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看起來隻是個香香軟軟的小姑娘,可作為醫者的瞬間,她說話的卻幹脆利落,擲地有聲,令人信服。
她診斷好了病人,身後的小藥童遞給她一張草紙,又乖乖巧巧的幫她研墨,別看年紀小,看樣子是幹慣了。
青杏飛速的開好了藥方,囑咐道:“先武火後文火,加水一鬥,煮取三升,一日三次,三日後若有好轉便一日兩次。”
孟晚拿著方子交給雪生,讓他前去最近的藥房抓藥,又不放心的問:“那他的高熱喝了藥就會下來嗎?”
青杏起身離開病患後好像又變成了那個不太自信的小姑娘,“按理說喝了藥休息一晚就會退熱的,他也不光是風寒,連日沒休息好,身心俱疲也有幹係,要好好休息幾日。”
她說的謙虛,孟晚卻認認真真的記下了,“多謝姑娘,我這就給你結了診費,但現在天也晚了,你和藥童就住下吧,明早我讓家中小廝送你們出城。”
青杏看了眼外麵漸暗的天色,她來時和祖父已經交代過去向,暫宿一夜應該也無事,她拽著靦靦腆腆的小藥童,“那就多謝夫郎了。”
她一個姑娘家,遠赴盛京來坐診,正好在孟晚四下求醫的時候,雖說若是請不到她,晚上一些也能請到別的郎中,到底會憑白急上一陣,因此孟晚心裏是感激她的。
診費給多結了一倍,覺得她似家境不豐,日子好似有些清苦,便又讓廚房置辦了一桌席麵給她和小藥童吃。
其實這時候的醫者還是很賺錢的,便是村野的赤腳醫生也比普通村民過得富裕,也不知青杏家裏在鎮上明明開著醫館,為何還過得拮據。
孟晚暫時還沒心情想別的,叫人將出去找郎中的小廝找迴來,他雖不懂醫,但青杏的一舉一動讓人信服,孟晚願意信她。
藥煎好了忙邊吹晾邊小心翼翼的喂宋亭舟喝下,又備了熱水給他擦洗身體降溫,擦到一半人迷迷糊糊的清醒了,非要起來洗澡漱口。
少有見他這麽孩子氣的一麵,孟晚哭笑不得,但人醒了他也放心不少,後扶著宋亭舟洗漱,又換了幹淨衣服和被褥,讓他能舒舒服服的睡下。
孟晚就倚在床頭眯了會兒,半夢半醒見下意識摸摸他的額頭和身上,覺得不滾手了,腦子裏緊繃的線終於鬆懈,半靠在宋亭舟身上睡著了。
再醒來是因為宋亭舟站在床邊給他蓋被,外頭天光大亮,日光透著窗紙透進屋內,隻有床上因為掛著帷帳才沒那麽亮堂。
孟晚打了個哈欠,見宋亭舟穿著中衣站在床邊,臉色雖沒有昨天那樣難看,到底比平日蒼白,擔憂的問:“好些了?怎麽不再多躺會兒。”
宋亭舟身體本來就挺強健,這次生病也是因為號舍裏的條件實在艱苦,又下了場薄雪,這才撐不住了。
迴家灌了頓湯藥,又休息了一晚,今早起來人已經精神不少,“沒事了,隻是腹中空空,下床去找些吃食。”
孟晚忽的從床上坐了起來,直起身子,“先吃點好消化的,不能吃的太多。”
他說完還不放心,直接下了床,隨意將頭發重新拆開挽好,披了件鬥篷出去,“我去看看青杏姑娘走了沒有,讓她再給你診診脈。”
宋亭舟身子還虛弱,趕不上孟晚風風火火,隻好先慢吞吞的洗漱一番,將淩亂的胡茬都刮洗幹淨,再穿上外袍出去找他。
青杏被留下吃了早飯,她錢本就多收了,本不好意思留下用飯。但耿媽媽想的周到,讓她用完飯再給宋亭舟診診脈再離開,青杏這才應下,和小藥童吃了飯正等著耿媽媽叫她,孟晚就來了。
重新給宋亭舟診治一番,言並無大礙,又囑咐近期不可食大葷大膩之物,她這才準備告辭。
孟晚叫家裏的車送她們出城,又千恩萬謝的感謝一番,拿了兩包果子塞到她懷裏。
“小童還小,奔波一趟,當是我給他的報酬吧。”
馬車出了拾春巷,小藥童的手就忍不住伸向油紙包。
青杏在他麵前又是另一副成熟大人的模樣,伸手打了下他半大的手背,“到家再拆,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吃,你若是偷吃,下次我再也不帶你出來了。”
小藥童也是有脾氣的,覺得委屈,“我又沒說都吃掉,吃半塊還不行嗎?孟夫郎明明說是給我的。”
青杏板著臉,“你還說,人家孟夫郎是好心送咱們兩包果子,你當你那麽大的麵子?”
