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折煞臣了,哪有什麽威名,隻是確有些淵源罷了。”
“哦?本宮願聞其詳。”朱慈烺來了興趣。
“是,事情還是好多年前了,當時臣奉命前往山東平叛,白蓮妖人蠱惑百姓圍攻縣衙,那些信徒被妖人蒙蔽,自以為刀槍不入,遭到臣的鎮壓,當時朝廷官軍斬殺一些衝在前麵的狂徒後,謊言不攻自破。”
“其他的信徒幡然覺醒,於是四散奔逃,臣率人追拿到城郊的貧民區時,一老漢逃入家中,臣率人追了進去,準備拿人,但見一少年跪在門口阻攔,稱其父親是被妖人懵逼,自己曾苦勸無果,現在釀成大錯,他願代父受罰。”
“臣念其忠孝,且進屋後發現還有病重的老母臥床,便不忍其家破人亡,就網開一麵,贈其二兩銀錢,為老母治病,然後就離開了,不想多年以後,竟會再次相遇,而且角色轉換。”
“那小子名叫馬如風,臣也是現在才知道,當年那片貧民區,是馬戶的聚所,他雙親去世後,便和夫人獨居,今年流寇進入山東,人心惶惶,朝廷下令組織民團,他們便聚集馬戶,因不願接受壓榨他們的官府領導,就自發組建,占山為王了。”
“適逢臣等相遇,他感念恩情,在臣的勸導下,便率領一千餘馬戶歸順朝廷了,現已安置在城中,請殿下恕罪。”猛如虎敘述完前因後果,便跪地請罪道。
“愛卿何罪之有,如此義舉,本宮以為當如是也,馬如風忠孝義全,不失為一個人才,朝廷自當重用,既然和愛卿有緣,本宮自當重用,給這一千人一個千戶編製,馬如風任千戶職,其餘頭目按照編製司職。”
“就暫為你親衛,由你自領,兩位愛卿暫且在本宮帳前聽用,稍後自有重任交托。”朱慈烺暫時還沒想好二人的用途,不過如此猛將,就先帶在身邊,以後再說。
“臣謝殿下恩典。”
“好了,咱們迴歸正題,二位愛卿來的正是時候,本宮正在軍議,現在讓閣老給你們介紹一下情況,二位愛卿征戰多年,轉戰全國,自是見識獨到,懂兵知略,給本宮出謀劃策一番,看看眼下僵局,有沒有什麽好的方略。”
“殿下謬讚了,臣等愧不敢當。”二人拱手謝恩,又轉頭對李邦華和侯恂二人拱手道:“有勞閣老,下官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殿下盡臣所能,報效殿下知遇之恩。”
“二位將軍客氣,事情是這樣的。。。。”
少傾,二人聽完擰眉思索,隨即對視一眼,猛如虎向虎大威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虎大威向猛如虎拱拱手,承其好意。
轉頭對朱慈烺拱手說道:“稟殿下,其實現在這個局麵,想撤離各府衙門民團不難。”
“哈哈,好,本宮和眾卿洗耳恭聽,願聞愛卿高見。”朱慈烺喜不勝收,看看,實戰出來的人才,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將軍,就是勳貴們這些學過一些兵法皮毛的人比不上的,書上的始終是別人的,實戰運用過後,才是自己的。
虎大威略一沉吟,組織好語言,這才說道:“殿下,各府盯防的鑲黃旗隻兩個牛錄六七百騎,他們的威脅是對步兵的巨大優勢,和隨時能求來的後援追。”
“所以,我軍自是不必每個府都需要全力以赴防備護送,每個府隻需派出五千人,反過來盯防鑲黃旗,或者幹脆追殺鑲黃旗或聚殲他們,都可解決麻煩,讓官府從容西撤,這樣,我們就可以多路齊發,用一次的時間,解決多次的問題。”
