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午的憤怒,到了晚上,李自成已經漸漸的變成了恐懼,他沒想到解決了大明都城,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後,竟然連自己的命令都沒人聽了,那還怎麽做皇帝?


    不行,必須凝聚人心,李自成沉思良久,終於想到了好辦法,樹敵人,樹立共同的敵人,讓大夥必須聽他的才能打敗敵人。


    而眼下最近最適合的,不就是山海關的吳三桂嗎?自己折辱他一番,讓他來京師乞降,若成,自己就帶人出關搶建奴。


    聽說建奴從關內搶了不少好東西,富得流油,想必這些兔崽子會很樂意搶富戶的,若不成,那更是順手,理所當然的要討伐吳三桂。


    吳三桂也富啊,遼東每年可是要幾百萬兩銀子的,退一步說,攻下吳三桂,還是能夠搶建奴啊,哈哈 ,完美,聰明如額啊。


    李自成立即找來宋獻策:“軍師啊,你給額寫封招降信給吳三桂送去,言語要折辱一番,就說是他在遼東貪汙,拖垮了大明,現在讓他滾迴京師來向大順乞降,如若不然,發兵攻他。”


    “可是,陛下現在應該以招撫為主吧,若是把吳三桂逼到建奴那邊,那可就不妙了。”


    “哼,他要投賊便讓他投好了,額一起收拾他們,咱百萬大軍早已饑渴難耐了。”李自成自然不會對他人說明原因,是因為他需要用打仗來建立威信。


    而且自己現在發現的早,重新建立威信後,就要讓聽話的上位了,至於現在這些不聽話的,哼哼。。他以後可不想做了皇帝還沒人聽話。


    “可是陛下,建奴多為騎兵,若吳三桂投賊,建奴可就跨過山海關了,北京周邊一馬平川,我軍沒有任何優勢啊。”宋獻策還是有點眼光的,苦苦力勸李自成收迴成命。


    “好了,額意已決,軍師無需多言,照著額的意思寫就是了,額這麽做自有道理,軍師不必擔心。”


    言盡於此,宋獻策也不能強求,隻好按照李自成的吩咐,寫好信,派人送去了山海關。


    三月十七,李自成派去招降吳三桂的人迴來了,隻是去的時候好好地,迴來的時候已經少了兩隻耳朵,原來吳三桂看完信,當場大怒,直接命人割了信使的兩隻耳朵,以示羞辱李自成,也是表明態度。


    李自成聽完稟報,當場也是大怒,一腳踢翻桌子,命李過率老營親兵前去請眾人迴來議事。


    已是放縱享受了好多天的眾人,情緒漸漸迴緩,加上李過率親兵請人,這才都不情不願的進宮議事了。


    不過,都是帶人來的,眾人都不是傻子,怕李自成怪他們不聽調令,搞鴻門宴把他們一鍋端了,所以法不責眾,大家有樣學樣,都是帶了親衛進宮,李過也難違眾意,不得不放行。


    聽到這個消息的李自成更加確信,這些人一個個都不太聽話,必須要除掉再培養自己聽話的人。


    這其實無可厚非,曆朝曆代都是如此,開國武將地位太高,恃功自傲,不聽話簡直太正常了,各個開國皇帝都會收拾功臣,隻是看手段軟硬而已。


    漢朝伸屠刀,唐朝相對處理的很好,溫和的雙方沒有爆發太大衝突,這也和唐朝國情有關,朝廷靠世家,武將也有世家後台,所以都不敢撕破臉。


    宋朝就是鴻門宴,軟刀子,明朝就和漢朝差不多了,直接來狠的,不聽話的豆沙了,這個通用難題,同樣到了李自成的頭上。


    但他還沒本事現在學老朱,老朱那是忍到了建國,國家平定十幾年後,在他徹底掌控軍權,布置妥當這才下手的。


    李自成現在還不行,這些人可不是一個人入夥跟著他李自成的,能做到高層的,那都帶資進組的,沒個幾千幾萬的家當,你來入夥就去當嘍囉。


    能做到高層的,那以前也都是一路反王出身,手下隨隨便便幾千老營親兵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這些人其實都是一個個的小軍閥,都有自己的隊伍。


    雖然表麵上統一聽從李自成號令,那也隻是她李自成家底比別個能強一些,剛好能服眾。


    所以他也沒發作,沒那資本,裝作啥都不知道的樣子,宴請一眾將軍,完了把吳三桂的事當眾宣布了出來,意召集大家發兵攻打山海關,端了吳三桂,搶遼東軍。


    “陛下,兒郎們在西安年都沒過好就出發東征了,這一路幾個月終於打下北京了,還是讓兒郎們好好休整一番,放鬆放鬆吧,不然可就鬧出事兒來了。”


    “就是,他吳三桂不願意降,那就讓他先多活幾天,等我們在北京休整好了再去收拾他。”


    “哈哈,這話不錯,打仗哪有在北京享福舒服,我們占著北京好好過這神仙般的日子就是了,還打什麽,吳三桂降不降都不影響咱在北京過日子啊。”


