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塞上悲歌扶蘇殞命與蒙恬囚困
【扶蘇接到詔書後,悲痛萬分,他向來孝順,認為父命不可違,便準備自殺。蒙恬覺得事有蹊蹺,勸扶蘇向秦始皇核實情況後再做決定。但扶蘇心意已決,最終自殺身亡。蒙恬不願輕易赴死,被使者囚禁於陽周。】
公元前 210 年,大秦帝國的北方邊境,黃沙漫天,狂風如怒獸般唿嘯而過,將天地間攪得昏黃一片。扶蘇與蒙恬所率的秦軍大營,便矗立在這茫茫沙海之中,如一座孤獨而堅毅的堡壘,抵禦著塞外匈奴的覬覦。
這一天,東方的天空才剛剛顯露出一絲微弱的光亮,那抹白色就如同一條柔軟的綢帶輕輕地飄浮在地平線上。而就在此時,原本安靜祥和的營地卻突然被一陣如疾風驟雨般急促的馬蹄聲給徹底打破了這份清晨獨有的寧靜氛圍。
隻見一匹通體漆黑的駿馬如閃電一般疾馳而來,馬背上坐著一名神色匆忙且疲憊不堪的使者。他身上穿著朝廷信使特有的服飾,衣袂隨風翻飛,整個人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塵土之中,顯然是經過了長途跋涉方才趕到此地。
這名使者絲毫沒有減速之意,徑直朝著營地中央衝去。一路上,他一邊揮舞著手中高高舉起的黃色詔書,一邊扯著嗓子大聲唿喊:“聖旨到,扶蘇公子、蒙恬將軍接旨!”其聲音之大,仿佛要穿透雲霄一般,瞬間傳遍了整個營地。
正在營帳內商議軍務的扶蘇與蒙恬聽聞,心中皆是一凜。兩人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絲隱隱的不安。他們趕忙整束衣冠,快步走出營帳,率領一眾將士,整齊跪地,恭迎聖旨。
使者神色肅穆,展開詔書,聲音在狂風中顯得格外尖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詔書之上那一個個蒼勁有力的字,仿佛化作了一把把沉重無比的巨錘,帶著雷霆萬鈞之勢,毫不留情地狠狠砸在了扶蘇和蒙恬的心口之上!刹那間,他們二人隻覺得胸口一陣劇痛,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扶蘇那雙原本明亮而睿智的眼睛此刻瞪得渾圓,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裏掉出來一般。他的眼神之中充滿了極度的震驚以及難以言喻的難以置信。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軀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不由自主地開始微微顫抖著,仿佛風中搖曳的殘燭。
扶蘇自幼便沉浸於儒家經典的熏陶之中,忠孝二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成為了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準則。對於自己的父皇嬴政,他一直以來都是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愛戴之情,那份赤膽忠心簡直可以照亮整個天地日月。
這麽多年過去了,盡管偶爾會因為一些政見問題與父皇產生分歧和爭執,但他從來沒有過哪怕一絲一毫的怨恨和不滿。日日夜夜,他心心念念所想的,無非就是怎樣能夠為廣大的大秦子民謀取更多的幸福安康,怎樣才能讓這個龐大的帝國江山永固,千秋萬代傳承下去。
然而,就在今天,這份猶如晴天霹靂般突然降臨的詔書,竟然無情地指責他不孝順、心懷怨念和怨恨,甚至還下達了賜予他自裁的命令!這樣的結果,又怎能不讓他感到心如刀絞、無法接受呢?
