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精神點,別丟份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芸哥兒,好做!”
“好樣兒的!”
“穩住,你祖父,曾祖父輩可經常如此風光!”
“對,別丟份!”
“精神點!”
賈芸路過時,一大票將領不僅目不轉睛的看著他,還頗有人出聲鼓勵。
武夫還真的是直腸子。
鼓勵起來也不講究,有什麽說什麽。
眼前這些,應該是當年賈代善,賈代化兄弟在軍中的舊部。
也就是所謂的賈家的人脈和潛力,還有影響力。
賈代善和賈代化都領過京營節度,提督協理京營。
賈代化還做過領大內禁衛大臣,這也是親貴職務,負責協理大內的防禦。
這種職務也不是一個人能做的。
最少需要三到四個公侯伯勳貴,加上兩三個宗王,都是領禁衛大臣,負責整個皇城到宮城的防禦與安全。
這種要命的職務,皇帝是不可能交給一兩個人,負責的宗王和大臣有七八人,而且互不統屬,彼此掣肘。
底下還有幾十個掌印都指揮,指揮使等武官。
皇帝身邊還有大量的勳衛,舍人,帶禦器械等核心護衛。
還有太監為監軍,將領調動十人都需要知會太監,備檔記錄。
還有文官監武庫,諸如火炮,重弩,鐵甲之類的重武器都是文官監管,需得有旨意才會打開武庫。
上三衛,繡衣衛,羽林衛,龍禁衛,除了繡衣衛人數較少外,其餘兩衛都有萬五千人,三衛兵力三萬五六千人。
守皇城和宮城綽綽有餘了。
外城和城外的京營又有三十餘萬大軍,一樣是由勳臣,太監,文官三足鼎立。
內外又彼此相製。
京營外又有邊軍和內鎮兵相製。
大周立國百年,哪怕有重臣國公,提督京營,但卻不愁有權臣造反,這也是當初立製立的好。
賈芸就是在這些禁衛人員的眼前,慢慢從左掖門走入,進入大內外朝。
外朝就是三大殿,建極,中極,皇極三殿。
都是高大巍峨的明黃建築,特別是皇極大殿,外朝核心,坐落在三九二十七層的漢白玉石基之上。
加上高大巍峨的宮殿本身,若是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不管你是彪悍勇武的勇將,或是滿腹華彩的文官,第一次走到這宮殿之前時,無不會戰戰兢兢,如臨大賓。
這就是皇帝的宮殿越建越大,越建越恢宏的原因所在。
進入這裏,文才武略意氣全消,在這世間最頂級的權勢麵前,重重天威之下,所有人都要敬畏匍匐,臣服於天子的權威和意誌之下。
但賈芸反覺得有些怪。
這裏他很熟悉。
說出來會被人當瘋子,但這是事實。
他在後世剛入伍時,因為儀表出眾,身高過人,曾經被挑為國旗護衛。
從這裏到大內都對他們開放,賈芸對眼前這一片建築可以說是熟到不能再熟。
後來他被挑到特種部隊,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然後在文化館喝茶看書。
最後又出現在了這一片宮殿群裏。
不同的是身邊沒有大量的遊客,隻有一張張表情各異的臉。
多半是敬佩。
還有就是驚奇。
可能是那些官員被賈芸的相貌和年齡所震驚。
哪怕知道這位書局東主年齡不大,但大半的人還是沒有想到,賈記書局的東主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少年人。
隻是賈芸走近一些之後,大殿廣場甬道兩側的官員們才看出賈芸的不凡。
乍一看,是長身玉立的翩翩佳公子。
賈家族人,都是外表不俗。
賈政老帥哥一枚,賈珍去掉胡須也是小白臉,至於賈璉,寶玉,賈蓉,賈薔,賈蘭,賈菌,賈芹,賈瑞,竟是沒有一個相貌差的。
賈芸原本就生的不差,此前的缺陷是個頭不高,身形比較瘦弱。
另外就是缺乏自信。
畢竟從小貧苦,又沒了爹,這樣的小孩怎麽可能自信滿滿?
