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芸抵達大明宮的路程並不遠。


    正陽門處於永定門和承天門的中間偏北。


    向南還有很長一段路才到永定門,坐北朝南,右手邊廣寧門,左手邊廣渠門。


    向前永定門。


    南城很偏,人口密度不大,法華寺,仁壽寺,玉皇廟等廟宇道觀算是地標建築,此外就是天壇和地壇。


    有不少地方甚至有菜田,南城的貧民開田種地,貼補家用。


    所以是南貧。


    北邊是有不少駱駝客,小行商,還有拐來的北邊的胡虜奴隸。


    更加貧賤,是為北賤。


    但從正陽門向北走,以皇城為核心的東西兩邊就是精華地界。


    東富西貴,貴人們住皇城西邊的大時雍坊和小時雍坊等諸坊。


    有錢人住崇門文附近的各坊。


    各坊圍繞著皇城,承天門就是皇城南門,與正陽門之間相隔不過四裏半多些,不到五裏地。


    很近了。


    進了承天門,也就是大周帝國的正門,繼續向前就是端門,左邊社稷壇,右邊是太廟。


    午門前,就是千步廊。


    沿途過來,全部是各大衙門,所有建築物都是高大輝煌,氣勢恢宏!


    但最恢宏的肯定還是大明宮。


    這座宮殿群龐大無比,是從遼,金,蒙元,前明,偽清一路修下來。


    到大周初,為革前明和偽清舊弊,加上大周有自己的審美,所以花費二十年時間,動員百萬民夫重修而成。


    從這一點來說,大周是有那麽一點昂揚向上的味道。


    比如午門,就從原本的紅牆黃瓦修成了青碧色,從單個城樓變成了兩闕相望。


    更巍峨高大,也更加氣勢恢宏。


    到這裏,賈芸便下馬了。


    他又不是賞給朝馬和軟轎的年老德勳的勳貴或文官大佬。


    賞禁城坐轎,騎馬的最少得是大學士或國公一級。


    還得是年邁的老臣。


    午門之上和兩闕之下是上三衛禁軍守備,賈芸至此,還是一襲青袍。


    所有人都將他認了出來,無數道目光也是投注了過來。


    都是禁軍將領,身負守備重責,倒是無需進宮內去站規矩。


    但發生的事又是全部知道,好奇心之下,都圍在這裏等著看賈芸是何許人。


    一看之下,也免不了議論。


    “不錯,身量高大魁梧,臉長的俊秀又有些粗糙,長手大腳,腰背挺直……有點武夫的樣子!”


    “不愧是榮國公後人,傳言不虛!”


    “這就是文武兼備吧?是個難得的人才。”


    “賈家嫡脈的人真的是……嘖嘖,一言難盡!”


    “怪不得他帶著二百個小夥計能把金沙幫的人打的那麽慘……江湖幫派,怎麽能和軍法練出來的好兵相比?”


    “慎言,這事還是有些犯忌的。”


    賈芸練小夥計的事,並沒有瞞人。


    之前是金沙幫逼到頭上,他一個疏宗子弟加商人東主,訓練奴仆有自保之力,不犯忌。


    但現在賈芸聲名扶搖直上。


    此後天子信重倚為幹城是避不可免之事。


    再蓄養幾百個能打的奴仆,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無妨。”


    一個披甲將軍柱劍而立,鬢角微白,臉上滿是笑容和欣慰之色:“這小子買了西嶺莊,要在那邊搞什麽工坊,說是要保密,城裏的夥計陸續會派到那邊去當護衛……那就不礙事了。”


    眾人俱是點頭。


    他們是上三衛禁軍,城中有不可控的力量總會令他們矚目。


    畢竟皇城的安全至關重要,天子和宮城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大周和前明一樣,勳貴在京城不得養家丁,擁有私人部曲。


    哪怕是現在的趙國公,堪稱勳貴第一人,大周第一國公,也就是擁有不到二十個的家丁。


    主要還是跟著老頭子在京營中奔走效力,說是家丁,也可以說是武官。


    除此之外,沒有哪家勳貴和文武官員有家丁。


    這裏的家丁是指的準武夫或者說就是武夫。


    像賈家的那種奴仆是不算數的。


    賴大賴二和李貴茗煙這種,有一萬人也不打緊的。


    又不是軍隊。


    賈芸的夥計們就不一樣了,訓練不停,如軍隊一般以軍法管束。


    這就是一夥準武夫。


    沒上過戰場,沒有披甲持兵,不會用弩弓。


    但戰鬥力也遠強於平民百姓,不可小視。


    好在賈芸看來也知趣。


    大半派到城外,那就不打緊了。


    京城中京營駐在城內的有十來萬人,駐在城外的十幾萬人。


    三十萬大軍拱衛大周神京,而且多半是精銳中的精銳。


    不至於怕幾百個小夥計。


    三十萬京營,八十多萬邊鎮邊軍,近一百二十萬大軍構成了大周北方和西北防線。


    遼東東虜,偽清殘餘。


    正北草原,蒙元殘餘。


    西北,葉爾羌加北虜,更亂更煩人。


    名義上,大周的軍隊沒有前明多。


    前明在九邊有百萬大軍,京營還號稱有五十萬。


    加上山東,河南,北直隸等諸多衛所軍,北方就有近二百萬在冊軍人。


    還有南方幾個軍鎮和大量衛所,整個前明在末年時還有近三百萬大軍。


    但真正能戰的寥寥無幾。


    反正明朝末期的幾次大規模戰事,人數就沒有超過十四萬人的。


    唯一例外是朱仙鎮之戰,因為是在內地,人數有十七萬人。


    這就是極限。


    一是調兵極限,二是後勤極限。


    大周好歹還能出動三十萬人乃至更多。


    因為前明是衛所製加軍鎮製,也就是府軍和募兵夾雜的辦法。


    結果兩邊不討巧。


    衛所廢了,邊軍也廢了。


    大周就純粹是募兵製,沒有衛所軍。


    這樣的代價就是一年七成以上的財政收入用來養兵,但前明軍費也極為龐大,還不如象大周這樣,純粹募兵。


    最少還能保證動員能力和基本的戰鬥力。


    就如眼下大周神京內外駐紮的精銳京營勁旅,戰鬥力和裝備都還是有保障的。


    有幾十萬大軍在,其實也沒人真的覺得賈芸那幾百人是威脅。


    隻是防微杜漸。


    越是對賈芸心存善意的,就越是巴不得賈芸更謹慎小心些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