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印刷術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倪二今晚迴來的還算早。
這幾天手風不順,每賭必輸,所以喝完了酒他就決定走人迴家。
不參與賭局,二更鼓敲完,街上還有不少人時倪二便醉醺醺的走到了巷口附近。
就在此時,有人匆匆而過,撞在了倪二身上。
“你瞎了眼,碰起我來了?”
倪二最近每賭必輸,心緒原就不佳。
此時被人一撞,揮拳就要打人。
“老二住手,是我。”
倪二這才睜眼看去,原來是緊鄰賈芸。
“是賈二爺,這會子還沒迴家?怎麽看你有心事?”
“唉,這事說起來丟人……”
越這麽說,倪二就越要聽了。
底下的發展,也是與原本相同。
罵了卜世仁一通後,倪二扔下一小包銀子就要走。
“二哥……”
倪二迴頭道:“十五兩三錢銀子,賈二爺拿去用便是。”
賈環露出笑容,說道:“不是,是銀子不夠,還差五十五兩,二哥信的過我就借我,我給利錢。”
倪二瞪眼看著賈芸。
這小街坊看著有十來年了,向來謹慎持重,為人不大,但向來穩重。
四周街坊鄰居哪個不說,這賈芸是賈家子弟裏難得的好樣的。
正因如此,倪二才在剛剛丟了十五兩銀子過去。
換了旁人,借據,利錢,保人,一樣也不能少啊。
倒是沒想到,賈芸居然要借七十兩?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擱京城偏一些的地方,比如南城那邊也夠買幾間房了。
要是省些用,夠一家五口人五六年的口糧錢了。
看倪二打量自己,賈芸靜靜站著,微笑迴應,不複多言。
倪二這種人,不是語言能打動的。
那些欠債的賭狗,親娘都能死十幾二十迴,各種奇葩借口理由,倪二不知聽過多少,想用語言來打動這位,不如省些唾沫。
片刻後,倪二就下了決心:“賈二爺要用,倪二就借!到時候多還幾兩銀當利錢就好,倪二的銀子也不全是自己的,總要給別的兄弟交代。”
“賈芸明白!”
賈芸肅容抱拳,說道:“多謝倪二哥信任,迴頭給二哥補一份借據。”
“我平日也不在家,給我家丫頭就行。”
七十兩巨款,倪二也不好說不要借據了。
當即又點了五十五兩出來,與剛剛的十五兩湊了七十兩五錢銀。
……
夜暮深沉,萬籟俱寂。
賈芸把銀子歸堆放在一處,月光下銀子散發著迷人的光澤。
一百零九兩七錢。
足夠了。
終於可以啟動自己的計劃。
到目前為止,算是過往的賈芸在幫忙。
母親卜氏僅有的金飾,還有倪二這個鄰居的信任。
這來自賈芸十幾年人生一向孝順溫和,謹慎小心的表現。
從這之後,一切就要靠自己了。
陋室中,賈芸啞然一笑。
不需緊張,按部就班進行就可以!
……
十數日之後。
夜深人靜。
一盞油燈放在桌子正中。
賈芸坐到桌前,攤好稿紙,備好筆墨。
銀子到位後,賈芸便是開始奔忙。
購置和打造他需要的物品。
穿越快二十天了,賈芸除了當了母親的壓箱底金飾,還有就是借了七十兩的外債。
簡直是穿越者之恥啊。
好在發財大計終於要開始了。
筆是用的賈芸自製的竹管筆,就是香煙長短的竹筒,前端開叉,磨尖和打磨平滑,然後加上調好的墨水就可以寫字了。
標準的硬鋼筆造型。
漢唐到宋,華夏就有硬筆了,並非海外專利。
隻是沒有一直延續和提升。
甚至到明清之後,用硬筆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幾乎算是失傳。
畢竟硬筆談不上書法,毛筆字寫的好就是加分項。
但是叫賈芸用毛筆寫百萬字巨著,不如殺了他算了。
既然寫書為的賺錢,體裁也很好確定。
仙俠,魔幻,奇幻之類的網文,賈芸也看過一些。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太超前了。
還是武俠好。
貼近生活,接地氣,武俠金大師的幾部作品又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除了江湖俠義,還涉及民族大義,朝堂之爭。
相當適合。
金老的十四部,用來打響頭一炮的最合適的作品,毫無疑問是射雕。
呆憨男主,配聰明靈慧的黃蓉,加蒙古大汗女兒癡心一片,再加上蒙古興起的戰爭描寫,以及上一代恩怨情仇。
夾雜金國,南宋,大理皇室秘辛。
也不知金老爺子當年咋想的。
既有民族大義,江湖恩怨,也有三角戀情的狗血劇情。
爽點拉爆。
……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
興許是和莫名穿越到書中世界有關。
賈芸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比之前強出許多。
下筆之時,記憶中的文字段落幾乎一字不差。
這樣是省事多了。
連續三天,賈芸以每天兩萬字的速度背寫射雕。
速度羨慕死一群碼字大神。
六萬字,賈芸是打算分成兩集。
三萬字一集,在這個時代正好。
