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弓馬騎射兒臣已經精通,再練也無太大收益,作為儲君,不一定樣樣都要精通,但至少樣樣都會最好,不會也應該有所了解,免得被人蒙騙而不自知,接下來兒臣準備學些別的了。”
“哦?你這話倒是有些意思,樣樣都會,才不會被人蒙騙?可是天下事不知凡幾,哪能樣樣都會啊,皇兒想的太簡單了,不知道你又想學些什麽?”崇禎饒有興趣的問道,最近國事潰爛,讓他心力憔悴,現在能和兒子逗逗樂也極是難得。
“學些什麽先不忙,父皇剛才說天下事不知凡幾,無從全知,這點兒臣倒也讚同,但是,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一個人所接觸的,所要用的,最起碼應該都有了解才好,最好是都會或者精通。”朱慈烺卻是談笑風生的,侃侃而談。
“哦?哈哈哈...皇後,春哥兒這是準備和我辯論一番呢,好,那朕願聞其詳,靜聽我兒高論。”崇禎有些忍俊不禁的對著周皇後和田貴妃笑道。
“兒臣不敢,隻是略有心得,請父皇指點。兒臣蒙學這些年,拖蒙學的師傅找了許多書籍,在閑暇時拜讀,也算是有所得,就以國朝來說吧,我皇明開國至今,以曆兩百七十年。”
“以太祖、成祖為例,皆是馬上君主,要說會些什麽,說來也很簡單,別的暫且不說,就是會用兵、會打仗,所以,手下才會有如此繁多的名將,創下輝煌的戰績。”
“到了正統年間,英宗不知兵,所以有了土木堡之變,後麵祖宗大多不知兵,如無戰事,倒也足以守成,如有戰事,戰局就多是一發不可收拾。”
“如四川土司叛亂,朝廷剿了近三十年才得以平複,但是近年西南土司複叛,苦無良策,再比如神宗,一個建奴,越剿越盛,幾十年下來,朝廷耗費巨資,但已然成為大患。”
此時的崇禎,臉上已經沒有絲毫的笑意,全然一副嚴肅的表情,眼神也略顯陰沉,但朱慈烺並未停下,他倒是沒什麽怕的。
有明一朝,從來還沒有廢太子,連正德這麽混賬都沒事,他這些隻是小意思,他現在隻是想試試能不能勸說崇禎,或者讓他有參政的建議也好。
所以他全然不理會崇禎的臉色,繼續說道:“再說國朝財政,太祖,成祖開國之初,財政全在朝廷掌握,不必多說,到了仁宗、宣宗開始,財政就開始大幅度下滑,但尚能支撐。”
“後麵的祖宗也是大多不理財政,國朝財政逐朝下滑,到了神宗,終於出現了一個關心財政,知道過問的,也可能是國朝已然艱難,不得不重視了,不管怎麽說,總之是有所行動了。”
“任用張居正進行財政改革,管理鹽政、礦產,得以讓國朝緩了一口大氣,但就像是剛才所說,在兵道上,卻不盡人意,要不是萬曆朝財政支撐,萬曆三大征和遼東局勢可能更加糜爛,至於接下來的,先帝在...”
“夠了,你是不是還想說,先帝和朕也是個不知兵、不理財的昏君,你放肆,你簡直無君無父,這些話是誰教你的,朕要將他滿門抄斬。”崇禎麵沉似水,站起身來嗬斥道。
“父皇,沒有人教孩兒這些,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孩兒說這些也不是想指責父皇,隻是想提醒父皇重視財政和兵道而已。”朱慈烺起身跪地說道。
“這些還要你一個孺子來教朕,朕豈會不知,如今國朝可用之兵,皆得朕之重視,國家財政艱難,朕也加征賦餉,用以周轉,而且多數用之於兵,如何不重視了?”
