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驚唿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母一臉疲憊的道:“請罪的話不必多說了!現在除了寧府大爺不在,你們幾個都在……他在不在也不打緊!接下來,對賈芸是什麽章程,你們可曾認真想過?”
賈母內心頗為瞧不起賈敬。
裝什麽名士?
大周現在有名士存身之所?
況且連名士也沒裝成。
才學一般,手腕一般,胸襟一般,待人接物俱是一般。
到城外出家,算是寡婦守節,一開始外人還高看一眼,很有一些達官顯貴去和賈敬交結。
但時間久了,眾人都瞧出來,賈敬才情平常,怪不得被義忠親王安排出家,成為守節大臣的標杆人物。
賈敬也隻能當這麽個人物。
若是他真的才學過人,義忠親王就算退位,以其權勢人脈,安排賈敬為官向上,成為重臣也並非不可能。
但賈敬顯然是當不起這個重任。
拋妻棄子,不顧家族,隻被人當成一個幌子……
若是普通人,也夠了,足夠將來史書上被提起名字。
但賈敬是何人?
寧府長房長孫,青年進士,自毀前程至此,實在是丟了西瓜撿起芝麻,智者所不為。
賈母對其不屑,由來也非無因。
賈珍頓首不語。
他這個族長在賈芸之事上屢次出乖露醜。
丟的是整個賈家嫡脈的臉,也可以說是賈氏一族的臉。
若再出錯,怕是族人再無人服他這個族長。
即便是現在,族人中怕是不服的,說怪話的也不在少數了。
畢竟賈珍幾個出醜,賈家一族也無法脫離其外,這一陣子被人恥笑的族人不在少數。
賈珍頓首不語,意思便是此事他聽從吩咐。
但賈母看到其眼角的陰狠光芒。
很顯然,賈珍不可能放棄仇怨。
賈母內心一陣失望。
雙方雖然生怨,但賈芸一直是處於被動的一方,隻是被迫還手。
從未主動出動來尋嫡脈的麻煩。
隻是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賈芸也是身在局中而已。
不思改弦更張,還是抱著仇怨不放……這城府胸襟,也真的叫她無話可說。
賈赦更是滿臉陰狠的道:“此子不除,嫡脈難安。現在我們還在,他就是如此模樣,若是二三十年後,我們陸續離世,璉兒蓉兒還有寶玉幾個,哪個是他的對手?到時候就不是現在這般光景,而是嫡脈要仰賴賈芸才能生存了!”
賈政也是點頭道:“大老爺此言有理,賈芸看似溫和仁善,其實心機深沉,手腕狠辣,看他對金沙幫和諸多敵人所為就知道了。此子在,又是出身賈家,將來必是我主宗嫡脈的心腹大患……”
賈母也是悚然。
別人也罷了……
若是他的寶玉將來也被賈芸拿捏欺淩……
“你們別渾說,何至於此?”
賈母沉著臉訓斥。
這幾個混賬!
賈赦還是貪財,一心想鬥垮賈芸求財。
卻是豬油蒙了心。
也不想想,現在賈芸簡在帝心,連內府都沒有覬覦賈記車行,憑他賈赦還敢打主意?
真是不知死字是怎麽寫的麽?
賈政則是完全看不慣賈芸。
以賈政的迂腐性格,賈芸寫書,開書局,辦報,指摘朝政,議論古今,又開車行,鏢行,每一樁都是在離經叛道,不光是給賈家丟人現眼,還是招禍之由。
他倒不管家裏放貸,不管寧府和義忠親王一脈勾搭,不管家人為惡害死人命……
這樣不招禍。
一問就是忙著當官,讀書,疏忽了。
現在卻是盯著賈芸不放。
原因簡單。
賈家兩府全族雖在為惡,但是卻是在勳貴的圈子裏作惡,大家都彼此彼此,大哥不說二哥。
賈家眾人沒有出圈。
賈芸卻是出圈了。
他的每一樁事單拎出來還好。
但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就像是暗夜裏的螢火蟲,太顯眼了。
賈政這迂腐性格,看到這樣出圈的人物,不會欣喜更不會欣賞和接納,隻會想著趕緊按死!
