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同樣要有人給考生作保,兩種方式,要麽是京官,要麽十位考生相互作保。
孟晚做了兩手保障,昌平府學上京的考生宋亭舟和祝澤寧按常聯係。私下他又詢問了耿媽媽,用林大人的麵子使銀子請了位七品的翰林院編修給辦了結印。
初八不是正式考試的日子,貢院外的眾多學子被挨個檢查完都要一天一夜的時間。
宋亭舟脫了身上的棉袍,穿著幾層單袍,拿著提籃等物下了車,雪生幫忙拿著鋪蓋卷,孟晚不便下去,隻能在車上目送他們前去排隊。
貢院外頭車來車往不免雜亂,宋亭舟找到祝澤寧後,迴頭用眼神示意孟晚先迴家,雪生要留下拿行李和看護主家,車夫另帶了一個小廝。
孟晚望了小會宋亭舟被火把晃照的背影,輕聲道:“迴吧。”
二月初九,早已入號房等候的考生開始考試,同鄉試相似,主考三場,隻不過每考完一場也不許離開貢院,隻能三場考完才能出去。
比考生待的更久的是考官,由國君欽定四位主考官,一正三副,今年是由風頭正盛的都察院左都禦史苟正芳擔任的主考官,工部侍郎夏垣,刑部侍郎曾士棋,翰林院侍讀學士李連嵩,四人擔任副考官。
還有同考官一十八人,由禮部官員擔任的提調官,都察院官員擔任的監視官。
其餘小官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分別負責收取試卷、密封住考生的卷頭、謄抄試卷、校對試卷這種細微任務。
他們這些人從接到任命詔書起的那一刻便不許迴家,必須立即趕赴貢院鎖宿,家裏發生什麽事都不得迴去,也不可與外界書信聯絡。
等考生考完之後,他們還要留在貢院裏批閱,同考官批閱完,主考官再審核一次,以保證評閱的準確性和公平性。種種部署比鄉試更加嚴苛。
考試第一場是經義,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中出題,以大題為主,小題為輔,用八股文作答。
宋亭舟仍是趁著第一天最有靈氣的時候細看題目,著手開始破題。
直到腹中饑鳴,這才叫雜役兵過來添了熱水。
每間號房都發了一盆炭,宋亭舟夾了兩塊放到家裏帶的銅製的雙眼小提鍋底下拿火折子點燃,上頭一個眼孔坐上水壺,一個眼孔放上小鍋,鍋中添一淺層熱水,將被掰成幾塊的餅子直接放在上麵。
等凍得梆硬的餅被熏軟,宋亭舟便食不知味的將餅吃掉,喝了半杯的熱水,用炭火的餘溫烤暖了手腳,這才繼續答題。
夜色暗下來之後,他立即點上了白蠟燭,白蠟比尋常的蠟燭要貴,每條要四百文,可晚兒說這種東西不必省著,眼睛熬壞了才是不值。
宋亭舟將桌案的左右角皆點上了蠟燭,放眼望去應是貢院裏第一個點上蠟燭的,將文章再草紙上寫至八成,蠟燭也燃到底部。
他重新點燃了一支,拿出提鍋又放了一塊炭火,用相同的法子熱了一塊餅,煮了一個水煮蛋,又喝了兩口熱水。
吃完東西將炭火等物妥善放好,桌下還有帶著蓋子的恭桶用來解決生理問題,兩者能隔多遠就隔多遠。
睡前將號舍中的木板拚在一起當床睡,下頭鋪上毯子,上麵蓋著薄被,外衫團起來做枕頭。
因他身形高大,在小小的號舍中比旁人更加難捱,腿伸不直不說,脖子也要曲著。
時不時還有人拿恭桶解決生理問題,幸好天冷,味道沒有鄉試的時候熏人。
也有人挑燈夜戰,不時唉聲歎氣,或是被凍得發冷,止不住輕咳。
一夜過去宋亭舟再起身已經是疲憊不堪,而這樣的日子還要再扛八天。
天公不作美,二月十五那天竟還下了場薄雪。
孟晚在家茶飯不香,眼含擔憂的看著灰蒙蒙的天空,氣候驟冷,宋亭舟又穿著單衣,也不知熬不熬得住。
他思前想後覺得兩日後貢院大門一開,定有不少考生要找郎中,那會請誰也不好請,不如現在就去找一個到家裏住下。
他叫了耿媽媽和另一個小丫鬟跟著他出門,雪生了駕馬車出去,這是宅子裏原先就置辦的。
孟晚先問了離拾春巷最近的一家醫館,坐堂的郎中竟然早就被人請走了。
孟晚還以為自己想的夠早,沒想到盛京的夫人們經驗更加豐富。
他隻好又讓雪生往外圍找,剛好遇到醫館的郎中看診迴來,孟晚上前剛要搭話,旁邊就衝出個背著筐簍的女娘。
她約莫著有十五六歲,穿著縫了補丁的灰色粗布衣裳,頭發被布包包著,臉色偏黃,五官清秀,尤其是一雙杏眼,大而純淨。
“張叔,羌活我給你送來了,都炮製好了,你看看成不成?”