崇禎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對一個小孩子解釋,可能是被最親近的人誤解,更為難受,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但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儲君、繼承人不理解自己,而且,現在的憤怒,其實多是委屈罷了。
“這正是父皇糊塗的地方,國內流寇何以剿之不盡、殺之不絕?正是拜父皇財政所賜。父皇說重視兵道,何以為重視?加幾個虛銜?還是派文臣督師?”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像正德一樣,被吊起來打一頓,不過...好像弘治皇帝就正德一個兒子...吧?我的兄弟可不少呢,額...好像玩的有點脫了。
“你...你...逆子,逆子,我...噗...”隻見崇禎氣的麵紅耳赤,大聲咆哮幾聲,一口老血噴出,仰麵倒在榻上。
“握草,不會吧。”朱慈烺驚唿一聲,急忙上前查看,崇禎躺在榻上,眼睛半眯無神,嘴裏喃喃不知在念叨些什麽。周皇後和田貴妃臉色煞白,全然失了方寸,隻是撫著崇禎的胸口順氣。
“王承恩,還愣著幹什麽,著人去傳太醫啊。”
“是,是,奴婢這就去。”
“母後,快將父皇扶起來一點,讓脖子仰起順順氣,母妃你將父皇的衣領解開些。”二人雖然也有些惱怒朱慈烺將崇禎氣的吐血,但此刻二人也沒什麽主意,隻得照做。
大口順了幾口氣,崇禎的眼睛這才慢慢迴神,看到朱慈烺正站在榻前焦急的望著自己,又中氣十足的說道:“逆子,逆子,你給我滾迴宮去,好好思過,沒有我的旨意,不得踏出宮門半步,不然看我不打死你,滾吧,朕不想看到你。”
“是,父皇,你別生氣了,身體要緊,身體要緊,至於您的朝政缺點,咱們有空再議,兒臣這就迴去了,父皇保重。”
朱慈烺一抱拳施禮,挖起就跑了,聽著崇禎中氣十足的罵聲,朱慈烺就知道沒什麽大問題,看見崇禎再次眼睛瞪得溜圓,眼神左右掃視在找東西,想來是想丟他,所以還是先跑為妙。
“你...”左右還在找東西,剛看到茶杯就想抓起來砸死這個逆子,不料他倒是先跑了。
氣的崇禎大罵:“逆子,家門不幸啊,祖宗不佑,朕怎麽生了這麽個逆子啊。皇後,你好好看看,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無君無父,氣死朕了,氣死朕了。”
“陛下息怒,春哥兒還小,定是被人蒙騙,才口出大逆不道之語,臣妾一定嚴加管教。”周皇後也是嚇得不知所措,好好地一次家宴,怎麽就成了這樣,要是陛下一氣之下廢了烺兒的太子之位,這可如何是好。
田貴妃雖然也是被嚇得不輕,但是她卻心中竊喜,太子如此孟浪,頂撞陛下,氣的陛下吐血大怒,最好一氣之下廢了太子,那自己的兒子就有希望競爭太子之位了,憑借自己的手段和陛下對自己的喜愛,可操作性還是非常大的。
“陛下,太子雖然口出大逆不道之言,思想離經叛道,但是畢竟才7歲,年歲尚小,隻是陛下要嚴格要求了,不然太子思想固化,難以更改,國朝將憂啊。”田貴妃不建議說一些誅心之語。
“王承恩,傳旨罷除太子蒙學,嚴加審問到底是何人教太子這些話的,他口若懸河,說的頭頭是道,朕看蒙學也教不了他了,讓他好好思過,待出閣後再學治國之道。”崇禎倒也沒想過要廢太子,他可不想做國朝第一人。
再說了,隻要不是謀反,這太子還真不是那麽好廢的,他要是敢提出來,禮部、宗人府、禦史言官、朝中清流必將大加阻攔。
神宗想要廢他老爹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改為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和朝臣搬了三十幾年的手腕也沒如願,由此可見一般。
田貴妃心中失望,但是也不敢表現出來,周皇後則是看著田貴妃的眼神就頗為不善了,她倆關係本就不好,田貴妃頗為得寵,而且也是接二連三的誕下皇嗣,始終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
不一會兒,太醫到坤寧宮給崇禎整治一番,並無大礙,乃是近年積鬱,怒火攻心所致,現在這口血噴出來了,倒是件好事,若長此積鬱,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現在隻需調理一番即可。
讓王承恩傳旨取消午朝後,崇禎就在坤寧宮靜臥,他不可控製的想到了朱慈烺說的這些話,初時越想越氣,但氣過之後,他自己也開始反思,崇禎一朝的財政為何如此艱難。
雖說先帝的財政也不富裕,但是比自己現在不知道強多少,而且遼東戰事,在先帝手裏暫且還能守住不失,孫承宗督師之時還能反撲,為何到了自己手裏就不斷丟失,節節敗退?
先帝時國內也有流寇,但都能隨之剿滅,為何到了自己手裏就越剿越多?
難道,真的是朕的問題,是朕不如先帝?可是,先帝任用宦官,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朕繼位之後清查閹黨,為民做主,為何時局卻更加糜爛?