很多老夫子在社會出現變革,出現新事物的時候,都是和賈政一般的抵觸心理,進而不顧一切的反對,一直到把新事物扼死為止。
賈赦,賈珍,賈政,各有緣由。
但真的是積怨難消。
賈母也是心累。
親赴寧府,就是要陳述事情的要緊之處,叫這幾個孽障不要再針對賈芸,最少不要給外人可乘之機。
但說來說去……
賈母自己都要被說服了。
她也知道這幾人接下來要怎麽做。
不外乎是聯絡王家,史家,薛家,還有鎮國公,理國公,修國公等諸府,還有雲光,馮唐等在外的親朋故舊。
維係關係,將嫡脈為尊的意思透露過來。
賈母隱隱覺得,這樣做非常不智。
這些親朋故舊也不傻。
若賈芸崛起,人家憑什麽還聽嫡脈的?
賈家和這些親朋故舊有交情,甚至有恩情,但賈芸也是老榮公的後裔,人家憑什麽隻認嫡脈?
賈家的嫡庶之分太厲害了,別家勳貴或武將高官,各家都沒分的這麽清楚,嫡脈對疏宗的打壓和掠奪也沒賈家這麽厲害。
像賈芸等子弟,貧苦度日。
賈代儒,也是賈源之子,也就是小門小戶,靠著在族學教書過日子。
差距太大了。
別家可沒這麽大的區別。
賈芸是榮公之後,在這些人眼裏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
“老太太放心……”
賈珍咬牙切齒的道:“運糧至軍前,幾百裏地,十天之內最少十萬石至三屯營和喜峰口,還有遷安,遵化,薊州,最少補給十萬石,二十萬石兩千多萬斤糧,十天時間送到各地補給到位,賈芸也敢答應?我與一些勳貴武將聊過此事,他們都隻搖頭。皇上是要抬舉賈芸,但給的這差事也是委實難辦,幾乎是不可能圓滿完成。要他們看,是皇上既要抬舉賈芸,也存了敲打一二的心思,所以咱們也不必慌亂,自亂陣腳,圖惹人笑……”
賈赦此時也道:“皇上無非是要拿賈芸當刀,咱們想湊過去,皇上第一個不同意。”
按賈母的意思是要改善與賈芸的關係,但經賈珍和賈赦這麽一分說,這老太太心也是亂了。
總不能自家人先亂起來。
況且皇帝如此布局,賈家又能如何?
她倒是想不起來,賈家完全能改弦更張,從義忠親王那邊的大坑裏跳出來。
這個決斷,也更不好做。
賈家帶頭,史家,神武將軍,雲光等人,都算是義忠親王和廉親王,智親王,勇親王一邊的武力班底。
賈敬養望,寧國府更是綁死在了義忠親王一脈。
這時候要改換門庭也不是那麽容易。
非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誌。
站在局外人和後人的角度,賈家愚不可及。
但在當時來說,太上皇還在,景和幾十年的威望不是虛的。
隆正帝雖然比曆史上的嘉慶皇帝要強勢些,算是實權皇帝,但權力畢竟有限。
內有太上皇掣肘,外有內閣群臣和趙國公等武勳都是太上皇使出來的。
真要到了令太上皇大怒之時,廢帝也隻是一句話的事。
這也是這兩年多來,隆正帝一直循規蹈矩,不敢擅動的真正原因所在。
此外還有諸王,都是從皇子曆練出來的,在部裏辦差或是領軍,多年下來積累的人脈威望也不可小覷。
這才是現實,帝王之尊也行不得快意之事。
可以說是賈芸的出現加兩篇文章才有隆正帝施展的空間,短短半年多時間,局麵也是大有不同了。
就算如此,太上皇還在,諸王還在,景和武勳舊臣還在。
皇帝要為所欲為也很難。
甚至有可能十來年內都是弱勢皇帝,一直到太上皇駕崩,到時候皇帝也是年近花甲,甚至可能也駕崩了。
繼位的新皇仍然是要麵對強大的諸王和景和舊臣,威望手腕權柄還不如隆正帝。
賈家有什麽好害怕的?
“珍哥兒說的是……”
賈政沉聲道:“我和戶部的同僚也說起此事,都說賈芸在冒險!二十萬石軍糧,按以往最少要動員數萬人的民夫徭役,費時一兩個月時間才能陸續送到位,何況現在薊州一帶遍布北虜遊騎,哪有這般容易!”
