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職場上忌諱:賭咒發誓說喪氣話、孤軍奮戰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1章 職場上忌諱:賭咒發誓說喪氣話、孤軍奮戰
職場上有幾個忌諱,很多人都犯過,但是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屢錯屢犯:
第一,賭咒發誓說喪氣話。
有個詞叫“一語成讖”,意思是指一些不吉利的預言,戲謔之言竟然成了真實的。
早在漢哀帝與漢平帝時期,帝王倡導並支持讖緯之學。在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理論,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連孔子也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關係,人類的行為會上感於天。
所以很多職場上的人都忌諱說喪氣話,怕會變成現實。如果你在賭咒發誓的時候說了喪氣話,總是拿不得好死、天打雷劈、斷子絕孫之類的話來發誓,恐怕別人會惱你。
第二,若領重任,不要孤軍奮戰,適當地拉拉人脈。
如果你是大頭兵一個,獨立內向並不是壞事,甚至會讓你少了很多人際交往上的麻煩,能專注於自身的發展。
可是如果擔當大任,你就要明白,職位越高,責任越大,個人能力的重要性的比例會下降,因為越是大事,需要協同配合的人就越多,不適合單打獨鬥。
所以如果你領了重任,如果你和某人過去鬧得不愉快,隻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為了完成你的任務,你就隻有低下頭去和別人修複關係,就算人家不原諒你,隻要他肯配合,你就應該感恩戴德。
龐統一死,劉備大敗,帶著黃忠和魏延逃迴涪關,痛哭不已,人心惶惶。
沒了軍師,劉備就沒了主心骨,命令堅守不出,讓關平迴荊州送信,請諸葛亮來主持大局。
其實諸葛亮早有預感,他夜觀星象,早就知道了龐統會死,幾天後就接到了關平送來的信,劉備說公元214年七月初七,龐統被張任在落鳳坡亂箭射死。
有本事的人都是在關鍵時刻頂上的,諸葛亮知道他若不去,劉備說不定就不能平安迴來,但是關羽提出,他走了,荊州誰來守?
其實劉備的意思很明顯了,派關平迴來送信,就是暗示荊州由關羽來守。不是說關羽謀略過人,而是因為關羽是他最信任的人。
領導選人用人,不是最有本事的最能幹的,而是他最信任的,這是真理。
奈何關羽沒看出來,諸葛亮隻能明說,劉備的意思就是讓關羽來守荊州,關羽也不推辭,欣然領受。
關羽心情舒暢了,諸葛亮就不放心了,問關羽準備怎麽守,關羽說“至死方休”。
諸葛亮見關羽說了“死”字,心裏老大不痛快:這莽夫不知道一語成讖嗎?怎麽說話這麽沒把門的?他們懂算命的人都很忌諱這個的。
但是大印已經交給關羽了,也收不迴來了,諸葛亮就問,如果曹操和孫權一起來犯,該怎麽辦?
關羽就迴答了四個字——分兵拒之。
這下諸葛亮總算知道了,關羽真不適合當主帥,他太過於自信於個人能力,總是孤軍奮戰,不知道合縱連橫,更沒有團隊意識。
所以諸葛亮給關羽留下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個字的戰略方針,幸虧這時候關羽知道事關重大,沒跟諸葛亮頂嘴。
其實關羽心裏想的是,過去都跟東吳鬧成那個熊樣子了,他不趁勢落井下石興兵來犯就不錯了,還要主動跟他講和?反正他關羽是拉不下那個臉,更不肯低頭。
諸葛亮猜到關羽是怎麽想的,所以命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全都留下隨關羽鎮守荊州,用這樣豪華的班底,諸葛亮也不放心,就怕關羽把荊州看丟了。
我和關羽、糜竺的惡名,這些日子在荊州城裏四散傳播。
有的說權力任性,仗著是官身,肆意調兵欺壓百姓的;
有的說權力尋租,當官的領著俸祿,還出來謀財,既要權又要錢,貪贓枉法;
有的說官商結合,仗著權勢與民爭利,搜刮百姓欠債不還的;
還有的說官風不正,敗壞了荊州城的社會風氣……
我和關羽急得滿嘴泡了,卻也無可辯駁,謠言就算是誇張,也有一定的事實依據,有些事確實是我們幹的,就算三分真七分假,但半真半假才最容易讓人相信。
糜竺說他打聽過了,謠言是錢莊老板最先放出來的,那個被我懲治的城防隊總都頭的小舅子煽風點火大肆宣揚,他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所以結成了聯盟。
還沒等關羽怒氣衝衝地拿著青龍偃月刀去找他們算賬,諸葛亮先請我們過去談話了。
他麵色陰沉地盯著我們:“說說吧,這是怎麽迴事?”
關羽嘴笨,我出口淨是國粹,就由糜竺一五一十地把事情都交待了。
諸葛亮的臉上陰晴不定:“你們的意思是說,你們都是因為缺錢才幹出這些事的?”