“不,這不可能!”扶蘇悲憤交加,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我對父皇一片忠心,對國家鞠躬盡瘁,為何父皇要賜我死罪?”他抬起頭,望向使者,眼中滿是痛苦與疑惑,仿佛想要從使者的眼中找到一絲真相的端倪。
蒙恬亦是滿臉怒容,他“謔”地站起身來,怒目圓睜,大聲說道:“此詔定有蹊蹺!公子,您多年來為帝國戍守邊疆,不辭辛勞,功績卓著,陛下豈會不知?再者,陛下向來英明,怎會僅憑幾句不實之詞,便下此詔書?其中必有奸人作祟!我們不可輕信,應派人迴鹹陽查明真相,再做定奪!”蒙恬一邊說著,一邊握緊了腰間的佩劍,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仿佛隻要扶蘇一聲令下,他便會立刻披荊斬棘,直搗鹹陽,查明真相。
扶蘇緊緊地閉著雙眸,那沉重的眼皮仿佛被千斤重擔壓住了一般,怎麽也抬不起來。豆大的淚珠從眼角滾落,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奔湧而出,順著他蒼白的臉頰流淌而下,滴落在衣襟上,瞬間暈染出一朵朵悲傷的淚花。
此時,他的內心猶如一片洶湧澎湃的海洋,掀起了驚濤駭浪。一邊是對父皇深深的信任和無盡的孝順之情,在他的觀念之中,父親的命令就是至高無上的旨意,絕不容許有絲毫的違背。君讓臣死,臣就隻能義無反顧地赴死,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也是他從小所受教育的核心信條。
然而,另一邊卻是那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接受的詔書內容。他一心一意地為國家操勞奔波,將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這片土地和人民身上,可到頭來竟然會得到這樣一個淒慘的結局。這份不公和冤屈如同毒蛇一般噬咬著他的心,讓他感到無比的痛楚和憤恨。那種心有不甘的情緒在心底蔓延開來,如熊熊烈火燃燒不止,幾乎要將他整個人吞噬殆盡。
“將軍,不必再勸!”扶蘇那緊閉多時的雙眸,終於緩緩地睜開了,他的目光堅定而決絕,仿佛已經看透了世間萬物。
隻見他直直地凝視著前方,眼神之中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之意。“我心意已決,此事無需再多言。”扶蘇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一般敲打著在場眾人的心弦。
“父皇之命,猶如泰山壓卵般沉重,又似雷霆萬鈞之勢不可阻擋。我身為皇子,若膽敢違抗聖旨,那便是對父皇的大不敬,更是不忠不孝之舉啊!”說到此處,扶蘇不禁微微歎息一聲,但他的神情卻依然剛毅無比。
“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維護君臣父子之間綱常倫理的重任,絕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欲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所以,哪怕前路艱險萬分,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無怨無悔。”扶蘇慷慨激昂地說著這番話,他的身軀挺得筆直,宛如一座巍峨聳立的山峰。
然而就在這時,眾人隻覺眼前忽地閃過一道寒光。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名身著黑袍、麵容冷峻的使者正手持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步伐穩健地朝著扶蘇緩緩走來。那使者神情肅穆,眼中閃爍著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仿佛他手中所握之物並非普通的兵器,而是能夠決定生死存亡的神器一般。
扶蘇見到這名使者以及他手中的寶劍時,心中不禁一震,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他麵不改色,毫無畏懼之色,隻是微微眯起雙眼,靜靜地凝視著那逐漸靠近自己的致命兇器。當使者走到近前時,他先是向著扶蘇深深鞠了一躬,然後雙手捧著寶劍,畢恭畢敬地將其遞到了扶蘇麵前。
扶蘇見狀,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地伸出右手,穩穩地抓住了劍柄。那一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劍身傳來的絲絲寒意,仿佛這把劍已經迫不及待要飲下他的鮮血。但扶蘇依然鎮定自若,緊緊握住劍柄,似乎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對抗這即將降臨的厄運和死亡。周圍的人們都屏住唿吸,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蒙恬一見此景,心中大駭,急忙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牢牢地握住了扶蘇那略顯纖細的手臂。他的臉上露出了無比急切的神情,嘴唇顫抖著,用近乎哀求的語氣喊道:“公子啊!您怎能如此輕易就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呢?這豈不是正好落入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設下的陷阱嗎?您可是咱們大秦帝國當之無愧的儲君人選啊!倘若您就這樣決然離去,那麽我大秦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必然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百姓也將飽受戰亂之苦啊!還望公子能夠冷靜下來,仔細思量一番啊!”
此時的蒙恬,由於過度的焦急和憂慮,原本洪亮的嗓音已經變得微微沙啞起來。然而,他那充滿關切與忠誠的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過扶蘇片刻,仿佛隻要稍稍移開視線,扶蘇便會瞬間消失一般。