要是和後世那樣幾十萬字一集,這書得厚到拿不住了。
畢竟這時代的閱讀習慣還是豎行大字,像後世那樣橫排小字,這時代的讀書人可看不習慣。
……
六萬字,三天就寫完。
這速度賈芸自己都吃了一驚。
但接下來還有的忙。
整個射雕是有兩千四百多個常用漢字。
統計過後,前六萬字有一千一百多個不同的漢字。
工作量還行。
先製沙模。
把字反過來在沙模上雕刻好就行。
是個細致活,但難不住賈芸。
在一旁的爐子上,則是已經用炭火加熱鉛錫合金。
等一組沙模字雕刻完,鉛錫合金也過了融點,成為金屬融液。
接下來,賈芸小心翼翼的將合金溶液傾倒在模具內。
然後等其冷卻。
在這個過程中,他繼續製作模具。
半個時辰後,沙模裏的金屬字模徹底冷卻。
賈芸把字模倒出來,開始用銼刀削磨。
到傍晚時,已經有幾百個消磨好的常用漢字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
甚至還有幾個標點符號。
“句讀”,也就是斷句在這個時代是讀書人的基本功。
但也並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一些閑書之類是有標點的,看起來要省力一些。
這種製模法就是歐洲十五世紀的古登堡製模法。
相比來說,漢字要比拉丁字母多的多。
所以畢升的活字法雖然是偉大的發明創造,但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
活字太多,製作工藝太複雜,泥字又太容易毀損。
不論是使用還是保存,泥字都不堪用。
銅字又太貴。
民間還是用雕版法,就是用大小不同的木板,根據書的內容提前雕刻好,然後涮上墨水按壓印刷成書頁,最後匯編成書。
這樣一來,成熟的有現成雕版的書籍相對便宜些,新書要貴的多。
畢竟要重新開版。
李時珍為了自己的“本草綱目”刊印成書奔走多年,主要原因就是開版雕刻太貴了。
一部大部頭書籍要雕刻幾千木版,需要多名工匠以年為時間單位來雕刻。
原材料,人工費用,那是天文數字。
很多文人雅士的筆記,詩文,家訓之類,就是手抄本來流傳,等證明價值之後,才會有書局開版雕刻,大量印刷成書銷售。
所以這個時代的書籍價格極其昂貴,也造成了識字率比較低下的後果。
另外好紙也不便宜,榜紙,中夾紙等特殊公文用紙都很昂貴。
“磁青紙”價為一張紙一錢銀,一紙百文錢,夠百姓生活好幾天。
更貴的畫紙之類幾兩幾十兩不等。
那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問津的了。
這幾天手風不順,每賭必輸,所以喝完了酒他就決定走人迴家。
不參與賭局,二更鼓敲完,街上還有不少人時倪二便醉醺醺的走到了巷口附近。
就在此時,有人匆匆而過,撞在了倪二身上。
“你瞎了眼,碰起我來了?”
倪二最近每賭必輸,心緒原就不佳。
此時被人一撞,揮拳就要打人。
“老二住手,是我。”
倪二這才睜眼看去,原來是緊鄰賈芸。
“是賈二爺,這會子還沒迴家?怎麽看你有心事?”
“唉,這事說起來丟人……”
越這麽說,倪二就越要聽了。
底下的發展,也是與原本相同。
罵了卜世仁一通後,倪二扔下一小包銀子就要走。
“二哥……”
倪二迴頭道:“十五兩三錢銀子,賈二爺拿去用便是。”
賈環露出笑容,說道:“不是,是銀子不夠,還差五十五兩,二哥信的過我就借我,我給利錢。”
倪二瞪眼看著賈芸。
這小街坊看著有十來年了,向來謹慎持重,為人不大,但向來穩重。
四周街坊鄰居哪個不說,這賈芸是賈家子弟裏難得的好樣的。
正因如此,倪二才在剛剛丟了十五兩銀子過去。
換了旁人,借據,利錢,保人,一樣也不能少啊。
倒是沒想到,賈芸居然要借七十兩?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擱京城偏一些的地方,比如南城那邊也夠買幾間房了。
要是省些用,夠一家五口人五六年的口糧錢了。
看倪二打量自己,賈芸靜靜站著,微笑迴應,不複多言。
倪二這種人,不是語言能打動的。
那些欠債的賭狗,親娘都能死十幾二十迴,各種奇葩借口理由,倪二不知聽過多少,想用語言來打動這位,不如省些唾沫。
片刻後,倪二就下了決心:“賈二爺要用,倪二就借!到時候多還幾兩銀當利錢就好,倪二的銀子也不全是自己的,總要給別的兄弟交代。”
“賈芸明白!”
賈芸肅容抱拳,說道:“多謝倪二哥信任,迴頭給二哥補一份借據。”
“我平日也不在家,給我家丫頭就行。”
七十兩巨款,倪二也不好說不要借據了。
當即又點了五十五兩出來,與剛剛的十五兩湊了七十兩五錢銀。
……
夜暮深沉,萬籟俱寂。
賈芸把銀子歸堆放在一處,月光下銀子散發著迷人的光澤。
一百零九兩七錢。
足夠了。
終於可以啟動自己的計劃。
到目前為止,算是過往的賈芸在幫忙。
母親卜氏僅有的金飾,還有倪二這個鄰居的信任。
這來自賈芸十幾年人生一向孝順溫和,謹慎小心的表現。
從這之後,一切就要靠自己了。
陋室中,賈芸啞然一笑。
不需緊張,按部就班進行就可以!