小藥童抽抽搭搭的不說話了,過一會兒又黏糊糊的哄青杏,“好阿姐,我是太饞了嘛,迴去後你別告訴祖父好不好。”
青杏拿食指輕輕彈了下他額頭,“也那麽大的哥兒了,就你嘴饞,還不如幾個小的。”
小藥童嘟嘟囔囔的撒嬌。
外麵趕車的小廝聽著裏頭因為兩包果子惹來的訓斥不由得會心一笑。
宋亭舟喝了兩碗熬出米油的小米粥,肚子裏有了東西,又灌了碗聞著就難喝的湯藥。
孟晚昨夜睡得太少,又不安穩,跟著他喝了碗粥,見宋亭舟狀態還好,又迴房補了一覺。
青杏開的藥療效極佳,三日後宋亭舟就好得差不多了,孟晚這才想起來沒去祝家問問祝澤寧怎麽樣了。
宋亭舟這幾日在家休息好了,幹脆帶上雪生親自登門去。晚些迴來才與孟晚說到,原來祝澤寧也是一出來就病了,幸好之前住在拾春巷一直與宋亭舟鍛煉身體,沒什麽大礙。
他們二人還算好的,有人考了這麽一場試,命都恨不得去了半條,也難怪郎中稀缺。
祝澤寧活潑好動,是個閑不住的,考完了會試養好了身體,是說什麽也要上街去逛逛這偌大的盛京城,宋亭舟沒興趣,他就找同來盛京赴考的府學學子一同去逛街,這會兒也不嫌個別人是故意恭維想讓他當冤大頭了,出手大方的緊。
盛京多的是銷金窟,幾百兩銀子,幾天就被祝澤寧霍霍完,祝三爺有自己的事要忙,祝澤寧考試這麽要緊的時候他還迴了趟昌平,近日快放榜了才迴來。
往日家裏有錢兒子是稚子心性,如今家裏敗落了,主家全被處死了不說,其餘幾支族人也都被砍了個幹淨,隻有他帶著弟弟苟延殘喘的躲了過去。
家裏如此腥風血雨,祝澤寧卻絲毫不知,仍舊沒心沒肺的過著少爺日子。如今會試考完,雖不知結果如何,祝三爺卻也開始看之前寶貝疙瘩似的兒子哪哪不順眼。
又見他這幾日心裏沒點數,散錢無度,終於忍不住折了兩根剛抽芽的柳條訓子,祝澤寧這才老實下來,直到三月初九放榜那天還蔫頭耷腦的。
貢院門口又是堵得嚴嚴實實,這次可真真正正的車馬不通了,宋亭舟讓雪生將車停的稍遠些,先下了車,又接住孟晚。
雪生將馬拴在街邊的樹上,拍了拍新衣腰腹處的褶皺,跟上前麵的主家。
前些日子孟晚特意找裁縫給他、宋亭舟還有雪生都置了身新衣裳,所以今日宋亭舟和孟晚難得都穿了身淺色的衣裳。
宋亭舟一身月白色長衫,頭上插得是孟晚買給他的白玉發簪,這幾年養的膚色也比在三泉村時白上兩度,輪廓分明卻沒有從前那般鋒利,著一身淺色衣衫,在人群中身高優越,倒是也有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樣。
人潮擁擠,不是車就是人,孟晚拉著他的手被他護在身後,艱難的向前挪動,越靠近貢院,周圍空間反而鬆懈許多,好歹這些人還算有自知之明,把馬車都停到了外頭。
雪生不識得幾個字,跟在他們後頭也伸起脖子亂看。
孟晚則被宋亭舟拉著站到榜前,壓抑著激動的心情從前往後一個個的數,才看幾眼便一下子看到熟悉的名字。
第十二名:宋亭舟,昌平府、穀陽縣、泉水鎮、三泉村人士。年二十四,五月二十日辰時生人。父亡,其母常氏,夫郎孟氏……
“第十二名!夫君你中了!!!”
