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禧堂後一陣騷動。


    寶釵,湘雲,迎春,探春,惜春,甚至剛迴來的元春都是拿眼看向黛玉。


    難道要選取黛玉入宮?


    黛玉心中也是慌亂無比。


    和寶釵,元春不同,她就根本沒想過要入宮。


    眼看眾人怪異眼神,黛玉心中六神無主。


    若真的入宮……


    自己那些小女孩的幻想豈不全落空了?


    隆正帝都快五十了。


    哪怕直接封妃,黛玉也不願意!


    決不!


    ……


    京師東便門附近的接官亭中,風塵仆仆的林如海迎來了一個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客人。


    微服的隆正帝微笑著拱手。


    眾目睽睽,林如海隻能長揖為禮。


    就這已經有些過分。


    戶部左侍郎已經算國之重臣。


    滿朝公卿,有幾人當得起林如海的長揖?


    “林兄弟不必如此,你我睽違十餘年未見麵了。”


    隆正帝極親熱,挽著林如海的手進入亭中。


    自有驛丞親自前來伺候。


    淨水洗臉,洗手。


    京師在明清以降就是風沙不斷。


    主要原因是燕山山脈幾乎是禿的。


    草原放牧過度,還有一些農耕區域,草場破壞嚴重。


    榆林城北,原本是漢唐河套北邊,水草豐茂之地,到明中期已經是沙漠了。


    甚至榆林城經常被灌沙子,滿城皆沙。


    京師也好不到哪去,經常大風沙天。


    純農耕文明,越是人口多的時期,對自然環境和植被破壞就越嚴重。


    百姓需要開出更多的地,哪怕是草地,坡地,林地。


    同時蓋房造屋要木料,日常燒火做飯也要柴薪。


    百萬人口的城市對木料的需求是天文數字。


    別的不說,光是大內每年就需要五六百萬斤的木炭。


    木炭哪來的?


    當然是伐木燒出來的。


    滿眼禿山可不太正常了。


    也就南方一些深山老林才能一片青碧,北方四處禿山。


    風沙大,每個人都滿臉塵土,不洗洗簡直不能見人。


    在古代,接風洗塵不是客氣話,是實際需要。


    ……


    待林如海收拾完,君臣說話。


    隆正帝簡短交代了一些政務。


    無非是整頓戶部吏治,清查賬簿,還有就是繼續追繳庫銀。


    都是苦活,累活,需要精明謹慎,同時手腕強硬。


    還得是孤臣。


    一旦有黨,需要照顧同黨,做事就隻能瞻前顧後。


    隆正帝當皇子時就是孤臣作派,他喜歡和選中的重臣,有一個算一個全部是孤臣。


    “臣一定不負所托。”


    林如海心中歎息,皇帝這是把自己當驢了。


    在揚州辛苦十幾年,功勞不小。


    入京後如果是厚道皇帝,應該安排自己進禮部。


    幾年後以禮部尚書入閣。


    又養望,經營人脈,又不必勞累。


    好家夥,剛進京就又是把千斤重擔壓上來。


    皇帝自己就是這性格,不懼艱難也不怕辛苦,累吐血了把血擦擦繼續幹。


    就是苦了這些跟著皇帝混的大臣了。


    不過……


    林如海心中也是感動。


    沒有這種性格的皇帝,怎麽談的上大周中興?


    他在淮鹽上的革新,隻能算“術”,不能算“道”。


    皇帝是要更改治理之道!


    攤丁入畝隻是前奏。


    涮新吏治,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


    加上庫銀迴收。


    十年之內,大周的戶部銀庫從可以跑老鼠到銀兩糧食滿倉,一點也不會誇張。


    另外吏治革新,朝廷權威增加,治理地方更容易。


    錢糧一多,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大幅度上漲。


    就算隆正一朝沒有辦法滅絕虜運,但國勢強大,此後對韃子們可以更加強勢,不必擔心隔一陣被人打進來,甚至圍攻京城。


    這種皇帝,你能怎麽辦?


    隻能給他賣命了。


    以功勞見賞,沒別的路子可走。


    倒是隆正帝,說的嘴都幹了,林如海如終如常,令這位天子也是頗為欽佩。


    林卿這養氣功夫……


    到家了。


    隆正帝頑心一起,喝了口茶,笑道:“林卿,你功勞之大,一個侍郎無以酬卿。朕有意令卿之女入宮,先為貴人,再封為四妃之一的貴妃,宮中貴妃缺位很久了!”


