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條狹窄而古樸的小巷,葉嘉言進了一個茶室。


    茶室門口懸著篆字“三言”的牌匾,是為茶室之名。


    以前,葉嘉言與茶室主人交流過,對方說,“三”是虛指,“三言”即是說朋友來此,可敘話家長。


    輕輕推開一扇雕花木門,屋內茶香嫋嫋,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


    柔和的燈光下,一位老太太正端坐於茶案旁,手執紫砂壺,往茶盞裏斟茶。


    見葉嘉言進來,老太太微微一笑,忙衝她一笑:“這個地方不好找,師傅都導航很久呢!”


    這位老太太,正是葉嘉言迴南京時所結識的那位林老太。她自稱有文徵明的真跡,要拿去華悅拍賣行拍賣。


    事實上,葉嘉言剛隔空掃到廣告單,就隱隱覺得不安。


    在這一行裏,為了保障拍賣順利,會做很多宣傳工作,其中之一便是“預展”。


    而要做預展,須得在線上線下做宣傳。廣告單,是宣傳方式之一,適用於單品或少量藝術品的拍賣。


    但這隻是針對普通的拍品。


    重量級的拍品,可遇不可求,“待遇”也就不一般。


    試問,哪個公司不會在業內廣泛宣傳,好好刷一波存在感呢?


    但葉嘉言並未聽說,華悅拍賣行拿到了這麽“珍貴”的拍品。這肯定不對勁。


    看林老太對拍品十分珍視,言語間頗有幾分自得,葉嘉言也很希望她自己遺漏了信息,但隨後她看清了廣告單上所印的《春樹暮雲圖》。


    盡管廣告單印刷精良,葉嘉言也一眼看出,畫作雖然在極力模仿文徵明的畫工、字體,但絕非真跡。


    在拍賣行、藏家裏麵,不乏眼力不足遭致打眼之事,但這幅畫的作偽水準不高,甚至不需對紙張等信息進行分辨,就能斷其為“假”。


    那麽,華悅為什麽要欺騙林老太呢?答案隻有一個……


    擔心林老太聽到實情後,會過於激動,葉嘉言準備先跟她科普一番,關於文徵明畫作的鑒賞知識。


    文徵明的繪畫大致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為四十歲以前,宗法趙孟,兼學沈周,畫風偏於工細。


    中期,為四十歲至六十歲,推崇趙孟、王蒙,細文麵貌突出,其筆下的青綠、水墨,以工細風格為主。


    晚期,為六十歲至九十歲,此時的畫風分粗細兩種,細筆更見精工,愈晚愈工;而粗筆卻趨於蒼勁,境界雄峻。


    另有一點須得注意,學界一般認為,文徵明在四十二歲之前,落款署名為“文壁”,其後逐漸以字行,改署名為“徵明”,到四十四歲以後,所有署名一律為“徵明”。


    “林姨,博物館、文管單位裏,收藏有很多文徵明的畫作,早期的有《雨餘春樹圖》《南窗寄傲圖》,中期的有《惠山茶會圖》《石湖清勝圖》,晚期的有《真賞齋圖》《古木寒泉圖》,您可以對照一下。對照之下,您就不難發現,您那幅《春樹暮雲圖》……呃,不太對。”


    葉嘉言盡量說得委婉一些。


    “你的意思是,”林老太拿出廣告單來,將信將疑,“畫作的風格是晚期的,但署名是早期的?”


    “嗯。”葉嘉言點點頭。


    林老太能聽明白就好,若能及時止損,再好不過。


    “可是,畫得很好呀,”林老太眉毛揪成一團,“假畫也能畫這麽好嗎?”


    “隻是廣告單,我沒看到原作,無法從紙張上去辨別,但無論古今,都有不少人擅長臨摹名家書畫,有的甚至還分工合作。”


    “分工?”


    “比如,有的畫畫,有的題字。”


    “這……”


    大概是沒想到,作偽也能流水線操作,林老太震驚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


    忽而,她打量了一下葉嘉言,目中充滿戒備:“可是,你在車上說,這是真跡,怎麽就改口了?是誰讓你這麽說的?”


    想起,在下車前對方主動加她微信一事,林老太心中警鈴大作。


    “您好好迴想一下,當時,我說的是,‘我對書畫略懂一二,單獨看這畫的署名和畫風,確實都是文徵明的風格’。”


    署名是署名,畫風是畫風。


    不仔細分辨,聽不懂她話中真意。


    聞言,林老太怫然不悅:“你們知識分子說話,怎麽喜歡拐彎抹角的?”


    “那時是在公開場合,”葉嘉言苦笑道,“林姨,我總得顧及您的顏麵吧,當時……”


    林老太垂目想了想,盯住葉嘉言:“你是幹這一行的吧?你叫什麽名字?”


    “我是拍賣行從業人員,抱歉,我不能告訴你,我叫什麽名字。”


    微信名是“一葉知秋”,含了一個姓氏。


    “為什麽?”


    “為了我的安全,”葉嘉言坦言,“可我又擔心您上當受騙,隻能私下裏約您出來。”


    多管閑事,擋人錢財,恐怕會遭到報複;但坐視不理,又於心不忍。


    萬未想到,林老太聽了她這話,眼中狐疑之色乍起:“上當受騙?想騙我的人,是你吧?”


    (1)幾幅真跡,分別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天津市文管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雲過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犀無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犀無翼並收藏煙雲過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