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得有點遠了,書歸正題,不過充分論證了農民軍的思想通病。


    最後跟著李自成出發的,也就五萬多人,李自成帶了兩萬老營兵,一萬多後營兵。


    劉宗敏帶了一萬自己的老營兵,帶了一萬多前營兵。


    和其他幾個小陣營,總共也就不到六萬人,剩下的十幾萬大軍都在北京繼續瀟灑自在。


    而此時,獲悉李自成帶大軍來攻的消息,吳三桂決心一定,再無半分意外、轉機,當即帶親兵向駐紮在寧遠城外不遠的廣寧衛清軍大營而去。


    “哈哈。。。平西王果然來了,本王可是等的望眼欲穿了,終於把你盼來了,我大清再添一員虎將啊。”廣寧衛指揮使司衙門,攝政王多爾袞帶著滿清諸王和三順王迎出府門,規格不可謂不高。


    但吳三桂是個聰明人,怎敢自大,立即跪拜:“奴才吳三桂拜見攝政王,拜見諸位王爺。”恭恭敬敬的行叩拜大禮。


    而多爾袞嘴上說著‘不必如此大禮,’也是等吳三桂拜完了,這才上前攙扶起吳三桂。


    這禦下之道,身居高位多年的多爾袞自然極為拿手。


    “平西王不必自賤,從此刻起,你已是我大清國的平西郡王,可不是什麽奴才,以後你我便是兄弟手足,共創大清百世基業。”


    “臣謝攝政王恩典,攝政王知遇之恩,三桂自是無以為報,從今往後,自當為攝政王效死,為大清赴湯蹈火。”


    “好了,今天大喜的日子,本王已為長伯你設宴接風,可是專門將諸位王爺半夜拉來為你慶賀,走,隨本王入內堂,替你接風洗塵。”


    多爾袞身材高大,長相英武,長髯俊美,現在更是豪爽隨和,令吳三桂擔心稍去。


    同樣高大英俊的吳三桂和多爾袞把臂同行,倒也相得益彰。


    “攝政王折煞臣了,給諸位王爺添麻煩了,擾人清夢,三桂自愧無比。”


    “長伯不必自謙,我們可是人人盼著長伯呢,哪有打擾一說,走走走,大家入席暢談。”


    吳三桂和多爾袞等人的密謀不需詳表,都是精明過人之輩,輕輕鬆鬆就給李自成布下一個大坑,等著李自成自己鑽進來。


    約定好計謀方略,多爾袞連夜點齊人馬,十幾萬八旗各軍傾巢出動,連夜進入寧遠換防,緊接著大軍進駐山海關。


    多爾袞這才把心放下,一償多年夙願,幾代人的努力,終於達到了目標,等抵擋住李自成的大軍,就立即加築山海關西牆,以後這關外之地,徹底屬於我大清了。


    這時的多爾袞,也沒有那麽大的野心,明軍雖然腐爛,但到底阻擋了女真幾十年,如今吳三桂主動投誠,這才一償宿願,不然,還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努力拚殺才能奪得關外之地。


    但這樣難啃的明軍,在李自成的大軍下,如秋風掃落葉,據報已經掃蕩整個北方,百萬大軍剛已經攻破了大清打了多次都打不下的明國京師,大順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而且不像明軍一樣數萬人不成氣候,李自成百萬大軍縱有誇大,但數十萬大軍想來輕輕鬆鬆,大清目前也就二十萬左右的兵力,還真不一定打得過。


    多爾袞向來小心謹慎,現在的八旗,吃不下數十萬順軍,那就穩紮穩打,先擊退順軍的侵犯,鞏固山海關防線,發展關外。


    待休養幾年,大清再多征二十萬漢軍,糧草充沛了,再做打算,這期間可以如以往一樣,派輕騎兵入關繼續搶掠,削弱順軍實力,破壞北方發展,為以後做好準備。


    但他不會想到,大明國內連年災禍,李自成掃蕩北方,靠的不是強大的軍力,而是離譜的民心。


    這不怪多爾袞想不到,因為大清從來沒得過民心,自然不知道,民心所向,望風披靡,根本就不用打,而且遼東邊軍的實力,也不是北方常備地方軍隊能比擬的。


    三月二十,春雨如油,淅淅瀝瀝的下著,雖然不大,但讓順軍心煩不已,渾身潮乎乎的,腳下也有些濕滑,實在是走路比平時費勁多了。


    一如曆史,李自成聽哨騎探報,吳三桂率三萬多騎兵,已在前方不遠的一片石一帶嚴陣以待。


    聽聞吳三桂放棄城牆,竟然出來跟他野戰,李自成多疑的性格發揮,忙問宋獻策:“軍師,吳三桂為何有城不守,卻要出來喝額野戰呢?”


    “嗬嗬,陛下有所不知,”之前吃癟的宋獻策急於證明自己,於是立即侃侃而談道:“吳三桂所率的遼東軍,名為遼東鐵騎,整軍多為騎兵。”


    “所謂騎兵者,善野戰、浪戰,而不善攻城、守城者也,而我軍多為步兵,騎兵也才兩萬餘,他自然不會以自己不擅長的守城方式來抵抗。”


    “他是想以他引以為傲的騎兵,對戰天然劣勢的步兵,以他熟悉的戰法,勝算自然更大,而且他的騎兵乃百戰之兵,自然看不起我們的騎兵,自以為優勢在他,所以野戰自然是首選。”


    “嗬嗬,原來如此,軍師果然多智,想來必是這樣了,可惜他吳三桂打錯了算盤,我大順老營騎兵,那也是百戰精銳,在一次次官軍圍剿中活下來的精銳,在一場場戰鬥中勝出敢戰之士。”