    不得不說,雖是有相戲之心,但隆正帝誠意還是很足的。


    按周製,是一後,三夫人,九嬪。


    還有什麽世婦之類,後世就不采納了。


    三夫人,後來改為四夫人,也就是四妃製。


    除了皇後,就是四妃。


    一般就是貴,淑,德,賢四妃。


    曆朝相差不多,最多字眼有所不同。


    隆正帝當年的皇妃還在,也就是皇後,但這位不好色,為皇帝前還有多名子女,為皇帝後,這幾年一個子女沒有。


    是全身心撲在國事上了。


    估計身體也可能是有隱疾。


    賈元春封妃幾年,也是沒生子嗣。


    且元春封的是賢妃,也就是四妃的末尾。


    賈家狂喜,主要是因為封妃就是古製三夫人之一,算是很有地位了。


    若是貴妃……


    怕是賈家的人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戴權,夏守忠,周太監等人,絕不會也不敢去敲貴妃家人的竹杠。


    黛玉一入宮,直接給貴妃。


    若年歲漸長,十餘年後加皇貴妃也有可能。


    沒錯,宮中是一後四夫人,就是一後四妃。


    但年高德長在宮中時間久的貴妃,照例會加皇貴妃。


    一個皇字加上去地位就不一樣了。


    就算將來隆正帝崩了,皇後是皇太後,皇貴妃也是皇太貴妃,地位遠超一般太妃,新君也必須給予一定的尊重,否則可被視為不孝。


    這誠意,隆正帝也算給足了。


    林家可以說也是成為重要外戚之一了。


    林如海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唯一壞處,就是容易成為文官群體中的異類。


    畢竟文官不喜歡和皇家結親,對和皇家結親的同僚,也會持排斥態度。


    但林如何還真不需要!


    林家也不需要。


    林如海簡在帝心,股肱之臣,哪需要把自己女兒送到宮裏去?


    況且林家無後,自黛玉之後這一脈算斷絕了,黛玉就算成了妃嬪,能蔭庇誰?


    給黛玉找個好親事,彼此相配,小夫妻能夠感情好,哄著黛玉舒舒服服過關這一生,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這也是林如海將黛玉送到榮國府的原因。


    不用諱言,一開始林如海肯定是相中寶玉。


    年齡相當,寶玉此子,林如海見過幾次。


    出息是肯定沒有了。


    以小見大,從小太過受寵了。


    但林如海一直關注,寶玉有幾分歪才,詩能寫得,賦也能寫的,好歹算腹有詩書。


    不像賈璉幾個,就是標準的不學無術的紈絝。


    和賈珠是沒得比。


    賈珠能娶李紈,還是靠的自己。


    十來歲就進學,還是國公府的嫡脈子弟,說明有兩點,其一,賈珠聰明,其二,自律。


    這兩條放在國子嫡脈子弟身上,殊為難得。


    這也是李紈這個國子監祭酒之女能嫁入賈府的原因。


    文武殊途,賈家武事不行,打算扶持子弟走文官一脈。


    和李家攀親就是這個布局的開始。


    融入文官群體,結親是最好的開端。


    那些官紳世家,哪家不結親?


    加上為主考點的門生,當地方官取中的秀才,舉人。


    幾代人下來,這是多麽可怕的關係網?


    幾百年的曆史的官紳世家,想衰敗都難!


    他們是真正有權勢的存在,論暗中的權勢還大於國公府!


    賈家的影響力隻限於軍中,地方上得靠那些軍頭違規操作硬來,總是會留尾巴,搞不好就出事。


    人家文官一脈的官紳,官府和地方勢力勾結,很多事情不聲不響的就做了。


    兼並田畝,優免田賦,免徭役身丁,蔭庇大量農戶為自己家佃農……


    這些事,是官紳們的特權,人家都不算違規。


    這叫優待讀書種子,名正言順!


    賈家曆經數代,開國之後武勳既要效力,又被忌憚提防。


    著實為難。


    若轉為官紳家族,那就不同了。


    空頭爵位可以傳下去,族中子弟皆讀書有成,莊園田產隻會越來越多,豈不美哉?


    可惜,事與願違,賈珠是讀出書來,還娶了官紳之女,可惜福薄,也是賈家運道不好,賈珠早逝。


    賈敬倒是早早讀出來了,也成了進士,但這廝糊塗透頂,他讀書有成,還不如當個紈絝,最少不給賈家招禍。


    讀書轉官紳這一條路,賈家算走不通了。


    賈珍,賈璉幾個都不是讀書的料。


    寶玉也不成,歪才有,正才為零。


    根本沒半點自律,光聰明有毛線用。


    林如海對此也心知肚明。


    也無所謂了。


    寶玉正常無法襲爵,賈珠是死了,但他上頭還有個賈璉。


    賈璉是賈赦嫡子,將軍號又在賈赦身上,注定是賈璉襲爵。


    但榮國府權力都在二房,也就是在賈政夫婦手上。


    更直接的就是在王夫人手上。


    邢夫人就是擺設,隻能管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人事權,闔府財權都在王夫人和鳳姐手裏,背後還有賈母遙控。


    這種局麵賈赦當然不爽。


    有一次故意諷刺賈政,說世襲爵位要落賈環頭上。


    賈政聽了尷尬無比。


    他自己夫妻欺淩長兄,剝奪人事權和財權,賈赦就諷刺賈環將來也以小淩大。


    這些都是暗筆,不留心還真瞧不出來。


    有賈璉和寶玉在,怎麽輪到不得寵的庶子賈環?