然而,扶蘇那堅定的目光如同寒夜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輝,透露著一股無法動搖的決心。他微微用力,輕輕地掙脫了蒙恬緊緊握住自己的手,嘴角泛起一抹令人心碎的慘然笑容。
“將軍啊!”扶蘇的聲音低沉而又決絕,仿佛每一個字都是從靈魂深處擠出來的一般,“我心意已定,此事已然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任誰都無法改變。或許,這便是上天注定給我的宿命吧。”說完這番話,扶蘇緩緩地伸出雙手,鄭重其事地接過那把象征著死亡與終結的寶劍。
隻見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穩穩地將寶劍從劍鞘中抽出。刹那間,劍身散發出冰冷刺骨的寒光,宛如一道閃電劃破了漆黑的夜空。凜冽的寒風唿嘯而過,吹得扶蘇的衣袂獵獵作響,但他卻仿若未覺,隻是靜靜地凝視著手中的寶劍。
劍身不斷地顫抖著,在狂風中發出一陣陣低沉的嗡鳴聲,似乎是在為這位即將慷慨赴死的忠良之士奏響最後的悲歌。那嗡鳴聲越來越大,最終響徹雲霄,仿佛要讓整個天地都為之動容,都來見證這悲壯的一刻。
“父皇啊!兒臣不孝,這就先行一步啦……”扶蘇麵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著,輕聲呢喃道。他那深邃而又飽含痛苦的眼眸凝視著遠方,似乎想要透過那無盡的蒼茫大地,看到曾經那個輝煌的大秦帝國。
緊接著,隻見扶蘇咬緊牙關,雙手緊緊握住劍柄,猛地將鋒利無比的寶劍橫在了自己的脖頸之間。沒有絲毫猶豫,他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一抹!刹那間,一股猩紅的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噴湧而出,濺落滿地。那滾燙的血液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弧線,然後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與腳下金黃色的黃沙交織在一起。
然而,還沒等那些鮮血完全滲透進沙礫之中,一陣猛烈的狂風驟然席卷而來。這狂風吹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它無情地唿嘯著、怒吼著,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吞噬殆盡。可憐的扶蘇,他剛剛流出的鮮血就這樣被這肆虐的狂風肆意裹挾而去,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在那片黃沙之上留下了一道狹長而又刺眼的殷紅痕跡。
這道血跡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血蛇,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是曆史對於這悲慘一幕發出的無聲控訴。它見證了一個忠臣孝子的無奈和絕望,也訴說著權力鬥爭的殘酷與血腥。
“公子!”蒙恬撕心裂肺地悲唿一聲,如同一頭受傷的雄獅一般,瘋狂地撲向前去。然而,當他終於趕到時,入眼所見卻是扶蘇那已經漸漸失去溫度、變得冰冷無比的身軀。
蒙恬緊緊地抱住扶蘇,仿佛想要用自己的體溫來溫暖這具已經毫無生氣的軀體,但一切都隻是徒勞。他的雙手顫抖著,眼淚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瞬間模糊了視線。
“公子,你怎麽能就這樣離我而去?”蒙恬仰天長嘯,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憤與哀傷。他的吼聲迴蕩在空曠的原野之上,驚起一群飛鳥四散逃竄。
“你死得好冤啊!究竟是誰如此狠心,竟然對你下此毒手?”蒙恬怒目圓睜,眼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查明事情的真相,揪出幕後真兇,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公子放心去吧,我蒙恬在此立誓,定會為你討迴公道,讓那些兇手血債血償!不報此仇,我蒙恬誓不為人!”說罷,蒙恬再次抱緊扶蘇的遺體,久久不願鬆手。
隻見那使者麵色蒼白地看著蒙恬,他顯然被眼前這位將軍悲憤的情緒所震懾住了。然而,盡管內心充滿了恐懼,使者仍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並強行擠出一絲冷笑說道:“蒙恬啊蒙恬,你竟敢公然違抗聖旨,這可是罪上加罪啊!現在扶蘇公子已經命喪黃泉,你又能有什麽作為呢?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放下武器投降吧,這樣說不定還能給你留下一具完整的屍體。否則,等待著你的將隻有死路一條!”說罷,使者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幾步,似乎生怕蒙恬會突然暴起發難。
蒙恬麵色凝重而悲痛地緩緩放下扶蘇那已經毫無生氣的身軀,他的雙手微微顫抖著,仿佛還想留住那最後一絲溫暖。然後,他咬著牙關,艱難地站直了身子,雙眼如炬般怒視著麵前的使者。
此刻,蒙恬的眼眸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仿佛要將眼前之人燒成灰燼。他緊緊握著拳頭,手臂上青筋暴起,聲音因為極度的憤怒而變得嘶啞:“你這無恥狗賊,竟敢與那等奸惡小人相互勾結,偽造聖上詔書!我蒙恬自跟隨先帝以來,一生對大秦忠心不二、肝腦塗地,南征北戰,為我大秦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無數!如今,你們竟妄圖以如此卑劣手段汙蔑於我,簡直是天理難容!”
說到此處,蒙恬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強大的氣勢讓周圍的空氣都似乎凝固了起來。他瞪大眼睛,繼續怒斥道:“我若是就這樣輕易赴死,豈不是正好遂了那些奸佞之徒的心願?他們定會彈冠相慶,以為從此便能高枕無憂。但我蒙恬絕不會讓他們得逞!哪怕拚盡最後一口氣,也要揭露真相,讓這些陰謀詭計大白於天下!”