崇禎百思不得琪姐,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但是,他捋了一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那就是那個逆子胡說八道,現在時局糜爛都是天災人禍所致,朕無錯。
但越是這樣告誡自己,越是不得勁,別人倒也罷了,太子這樣認為可不行,崇禎煩躁的搖搖頭,坐起身來,喝了口宮女送上的茶水,還是煩躁不堪。
不行,今天我還就不信了,非要說出個子醜寅卯來,要麽是太子胡說,要麽是朕真的施政有問題,我們父子可不能兩個心思,崇禎是個執著執拗的人,不把這事理清楚,他飯都吃不下。
“哦?你這話倒是有些意思,樣樣都會,才不會被人蒙騙?可是天下事不知凡幾,哪能樣樣都會啊,皇兒想的太簡單了,不知道你又想學些什麽?”崇禎饒有興趣的問道,最近國事潰爛,讓他心力憔悴,現在能和兒子逗逗樂也極是難得。
“學些什麽先不忙,父皇剛才說天下事不知凡幾,無從全知,這點兒臣倒也讚同,但是,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一個人所接觸的,所要用的,最起碼應該都有了解才好,最好是都會或者精通。”朱慈烺卻是談笑風生的,侃侃而談。
“哦?哈哈哈...皇後,春哥兒這是準備和我辯論一番呢,好,那朕願聞其詳,靜聽我兒高論。”崇禎有些忍俊不禁的對著周皇後和田貴妃笑道。
“兒臣不敢,隻是略有心得,請父皇指點。兒臣蒙學這些年,拖蒙學的師傅找了許多書籍,在閑暇時拜讀,也算是有所得,就以國朝來說吧,我皇明開國至今,以曆兩百七十年。”
“以太祖、成祖為例,皆是馬上君主,要說會些什麽,說來也很簡單,別的暫且不說,就是會用兵、會打仗,所以,手下才會有如此繁多的名將,創下輝煌的戰績。”
“到了正統年間,英宗不知兵,所以有了土木堡之變,後麵祖宗大多不知兵,如無戰事,倒也足以守成,如有戰事,戰局就多是一發不可收拾。”
“如四川土司叛亂,朝廷剿了近三十年才得以平複,但是近年西南土司複叛,苦無良策,再比如神宗,一個建奴,越剿越盛,幾十年下來,朝廷耗費巨資,但已然成為大患。”
此時的崇禎,臉上已經沒有絲毫的笑意,全然一副嚴肅的表情,眼神也略顯陰沉,但朱慈烺並未停下,他倒是沒什麽怕的。
有明一朝,從來還沒有廢太子,連正德這麽混賬都沒事,他這些隻是小意思,他現在隻是想試試能不能勸說崇禎,或者讓他有參政的建議也好。
所以他全然不理會崇禎的臉色,繼續說道:“再說國朝財政,太祖,成祖開國之初,財政全在朝廷掌握,不必多說,到了仁宗、宣宗開始,財政就開始大幅度下滑,但尚能支撐。”
“後麵的祖宗也是大多不理財政,國朝財政逐朝下滑,到了神宗,終於出現了一個關心財政,知道過問的,也可能是國朝已然艱難,不得不重視了,不管怎麽說,總之是有所行動了。”
“任用張居正進行財政改革,管理鹽政、礦產,得以讓國朝緩了一口大氣,但就像是剛才所說,在兵道上,卻不盡人意,要不是萬曆朝財政支撐,萬曆三大征和遼東局勢可能更加糜爛,至於接下來的,先帝在...”
“夠了,你是不是還想說,先帝和朕也是個不知兵、不理財的昏君,你放肆,你簡直無君無父,這些話是誰教你的,朕要將他滿門抄斬。”崇禎麵沉似水,站起身來嗬斥道。
“父皇,沒有人教孩兒這些,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孩兒說這些也不是想指責父皇,隻是想提醒父皇重視財政和兵道而已。”朱慈烺起身跪地說道。
“這些還要你一個孺子來教朕,朕豈會不知,如今國朝可用之兵,皆得朕之重視,國家財政艱難,朕也加征賦餉,用以周轉,而且多數用之於兵,如何不重視了?”