孟晚攥緊了宋亭舟的手,聲音興奮到甚至有些顫音。這是他第二次為宋亭舟看榜,歡唿的聲音在人群裏不算顯眼,因為榜單前不時便傳來一聲相似的音調,或是悲戚又不可置信的質疑聲。
會試舉全國舉人,最後隻錄取其中前四百名,北地又不像南地一般文人輩出,書院盛行,宋亭舟走到今天這一步何其艱辛。
宋亭舟喉結滾動,望著榜單上的名字突覺有些陌生。年幼時父親去世時的茫然,這些年不分晝夜苦讀的艱辛,幾次落榜累得母親被嘲諷的不甘,院試時被人陷害的憤怒,明知嚴大人赴死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此刻種種情緒都被匯集成那一行普普通通的字上。
齊盛二十五年、杏榜第十二名——宋亭舟。
他早已習慣隱忍,哪怕此時他半條胳膊都抖得不成樣子,眼眶也泛起血紅色的細絲,麵上反而更是緊繃,冷峻的不像是中了杏榜,而是要奔赴戰場。
孟晚還沉浸在喜悅中,見他久久沒有吭聲,這才發覺不對。
將宋亭舟另一隻手也撈過來放到自己手上,兩種溫度相互疊加到一起,孟晚微微側頭柔聲道:“十幾年寒窗苦讀,終究沒有白費,是該高興的。”
宋亭舟大手牢牢抓住夫郎的手,這才眉目下壓,唇角抽動,顫聲道:“好。”
祝澤寧住的離這裏遠,路上車馬又多,因此來遲了一步。祝三爺像拎著小雞仔似的將他拽過來,滿懷期待的從前往後看榜,越往後看越是忐忑,終於在末尾看見了兒子的名字。
“哈哈哈,中了,我兒竟真的中了,三百九十六,好好好。”祝三爺嗓音洪亮,一下子蓋過旁人的聲音,不時有人用羨慕或嫉妒的目光看過來。
祝澤寧心裏又極為喜悅,見有不少人盯著這裏又覺得丟人,忍不住埋怨道:“爹,你小點聲不行嗎?”
祝三爺聽懂他話裏的嫌棄,反手就想給他兩個大耳刮子,想到這是在外麵,兒子又真的考中了貢士,這才收迴去伸了一半的手。
祝澤寧還不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歡歡喜喜的去尋宋亭舟,宋亭舟個子高,他剛才就看見了,隻是著急看榜沒打招唿。
宋亭舟此時已經平複了心情,仍是波瀾不驚的樣子,問疾步過來的祝澤寧,“中了?”
祝澤寧臉上掛著大大的笑,“中了!三百九十六。”不出意外殿試後會被賜為同進士,但他本來就資質平庸,其實這次會試就很沒底,誰知道竟然真的中了。
貢院九天九夜的苦他是受不來了,三年後再考沒準還上不了榜呢,同進士就同進士吧,他家有錢,打點打點被授個小官也不錯。
有的是心懷抱負的考生,認為考中同進士還不如不考,祝澤寧卻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沒心沒肺的繼續對宋亭舟說:“我看見了你的名次,是第十二名,恭喜恭喜!”
他半點嫉妒之情都沒有,是真情實意的替宋亭舟感到高興。
孟晚聽完在旁也揚起個笑臉,“多謝,同喜同喜,一會兒咱們去酒樓定一桌席麵?”
祝澤寧就喜歡往外跑,孟晚的話深得他心,“成啊!我去叫上我爹。”
吃席一時半會是吃不上的,有守在榜前的報子眼尖的湊上去報喜,孟晚挨個給了賞錢,不光是他,但凡是中了榜的沒人會吝嗇這點賞錢。
祝三爺前幾日還嫌棄兒子敗家,如今撒錢撒的比誰都積極。
晌午祝澤寧帶領,找了家盛京有名的酒樓點了一大桌的席麵,孟晚又單獨給兩家的下人們單開了桌。
祝三爺在飯桌上頗感欣慰,親自給宋亭舟敬了酒感謝,宋亭舟不敢受禮,忙攔住了他。
祝家此番大起大落,偏偏這些事都是辛密沒法與外人說道,祝三爺憋著口氣想著兒子中榜為祝家改換門庭,竟真的實現了,心中百般艱辛雜念,眼圈一紅,差點在小輩麵前出醜,沒一會兒就下去結了賬先走了。
他走後三個年輕人更放得開些,胡吃海喝到下午,晚飯是吃不進去了,宋亭舟沒準還能迴去吃個夜宵。
她診斷好了病人,身後的小藥童遞給她一張草紙,又乖乖巧巧的幫她研墨,別看年紀小,看樣子是幹慣了。
青杏飛速的開好了藥方,囑咐道:“先武火後文火,加水一鬥,煮取三升,一日三次,三日後若有好轉便一日兩次。”
孟晚拿著方子交給雪生,讓他前去最近的藥房抓藥,又不放心的問:“那他的高熱喝了藥就會下來嗎?”