使者被蒙恬的氣勢所震懾,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但仍色厲內荏地喝道:“你休要狡辯!如今聖旨在此,容不得你反抗。你若再不從,休怪我不客氣!”使者被蒙恬的氣勢所震懾,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腳下的沙石被踩得簌簌作響。然而,他心中雖有懼意,卻仍色厲內荏地喝道:“你休要狡辯!如今聖旨在此,容不得你!”那聲音微微發顫,卻強撐著威嚴。
蒙恬神色冷峻,目光如炬地盯著使者,周身散發著久經沙場的凜冽氣息。他雙手緊握劍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哼,聖旨?”蒙恬冷笑一聲,聲音低沉卻擲地有聲,“我蒙恬一心為國,披荊斬棘,守護邊疆,何罪之有?這聖旨,究竟是聖上的旨意,還是某些小人的陰謀?”
使者臉色漲紅,眼神有些慌亂,強裝鎮定道:“大膽蒙恬,竟敢質疑聖旨!抗旨不遵,罪加一等!”蒙恬仰天大笑,笑聲在空曠的營帳中迴蕩,帶著無盡的豪邁與不屑。“我蒙恬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懼任何汙蔑。若這聖旨是聖上被奸人蒙蔽所下,我亦不會坐視不理。今日,若想拿我,便從我這身軀上踏過去!”說罷,他拔劍而出,劍刃寒光閃爍,仿佛在訴說著他的不屈與忠誠。
蒙恬緩緩地轉動身體,目光掃視著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隻見那眾多的將士們,一個個都滿臉憤怒之色,瞪大了雙眼,緊握著手中的兵器,那銳利的鋒芒仿佛要刺破空氣一般,直直地怒視著前方不遠處的使者。他們的唿吸急促而沉重,胸腔因為激動和憤怒而劇烈起伏著,似乎隨時都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蒙恬心裏很清楚,如果此時選擇反抗,那麽勢必會引發一場可怕的內亂。這樣一來,不僅會讓敵人有機可乘,更會使得國家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麵,這絕對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結果。然而,在他那顆堅毅的內心深處,仍然還存有一絲絲微弱但卻堅定的希望之光。
他渴望能夠活著迴到鹹陽城去,親自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揭開隱藏在背後的陰謀與真相。他要為死去的扶蘇公子報仇雪恨,將那些罪魁禍首繩之以法,以告慰扶蘇公子的在天之靈。哪怕前路充滿艱難險阻,甚至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隻要有一線生機,他就絕不會放棄這個信念。
“好,我跟你走。”蒙恬咬著牙說道,“但我蒙恬的清白,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狂風唿嘯,沙塵漫天,將蒙恬那堅毅的麵龐映襯得愈發冷峻。他緊握著雙拳,骨節泛白,眼中燃燒著不甘與憤懣的火焰。此刻,對麵之人的逼迫讓他陷入絕境,然而蒙恬並未絲毫退縮。
咬著牙,一字一頓地說出“好,我跟你走”時,聲音中滿是決絕。他挺直了腰杆,身姿如同一棵蒼鬆,即便麵臨狂風驟雨,也絕不彎折。
“但我蒙恬的清白,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話語似洪鍾,在這空曠之地久久迴蕩。他抬起頭,望向遠方,目光穿越層層沙塵,仿佛已然看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風,肆意吹亂他的發絲,戰袍烈烈作響。他知道此去兇多吉少,前路布滿荊棘與未知的危險。可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是對自己所堅守正義的篤定,對國家忠誠的堅守。
隨著腳步緩緩挪動,每一步都沉重有力,像是在大地上銘刻下他的不屈。蒙恬心中默默發誓,無論遭遇何種磨難,他都要守護這份清白,等待那沉冤得雪的時刻到來,讓真相衝破陰霾,重見天日 。
隻見那使者見到蒙恬終於願意束手就擒,心中不由得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急忙揮手示意身後的士兵們行動起來,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卒迅速上前,動作嫻熟而利落,眨眼間便用粗厚結實的繩索將蒙恬緊緊地捆綁了起來。