她將滿滿一背簍的藥材放到台階上,郎中把藥箱遞給學徒,伸手抓了一把背簍中的藥材,拿在手中看了看成色,又放到鼻前聞了聞:“不錯,一會兒我叫小真給你結錢。”
女娘麵上一喜,“謝謝張叔。”
郎中似乎與她家長輩是舊識,又問了句,“你祖父近來可好?”
“他都好,有時下鄉采藥治病,有時在家炮製藥材,一會兒也閑不住。”
“他啊,年輕時就這樣。”張郎中叫藥童將藥材幫女娘拎進醫館裏。
三人進去,孟晚也默默跟在後頭。
張郎中這才看見他們,“夫郎是看病還是抓藥?”
“家中夫君科考,擔心他後日出了貢院身體受不住,想請郎中後日黃昏時刻到我家坐診。”孟晚踏進醫館說了來意。
女娘站在張郎中旁邊,對著他那張精致的臉恍惚了一陣,紅著臉往後退了退,給孟晚騰出地方。
她袖口和裙擺都是泥土,曬幹了後一動就開始掉土渣,她低頭看著腳下的碎土塊,神情頗為窘迫。
“夫郎來的不巧,老夫已經答應惠民街的鄭夫人,後日要去她家坐診。”張郎中婉拒。
孟晚不免失望,“如此,叨擾了。”
他轉身出門,上了馬車後往前行了一段路,雪生在外麵趕車,突然說了句:“夫郎,剛才那個女娘追過來了。”
孟晚心中一動,“停車等等她。”
他下車去見人,耿媽媽勸道:“夫郎,讓老奴去吧。”
“不礙事的,多走動走動也好。”
孟晚隱隱猜到了什麽,站在車旁等那位女娘過來。
“姑娘是要找我嗎?”
小女娘在醫館結了錢一路跑過來,唿吸還沒喘勻,“我……我剛才聽見夫郎說,要請大夫上門看診,我也可以的。”
孟晚驚訝,“你嗎?”他原本還以為是她家中祖父呢。
“我從小和祖父習醫術,十歲就在鎮上看病了,我祖父在附近城鎮也有醫館,我平日也坐診的。”小女娘眨了下眼睛,暗暗將手背過去搓袖口的幹泥。
孟晚餘光見了,覺得她模樣可愛,又可憐兮兮的,不免惹人憐愛,“那後天黃昏,辛苦你來趟拾春巷吧,最後一家寫著宋宅的就是我家。”總歸暫時也找不到,先叫來一個是一個。
“你真的敢用我啊?”孟晚答應了後,她反而還有些不可思議起來。
孟晚失笑道:“有什麽不敢的,不是你自己說你是郎中嗎?”