青杏起身離開病患後好像又變成了那個不太自信的小姑娘,“按理說喝了藥休息一晚就會退熱的,他也不光是風寒,連日沒休息好,身心俱疲也有幹係,要好好休息幾日。”
她說的謙虛,孟晚卻認認真真的記下了,“多謝姑娘,我這就給你結了診費,但現在天也晚了,你和藥童就住下吧,明早我讓家中小廝送你們出城。”
青杏看了眼外麵漸暗的天色,她來時和祖父已經交代過去向,暫宿一夜應該也無事,她拽著靦靦腆腆的小藥童,“那就多謝夫郎了。”
她一個姑娘家,遠赴盛京來坐診,正好在孟晚四下求醫的時候,雖說若是請不到她,晚上一些也能請到別的郎中,到底會憑白急上一陣,因此孟晚心裏是感激她的。
診費給多結了一倍,覺得她似家境不豐,日子好似有些清苦,便又讓廚房置辦了一桌席麵給她和小藥童吃。
其實這時候的醫者還是很賺錢的,便是村野的赤腳醫生也比普通村民過得富裕,也不知青杏家裏在鎮上明明開著醫館,為何還過得拮據。
孟晚暫時還沒心情想別的,叫人將出去找郎中的小廝找迴來,他雖不懂醫,但青杏的一舉一動讓人信服,孟晚願意信她。
藥煎好了忙邊吹晾邊小心翼翼的喂宋亭舟喝下,又備了熱水給他擦洗身體降溫,擦到一半人迷迷糊糊的清醒了,非要起來洗澡漱口。
少有見他這麽孩子氣的一麵,孟晚哭笑不得,但人醒了他也放心不少,後扶著宋亭舟洗漱,又換了幹淨衣服和被褥,讓他能舒舒服服的睡下。
孟晚就倚在床頭眯了會兒,半夢半醒見下意識摸摸他的額頭和身上,覺得不滾手了,腦子裏緊繃的線終於鬆懈,半靠在宋亭舟身上睡著了。
再醒來是因為宋亭舟站在床邊給他蓋被,外頭天光大亮,日光透著窗紙透進屋內,隻有床上因為掛著帷帳才沒那麽亮堂。
孟晚打了個哈欠,見宋亭舟穿著中衣站在床邊,臉色雖沒有昨天那樣難看,到底比平日蒼白,擔憂的問:“好些了?怎麽不再多躺會兒。”
宋亭舟身體本來就挺強健,這次生病也是因為號舍裏的條件實在艱苦,又下了場薄雪,這才撐不住了。
迴家灌了頓湯藥,又休息了一晚,今早起來人已經精神不少,“沒事了,隻是腹中空空,下床去找些吃食。”
孟晚忽的從床上坐了起來,直起身子,“先吃點好消化的,不能吃的太多。”
他說完還不放心,直接下了床,隨意將頭發重新拆開挽好,披了件鬥篷出去,“我去看看青杏姑娘走了沒有,讓她再給你診診脈。”
宋亭舟身子還虛弱,趕不上孟晚風風火火,隻好先慢吞吞的洗漱一番,將淩亂的胡茬都刮洗幹淨,再穿上外袍出去找他。
青杏被留下吃了早飯,她錢本就多收了,本不好意思留下用飯。但耿媽媽想的周到,讓她用完飯再給宋亭舟診診脈再離開,青杏這才應下,和小藥童吃了飯正等著耿媽媽叫她,孟晚就來了。
重新給宋亭舟診治一番,言並無大礙,又囑咐近期不可食大葷大膩之物,她這才準備告辭。
孟晚叫家裏的車送她們出城,又千恩萬謝的感謝一番,拿了兩包果子塞到她懷裏。
“小童還小,奔波一趟,當是我給他的報酬吧。”
馬車出了拾春巷,小藥童的手就忍不住伸向油紙包。
青杏在他麵前又是另一副成熟大人的模樣,伸手打了下他半大的手背,“到家再拆,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吃,你若是偷吃,下次我再也不帶你出來了。”
小藥童也是有脾氣的,覺得委屈,“我又沒說都吃掉,吃半塊還不行嗎?孟夫郎明明說是給我的。”
青杏板著臉,“你還說,人家孟夫郎是好心送咱們兩包果子,你當你那麽大的麵子?”