賈政頓了頓,還是滿臉厭惡的道:“治理天下憑的是聖道,是仁德為本,器物隻不過是小道。賈芸隻憑幾輛大車,就妄想顛覆道統,實在是可惡之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現在除了內府,戶部,順天府,各地州縣都不會真的出力,大家都等著看他笑話。”
賈母皺眉道:“這是軍國大事,涉及京師安危,你們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
“隻是按律辦事,又沒有人會怠慢,隻是說不會超出範圍之外幫賈芸。”
賈政歎口氣,說道:“說來說去還是景和年間大敗導致的,現在隻能以守為主,大家心中有數,就算薊州有失,還有遼鎮和宣鎮,大同鎮等強鎮在側,又有河南,山東駐守北上勤王,時間久了,南直隸的駐軍也會北上,大周百萬大軍齊集,虜騎又不可能攻下京師,師老必疲,戰馬也撐不住,到時候還不是得退走……所以沒必要太著急。”
賈母原本心憂前方戰事,擔心京師被困。
這麽一說,仿佛也是這麽個道理。
大周立國就是和北虜,東虜打。
打了百年了。
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北虜的變化是國初時,林丹汗的傳人趁著東虜大亂而自立,漠南漠北加上衛拉特再次一統。
現在是有了天山南北放牧,加上拉藏汗,西羌是盟友,北虜的力量大增,再次控弦幾十萬,而且裝備,訓練,意誌,都比明末時強多了。
東虜則是還占著朝鮮,小半個遼東,整個奴兒幹都司。
八旗經過百年擴充,每旗都有過百個牛錄,滿洲戰兵超十萬人,蒙古,漢軍超二十萬人。
擁兵超過三十萬的東虜,戰鬥力要比北虜還強的多。
加上有大周這強敵,北虜和東虜經常合作。
比如這一次就是兩大強敵一起出兵。
還好西羌遠隔萬裏,消息難通,不然西北也亂起來……
那就真的亂成一鍋粥了。
局麵就是這樣,想好好不起來,壞也壞不到哪去。
但這些高高在上,雲端裏看廝殺的大人物沒有考慮到,會有幾十個州縣被打爛。
幾十萬百姓被掠走或殺戮。
過百萬人流離失所。
如果真的這樣……
再過幾年或十年,東虜和北虜再來,這些被打爛的地方還是扛不住,然後又是京師被圍。
因為地方軍力不足,虜騎可以直接南下,兵鋒抵保定,真定,大名等地,直入山東,河南。
這種入境殺戮和搶掠,對大周的國力是嚴重的傷害。
每隔幾年來一次,大周就完了。
前明就是這樣被東虜給滅掉的。
皇太極的話來說,就是先砍枝蔓,然後伐主幹。
這一套相當厲害。
在這種入關搶掠中,既鍛煉了八旗兵的戰力,提高了藐視明軍的自信,鍛煉了主帥的統兵能力,同時還裹挾投降漢軍,使他們堅定的坐上八旗的戰車。
又帶著蒙古人一起搶,夯實了盟友關係。
一舉多得。
最重要的就是牽扯了明軍,大量的消耗了明朝的力量,同時又搞的地方殘破,多年不能恢複元氣。
這一招,殘酷,歹毒,陰狠。
賈政一夥人,目光隻看在京師和自己身上,對這些大事和曆史都一竅不通。
若是叫外人知道了,免不得又得招來好一通譏嘲。
賈母卻隻是個老婦人,這些軍國大政也是一點不懂。
當下隻能微歎道:“若是真如你們所說,倒也……”
就在此時,傳來一陣喧嘩聲響。
賈珍麵色一沉,就要起身到門外喝斥。
但隔壁的寶玉也是驚唿一聲,接著是賈璉賈蓉等人。
便是湘雲,迎春,惜春幾個,也是發出驚唿聲。
賈赦心中一動,推開天香樓的窗子。
這邊是寧國後園,也是日常家宴的地方之一。
主要是可以順道看戲。
賈母帶著寶玉等一眾人過來,也是給寧府留麵子,免得過份了,有點像興師問罪。
寶玉一夥是在別的房間,但沒有傳戲,眾人開著窗子看後街街景,吃酒說笑耍子。
對這些貴人來說,正常時候都在家裏,很少和外人接觸。
看看外頭風景,隻當出門逛過了。
賈母出門去道觀那一折就看的出來,這些深宅大院的貴人出門一次有多大排場。
這種排場是威風,也是限製了她們自己。
而此時此刻,叫這些貴人驚唿出聲的,就是出現在後街上的龐大車隊!