小姑娘揪揪手,“可很多人見我是女娘,都不願用我看病。”
孟晚把玩腰間墜著的玉佩,漫不經心的說:“可看病不是應該看醫術是否高明嗎?同男女又有什麽關係。”
小姑娘顯然從未聽人與她說過這麽一番話,先是愣了下,隨後才說:“啊?那……那好!我一定會準時上門的。”她嘴邊是壓不住的笑意與開心。
孟晚看著她連蹦帶跳的背影,眉眼間弧度柔和,但轉眼便對耿媽媽說:“一會兒勞媽媽迴剛才那家醫館,問問那姑娘是什麽底細。”
耿媽媽眼角褶皺漸深,“哥兒是個心細的,比我老婆子還強,老夫人定然也會放心。”等宋亭舟考完了會試,她也是要離京去找項先生的。
他們後來又走了兩家,果然也被人給訂下了。
這樣找郎中效率太低,耿媽媽使了點銀子問了醫館的藥童,那姑娘家的確是在鎮上開醫館的,也確實會坐診看病,她祖父便是張郎中的師兄。
如此孟晚也算放了心,在家又備了老參和治風寒的藥材。
二月十七當天,晌午孟晚就吩咐了耿媽媽盯著廚房,熱水吃食都準備上,他則讓雪生駕著車兩人到貢院門前去等人。
他們來的不算早,不乏有許多人家大清早就來等人了,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竟比初八那天還要擁擠。
酉時一刻,貢院緊閉九日的大門終於打開,考生們排隊出來,各個臉色慘白、胡子拉碴。
還有十餘人是被抬著出來的,其中兩個臉上蓋著白麻布,人竟然是已經不行了。隻是也不知死了幾日,畢竟按貢院的規矩,哪怕是死在裏頭,也得等考完試開了門後才能將屍體運出來,否則連隻螞蟻也不許出貢院大門。
孟晚一顆心提到嗓子眼,緊緊盯著被抬出來那十幾人。
官兵一個個的唱名,唱到了,家眷便衝過去痛哭,趁著人還有氣,忙帶著考生去找大夫。
還有兩家撲在蓋了麻布的屍體上絕望哀鳴,親人故去,痛不欲生。
“夫郎,我看見郎君了!”
孟晚瞬間便被雪生的話喚迴視線,盯著貢院大門急切的問:“哪兒呢?我怎麽沒瞧見?”
雪生幹脆跳下車去,“我去扶郎君過來。”
宋亭舟體魄不錯,可這麽九天折騰下來,也已經是精疲力盡,腳步虛浮。
他擠在人群裏,恍惚中聽見雪生叫他的聲音。
背上的行李被人接過去,雪生一手拿著行李一手扶著他,“郎君,咱家馬車在那兒呢。”
他眼睛掃過去,便見自己的夫郎將馬車車廂上的簾子掀開,一臉擔憂的看著他。
宋亭舟心間湧上一股暖流,僵硬的身體似乎也恢複了絲活力,腳步更加快幾分。
臨到車前,他突然腳步稍緩,抬起胳膊聞了聞,身上果然隱隱散發著異味。
“夫君,愣著做什麽,快上車。”孟晚催促道。
宋亭舟上了車,也不進車廂裏去,就和雪生一起坐在車轅上。
孟晚看他狀態還好,放下了心,隻是見了他的舉動後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我不嫌棄的,今日風大,你快進來坐。”
怎料宋亭舟語氣堅決,“我就坐在外麵清醒清醒不錯,晚兒莫要擔憂。”
怕熏到夫郎,他連頭都不敢迴,孟晚頭次知道他這麽在乎形象。
“身體可有不適?”孟晚幹脆掀了簾子坐在車廂門口同他說話。
宋亭舟隔了兩秒才迴他,“還好。”
孟晚察覺到他似乎有些異樣,從車廂中出來,伸手摸上宋亭舟額頭,觸手一片滾燙,身前的人也緩緩歪倒在他身上。
“雪生,先停車,幫我把郎君搬到車廂裏去。”孟晚聲音急促的說。
雪生把宋亭舟搬到車廂後,揚鞭加速,可馬車實在太多,仍是耗費了比上次多一倍的時間才迴到拾春巷。
家裏耿媽媽帶著小廝在門口等著,雪生先進車廂背了昏迷不醒的宋亭舟出來,小廝上前搭手。
耿媽媽焦急道:“姑爺這是凍著了還是累著了,人怎麽還暈了?”