……
十數日之後。
夜深人靜。
一盞油燈放在桌子正中。
賈芸坐到桌前,攤好稿紙,備好筆墨。
銀子到位後,賈芸便是開始奔忙。
購置和打造他需要的物品。
穿越快二十天了,賈芸除了當了母親的壓箱底金飾,還有就是借了七十兩的外債。
簡直是穿越者之恥啊。
好在發財大計終於要開始了。
筆是用的賈芸自製的竹管筆,就是香煙長短的竹筒,前端開叉,磨尖和打磨平滑,然後加上調好的墨水就可以寫字了。
標準的硬鋼筆造型。
漢唐到宋,華夏就有硬筆了,並非海外專利。
隻是沒有一直延續和提升。
甚至到明清之後,用硬筆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幾乎算是失傳。
畢竟硬筆談不上書法,毛筆字寫的好就是加分項。
但是叫賈芸用毛筆寫百萬字巨著,不如殺了他算了。
既然寫書為的賺錢,體裁也很好確定。
仙俠,魔幻,奇幻之類的網文,賈芸也看過一些。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太超前了。
還是武俠好。
貼近生活,接地氣,武俠金大師的幾部作品又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除了江湖俠義,還涉及民族大義,朝堂之爭。
相當適合。
金老的十四部,用來打響頭一炮的最合適的作品,毫無疑問是射雕。
呆憨男主,配聰明靈慧的黃蓉,加蒙古大汗女兒癡心一片,再加上蒙古興起的戰爭描寫,以及上一代恩怨情仇。
夾雜金國,南宋,大理皇室秘辛。
也不知金老爺子當年咋想的。
既有民族大義,江湖恩怨,也有三角戀情的狗血劇情。
爽點拉爆。
……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
興許是和莫名穿越到書中世界有關。
賈芸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比之前強出許多。
下筆之時,記憶中的文字段落幾乎一字不差。
這樣是省事多了。
連續三天,賈芸以每天兩萬字的速度背寫射雕。
速度羨慕死一群碼字大神。
六萬字,賈芸是打算分成兩集。
三萬字一集,在這個時代正好。
要是和後世那樣幾十萬字一集,這書得厚到拿不住了。
畢竟這時代的閱讀習慣還是豎行大字,像後世那樣橫排小字,這時代的讀書人可看不習慣。
……
六萬字,三天就寫完。
這速度賈芸自己都吃了一驚。
但接下來還有的忙。
整個射雕是有兩千四百多個常用漢字。
統計過後,前六萬字有一千一百多個不同的漢字。
工作量還行。
先製沙模。
把字反過來在沙模上雕刻好就行。
是個細致活,但難不住賈芸。
在一旁的爐子上,則是已經用炭火加熱鉛錫合金。
等一組沙模字雕刻完,鉛錫合金也過了融點,成為金屬融液。
接下來,賈芸小心翼翼的將合金溶液傾倒在模具內。
然後等其冷卻。
在這個過程中,他繼續製作模具。
半個時辰後,沙模裏的金屬字模徹底冷卻。
賈芸把字模倒出來,開始用銼刀削磨。
到傍晚時,已經有幾百個消磨好的常用漢字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
甚至還有幾個標點符號。
“句讀”,也就是斷句在這個時代是讀書人的基本功。
但也並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一些閑書之類是有標點的,看起來要省力一些。
這種製模法就是歐洲十五世紀的古登堡製模法。
相比來說,漢字要比拉丁字母多的多。
所以畢升的活字法雖然是偉大的發明創造,但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
活字太多,製作工藝太複雜,泥字又太容易毀損。
不論是使用還是保存,泥字都不堪用。
銅字又太貴。
民間還是用雕版法,就是用大小不同的木板,根據書的內容提前雕刻好,然後涮上墨水按壓印刷成書頁,最後匯編成書。
這樣一來,成熟的有現成雕版的書籍相對便宜些,新書要貴的多。
畢竟要重新開版。
李時珍為了自己的“本草綱目”刊印成書奔走多年,主要原因就是開版雕刻太貴了。
一部大部頭書籍要雕刻幾千木版,需要多名工匠以年為時間單位來雕刻。
原材料,人工費用,那是天文數字。
很多文人雅士的筆記,詩文,家訓之類,就是手抄本來流傳,等證明價值之後,才會有書局開版雕刻,大量印刷成書銷售。
所以這個時代的書籍價格極其昂貴,也造成了識字率比較低下的後果。
另外好紙也不便宜,榜紙,中夾紙等特殊公文用紙都很昂貴。
“磁青紙”價為一張紙一錢銀,一紙百文錢,夠百姓生活好幾天。
更貴的畫紙之類幾兩幾十兩不等。
那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問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