賈母內心頗為瞧不起賈敬。
裝什麽名士?
大周現在有名士存身之所?
況且連名士也沒裝成。
才學一般,手腕一般,胸襟一般,待人接物俱是一般。
到城外出家,算是寡婦守節,一開始外人還高看一眼,很有一些達官顯貴去和賈敬交結。
但時間久了,眾人都瞧出來,賈敬才情平常,怪不得被義忠親王安排出家,成為守節大臣的標杆人物。
賈敬也隻能當這麽個人物。
若是他真的才學過人,義忠親王就算退位,以其權勢人脈,安排賈敬為官向上,成為重臣也並非不可能。
但賈敬顯然是當不起這個重任。
拋妻棄子,不顧家族,隻被人當成一個幌子……
若是普通人,也夠了,足夠將來史書上被提起名字。
但賈敬是何人?
寧府長房長孫,青年進士,自毀前程至此,實在是丟了西瓜撿起芝麻,智者所不為。
賈母對其不屑,由來也非無因。
賈珍頓首不語。
他這個族長在賈芸之事上屢次出乖露醜。
丟的是整個賈家嫡脈的臉,也可以說是賈氏一族的臉。
若再出錯,怕是族人再無人服他這個族長。
即便是現在,族人中怕是不服的,說怪話的也不在少數了。
畢竟賈珍幾個出醜,賈家一族也無法脫離其外,這一陣子被人恥笑的族人不在少數。
賈珍頓首不語,意思便是此事他聽從吩咐。
但賈母看到其眼角的陰狠光芒。
很顯然,賈珍不可能放棄仇怨。
賈母內心一陣失望。
雙方雖然生怨,但賈芸一直是處於被動的一方,隻是被迫還手。
從未主動出動來尋嫡脈的麻煩。
隻是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賈芸也是身在局中而已。
不思改弦更張,還是抱著仇怨不放……這城府胸襟,也真的叫她無話可說。
賈赦更是滿臉陰狠的道:“此子不除,嫡脈難安。現在我們還在,他就是如此模樣,若是二三十年後,我們陸續離世,璉兒蓉兒還有寶玉幾個,哪個是他的對手?到時候就不是現在這般光景,而是嫡脈要仰賴賈芸才能生存了!”
賈政也是點頭道:“大老爺此言有理,賈芸看似溫和仁善,其實心機深沉,手腕狠辣,看他對金沙幫和諸多敵人所為就知道了。此子在,又是出身賈家,將來必是我主宗嫡脈的心腹大患……”
賈母也是悚然。
別人也罷了……
若是他的寶玉將來也被賈芸拿捏欺淩……
“你們別渾說,何至於此?”
賈母沉著臉訓斥。
這幾個混賬!
賈赦還是貪財,一心想鬥垮賈芸求財。
卻是豬油蒙了心。
也不想想,現在賈芸簡在帝心,連內府都沒有覬覦賈記車行,憑他賈赦還敢打主意?
真是不知死字是怎麽寫的麽?
賈政則是完全看不慣賈芸。
以賈政的迂腐性格,賈芸寫書,開書局,辦報,指摘朝政,議論古今,又開車行,鏢行,每一樁都是在離經叛道,不光是給賈家丟人現眼,還是招禍之由。
他倒不管家裏放貸,不管寧府和義忠親王一脈勾搭,不管家人為惡害死人命……
這樣不招禍。
一問就是忙著當官,讀書,疏忽了。
現在卻是盯著賈芸不放。
原因簡單。
賈家兩府全族雖在為惡,但是卻是在勳貴的圈子裏作惡,大家都彼此彼此,大哥不說二哥。
賈家眾人沒有出圈。
賈芸卻是出圈了。
他的每一樁事單拎出來還好。
但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就像是暗夜裏的螢火蟲,太顯眼了。
賈政這迂腐性格,看到這樣出圈的人物,不會欣喜更不會欣賞和接納,隻會想著趕緊按死!