孟晚從車上跳下來,一連聲的吩咐道:“青杏姑娘在哪兒休息?先叫她看著,再打發出去幾個小廝瞧瞧有沒有診完了平安脈出來的郎中,若是有一並請過來。”
耿媽媽忙吩咐了人出去打探,由留下一人牽馬規整行李。
青杏就是那天的哪個小姑娘,今天一大早就提著藥箱過來了,換了一身整齊的衣裳,雖然也是粗布的,但顏色比那天鮮亮許多。
她不光自己一個人,還帶了個小小藥童,是個小哥兒,才十歲,跟在她後麵老老實實的,也不敢亂看亂動。
宋亭舟被雪生背到正房的床上,青杏身為醫者天生沒有旁的女子那般顧忌名聲,當然,也有可能是生活所迫。
總之她坐在床邊的矮凳上,身體微微前傾,邊為宋亭舟診脈,邊觀察他的麵色。
孟晚候在一旁,內心焦慮又不敢上前打擾。
“是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感於經絡,入於髒腑,故而發熱。郎君體魄健壯,喝幾服藥就好了,不必太過憂心。”
孟晚做了兩手保障,昌平府學上京的考生宋亭舟和祝澤寧按常聯係。私下他又詢問了耿媽媽,用林大人的麵子使銀子請了位七品的翰林院編修給辦了結印。
初八不是正式考試的日子,貢院外的眾多學子被挨個檢查完都要一天一夜的時間。
宋亭舟脫了身上的棉袍,穿著幾層單袍,拿著提籃等物下了車,雪生幫忙拿著鋪蓋卷,孟晚不便下去,隻能在車上目送他們前去排隊。
貢院外頭車來車往不免雜亂,宋亭舟找到祝澤寧後,迴頭用眼神示意孟晚先迴家,雪生要留下拿行李和看護主家,車夫另帶了一個小廝。
孟晚望了小會宋亭舟被火把晃照的背影,輕聲道:“迴吧。”
二月初九,早已入號房等候的考生開始考試,同鄉試相似,主考三場,隻不過每考完一場也不許離開貢院,隻能三場考完才能出去。
比考生待的更久的是考官,由國君欽定四位主考官,一正三副,今年是由風頭正盛的都察院左都禦史苟正芳擔任的主考官,工部侍郎夏垣,刑部侍郎曾士棋,翰林院侍讀學士李連嵩,四人擔任副考官。
還有同考官一十八人,由禮部官員擔任的提調官,都察院官員擔任的監視官。
其餘小官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分別負責收取試卷、密封住考生的卷頭、謄抄試卷、校對試卷這種細微任務。
他們這些人從接到任命詔書起的那一刻便不許迴家,必須立即趕赴貢院鎖宿,家裏發生什麽事都不得迴去,也不可與外界書信聯絡。
等考生考完之後,他們還要留在貢院裏批閱,同考官批閱完,主考官再審核一次,以保證評閱的準確性和公平性。種種部署比鄉試更加嚴苛。
考試第一場是經義,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中出題,以大題為主,小題為輔,用八股文作答。
宋亭舟仍是趁著第一天最有靈氣的時候細看題目,著手開始破題。
直到腹中饑鳴,這才叫雜役兵過來添了熱水。
每間號房都發了一盆炭,宋亭舟夾了兩塊放到家裏帶的銅製的雙眼小提鍋底下拿火折子點燃,上頭一個眼孔坐上水壺,一個眼孔放上小鍋,鍋中添一淺層熱水,將被掰成幾塊的餅子直接放在上麵。
等凍得梆硬的餅被熏軟,宋亭舟便食不知味的將餅吃掉,喝了半杯的熱水,用炭火的餘溫烤暖了手腳,這才繼續答題。
夜色暗下來之後,他立即點上了白蠟燭,白蠟比尋常的蠟燭要貴,每條要四百文,可晚兒說這種東西不必省著,眼睛熬壞了才是不值。
宋亭舟將桌案的左右角皆點上了蠟燭,放眼望去應是貢院裏第一個點上蠟燭的,將文章再草紙上寫至八成,蠟燭也燃到底部。
他重新點燃了一支,拿出提鍋又放了一塊炭火,用相同的法子熱了一塊餅,煮了一個水煮蛋,又喝了兩口熱水。
吃完東西將炭火等物妥善放好,桌下還有帶著蓋子的恭桶用來解決生理問題,兩者能隔多遠就隔多遠。
睡前將號舍中的木板拚在一起當床睡,下頭鋪上毯子,上麵蓋著薄被,外衫團起來做枕頭。
因他身形高大,在小小的號舍中比旁人更加難捱,腿伸不直不說,脖子也要曲著。
時不時還有人拿恭桶解決生理問題,幸好天冷,味道沒有鄉試的時候熏人。
也有人挑燈夜戰,不時唉聲歎氣,或是被凍得發冷,止不住輕咳。
一夜過去宋亭舟再起身已經是疲憊不堪,而這樣的日子還要再扛八天。
天公不作美,二月十五那天竟還下了場薄雪。
孟晚在家茶飯不香,眼含擔憂的看著灰蒙蒙的天空,氣候驟冷,宋亭舟又穿著單衣,也不知熬不熬得住。
他思前想後覺得兩日後貢院大門一開,定有不少考生要找郎中,那會請誰也不好請,不如現在就去找一個到家裏住下。
他叫了耿媽媽和另一個小丫鬟跟著他出門,雪生了駕馬車出去,這是宅子裏原先就置辦的。
孟晚先問了離拾春巷最近的一家醫館,坐堂的郎中竟然早就被人請走了。
孟晚還以為自己想的夠早,沒想到盛京的夫人們經驗更加豐富。
他隻好又讓雪生往外圍找,剛好遇到醫館的郎中看診迴來,孟晚上前剛要搭話,旁邊就衝出個背著筐簍的女娘。
她約莫著有十五六歲,穿著縫了補丁的灰色粗布衣裳,頭發被布包包著,臉色偏黃,五官清秀,尤其是一雙杏眼,大而純淨。
“張叔,羌活我給你送來了,都炮製好了,你看看成不成?”