“一次所需的時間,必然不會導致建奴大軍的合圍,因為他們軍令傳遞和行軍也需要時間,但為了保險起見,臣意三路齊發,每路一萬騎兵,若是五千為一路,臣怕鑲黃旗和鑲紅旗會擇一路追擊猛攻,有覆滅之危。”
“每路一萬大軍,配合我軍火炮之威,差距就不明顯了,他們就不敢擇一路全殲,因為勝負還不好判斷,所以他們隻能等更多的騎兵援軍圍攻,但我軍各路完成護送任務,就立即南下匯合。”
“到時,大軍齊聚南下,趁著建奴南下的援軍未到,我軍還可嚐試攻擊獨紮開州的正藍旗,要是運氣好,殲滅正藍旗也未嚐可知,最不濟,我軍也能從容南撤,進入兗州,李自成也在河南彰德府布有重兵。”
“正藍旗駐紮的大名府戰略位置前突,夾在河南彰德府和山東東昌、兗州之間,河南、山東都有重兵,且我軍是騎兵,建奴必然不敢南下追擊,以防被東西夾擊,而且從建奴的布置來看,他們急於穩固河北,暫時不會南下。”
“另外,臣斷言,建奴的下一目標,可能是山東和山西,河北夾在兩個布政司之間,極為被動,建奴每攻下一邊,壓力就能減輕許多,臣暫時就能分析出這些了,若有不妥之處,還請殿下和各位大人海涵。”
“嘖嘖。。。哎呀。。。”聽的朱慈烺長歎口氣,“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聽聽,什麽叫戰場宿將的老道分析,這眼光,這全局觀,本宮說實話都有些自歎不如啊。”
朱慈烺搖頭唏噓不已,他是真沒想到,一個蒙古內附的武將,竟有如此全局戰略眼光,當真是驚豔到朱慈烺了。
“些許拙見,當不得殿下讚譽。”
“哎~不必自謙,你們越厲害,孤隻會越開心,孤可不會嫉妒你們比孤聰明的,哈哈哈。。。”朱慈烺調笑一番。
眾文武也是跟著笑了起來,現在難題解決了,沒什麽顧慮了,眾人自然是開心,也對二人佩服有加,實戰起來的將軍,確實不一樣。
“好了,既然大家沒什麽意見,那就按照這個方略行事。”朱慈烺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地圖麵前,沉思一會兒。
“騰驤衛明日一早,由猛如虎總領,王指揮使和李指揮使聽命協同,攜虎蹲炮五十門,沒良心炮五十門,前往真定府護送官府西撤,進真定知府陳素為河北布政使司右參政。”
“臣遵旨。”王國興、李弘濟、猛如虎起身領命。
“武驤衛由虎大威總領,劉指揮使和陳指揮使聽命協同,攜虎蹲炮五十門,沒良心炮五十門,前往順德府護送官府西撤,進順德知府趙開心為河北布政使司右參政。”
“臣遵旨。”劉文炳、陳光裕、虎大威起身領命。
“剩下的兩軍,隨本宮南下廣平府,先逐廣平府鑲黃旗建奴,再順勢追擊南下大名府,後駐守大名府城,大名府官府北上匯合廣平府,共同西撤。其餘兩軍一旦確保二府官府能安全西撤,即可南下大名府匯合,不必跟隨護送。”
“臣等遵旨。”朱慈烺意思他們自是清楚,隻需消滅或盯住鑲黃旗的牛錄,或迫使鑲黃旗盯防的牛錄北撤,不再對西撤的官軍有威脅,他們就可以南撤了,得知各路各有一萬騎兵護送的清軍,基本上不會再去追擊哪一路了。
前麵虎大威已經分析過了,他們兩萬騎兵,去了也不一定能占便宜,而且,在景州吃了敗仗,自然要等朝廷進一步指示。
至於駐紮在天津盯防第一軍的正黃旗,沒有朝廷的調令,他動都不敢動,事關北京安危,鼇拜可不敢擅自南下匯合其他大軍,形成優勢追擊哪一路。
翌日一早,朱慈烺在南城門外整軍。
城頭,在三萬騎兵的注視下,朱慈烺身邊的李安出列,行到女牆邊緣,展開手中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各府抗擊建奴有功,朕心甚慰,有功之臣,不可不賞。”
