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墳場密語
被遺忘的角落:太平天國往事 作者:阿童木的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冬夜雲遮月。
小野田夫組織的第一次行動失敗,被上司宗方小太郎劈了兩個大耳刮子,然後給罵的狗血淋頭。他的怒火轉而發泄到第一小隊成員身上。從組織紀律上來說,腳盆雞的上下關係比較和睦。所以當天第一小隊成員上下集體都是鼻青眼腫的,保持了高度的統一。
得到怡和洋行賬簿,情報分析處的專員從中還是發現了有價值的信息。每次“勝利女王三世”號商船到港,賬麵上屬於怡和洋行的載貨隻有不到七成到鬆江。有近三成的貨物不知去向。情報人員陷入了深思:這艘商船上有什麽秘密?一定有陰謀!
宗方小太郎嗤之以鼻:蠢貨!就會鑽牛角尖。難道怡和洋行隻在鬆江卸貨,別的地方都不靠岸?!
情報分析處專員看了看東方帝國的輿圖,發現一個標記了“港城島”的約翰牛領地。他恍然大悟,“嗨!”的一聲,眼睛黯淡無光。
宗方小太郎無奈摸兩撇八字胡須:這次貿易研究所的成立是不是太倉促,招募的人智商不夠好。下次一定要把關!情報人員的選拔標準定的起點要高,找些廢物進來隻會把事情搞砸。不省心的貨色!
荒尾精、宗方小太郎:一切都是新的。按部就班,耐心實施培訓計劃。不可操之過急,耽誤了帝國的大陸計劃。
怡和洋行的一個海外籍員工在遠東被殺,蝴蝶扇動翅膀還是引起了一場遙遠的風暴。約翰牛的怡和洋行本部掀起滔天巨浪,把已經退休的老霍利給拍死了。
*跨洋電報從鬆江拍發到了約翰牛本土。怡和洋行董事會委派了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專門對鬆江的分公司的曆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要求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老霍利在職的那些年間的報表出了不小的問題。進出賬有百分之二十的誤差。
老霍利被從溫暖舒適的暖爐旁邊請進了怡和洋行執行董事們麵前。好歹他自己也是不大不小一個股東呢!結果是被老上司們合夥送進了監獄吃了牢飯。
“沒有一隻好鳥!”
被逼無奈,老霍利隻得花錢請律師,以自己年老多病要求保外候審。
三十年來一直得到老霍利好處的兩個董事緊閉雙唇,一言不發。
霍利:什麽狗屁的爵士。你們再不替我向主審法官求情,把你們合夥出賣商社的醜事都抖出來。大家一起在監獄裏曬太陽。大不了你們住vip牢房,我住個一般的。
怡和洋行的眾董事和股東:……
所以某些人貪汙了若幹數額的贓款,都有哪些人?到底有多少數額?能追迴來多少?最重要的是眾股東每個人損失多少?什麽時候補償到位?
兩個神經高度緊張的紳士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給老霍利一個全屍。也算對的起老霍利兢兢業業這麽多年幫忙撈錢的情分。
毫不知情的老霍利在家中等待法官下次傳訊,突發心髒病身死。報紙上發了訃告。
警察局沒有得到某位著名私家大偵探的幫忙。霍利的女兒,早已過了保鮮期的維奧娜收到匿名威脅。她不想找麻煩,按照某些人提出的要求,很幹脆利落燒掉了父親留下的私賬、日記等一切文本文件。當然也順便清理了一下遺產。
老霍利的冤魂還沒有走遠,圍著摯愛的女兒轉圈破口大罵。最後隻得含恨走了。維奧娜雞皮疙瘩起了一層又一層:風從哪裏來?