她將滿滿一背簍的藥材放到台階上,郎中把藥箱遞給學徒,伸手抓了一把背簍中的藥材,拿在手中看了看成色,又放到鼻前聞了聞:“不錯,一會兒我叫小真給你結錢。”
女娘麵上一喜,“謝謝張叔。”
郎中似乎與她家長輩是舊識,又問了句,“你祖父近來可好?”
“他都好,有時下鄉采藥治病,有時在家炮製藥材,一會兒也閑不住。”
“他啊,年輕時就這樣。”張郎中叫藥童將藥材幫女娘拎進醫館裏。
三人進去,孟晚也默默跟在後頭。
張郎中這才看見他們,“夫郎是看病還是抓藥?”
“家中夫君科考,擔心他後日出了貢院身體受不住,想請郎中後日黃昏時刻到我家坐診。”孟晚踏進醫館說了來意。
女娘站在張郎中旁邊,對著他那張精致的臉恍惚了一陣,紅著臉往後退了退,給孟晚騰出地方。
她袖口和裙擺都是泥土,曬幹了後一動就開始掉土渣,她低頭看著腳下的碎土塊,神情頗為窘迫。
“夫郎來的不巧,老夫已經答應惠民街的鄭夫人,後日要去她家坐診。”張郎中婉拒。
孟晚不免失望,“如此,叨擾了。”
他轉身出門,上了馬車後往前行了一段路,雪生在外麵趕車,突然說了句:“夫郎,剛才那個女娘追過來了。”
孟晚心中一動,“停車等等她。”
他下車去見人,耿媽媽勸道:“夫郎,讓老奴去吧。”
“不礙事的,多走動走動也好。”
孟晚隱隱猜到了什麽,站在車旁等那位女娘過來。
“姑娘是要找我嗎?”
小女娘在醫館結了錢一路跑過來,唿吸還沒喘勻,“我……我剛才聽見夫郎說,要請大夫上門看診,我也可以的。”
孟晚驚訝,“你嗎?”他原本還以為是她家中祖父呢。
“我從小和祖父習醫術,十歲就在鎮上看病了,我祖父在附近城鎮也有醫館,我平日也坐診的。”小女娘眨了下眼睛,暗暗將手背過去搓袖口的幹泥。
孟晚餘光見了,覺得她模樣可愛,又可憐兮兮的,不免惹人憐愛,“那後天黃昏,辛苦你來趟拾春巷吧,最後一家寫著宋宅的就是我家。”總歸暫時也找不到,先叫來一個是一個。
“你真的敢用我啊?”孟晚答應了後,她反而還有些不可思議起來。
孟晚失笑道:“有什麽不敢的,不是你自己說你是郎中嗎?”