“進河間府知府王永積、真定知府陳素、順德知府趙開心、廣平知府朱永佑、大名知府劉大鞏為河北布政司右參政,同知萬文英、陳慧業、康萬民、李恪、張星為河北布政司右參議。”
“凡河北、山西地方官府、官員,均受定親王節製。”
“前剿冦先鋒官,總統猛如虎,前陝西總兵官,總兵虎大威,為國征戰十數年,立功無數,造奸人陷害,彈劾入獄,今賴朝廷英明,撥亂反正,沉冤得雪,特赦二位愛卿,官複原職,進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領軍出征,欽哉。”
“臣領旨謝恩,五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城下的眾文武領旨謝恩,雖然嘴上謝著吾皇,但他們心中自然清楚,這不過是太子以陛下的口吻,對眾文武的晉封罷了,要感念,自然是要感念城頭的太子。
“明軍威武。。。”朱慈烺來到女牆前,抽出長刀,身披鎧甲,放聲唿喊道。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將軍威武。。。”城下數萬大軍,齊聲迴應,肅穆的軍威,劃破天際的喊聲,衝散了頭頂天空的雲彩。
“明軍威武。。。”朱慈烺再次唿喊道。
“皇明萬勝。。。皇明萬勝。。。皇明萬勝。。。”
“出征。。。”
“殺。。。殺。。。殺。。。”
陣前叫號完畢,各軍在高漲的士氣下,由各軍將領領軍,按照計劃向各自的目的地出發,朱慈烺亦是收刀還鞘,甩動鬥篷披風,下令道:“出發。”
中軍隨軍的文武宦官、錦衣衛、文藝營跟隨朱慈烺,率領一萬大軍也開拔出發,向著廣平府南下。
“哦?本宮願聞其詳。”朱慈烺來了興趣。
“是,事情還是好多年前了,當時臣奉命前往山東平叛,白蓮妖人蠱惑百姓圍攻縣衙,那些信徒被妖人蒙蔽,自以為刀槍不入,遭到臣的鎮壓,當時朝廷官軍斬殺一些衝在前麵的狂徒後,謊言不攻自破。”
“其他的信徒幡然覺醒,於是四散奔逃,臣率人追拿到城郊的貧民區時,一老漢逃入家中,臣率人追了進去,準備拿人,但見一少年跪在門口阻攔,稱其父親是被妖人懵逼,自己曾苦勸無果,現在釀成大錯,他願代父受罰。”
“臣念其忠孝,且進屋後發現還有病重的老母臥床,便不忍其家破人亡,就網開一麵,贈其二兩銀錢,為老母治病,然後就離開了,不想多年以後,竟會再次相遇,而且角色轉換。”
“那小子名叫馬如風,臣也是現在才知道,當年那片貧民區,是馬戶的聚所,他雙親去世後,便和夫人獨居,今年流寇進入山東,人心惶惶,朝廷下令組織民團,他們便聚集馬戶,因不願接受壓榨他們的官府領導,就自發組建,占山為王了。”
“適逢臣等相遇,他感念恩情,在臣的勸導下,便率領一千餘馬戶歸順朝廷了,現已安置在城中,請殿下恕罪。”猛如虎敘述完前因後果,便跪地請罪道。
“愛卿何罪之有,如此義舉,本宮以為當如是也,馬如風忠孝義全,不失為一個人才,朝廷自當重用,既然和愛卿有緣,本宮自當重用,給這一千人一個千戶編製,馬如風任千戶職,其餘頭目按照編製司職。”
“就暫為你親衛,由你自領,兩位愛卿暫且在本宮帳前聽用,稍後自有重任交托。”朱慈烺暫時還沒想好二人的用途,不過如此猛將,就先帶在身邊,以後再說。
“臣謝殿下恩典。”
“好了,咱們迴歸正題,二位愛卿來的正是時候,本宮正在軍議,現在讓閣老給你們介紹一下情況,二位愛卿征戰多年,轉戰全國,自是見識獨到,懂兵知略,給本宮出謀劃策一番,看看眼下僵局,有沒有什麽好的方略。”