關羽要爭辯,我趕緊攔下,諸葛亮的口才誰能比得過啊?別忘了他能舌戰群儒,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希望他能網開一麵。
我態度卑微誠懇地說:“我們甘願認罰,隻求軍師能出手平息謠言,還我們清白!”
諸葛亮對我的態度很滿意:“要我平息謠言很容易,但是你們要退贓,哪裏有那麽容易賺得錢?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糜竺先傻眼了:“我的酒樓怎麽辦?”關羽也跟著傻眼:“我養不起我媳婦啊!”
諸葛亮嘿嘿一笑:“咱們都是兄弟,我哪裏會看著你們過不下去?我早已為你們想好了辦法:
首先,這十萬五銖錢是一定要退的,糜竺的酒樓也一定要關門,一邊當官,一邊經商,百姓肯定會唾罵的。
其次,針對高利貸泛濫的情況,我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進行懲治。這個部門就由糜竺負責核查高利貸的來往賬目,關羽負責出兵進行嚴厲打擊,張飛負責宣傳,引領輿論。
第三,既然是專門的部門,肯定是要有辦案經費的,這個錢衙門不會給你們出,就從你們查抄的高利貸的贓款中截留百分之二十,作為你們的辦案經費,也是你們上上下下的辛苦費,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上繳國庫。”
其實關羽、糜竺我們三人心裏是很滿意的,誰願意苦哈哈地經商賺錢啊,諸葛亮想得這個來錢的方式既光明正大,又不會留罵名,誰不願意啊?
但是大姑娘上轎也要扭三扭,我首先開腔了:“不行,我們隻截留百分之二十太少了,根本不夠開銷,我們要截留百分之八十!”關羽和糜竺紛紛附和。
最後,經過和諸葛亮討價還價,我們商定截留百分之五十,上繳國庫百分之五十,皆大歡喜。
但是還是諸葛亮那句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看我們正興高采烈,諸葛亮又加了一句:“你們要是賺錢了,別忘了其他兄弟們,給所有人都分一杯羹,別吃獨食。
分給兄弟們的錢,我起名叫冰炭敬,你們自己拿多少,就要給別人一樣的,不準多拿多占!”
本來這也沒什麽,我們都打算答應了,結果諸葛亮又來了一句,讓我們如墜冰窖:
“要是你們查處高利貸,收上來錢不夠大家分,作為負責人,就算砸鍋賣鐵,你們要自己出錢墊出來!”
職場上有幾個忌諱,很多人都犯過,但是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屢錯屢犯:
第一,賭咒發誓說喪氣話。
有個詞叫“一語成讖”,意思是指一些不吉利的預言,戲謔之言竟然成了真實的。
早在漢哀帝與漢平帝時期,帝王倡導並支持讖緯之學。在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理論,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連孔子也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關係,人類的行為會上感於天。
所以很多職場上的人都忌諱說喪氣話,怕會變成現實。如果你在賭咒發誓的時候說了喪氣話,總是拿不得好死、天打雷劈、斷子絕孫之類的話來發誓,恐怕別人會惱你。
第二,若領重任,不要孤軍奮戰,適當地拉拉人脈。
如果你是大頭兵一個,獨立內向並不是壞事,甚至會讓你少了很多人際交往上的麻煩,能專注於自身的發展。
可是如果擔當大任,你就要明白,職位越高,責任越大,個人能力的重要性的比例會下降,因為越是大事,需要協同配合的人就越多,不適合單打獨鬥。
所以如果你領了重任,如果你和某人過去鬧得不愉快,隻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為了完成你的任務,你就隻有低下頭去和別人修複關係,就算人家不原諒你,隻要他肯配合,你就應該感恩戴德。
龐統一死,劉備大敗,帶著黃忠和魏延逃迴涪關,痛哭不已,人心惶惶。
沒了軍師,劉備就沒了主心骨,命令堅守不出,讓關平迴荊州送信,請諸葛亮來主持大局。
其實諸葛亮早有預感,他夜觀星象,早就知道了龐統會死,幾天後就接到了關平送來的信,劉備說公元214年七月初七,龐統被張任在落鳳坡亂箭射死。
有本事的人都是在關鍵時刻頂上的,諸葛亮知道他若不去,劉備說不定就不能平安迴來,但是關羽提出,他走了,荊州誰來守?
其實劉備的意思很明顯了,派關平迴來送信,就是暗示荊州由關羽來守。不是說關羽謀略過人,而是因為關羽是他最信任的人。
領導選人用人,不是最有本事的最能幹的,而是他最信任的,這是真理。
奈何關羽沒看出來,諸葛亮隻能明說,劉備的意思就是讓關羽來守荊州,關羽也不推辭,欣然領受。
關羽心情舒暢了,諸葛亮就不放心了,問關羽準備怎麽守,關羽說“至死方休”。
諸葛亮見關羽說了“死”字,心裏老大不痛快:這莽夫不知道一語成讖嗎?怎麽說話這麽沒把門的?他們懂算命的人都很忌諱這個的。
但是大印已經交給關羽了,也收不迴來了,諸葛亮就問,如果曹操和孫權一起來犯,該怎麽辦?