小藥童抽抽搭搭的不說話了,過一會兒又黏糊糊的哄青杏,“好阿姐,我是太饞了嘛,迴去後你別告訴祖父好不好。”
青杏拿食指輕輕彈了下他額頭,“也那麽大的哥兒了,就你嘴饞,還不如幾個小的。”
小藥童嘟嘟囔囔的撒嬌。
外麵趕車的小廝聽著裏頭因為兩包果子惹來的訓斥不由得會心一笑。
宋亭舟喝了兩碗熬出米油的小米粥,肚子裏有了東西,又灌了碗聞著就難喝的湯藥。
孟晚昨夜睡得太少,又不安穩,跟著他喝了碗粥,見宋亭舟狀態還好,又迴房補了一覺。
青杏開的藥療效極佳,三日後宋亭舟就好得差不多了,孟晚這才想起來沒去祝家問問祝澤寧怎麽樣了。
宋亭舟這幾日在家休息好了,幹脆帶上雪生親自登門去。晚些迴來才與孟晚說到,原來祝澤寧也是一出來就病了,幸好之前住在拾春巷一直與宋亭舟鍛煉身體,沒什麽大礙。
他們二人還算好的,有人考了這麽一場試,命都恨不得去了半條,也難怪郎中稀缺。
祝澤寧活潑好動,是個閑不住的,考完了會試養好了身體,是說什麽也要上街去逛逛這偌大的盛京城,宋亭舟沒興趣,他就找同來盛京赴考的府學學子一同去逛街,這會兒也不嫌個別人是故意恭維想讓他當冤大頭了,出手大方的緊。
盛京多的是銷金窟,幾百兩銀子,幾天就被祝澤寧霍霍完,祝三爺有自己的事要忙,祝澤寧考試這麽要緊的時候他還迴了趟昌平,近日快放榜了才迴來。
往日家裏有錢兒子是稚子心性,如今家裏敗落了,主家全被處死了不說,其餘幾支族人也都被砍了個幹淨,隻有他帶著弟弟苟延殘喘的躲了過去。
家裏如此腥風血雨,祝澤寧卻絲毫不知,仍舊沒心沒肺的過著少爺日子。如今會試考完,雖不知結果如何,祝三爺卻也開始看之前寶貝疙瘩似的兒子哪哪不順眼。
又見他這幾日心裏沒點數,散錢無度,終於忍不住折了兩根剛抽芽的柳條訓子,祝澤寧這才老實下來,直到三月初九放榜那天還蔫頭耷腦的。
貢院門口又是堵得嚴嚴實實,這次可真真正正的車馬不通了,宋亭舟讓雪生將車停的稍遠些,先下了車,又接住孟晚。
雪生將馬拴在街邊的樹上,拍了拍新衣腰腹處的褶皺,跟上前麵的主家。
前些日子孟晚特意找裁縫給他、宋亭舟還有雪生都置了身新衣裳,所以今日宋亭舟和孟晚難得都穿了身淺色的衣裳。
宋亭舟一身月白色長衫,頭上插得是孟晚買給他的白玉發簪,這幾年養的膚色也比在三泉村時白上兩度,輪廓分明卻沒有從前那般鋒利,著一身淺色衣衫,在人群中身高優越,倒是也有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樣。
人潮擁擠,不是車就是人,孟晚拉著他的手被他護在身後,艱難的向前挪動,越靠近貢院,周圍空間反而鬆懈許多,好歹這些人還算有自知之明,把馬車都停到了外頭。
雪生不識得幾個字,跟在他們後頭也伸起脖子亂看。
孟晚則被宋亭舟拉著站到榜前,壓抑著激動的心情從前往後一個個的數,才看幾眼便一下子看到熟悉的名字。
第十二名:宋亭舟,昌平府、穀陽縣、泉水鎮、三泉村人士。年二十四,五月二十日辰時生人。父亡,其母常氏,夫郎孟氏……
“第十二名!夫君你中了!!!”