現在當然是完全不同。
後世來的靈魂,根本不懼眼前的大場麵。
甚至從骨子裏,也缺乏對帝王的敬畏。
個頭也長到了一米八以上,而且鍛煉出了相當健碩的體魄。
舉手投足,不光是給人長身玉立翩翩佳公子的俊秀感,更是給人一種彪悍孔武的武夫感覺。
這也是賈芸剛剛在宮門前得到賈家舊部認可的重要原因。
賈家的其餘族人,論俊美是一個賽一個,但都是嚴重欠缺陽剛之氣。
更不要說習武強身了。
賈芸的身形明顯是武夫的體魄,臉上皮膚略顯粗糙,更添了幾分男兒氣。
難得的是,這樣的大場麵,賈芸明顯是第一次經曆,卻是沉穩自信,踱步向前,平穩有力,氣息不亂,舉手投足都是毫無異常。
這使得不少人微微點頭。
賈家畢竟底蘊深厚。
有一群紈絝不假,但出一個人才就是了不起的大才!
此時在宮中的官員,幾乎都看完了天時人口論。
除了少數迂腐老邁的文官,或是水準不夠的武將,基本上人人都是對賈芸投去敬佩的目光。
此時此刻,不論是哪一黨,或是哪一派,又或是對賈家有善意或惡意……
最少在場的所有文武官員,再到勳貴諸王,都是對賈芸極盡欣賞!
這個少年,真的是奇才,鬼才!
賈芸的文章未必寫的多好,也不見詩才,詞才。
小說寫的是精彩,但不入大雅之堂,畢竟小說家在這個時代委實是不入流。
真正叫這些高官權貴們高看賈芸一眼,認可他能力的,還是賈芸寫的天時人口論。
這篇文章,樸實無華,遣詞造句都很平常。
但讀完一遍,很多人直接汗透重衣!
涉及到的學問,更是包含天文,地理,食貨,各朝黃冊等諸多記錄。
除了博聞強記外,還要有高遠的眼光穿透曆史的迷霧,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和總結。
這就遠超常人了!
要知道,賈芸舉出來的資料史書上都有。
看過這些東西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但能將其提煉出來,以天時人口論解答了王朝興衰……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此之前,所謂江山在德不在險才是主流。
曆朝曆代的儒臣,無不以此勸誡帝王。
傑出的帝王未必相信這一套,但也隻能接受。
賈芸的理論,還是在史書範圍內,隻是歸納總結,並沒有離經叛道,但在途經一些儒臣身邊時,他們看賈芸的眼光就是多半不善了。
這叫他們如何在禦前講學時,以儒學那一套來規勸帝王?
風頭被賈芸出了。
坐臘的卻是他們。
能有善意才怪了。
“好樣兒的!”
“穩住,你祖父,曾祖父輩可經常如此風光!”
“對,別丟份!”
“精神點!”
賈芸路過時,一大票將領不僅目不轉睛的看著他,還頗有人出聲鼓勵。
武夫還真的是直腸子。
鼓勵起來也不講究,有什麽說什麽。
眼前這些,應該是當年賈代善,賈代化兄弟在軍中的舊部。
也就是所謂的賈家的人脈和潛力,還有影響力。
賈代善和賈代化都領過京營節度,提督協理京營。
賈代化還做過領大內禁衛大臣,這也是親貴職務,負責協理大內的防禦。
這種職務也不是一個人能做的。
最少需要三到四個公侯伯勳貴,加上兩三個宗王,都是領禁衛大臣,負責整個皇城到宮城的防禦與安全。
這種要命的職務,皇帝是不可能交給一兩個人,負責的宗王和大臣有七八人,而且互不統屬,彼此掣肘。
底下還有幾十個掌印都指揮,指揮使等武官。
皇帝身邊還有大量的勳衛,舍人,帶禦器械等核心護衛。
還有太監為監軍,將領調動十人都需要知會太監,備檔記錄。
還有文官監武庫,諸如火炮,重弩,鐵甲之類的重武器都是文官監管,需得有旨意才會打開武庫。
上三衛,繡衣衛,羽林衛,龍禁衛,除了繡衣衛人數較少外,其餘兩衛都有萬五千人,三衛兵力三萬五六千人。
守皇城和宮城綽綽有餘了。
外城和城外的京營又有三十餘萬大軍,一樣是由勳臣,太監,文官三足鼎立。
內外又彼此相製。
京營外又有邊軍和內鎮兵相製。
大周立國百年,哪怕有重臣國公,提督京營,但卻不愁有權臣造反,這也是當初立製立的好。
賈芸就是在這些禁衛人員的眼前,慢慢從左掖門走入,進入大內外朝。
外朝就是三大殿,建極,中極,皇極三殿。
都是高大巍峨的明黃建築,特別是皇極大殿,外朝核心,坐落在三九二十七層的漢白玉石基之上。