父親對自己是真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貴婦人維奧娜養成了隔三岔五跑去老霍利墓邊傷感緬懷的習慣。
這件可大可小的經濟犯罪案件剛剛開幕就落幕了。
盛鎮縣丞邵元通,會稽籍,最是機敏善謀劃的一批人。他們在許多衙門出現,活躍程度令人發指。**在曆史上有一個名牌標簽:“會稽師爺”。
署理盛鎮期間,邵縣丞負責監督和協助征收田賦、丁銀等賦稅。此時田賦以 “地丁銀” 為主體,將丁銀並入賦銀,按土地麵積和土地沃度征收。
太平天國戰後江南地區進行了荒閑空地的清丈與招領,確認地契以便於據此征收田賦。除此田賦之外的附加名目繁多,主要是畝捐。每畝加捐二十文至八十文,有的高達四百文。
太平天國後田賦下放地方管理,地方田賦附加常為正賦的一倍甚至兩倍。鴉片戰爭後因白銀外流引起銀價高漲,導致田賦征銀折價上升,賦銀一兩由原來折錢一千文升至兩千兩百文左右。再加上稅吏浮收,大戶轉嫁,小戶負擔更重。
首字圩的近兩百畝水田肉眼可見,躲不掉縣丞下鄉勘察。
張問遠讓老二和老四從他們海船賬目上轉借了些銀子,總共補繳三年田賦。縣丞睜一眼閉一眼把地契文書給了出麵的焦丙。這樣一來首字圩也就過了明路,被納入合法納稅群體。眾人各自長出一口氣,走路都腳下生風的感覺。
摘掉“反賊”、“黑戶”的大帽子,可喜可賀。
首字圩三麵環水,易守難攻。唯一的陸路通道是東邊的墳地中間一條小路。幾十年來“強盜村”的大名如雷貫耳,早在周邊鄉裏貼上了生人勿近的標簽。
張問遠他們有心拓地種水田,不用看別人臉色的辦法是填湖圍田。用圩堤對抗每年春夏兩季的雨汛。
這事情交給老大杜中,在村北築圩堤圈湖麵。焦丙的船隊從其他地方收集的破磚爛牆,倒進圩堤裏,再在上麵填埋河泥。圍田左右就是耗人力和時間。
毛學旺:前人種樹,後人摘桃。
劉繼中樂嗬嗬:多積些家當,總不能出去討飯。
杜中:不貪多,每次圍三畝,一月填出一畝地。
張問遠發愁:活幹了,還得過官府明路。
東麵的村落範圍大,這麽多年下來死去的人口也多。漸漸的墳場擁擠,已經沒有地方可埋。據說有的人家一個墳埋了四五個人,夫妻、小妾都在一處。還有的窮人家是豎著埋下去的。
你們有錢娶妾的,非要把祖墳放在強盜村旁邊,不怕風水不好嗎?找風水先生點一處好穴,也好蔭蔽後代子孫呢!還和窮人家搶墓地。
越有錢越摳門。
比圍湖造田更容易的拓地方法是向東,挖掉那一大片不知誰家的祖墳。等閑誰敢這麽幹,分分鍾就釀成大血案。劉繼中、毛學旺心裏還是存著對亡者的悲憫和對鬼神的敬畏之心。張問遠卻是對刨墳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天父天兄在上,天國可沒有這麽多埋人規矩。”
張教頭威武!他主張挖墳開墾。張教頭可不信邪。東邊有人跳腳罵人?隨便罵。反正聽不見。有人敢到首字圩來打架?隨時奉陪。出去打聽打聽,首字圩有一個算一個,從小到大都是打架耍著玩的。叫官府調解?你猜我們理不理。
四個老教頭,帶著新生代教頭小六、蔡小巳到東邊犬牙錯落的墳場轉了好幾圈。討論要不要毀墳造田。
焦丙自從露出過爭奪管理權的苗頭,被老兄弟們三比一糊了一臉以來,一直都遊離於首字圩的管理之外。他躺平了,隻管手下船隊。其他事情一律都是一句話:附議。
左右聽你們意見大的一邊。要是參與了,搞出個三對三也難辦是不是。
張問遠恨鐵不成鋼,懟他:該出主意的時候出主意。縮頭縮腦的,顯擺大丈夫的氣概啊!
