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芸在此做過市場調查。


    運河上,漕船有幾萬艘,這還是官方的船,隻會挾帶少量貨物和人員。


    大量的貨物和人員是民船南下北上,大小船隻不可計數,從業人員肯定過百萬。


    這也是漕幫能號稱三十萬眾的原因所在。


    這還隻是運河相關。


    沿河的貿易工商城市極多,與物流相關的是腳行,車行,挑夫等,幾十個運河城市,縣城,村鎮,相關從業人員最少百萬以上。


    賈記車行影響到的應是府,州,縣一級,村鎮級別應當不受影響。


    那就是獨輪車和挑夫的天下了。


    路程近,貨物少,雇車不合算。


    若是江南,就是小船和船夫的買賣。


    這麽多的從業人員隻說明一個結果:市場龐大。


    但車行腳行挑夫在朝廷和權貴眼裏就是賤業,雖然總體市場不小,但從業人員太多,市場太過分散,而且是一群最下等的苦力腳夫從事這個行業,還真的沒貴人看的上眼。


    賈芸選擇這個行業,原因很多,沒有貴人上眼也是原因之一。


    如錢莊,銀號,絲綢業,茶葉,瓷器,或是宗室勳貴,或是江南的大官紳世家掌控。


    想在別人的地盤搶食吃,豈是容易的事?


    撬下一角銀子,這些人也會和賈芸拚命。


    固有的利益階層,不可能輕易讓利出來。


    除非賈芸真的滿足於蠅頭小利,放棄做大產業鏈的打算。


    當然不可能!


    文化產業,加運輸物流。


    這是賈芸在現階段的兩個主打拳頭產品,而且一定要做大規模,做成別人無法覬覦和替代的產業鏈。


    就如漕幫那樣,控製運河漕運,朝廷是真忌憚了,但還是不敢動。


    動了漕幫,影響漕運,影響的就是國運。


    賈芸有信心,半年之後,朝廷對他的賈記車行也是如同漕幫一樣,就算有人想動,也是投鼠忌器,動了賈記車行,一樣會影響國運!


    對此,賈芸有絕對的信心。


    至於什麽冰室,玻璃之類,賈芸不是搞不出來,而是不能搞。


    利潤高,規模小,容易被人覬覦。


    一旦出讓技術就再控製不住。


    不像文化產業,缺了賈芸的文章還談什麽報紙?


    有人搞神京日報,現在已經無疾而終。


    文化產業,不是那麽好搞的。


    賈芸不光有小說連載,還有天時人口論這樣的在讀書人群體中引起轟動的文章。


    兩篇文章,提高了書局日報的逼格。


    讀書人成為訂戶,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盡管報紙也有俗氣的一麵,比如市井版很接地氣,全是市井升鬥小民的新聞。


    其實所有階層都愛瞄幾眼。


    張家長,李家短,某家媳婦搞破鞋。


    這些東西,大人物也未必就不喜歡。


    書局日報有賈芸的兩篇文章打底,還有厲鄂,史玉瓚,鄭燮這些名士的詩詞文章,格調足夠,小有“瑕疵”也無傷大雅。


    這些東西,奠定了書局日報的地基。


    已經很難撼動了。


    車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布局深廣,人員龐大,管理複雜,技術壟斷,一旦成型,就難撼動和搶奪。


    若賈芸知道隆正帝在此,還真的動過叫賈芸獻上四輪馬車的念頭,帝王的驕傲使得隆正帝放棄了此想,怕是賈芸也會啞然失笑。


    就這麽一個短時間的契機,放棄了就再也拿不迴來了。


    ……


    “發布會”結束了。


    在場的人無不大開眼界。


    待賈芸抱拳一禮,瀟灑離開後,現場發出了滿足的讚歎聲。


    接下來就是嗡嗡聲大作。


    不少來自正陽門東街和崇文門大街的商行東主,大掌櫃都是難掩激動之情。


    他們手中都是拿著賈記車行的運費路程和運費清單,還有保費清算。


    各人發覺,就算加上保費,賈記的運輸費用最少也比普通車行,腳行要低三成左右。


    運費低三成,就是利潤加三成!


    很多原本不合算的生意買賣都可以納入考慮範圍。


    原本不在輻射範圍內的地方,如今可以考慮直接交易。


    對這些商行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


    敏銳一些的,都是直接洞察到了商機。


    他們急急趕迴去,要和自己人商量一下如何利用好賈記車行,甚至是鏢局保單,以及來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生意。


    或者是不敢去的地方。


    比如晉北和陝北,邊境地方,山中有牛毛般的山匪和馬匪。


    往遼東也是,馬匪眾多。


    景和中後期,粉飾太平,但沒有辦法粉飾的就是響馬土匪極多。


    已經影響到了各地的商業貿易。


    賈記車行和鏢行結合,也是賈芸看出來矛盾所在,抓住了商機。


    當然,也是要把大量的訓練過的夥計用在該用的地方。


    分散之後,賈芸一直購買和訓練夥計就有了合情合理的去處和說法。


    鏢局生意,原本也就是在這個時間節點出現。


    一開始是在口外,保護的是出塞做買賣的商隊。


    後來晉商的錢莊買賣擴大,需要人手護衛大量現銀,鏢局應運而生。


    著名的大刀王五,就是清後期出現的一個鏢行的名人。


    清末民初,湧現出大量的武功高手和名人,也是因為當時鏢局生意盛行,不論真假,很多鏢局需要高手鎮場子。


    但到了軍閥混戰階段,身手再高,一槍撂倒,加上兵荒馬亂,亂兵可不跟你講道理,講律法,該搶就搶。


    還有外國銀行業金融資本的打擊,民族資本迅速萎縮。


    多重打擊下,鏢行興盛不到百年就又迅速衰落,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消亡了。


    也是神奇的一景。


    這個時空,由於吏治等諸多原因,北方的馬匪,杆子,土匪,響馬眾多。


    安全上,除了官道驛站等重要通道有官兵駐守,還算是有保障。


    稍微偏僻一些的道路,一旦帶的貨多一些,成了“肥羊”,就真的有可能被搶。


    賈芸搞鏢行,同時承諾賠付,同樣也是一個大殺器。


    令無數東主掌櫃無比動心的大殺器。


    從這些東主的反應來看,打開局麵已經是遲早的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