    “他想以騎兵擊潰我大順的老營騎兵,簡直癡心妄想,待我騎兵拖住他們的腳步,他的騎兵失去速度和機動能力,我軍四萬步軍長矛圍困,都給他戳死咯,哼。”


    李自成疑心祛除,轉頭對李過下令:“過兒,你和老劉率領兩萬騎兵打頭,額帶四萬步軍押後為你們掠陣,待得戰事互持,步軍會從兩翼包抄,給吳三桂圍死,到時叫他插翅難逃。”


    “李過領命,必會將吳三桂的狗頭斬下,獻於陛下。”答應一聲,李過打馬而出傳令劉宗敏,帶領騎兵逐漸脫離步軍,向前突進。


    山海關北方,三十裏外的山坳裏,多爾袞親率八萬騎兵,整裝待發,此次大清傾巢而出,滿漢蒙二十四旗近十八萬的步騎大軍,出動了十二萬精銳。


    此次入關帶了八萬騎兵,將剩餘步騎全部留守山海關,以防被人使詐坑了。


    要是吳三桂兩麵三刀,和李自成聯手坑他,再阻斷山海關,那損失就慘重了。


    所以,多爾袞還是小心的留了四萬人在山海關駐守退路。


    “報,稟報攝政王,李自成六萬大軍,兩萬騎兵已脫離步軍突進,向著平西王所部殺去,平西王率兩萬餘騎準備應戰,請攝政王發兵,反包圍李自成大軍。”一個白袍甲剌向多爾袞匯報當前戰況。


    “好,本王知道了,傳本王令,大軍出發,鑲藍旗、鑲紅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剩餘所部先行,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押後,大軍緩緩行進,至戰五裏,發起衝鋒,全速衝擊李自成步軍。”


    “隨後協助平西王圍剿李自成騎兵,正四旗待李自成大軍潰敗,全力追殺,擴大戰果,若遇援軍接應,即刻掉頭迴師,不可貪戰,違者嚴懲不貸。”


    “謹遵攝政王令。”


    待傳令兵去後不到一刻鍾,先鋒部隊已開始進發,傳出哄哄馬蹄聲,間隔不到二裏,多爾袞率正四旗出發。


    距離海岸不遠的一片大平原上,酒足飯飽的關寧鐵騎已蓄勢待發已久,先是聽聞轟隆隆的馬蹄聲傳來。


    隨後在視野的盡頭,出現了無邊無際的黑影,穿過淡淡的雨幕,隨後就開始速度越來越快,轉眼已經到了二裏開外。


    關寧軍後方一處高台上,吳三桂心中也是沒底,但作為久經沙場的大將,他還是沉著的下令:“距敵二裏餘,傳令,紅夷大炮,大將軍炮,洪武大炮開火。”


    隨著高台令旗揮舞,大軍前沿迴複旗語,然後不到十個唿吸。


    ‘轟隆隆’如晴天霹靂的雷聲般,大軍前沿火光四射,驚得大軍戰馬不安的刨著蹄子,不過倒也不用擔心驚了馬,戰馬的耳朵都做了靜音處理,再一個就是這些戰馬對炮聲早就免疫了。


    應聲而響的,就是對麵已經衝鋒起來的劉宗敏、李過率領的騎兵大軍軍中,開花彈夾雜實心彈如雨點般落下。


    頓時人仰馬翻,實心彈落入軍中,或砸人或砸馬,砸中之後大概率是不會停的,怪穿人馬落地後要麽彈起,要麽貼地滾動,又是接二連三的大麵積創傷。


    真是碰著就死,沾著就亡,端的是霸道無比,實心彈所過之處,一條長長的血痕空地,如被犁過一遍一般。


    而開花彈也是不逞多讓,開花彈引信不好把控,有些飛到天空就爆了的,有些飛到大軍頭頂爆開的,有些掉在地上爆開的,有些掉地上半天才爆開的,有些掉地上到最後也根本沒爆的,各種情況有之。


    不過凡是在人馬附近爆開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實心彈所不能比擬的,好家夥,那真是一炸一大片。


    除了爆炸附近的人馬受傷或炸死的,往外被衝擊波掀翻的,被爆炸聲驚馬的,踩踏的,嘖嘖,一個又一個的大圈似的影響範圍不斷生成,真是一炮幾十近百的死,讓人心神目眩,好不過癮。


    但開花彈不得大麵積采用普及,代替淘汰實心彈是有道理的。


    二十門開花彈大炮,才發射三輪,有九門因開花彈沒有控製好,大炮底火引燃開花彈直接在大炮內炸膛的,有開花彈質量不過關,承受不住底火推進壓力直接開裂爆炸的,等等情況不一而足。


    短短三輪炸了近一半火炮,炮陣炮手的死傷當然也是慘重的,不過並不大,這些問題吳三桂當然清楚。


    所以火炮之間的距離還是蠻大的,而且周邊也隻有操炮手,損失不是太大,但這次拚死一戰,明知道火炮傷敵亦傷幾,但也顧不上那麽許多了。


    待五輪火炮速射後,闖軍果然勢頭頓挫,衝鋒速度大受影響,大軍排麵也是參差不齊了,衝鋒速度更是幾近停止。


    聽的對麵火炮聲停了,劉宗敏哈哈大笑:“哈哈哈,兒郎們,聽到了沒,明軍火炮都炸膛了,死傷慘重,沒有火炮,他們就是待宰的羔羊,兒郎們,隨額衝啊。”


    “衝啊,砍了吳三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中祖:朱慈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斌斌有理被注冊並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