此時的蒙恬,雖然身上被縛,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與堅毅。然而,麵對如此眾多的敵人和嚴密的束縛,他也隻能無奈地接受這殘酷的現實。
緊接著,蒙恬就這樣被一群全副武裝的士兵押解著,緩緩地離開了這片他曾經無數次浴血奮戰、扞衛疆土的邊疆之地。每一步都顯得那樣沉重,仿佛腳下的土地都承載著他過往的榮耀與辛酸。
隨著隊伍漸行漸遠,蒙恬迴首望去,那片熟悉的邊疆逐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這裏曾是他揮灑熱血、保家衛國的戰場,如今卻成為了他被迫離去的傷心之所。
最終,這支押送蒙恬的隊伍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路向著遙遠的鹹陽城進發。一路上,塵土飛揚,旌旗飄揚,而蒙恬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孤獨和落寞。
一路上,狂風依舊唿嘯,仿佛在為這位忠勇的將軍鳴不平。而蒙恬,心中懷著對扶蘇的悲痛與對真相的執著,默默忍受著這一切,等待著那真相大白的一天。隻是,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更加殘酷的命運……
【扶蘇接到詔書後,悲痛萬分,他向來孝順,認為父命不可違,便準備自殺。蒙恬覺得事有蹊蹺,勸扶蘇向秦始皇核實情況後再做決定。但扶蘇心意已決,最終自殺身亡。蒙恬不願輕易赴死,被使者囚禁於陽周。】
公元前 210 年,大秦帝國的北方邊境,黃沙漫天,狂風如怒獸般唿嘯而過,將天地間攪得昏黃一片。扶蘇與蒙恬所率的秦軍大營,便矗立在這茫茫沙海之中,如一座孤獨而堅毅的堡壘,抵禦著塞外匈奴的覬覦。
這一天,東方的天空才剛剛顯露出一絲微弱的光亮,那抹白色就如同一條柔軟的綢帶輕輕地飄浮在地平線上。而就在此時,原本安靜祥和的營地卻突然被一陣如疾風驟雨般急促的馬蹄聲給徹底打破了這份清晨獨有的寧靜氛圍。
隻見一匹通體漆黑的駿馬如閃電一般疾馳而來,馬背上坐著一名神色匆忙且疲憊不堪的使者。他身上穿著朝廷信使特有的服飾,衣袂隨風翻飛,整個人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塵土之中,顯然是經過了長途跋涉方才趕到此地。
這名使者絲毫沒有減速之意,徑直朝著營地中央衝去。一路上,他一邊揮舞著手中高高舉起的黃色詔書,一邊扯著嗓子大聲唿喊:“聖旨到,扶蘇公子、蒙恬將軍接旨!”其聲音之大,仿佛要穿透雲霄一般,瞬間傳遍了整個營地。
正在營帳內商議軍務的扶蘇與蒙恬聽聞,心中皆是一凜。兩人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絲隱隱的不安。他們趕忙整束衣冠,快步走出營帳,率領一眾將士,整齊跪地,恭迎聖旨。
使者神色肅穆,展開詔書,聲音在狂風中顯得格外尖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詔書之上那一個個蒼勁有力的字,仿佛化作了一把把沉重無比的巨錘,帶著雷霆萬鈞之勢,毫不留情地狠狠砸在了扶蘇和蒙恬的心口之上!刹那間,他們二人隻覺得胸口一陣劇痛,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扶蘇那雙原本明亮而睿智的眼睛此刻瞪得渾圓,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裏掉出來一般。他的眼神之中充滿了極度的震驚以及難以言喻的難以置信。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軀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不由自主地開始微微顫抖著,仿佛風中搖曳的殘燭。
扶蘇自幼便沉浸於儒家經典的熏陶之中,忠孝二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成為了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準則。對於自己的父皇嬴政,他一直以來都是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愛戴之情,那份赤膽忠心簡直可以照亮整個天地日月。
這麽多年過去了,盡管偶爾會因為一些政見問題與父皇產生分歧和爭執,但他從來沒有過哪怕一絲一毫的怨恨和不滿。日日夜夜,他心心念念所想的,無非就是怎樣能夠為廣大的大秦子民謀取更多的幸福安康,怎樣才能讓這個龐大的帝國江山永固,千秋萬代傳承下去。
然而,就在今天,這份猶如晴天霹靂般突然降臨的詔書,竟然無情地指責他不孝順、心懷怨念和怨恨,甚至還下達了賜予他自裁的命令!這樣的結果,又怎能不讓他感到心如刀絞、無法接受呢?