焦丙:劉、毛教頭說的對啊!就算不敬鬼神也要敬祖先。東麵村子許多人家的祖墳我們來之前就已經在了。斷人風水的事情有傷陰德。我附議。
張問遠張了張嘴,也沒話講。
“也罷。東邊那些人新墳都往我們開的水田推過來。誰給他們的狗膽?放出去哨探和消息,誰敢往西邊地上起一座新墳,休怪挖出來屍身喂狗。”
這倒是可以的。某撮鳥趁人不備跑到西邊撒野,強占水田起新墳,確實不能忍讓。墮了“強盜村”偌大的名頭。幾人合議統一了意見。
由於眾人都集中住在靠西的南鏡蕩不遠,東邊設置了一個臨時遊哨,監視唯一陸路通道的動靜。因為這次合議改臨時遊哨為常駐的哨位。
村東水田地和墳場相隔,一塊小土坡長了一片小樹林子,地勢比旁邊高出不到一丈,樹林高兩丈。往年有貓頭鷹打窩,經常有鳥叫聲。配合著夏夜裏竄起的磷火,顯得陰森詭異。
童子營的遊哨在一棵老槐樹的大樹杈上,蓋了一間小樹屋。遮風避雨,冬天還可以燒炭取暖。遊哨配有火槍、彈藥、小自鳴鍾和單筒望遠鏡,周圍風吹草動逃不過遊哨的觀察。
為了防止東邊再有挖墳埋人的越界行為,秋天農忙之後小六、蔡小巳特意借操練的名義,指揮一群大小夥們加寬墳場和水田之間的引水渠寬度。從三尺挖成了七尺寬。
劉繼中的說法:引水渠隔絕墳場,當成護村壕。
“大槐樹,戌正,三。”
村裏的望樓在夜裏也可以和村東遊哨以密語取得聯係。戌正是聯絡時間,三是安全,以油燈轉三圈為標誌。要是遇到危險?遊哨是用火槍的,開槍示警就是了。
-
*19世紀70年代,丹麥大北電報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公司先後通過海底電纜在中國上海登陸設局,開辦電報業務。1871年,上海與倫敦間海底電纜敷設完成,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電訊交通正式建立。1883年,英商大東電報公司的海底電報電纜敷設了上海、福州和香港,同年,中國電報總局與英商大東電報公司訂立合同,允許大東電報公司海線在上海寶山上岸,與中國電報局的淞滬陸線相接,使上海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報出入口局。
**明清以來,紹興師爺作為專業幕僚群體,既是清代幕業的開辟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定的壟斷。紹興師爺是幕僚的典型代表、形象大使、代言人物。根據汪輝祖記載,清代州縣之中,“巨者需才至十餘人,簡者或以二三人兼之其事”。紹興師爺充斥於各中央機關衙門、封疆大吏、地方州縣。
冬夜雲遮月。
小野田夫組織的第一次行動失敗,被上司宗方小太郎劈了兩個大耳刮子,然後給罵的狗血淋頭。他的怒火轉而發泄到第一小隊成員身上。從組織紀律上來說,腳盆雞的上下關係比較和睦。所以當天第一小隊成員上下集體都是鼻青眼腫的,保持了高度的統一。
得到怡和洋行賬簿,情報分析處的專員從中還是發現了有價值的信息。每次“勝利女王三世”號商船到港,賬麵上屬於怡和洋行的載貨隻有不到七成到鬆江。有近三成的貨物不知去向。情報人員陷入了深思:這艘商船上有什麽秘密?一定有陰謀!
宗方小太郎嗤之以鼻:蠢貨!就會鑽牛角尖。難道怡和洋行隻在鬆江卸貨,別的地方都不靠岸?!
情報分析處專員看了看東方帝國的輿圖,發現一個標記了“港城島”的約翰牛領地。他恍然大悟,“嗨!”的一聲,眼睛黯淡無光。
宗方小太郎無奈摸兩撇八字胡須:這次貿易研究所的成立是不是太倉促,招募的人智商不夠好。下次一定要把關!情報人員的選拔標準定的起點要高,找些廢物進來隻會把事情搞砸。不省心的貨色!
荒尾精、宗方小太郎:一切都是新的。按部就班,耐心實施培訓計劃。不可操之過急,耽誤了帝國的大陸計劃。
怡和洋行的一個海外籍員工在遠東被殺,蝴蝶扇動翅膀還是引起了一場遙遠的風暴。約翰牛的怡和洋行本部掀起滔天巨浪,把已經退休的老霍利給拍死了。
*跨洋電報從鬆江拍發到了約翰牛本土。怡和洋行董事會委派了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專門對鬆江的分公司的曆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要求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老霍利在職的那些年間的報表出了不小的問題。進出賬有百分之二十的誤差。
老霍利被從溫暖舒適的暖爐旁邊請進了怡和洋行執行董事們麵前。好歹他自己也是不大不小一個股東呢!結果是被老上司們合夥送進了監獄吃了牢飯。
“沒有一隻好鳥!”