很多老夫子在社會出現變革,出現新事物的時候,都是和賈政一般的抵觸心理,進而不顧一切的反對,一直到把新事物扼死為止。
賈赦,賈珍,賈政,各有緣由。
但真的是積怨難消。
賈母也是心累。
親赴寧府,就是要陳述事情的要緊之處,叫這幾個孽障不要再針對賈芸,最少不要給外人可乘之機。
但說來說去……
賈母自己都要被說服了。
她也知道這幾人接下來要怎麽做。
不外乎是聯絡王家,史家,薛家,還有鎮國公,理國公,修國公等諸府,還有雲光,馮唐等在外的親朋故舊。
維係關係,將嫡脈為尊的意思透露過來。
賈母隱隱覺得,這樣做非常不智。
這些親朋故舊也不傻。
若賈芸崛起,人家憑什麽還聽嫡脈的?
賈家和這些親朋故舊有交情,甚至有恩情,但賈芸也是老榮公的後裔,人家憑什麽隻認嫡脈?
賈家的嫡庶之分太厲害了,別家勳貴或武將高官,各家都沒分的這麽清楚,嫡脈對疏宗的打壓和掠奪也沒賈家這麽厲害。
像賈芸等子弟,貧苦度日。
賈代儒,也是賈源之子,也就是小門小戶,靠著在族學教書過日子。
差距太大了。
別家可沒這麽大的區別。
賈芸是榮公之後,在這些人眼裏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
“老太太放心……”
賈珍咬牙切齒的道:“運糧至軍前,幾百裏地,十天之內最少十萬石至三屯營和喜峰口,還有遷安,遵化,薊州,最少補給十萬石,二十萬石兩千多萬斤糧,十天時間送到各地補給到位,賈芸也敢答應?我與一些勳貴武將聊過此事,他們都隻搖頭。皇上是要抬舉賈芸,但給的這差事也是委實難辦,幾乎是不可能圓滿完成。要他們看,是皇上既要抬舉賈芸,也存了敲打一二的心思,所以咱們也不必慌亂,自亂陣腳,圖惹人笑……”
賈赦此時也道:“皇上無非是要拿賈芸當刀,咱們想湊過去,皇上第一個不同意。”
按賈母的意思是要改善與賈芸的關係,但經賈珍和賈赦這麽一分說,這老太太心也是亂了。
總不能自家人先亂起來。
況且皇帝如此布局,賈家又能如何?
她倒是想不起來,賈家完全能改弦更張,從義忠親王那邊的大坑裏跳出來。
這個決斷,也更不好做。
賈家帶頭,史家,神武將軍,雲光等人,都算是義忠親王和廉親王,智親王,勇親王一邊的武力班底。
賈敬養望,寧國府更是綁死在了義忠親王一脈。
這時候要改換門庭也不是那麽容易。
非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誌。
站在局外人和後人的角度,賈家愚不可及。
但在當時來說,太上皇還在,景和幾十年的威望不是虛的。
隆正帝雖然比曆史上的嘉慶皇帝要強勢些,算是實權皇帝,但權力畢竟有限。
內有太上皇掣肘,外有內閣群臣和趙國公等武勳都是太上皇使出來的。
真要到了令太上皇大怒之時,廢帝也隻是一句話的事。
這也是這兩年多來,隆正帝一直循規蹈矩,不敢擅動的真正原因所在。
此外還有諸王,都是從皇子曆練出來的,在部裏辦差或是領軍,多年下來積累的人脈威望也不可小覷。
這才是現實,帝王之尊也行不得快意之事。
可以說是賈芸的出現加兩篇文章才有隆正帝施展的空間,短短半年多時間,局麵也是大有不同了。
就算如此,太上皇還在,諸王還在,景和武勳舊臣還在。
皇帝要為所欲為也很難。
甚至有可能十來年內都是弱勢皇帝,一直到太上皇駕崩,到時候皇帝也是年近花甲,甚至可能也駕崩了。
繼位的新皇仍然是要麵對強大的諸王和景和舊臣,威望手腕權柄還不如隆正帝。
賈家有什麽好害怕的?
“珍哥兒說的是……”
賈政沉聲道:“我和戶部的同僚也說起此事,都說賈芸在冒險!二十萬石軍糧,按以往最少要動員數萬人的民夫徭役,費時一兩個月時間才能陸續送到位,何況現在薊州一帶遍布北虜遊騎,哪有這般容易!”