“不,這不可能!”扶蘇悲憤交加,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我對父皇一片忠心,對國家鞠躬盡瘁,為何父皇要賜我死罪?”他抬起頭,望向使者,眼中滿是痛苦與疑惑,仿佛想要從使者的眼中找到一絲真相的端倪。
蒙恬亦是滿臉怒容,他“謔”地站起身來,怒目圓睜,大聲說道:“此詔定有蹊蹺!公子,您多年來為帝國戍守邊疆,不辭辛勞,功績卓著,陛下豈會不知?再者,陛下向來英明,怎會僅憑幾句不實之詞,便下此詔書?其中必有奸人作祟!我們不可輕信,應派人迴鹹陽查明真相,再做定奪!”蒙恬一邊說著,一邊握緊了腰間的佩劍,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仿佛隻要扶蘇一聲令下,他便會立刻披荊斬棘,直搗鹹陽,查明真相。
扶蘇緊緊地閉著雙眸,那沉重的眼皮仿佛被千斤重擔壓住了一般,怎麽也抬不起來。豆大的淚珠從眼角滾落,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奔湧而出,順著他蒼白的臉頰流淌而下,滴落在衣襟上,瞬間暈染出一朵朵悲傷的淚花。
此時,他的內心猶如一片洶湧澎湃的海洋,掀起了驚濤駭浪。一邊是對父皇深深的信任和無盡的孝順之情,在他的觀念之中,父親的命令就是至高無上的旨意,絕不容許有絲毫的違背。君讓臣死,臣就隻能義無反顧地赴死,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也是他從小所受教育的核心信條。
然而,另一邊卻是那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接受的詔書內容。他一心一意地為國家操勞奔波,將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這片土地和人民身上,可到頭來竟然會得到這樣一個淒慘的結局。這份不公和冤屈如同毒蛇一般噬咬著他的心,讓他感到無比的痛楚和憤恨。那種心有不甘的情緒在心底蔓延開來,如熊熊烈火燃燒不止,幾乎要將他整個人吞噬殆盡。
“將軍,不必再勸!”扶蘇那緊閉多時的雙眸,終於緩緩地睜開了,他的目光堅定而決絕,仿佛已經看透了世間萬物。
隻見他直直地凝視著前方,眼神之中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之意。“我心意已決,此事無需再多言。”扶蘇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一般敲打著在場眾人的心弦。
“父皇之命,猶如泰山壓卵般沉重,又似雷霆萬鈞之勢不可阻擋。我身為皇子,若膽敢違抗聖旨,那便是對父皇的大不敬,更是不忠不孝之舉啊!”說到此處,扶蘇不禁微微歎息一聲,但他的神情卻依然剛毅無比。
“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維護君臣父子之間綱常倫理的重任,絕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欲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所以,哪怕前路艱險萬分,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無怨無悔。”扶蘇慷慨激昂地說著這番話,他的身軀挺得筆直,宛如一座巍峨聳立的山峰。
然而就在這時,眾人隻覺眼前忽地閃過一道寒光。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名身著黑袍、麵容冷峻的使者正手持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步伐穩健地朝著扶蘇緩緩走來。那使者神情肅穆,眼中閃爍著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仿佛他手中所握之物並非普通的兵器,而是能夠決定生死存亡的神器一般。
扶蘇見到這名使者以及他手中的寶劍時,心中不禁一震,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他麵不改色,毫無畏懼之色,隻是微微眯起雙眼,靜靜地凝視著那逐漸靠近自己的致命兇器。當使者走到近前時,他先是向著扶蘇深深鞠了一躬,然後雙手捧著寶劍,畢恭畢敬地將其遞到了扶蘇麵前。
扶蘇見狀,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地伸出右手,穩穩地抓住了劍柄。那一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劍身傳來的絲絲寒意,仿佛這把劍已經迫不及待要飲下他的鮮血。但扶蘇依然鎮定自若,緊緊握住劍柄,似乎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對抗這即將降臨的厄運和死亡。周圍的人們都屏住唿吸,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蒙恬一見此景,心中大駭,急忙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牢牢地握住了扶蘇那略顯纖細的手臂。他的臉上露出了無比急切的神情,嘴唇顫抖著,用近乎哀求的語氣喊道:“公子啊!您怎能如此輕易就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呢?這豈不是正好落入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設下的陷阱嗎?您可是咱們大秦帝國當之無愧的儲君人選啊!倘若您就這樣決然離去,那麽我大秦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必然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百姓也將飽受戰亂之苦啊!還望公子能夠冷靜下來,仔細思量一番啊!”
此時的蒙恬,由於過度的焦急和憂慮,原本洪亮的嗓音已經變得微微沙啞起來。然而,他那充滿關切與忠誠的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過扶蘇片刻,仿佛隻要稍稍移開視線,扶蘇便會瞬間消失一般。
然而,扶蘇那堅定的目光如同寒夜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輝,透露著一股無法動搖的決心。他微微用力,輕輕地掙脫了蒙恬緊緊握住自己的手,嘴角泛起一抹令人心碎的慘然笑容。
“將軍啊!”扶蘇的聲音低沉而又決絕,仿佛每一個字都是從靈魂深處擠出來的一般,“我心意已定,此事已然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任誰都無法改變。或許,這便是上天注定給我的宿命吧。”說完這番話,扶蘇緩緩地伸出雙手,鄭重其事地接過那把象征著死亡與終結的寶劍。
