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誠忠也是個厚道人,第二天送來了兩車小麥,十頭活羊,二十隻大公雞,名義上是說請幫忙把糕點一起做了,薛玖心裏明白,他這是覺得心裏過意不去,畢竟尋找十根大樹,耗費的人力也不少。


    崔家並不是找不到大樹,隻不過很麻煩,要欠人情,還要花錢,用這種方式來彌補虧欠,也表明他們不是占便宜的人。


    在城裏待了半個月,薛玖帶著薛八斤幾個小夥伴迴到了村裏。


    長安城外形規劃非常好,但是不知道為何要選址這個地方。


    整個城池,南高北低,皇城正好位於最低處,皇城後麵又是龍首原,海拔升高,一但下大雨,兩邊的洪水都會向皇城匯聚。


    雖然城裏水渠縱橫,排水沒有問題,但是北城比南城要潮濕悶熱,也難怪李世民後來在龍首原修宮殿,想來也是不喜歡皇城的悶熱。


    趁著有事,正好迴村子休息幾天,在長安城每天在灶台邊打轉,衣服都沒幹過。


    “這東西還真趁手!”薛八斤掂量著手裏斧頭說道。


    “這東西,掄著來一下,野豬能不能扛得住?”薛玖笑著問道。


    “肯定不能!我試過了,三尺長的木頭,一斧頭下去就劈開了,沒有一點難度!”薛八斤很肯定的說道。


    “迴頭讓阿翁他們試一試效果!”薛玖說道。


    斧頭做得很大,而且是特意為打獵鍛造的,鋒利算不上多鋒利,但絕對是合格的重武器。


    二十斤重的斧頭,加上兩米長的棗木棍,掄圓了來一下,牛骨頭都承受不住,即便大型野獸,挨一下也得重傷,不像刀傷,以野獸的體型,挨幾刀也是皮外傷,即便烤得深,它們也能帶傷逃跑。


    重武器造成的傷和刀槍不同,不是骨折就是內傷,骨折和內傷的疼痛,比外傷難忍,或者說更容易被大腦感受到。


    受了外傷,情急之下根本不覺得痛,無論人獸都是一樣,內傷則不同,馬上就能察覺,而且會影響行動,再加上斧頭也是開刃的,那麽大的力量砍下去,一斧兩斷應該沒有問題。


    本來薛玖還想打造大名鼎鼎的陌刀,傳聞陌刀非常鋒利,一刀下去,人馬俱碎。


    問過之後才知道,陌刀是朝廷機密,打造的辦法外麵根本不知道,即便外形一樣,也做不到人馬具碎。


    仔細想想,為何唐朝之後沒有陌刀,應該就是打造辦法失傳了,而且小矮子偷學了大唐那麽多東西,陌刀就一點都沒學到,就是因為朝廷不允許外麵有人學。


    錘子也不錯,但是錘子隻是純碎鈍器,不容易一擊斃命,除非每一次砸中腦袋。


    迴到村裏,看見薛玖他們帶的武器,薛孝禮拿著看了看,走向一邊的樹林。


    薛孝禮提著斧頭,身體略一扭轉,猛的一揮。


    “砰!”


    “哢嚓!”一聲,海碗粗的柏樹裂開,然後緩緩倒下。


    樹木雖然沒有骨頭硬,但是骨頭也沒有海碗粗啊!一斧頭下去砍了一半,換成野獸,足以砍開堅硬的頭顱。


    當然,這也是薛孝禮力氣足夠大,力氣小了,也砍不到那麽深。


    “不錯!好使!”薛孝禮退開,躲過倒下的柏樹,看著武器笑著讚歎道。


    “阿翁你試一試標槍!”薛玖遞過去一根一米長的鐵槍。


    三棱鐵槍,前輕後重,這種尖銳的武器,其實對付野獸最好用,畢竟野獸沒有鐵甲,很容易刺進去。


    薛孝禮接過鐵槍,掂量了一下道:“這得有五六斤了!”


    “五斤八兩!”


    薛孝禮點點頭,抬手就向遠處投擲。


    標槍沒入草叢,薛孝禮老臉一紅,訕訕笑道:“不太熟悉!”


    “是要多練習!”薛玖讚同道。


    來到標槍落點,一米長的標槍,大半都插進泥地。


    別覺得插進泥土很輕鬆,泥地越向下密度越高,能斜著深入土地七八十公分,可見標槍的厲害。


    “迴頭都給老子好好練!”薛孝禮迴頭吼道。


    “喏!”


    標槍的好處,用一下就能感受到,這玩意對付大型野獸,肯定比弓箭好使。


    把武器一交,薛玖就不用管了,薛孝禮自然知道怎麽安排。


    村裏弄的大樹已經運迴來一部分,正放在倉庫等待陰幹。


    無論是製作家具,還是修建房屋,都不能用新鮮的樹木,必須自然陰幹,不然就會開裂變形。


    幸好現在天氣熱,木材解開,用不了多久就能用。


    掐頭去尾都有十五六米的大樹,想要運送到長安非常麻煩,好在可以解成木材,隻有四根支柱,需要用四輛牛車運送。


    進山一次就夠了,薛玖並沒有跟著隊伍再次進山,上午練功,中午睡午覺,太陽下山就帶著妹妹出門溜達。


    筍子蟲這些吃煩了,薛玖喜歡去找野地瓜,那玩意很香,很甜。


    一場雷陣雨,山裏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


    “乖孫!阿婆去撿蘑菇,你去不去?”


    聽到阿婆的話,薛玖眼睛一亮,要說山珍,最好吃的肯定是新鮮野生蘑菇,不但鮮嫩可口,而且營養價值極高。


    “好啊!”薛玖答應一聲,從阿婆手裏拿過背簍提在手裏。


    大孫子跟著一起去撿蘑菇,阿婆很是高興,樂嗬嗬的向山上走去。


    山裏的蘑菇,一是樹林之中,二是草叢之中。樹林之中的蘑菇品種很多,草叢之中的蘑菇主要是白菌子,也有叫鬥地菇,雞樅菌,雞絲菌。


    雞樅菌非常鮮嫩,無論是炒還是蒸,味道都是極好的,這玩意以前賣一百多一斤,根本舍不得吃,隻能自己去山裏尋摸一點。


    雞樅菌得名的原因,是因為菌子撕開,就像雞肉一般,一絲一絲的。


    據說這玩意生長在白蟻窩上麵,采摘的時候用竹片從根部削下來,等再下一場雨,又會長出來。


    雞樅菌人工基本上無法種植,即便能種植,投入也非常大,因此價格那是居高不下。


    阿婆一看就是經常尋找蘑菇,輕車熟路的在草叢中,找到一朵朵雞樅菌,潔白的蘑菇,看得人心生歡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混子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被無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被無患並收藏大唐混子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