關羽就迴答了四個字——分兵拒之。
這下諸葛亮總算知道了,關羽真不適合當主帥,他太過於自信於個人能力,總是孤軍奮戰,不知道合縱連橫,更沒有團隊意識。
所以諸葛亮給關羽留下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個字的戰略方針,幸虧這時候關羽知道事關重大,沒跟諸葛亮頂嘴。
其實關羽心裏想的是,過去都跟東吳鬧成那個熊樣子了,他不趁勢落井下石興兵來犯就不錯了,還要主動跟他講和?反正他關羽是拉不下那個臉,更不肯低頭。
諸葛亮猜到關羽是怎麽想的,所以命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全都留下隨關羽鎮守荊州,用這樣豪華的班底,諸葛亮也不放心,就怕關羽把荊州看丟了。
我和關羽、糜竺的惡名,這些日子在荊州城裏四散傳播。
有的說權力任性,仗著是官身,肆意調兵欺壓百姓的;
有的說權力尋租,當官的領著俸祿,還出來謀財,既要權又要錢,貪贓枉法;
有的說官商結合,仗著權勢與民爭利,搜刮百姓欠債不還的;
還有的說官風不正,敗壞了荊州城的社會風氣……
我和關羽急得滿嘴泡了,卻也無可辯駁,謠言就算是誇張,也有一定的事實依據,有些事確實是我們幹的,就算三分真七分假,但半真半假才最容易讓人相信。
糜竺說他打聽過了,謠言是錢莊老板最先放出來的,那個被我懲治的城防隊總都頭的小舅子煽風點火大肆宣揚,他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所以結成了聯盟。
還沒等關羽怒氣衝衝地拿著青龍偃月刀去找他們算賬,諸葛亮先請我們過去談話了。
他麵色陰沉地盯著我們:“說說吧,這是怎麽迴事?”
關羽嘴笨,我出口淨是國粹,就由糜竺一五一十地把事情都交待了。
諸葛亮的臉上陰晴不定:“你們的意思是說,你們都是因為缺錢才幹出這些事的?”
關羽要爭辯,我趕緊攔下,諸葛亮的口才誰能比得過啊?別忘了他能舌戰群儒,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希望他能網開一麵。
我態度卑微誠懇地說:“我們甘願認罰,隻求軍師能出手平息謠言,還我們清白!”
諸葛亮對我的態度很滿意:“要我平息謠言很容易,但是你們要退贓,哪裏有那麽容易賺得錢?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糜竺先傻眼了:“我的酒樓怎麽辦?”關羽也跟著傻眼:“我養不起我媳婦啊!”
諸葛亮嘿嘿一笑:“咱們都是兄弟,我哪裏會看著你們過不下去?我早已為你們想好了辦法:
首先,這十萬五銖錢是一定要退的,糜竺的酒樓也一定要關門,一邊當官,一邊經商,百姓肯定會唾罵的。
其次,針對高利貸泛濫的情況,我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進行懲治。這個部門就由糜竺負責核查高利貸的來往賬目,關羽負責出兵進行嚴厲打擊,張飛負責宣傳,引領輿論。
第三,既然是專門的部門,肯定是要有辦案經費的,這個錢衙門不會給你們出,就從你們查抄的高利貸的贓款中截留百分之二十,作為你們的辦案經費,也是你們上上下下的辛苦費,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上繳國庫。”
其實關羽、糜竺我們三人心裏是很滿意的,誰願意苦哈哈地經商賺錢啊,諸葛亮想得這個來錢的方式既光明正大,又不會留罵名,誰不願意啊?
但是大姑娘上轎也要扭三扭,我首先開腔了:“不行,我們隻截留百分之二十太少了,根本不夠開銷,我們要截留百分之八十!”關羽和糜竺紛紛附和。
最後,經過和諸葛亮討價還價,我們商定截留百分之五十,上繳國庫百分之五十,皆大歡喜。
但是還是諸葛亮那句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看我們正興高采烈,諸葛亮又加了一句:“你們要是賺錢了,別忘了其他兄弟們,給所有人都分一杯羹,別吃獨食。
分給兄弟們的錢,我起名叫冰炭敬,你們自己拿多少,就要給別人一樣的,不準多拿多占!”
本來這也沒什麽,我們都打算答應了,結果諸葛亮又來了一句,讓我們如墜冰窖:
“要是你們查處高利貸,收上來錢不夠大家分,作為負責人,就算砸鍋賣鐵,你們要自己出錢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