隻見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穩穩地將寶劍從劍鞘中抽出。刹那間,劍身散發出冰冷刺骨的寒光,宛如一道閃電劃破了漆黑的夜空。凜冽的寒風唿嘯而過,吹得扶蘇的衣袂獵獵作響,但他卻仿若未覺,隻是靜靜地凝視著手中的寶劍。
劍身不斷地顫抖著,在狂風中發出一陣陣低沉的嗡鳴聲,似乎是在為這位即將慷慨赴死的忠良之士奏響最後的悲歌。那嗡鳴聲越來越大,最終響徹雲霄,仿佛要讓整個天地都為之動容,都來見證這悲壯的一刻。
“父皇啊!兒臣不孝,這就先行一步啦……”扶蘇麵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著,輕聲呢喃道。他那深邃而又飽含痛苦的眼眸凝視著遠方,似乎想要透過那無盡的蒼茫大地,看到曾經那個輝煌的大秦帝國。
緊接著,隻見扶蘇咬緊牙關,雙手緊緊握住劍柄,猛地將鋒利無比的寶劍橫在了自己的脖頸之間。沒有絲毫猶豫,他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一抹!刹那間,一股猩紅的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噴湧而出,濺落滿地。那滾燙的血液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弧線,然後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與腳下金黃色的黃沙交織在一起。
然而,還沒等那些鮮血完全滲透進沙礫之中,一陣猛烈的狂風驟然席卷而來。這狂風吹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它無情地唿嘯著、怒吼著,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吞噬殆盡。可憐的扶蘇,他剛剛流出的鮮血就這樣被這肆虐的狂風肆意裹挾而去,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在那片黃沙之上留下了一道狹長而又刺眼的殷紅痕跡。
這道血跡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血蛇,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是曆史對於這悲慘一幕發出的無聲控訴。它見證了一個忠臣孝子的無奈和絕望,也訴說著權力鬥爭的殘酷與血腥。
“公子!”蒙恬撕心裂肺地悲唿一聲,如同一頭受傷的雄獅一般,瘋狂地撲向前去。然而,當他終於趕到時,入眼所見卻是扶蘇那已經漸漸失去溫度、變得冰冷無比的身軀。
蒙恬緊緊地抱住扶蘇,仿佛想要用自己的體溫來溫暖這具已經毫無生氣的軀體,但一切都隻是徒勞。他的雙手顫抖著,眼淚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瞬間模糊了視線。
“公子,你怎麽能就這樣離我而去?”蒙恬仰天長嘯,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憤與哀傷。他的吼聲迴蕩在空曠的原野之上,驚起一群飛鳥四散逃竄。
“你死得好冤啊!究竟是誰如此狠心,竟然對你下此毒手?”蒙恬怒目圓睜,眼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查明事情的真相,揪出幕後真兇,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公子放心去吧,我蒙恬在此立誓,定會為你討迴公道,讓那些兇手血債血償!不報此仇,我蒙恬誓不為人!”說罷,蒙恬再次抱緊扶蘇的遺體,久久不願鬆手。
隻見那使者麵色蒼白地看著蒙恬,他顯然被眼前這位將軍悲憤的情緒所震懾住了。然而,盡管內心充滿了恐懼,使者仍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並強行擠出一絲冷笑說道:“蒙恬啊蒙恬,你竟敢公然違抗聖旨,這可是罪上加罪啊!現在扶蘇公子已經命喪黃泉,你又能有什麽作為呢?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放下武器投降吧,這樣說不定還能給你留下一具完整的屍體。否則,等待著你的將隻有死路一條!”說罷,使者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幾步,似乎生怕蒙恬會突然暴起發難。
蒙恬麵色凝重而悲痛地緩緩放下扶蘇那已經毫無生氣的身軀,他的雙手微微顫抖著,仿佛還想留住那最後一絲溫暖。然後,他咬著牙關,艱難地站直了身子,雙眼如炬般怒視著麵前的使者。
此刻,蒙恬的眼眸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仿佛要將眼前之人燒成灰燼。他緊緊握著拳頭,手臂上青筋暴起,聲音因為極度的憤怒而變得嘶啞:“你這無恥狗賊,竟敢與那等奸惡小人相互勾結,偽造聖上詔書!我蒙恬自跟隨先帝以來,一生對大秦忠心不二、肝腦塗地,南征北戰,為我大秦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無數!如今,你們竟妄圖以如此卑劣手段汙蔑於我,簡直是天理難容!”
說到此處,蒙恬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強大的氣勢讓周圍的空氣都似乎凝固了起來。他瞪大眼睛,繼續怒斥道:“我若是就這樣輕易赴死,豈不是正好遂了那些奸佞之徒的心願?他們定會彈冠相慶,以為從此便能高枕無憂。但我蒙恬絕不會讓他們得逞!哪怕拚盡最後一口氣,也要揭露真相,讓這些陰謀詭計大白於天下!”
使者被蒙恬的氣勢所震懾,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但仍色厲內荏地喝道:“你休要狡辯!如今聖旨在此,容不得你反抗。你若再不從,休怪我不客氣!”使者被蒙恬的氣勢所震懾,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腳下的沙石被踩得簌簌作響。然而,他心中雖有懼意,卻仍色厲內荏地喝道:“你休要狡辯!如今聖旨在此,容不得你!”那聲音微微發顫,卻強撐著威嚴。
蒙恬神色冷峻,目光如炬地盯著使者,周身散發著久經沙場的凜冽氣息。他雙手緊握劍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身上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哼,聖旨?”蒙恬冷笑一聲,聲音低沉卻擲地有聲,“我蒙恬一心為國,披荊斬棘,守護邊疆,何罪之有?這聖旨,究竟是聖上的旨意,還是某些小人的陰謀?”