崇禎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對一個小孩子解釋,可能是被最親近的人誤解,更為難受,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但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儲君、繼承人不理解自己,而且,現在的憤怒,其實多是委屈罷了。
“這正是父皇糊塗的地方,國內流寇何以剿之不盡、殺之不絕?正是拜父皇財政所賜。父皇說重視兵道,何以為重視?加幾個虛銜?還是派文臣督師?”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像正德一樣,被吊起來打一頓,不過...好像弘治皇帝就正德一個兒子...吧?我的兄弟可不少呢,額...好像玩的有點脫了。
“你...你...逆子,逆子,我...噗...”隻見崇禎氣的麵紅耳赤,大聲咆哮幾聲,一口老血噴出,仰麵倒在榻上。
“握草,不會吧。”朱慈烺驚唿一聲,急忙上前查看,崇禎躺在榻上,眼睛半眯無神,嘴裏喃喃不知在念叨些什麽。周皇後和田貴妃臉色煞白,全然失了方寸,隻是撫著崇禎的胸口順氣。
“王承恩,還愣著幹什麽,著人去傳太醫啊。”
“是,是,奴婢這就去。”
“母後,快將父皇扶起來一點,讓脖子仰起順順氣,母妃你將父皇的衣領解開些。”二人雖然也有些惱怒朱慈烺將崇禎氣的吐血,但此刻二人也沒什麽主意,隻得照做。
大口順了幾口氣,崇禎的眼睛這才慢慢迴神,看到朱慈烺正站在榻前焦急的望著自己,又中氣十足的說道:“逆子,逆子,你給我滾迴宮去,好好思過,沒有我的旨意,不得踏出宮門半步,不然看我不打死你,滾吧,朕不想看到你。”
“是,父皇,你別生氣了,身體要緊,身體要緊,至於您的朝政缺點,咱們有空再議,兒臣這就迴去了,父皇保重。”
朱慈烺一抱拳施禮,挖起就跑了,聽著崇禎中氣十足的罵聲,朱慈烺就知道沒什麽大問題,看見崇禎再次眼睛瞪得溜圓,眼神左右掃視在找東西,想來是想丟他,所以還是先跑為妙。
“你...”左右還在找東西,剛看到茶杯就想抓起來砸死這個逆子,不料他倒是先跑了。
氣的崇禎大罵:“逆子,家門不幸啊,祖宗不佑,朕怎麽生了這麽個逆子啊。皇後,你好好看看,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無君無父,氣死朕了,氣死朕了。”
“陛下息怒,春哥兒還小,定是被人蒙騙,才口出大逆不道之語,臣妾一定嚴加管教。”周皇後也是嚇得不知所措,好好地一次家宴,怎麽就成了這樣,要是陛下一氣之下廢了烺兒的太子之位,這可如何是好。
田貴妃雖然也是被嚇得不輕,但是她卻心中竊喜,太子如此孟浪,頂撞陛下,氣的陛下吐血大怒,最好一氣之下廢了太子,那自己的兒子就有希望競爭太子之位了,憑借自己的手段和陛下對自己的喜愛,可操作性還是非常大的。
“陛下,太子雖然口出大逆不道之言,思想離經叛道,但是畢竟才7歲,年歲尚小,隻是陛下要嚴格要求了,不然太子思想固化,難以更改,國朝將憂啊。”田貴妃不建議說一些誅心之語。
“王承恩,傳旨罷除太子蒙學,嚴加審問到底是何人教太子這些話的,他口若懸河,說的頭頭是道,朕看蒙學也教不了他了,讓他好好思過,待出閣後再學治國之道。”崇禎倒也沒想過要廢太子,他可不想做國朝第一人。
再說了,隻要不是謀反,這太子還真不是那麽好廢的,他要是敢提出來,禮部、宗人府、禦史言官、朝中清流必將大加阻攔。
神宗想要廢他老爹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改為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和朝臣搬了三十幾年的手腕也沒如願,由此可見一般。
田貴妃心中失望,但是也不敢表現出來,周皇後則是看著田貴妃的眼神就頗為不善了,她倆關係本就不好,田貴妃頗為得寵,而且也是接二連三的誕下皇嗣,始終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
不一會兒,太醫到坤寧宮給崇禎整治一番,並無大礙,乃是近年積鬱,怒火攻心所致,現在這口血噴出來了,倒是件好事,若長此積鬱,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現在隻需調理一番即可。
讓王承恩傳旨取消午朝後,崇禎就在坤寧宮靜臥,他不可控製的想到了朱慈烺說的這些話,初時越想越氣,但氣過之後,他自己也開始反思,崇禎一朝的財政為何如此艱難。
雖說先帝的財政也不富裕,但是比自己現在不知道強多少,而且遼東戰事,在先帝手裏暫且還能守住不失,孫承宗督師之時還能反撲,為何到了自己手裏就不斷丟失,節節敗退?
先帝時國內也有流寇,但都能隨之剿滅,為何到了自己手裏就越剿越多?
難道,真的是朕的問題,是朕不如先帝?可是,先帝任用宦官,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朕繼位之後清查閹黨,為民做主,為何時局卻更加糜爛?
崇禎百思不得琪姐,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但是,他捋了一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那就是那個逆子胡說八道,現在時局糜爛都是天災人禍所致,朕無錯。
但越是這樣告誡自己,越是不得勁,別人倒也罷了,太子這樣認為可不行,崇禎煩躁的搖搖頭,坐起身來,喝了口宮女送上的茶水,還是煩躁不堪。
不行,今天我還就不信了,非要說出個子醜寅卯來,要麽是太子胡說,要麽是朕真的施政有問題,我們父子可不能兩個心思,崇禎是個執著執拗的人,不把這事理清楚,他飯都吃不下。