏蕩開漣漪:";您給說段帶勁的,就講您那燈籠引魂的手藝......";話音未落,屋外山風驟緊,簷角銅鈴發了瘋似的亂撞。元大英往火盆裏添了把黃紙,騰起的青煙裏,他指間未愈的傷口滲出血珠,正正滴在剛糊好的燈籠骨架上。
";五年前中元節......";燈籠匠喉嚨裏滾出個古怪的笑,";我接了樁要命的買賣。";他枯枝般的手指撫過燈籠上蜿蜒的血痕,紙麵突然顯出個模糊的人形,轉瞬又被跳動的火光吞沒。
五年前,村裏來了個外鄉人,自稱是綢緞商,姓馬,要訂一批紅燈籠,說是給遠房侄女出嫁用。元大英接了活兒,連夜趕製,紮了二十盞大紅燈籠,紅得像血,綢麵光滑,墜著銅鈴鐺,風一吹“叮叮當當”響得喜慶。那商人留了定金,說好三天後在荒野邊的小廟交貨。
第三天晚上,天黑得早,霧氣重得像鍋蓋壓下來,村裏靜得瘮人,連狗都不叫。元大英背著燈籠,踏上通往荒野的小路。那路偏僻,穿過一片亂葬崗,草深得能淹膝蓋,風吹過“嗚嗚”響,像人在哭。村裏人都說那兒不幹淨,早年戰亂時死過不少人,屍骨埋得淺,夜裏常聽見怪聲。元大英不信邪,手藝人膽子大,啥沒見過?可那晚,他心裏總發毛。
剛進荒野,霧氣裹得他喘不過氣,燈籠的光照出去也就一丈遠,周圍黑乎乎的,草叢裏窸窸窣窣,像有東西爬。他走了半裏路,忽然聽見“叮叮當當”的聲音,像他燈籠上的鈴鐺,可又不對勁兒,夾著股低低的哭聲,斷斷續續,像女人在哼唧。他站住腳,喊道:“馬老板,是您嗎?”沒人應,可那聲音越來越近,霧裏還飄來一股怪味,像血腥氣混著胭脂香。
他壯著膽子往前走,霧氣裏影影綽綽露出一個紅點,像燈籠的光。他眯眼一看,嚇得魂兒飛了一半——霧裏站著個女人,穿著大紅嫁衣,紅蓋頭遮著臉,手裏提著盞紅燈籠,搖搖晃晃,像飄著走。元大英心想:“興許是馬老板的侄女,提前來取燈籠?”他喊道:“姑娘,是來拿燈籠的嗎?”
可那女人沒答,慢慢走近,元大英定睛一看,腿肚子直打顫——她沒頭!紅蓋頭下是空的,脖子上平平整整,像被利器削過,黑血凝成塊,粘在嫁衣上。她手裏的燈籠,光是暗紅的,照得周圍草地一片血色。元大英大喊:“鬼啊!”轉身就跑,可霧大路滑,他摔了個狗啃泥,背上的燈籠砸地上,鈴鐺散了一地,火光滅了,四周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元大英爬起來,迴頭一看,那無頭新娘近了,紅嫁衣飄得像血霧,手裏的燈籠晃悠悠,照得他臉一陣冷。他喊道:“俺不認識你!別纏俺!”可她沒停,飄得更快,嫁衣下擺拖在地上,草叢裏留下一串黑血跡。他撒腿跑,可荒野沒路,草刺紮得他腿生疼,霧氣裹得他喘不過氣。
跑著跑著,他踩進個泥坑,摔得七葷八素,坑裏堆著幾根白骨,骨頭上掛著破布條,像嫁衣的碎片。他嚇得喊:“這是啥地方?”抬頭一看,無頭新娘飄到坑邊,紅蓋頭無風自動,像在盯著他。她伸出手,手指瘦得像枯枝,指甲長得像刀刃,泛著青光,指尖掛著血絲,低聲說:“燈籠……給俺……快”聲音沙啞得像鋸子拉木頭,帶著股怨氣。
元大英嚇得魂兒都沒了,喊道:“燈籠給你!別殺俺!”他從泥裏抓起一盞摔壞的燈籠,扔過去,可那新娘沒接,燈籠砸在她身上,穿了過去,像砸在霧裏。她低聲說:“不夠……全要……快”嫁衣一卷,裹住他胳膊,冷得像冰針紮肉。他掙紮著爬出坑,跑了幾步,迴頭一看,她提著燈籠,飄在半空,指甲伸得更長,像要掏他心窩。
夜梟的啼叫陡然撕裂濃霧,一聲破鑼般的雞啼從山坳裏炸響。天邊滲出的灰白色像摻了骨粉,正一寸寸啃噬著墨色蒼穹。無頭新娘的指甲突然痙攣起來,青紫色的甲片";哢哢";蜷縮迴指骨,仿佛被火燎的毒蛇歸洞。嫁衣下擺的赤金流蘇簌簌抖動,在血鏽味的霧氣裏甩出半圈殘影:";明...日...";那聲音像是鏽刀刮著陶甕,震得草葉上的露珠都在跳,";再...來...";