加上高大巍峨的宮殿本身,若是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不管你是彪悍勇武的勇將,或是滿腹華彩的文官,第一次走到這宮殿之前時,無不會戰戰兢兢,如臨大賓。
這就是皇帝的宮殿越建越大,越建越恢宏的原因所在。
進入這裏,文才武略意氣全消,在這世間最頂級的權勢麵前,重重天威之下,所有人都要敬畏匍匐,臣服於天子的權威和意誌之下。
但賈芸反覺得有些怪。
這裏他很熟悉。
說出來會被人當瘋子,但這是事實。
他在後世剛入伍時,因為儀表出眾,身高過人,曾經被挑為國旗護衛。
從這裏到大內都對他們開放,賈芸對眼前這一片建築可以說是熟到不能再熟。
後來他被挑到特種部隊,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然後在文化館喝茶看書。
最後又出現在了這一片宮殿群裏。
不同的是身邊沒有大量的遊客,隻有一張張表情各異的臉。
多半是敬佩。
還有就是驚奇。
可能是那些官員被賈芸的相貌和年齡所震驚。
哪怕知道這位書局東主年齡不大,但大半的人還是沒有想到,賈記書局的東主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少年人。
隻是賈芸走近一些之後,大殿廣場甬道兩側的官員們才看出賈芸的不凡。
乍一看,是長身玉立的翩翩佳公子。
賈家族人,都是外表不俗。
賈政老帥哥一枚,賈珍去掉胡須也是小白臉,至於賈璉,寶玉,賈蓉,賈薔,賈蘭,賈菌,賈芹,賈瑞,竟是沒有一個相貌差的。
賈芸原本就生的不差,此前的缺陷是個頭不高,身形比較瘦弱。
另外就是缺乏自信。
畢竟從小貧苦,又沒了爹,這樣的小孩怎麽可能自信滿滿?
現在當然是完全不同。
後世來的靈魂,根本不懼眼前的大場麵。
甚至從骨子裏,也缺乏對帝王的敬畏。
個頭也長到了一米八以上,而且鍛煉出了相當健碩的體魄。
舉手投足,不光是給人長身玉立翩翩佳公子的俊秀感,更是給人一種彪悍孔武的武夫感覺。
這也是賈芸剛剛在宮門前得到賈家舊部認可的重要原因。
賈家的其餘族人,論俊美是一個賽一個,但都是嚴重欠缺陽剛之氣。
更不要說習武強身了。
賈芸的身形明顯是武夫的體魄,臉上皮膚略顯粗糙,更添了幾分男兒氣。
難得的是,這樣的大場麵,賈芸明顯是第一次經曆,卻是沉穩自信,踱步向前,平穩有力,氣息不亂,舉手投足都是毫無異常。
這使得不少人微微點頭。
賈家畢竟底蘊深厚。
有一群紈絝不假,但出一個人才就是了不起的大才!
此時在宮中的官員,幾乎都看完了天時人口論。
除了少數迂腐老邁的文官,或是水準不夠的武將,基本上人人都是對賈芸投去敬佩的目光。
此時此刻,不論是哪一黨,或是哪一派,又或是對賈家有善意或惡意……
最少在場的所有文武官員,再到勳貴諸王,都是對賈芸極盡欣賞!
這個少年,真的是奇才,鬼才!
賈芸的文章未必寫的多好,也不見詩才,詞才。
小說寫的是精彩,但不入大雅之堂,畢竟小說家在這個時代委實是不入流。
真正叫這些高官權貴們高看賈芸一眼,認可他能力的,還是賈芸寫的天時人口論。
這篇文章,樸實無華,遣詞造句都很平常。
但讀完一遍,很多人直接汗透重衣!
涉及到的學問,更是包含天文,地理,食貨,各朝黃冊等諸多記錄。
除了博聞強記外,還要有高遠的眼光穿透曆史的迷霧,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和總結。
這就遠超常人了!
要知道,賈芸舉出來的資料史書上都有。
看過這些東西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但能將其提煉出來,以天時人口論解答了王朝興衰……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此之前,所謂江山在德不在險才是主流。
曆朝曆代的儒臣,無不以此勸誡帝王。
傑出的帝王未必相信這一套,但也隻能接受。
賈芸的理論,還是在史書範圍內,隻是歸納總結,並沒有離經叛道,但在途經一些儒臣身邊時,他們看賈芸的眼光就是多半不善了。
這叫他們如何在禦前講學時,以儒學那一套來規勸帝王?
風頭被賈芸出了。
坐臘的卻是他們。
能有善意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