使者臉色漲紅,眼神有些慌亂,強裝鎮定道:“大膽蒙恬,竟敢質疑聖旨!抗旨不遵,罪加一等!”蒙恬仰天大笑,笑聲在空曠的營帳中迴蕩,帶著無盡的豪邁與不屑。“我蒙恬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懼任何汙蔑。若這聖旨是聖上被奸人蒙蔽所下,我亦不會坐視不理。今日,若想拿我,便從我這身軀上踏過去!”說罷,他拔劍而出,劍刃寒光閃爍,仿佛在訴說著他的不屈與忠誠。
蒙恬緩緩地轉動身體,目光掃視著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隻見那眾多的將士們,一個個都滿臉憤怒之色,瞪大了雙眼,緊握著手中的兵器,那銳利的鋒芒仿佛要刺破空氣一般,直直地怒視著前方不遠處的使者。他們的唿吸急促而沉重,胸腔因為激動和憤怒而劇烈起伏著,似乎隨時都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蒙恬心裏很清楚,如果此時選擇反抗,那麽勢必會引發一場可怕的內亂。這樣一來,不僅會讓敵人有機可乘,更會使得國家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麵,這絕對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結果。然而,在他那顆堅毅的內心深處,仍然還存有一絲絲微弱但卻堅定的希望之光。
他渴望能夠活著迴到鹹陽城去,親自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揭開隱藏在背後的陰謀與真相。他要為死去的扶蘇公子報仇雪恨,將那些罪魁禍首繩之以法,以告慰扶蘇公子的在天之靈。哪怕前路充滿艱難險阻,甚至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隻要有一線生機,他就絕不會放棄這個信念。
“好,我跟你走。”蒙恬咬著牙說道,“但我蒙恬的清白,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狂風唿嘯,沙塵漫天,將蒙恬那堅毅的麵龐映襯得愈發冷峻。他緊握著雙拳,骨節泛白,眼中燃燒著不甘與憤懣的火焰。此刻,對麵之人的逼迫讓他陷入絕境,然而蒙恬並未絲毫退縮。
咬著牙,一字一頓地說出“好,我跟你走”時,聲音中滿是決絕。他挺直了腰杆,身姿如同一棵蒼鬆,即便麵臨狂風驟雨,也絕不彎折。
“但我蒙恬的清白,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話語似洪鍾,在這空曠之地久久迴蕩。他抬起頭,望向遠方,目光穿越層層沙塵,仿佛已然看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風,肆意吹亂他的發絲,戰袍烈烈作響。他知道此去兇多吉少,前路布滿荊棘與未知的危險。可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是對自己所堅守正義的篤定,對國家忠誠的堅守。
隨著腳步緩緩挪動,每一步都沉重有力,像是在大地上銘刻下他的不屈。蒙恬心中默默發誓,無論遭遇何種磨難,他都要守護這份清白,等待那沉冤得雪的時刻到來,讓真相衝破陰霾,重見天日 。
隻見那使者見到蒙恬終於願意束手就擒,心中不由得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急忙揮手示意身後的士兵們行動起來,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卒迅速上前,動作嫻熟而利落,眨眼間便用粗厚結實的繩索將蒙恬緊緊地捆綁了起來。
此時的蒙恬,雖然身上被縛,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與堅毅。然而,麵對如此眾多的敵人和嚴密的束縛,他也隻能無奈地接受這殘酷的現實。
緊接著,蒙恬就這樣被一群全副武裝的士兵押解著,緩緩地離開了這片他曾經無數次浴血奮戰、扞衛疆土的邊疆之地。每一步都顯得那樣沉重,仿佛腳下的土地都承載著他過往的榮耀與辛酸。
隨著隊伍漸行漸遠,蒙恬迴首望去,那片熟悉的邊疆逐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這裏曾是他揮灑熱血、保家衛國的戰場,如今卻成為了他被迫離去的傷心之所。
最終,這支押送蒙恬的隊伍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路向著遙遠的鹹陽城進發。一路上,塵土飛揚,旌旗飄揚,而蒙恬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孤獨和落寞。
一路上,狂風依舊唿嘯,仿佛在為這位忠勇的將軍鳴不平。而蒙恬,心中懷著對扶蘇的悲痛與對真相的執著,默默忍受著這一切,等待著那真相大白的一天。隻是,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更加殘酷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