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芸大步到東院,訓練是西院和中院的二進打通,地方寬廣。


    東院的二進院和中路院打通,成為印書印報的車間。


    東路前院五間,為報紙的編輯室。


    地方夠大了。


    一路行,賈芸一邊道:“叫人備兩個鍋子,把錦州送來的白魚給片了,還有上好的河灘羔羊肉,口蘑,都給我趕緊送過來。”


    大雪紛飛,王安國和劉統勳一路步行而來,身上積雪寒氣入體,真的是又冷又餓。


    聽聞賈芸的話,兩個窮舉子差點落下淚來。


    說起來也是和大周朝製有關。


    前明時,一旦中舉,投獻田畝紛至遝來,所謂金舉人,銀進士。


    舉人既能得富貴,還不必在朝辛苦為官,有好處,沒付出,所以才是金舉人。


    範進中舉的情形,一點也不誇張。


    大周立國之後,對秀才,舉人的優免身丁,僅限本人和指定的家人。


    僅恩免兩人。


    這就杜絕這些舉人秀才大量占用壯丁徭役,使國家無徭役可用。


    免賦田畝,秀才的份額是十畝,舉人百畝。


    看似不少,但因前明亡國教訓,所以管的極嚴。


    基本上很難超出。


    不像明朝,限額根本無人理會。


    兩人家族都要供養多人讀書。


    擁有幾百畝地,也就勉強小康。


    出一次遠門要攜帶大量現銀,賣幾百石糧才換幾十兩銀子。


    著實不易。


    所以才如此窘迫。


    聽到賈芸的話,兩人自是內心無比感動。


    “高郵舉人王安國,見過賈東主。”


    “山東舉人劉統勳,見過賈東主。”


    竟是這兩人?


    賈芸在檔案館時史書可看了不少。


    王安國這名字很出名。


    先是宋時有個王安國,赫赫有名的王安石的兄弟,因為變法等諸事,兄弟反目。


    到偽清時也有個王安國,雍正二年進士,一直做到吏部尚書,官聲頗佳,死後乾隆賜銀二百,給了不少體麵。


    劉統勳更是如雷貫耳,可以說是乾隆朝的重臣。


    乾隆前期,用訥親,傅恆等滿洲親貴。


    中期用的,就是劉統勳。


    內閣大學士,軍機領班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可以說是漢臣無以複加的高位。


    乾隆一生自視極高,很少服人,但對劉統勳,不光是信任重用,甚至是有點佩服的意思。


    劉統勳在時,別說和紳,阿桂這個滿洲重臣也遠遠不及。


    他的兒子,有名的劉墉劉羅鍋,真實地位遠不及劉統勳。


    更不要說紀大煙袋,紀曉嵐在乾隆心裏就是個文學之臣,娼妓之流,和劉統勳這種大臣根本沒法比。


    劉統勳之後,才是阿桂,於敏之,最後是和紳。


    眼前這兩人,不論是才學,能力,操守,都是雍乾年間一等一的人才。


    看來紅樓世界雖然是異時空,但時間線大差不差,一些曆史人物也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之中。


    人才上門,這是大好事。


    賈芸也是抱拳還禮,禮數周到的道:“兩位遠道而來,想必是看到了書局招報紙編輯的文告?”


    “正是。”劉統勳為人坦蕩,笑道:“我和王兄都囊中羞澀,賈東主這裏包食宿,還給銀子,我二人便來試一試。”


    王安國也道:“不知道我二人是否夠格?還請賈東主相試。”


    這兩人的品性果真上等。


    舉人身份,可以說在讀書人裏已經算是精英,但兩人並不曾把傲氣擺在外頭。


    賈芸笑道:“兩位都已經是舉人身份,我哪有資格考校二位的文章?請兩位先隨我來,給下人準備吃食的時間,咱們正好聊聊。”


    東院外堂,原本就是編輯室。


    三人進入後,兩個舉人就是眼前一亮。


    整個五開間的堂房三明兩暗,擺滿了十幾張書桌。


    每張桌上,文房四寶擺在其上,排列整齊。


    賈芸上前介紹。


    “外間是普通的編輯室,收羅匯總邸抄,將物價,市井傳言匯總寫成文章,同時要注意排版,文章字數和預先排好的版塊要契合,不能多,也不能少。”


    “目前是分邸抄一版,物價民生一版,市井消息一版,連載話本小說一版共四版。”


    “小說版,正是登的拙作射雕英雄傳,這不需要兩位多費心。”


    “你們要做的,是核對邸抄,另外把民生物價寫成文章,不需渲染潤飾,但平直真實就好。”


    “至於市井消息版,就不勞兩位大才,自有他人來寫,你二位若能核準校對一下,看有無錯字病字即可。”


    賈芸含笑而言,幾句話就把這兩人的職掌內容說的清清楚楚。


    舉人,進士,研究邸抄都是基本功了。


    舉人屢試不中,就會到吏部報備,然後“大挑”為官。


    當然,好差輪不上舉人,一般是偏遠地方的知縣,比如雲貴,廣西,海南等地。


    正牌進士不願去的地方,這些舉人還是樂意的。


    任官的順序,一甲和二甲最好,一甲翰林,二甲分發六部,都察院,各寺卿任職。


    放在地方,也是北直隸,江南省,江西,湖廣,閩浙等地為知縣,幹上一界,就有很大可能轉任禦史,再升知州,同知,知府,提刑使,按察使,最終點為巡撫,侍郎。


    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會在某個節點上停住仕途,比如知府。


    三甲就是邊遠一些地方為知縣,雲貴兩廣海南,或甘肅寧夏陝北遼東等地。


    再次是舉人,再次是拔貢。


    這種任官的順序也是科場的鄙視鏈。


    叫兩個舉人去編花邊新聞,什麽某公公偷窺兒媳洗澡不慎摔死。


    某男子將老婆與鄰居捉奸在床。


    某大戶千金疑被五通神所迷,待字閨中卻大腹便便……


    叫劉統勳和王安國編寫這些玩意,這倆打死也不會幹。


    傳出去會成為笑柄。


    這種活,找一些聰明又沒甚節操的讀書人來做就好。


    沒前途,隻要錢,擅寫擦邊。


    這才是賈芸要的花邊新聞的人才。


    核對邸抄,編寫民生物價,叫這些舉人來做正好,專業對口。


    對讀書人來說也不算跌份。


    果然,兩個舉人對視一眼,齊齊抱拳道:“聽東主安排。”


    好,連稱唿都變了。


    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省力。


    賈芸大笑,攬著這兩人臂膀,把臂前行。


    廂房裏已經收拾過了,擺了剛切好的新鮮食材,火鍋冒著熱氣,還有三小壇黃酒放在一旁。


    “兩位遠道而來,雖然隻能共事幾個月也是難得的緣分,今晚不醉不歸。”


    賈芸沒指望能留下兩個舉人。


    人才太精英了也不好。


    這兩人肯定會參加春闈,也肯定會高中。


    人家不可能放著進士官員不當來當編輯。


    多高薪資都不可能。


    就不是錢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