“殿下謬讚了,臣等愧不敢當。”二人拱手謝恩,又轉頭對李邦華和侯恂二人拱手道:“有勞閣老,下官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殿下盡臣所能,報效殿下知遇之恩。”
“二位將軍客氣,事情是這樣的。。。。”
少傾,二人聽完擰眉思索,隨即對視一眼,猛如虎向虎大威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虎大威向猛如虎拱拱手,承其好意。
轉頭對朱慈烺拱手說道:“稟殿下,其實現在這個局麵,想撤離各府衙門民團不難。”
“哈哈,好,本宮和眾卿洗耳恭聽,願聞愛卿高見。”朱慈烺喜不勝收,看看,實戰出來的人才,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將軍,就是勳貴們這些學過一些兵法皮毛的人比不上的,書上的始終是別人的,實戰運用過後,才是自己的。
虎大威略一沉吟,組織好語言,這才說道:“殿下,各府盯防的鑲黃旗隻兩個牛錄六七百騎,他們的威脅是對步兵的巨大優勢,和隨時能求來的後援追。”
“所以,我軍自是不必每個府都需要全力以赴防備護送,每個府隻需派出五千人,反過來盯防鑲黃旗,或者幹脆追殺鑲黃旗或聚殲他們,都可解決麻煩,讓官府從容西撤,這樣,我們就可以多路齊發,用一次的時間,解決多次的問題。”
“一次所需的時間,必然不會導致建奴大軍的合圍,因為他們軍令傳遞和行軍也需要時間,但為了保險起見,臣意三路齊發,每路一萬騎兵,若是五千為一路,臣怕鑲黃旗和鑲紅旗會擇一路追擊猛攻,有覆滅之危。”
“每路一萬大軍,配合我軍火炮之威,差距就不明顯了,他們就不敢擇一路全殲,因為勝負還不好判斷,所以他們隻能等更多的騎兵援軍圍攻,但我軍各路完成護送任務,就立即南下匯合。”
“到時,大軍齊聚南下,趁著建奴南下的援軍未到,我軍還可嚐試攻擊獨紮開州的正藍旗,要是運氣好,殲滅正藍旗也未嚐可知,最不濟,我軍也能從容南撤,進入兗州,李自成也在河南彰德府布有重兵。”
“正藍旗駐紮的大名府戰略位置前突,夾在河南彰德府和山東東昌、兗州之間,河南、山東都有重兵,且我軍是騎兵,建奴必然不敢南下追擊,以防被東西夾擊,而且從建奴的布置來看,他們急於穩固河北,暫時不會南下。”
“另外,臣斷言,建奴的下一目標,可能是山東和山西,河北夾在兩個布政司之間,極為被動,建奴每攻下一邊,壓力就能減輕許多,臣暫時就能分析出這些了,若有不妥之處,還請殿下和各位大人海涵。”
“嘖嘖。。。哎呀。。。”聽的朱慈烺長歎口氣,“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聽聽,什麽叫戰場宿將的老道分析,這眼光,這全局觀,本宮說實話都有些自歎不如啊。”
朱慈烺搖頭唏噓不已,他是真沒想到,一個蒙古內附的武將,竟有如此全局戰略眼光,當真是驚豔到朱慈烺了。
“些許拙見,當不得殿下讚譽。”
“哎~不必自謙,你們越厲害,孤隻會越開心,孤可不會嫉妒你們比孤聰明的,哈哈哈。。。”朱慈烺調笑一番。
眾文武也是跟著笑了起來,現在難題解決了,沒什麽顧慮了,眾人自然是開心,也對二人佩服有加,實戰起來的將軍,確實不一樣。
“好了,既然大家沒什麽意見,那就按照這個方略行事。”朱慈烺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地圖麵前,沉思一會兒。