賈政頓了頓,還是滿臉厭惡的道:“治理天下憑的是聖道,是仁德為本,器物隻不過是小道。賈芸隻憑幾輛大車,就妄想顛覆道統,實在是可惡之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現在除了內府,戶部,順天府,各地州縣都不會真的出力,大家都等著看他笑話。”
賈母皺眉道:“這是軍國大事,涉及京師安危,你們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
“隻是按律辦事,又沒有人會怠慢,隻是說不會超出範圍之外幫賈芸。”
賈政歎口氣,說道:“說來說去還是景和年間大敗導致的,現在隻能以守為主,大家心中有數,就算薊州有失,還有遼鎮和宣鎮,大同鎮等強鎮在側,又有河南,山東駐守北上勤王,時間久了,南直隸的駐軍也會北上,大周百萬大軍齊集,虜騎又不可能攻下京師,師老必疲,戰馬也撐不住,到時候還不是得退走……所以沒必要太著急。”
賈母原本心憂前方戰事,擔心京師被困。
這麽一說,仿佛也是這麽個道理。
大周立國就是和北虜,東虜打。
打了百年了。
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北虜的變化是國初時,林丹汗的傳人趁著東虜大亂而自立,漠南漠北加上衛拉特再次一統。
現在是有了天山南北放牧,加上拉藏汗,西羌是盟友,北虜的力量大增,再次控弦幾十萬,而且裝備,訓練,意誌,都比明末時強多了。
東虜則是還占著朝鮮,小半個遼東,整個奴兒幹都司。
八旗經過百年擴充,每旗都有過百個牛錄,滿洲戰兵超十萬人,蒙古,漢軍超二十萬人。
擁兵超過三十萬的東虜,戰鬥力要比北虜還強的多。
加上有大周這強敵,北虜和東虜經常合作。
比如這一次就是兩大強敵一起出兵。
還好西羌遠隔萬裏,消息難通,不然西北也亂起來……
那就真的亂成一鍋粥了。
局麵就是這樣,想好好不起來,壞也壞不到哪去。
但這些高高在上,雲端裏看廝殺的大人物沒有考慮到,會有幾十個州縣被打爛。
幾十萬百姓被掠走或殺戮。
過百萬人流離失所。
如果真的這樣……
再過幾年或十年,東虜和北虜再來,這些被打爛的地方還是扛不住,然後又是京師被圍。
因為地方軍力不足,虜騎可以直接南下,兵鋒抵保定,真定,大名等地,直入山東,河南。
這種入境殺戮和搶掠,對大周的國力是嚴重的傷害。
每隔幾年來一次,大周就完了。
前明就是這樣被東虜給滅掉的。
皇太極的話來說,就是先砍枝蔓,然後伐主幹。
這一套相當厲害。
在這種入關搶掠中,既鍛煉了八旗兵的戰力,提高了藐視明軍的自信,鍛煉了主帥的統兵能力,同時還裹挾投降漢軍,使他們堅定的坐上八旗的戰車。
又帶著蒙古人一起搶,夯實了盟友關係。
一舉多得。
最重要的就是牽扯了明軍,大量的消耗了明朝的力量,同時又搞的地方殘破,多年不能恢複元氣。
這一招,殘酷,歹毒,陰狠。
賈政一夥人,目光隻看在京師和自己身上,對這些大事和曆史都一竅不通。
若是叫外人知道了,免不得又得招來好一通譏嘲。
賈母卻隻是個老婦人,這些軍國大政也是一點不懂。
當下隻能微歎道:“若是真如你們所說,倒也……”
就在此時,傳來一陣喧嘩聲響。
賈珍麵色一沉,就要起身到門外喝斥。
但隔壁的寶玉也是驚唿一聲,接著是賈璉賈蓉等人。
便是湘雲,迎春,惜春幾個,也是發出驚唿聲。
賈赦心中一動,推開天香樓的窗子。
這邊是寧國後園,也是日常家宴的地方之一。
主要是可以順道看戲。
賈母帶著寶玉等一眾人過來,也是給寧府留麵子,免得過份了,有點像興師問罪。
寶玉一夥是在別的房間,但沒有傳戲,眾人開著窗子看後街街景,吃酒說笑耍子。
對這些貴人來說,正常時候都在家裏,很少和外人接觸。
看看外頭風景,隻當出門逛過了。
賈母出門去道觀那一折就看的出來,這些深宅大院的貴人出門一次有多大排場。
這種排場是威風,也是限製了她們自己。
而此時此刻,叫這些貴人驚唿出聲的,就是出現在後街上的龐大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