小姑娘揪揪手,“可很多人見我是女娘,都不願用我看病。”
孟晚把玩腰間墜著的玉佩,漫不經心的說:“可看病不是應該看醫術是否高明嗎?同男女又有什麽關係。”
小姑娘顯然從未聽人與她說過這麽一番話,先是愣了下,隨後才說:“啊?那……那好!我一定會準時上門的。”她嘴邊是壓不住的笑意與開心。
孟晚看著她連蹦帶跳的背影,眉眼間弧度柔和,但轉眼便對耿媽媽說:“一會兒勞媽媽迴剛才那家醫館,問問那姑娘是什麽底細。”
耿媽媽眼角褶皺漸深,“哥兒是個心細的,比我老婆子還強,老夫人定然也會放心。”等宋亭舟考完了會試,她也是要離京去找項先生的。
他們後來又走了兩家,果然也被人給訂下了。
這樣找郎中效率太低,耿媽媽使了點銀子問了醫館的藥童,那姑娘家的確是在鎮上開醫館的,也確實會坐診看病,她祖父便是張郎中的師兄。
如此孟晚也算放了心,在家又備了老參和治風寒的藥材。
二月十七當天,晌午孟晚就吩咐了耿媽媽盯著廚房,熱水吃食都準備上,他則讓雪生駕著車兩人到貢院門前去等人。
他們來的不算早,不乏有許多人家大清早就來等人了,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竟比初八那天還要擁擠。
酉時一刻,貢院緊閉九日的大門終於打開,考生們排隊出來,各個臉色慘白、胡子拉碴。
還有十餘人是被抬著出來的,其中兩個臉上蓋著白麻布,人竟然是已經不行了。隻是也不知死了幾日,畢竟按貢院的規矩,哪怕是死在裏頭,也得等考完試開了門後才能將屍體運出來,否則連隻螞蟻也不許出貢院大門。
孟晚一顆心提到嗓子眼,緊緊盯著被抬出來那十幾人。
官兵一個個的唱名,唱到了,家眷便衝過去痛哭,趁著人還有氣,忙帶著考生去找大夫。
還有兩家撲在蓋了麻布的屍體上絕望哀鳴,親人故去,痛不欲生。
“夫郎,我看見郎君了!”
孟晚瞬間便被雪生的話喚迴視線,盯著貢院大門急切的問:“哪兒呢?我怎麽沒瞧見?”
雪生幹脆跳下車去,“我去扶郎君過來。”
宋亭舟體魄不錯,可這麽九天折騰下來,也已經是精疲力盡,腳步虛浮。
他擠在人群裏,恍惚中聽見雪生叫他的聲音。
背上的行李被人接過去,雪生一手拿著行李一手扶著他,“郎君,咱家馬車在那兒呢。”
他眼睛掃過去,便見自己的夫郎將馬車車廂上的簾子掀開,一臉擔憂的看著他。
宋亭舟心間湧上一股暖流,僵硬的身體似乎也恢複了絲活力,腳步更加快幾分。
臨到車前,他突然腳步稍緩,抬起胳膊聞了聞,身上果然隱隱散發著異味。
“夫君,愣著做什麽,快上車。”孟晚催促道。
宋亭舟上了車,也不進車廂裏去,就和雪生一起坐在車轅上。
孟晚看他狀態還好,放下了心,隻是見了他的舉動後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我不嫌棄的,今日風大,你快進來坐。”
怎料宋亭舟語氣堅決,“我就坐在外麵清醒清醒不錯,晚兒莫要擔憂。”
怕熏到夫郎,他連頭都不敢迴,孟晚頭次知道他這麽在乎形象。
“身體可有不適?”孟晚幹脆掀了簾子坐在車廂門口同他說話。
宋亭舟隔了兩秒才迴他,“還好。”
孟晚察覺到他似乎有些異樣,從車廂中出來,伸手摸上宋亭舟額頭,觸手一片滾燙,身前的人也緩緩歪倒在他身上。
“雪生,先停車,幫我把郎君搬到車廂裏去。”孟晚聲音急促的說。
雪生把宋亭舟搬到車廂後,揚鞭加速,可馬車實在太多,仍是耗費了比上次多一倍的時間才迴到拾春巷。
家裏耿媽媽帶著小廝在門口等著,雪生先進車廂背了昏迷不醒的宋亭舟出來,小廝上前搭手。
耿媽媽焦急道:“姑爺這是凍著了還是累著了,人怎麽還暈了?”
孟晚從車上跳下來,一連聲的吩咐道:“青杏姑娘在哪兒休息?先叫她看著,再打發出去幾個小廝瞧瞧有沒有診完了平安脈出來的郎中,若是有一並請過來。”
耿媽媽忙吩咐了人出去打探,由留下一人牽馬規整行李。
青杏就是那天的哪個小姑娘,今天一大早就提著藥箱過來了,換了一身整齊的衣裳,雖然也是粗布的,但顏色比那天鮮亮許多。
她不光自己一個人,還帶了個小小藥童,是個小哥兒,才十歲,跟在她後麵老老實實的,也不敢亂看亂動。
宋亭舟被雪生背到正房的床上,青杏身為醫者天生沒有旁的女子那般顧忌名聲,當然,也有可能是生活所迫。
總之她坐在床邊的矮凳上,身體微微前傾,邊為宋亭舟診脈,邊觀察他的麵色。
孟晚候在一旁,內心焦慮又不敢上前打擾。
“是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感於經絡,入於髒腑,故而發熱。郎君體魄健壯,喝幾服藥就好了,不必太過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