“騰驤衛明日一早,由猛如虎總領,王指揮使和李指揮使聽命協同,攜虎蹲炮五十門,沒良心炮五十門,前往真定府護送官府西撤,進真定知府陳素為河北布政使司右參政。”
“臣遵旨。”王國興、李弘濟、猛如虎起身領命。
“武驤衛由虎大威總領,劉指揮使和陳指揮使聽命協同,攜虎蹲炮五十門,沒良心炮五十門,前往順德府護送官府西撤,進順德知府趙開心為河北布政使司右參政。”
“臣遵旨。”劉文炳、陳光裕、虎大威起身領命。
“剩下的兩軍,隨本宮南下廣平府,先逐廣平府鑲黃旗建奴,再順勢追擊南下大名府,後駐守大名府城,大名府官府北上匯合廣平府,共同西撤。其餘兩軍一旦確保二府官府能安全西撤,即可南下大名府匯合,不必跟隨護送。”
“臣等遵旨。”朱慈烺意思他們自是清楚,隻需消滅或盯住鑲黃旗的牛錄,或迫使鑲黃旗盯防的牛錄北撤,不再對西撤的官軍有威脅,他們就可以南撤了,得知各路各有一萬騎兵護送的清軍,基本上不會再去追擊哪一路了。
前麵虎大威已經分析過了,他們兩萬騎兵,去了也不一定能占便宜,而且,在景州吃了敗仗,自然要等朝廷進一步指示。
至於駐紮在天津盯防第一軍的正黃旗,沒有朝廷的調令,他動都不敢動,事關北京安危,鼇拜可不敢擅自南下匯合其他大軍,形成優勢追擊哪一路。
翌日一早,朱慈烺在南城門外整軍。
城頭,在三萬騎兵的注視下,朱慈烺身邊的李安出列,行到女牆邊緣,展開手中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各府抗擊建奴有功,朕心甚慰,有功之臣,不可不賞。”
“進河間府知府王永積、真定知府陳素、順德知府趙開心、廣平知府朱永佑、大名知府劉大鞏為河北布政司右參政,同知萬文英、陳慧業、康萬民、李恪、張星為河北布政司右參議。”
“凡河北、山西地方官府、官員,均受定親王節製。”
“前剿冦先鋒官,總統猛如虎,前陝西總兵官,總兵虎大威,為國征戰十數年,立功無數,造奸人陷害,彈劾入獄,今賴朝廷英明,撥亂反正,沉冤得雪,特赦二位愛卿,官複原職,進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領軍出征,欽哉。”
“臣領旨謝恩,五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城下的眾文武領旨謝恩,雖然嘴上謝著吾皇,但他們心中自然清楚,這不過是太子以陛下的口吻,對眾文武的晉封罷了,要感念,自然是要感念城頭的太子。
“明軍威武。。。”朱慈烺來到女牆前,抽出長刀,身披鎧甲,放聲唿喊道。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將軍威武。。。”城下數萬大軍,齊聲迴應,肅穆的軍威,劃破天際的喊聲,衝散了頭頂天空的雲彩。
“明軍威武。。。”朱慈烺再次唿喊道。
“皇明萬勝。。。皇明萬勝。。。皇明萬勝。。。”
“出征。。。”
“殺。。。殺。。。殺。。。”
陣前叫號完畢,各軍在高漲的士氣下,由各軍將領領軍,按照計劃向各自的目的地出發,朱慈烺亦是收刀還鞘,甩動鬥篷披風,下令道:“出發。”
中軍隨軍的文武宦官、錦衣衛、文藝營跟隨朱慈烺,率領一萬大軍也開拔出發,向著廣平府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