紅燈籠";噗";地爆開一朵幽火,鬼新娘霎時碎成千萬片猩紅紙屑。元大英癱在泥沼裏,喉頭泛著鐵腥氣,指甲縫裏嵌滿帶血的草根。他手腳並用地爬過亂葬崗時,墳墓間的磷火正巧舔上東方魚肚白,把殘霧燒成灰燼。村口老槐樹的枝椏戳破晨光,枝頭還掛著半截褪色的紅綢——昨夜那頂染血的蓋頭。
元大英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不敢動。他尋思著,那商人興許是個幌子,燈籠是引他撞鬼的。可他沒證據,手上的傷口還在,血跡斑斑,咋也解釋不通。第二天,他硬著頭皮去找馬老板交貨,可小廟空蕩蕩的,沒人來,地上卻多了個紅手印,冷得像冰。他心裏發毛,背著剩下的燈籠迴了村。
可怪事沒完。那晚,他掛在屋裏的燈籠全亮了,紅光滲出血絲,鈴鐺“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像有人搖。他嚇得拿棍子去砸,可燈籠砸不爛,反而越亮,屋裏一股血腥味。村裏人也慌了,趙二狗說夜裏看見個紅影子在村口晃,孫鐵柱說炕頭多了個紅手印,錢二嬸說聽見女人哭聲,淒厲得像要命。
第三天晚上,元大英坐不住了。他尋思著,這鬼興許跟燈籠有關,得去荒野了結。他帶上家夥——一根鐵棒、一把剪刀,還有幾盞沒染血的燈籠,叫上趙二狗和孫鐵柱,壯著膽子往荒野走。俺爺爺也跟去了,說是怕他迴不來。
他們到荒野時,霧氣比上次還重,鈴鐺聲在前頭響,可咋走都走不到。元大英咬牙往前衝,忽然腳下一空,掉進個深坑。趙二狗他們下去拉,可坑裏啥也沒有,元大英像是被啥拽走了,連聲都沒留。等他們爬上來,霧氣散了些,露出一道紅影子——無頭新娘飄在半空,嫁衣紅得滴血,脖子上的平茬滲著黑血,低聲哭著:“燈籠……全要……”
元大英被拽進坑裏,摔進一個地下墓穴,裏頭黑乎乎的,地上散著幾具白骨,骨頭上掛著破嫁衣。他喊道:“救命!”可沒人應。他摸出火折子,點亮一看,牆角坐著個女人,穿著紅嫁衣,手裏抱著個頭,頭上的臉白得像紙,眼珠子渾濁,嘴角裂開,露出一排尖牙。
元大英嚇得喊:“你是誰?”女人低聲說:“俺是馬翠蘭,三十年前嫁到這兒,男人嫌俺醜,砍了俺頭,埋在這兒。他拿俺陪葬的燈籠賣錢,俺魂不散,要拿迴來……”元大英一愣:“馬老板是你男人?”女人搖頭:“他死了,魂被俺吃了。可燈籠散了,俺找不到路……”她哭著說:“你是燈籠匠,俺聞著味兒找你,紮燈籠引俺迴家。”
元大英明白了,這無頭新娘是馬翠蘭,被丈夫殺害,怨氣化鬼,纏著他要燈籠。他咬牙說:“俺幫你紮!”女人點頭:“紮滿二十盞,掛在墳前,俺就走。”元大英爬出墓穴,跑迴村,連夜紮燈籠,手指紮得血淋淋,終於湊齊二十盞,掛在荒野墳頭。
紙燈籠在墳前晃出猩紅的光暈,元大英蜷著血肉模糊的手指退後三步。最後一盞燈籠墜地的刹那,二十簇幽火";唰";地竄起三尺高,火舌舔過紙麵蜿蜒的血痕,竟凝成個完整的女子輪廓。
霧氣裏傳來絲綢撕裂的脆響,馬翠蘭的嫁衣自頸部開始褪色,碎成片片灰蝶。那顆抱在懷中的頭顱突然睜開眼,渾濁瞳孔映著火光:";匠人的血...融了怨結...";聲音像淬過月色的井水,清淩淩蕩開在荒野。
元大英尚未迴神,掌心舊傷突然迸裂。血珠淩空飛向燈籠群,在每盞燈籠骨架上點出朱砂痣般的印記。女鬼脖頸斷麵生出肉芽,捧著頭的雙臂漸漸透明:";且留一盞...鎮著...";話音未落,十九盞燈籠齊齊炸成火流星,唯剩東北角的燈籠悠悠飄落,燈籠罩紙上赫然顯出血字——";元";。
三日後,靠山屯每戶門楣都懸起染血燈籠。李老六蹲在元家窗根下搓煙葉,瞥見屋裏那盞孤燈無風自動,燈影投在牆上的分明是個梳髻女子的剪影,正對著銅鏡描畫並不存在的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