    “說的是啊,我們當初為什麽殺官造反,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要起來抗爭,給自己掙幅好前程,好日子嘛,現在的日子我覺得不錯,咱也算是實現當年的願望了。”


    “對,現在官軍跑南邊兒去了,額們就舒舒服服的在北邊過日子得了,以後也不用擔心被官軍剿滅,這神仙日子,額是說什麽都不願意放棄了,要是誰來打北京,額第一個跟他拚命。”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話,李自成臉黑的跟鍋底一樣,其實這些話他聽著也是覺得很有道理,要是這些人聽話,他也願意守著北方好好過日子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誰他娘的願意天天打仗啊。


    可是要是不解決這話語權問題,以後說啥都沒人聽,這皇帝還當著有什麽意思,還是得先梳理威信,然後再除掉這些刺兒頭。


    “行了,都閉嘴,瞧瞧你們的出息,北京他娘的能有幾個錢,那吳三桂每年從明廷弄幾百萬兩銀子,十幾年了,越打遼東越小,為什麽?”


    “因為銀子都讓這小子貪了,你們想想,十幾年,每年幾百萬兩,這吳三桂身家不得幾千萬兩?你們在這北京拚死拚活搜刮,也弄了幾十上百萬,都是蚊子腿,有沒有願意跟我去收拾吳三桂這條大腿的?”


    你別說,李自成這一頓忽悠,還真就有人信了,主要是有些人並沒有搜刮到多少的,自然希望再能多弄點。


    “大哥英明啊,額咋就沒想到呢,沒說的,哥哥要幹啥,額老劉絕對支持,哥哥就說吧,什麽時候出發,咱幾天時間就收拾了吳三桂這龜兒子。讓他把貪得銀子都吐出來。”


    二把手劉宗敏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沒法,他人多胃口大,被李自成搜刮了最富的一波,剩下的沒太多油水了,他這個二把手自然不甘心。


    這些他還看不太上,這吳三桂既然是個大戶,這次自己可不能傻愣愣的等別人先動手。


    “好,那就收拾了吳三桂再說。”


    “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


    “就是,何必如此著急呢。”


    雖然有附和的了,但也寥寥無幾,絕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在北京好好享受生活,受了一輩子苦的泥腿子,可沒那麽快從這高品質生活的溫柔鄉中走出來。


    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從來都是農民軍的通病,所以從陳勝吳廣起義到太平天國運動,兩千多年裏,農民起義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但何以隻有區區劉邦和朱元璋兩人成功?所以,並不是誰都可以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偉大,成就皇圖霸業。


    可笑有些人還看不起劉邦和朱元璋,認為沒有他們,還會有項羽、陳友諒繼續做劉邦和朱元璋做的事,隻是時代成就了他們而已,換誰去都行的。


    簡直就是搞笑,兩千年隻出了兩個這樣的人,竟然還誰都可以?


    楚霸王攻破鹹陽就開始大肆分封天下,等著做天子了,絲毫不顧軍閥遍地,秦軍亦有幾十萬精銳在外,就算沒有劉邦,說不得就被別人竊取或是被秦軍反攻。


    陳友諒更是,占據那麽富庶的地盤,那麽多軍隊,那麽好的地勢,竟然動都不動,反過來四處討伐平定天下的是比他弱小的多的朱元璋。


    這種製霸一方便滿足的小農思想,簡直太符合農民軍的風格了,沒有朱元璋,陳友諒這種貨色,最多追平南宋。


    至多十幾年,蒙元吸取教訓,整頓內部,必然再次南下,秋風掃落葉般掃平陳友諒,簡直如喝水一樣簡單。


    沒有朱元璋,還真不會再出現一個類似大明一樣的關鍵性朝代,朱元璋的一生都在進取擴展,不厭其煩的北伐。


    是他明白,不思進取等蒙元緩過氣來,就是大明的災難,要不斷北伐,打垮他,大明才能長久,才能不步宋朝後塵。


    收複雲南和河西走廊,是怕蒙元再次走由西向東的大迂迴戰術包圍中原,從古至今,有幾個農民軍起義會如此進取,一生不怠?換個人行嗎?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不行。


    還有說陳友諒、張士誠菜的,說蒙元後期腐爛的不行了,誰去都能贏,整個元末就是菜雞互啄。


    嗬嗬,恰恰相反,分裂上百年的,被演義吹得巨高的三國時期,那才是真正的菜雞互啄,幾年、十幾年平定天下的才是真正的精銳正麵硬剛,你剛贏了就是你的天下。


    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勢均力敵的對手能互扯幾十年,那不是勢均力敵,那就是菜,心裏沒底,不敢動,不敢出全力。


    還有元軍爛透了的說法,明軍就是出名的撿便宜的,是個人都能撿。


    嗬嗬,藍玉捕魚兒海擊破元廷的時候,蒙元還有十幾萬的騎兵,就這,還是老朱不斷北伐後的結果,十幾萬騎兵啊,再次南下滅宋朝兩個來迴都有餘,這叫爛透了的元軍?嗬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中祖:朱慈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斌斌有理被注冊並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