孟晚攥緊了宋亭舟的手,聲音興奮到甚至有些顫音。這是他第二次為宋亭舟看榜,歡唿的聲音在人群裏不算顯眼,因為榜單前不時便傳來一聲相似的音調,或是悲戚又不可置信的質疑聲。
會試舉全國舉人,最後隻錄取其中前四百名,北地又不像南地一般文人輩出,書院盛行,宋亭舟走到今天這一步何其艱辛。
宋亭舟喉結滾動,望著榜單上的名字突覺有些陌生。年幼時父親去世時的茫然,這些年不分晝夜苦讀的艱辛,幾次落榜累得母親被嘲諷的不甘,院試時被人陷害的憤怒,明知嚴大人赴死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此刻種種情緒都被匯集成那一行普普通通的字上。
齊盛二十五年、杏榜第十二名——宋亭舟。
他早已習慣隱忍,哪怕此時他半條胳膊都抖得不成樣子,眼眶也泛起血紅色的細絲,麵上反而更是緊繃,冷峻的不像是中了杏榜,而是要奔赴戰場。
孟晚還沉浸在喜悅中,見他久久沒有吭聲,這才發覺不對。
將宋亭舟另一隻手也撈過來放到自己手上,兩種溫度相互疊加到一起,孟晚微微側頭柔聲道:“十幾年寒窗苦讀,終究沒有白費,是該高興的。”
宋亭舟大手牢牢抓住夫郎的手,這才眉目下壓,唇角抽動,顫聲道:“好。”
祝澤寧住的離這裏遠,路上車馬又多,因此來遲了一步。祝三爺像拎著小雞仔似的將他拽過來,滿懷期待的從前往後看榜,越往後看越是忐忑,終於在末尾看見了兒子的名字。
“哈哈哈,中了,我兒竟真的中了,三百九十六,好好好。”祝三爺嗓音洪亮,一下子蓋過旁人的聲音,不時有人用羨慕或嫉妒的目光看過來。
祝澤寧心裏又極為喜悅,見有不少人盯著這裏又覺得丟人,忍不住埋怨道:“爹,你小點聲不行嗎?”
祝三爺聽懂他話裏的嫌棄,反手就想給他兩個大耳刮子,想到這是在外麵,兒子又真的考中了貢士,這才收迴去伸了一半的手。
祝澤寧還不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歡歡喜喜的去尋宋亭舟,宋亭舟個子高,他剛才就看見了,隻是著急看榜沒打招唿。
宋亭舟此時已經平複了心情,仍是波瀾不驚的樣子,問疾步過來的祝澤寧,“中了?”
祝澤寧臉上掛著大大的笑,“中了!三百九十六。”不出意外殿試後會被賜為同進士,但他本來就資質平庸,其實這次會試就很沒底,誰知道竟然真的中了。
貢院九天九夜的苦他是受不來了,三年後再考沒準還上不了榜呢,同進士就同進士吧,他家有錢,打點打點被授個小官也不錯。
有的是心懷抱負的考生,認為考中同進士還不如不考,祝澤寧卻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沒心沒肺的繼續對宋亭舟說:“我看見了你的名次,是第十二名,恭喜恭喜!”
他半點嫉妒之情都沒有,是真情實意的替宋亭舟感到高興。
孟晚聽完在旁也揚起個笑臉,“多謝,同喜同喜,一會兒咱們去酒樓定一桌席麵?”
祝澤寧就喜歡往外跑,孟晚的話深得他心,“成啊!我去叫上我爹。”
吃席一時半會是吃不上的,有守在榜前的報子眼尖的湊上去報喜,孟晚挨個給了賞錢,不光是他,但凡是中了榜的沒人會吝嗇這點賞錢。
祝三爺前幾日還嫌棄兒子敗家,如今撒錢撒的比誰都積極。
晌午祝澤寧帶領,找了家盛京有名的酒樓點了一大桌的席麵,孟晚又單獨給兩家的下人們單開了桌。
祝三爺在飯桌上頗感欣慰,親自給宋亭舟敬了酒感謝,宋亭舟不敢受禮,忙攔住了他。
祝家此番大起大落,偏偏這些事都是辛密沒法與外人說道,祝三爺憋著口氣想著兒子中榜為祝家改換門庭,竟真的實現了,心中百般艱辛雜念,眼圈一紅,差點在小輩麵前出醜,沒一會兒就下去結了賬先走了。
他走後三個年輕人更放得開些,胡吃海喝到下午,晚飯是吃不進去了,宋亭舟沒準還能迴去吃個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