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魯妙子已經是零零發這工部尚書最為看重的人物。


    拉攏魯妙子是宋缺和石之軒的真實想法。


    石之軒搖頭苦笑起來,“其實我和她沒有關係。”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便是攀登武道巔峰。”


    魯妙子欣喜道:“有石大哥這句話,我心裏踏實了。”


    至於運作綰綰入宮的事,魯妙子、石之軒和宋缺都願意幫扶。


    隋州美女在大明宮越多,對他們越有利。


    他們都不是青少年時的衝動期,如今都在大明混,人脈才是首要。


    宋缺心裏不由一陣感慨,三人是大哥不笑二哥,都一個樣。


    宋缺曾經迷戀過梵清惠,為了斬斷這份執念,直接娶了個最醜的媳婦。


    這是個狠人,至少魯妙子和石之軒做不到。


    石之軒和魯妙子娶的媳婦,哪個不漂亮?


    “行了,石兄,我們現在是一個整體,大家搭把手。”


    “下一波,不要和宋某爭了,宋某缺一份攻擊破境。”


    石之軒哈哈大笑道:“說什麽話,我又不是那種狠人。”


    “你的能力陛下知道,戰功不會少你一份。” 三人算是官場裏麵的小團體,都簡在帝心。


    加上零零發這個出身保龍一族的人,他們不怕別人的派係撼動他們。


    進入天子小圈子,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他們今天合作的原因,都想成為天子狗腿子中最靚的仔入.


    好不容易解決了內部義軍,本以為可以安穩地過幾年安生日子。


    豈料大明摧枯拉朽地便吃下隋州,這讓大宋有點想法的人都把手縮了迴去。


    大明展示出來的力量有點兇殘。


    才短短一個月,便把一個偌大的隋州吞下,沒有起一點浪花。


    本想短期拿下隋州,隋州至少還要亂十來年才會穩定下來。


    事情與世人預料的不同,竟然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隋州穩定。


    大明配合大明軍事,每打下一塊地盤,就能有相應的一套治理地方的人才進入。


    加上大明在隋州百年經營,對隋州風俗習慣以及隋州情況了解詳實。


    穩定地區,沒有世人想象中的痛苦和衝突產生的傷亡。


    老百姓個個拍手歡迎大明帝國的統治,甚至成為帶“五五三”路黨和領路人。。


    加上隋州人才跟隨,有了這些關係,大明便輕易取得百姓的擁護。


    這種手段和快速的吞並,把趙佶嚇得不輕。


    人家都稱唿他是個慫包,趙佶可不認為自己是慫包。


    麵對大元的威壓,他那是戰略性撤退,可不是害怕和退縮。


    “世人不了解國家多難和困境,竟然這般汙蔑朕的名聲。”


    “朕苦啊 … … ”


    趙慫包趙佶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看的一眾心腹心裏直翻白眼。


    “你這是戰略撤退,是為了更好地打敗大元,你話你信麽?”


    可惜他們不敢說出來,隻能附和趙佶。


    心裏都清楚,自家皇帝就是貪生怕死,除了裝逼還能幹什麽?


    大家都是皇帝,為啥自己皇帝這般草包?


    看看隔壁的明皇朱由校,那才是真正的開疆擴土,把疆域擴大了一倍。


    這才是一個雄主應有的逼格。


    “陛下,臣等無能,未能為君分憂,慚愧啊…….”


    趙佶對著一眾心腹道:“你們是該反省自己,為何大明的臣子就這麽能幹?”


    “我大宋缺人才麽?”


    “我大宋的將領比大明的將領差麽?”


    “我大明的名臣比大明少麽?”


    作為大宋最高統治者,趙佶不可能把責任擔在自己身上。


    必須有臣子出來承擔這一切戰略決策失誤的鍋。


    皇帝有錯也不是自己的錯,那是臣子的錯。


    有功是皇帝的,有過是臣子的,這才是一國之君應有的手段和套路。


    “諸位愛卿,朕想問一問,明皇對大宋有沒有………”


    “陛下,大元不滅,大明對大宋就沒有什麽想法。”