    賈赦當然是在諷刺賈政,老陰陽家了。


    而且賈赦的諷刺也真說中了。


    賈政沒想,但有人想。


    王夫人一直在布局。


    鳳姐幾次流產不簡單。


    鳳姐又嫉妒,又驕狂,不會允許賈璉納妾。


    搞不好再過十幾年賈赦死了,賈璉還是無後。


    無後之人,承什麽嗣?


    到時候活動一番,寶玉可以趁勢襲爵,順理成章成為榮國府之主,到時候反而是大房和二房重新一統,寶玉繼承一個完整的榮國府。


    鳳姐也是看出點東西,所以選擇依附賈母。


    李紈更機靈,凡事不摻和,反正賈蘭也是王夫人親孫子,總不能為了兒子搞死孫子吧?


    將來寶玉有子,賈蘭讀書出外,爵位和榮國府也不想,所以李紈總是擺出一副淡然模樣,對賈蘭的教育也是潛移默化。


    後來賈蘭中了進士但也沒留在榮國府,這小子從小被李紈教的親情淡薄。


    也不能說是壞事。


    要真是賈蘭以繼承人自居,搞不好會出什麽事。


    王夫人疼寶玉已經有點入魔了,親人都是絆腳石。


    沒有賈芸的信,還有林如海坐實了王夫人幹的那些蠢毒之事,寶玉還算是林如海眼裏的良配。


    畢竟前途未來加上人品都不錯,配的上黛玉。


    為父者,黛玉又是女孩兒,林如海隻想黛玉無災無患富貴一生。


    如賈母那樣,最好。


    但世事難如人意。


    林如海長揖,麵露堅定之色的道:“請陛下恕臣無禮,臣膝下隻有小女一人,想叫她長伴膝下,不願送入宮中。”


    隆正帝哈哈笑道:“林卿放心,朕相戲耳。其實,是朕給卿找了一個好姑爺。”


    林如海哭笑不得。


    皇帝性子寡淡,又一心撲在國事上,任何愛好沒有。


    最多會小酌幾杯。


    居然也學會開玩笑了。


    看來最近京城氣氛向好,皇帝心情也是放鬆的緊。


    但……


    林如海還是不想兒女婚事操於他人之手。


    他一個不慎,差點選錯了女婿人選,接下來可要慎重。


    “臣……還是想自己挑挑。”


    隆正帝笑道:“卿不想聽聽人選?”


    林如海無奈道:“請陛下示下。”


    “一等伯,薊鎮節度副使,大寧衛兵馬使賈芸。”


    “賈記書局東主,賈記車行東主,身家數十萬兩是有的。”


    “又年未滿十七,少年英才,生的也英俊,賈芸和卿家也算有親,卿意下如何?”


    隆正帝笑吟吟的說出自己人選,一副不怕林如海不答應的篤定模樣。


    林如海愣了。


    他在地方,下決心改煮為曬,就是因為賈芸的兩論激勵了他。


    加上賈芸密信之事,還有賈芸的諸多事業,還有賈芸的文才,可以說林如海對賈芸是相當欣賞。


    但欣賞歸欣賞……把黛玉許給這小子,林如海心中頓時就不是滋味。


    還打算自己迴京之後,從容考察青年才俊,從中挑一個最合適的呢。


    其實林如海也明白自己心理微妙。


    若是一般的高官顯貴,林如海當是兒女成群。


    很多勳貴高門,兒女就是用來聯姻用的。


    但林如海就黛玉一個女兒,感覺上當然不同。


    哪怕賈芸再出息幾倍,感覺上還是要搶走自己愛女的外人。


    實在可恨!


    “林卿,如何?”


    隆正帝卻不容林如海多考慮。


    這個婚,他賜定了。


    如此一來,賈芸更被嫡脈所不容。


    賈家的事,哪樁能瞞過他?


    寶玉和黛玉的安排,闔府盡知,隆正帝能不知道?


    這事,原本就在安排之中!


    加上替林如海擇一佳婿,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賞賜了。


    “臣聽陛下安排。”


    事已至此,林如海惟有苦笑抱拳,同意這樁婚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