被逼無奈,老霍利隻得花錢請律師,以自己年老多病要求保外候審。
三十年來一直得到老霍利好處的兩個董事緊閉雙唇,一言不發。
霍利:什麽狗屁的爵士。你們再不替我向主審法官求情,把你們合夥出賣商社的醜事都抖出來。大家一起在監獄裏曬太陽。大不了你們住vip牢房,我住個一般的。
怡和洋行的眾董事和股東:……
所以某些人貪汙了若幹數額的贓款,都有哪些人?到底有多少數額?能追迴來多少?最重要的是眾股東每個人損失多少?什麽時候補償到位?
兩個神經高度緊張的紳士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給老霍利一個全屍。也算對的起老霍利兢兢業業這麽多年幫忙撈錢的情分。
毫不知情的老霍利在家中等待法官下次傳訊,突發心髒病身死。報紙上發了訃告。
警察局沒有得到某位著名私家大偵探的幫忙。霍利的女兒,早已過了保鮮期的維奧娜收到匿名威脅。她不想找麻煩,按照某些人提出的要求,很幹脆利落燒掉了父親留下的私賬、日記等一切文本文件。當然也順便清理了一下遺產。
老霍利的冤魂還沒有走遠,圍著摯愛的女兒轉圈破口大罵。最後隻得含恨走了。維奧娜雞皮疙瘩起了一層又一層:風從哪裏來?
父親對自己是真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貴婦人維奧娜養成了隔三岔五跑去老霍利墓邊傷感緬懷的習慣。
這件可大可小的經濟犯罪案件剛剛開幕就落幕了。
盛鎮縣丞邵元通,會稽籍,最是機敏善謀劃的一批人。他們在許多衙門出現,活躍程度令人發指。**在曆史上有一個名牌標簽:“會稽師爺”。
署理盛鎮期間,邵縣丞負責監督和協助征收田賦、丁銀等賦稅。此時田賦以 “地丁銀” 為主體,將丁銀並入賦銀,按土地麵積和土地沃度征收。
太平天國戰後江南地區進行了荒閑空地的清丈與招領,確認地契以便於據此征收田賦。除此田賦之外的附加名目繁多,主要是畝捐。每畝加捐二十文至八十文,有的高達四百文。
太平天國後田賦下放地方管理,地方田賦附加常為正賦的一倍甚至兩倍。鴉片戰爭後因白銀外流引起銀價高漲,導致田賦征銀折價上升,賦銀一兩由原來折錢一千文升至兩千兩百文左右。再加上稅吏浮收,大戶轉嫁,小戶負擔更重。
首字圩的近兩百畝水田肉眼可見,躲不掉縣丞下鄉勘察。
張問遠讓老二和老四從他們海船賬目上轉借了些銀子,總共補繳三年田賦。縣丞睜一眼閉一眼把地契文書給了出麵的焦丙。這樣一來首字圩也就過了明路,被納入合法納稅群體。眾人各自長出一口氣,走路都腳下生風的感覺。
摘掉“反賊”、“黑戶”的大帽子,可喜可賀。
首字圩三麵環水,易守難攻。唯一的陸路通道是東邊的墳地中間一條小路。幾十年來“強盜村”的大名如雷貫耳,早在周邊鄉裏貼上了生人勿近的標簽。
張問遠他們有心拓地種水田,不用看別人臉色的辦法是填湖圍田。用圩堤對抗每年春夏兩季的雨汛。
這事情交給老大杜中,在村北築圩堤圈湖麵。焦丙的船隊從其他地方收集的破磚爛牆,倒進圩堤裏,再在上麵填埋河泥。圍田左右就是耗人力和時間。
毛學旺:前人種樹,後人摘桃。
劉繼中樂嗬嗬:多積些家當,總不能出去討飯。
杜中:不貪多,每次圍三畝,一月填出一畝地。
張問遠發愁:活幹了,還得過官府明路。
東麵的村落範圍大,這麽多年下來死去的人口也多。漸漸的墳場擁擠,已經沒有地方可埋。據說有的人家一個墳埋了四五個人,夫妻、小妾都在一處。還有的窮人家是豎著埋下去的。
你們有錢娶妾的,非要把祖墳放在強盜村旁邊,不怕風水不好嗎?找風水先生點一處好穴,也好蔭蔽後代子孫呢!還和窮人家搶墓地。
越有錢越摳門。
