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芸和卜氏,小竹三人也不值當再自己開夥,便是和夥計們一起用餐。


    天清氣朗,風和日麗,二進院中擺了五十來桌,離近一些就能聞到肉香味撲鼻而來。


    每人都是喜笑顏開,有過年的開心,也有替東主卻除麻煩,再上一層的歡喜。


    便是賈芸自己,內心也不無放鬆之意。


    到了這個階段,大半年的時間,自己和母親的命運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連帶著也是幫著幾百個貧苦少年改變了命運。


    足可自豪了。


    因為年齡都小,桌上肉菜饅頭管夠,酒是一律沒有。


    賈芸自己也無所謂喝酒,他愛的是茶。


    可能是在前世時養成的習慣。


    那會子他是一個退伍老兵,人到中年,無家無室。


    身上還有一些當兵時留下的暗傷,不宜劇烈運動。


    文化館的工作也很清閑,沒有展會之類的都不打卡,賈芸每天提著茶杯,慢悠悠到工作崗位,喝茶看書就是一天。


    時間久了,對茶也是講究起來,也頗有一些研究。


    好在這個時代茶葉也是基本成型,炒製泡飲的辦法和後世一樣,賈芸喝著上好的紅茶,溫潤醇厚,香氣撲鼻,內心也是覺得平安喜樂。


    傍晚時,賈芸看著諸多小夥計搬出鬆柏樹枝,堆成小山,接著放上竹枝,最後點火燃燒起來。


    火焰衝天,映照的附近一片火紅,煙氣彌漫時,又有爆竹炸響的聲音,頗有古風韻味。


    四周不少人家都是如此,四處都有火焰和爆竹聲響。


    但也有不少人家是燃放鞭炮,想比有點沉悶的爆竹聲,鞭炮聲更響亮明快,也更有喜意。


    卜氏此時已經領著人包好了餃子,餃子又稱扁食,交子,就是要在子夜相交之時下鍋,辭舊迎新。


    當然這是北方習俗,大約就是在淮河兩岸到秦嶺西北一帶。


    再向南,就是湯圓或肉燕,麵線之類,吃餃子的幾乎就沒有了。


    守歲時,各屋亮著燈火,賈芸到各個宿舍看看,小夥計們圍著炭火說笑聊天,玩著六博或象棋。


    有人借著炭火放上鐵鍋,鍋裏放著沙子,然後放入生瓜子,蠶豆,葵花子等炒貨,慢慢炒香,也是在消磨時間。


    沙沙的炒動聲中,香氣彌漫著,也是守歲夜裏獨特的況味。


    還有人看書,看著積攢的報紙。


    賈芸也是看的滿意一笑。


    幾個月時間,原本目不識丁的貧苦農家少年,在自己的調教下已經進步到讀書看報,還精研兵法,管理,情報,文字編輯等各條道路,也是件足以欣慰乃至自豪的大好事了!


    做這種事,賈芸內心才是真的高興。


    若大周毫無問題,處於盛世,可能他不必布局深遠,安心當一個大文豪,教書育人,栽培元氣,這也足矣了。


    可惜,就算隆正帝有心革新,但他的才幹器量很難真正成功。


    搞不好仍要被韃子趁虛而入。


    哪怕這是個書中世界,賈芸也認為這是個真實世界,應該是諸多多元宇宙中的一個,算是一個異時空。


    在這裏一樣有異族入侵,屠戮華夏,毀滅文明。


    也一樣有西番人的威脅,如果在這個時間點不痛定思痛,迅速趕上,百年之後仍免不得落後挨打。


    最少在賈芸的前世,世界總體上是有秩序和彼此製衡,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總體和平,但各國之間仍然要爭個高低上下,要爭資源,爭話語權,大國一樣會欺淩小國,仍然有侵略和兼並。


    除非人類文明發展到二級文明,也就是真正的星際文明,大家都走出去了,那時候藍星人類可能會是一個整體,一致對外。


    隻要仍然局限在藍星上,內鬥不可避免。


    賈芸不可能大公無私到無視種族民族間的爭鬥,他隻會力爭叫自己的民族多搶多占一些。


    這很合理。


    人類,特別是智人從一早開始就是這樣壯大族群,成為藍星霸主的。


    到子夜時,又是一通鞭炮炸響,人們吃了交子,睡眼惺忪的互相恭賀新春,然後趕緊上床入睡。


    ……


    不知何時起,大周的拜年也是流行起了飛帖拜年。


    就是人不進房,大戶人家有專門的人端著箱子在門前候著,路過的人也是仆役拿著各式拜年的帖子,往箱中或筐子裏一投,這就算拜過年了。


    不僅在京城流行,各大小城市基本上都差不多。


    也就是偏遠農村地界還是流行到親戚朋友家當麵拜年,保持質樸之風。


    賈芸入鄉隨俗,也在門前擺著大筐,接收帖子。


    主要是他現在名氣大了,平時在店裏來拜訪的人也多,好歹混個熟臉的人家都會過來拜年致意。


    金殿奏對,賈芸拿了大好處,頓時就成了神京大名人加當紅炸子雞,這一下拜年的人真的是如過江之鯽,往來不絕。


    不一會兒,門前的大筐子就滿了,馮致信帶人將帖子分門別類歸納好,然後用賈芸的名刺派人拿去迴拜。


    這就不失禮了。


    帖子也是講究,一般是長七寸,寬三寸,寫名刺持有人的姓名,住所,甚至附有小略身狀。


    主要就是怕主人家不知這是誰。


    自己的名字的字要寫的大,寫的小了,會被認為是為人狂傲。


    格調高的就是大紅拜帖,最少得有舉人以上身份才夠格使用。


    若在前明,則是高官和翰林才有資格用大紅拜帖。


    現在還有大紅灑金的,用紫檀木或花梨木的,甚至有些商人用銀片貼紅的拜帖,豪氣十足。


    這些雜事賈芸並不理會,到前院馬廄裏牽了一匹黑馬出來,也不叫人隨行,就是直接往張記書局那邊而去。


    剛到東大街口,正好遇著了騎驢出門的張煊和石良二人。


    一見賈芸,張煊和石良趕緊下驢,三人彼此長揖見禮。


    其實都是很熟的朋友,平常見麵一拱手就完事了。


    今天畢竟大年初一,彼此的禮節都鄭重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