    大家都看得明白,大元一直在惦記大宋,甚至處心積慮的滅宋。


    大明寧可拿下隋州,也不願毀於滅宋。


    便是進攻隋州,也是楊廣死後才做的,還打著為楊廣報仇的旗號。


    大明是個講原則和規矩的國度。


    不像大元,說話如同放屁。


    大宋的臣子,最怕的是大元,對大明反而沒有趙佶想的那麽害怕和恐懼。


    好歹大明講規矩,說不打就不打。


    大元忽必烈就是個混蛋,說好的和簽訂的協議都能撕毀。


    這樣的國家已經沒有信譽可言,不如相信大明,把重心轉移到大元邊防。


    這是個豺狼之國。


    趙佶心裏卻清楚,明皇其實也是個混蛋。


    對大宋好,那是因為大宋還有油水,要是大宋沒了,第一個就把他踹開。


    明皇給趙佶這個大慫包的感覺,安全感一樣不足。


    不過,聽到臣子這樣說,隻好把心裏的話咽了迴去。


    國與國之間有個屁的信譽,全是唯利是圖之輩。


    趙佶在忽必烈和明皇朱由校之間,選擇一個可信的人,他一樣傾向於朱由校。


    就是大宋滅國,隻要有錢,成為大明混吃等死的爵爺,問題不大。


    楊廣的孫子都得到明皇重用, 一點沒有因為是隋朝的皇子皇孫而卸磨殺驢。


    趙佶是有後路,大不了直接跪下認明皇為義父,好過楊廣那般喝毒而死。


    反正他沒有勇氣學習楊廣,以自己的死成全子孫。


    更願意犧牲子嗣而成全自己。


    與楊廣的想法是兩樣的。


    楊廣要的是老楊家有血脈延續,而他不在意,更在意自身利益。


    趙佶似乎已經摸準了朱由校的性格,這是個隻要有錢就提供保護的主。


    未來大宋麵臨滅國危機,自己隻要打包送給大明,混個公爵或侯爵應該問題不大……


    大不了作為毫無實權的爵爺,每年拿著天子給的各類待遇,一樣過著人上人的生活。


    至於眼前所謂的心腹和臣子,他的心徹底冷了。


    這群人要是落在大元忽必烈手中,絕對跪下去舔。


    而他就是這些臣子打包獻城的對象和撈取新國的最大的自身利益。


    朱由校對趙佶心態摸得很準,比拿捏楊廣更容易。


    一個貪生怕死的皇帝,隻要實力強大,稍微威脅和咋唿一下,大明就能取得大宋的統治權。


    這才是朱由校調轉順序,先拿下隋州,後拿下宋州,其後奪取荒州和金州。


    拿下這幾州,大明便奠定了奪取九州的基本條件。


    才有底氣和大周、大秦爭霸天下。


    至於大元,以前有資格,現在他的資格已被大明拿走。


    天下人才也是這樣判斷,所以大明才會大力招待諸國使團。


    以諸國使團之口為大明在九州做宣傳。


    這種免費的勞動力,朱由校從來都不浪費。


    大部分國家,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在前往大明的路上。


    尤其朱由校拿到的使團信息,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一次是九州所有存在國家都來了,沒有一個漏掉。


    有的國家,便是地方軍閥都打著各種名義跟隨。


    大明第一個吞並隋州的影響力過於深遠,其戰術和戰略更是贏得九州軍事家的關注和在意。


    離陽王朝和北離都有使團出使。


    這兩大王朝實際上極少與其他國家來往。


    如今大家都麵臨著生死大危機,都不想錯過這一次大明之行的曆史舞台。


    有的國家,單方麵出事,大國未必給麵子。


    現在不一樣,大家都是使團,地位平等,極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合作。


    國與國之間,開始找盟友,已成了所有國家的首要目標。


    無疑來大明出使,大家都齊集一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更好交流。


    第二一個又能研究大明崛起的原因。


    學**明治國之道。


    大秦是扶蘇領隊,可見贏政對出使大明和查清大明實情的重視.


    大明已經接到了好幾起在前往大明途中,出現使團被打劫的事情。


    沒有在大明境內,大明才沒有出手。


    宋州、唐州、荒州都有強者獵殺使團,裏麵到底有沒有其他原因。


    目前大明知之不詳。


    朱由校得到錦衣衛的消息後,直接帶著左千戶以及身邊四大金剛離開大明。


    以朱由校現在的實力而言,能殺他的人已經不多了。


    就是有,朱由校同樣無懼,無非動用一下自己留著底牌的木偶。


    六人來到宋州,因為宋州的江湖過於囂張,武皇境就可以囂張起來。


    聽說是燕狂徒領頭作惡,戲謔離陽王朝的一個王爺家的小王爺。


    燕狂徒百年前就已是武王境,現在是不是武皇境,無人知曉。


    這是大宋最為天才的一個武者。


    大宋第一異人,第一強人,第一狂人。


    三一強者的稱號至今都沒有取消。


    可見這個老怪物的實力有多強。


    大宋的江南,的確讓朱由校見識了不同州的江南是風景,各有特色。


    大宋的姑蘇城更是聞名於世。


    瞧著一匹瘦馬、 一個牙齒都快掉光了的老頭加上一個差點混成乞丐的小王爺。


    朱由校帶著四大金剛和左千戶正搭著帳篷,開始享受野炊的味。


    朱由校躺在草地上的躺椅上,享受著落日餘暉。


    這個小王爺看到朱由校等人,心裏一陣難受。


    “麻痹的,誰家的公子,遊曆天下都這般享受。”


    “大家都是貴族,老子怎麽混成這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酸菜魚11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酸菜魚1111並收藏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