比圍湖造田更容易的拓地方法是向東,挖掉那一大片不知誰家的祖墳。等閑誰敢這麽幹,分分鍾就釀成大血案。劉繼中、毛學旺心裏還是存著對亡者的悲憫和對鬼神的敬畏之心。張問遠卻是對刨墳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天父天兄在上,天國可沒有這麽多埋人規矩。”
張教頭威武!他主張挖墳開墾。張教頭可不信邪。東邊有人跳腳罵人?隨便罵。反正聽不見。有人敢到首字圩來打架?隨時奉陪。出去打聽打聽,首字圩有一個算一個,從小到大都是打架耍著玩的。叫官府調解?你猜我們理不理。
四個老教頭,帶著新生代教頭小六、蔡小巳到東邊犬牙錯落的墳場轉了好幾圈。討論要不要毀墳造田。
焦丙自從露出過爭奪管理權的苗頭,被老兄弟們三比一糊了一臉以來,一直都遊離於首字圩的管理之外。他躺平了,隻管手下船隊。其他事情一律都是一句話:附議。
左右聽你們意見大的一邊。要是參與了,搞出個三對三也難辦是不是。
張問遠恨鐵不成鋼,懟他:該出主意的時候出主意。縮頭縮腦的,顯擺大丈夫的氣概啊!
焦丙:劉、毛教頭說的對啊!就算不敬鬼神也要敬祖先。東麵村子許多人家的祖墳我們來之前就已經在了。斷人風水的事情有傷陰德。我附議。
張問遠張了張嘴,也沒話講。
“也罷。東邊那些人新墳都往我們開的水田推過來。誰給他們的狗膽?放出去哨探和消息,誰敢往西邊地上起一座新墳,休怪挖出來屍身喂狗。”
這倒是可以的。某撮鳥趁人不備跑到西邊撒野,強占水田起新墳,確實不能忍讓。墮了“強盜村”偌大的名頭。幾人合議統一了意見。
由於眾人都集中住在靠西的南鏡蕩不遠,東邊設置了一個臨時遊哨,監視唯一陸路通道的動靜。因為這次合議改臨時遊哨為常駐的哨位。
村東水田地和墳場相隔,一塊小土坡長了一片小樹林子,地勢比旁邊高出不到一丈,樹林高兩丈。往年有貓頭鷹打窩,經常有鳥叫聲。配合著夏夜裏竄起的磷火,顯得陰森詭異。
童子營的遊哨在一棵老槐樹的大樹杈上,蓋了一間小樹屋。遮風避雨,冬天還可以燒炭取暖。遊哨配有火槍、彈藥、小自鳴鍾和單筒望遠鏡,周圍風吹草動逃不過遊哨的觀察。
為了防止東邊再有挖墳埋人的越界行為,秋天農忙之後小六、蔡小巳特意借操練的名義,指揮一群大小夥們加寬墳場和水田之間的引水渠寬度。從三尺挖成了七尺寬。
劉繼中的說法:引水渠隔絕墳場,當成護村壕。
“大槐樹,戌正,三。”
村裏的望樓在夜裏也可以和村東遊哨以密語取得聯係。戌正是聯絡時間,三是安全,以油燈轉三圈為標誌。要是遇到危險?遊哨是用火槍的,開槍示警就是了。
-
*19世紀70年代,丹麥大北電報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公司先後通過海底電纜在中國上海登陸設局,開辦電報業務。1871年,上海與倫敦間海底電纜敷設完成,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電訊交通正式建立。1883年,英商大東電報公司的海底電報電纜敷設了上海、福州和香港,同年,中國電報總局與英商大東電報公司訂立合同,允許大東電報公司海線在上海寶山上岸,與中國電報局的淞滬陸線相接,使上海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報出入口局。
**明清以來,紹興師爺作為專業幕僚群體,既是清代幕業的開辟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定的壟斷。紹興師爺是幕僚的典型代表、形象大使、代言人物。根據汪輝祖記載,清代州縣之中,“巨者需才至十餘人,簡者或以二三人兼之其事”。紹興師爺充斥於各中央機關衙門、封疆大吏、地方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